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征战岁月-第13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澳洲战场战火连天的时候,远在华盛顿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终于盼来了唐秋离的回电。
(未完待续)
第两千八百零四章 以旧换新的买卖
美国总统罗斯福,派特使不远万里迢迢送来一封亲笔信,倒是让唐秋离颇有些意外,看完信的内容之后,对那位素有盛名的同盟国老大,美利坚扛把子的用意,便了如指掌了,不知道为什么,从信件里,他闻出了有丘吉尔的味道。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唐秋离都没有替美国人火中取栗,搀合澳洲战争的打算,无论罗斯福是以什么样的身份,美国总统亦或是盟军老大,这一次也不例外,出兵澳洲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不过,盟军在澳洲战场过快的失败,被日本人给灭喽,也不符合自己的利益,因此,唐秋离在电报里,并没有一口回绝,让罗斯福绝望,独立师的部队,开赴澳洲战场是不可能的,但在装备补充上,可以考虑到澳洲盟军的急需,比如,作战飞机和大口径火炮上,优先装备盟军部队。
对于这一点,唐秋离有着自己的打算,因为英国人的殖民地西印度,没有完善的军工体系,连装配飞机的活儿,都干不了,美国人从国内运过来的飞机零件儿,都在自己控制区的东印度军工厂进行装配,倒是有一大批美国和加拿大飞行员,早早的就到了西印度,等着接收这批战斗机和轰炸机,已经等了快一个月的时间。
可干着急也没办法,谁让英国人殖民印度大陆的时候,光顾着压榨殖民地的财富,恨不得敲骨吸髓,地皮刮掉三层,哪有兴趣建立什么完整的工业体系啊,不得不在中国人控制的东印度进行最后的总装,否则,就是一堆零件儿!
而唐秋离呢,对这批美国人的新式战机,垂涎三尺,做梦都想据为己有,因此,他密令坐镇东印度的后勤部部长张全中将,就是一个字“拖!”
张全心领神会,对于能占便宜的事儿,这老头儿向来是乐此不彼,能算到骨头里,对于这批美国货,张全早就惦记上了,因此,一个多月的时间,愣是没有总装完一架飞机。
现在的独立师航空兵两个作战集团,拥有的作战飞机数量很是庞大,差不多七千多架,不过,血统可是够杂的,有从日军手里缴获来的日本血统战机,有从斯大林手里敲诈来的苏联血统的战机,有从德国人手里买来,再加上希特勒无偿提供的德国血统战机,有从美国人手里买来的战机,可谓是四国战机博览会。
唐秋离早就有意替换掉日本血统和苏联血统的战机,小鬼子的东西,轻便但不耐用,何况,零配件而也是个难题,苏联现在已经亡国,以后飞机的零件儿都不好淘换,属于绝版,现在,机会来了。
唐秋离在给罗斯福的电报里,就增援澳洲战场,提出如下解决办法,“总统阁下,来信内容尽悉,独立师出兵澳洲之事,涉及重大,加之独立师部队刚刚结束北方战役,兵力消耗巨大,急需休整和补充,最少在六个月之内,无法实现增援澳洲的可能。”
“但秋离身为同盟国一员,且在盟军总部担任要职,也不可能坐视澳洲沦陷于日本人之后,现在的澳洲战场,盟军部队最大的弱势,便是失去了制空权,而盟军总部为澳洲盟军空军装备的新式作战飞机,因为东印度地区的军工企业,装配能力极为有限,在短期内亦无法完成战机的大批量总装,更无法尽快交付盟军空军使用。”
“为了澳洲战场严峻局势考虑,秋离提出一个折中方案,将独立师航空兵现役的作战飞机,调配出一部分,数量以满足盟军澳洲战场所需为标准,交付盟军飞行员使用,马上即可形成作战能力,而以现在盟军这批战机零件儿,来补充我独立师航空兵之短缺,是否可行,望总统阁下斟酌!”
“特别说明,我独立师航空兵现役之作战飞机,绝大多数以日式和苏式战机为主,如若协议达成,还需要盟军飞行员进行适应性训练,因此,希望总统阁下尽快做出决断!”
不管新旧,一架换一架,后续的零部件和匹配的弹药、油料等,还需要另外算钱,独立师航空兵的地勤部门,可以负责这些战机的维修和包*,不过,这工钱可得盟军掏,也不算贵,只要比他们在独立师的待遇高一倍就成。
这是唐秋离开出置换作战飞机的的条件,丑话说在前,亲兄弟、明算账,何况,跟你们美国人连哥们儿都算不上!
看完唐秋离的电报,罗斯福总统满心的不是滋味儿,堵得慌,也说不出来是个什么样的感觉,指望着唐秋离出兵澳洲,那是不可能了,但置换作战飞机的事情,怎么觉得被宰一刀啊?
