笔库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水浒求生记 >

第406章

水浒求生记-第406章

小说: 水浒求生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乐和一路感叹,快步来倒王伦休息之处,在和焦挺对了暗以后,进门便道:“哥哥,好消息!一切皆如你所料,枢密院会以最高礼节,接待高丽使臣!到时候咱们无论有甚么要求,都好开口了!”

    此时主管对丽外交事务的机构不是六部中的礼部,而是主管朝廷军事事务的枢密院,打定主意要在道君皇帝那里狠捞一把的王伦对此也并不陌生,招呼激动的乐和坐下后,交待起任务来:

    “抓住时机从赵佶这个大头处要点好处应该不难,难的是我临时所加的这个条件,恐怕满朝君臣都有看法,毕竟往常没有先例不说,还会让他们切身感到威胁。你叫李懹想办法派人混入同文馆和使团接头,告诉金尚书让他把话说漂亮点,要让赵佶相信高丽愿永为大宋藩属,无论北面崛起何处蛮族,咱们都站在大宋一边。而且咱们的底线是,宋国即便派兵借道,咱们也能忍受!”

    乐和一听不禁愣住,寨主这是在让步吗?怎么给人一种浓浓的请君入瓮的感觉?但凡宋军若入高丽地界,还不立刻就成了梁山军的菜?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正常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能够准许对方国度的军队在自家领地上活动,这得是多么大的信任?

    说实话,有个“国家”的傀儡牌子在手上,就是好办事!

    从前连宋国使者都不肯借道的高丽国,如今表达出如此诚意,这种反差必然会为梁山泊赢回够分量的补偿。

    ……

    “哗……王俣手上还有恁般成色的高丽参?怎地往日不肯进贡?”

    赵佶手上把玩着一支标明为高丽王参的贡品,这次高丽上贡的人参少说也有十几斤,但如这支般称呼为王参的极品,却只有一支,另外还有三支高丽宝参品相也很不错,但却远远不及这一支这般给人震撼。

    赵佶对这王参爱不释手,不过一阵异香传来,直叫赵佶把鼻子不由自主的往一坛古色古香的美酒边上凑去。

    这酒和宫中御酒大不一样,隔其三五步,都能闻到扑鼻的香气,实乃异品。

    赵佶原本很有兴致想亲口尝一尝这酒的滋味,结果从王襄处得知这酒辛辣无比后,遂断了这个念想。

    “老臣也觉得奇怪,高丽人此来,贡品种类和往常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分量却大大加强了。比如这支王参,应该是高丽国不传之宝,没想到居然就这么拿了出来。另外还有上好高丽铜五万斤,这可是自太祖登基以来就没有的事情。上一次高丽人进贡五万斤好铜,还是前朝柴氏之旧事。陛下,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老臣就怕高丽人狮子大开口啊!”

    王襄虽说作为一名军事主官不一定合格,但论起琢磨人来,绝对是一把好手。不然掣肘童贯,一般人根本没这个本事。

    “是啊,这些贡品加起来怕不有几十万贯?朕的回赐若少了,必为夷人所轻!”赵佶嘴上虽如此说,但手上的王参却不肯放下。

    “陛下,高丽人明言不要回赐,这些都是他们心甘情愿进献与圣上的!”王襄一脸复杂道。

    “噢?!那他们想从朕这里得到甚么?”赵佶也有些纳闷起来,钱都不肯谈的人,必然所谋非小,偏偏这个高丽又是他要拉拢之国,是以有些紧张起来。

第七八二章 在对的时机;撞上对的大头 二() 
作为经济规模雄视寰宇的中原王朝,大宋历代皇帝对各番国的回赐一向是大方得紧的,到了神宗时则更进一步。

    之前的君王好歹还命有司“估准贡物乃给”。比如乾兴元年,交州所进贡物估价为一千六百八十二贯,皇帝下诏回赐两千贯。再如天圣六年交州所进香药估价三千六百贯,朝廷则回赐四千贯整。但是到了神宗朝,认为“估准贡物,有伤事体”,因而规定“国王贡物不估直回赐,以绢万匹永为定数”。为此,苏东坡还曾数次上书强烈反对,然而并没有甚么卵用,徽宗皇帝的亲爹依旧我行我素。

