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征战岁月-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命令下达,这些当兵的管那些屁事儿,反正当官的有命令,不打仗就行,果然如唐秋离所料,一零六师内何玉泉的死党和亲信,明白自己的老大出事儿了,拒不执行命令。
被早有准备的副师长的亲信部队,就地包围,乱枪击毙了这些敢于抗命的军官,那些士兵,根本不想动刀子,平时都在一个锅里搅马勺、低头不见抬头见,有的还是亲属关系,哪能往死里打。
叛乱很快被平息,这位副师长也是个颇有心计的人,懂得四梁八柱的道理,平时背着何玉泉,悄悄培植了不少心腹,今天派上用场。
全师按照暂代师长的命令,有秩序的放下武器,**师部队进驻蓝田,监视一零六师的所有举动。
混进一零六师的特战队员,早就控制了机要处,那个长相妖艳、丰满的女机要员,把一封绝密电报,刚塞进嘴里,被扑上来的特战队员制伏。
这些特战队员可没有怜香惜玉的习惯,掐脖子、抠腮帮,费了一翻手脚,总算把这封绝密电报,从这个女机要员的艳艳红唇里抢出来。
带队的特战分队长展开细看,正是师长要的东西,马上汇报,所有的证物都齐全了。
经过询问得知,这个女机要员,是何玉泉的军中情人,何玉泉许多机密的事情,都是经过她的手,特战分队长大为兴奋,又逮着一条大鱼。
十二月二十六日,在蒋委员长安全抵达南京后,唐秋离向西北剿总所属部队下达命令,全军脱离陕西境内,撤回洛阳休整,三十万大军陆续撤回河南境内,一场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消弭于无形,也算唐秋离为西安事变,划上最后一个圆满的句号。
十二月二十八日,唐秋离在洛阳组成临时军事法庭,公开审判原一零六师少将师长何玉泉,在蒋委员长尚未脱险之际,擅自进攻西安,阴谋破坏西安和谈,蓄意谋害蒋委员长一案。
证据确凿,何玉泉无法抵赖,经临时军事法庭判决,案犯何玉泉,不得上诉,立即执行枪决。
二十八日下午,在洛阳郊外,原一零六师少将师长何玉泉,被执行枪决,时年三十四岁,也算他为何应钦的疯狂,付出应有的代价。
枪决何玉泉后,随即通报西北剿总全体少校级以上军官,使各级军官为之战栗,对这位年轻的副总司令,心存畏惧,从此不敢造次。
唐秋离快刀斩乱麻,痛下杀手,枪毙位高权重的何应钦的亲侄子,由此立威,效果奇佳,给中央军系统的各级军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他以后能协调指挥中央军几十万部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后,就枪毙何玉泉一案,唐秋离亲自执笔,给***中常委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分别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在非紧张时期,枪毙一个少将师长,那是相当大的事件,得给各方面一个满意的交代。
除此之外,唐秋离还给蒋委员长,写了一份报告,在给中常委和军事委员会报告里,不宜公开的机密,在这份报告里,都详尽列出,并附上何应钦给何玉泉的电报原文,随即,派专使送往南京,面呈蒋委员长。
这些东西汇在一起,蒋委员长必定勃然大怒,够何应钦喝一壶的,即便不被枪毙或是坐牢,也得不到蒋委员长的重用,从此远离政治核心,再也不能以亲日派的嘴脸,参与全面抗战的大事。
果然,蒋委员长接到唐秋离的报告后,虽然没有勃然大怒,却是沉默良久,联想到在西安被扣留期间,夫人对他讲述的何应钦种种表现,以及在中常委会议上,对夫人的态度。
对这位自己留日士官学校的老同学,追随自己多年的老部下,或是痛心和失望,亦或是愤怒和不齿,蒋委员长从未对外人披露,详情也就无从得知。
门外,何应钦正在等着求见,蒋委员长告诉侍从,让何敬之回去好好反省,我不想见他,看来,蒋委员长处于复杂的心里,不想对何应钦痛下杀手,却也下了冷藏他的决心。
其后,何应钦负荆请罪,也未能见得蒋委员长一面,抗战军兴,中央系统及各地方实力派的各员大将,纷纷领兵杀奔抗日战场,于日军鏖战于中国各地,屡有建树,有的则一战成名,成为抗日名将,如台儿庄之战的李宗仁等。
只有何应钦,被蒋委员长高高挂起,任国民政府参议虚职,干领俸禄,从此,何应钦蛰伏达整整八年之久,直到抗战胜利后,内战再次爆发,才渐出国人视线,这一切,不能不是拜唐秋离所赐,也是他找错了对手的结果。
何应钦是在他亲侄儿被枪毙之后,从国府军事委员会的同报之中,才得知这一消息的。
闻讯后,正是何应钦求见蒋委员长被拒绝,门前冷落车马稀,昔日同僚唯恐避之不及,门下作鸟兽散,枯坐家中,惶惶不可终日,等着蒋委员长找他算账之时。
何应钦心如刀绞,黯然泪下,他败了,败得很惨,败在一个年方弱冠的黄口小儿手里,失去了往日的显赫地位,非但如此,还搭上亲侄儿的一条性命,本来,那是他何家的后起之秀,何应钦对他寄予厚望。
