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征战岁月 >

第1055章

重生之征战岁月-第1055章

小说: 重生之征战岁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在当夜,载仁亲王的指挥班子,乘坐运输机,抵达哈巴罗夫斯克,随之,远东战役总司令部正式开始运转,一道道命令,从这里发出,超过九十余万的日军部队,如同饿狼般,往关东军和朱可夫部队激战的战场周边,悄悄的摸过来,广阔的远东大地上,无数日军部队,像是一道道洪流般,汇聚过去,日本人一场针对朱可夫部队的大规模战役,在远东地区即将拉开帷幕。

    载仁亲王调兵遣将的时候,在外蒙古南部德伦的唐秋离,也没闲着,外蒙古野战兵团司令官孙振邦,独立师装甲兵指挥官巴特尔两人,没有令自己失望,动作之快,让唐秋离都为之赞叹。

    直属兵团第十一旅和第十二旅,奉命在德伦以北地区,缠住苏联外蒙古方面军第三十五集团军一个军部队之后,取消休整,连夜北进,随后赶上来的外蒙古野战兵团部队,并没有贪恋这块儿肥肉,而是分出四个步兵旅,两个坦克旅的兵力,与直属兵团两个机械化步兵旅部队一起,将苏军牢牢的包围在德伦以北地区。

    外蒙古边防军主力部队,独立师装甲兵部队主力,星夜继续北上,结果一昼夜的急行军,于四月二十三日,将另外的苏军一个军的部队,包围在距离库伦四百多公里的达尔罕地区,至此,固守库伦的苏军第三十五集团军所属的三个步兵军,已经有两个军,被分割包围在库伦以外地区。

    而且,在两个包围圈内,独立师的兵力和装备,都占有很大的优势,唐秋离的战役意图,得以彻底实现,库伦,已经成了一座兵力空虚的孤城,接到孙振邦和巴特尔联名发来的电报之后,唐秋离非常高兴。

    “玉和,孙振邦对德伦以北的苏军,围而不打,然后,快速北进,在跟在后面的那个军苏军部队察觉之前,突然包围之,可谓是神来之笔啊!孙振邦和巴特尔干得漂亮!如此,库伦战役,就没有多大的悬念了!”唐秋离嘴角带笑,神态轻松的对参谋长赵玉和说道。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第两千一百二十二章 神速的外蒙古野战兵团

    独立师外蒙古野战兵团司令官孙振邦,的确是个可造之材,唐秋离轻轻的点拨几句,就融会贯通,兵力分开,两手各自抓住了苏军第三十五集团军两个军的部队,为解决库伦,奠定了基础,唐秋离对此,非常满意。

    最让唐秋离满意的是,孙振邦克服了急于打胜仗的心理,不为眼前唾手可得的利益所动,他的眼光,更长远了些,一个整军的苏军,五万余人,多大的诱惑?

    在唐秋离的计划之中,后面的那支苏军部队,很不好抓住,德伦以北的苏军被包围,第一时间,就会将警号传递回去,苏军第三十五集团军司令员杰尔加宁中将,不是傻子,会,马上判断出,外蒙古野战兵团的下一步动作,若如此,跟在后面的那个军,很快就会缩回库伦去,即使是孙振邦跑得吐了血,也追赶不上。

    所以,能够抓住后面的那支苏军部队,实在是让唐秋离有些吃惊和意外,他无从知道,外蒙古野战兵团的部队,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抢在苏军前面,无完成包围的?

    如果是直属兵团那样的全部机械化部队,倒是有可能,可外蒙古野战兵团是步兵部队,车辆极少,快速机动能力当然不强,依靠两个脚底板子,追上了苏军并包围之,唐秋离很想知道原因。

    参谋长赵玉和,给了他答案,见师长非常高兴,赵玉和也跟着轻松,说道:“师长,外蒙古野战兵团的迅猛动作,看似不可思议,距离库伦之南的那股苏军部队,有着二百余公里的距离。一昼夜间,就神兵般出现在苏军四周,其中的功劳,少不了巴特尔指挥官的装甲兵部队!”

    “哦?”唐秋离很感兴趣,“玉和,仔细说来听听!”他笑着说道。

    赵玉和回答道:“巴特尔指挥官,借鉴了德军装甲集团长距离、大规模机动的经验,集中了外蒙古野战兵团所有的机动车辆,再以坦克搭载步兵,组成了一支机械化突击部队。兵力规模约为两个旅,一昼夜强行军两百多公里,在苏军刚刚开始撤退的时候,突然拦住其退路,构筑阻击阵地。与拼命撤退的苏军,激战了一天多的时间。坚持到了外蒙古野战兵团后续部队的到达。完成了包围的部署!”