    都说子承父业,其他方面且不谈,徽宗在这方面还是继承了父亲的衣钵的。

    只不过如今连大手大脚惯了的他,都有些担心高丽狮子大开口,说明这价值几十万的贡物实在有些烫手。

    赵佶恨不得要立刻问个明白,但作为继承汉唐的中原大国,宋国在接见各国贡使方面,有着一套完整而又繁琐的礼仪,要走完这套程序还不知得到甚么时候。不过人总是会变通的,迫不及待的道君皇帝以个人名义,在宫中设宴,同时宣高丽使臣金富轼陪宴。

    因为不算场合,气氛就没有那般,歌舞过后,道君皇帝随意问道:“昔日高丽都是派李侍郎出使我朝,不知他近况如何?”

    金富轼当然知道宋国天子问的是谁,正是那阶下之囚李资谦的弟弟李资谅。此人在高丽国官至刑部侍郎,却屡屡担任出使宋国的使者,不得不说背后都是李资谦在给他撑腰,好垄断对宋外交。

    “李资谅并叛臣李资谦日前阴谋叛乱,托天朝圣主洪福,叛军已被吾主连根拔起,罪魁李资谦并李资谅兄弟,已在街口腰斩!”高丽国使者兼礼部尚书金富轼脸上的沉重一半是装出来的,另一半却是真挚的。

    这个世界完全疯了。宋国境内的巨寇。居然实力强到能吞并立国达两百年之久的高丽国。金富轼觉得自己也疯了,他居然耗尽心机要抢到这个出使宋国的差事,替灭国大盗圆他的弥天大谎。

    但他不得不这样做。

    因为他不做,立马会有一万个人去抢着做。因为他不做。他就要在乡野田园中,度过他的余生。虽然不会死,却比死更。

    终究他是个识时务的人,于是便有了这个高丽国礼部尚书的虚名。他知道这个头衔等回到半岛土地上便会失效,但。留在半岛上千千万万的高丽人,连这个虚名亦不曾得到。李资谦、韩安仁辉煌半世,此时却都退下了历史舞台。若是此时他金富轼不挺身而出,未来统制半岛的那群最有权势的人中,就没有真正肯为高丽人说话之人了。

    这么一想,他又觉得一切都值了。糊弄起眼前这个比王俣圣明不了多少的昏君时,竟有种自虐的快感。

    “嗯?竟还有这等事?去年朕还宣过李侍郎觐见,他还当面跟朕请求过赐船之事!”赵佶显然没料到他的“老熟人”李资谅已经挂了,说来他们也就见过几面而已,不过此人擅于奉承的性格。还是很对赵佶脾性的。

    金富轼绝不是个迂腐的人,既然打定主意要跻身高丽百姓的代言人,戏还是演得十分卖力的。当下将一幕子虚乌有的谋反绘声绘色的讲述出来,听得赵佶连道可惜,在他看来,李资谅都是被他兄长李资谦给连累的,这么懂事的人,还曾与自己和诗来着,虽然其人没甚么水平,但诚意十足啊。怎么就成了乱臣贼子?

    赵佶是个感性的人,当即便有些居高临下道:“王俣是否真有证据证明李资谅参与了仁州李氏的谋反?”