已经飞行了不知道多久的日式和苏式战机,换还没开封的美式战机,这买卖怎么看都是吃亏啊,那叫以新换旧,不过,唐秋离在电报里明说了,你自己斟酌着办,没人逼着你,事儿就明摆在这儿,做不做就是你罗斯福的事情。
当然,罗斯福还有一种办法,可以避免被这个狡诈的中国人宰一刀,就是将作战飞机在美国本土总装完成,然后,飞到澳洲去,可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有两条路可选,一条是走太平洋,换做是以前,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可现在不成了,先别说日本海军舰队堵在家门口儿打,这么多的战机,恐怕不等到澳洲,中途就得折损大半儿,出美国本土横穿浩瀚的太平洋,中途没有落脚加油的地儿,夏威夷群岛和中途岛,都在日本人的手里。
没有中途的几次降落加油,从美国本土起飞的战机,怕是都掉到太平洋里,因此,这条路不通,另外的一个路线,就是现在新开辟的运兵路线,可数万公里的距离,中途得降落多少次加油啊,还都是在中国人的地盘儿上,那笔费用将会是惊人的数字,恐怕这批战机飞到了澳洲的成本,比制造一架还要贵!
况且,在与唐秋离签署的协议里,明确规定,只提供陆军人员的运输,不包括盟军的作战飞机,飞跃中国大陆,现在看来,这个狡猾的中国人,是早有准备,罗斯福咬牙切齿的想到。
在罗斯福犹豫不定,是否跟唐秋离做这笔亏本儿买卖的时候,两天之后,澳洲盟军两位司令官的联名告急电报,又来了,虽然有大批的防空洞和防炮洞,可以躲避日军凶猛的炮火,但日军作战飞机频繁的空袭和轰炸,不仅给前线盟军士兵,造成极大的伤亡,还限制了盟军部队对日军部队进攻的反击行动。
而且,对于盟军后勤补给线的封锁,给前线盟军部队的补给,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盟军后勤部队的弹药和物资运输,白天根本不敢行动,哪怕是一辆汽车,也会招来几架日军飞机的扫射和轰炸,后勤物资的损失,越来越多,这对于依靠海路补给的澳洲盟军来说,是无法承受之重!
至于对澳洲东南部城市的轰炸和空袭,造成的平民和财产以及工矿企业的损失,更是无法估计,一句话,没有空中力量的澳洲盟军,处境那是相当的艰难,不掌握全部或者是部分制空权,澳洲的陷落,就在一两个月之内!
澳洲盟军在战场上的不利,给罗斯福带来空前巨大的压力,无奈之下,他召集了相关的军政大员们开会,研究此事,这些美*政两届的决策者们,都非常清楚,澳洲的安危对美国来说,意味着什么,一番激烈的争吵和辩论之后,终于形成了统一意见,按照中国人的办法去做。
接到罗斯福的回电之后,在仰光的唐秋离,笑得跟个狡猾的老狐狸似的,让进来送电报的师指参谋处处长葛振壮上校,一阵恶寒,不过他知道,肯定是师长算计谁又得手了!
能够把自己准备淘汰的苏式和日式战机,换成没开箱的美式战机,从美国人身上,刮下来厚厚的一层油,唐秋离当然乐得合不拢嘴儿,他立即给乐一琴和刘粹钢下达命令,直接把准备淘汰的战机,飞到西印度去,并负责训练盟军飞行员,尽快熟悉苏式和日式战机的性能。
于是乎,独立师航空兵大批的苏式和日式战机,纷纷云集到西印度地区,不过是十几天的时间,足有一千二百多架独立师航空兵的战机,便到了西印度,效率那是相当的高,对于占便宜的买卖,唐秋离向来是要求速战速决。
独立师航空兵战机一千多作战飞机,这一番大规模南下,倒是把时刻监视独立师舰队和航空兵动向的日本的情报机关,吓得浑身冒冷汗,以为独立师部队,准备向西南太平洋上的帝国占领区动手了!
情报马上报告到日本裕仁天皇哪里,这一下,整个日本高层都浑身冒冷汗,澳洲战争正打到关键的时候,如果支那魔鬼唐秋离,此刻从背后捅一刀,不但已经占领的地区要丢失,就是澳洲战场也局面逆转,大日本帝国在海外最大的重兵集团,将会面临灭顶之灾!
直到潜伏在西印度地区的特工,发来情报,独立师航空兵部队,并没有继续南下的意图,日本人才知道,自己虚惊一场,当然,日本特务也并不知道,这批战机用来干什么?
