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征战岁月 >

第1108章

重生之征战岁月-第1108章

小说: 重生之征战岁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独远东方面军的损失最大,放在谁身上,都不会善罢甘休,但是,追究决策者的责任,可能吗?

    对于苏共的政治结构,格雷加里夫大将知道的不比朱可夫少,虽然名义上,在远东和外蒙古地区用兵,是苏共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决议,但是,实际的决策者,是苏联最高领袖斯大林同志,他不同意,政治局决定不了任何事情,老朋友要追究决策者,岂不是将矛头直接指向斯大林同志,而斯大林同志会犯错误吗?

    “老朋友,听我一句,此事就这样揭过去吧,我们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以最快的速度,返回欧洲战场,与德军作战,你是政治局候补委员,难道,还不了解其中的内情吗?不要惹祸上身,我是中央委员,了解的也不少,非常时期,还是不要节外生枝的好!”格雷加里夫大将诚恳的规劝到。

    朱可夫的脸色,瞬间变得灰白,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般,高大的身躯佝偻下去,老朋友的话,虽然难听,但却是绝对的大实话,政治局的决议,就是斯大林同志的决定,这是不争的事实,自己要追究责任者,难道,要将斯大林同志的错误,在全党公开,不但无法办到,恐怕,自己的电报到了莫斯科,随之而来的,就是契卡的高级特工。

    两个深知政治局内幕的高级将领,沉默了,帐篷内,流动着一股压抑的气氛,良久,朱可夫喟然长叹着打破沉默,“老朋友,我不甘心呢,远东地区的战局,本来不应该是现在的局面,恐怕,此次离去之后,我们再也没有机会,回到这片曾经属于苏维埃的土地了,这块土地未来的主人,是哪个中国人唐秋离!一个错误的决策,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啊!”

    朱可夫的语气,是感伤和落寞的,也只有在老朋友面前,他才会袒露心声,假若对面坐着的,是贝加尔湖方面军司令员基尔加宁大将,就算内心痛苦和失落到了极点,他也不会吐露出半点儿不满情绪!

    “老朋友,你是说,在我们撤离之后,唐秋离的部队,会与日本人争夺远东地区的控制权?远东的战火,还将燃烧起来?”格雷加里夫大将无疑是睿智的,马上从朱可夫的话里,推断出这个结论。

    朱可夫点点头,说道:“可以肯定,那个中国人,现在已经开始着手,部署针对远东地区日军的军事行动了,远东地区的日军,现在已经是疲惫之师,又被我们吸引了注意力,唐秋离是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不会的!”

    “这个中国人,就是隐藏在暗处的毒蛇,总能把握住每一次机会,甚至,没有机会他也能创造机会,机会一出现,他会毫不犹豫的扑上来,冷酷无情的将毒液,注射到敌人的身体里,然后,冷冷的看着对手在死亡线上挣扎,目光之中,没有一丝的怜悯和同情,在与我们苏联军队,进行的几次外蒙古战争之中,他的这种特质,得到了充分体现!”

    “这一次,唐秋离的目标是日本人,不知道是惋惜还是庆幸,我们不是他的目标,如果没有政治局的那个愚蠢到家的决议,在远东地区,我朱可夫是不会给唐秋离这样的机会的!绝不会!我会是隐藏在角落里的那条毒蛇!”朱可夫简直有些咬牙切齿了,对于唐秋离这样可怕的对手,他的情绪相当复杂。

    格雷加里夫大将也是重重的叹息一声,说道:“但是,这一切都与我们无关了,老朋友,别再纠葛远东地区了,欧洲战场,等待我们的,将会是比这里还要残酷的战斗!很期待,与你一起痛击德国法西斯的日子!”

    格雷加里夫大将的话,等于是为这场两个苏军高级指挥员之间的密谈,划上了一个句号,是啊,远东地区再风起云涌、龙争虎斗、炮火连天、硝烟弥漫,日本人与唐秋离打得血肉横飞,这一切,都与苏联人无关了。

    “格雷加里夫同志,咱们一起,去见见其他将领吧,不要让大家等得太久!我的部下,可是很想见见颇有传奇色彩的外兴安岭方面军司令员同志啊!”朱可夫也主动中断了谈话。

    实际上,是没办法进行下去,再谈下去,会越来越令人愤懑,斯大林同志是一堵绕不开的坚实厚墙,任何敢于碰壁的人,不管你是党内元老,还是军中宿将,都会碰得头破血流,甚至丢掉身家生命。

    朱可夫深深知道这一点,便转移了话题,两个人相视一笑,很多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心情,都在这一笑之中,然后,并肩走出帐篷,外面,是远东早春晴朗的天空,午后的阳光,灿烂得刺眼! 