    听完赵玉和的话,唐秋离倒有些紧张起来,追问道:“玉和,部队伤亡大吗?两个旅对苏军一个整军,兵力相差悬殊啊!”

    赵玉和一脸的轻松,笑着回答道:“师长。您过虑了,巴特尔指挥官的装甲兵部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屡次击退苏军的进攻。还适时的发起反击,外蒙古野战兵团两个旅部队,伤亡不大!”

    唐秋离放下心来,问道:“孙振邦同时抓住了两大块儿肥肉,不会眼花缭乱吧,他有什么想法?”

    赵玉和才文件夹里,拿出来一封电报,说道:“孙司令官已经将战役计划,上报到了师指,他的部署是这样的,对于德伦以北的被包围的苏军那个军,还是采取围而不打的策略,集中兵力,先歼灭库伦以南的那支苏军部队,然后,结束战斗的部队,全都压上去,以最快的速度,歼灭德伦以北的苏军!”

    “解决掉苏军两个军之后,部队休整一天时间,然后, 全军北上,围攻库伦,我看了一下外蒙古野战兵团司令部报上来的作战计划,觉得十分可行,有轻有重、分而歼之,思路非常清晰,战场节奏也把握的很准确,您批准之后,我马上回复他们,战役可以开始了!”

    唐秋离没有回答赵玉和的话,而是提出来另外的一个问题,“孙振邦上报作战计划的时候,有没有说明这样做的原因?”

    赵玉和摇头叹息,说道:“师长,又让您给猜着了,孙司令官的理由是,库伦以南的这股苏军部队,距离库伦较近,如果库伦城内的另外一个军的苏军部队,拼死前来救援,在兵力上,我们就不占有优势,弄不好,会打成一场击溃战,达不到全歼苏军的战役目的,若大部苏军逃进库伦,为以后的库伦之战,增加难度!”

    “先歼灭库伦以南的苏军,则没有这个后患,外蒙古野战兵团的部队,可以腾出手来,从容的解决掉德伦以北的那股苏军,”说道这里,赵玉和添了几句,“孙司令官在与我通电话的时候,还说道,歼灭库伦以南的苏军之后,非常希望库伦城内的苏军前来救援,那样的话,苏军第三十五集团军所有的兵力,都在库伦外围被干掉,库伦就不用打了!”

    闻言,唐秋离大笑,说道:“这个孙 振邦啊,贪心不足,那个苏军第三十五集团军司令员杰尔加宁中将,可不是个傻子,明知道是自投罗网,还傻呼呼的把手里的最后一支部队用掉,玉和,批准孙振邦的作战计划,另外,你再下达一道命令,德伦以北战场的任兆全旅,即刻北上,加强库伦以南战场的兵力,确保以最快的速度,歼灭苏军!”

    赵玉和刚刚出去,师指通讯处处长陈峰,急匆匆的进来,“报告师长,接到情报处关于远东地区日军动向的情报!”

    唐秋离大喜,哎呦,自己一直琢磨不透日本人的步子,刘铁汉指挥的部队,也就不敢采取什么动作,远东战场都快闷死最了,现在,于得水,来了情报,正好为自己答疑解惑,“陈处长,快念念!”他催促到。

    陈峰语气平稳的念道:“师指,情报处远东情报中心站获悉,日本关东军与朱可夫的远东方面军两日激战,双方伤亡惨重,但日本关东军有不支的态势,而朱可夫也无意过多纠缠,似乎有撤离远东战场的意图,其后勤和辎重部队,已经向赤塔方向移动。”

    “此外,根据最新情报,日军大本营,以就远东战局,做出了新的部署,原来驰援关东军的日本远东派遣军、朝鲜住屯军部队,合计约为九十余万兵力,分成多路,隐蔽开往布列亚山脉和库坎山脉方向,意图不明,另,日军大本营总参谋长载仁亲王,新任远东战役总司令官一职。”

    “好!——好啊!”唐秋离突然击掌,大声叫起好来,把刚刚给孙振邦下达完命令,回到指挥部的参谋长赵玉和,下了一大跳,急忙问道:“师长,是事情让您叫好啊?”

    唐秋离显然非常兴奋,当然一支烟,狠吸一口,突出淡蓝色的烟雾,嘴角带笑的说道:“我给日本人叫好,玉和,情报处传来最新的情报,日军终于有动作了,而且,还是个大动作,裕仁的胃口不小啊,两路援军,加上关东军,三路日军近二百万人的兵力,是朝着朱可夫的远东方面军去的!”