    金富轼闻言稍稍一愣,旋即道:“当时兵祸席卷全国,敝国国主主要是从重从快平定叛乱。或许李侍郎真有冤情,下臣定当将圣朝天子的旨意带回敝国,以吾主对天子之虔诚,给李侍郎平反应该不是难事。”

    赵佶本来就是意气用事随口一说,说完就有些后悔了。毕竟人都死了,还争甚么?再说他跟李资谅也就是几面的交情。为此把一个有心投靠自己的番国疏远了,划不来的。话说他正懊悔间,听到金富轼这番话,不但的担心都没有了,顿时虚荣心就膨胀起来了。要知道这种满足感,可是国内人都给不了他的。毕竟他管着千万人的饭碗,却管不到高丽去。人家不端你饭,却服你管,那完全就是他道君皇帝的天威所致。

    “好好好!赏……”赵佶接连说了三个“好”字,显然是高兴极了,下意识就准备打赏,可一想起对方意图有些不明,他有些摸不清底,硬生生把话收了回去,急中生智改成:“商……商……这个,商路不通就是这个原因罢?市舶司年前给朕上过好些奏章,说吾国船只每每到达高丽外海,屡被拦截,无功而返,以至于前往高丽的商船锐减,听说两国不通往来已经一年有余……朕当时说,王爱卿不是朝秦暮楚的人,这不是刚刚平定国内叛乱,就派使节前来报备?”

    “多谢陛下体谅吾主难处,下臣替吾主拜谢天子隆恩!”金富轼离席便跪,把宋国一班君臣看得是心中舒服极了,“恢复与大宋通商事宜,吾国国主也是极其重视的,若上国商客有意愿前去敝国贸易,下臣愿在明州回国之际,与众商客同往!”

    “平身,爱卿平身!”赵佶呵呵大笑,多少年了,头一回碰上这么懂事的番国使节,立马让他把李资谅丢到爪哇国去了,眼下这个善解人意的金富轼,在他心中的地位,那可不是一般的高。

    “爱卿,你们国主这次派使团过来,除了请求册封世子以外,不知还有甚么其他要求?”被哄得再高兴,底还是要探的,不然心里老憋着事,就连去李师师那里都不安心。

    赵佶开了金口,金富轼也不矫情,复又拜下道:“吾国国主特意交代,宋国乃天子之国,高丽乃圣朝藩属,无奈高丽国小民弱,民智未开,吾主命下臣多多拜上,恳请上国天子开恩,如能派东京太学百名学子渡海度化万民,开启民智,下国君臣感恩不尽!”

    金富轼跪下许久,都没有得到赵佶的回应,心中不由暗道这个要求是不是犯了甚么忌讳。就在他心怀忐忑左等右等之际,结果最后等来圣人三个字大白话:

    “就这些?”(。)

第七八三章 在对的时机;撞上对的大头 三() 
王安石的得力助手章惇曾这样评价过赵佶,“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不得不说,他眼力还是很毒的。

    眼下赵佶当着藩属使臣的面自亮底牌的轻率举动,绝对是外交界引以为耻的典型案例,可惜赵佶就是这么随性的人,不但并没有觉得自己有甚么不妥,反而沉浸在一种占了大便宜的自得中。

    话说到这里,就不得不简单叙述一下东京太学的近况。

    著名文人皇帝赵佶在登基以后,便大力发展太学,并厉行太学三舍法,再次扩充太学。他在东京城南熏门外,建立“辟雍”,规模宏大,有一百斋之多,可容纳三千人,称为“外舍生”。此时城内的太学本部,则专容“内舍”与“上舍生”,最多时,三舍共有三千八百人之多。此时太学之繁荣可见一斑。

    但此时的太学,并不能简单的归结到单纯的教育机构中去。因为道君皇帝曾下诏罢科举,自唐以后各朝各代千百年间流行的科举取士大潮,到了赵佶这一朝,竟沦为“非主流”,遂使得太学成士子进身的唯一途径。故而此时的太学,完全可以看作是大宋后备官员的人才库。