(未完待续)
第两千八百零五章 伊藤奏折
澳洲盟军正副司令官,美国人巴赫利斯曼中将和英国人费尔南德斯上将,倒不是刻意给盟军总部施加压力,而是现在的澳洲战场,盟军承受的压力太大了,大到第二道防线摇摇欲坠的程度。
巴赫利斯曼中将的防空洞和防炮洞体系,可以抵挡日军强大的炮火,也可以抵挡来自日军飞机的轰炸,前线还能坚持住,但后方就不成了,随着日军飞机对盟军后勤补给线的封锁,前线盟军部队的处境,愈发的艰难,弹药日益短缺,物资送不上来,士兵们每天只能吃个大半饱。
还要作战,击退日军一天几次的渡河进攻,伤员运不下去,药品告急,大批的伤员滞留在前线,不但给后勤保障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且,这么多的伤兵,需要更多的防空洞和防炮洞,整天的痛苦哀嚎,对于部队的士气,是个极大的影响,甚至开始出现了逃兵。
对此,巴赫利斯曼中将和费尔南德斯上将的意见,空前一致,严加惩处,绝不手软,凡是逃兵,一经发现和抓获,就地枪决,就是逃回后方,也会被宪兵搜捕出来,执行枪决。
在前线指挥的司令官巴赫利斯曼中将,心力憔悴,面对一百多万日军的进攻,每一天,盟军士兵的伤亡,都在数千乃至近万人左右,虽然进攻一方的日军士兵,伤亡更大,但盟军拼不起消耗,更要命的是,弹药和物资,眼看着接不上留儿了!
在后方统筹的费尔南德斯上将,也不轻松,澳洲东南部地区,差不多被日军轰炸机炸得成了遍地废墟,所有的工厂都损毁殆尽,澳洲东南部地区,彻底失去了自我生产的能力,如果不是依赖海路来的补给,这场仗已经彻底输了!
也幸亏有独立师舰队的护航,海上补给线才没有断绝,而且,因为独立师舰队的存在,墨尔本和阿德莱德两个港口,得以保存,日军飞机将其视为禁区,大批来自印度大陆的军需物资,才能送到前线,而不是被日军飞机炸毁。
费尔南德斯上将,一边忙着安抚后方的军心和民心,尽最大努力的给前线运送补给,一边忙着把养尊处优惯了的澳洲东南部地区适龄居民,编组成后备军,进行训练,为失血过多的前线,准备兵员,还要处理各种繁杂的事务,比在前线的巴赫利斯曼中将还要忙碌和操心!
此时的费尔南德斯上将,非常希望有个人,能够协助自己,来分担压力,想遍了澳洲的军政巨头,也唯独是闲人一个的,盟军总部驻澳洲军事观察组组长麦克阿瑟中将,是最合适的人选。
不过,对这个自高自大、到处惹事生非的美国人,他可是丝毫没有什么好感,更是不能主动上门儿去,恳请自己最讨厌的人,出来帮把手,但费尔南德斯上将,从内心里,希望麦克阿瑟主动站出来,承担一个盟军高级将领的责任,哪怕,就此自己放低姿态,忘了这个混蛋对自己做过的事儿,冰释前嫌,也在所不惜!
与麦克阿瑟相比,费尔南德斯上将,还是很善良的,此刻的麦克阿瑟中将,绝对没有站起来承担责任的意思,这家伙虽然人品极差,但对战场局势的敏锐程度,却是相当的高,否则,也不会再当初吕宋岛战役之中,预感到大事不妙,提前溜走了!
把自己关在豪宅里的麦克阿瑟中将,对于澳洲战场的前景,十分不看好,他已经开始琢磨,怎么离开澳洲,这块儿随时都可能陷落的土地,只不过,目的地却是颇为难以选择。
跑回美国本土去,日本海军对太平洋的封锁,跟密不透风的网似的,根本不可能平安到达本土,说不定在半路上,就机毁人亡,掉进浩瀚的太平洋里。
到中国去,倒是一条路,中国的蒋介石跟自己的私教不错,肯定能收留自己,当初,自己可是没少给他的部队,提供美式装备,虽然自己也从中捞到大笔的好处,但帮助是实实在在的!