    “你们看!”唐秋离大步走到军事地图前,指着布列亚山脉和库坎山脉方向说道:“朱可夫的部队,在苏军外兴安岭方面军和贝加尔湖方面军先期撤退之后,有意殿后,朱可夫的意图很明显,就是为了掩护另外两个苏军方面军的部队,顺利撤离,他是怕关东军趁机掉过头来咬一口。”

    “若如此,对于苏军来说,都是个大麻烦,若关东军死缠烂打,一路尾追,至少,能迟滞苏军的撤退速度,这对于盼望援军,盼得眼睛通红斯大林来说,绝不会允许的,东方地区的苏军主力,多耽搁一天,斯大林就吃紧一天,恐怕,现在是一天几封电报,催促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的部队,尽快返回欧洲方向。”

    “朱可夫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永远解决掉日本关东军,掩护和打击并举,可谓是一石二鸟之计,此举,并非冒险,实属必要,留着日本关东军在远东地区,始终是个大麻烦,以没有多大损失的远东方面军一百余万部队,对被苏军三个方面军联手,打得半死的关东军八十余万人兵力,大有胜算,完全可以在斯大林发火儿之前,解决掉关东军。”

    “但是,关东军的顽强战斗力,大大的超出了朱可夫的预料,解决关东军的优势之战,打成了胶着战,这是朱可夫不愿意看到的,也没有时间纠缠,他便萌生了退意,朱可夫也相信,关东军接连遭到打击,已经无力追击纠缠,因此,苏联远东方面军的后勤和辎重部队,先期行动,就说明了这一点!”

    说到这里,唐秋离摇摇头,接着说道:“朱可夫还是低估了日本人的报复心理,把关东军一百八十多万部队,打得只剩下七八十万人,损失超过三分之二以上,以日本人的德行和一贯做法,能咽得下这口气?”

    “肯定不能,而朱可夫部队现在的位置,客观上,给了日本人以可乘之机,利用被打得遍体鳞伤的关东军,死死的扭住苏军不放,为其他两路日本合围,争取足够的时间,这就不难解释,已经处于下风,久战力疲的关东军,为什么不顾巨大的伤亡,屡次向苏联远东方面军,发起注定无法取胜的反击了!”

    赵玉和和陈峰两人,静静的听着师长的分析,一团乱麻似的远东战局,逐渐清晰起来,不过,赵玉和的心里,还有一个很大的疑问。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第两千一百二十三章就那点儿心思

    **师情报处,一封情报,解开了唐秋离内心多日的疑惑,面对已经明晰的远东战局,日本人的动作,意犹未尽的唐秋离,接着说道:“从现在远东地区的格局来说,朱可夫的部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是一支孤军,客观上,为日本人合围朱可夫部队,创造了条件。”

    “同样,也给日本高层做出决策,带来了胆气,孤军易围吗,两路大军齐出,一路不顾遍体鳞伤,死缠烂打,日本人好大的手笔,裕仁好大的胃口,看来,日军大本营内部,有高人呢!大概,此刻的朱可夫,还没有意识到危机,大本营总参谋长载仁亲王,担任战役总司令官,那可是裕仁的亲弟弟啊,可见,日本人干掉朱可夫的决心,是多么的强烈!”

    唐秋离从地图前走回来,感慨的说道:“如此甚好,日本人和苏军打做一团,正是我要看到的局面,远东地区无需操心,可隔岸观火,玉和,接下来的日子,我们要轻松多了,可以集中精力,琢磨怎样更好的对付,华西列夫斯基的外蒙古方面军了!”他神态无比轻松。

    “咦?——玉和,怎么走神儿了?”唐秋离颇感意外的看到,赵玉和似乎没有听见自己的话,而是在那攒眉沉思,好像是被什么问题所困扰似的,便奇怪的问了一句。

    “啊!——师长,您说什么?我、我没意见!”赵玉和回过神来,晕头晕脑的回答了一句,自然是答非所问,不得要领。

    唐秋离乐得前仰后合,对陈峰说道:“陈处长,能让我们赵参谋长走神儿。对我的话,都没有听进去的事儿,肯定不是小事儿,赵参谋长,能否让我和陈处长,略知一二啊?”语气之中,并没有不悦,反而是调侃的意味很浓。

    赵玉和老老实实的说道:“是的师长,我是有一个很大的疑团,百思而不得其解。还希望师长解惑!”

    “说出来听听!”唐秋离带着笑意,说道。

    赵玉和走到军事地图前,指着赤塔到远东一线说道:“师长,日军要对朱可夫的部队采取包围的态势,我完全相信。情报上,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但是。日本人似乎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关系到日军远东战役成败的大问题!”