从此,唐秋离成了何应钦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穷其一生要报复的不共戴天的仇人。
而此时的唐秋离,正在洛阳忙得不可开交。
(未完待续)
三百八十二章 蒋委员长的召唤
三百八十二章 蒋委员长的召唤
何应钦如何伤心和无奈,对自己多痛恨,唐秋离不知道,他也不想知道,能搬走国府高层内部,与日本人眉来眼去、暗送秋波的亲日派领袖何应钦,唐秋离的目的已经达到。
否则,唐秋离心中始终不安,明火执仗的对手不可怕,背后捅刀子的小人最凶险,以何应钦在国府中的地位,自己和日本人打到紧要关头,他在背后给你一下,脑袋掉了都来不及喊冤。
而且,连带的作用是,此消彼长,失去了何应钦这面亲日派的大旗,聚拢在他旗下的其他亲日派,也就失去了鼓噪的能力,翻不起大的波浪,没有了杂音,也省得蒋委员长在对待日本人的问题上,犹豫不决,举棋不定。
西安事变历时半月有余,事变期间,每个人的种种表现,通过各种渠道,都在蒋委员长的心里面搁着那。
随之而来的,就会是国民政府高层的人事更迭,整肃内部,有人幡然落马,有人得以高升,有人淡出视线,有人地位更加稳固,这也是题中之义。
只是想到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位以后的结局,唐秋离心里不免怅然,此事自己无能为力,所谓的命中注定吧?
唐秋离一头扑在中央军的三十万部队上,西北剿总尚未撤销,总司令蒋中正容归南京,另外一位副总司令陈诚,得以高升,接任何应钦的军政部部长一职,成为国民政府军界又一位显赫人物。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没有命令让唐秋离离开洛阳,也没有另外派将的打算,所以,中央军的三十万人马,还在他的管辖之内。
蒋委员长当了甩手掌柜的,这可愁坏了他,三十万人,都聚集在洛阳周边地区,光是人吃马喂,每天就是个惊人的数字,只一个河南省,根本负担不起。
何况,当时的中央军各部队,后勤系统极为原始,各种物资都依靠人背马驮,军工生产,都集中在远离河南的其他省份,近千里的运输线,那么多张嘴等着吃喝,唐秋离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粮草官儿,三十万中央军的大管家。
已经是严冬,还有的部队冬装都没有配齐,唐秋离每天发往军事委员会的电报,无一例外的都是催粮、催款、催物资,**师也有十四万人之众,唐秋离从来没有在这上面操过心。
现在他才知道,张全和周玉山干的活计有多累多繁琐,好在,国府上下各个部门,没有不买他这个蒋委员长跟前红人的帐,事情办得还算顺利,总算让这三十万人有吃有喝有棉衣穿。
一零六师的叛乱解决之后,又进行了内部整顿,把何玉泉的势力,连根拔起,该枪毙的枪毙,该开除军籍的开除军籍,该送军事法庭的,也不手软。
随后,唐秋离以西北剿总副总司令的身份,任命原副师长,正式担任一零六师师长一职,并在全部队通报他晋升职务的原因,也是对他迅速平定内部叛乱,掌控局势的一种肯定。
唐秋离这样一个正常的任命,换来的是这个师长拼死的效命,在后来娘子关战役中,一零六师在最关键的时刻,倾其全力攻击日军,为**师解围,全师伤亡大半,该师师长身负重伤,犹自死战不退,最终为**师全歼板垣师团,赢得了有力的时机,这倒是唐秋离没有想到的。
现在,唐秋离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军纪,一支部队,干什么都好,就是别让他闲下来,一闲下来,这些精力旺盛的军爷们,总得找点儿祸来惹。
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三十万人里,想出格的不在少数,这还不等同于**师的部队,因为建军理念不同,唐秋离只得从各个部队里,抽调大批精锐士兵,组成一支有五千多人的军法处。
抓住几百个民愤极大,影响极坏的典型,公开枪毙,撤换了一批不约束部下,甚至是纵容部下的,有根儿有蔓儿,朝中有人的军官,中央军的军纪,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这一下,三十万中央军,从军官到普通士兵,都见识了这位唐副总司令的铁腕,再加上枪毙何应钦亲侄子的事儿,各级军官都小心翼翼,生怕被唐秋离拿了典型,丢了脑袋。
唐秋离的军令,得以畅通无阻,随后,他又亲自撰写了训练大纲,根据中央军部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并不辞辛苦的奔波在各个部队,检查训练效果。
有了副总司令亲自督促检查,那个部队的指挥官敢玩忽职守、稍有懈怠,不怕掉脑袋的就顶着来?唐秋离完全相信,再有一年的时间,这三十万中央军,自己就能做到和**师的部队一样,如臂指使,指挥自如。