    众所周知,宋朝是出了名的“冗兵冗官”。这时节冒出一个不按历史走向来的梁山泊,导致此时朝廷严重冗兵变成了朝廷严重缺兵。唯一没有被王伦改变的,就属冗官一途依旧延续了历史走向。就眼下的情况来说,往往朝中的官员都消化不良,有官无位的现象极其严重,更别提官员身后还有这批数量庞大并“虎视眈眈”的后备官员们,以至于此番高丽人请求从太学中调集百余学子前去高丽教化黎民,赵佶竟有一种王俣实乃可人儿的幻觉。

    他哪里知道,那个让他恨不得食骨饮血之辈,解决大宋朝冗兵冗官的难题,简直操碎了心。

    高丽国这回请求的是一百名学子。说起来这么点人数放到三千人的“预备官员”中。连个浪花都翻不起。赵佶当然不会觉得这个数目太“多”。更何况,可以预料的是,这批学子要是去了高丽,无疑将是传播大宋影响力的最佳媒介。对未来两国关系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于影响,绝对是无可估量的。

    付出自己感觉多余甚至头疼无法安置的学子,收获一个全面宋化的高丽,赵佶只庆幸这王俣是不是被仁州李家给吓坏了脑子!一想到机不可失,这位随性的艺术家当场拍板。废话也不多说一句,直开了金口:“准!”

    传声筒金富轼到底是土生土长的高丽人,此时不禁叫“财大气粗”的赵佶这种败家的气魄给彻底震惊到了,虽说完成任务的喜悦顿时上脸,不过同时又有一丝阴霾覆盖在心头。

    怎么说呢?就连吕将这个东京太学的弃儿,眼下都能在高丽弄得风生水起,此番若是按他给出的学子名单按图索骥,那将来高丽,还不彻底绝了本土人出头的希望?

    宋人有句话说得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金富轼此时算是体会深刻,甚至在一瞬间冒出过反水念头,他很想泣血求告,这都是贵国梁山贼寇的惊天阴谋,天子你不要上当!

    可惜,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徒劳。皇天此时抛弃了高丽,也绝不曾站在宋国一边。

    “下臣叩谢隆恩!日后的高丽国必将全心全意追随大宋,誓死效忠教主道君皇帝!”金富轼最终做出了他的选择,中规中矩,不。罄尽全力的糊弄着蒙在鼓里的宋国君臣。

    金富轼“直白”而“肉麻”的言论,果然让赵佶有些飘飘然起来,他最喜欢人家称呼他为教主道君皇帝了,没想到从番国使臣口中也听到这个自豪的称呼。一时间竟然主动道:

    “高丽自古乃我中原属国。朕现在为两国关系打下坚实基础,也是履行我大宋应尽之义务。贵国国主若有未尽之意,爱卿不妨直接提出来!”

    此时虽然是非会晤场合,但比会晤的效率要高得太多,只要哄得赵佶开了金口,接下来和宋国大臣的谈判也会轻松得多。深谙此道的金富轼当然不会放过眼下良机,当场便不客气了:

    “高丽偏安海外,百姓愚昧,生病不知求医问药,只知惊扰鬼神。吾主欲在国内大力弘扬华夏医学,无奈人才匮乏。久闻大宋乃寰宇雄邦,国内能人异士数不胜数,是以吾主恳求大宋天子,莫要忘怀散落在半岛的藩属子民!”

    被人惦记的感觉从来没有这么愉悦过。道君皇帝闻言龙颜大悦,不禁扶髯而笑。此时在座的重臣中已有人吃不住心中那股恶心劲,均暗骂这蛮夷端的无耻,要完学子又要医士,接下去还不知想要甚么!果然这数十万贯的贡品,不是白贡的。

    见赵佶脸上并不不悦之色,金富轼趁热打铁道:“吾主闻上国医学分为:大方脉内科、风科、小方脉小儿科、疮肿兼折疡、眼科、产科、口齿兼咽喉科、针灸科、金镞兼书禁科等九科,下国倾心宋风,是以吾主斗胆奏请天子,还望每科派遣三位神医前往高丽国开山立派,吾国不敢贪猥无厌,当以五年为期,五年后,吾主当以厚赐恭送各位杏林泰斗功成归国!”