第两千二百三十章 艰难的西撤

    远东地区的苏军,开始西撤了,外兴安岭方面军和贝加尔湖方面军在前,远东方面军在后,数百万苏军士兵,分成无数股,蔓延遍地泥泞的远东大地上,随后,如同泄洪的水流般,漫过赤塔至伊尔库茨克一线,一路向西而去,而对于西撤沿线的大城镇,苏军更是不敢涉足半步,远远的绕开。

    而一直徘徊在外蒙古地区的苏联外蒙古方面军,在没有了独立师直属兵团六个旅部队,穷追不舍的袭扰之后,行军的速度骤然加快,不过,被楚天的特战支队,破坏的一塌糊涂的道路和桥梁,依然是拦阻在苏军面前,无法克服的实际困难,相对于从远东地区西撤的另外三个方面军部队,外蒙古方面军的速度,还是显得缓慢。

    这让方面军司令员华西列夫斯基大将,极为的恼火,每天都在骂人,方面军工兵部队司令员,更是被骂得七窍生烟,都有拔枪自杀的冲动,但是,他又能有什么好办法?

    原来的道路和桥梁,都被中国人破坏的非常彻底,修复这些的工程量,就大得惊人,现在,老天爷也跟着作对,随着天气转暖,遍地的积雪,化成了一片泥泞和沼泽,如是步兵还好说,可坦克和炮兵,还有卡车,面对这样的路况吗,简直就是一场恶梦,整个苏联外蒙古方面军一百余万士兵,都在与遍地的泥泞和积水拼着命。

    按照方面军司令员的命令,外蒙古方面军的大部分部队,都临时改行,充当了工兵,修桥铺路,这倒是为后面的三个方面军部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沿着外蒙古方面军修筑好的道路西撤,而不必为道路状况而头痛不已。

    对此,外蒙古方面军司令员华西列夫斯基大将,心里极为的不舒服,本来,自己的部队是最先开始西撤的,又距离乌拉尔山脉和唐努山脉最近,可是现在,却要被另外三个远道而来的方面军部队追上了。这让自视甚高的华西列夫斯基大将,情何以堪?

    一封诉苦的电报,悄然飞到了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苏共中央总书记,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战时统帅部最高统帅,苏联人民的伟大领袖斯大林同志的案头。

    不过。斯大林现在的心情。明显比之前好了很多,割让给唐秋离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换来困在东方的四个方面军,几百万精锐部队顺利回撤,对于面对德军凶猛的进攻,压力日益剧增。随时都有可能崩溃的莫斯科西部防线来说,无疑是个极为利好的消息,紧绷着都要断掉的神经,终于可以稍微缓和一下。斯大林同志可以腾出部分精力,考虑其他方面的国家大事了。

    对于心腹爱将有些抱委屈,还有些小埋怨、小借口的电报,在斯大林看来,实在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了,于是,斯大林同志微微一笑,亲自提笔,给华西列夫斯基大将,回了一封劝慰有加的电报,算是安抚住了,颇有些丢脸的部下。

    被迫割让出苏联东方亚洲部分,几百万公里的土地给唐秋离,让斯大林的着实到现在还肉疼不已,德国人凶猛的进攻,又是另外一种剧痛,两相比较起来,一个是永久的痛,一个是眼前的痛,不过,长痛不如短痛的取舍,让苏联终于有了喘息之机,而对于苏联四个精锐的方面军,陷在东方战场,斯大林更是浑身的不自在。

    斯大林心知肚明,如果不是自己当初利欲熏心,信心盲目膨胀,在政治局会议上,一锤定音,决定在东方,同时对日本人和唐秋离用兵,苏联现在的情况,绝不会这样糟糕,如果六百多万精锐的部队,挡在欧洲方向,德*队还能够长驱直入的如入无人之境,一直快打到莫斯科城下吗?

    能将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毫无条件的割让给那个中国人唐秋离吗?斯大林知道,自己犯下多么严重的错误,如果真追究起来,恐怕枪毙的条件都够了,光是让苏联陷入灭国危机之中,这一条就足够了,当然,伟大的苏联人民领袖,是不会承认自己犯错误的,下面的人,更不敢提起半个字来,连抱怨的表情都不敢有。

    只不过,克里姆林宫的工作人员们发现,斯大林同志对于东方的一切,似乎非常忌讳和敏感,因此,工作人员平时,绝不敢在言语和文件之中,带有远东和外蒙古地区等字眼的,凡是涉及到上述两个地区的事情,都由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同志专门处理。

    现在,就在斯大林的办公室内,苏军总参谋长彼得罗希洛夫元帅,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两个人,正在与斯大林一起,研究两件重大的事情。

    一个是关于东方地区,四个方面军部队,撤回欧洲战场之后,如何对德军进行全线反击,将战线推倒远离莫斯科的地方,这件事,交由总参谋长彼得罗希洛夫元帅负责,具体的战役部署,斯大林不插手,当然,最后战役计划的确定,还是要自己拍板儿的!