不过,到中国去,有一个最大的难题,那个自己的死对头唐秋离,在中国是个呼风唤雨的人物,就连自己的老朋友蒋介石,也得看他的脸色行事儿,万一落到唐秋离的手里,下场肯定很惨,就算不死,下半辈子也回不到美国去了。
对唐秋离做了多少见不得人的勾当,给独立师部队背后下了多少绊子,麦克阿瑟心知肚明,因此,去中国也不是个号途径。
想来想去,也只有西印度大陆,才是最安全的地方,打定主意之后,麦克阿瑟开始收拾金银细软,动用自己手里的权力,搞到一架飞机,加满油随时待命,现在,就缺一个合理的离开澳洲的借口了,可借口难找,于是,准备再一次跑路的麦克阿瑟中将,只能暂时心急火燎的呆在墨尔本。
战争打到了二月上旬,经过独立师飞行员培训,能够熟练的驾驶苏式和日式战机的盟军飞行员,终于可以出战了,二月十日,盟军首批七百余架作战飞机,出现在澳洲的天空,当天,便与日本西南太平洋派遣军联合航空队,数量差不多的混合机群,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空战。
空战打了差不多一整天的时间,双方势均力敌,谁也没有占到便宜,不过,因为盟军的战机出现,日军对盟军后勤补给线的封锁,终于被打破了,费尔南德斯上将抓住机会,将积压的大批武器弹药、物资等,火速送往前线,给基本上弹尽粮绝的盟军部队,带来了生机,随后,又把几万名伤员运送下来。
日军西南太平洋派遣军联合航空队司令官今井义夫中将,不甘心制空权被盟军打破,三天之后,再一次出动超过八百余架战斗机,组成庞大的机群来袭,目标不仅仅是盟军的作战飞机,还有盟军后方紧急抢修出来的野战机场。
不过,这一次日本人没有占到便宜,就在三天的时间里,第二批五百余架盟军作战飞机,从西印度飞到澳洲,数量上占了优势的盟军空军,给日军航空队以沉重的打击,这一天,日军损失战机四百余架,盟军损失战机三百余架,此后,双方又经过了几次空战,基本上是势均力敌。
有唐秋离这个强大的后援在,得到源源不断战机补充的澳洲盟军空军,终于打破了日军飞机对后勤补给线的封锁,澳洲的天空上,不再是日军飞机一统天下的局面,随着后勤补给的改善,前线的盟军部队,注入了新的血液,摇摇晃晃的防线,总算暂时稳定了些。
战争打到了二月底,日军已经付出了超过二十三万人的伤亡代价,依然没有突破盟军的第二道防线,进攻的势头,终于衰退下来,为此,盟军付出了十五万人左右的伤亡代价,不过,第三批增援的部队五个师,补充了盟军的巨大消耗,战场再一次陷入僵持的局面。
得到报告的罗斯福和丘吉尔,总算松了一口气,与此相反,日本西南太平洋派遣军总司令官伊藤严三郎大将,则是有些焦头烂额、暴躁非常了。
距离天皇陛下规定的,结束澳洲战场的期限,不足两个月的时间,而以现在的战场态势来看,夺回部分制空权的盟军,不是在两个月之内,就能够击败的,源源不断增援上来的盟军部队,是结束澳洲战争最大的困扰。
最初,帝国皇军在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在一道防线前,占据着兵力和火力优势的大日本帝国皇军,打了足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付出了二十多万人的伤亡,却没有丝毫的进展,现在,部分制空权已经失去,盟军援兵不断的到来,伊藤大将没有信心,在天皇陛下规定的期限前,彻底消灭盟军,结束澳洲战争!
虽然不甘心,但却必须接受现实,连续进攻了四十多天的帝国皇军,锐气已经失去,经过痛苦的思考之后,伊藤大将得出个结论,若想打赢澳洲战争,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彻底断绝盟军增援部队到来,二是,消灭盟军的空中力量,两者缺一不可,而以第一点更为重要。
得出这样的结论之后,很是垂头丧气,备受打击的伊藤大将,给裕仁天皇写了一份奏折,在奏折里,他首先向天皇陛下请罪,愿意接受任何处罚,然后,便详细的说明了澳洲战场的实际情况,以及目前自己遇到的难题,伊藤大将倒是个诚实的人,并没有对自己的困难,添油加醋。
奏折的最后,他说出了自己都不愿意说的话,“天皇陛下,综合以上臣之所述,结束澳洲战争,非短时间之内可完成!以臣的判断,不解决两个难题,在今年年底之前,澳洲战争恐怕难以结束!而澳洲战争拖延日久,乃是臣之罪也!”
把奏折仔细的装好,派一个心腹参谋,马上送到天皇陛下的手里之后,伊藤大将一阵虚脱般的疲惫,“澳洲战争打到现在的程度,都是自己的责任,而这个奏折递上去之后,天皇陛下会是什么态度?”他惴惴不安的想到。
(未完待续)
第两千八百零六章 拼血的战争
日本西南太平洋派遣军总司令官伊藤严三郎大将的奏折,送到先是到了陆军大臣兼大本营总参谋长米内光一上将的手里,因为米内光一负责澳洲战争的所有军务,没有他的引见,奏折到不了裕仁天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