    在金富轼想象中,这个要求应该比要学子难度要低,毕竟在宋国医生地位远不如文士,而且此番在人数上的要求又比学子要少,应该属于好达成那种。哪知赵佶听了具体要求后,一反刚才大方之举,竟然沉吟起来。

    一科三人,九科就是二十七人。要说宋朝的翰林医官院确实是良医云集不假,但规模和太学比起来,却要小得多了。

    高丽人只当是捡菜么,还一科三位宗师级的人物?且不说他赵佶龙体尊贵,就是东京城内皇族贵戚也不少,把医官都派出去了,自己要用怎么办?是以在听到具体要求后,赵佶不免也算起小账来,浑然没有刚才的大方劲儿,只见他沉吟良久,方才道:

    “翰林医官局不比太学,人手实在紧张,恐怕不能满足贵国的请求。这样吧,朕吩咐下去每科挤出一位名医前往高丽传医!”

    金富轼却又暗暗吃了一惊,没把握的对方一口应下,有把握的对方反而踌躇起来,这宋国天子真是君心难测。不过此番既然是过来捞的,也就是捞多捞少的问题,那贼、王伦不是交待……漫天叫价,坐地还钱?

    “微臣谢主隆恩!下臣离境之时,吾主便多有吩咐,说是万万不能让上国为难!既然陛下开了金口,小国上下还是感激万分。只是下臣还有个小小的请求,想请求陛下恩准!”

    “爱卿且说说”

    赵佶在龙椅上换了个舒服的姿势,要说这高丽人虽然有些贪得无厌,却又让人不觉得讨厌。总的来说,此时赵佶心情还没有因对方的要求而破坏。

    “上国有上国的难处,下国也有下国的苦衷。吾国上下实为缺医少药困扰,还请天子准许小国使团,自行在东京招募医士、学徒,当然,绝对是真金白银以求人才,绝不敢坏了两国邦交!”金富轼恳求道。

    “若有子民自愿去高丽行医,有司不得阻挠,来去悉听尊便!”

    赵佶大手一挥,轻描淡写道。医士算是读书人中的下品,也不是甚么了不得的人物,还入不得赵佶的龙眼。刚才之所以没有照单全准,还是因为翰林医官局的医士是为皇家勋贵服务的缘故,是以才拦了一下。但是换做民间的大夫,他就没多大兴趣了,既然高丽出得起价,谁愿意去去便是。

    得了赵佶的保证,金富轼自然又是一番感激,甚至在当场其实早就做好了还做了一首诗来歌颂赵佶。

    作为高丽士人的代表性人物,金富轼就算真是临场发挥,也绝对能倾轧关系户李资谅的三脚猫水平。比如甚么“今日陪臣参盛际,愿歌天保永无忘!”这等不入流的诗句,他是正眼也不屑于一顾的。

    赵佶一听番臣献诗,顿时兴致来了,当场和金富轼逐字逐句谈论起这首诗来,连正事都忘了,一说又是小半个时辰,赵佶意外发现高丽竟然也有此等大才,颇觉兴奋。

    眼看夜色将晚,两人谈论起来没完没了,年过七旬的蔡京实在有些熬不住了,不得不委婉提醒赵佶办正事要紧,赵佶虽然有些意犹未尽,总算没有忘了今晚的正事,毕竟许了对方许多好处,若听不到水响,也是不甘。赵佶当即示意臣子们出面,摸摸高丽的底牌,看他们到底有多少诚意。

    “如今女真方兴未艾,实质上取代了辽国与贵国接壤,不知高丽日后如何处理与女真的邦交?”童贯出征在外,枢密院就是王襄作主,此时当仁不让的充当起投石问路的角色。(。)

第七八四章 在对的时机;撞上对的大头 四() 
谁也没有想到,王襄在提及女真议题时,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