    斯大林谈的,是另外一件事,关于对德军作战的指挥官人选问题,他自己的总参谋长说道:“彼得罗希洛夫同志,我们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从东方赶回来的四个方面军身上!”

    “其中,朱可夫的远东方面军,在此次对日军作战之中,损失比较大,你们总参谋部可以考虑,尽快为朱可夫补充兵员,另外,我个人建议,朱可夫担任新组建的莫斯科方面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以原远东方面军为骨干,补充其他的部队,担负对德军的主要作战任务,莫斯科方面军的总兵力,要达到三百万人以上,具体的编组计划,总参谋部考虑一下!”

    一锤定音,朱可夫人还在拼命往欧洲战场赶回来的时候,新的身份和任命,就已经在等着他了,对于朱可夫的军事指挥才能,斯大林还是非常信赖的。

    同样,朱可夫也是总参谋长彼得罗希洛夫元帅,非常欣赏的一名将领,最起码,要比那个华西列夫斯基强得多,因此,他不会有任何反对意见,相反,还会竭尽全力的为莫斯科方面军补全筋骨。

    斯大林与莫洛托夫谈的,是另外一件事,“莫洛托夫同志,关于新的边境线划分问题,唐秋离的独立师方面,已经派出了上百个小组,负责此事,提醒你注意的是,中国人参加划分边境线工作的人员,都是出自独立师部队,而没有一名是中华民国政府系统内部的人,这一点,在彼此的递交的文件里,已经注明这一点,对此,我方不要有任何的反对意见!”

    莫洛托夫明白斯大林同志的意思,从苏联割让出去的土地,是那个唐秋离的私人财产,与国民政府无关,惯常的外交手段,派不上用场,别耍小伎俩,另外,斯大林同志希望,尽快解决这件事,免得节外生枝,言外之意,就是尽量安抚住唐秋离,免得再出什么差错。

    “是的,斯大林同志,我已经从政府有关部门,抽调了大批人员,组成与独立师对等的边界划分小组,从明天开始,陆续到达西伯利亚地区,开始工作!我将亲自带队!”莫洛托夫脸色很是憔悴的说道。

    带着沉重打击,从库伦归来之后,莫洛托夫整个人都似乎要垮掉了,他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下了飞机之后,莫洛托夫没有直接到克里姆林宫,去向斯大林同志汇报,而是跑回自己的家里,调整了好几个小时心态,才大病初愈般的赶往斯大林办公室,这也是苏联两个方面军司令员,在当天夜里,才接到莫斯科电报的原因。

    本来,莫洛托夫向斯大林同志请假,但是,斯大林却离不开这位足智多谋的助手,自然,告病假的愿望也就落空,莫洛托夫真的病了,主要是心理上的,尽管如此,他还是拖着病躯,满心痛苦的,重新与中国人打交道,这件事,斯大林同志交给谁都不放心,唯有重病之中的莫洛托夫,勉为其难的上阵。

    在三人会议结束的时候,斯大林忽然对总参谋长彼得罗希洛夫元帅说道:“彼得罗希洛夫同志,等一下,有一件事,需要立即去做,你必须以统帅部的名义,命令四个方面军司令员,在撤回欧洲战场之时,沿途路过的远东地区和外蒙古地区,所有的主要城镇,部队一律绕行,他们必须约束好部队!”

    “这一点非常重要,主要是避免与独立师部队,发生任何形式的冲突和摩擦,必须让我们各级指挥员,清楚的知道这一点!”斯大林的表情异常严肃。

    斯大林是真的怕了,此时,不宜与独立师部队,发生任何不愉快的事情,四个方面军部队,还没有脱离独立师部队的实际控制区域,一点儿小事儿,都有可能成为唐秋离翻脸的借口,如果,他再提出非分的要求,苏联怎么办?自己怎么办?

    以斯大林自己的想法,揣度唐秋离,他认为,那个贪得无厌的中国人,真的会这样做的! 