    “一旦朱可夫的远东方面军,被三路日军合围,日军没有能力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吃掉苏军一百余万人的兵力,这就注定了。日本人进行的远东战役,是旷日持久的,最起码也要一两个月的时间,那么。先期撤离的苏军外兴安岭方面军和贝加尔湖方面军,必定会掉过头了救援。”

    “这个两支苏军部队,现在还没有到达赤塔一线,用不了一周的时间,就会返回远东战场,如此,三路合围朱可夫部队的日军,就会陷入反包围之中,苏军三个方面军部队的总兵力,达到近四百万人,虽然与关东军鏖战了十几天的时间,但总体来说,消耗不大,苏军的兵力,远远超过日军,难道,日本人在决策的时候,就没有考虑到这个危险的因素存在吗?”

    “师长,这就是我百思而不得其解的原因,不怕师长您笑话,换做是我,不会做出这样冒险的决策的!”

    唐秋离摆摆手,让赵玉和和陈峰坐下,神态轻松的说道:“所以我说,日本决策层的内部,有高手,日本人的决定,看似冒险,实则是在仔细权衡了远东地区局势的基础之上,做出的战略决策。”

    “首先,德国人可攻苏联,给日本人一个重新审视远东战局的角度,他们也摸准了斯大林的脉搏,为什么苏军宁愿放弃,即将全歼日本关东军的机会,对,就是斯大林已经扛不住德军的进攻了,急于调兵回援,与灭国的危险相比,干掉关东军,就显得无足重轻,所以,日本人判断,斯大林同样不会因为一个朱可夫的远东方面军,而将另外两个方面军二百多万的兵力,继续陷在远东战场!”

    唐秋离笑笑,“所以说,日本人在远东战局的判断上,足够聪明,出手也足够狠厉,不惜调集最后的家底儿,也要吃掉朱可夫的部队!”

    赵玉和还是有些疑惑的问道:“师长这是主要的原因,但是,万一斯大林说不定朱可夫的部队被歼灭,命令另外的两个方面军苏军部队回援,日本人应该如何应对,还是被反包围的局面,毕竟,朱可夫的部队,一百多万人呢,斯大林损失不起!”

    唐秋离的目光,看向外面的天空,舒了一口气,转头说道:“玉和,还是那句话,日本人在远东战局的判断上,足够聪明,他们当然不会把赌注,全部压在斯大林宁愿舍弃朱可夫部队这一点上,正如你说的那样,斯大林守备队怎么办?所以,日本人还有一个底牌,那就是我们**师大部队!”

    赵玉和大吃一惊,不由得问道:“什么?——师长,您是说,日本人把主意打到了我们身上,真是匪夷所思!”

    唐秋离摇摇头,早有预料的说道:“玉和,战争就是这样,没什么不可能发生的,日本人判断,我们与苏军打了三场外蒙古战争,早就是无法化解的仇恨,刘副师长麾下指挥两个半兵团,百余万兵力陈兵与赤塔至伊尔库茨克一线,更是给了日本人明显的信号,我唐秋离是不会放任苏军安然离开东方战场的。”

    “所以,一旦苏军两个方面军部队,回援朱可夫,我不会让苏军不受任何牵制的返回远东战场,虽然不能全力搏杀,也要一路的截杀和袭扰,只要拖住苏军一段时间,斯大林就会急得火上房,最后,还是舍弃远东方面军的结局,也就是说,日本人在远东的军事行动计划里,已经将我们**师部队,视为打苏军援兵的阻击部队!”

    至此,赵玉和彻底明白了,心头的疑惑没烟消云散,但是,心里还是不舒服,恨恨的说道:“师长,这次倒好,咱们被日本人算计了,不得不给鬼子当一枚棋子,还是被动的,师长,我建议,干脆咱们这样做,两支苏军部队回援朱可夫的时候,咱们按兵不动,看他小日本儿任何应对!”

    唐秋离笑着摇摇头,语重心长的说道:“玉和,意气用事了,这枚棋子,我们必须做,而且,要尽力做好,当然,前提条件是,我们自己的损失不能过大,日军包围朱可夫部队,双方打得越凶越好,无论哪一方消耗,都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斯大林也会考虑到,对付完了日军,还有对付我们呢?”

    “两轮纠缠下来,恐怕德军已经打到莫斯科城下了,东方地区的苏军,还在为突破我们的阻击,在伤脑筋呢,斯大林拖不起,他会求到我们头上的,日本人针对朱可夫部队的军事行动,加快了这个步伐,玉和,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插上一脚,远东地区的战局,越乱越好。”

    赵玉和不好意思的笑笑,说道:“师长,是我的战略眼光不够,有些意气用事了,只不过,这么多年来,只有咱们算计小鬼子的份儿,什么时候,轮到被日本人算计了,心里气不过罢了!”

    唐秋离似乎很感慨的说道:“这一次,裕仁这家伙,倒是少有的目光敏锐和果决,能在如此纷杂的战局之中,抓到机会,权衡利弊,果断出手,很不简单啊,胆子大了啊,如果他有了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