第两千二百三十一章 秋毫无犯的苏军

    斯大林不想惹任何麻烦,至少在解决德*队的进攻危局之前,不想与唐秋离的部队,发生任何形式的冲突,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就是为了换取独立师部队,不牵制和阻挠东方地区的苏联军队,返回欧洲战场。

    如果因为一点儿小事儿,惹起任何新的冲突,那个中国人找个借口,将急于西撤的四个方面军部队,重新堵在乌拉尔山脉和唐努山脉一线,最难受的,还是自己,在斯大林看来,任何形式的谈判协议,都是一纸空文,随时可以撕毁,维持谈判效力的,永远是拳头。

    显然,目前的苏联现状,强敌压境,大有灭国的危险,根本不具备挥舞拳头的能力和本钱,而且,对于绝大多数都是农民组成的苏军部队,斯大林可是深知那些文盲士兵的本性,抢劫和强奸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西撤途中,要经过远东地区和外蒙古地区不少的重要城镇,如果这些士兵蝗虫过境般,大肆奸淫劫掠一番,惹怒了唐秋离,那后果有多严重?

    想想,斯大林就后脑勺子冒凉风,因此,责令总参谋长彼得罗希洛夫元帅,以最高统帅部的名义,下达给各部队的命令,是极端严厉的,通篇都是杀气腾腾、就地枪决的字眼儿!

    更为严酷的是,在命令里,还特别强调,如果那支部队的士兵,违反了最高统帅部的禁令,那么,该部队的各级政工干部,从上到下,一律跟违反纪律的士兵一起枪决!

    命令下达到忙着西撤的苏军各个部队,可是忙坏、也吓坏了苏军的各级政工干部,使出浑身解数,脚不沾地的找那些有劣迹的士兵谈话。严防死守,就差拿根绳子,把自己和士兵困在一起了,不过,效果也是明显的,军纪败坏的苏军士兵,体现出了高度的纪律性、

    遇到村庄不进,碰到城镇,宁愿费时间也要绕着走,一时间。数百万苏军士兵,成了一支仁义之师,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于是。在远东和外蒙古地区,出现了颇为怪异的一幕。数百万苏军士兵。漫地的洪水般,流过广大的区域,而一座座城镇和乡村,就像是洪水之中稳固的岩石,将苏军行军大队分开、绕过,似乎这些地方。有着令人惧怕的魔力一般?

    外蒙古地区首府库伦,是苏军西撤的必经之路,新组建的独立师北部边防军司令部,就驻扎在这里。独立师骑兵部队指挥官,北部边防军司令官刘春少将,接到侦察部队的报告之后,眉头不禁皱起来。

    此时的库伦,即便是等于是一座空城,只有三个骑兵旅驻扎在这里,外蒙古野战兵团在十几天前,就奉命开赴外蒙古地区东部待命,师指挥部也在师长的率领下,三天前就离开库伦,库伦城内,虽然有三个骑兵旅一万四千余人的兵力,但在几百万苏军面前,跟大海里的几滴水差不多,根本不够看!

    刘春头疼啊,自己指挥骑兵部队,在外蒙古西部的米努辛斯克一带,侧击苏联外蒙古方面军,打得是顺手又过瘾,师长一道命令,自己就当起了这个北部边防军司令官,可手下的兵,充其量不过五六万人,陆续开赴新划定的边境线一带,担负边境的守备任务,现在,如洪水般的苏军部队,全部要经由库伦附近西撤。

    万一,万一那支苏军部队,起了歪心思,顺便进攻库伦一下子,自己仅有的三个骑兵旅,可是不够看啊,吃不住苏军的一次攻击,刘春不住的拍脑门子,颇为犯难,苦思良策。

    “给师长发电报,请求孙振邦的外蒙古野战兵团回防库伦?”刘春暗自想道,不过,随即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师长的整体战役部署,不能因为自己的请求而改变,可库伦的情况,也是颇令人担忧,几百万苏军部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可不敢保证,每支苏军部队,都遵守谈判协议,就怕万一,刘春担心的,也是这一点。

    一旁的骑兵第二旅旅长佟巴图少将,见刘春跟吃了苦瓜似的,左右犯难,看得不耐烦了,粗着嗓门儿说道:“指挥官,老毛子几百万人怕啥,还敢进攻库伦不成?要是老毛子真敢在库伦动手,师长能饶了他们?我看,干脆把咱们三个骑兵旅拉出去,都放在库伦周边的明面上儿,保持对苏军的警戒状态,我看老毛子敢动手不?”

    刘春心里一动,“也是啊,师长明知道几百万苏军部队,肯定会经过库伦周边,却没有安排重兵防守,那就是吃准了,苏军不敢对库伦动心思,那自己还怕什么?”

    于是乎,库伦城内的三个骑兵旅部队,悉数开出城外,以库伦为中心,在方圆三十公里的范围内警戒,真还让佟巴图给说着了,漫山遍野、看不到头尾的苏军行军队列,坦克“轧轧”吼叫,炮车鸣着喇叭,步兵闷头赶路,浩浩荡荡的打库伦周边经过,最近处,距离警戒的骑兵部队,不足十公里。

    但是,对于独立师骑兵们,骑着高头大马,握着的雪亮马刀,苏军士兵如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