然后,又对集中在洛阳的部队,进行了战略调整,在晋豫,冀豫交接处,河南境内一侧,组成四个区域战区指挥部,分别以三门峡、济源、焦作、安阳为战略驻防地,各区域战区互相策应。
这也是唐秋离埋下的伏笔,着眼于即将发生在华北战场的各大战役,各个驻防区域的部队,可以以最短的距离,最快的速度,迅速加入山西和河北各个主要战场,这是他藏在身后的四个拳头,一旦突然打出,华北的日军,就会死的很难看。
此驻防方案上报到军事委员会后,很快就得到了批准,并带来蒋委员长的通令嘉奖,表彰他在统领西北剿总部队期间,做出的显著成绩。
唐秋离有时候觉得纳闷儿,老头子就这么放心把自己的家底交给我,自己不闻不问,任由折腾,转念一想,这也许是老头子的用人之道,只要是他在一九三七年七月份之前,不调动这三十万部队,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奖赏。
唐秋离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中央军身上的时候,华北平津一带的局势,相对处于平稳状态,日军没有大的动作,和**师以及二十九军的部队,处于对峙态势,有刘铁汉这员老将和冯继武坐镇平津,唐秋离可以放心呆在洛阳,何况,**师南下兵团,已经全部返回平津一带原防区。
只是有一个情况,引起他高度警觉,从刘铁汉每天发来的敌情通报中,都是日军增兵华北的消息,截止到目前为止,在华北的日军,已经达到了三十八万人之多。
种种迹象表明,一九三七年,是日本人准备动手的一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日本人期望的中国内战没有打起来,国共双方息兵罢手,并且有联合起来的趋势。
日本人坐收渔人之利的想法落空,便赤膊上阵,加快了全面侵华的步伐,在华北集结重兵,形成局部优势兵力,一举完胜北方战局,之后,迅速南下,进而占领全中国。
然而,唐秋离也为日本人准备了几道大餐,局势按照现在的态势发展下去,华北的日军别说是南下,保证不在华北地区被全部歼灭,就是他们那个狗屁天皇灵魂附体保佑了。
一九三七年一月十四日,春节临近,唐秋离在洛阳西北剿总司令部里,正在召开军事会议,检讨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部队的训练成果,以及发现的不足之处。
通讯参谋急匆匆的走进来,递给列席会议的梅婷一封电报,看完电报,梅婷秀美的双眉,惊讶的扬起,抬头看看主席台上的唐秋离,他正在逐条的落实反应上来的情况。
趁着唐秋离讲话的空挡,梅婷把电报递上去,唐秋离和梅婷同样的惊讶,电文如下:“西北剿总副总司令唐秋离将军,接电后,速返南京,委员长亲自召见,专机已在飞往洛阳途中,现任职务不必交卸,望妥善安置,落款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厅。”
南京发生了什么大事,老头子紧急召自己回去?这是唐秋离的第一个想法,不必离职,这三十万人还让自己管,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说实话,这三十万部队,可让自己操碎了心,来洛阳这二十几天,比在**师两年都累。
飞机上,梅婷显得很担心,蒋委员长突然召秋离到南京,事先一点儿征兆都没有,是福是祸,无从揣测,她只有紧紧地依靠在唐秋离的肩头。
临上飞机前,唐秋离匆忙的布置了部队下一步的训练计划,各级将领,见这个活阎王暂时离开,都有松一口气的感觉,这二十多天,没把他们给逼死, 都四五十岁的人了,还和普通士兵一样参加训练,每天***都是呈梦游状态,身边的娇妻,已经冷落了好多天。
没办法,人家唐副总司令都参加训练,还别出心裁的搞了一个将校训练大队,自己担任大队长,每天天不亮,要命的哨子,就满走廊的吹,先是一个三公里越野,完了是三十个俯卧撑,然后才吃早饭。
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浑身的骨头都快散架了,虽然你唐副总司令一起跟着训练,还主动加大训练量,可您是什么岁数?跟你能比得了吗?
还别说,自己的身子骨眼见得结实起来,胃口大开,一顿能干掉四个大馒头,在这以前想都不敢想,估摸着,现在就是一口气跑上几十里地,也没问题。
就是不让回家,这几天,心里的火儿一拱一拱的,娇妻雪白的身子,老在眼前晃悠,好在,唐阎王临走时,给将校训练大队放了两天假,今天晚上,定让娇妻连连求饶,重振丧失已久的男人雄风!
(未完待续)
三百八十三章 南京授勋
三百八十三章 南京授勋
唐秋离可不知道手下这些高级军官的想法,只知道,听到自己去南京的消息,这帮家伙去掉紧箍咒的猴子般欢势,就差当场三呼万岁了。
他唯有苦笑,这帮家伙,肯定是在埋怨自己对他们要求太苛刻,都这么高的职务了,还玩儿大头兵那一套路数,他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就会在这次集训之中,体会到好处。
对于此次紧急回南京,他倒是不担心,说不定还有好事儿等着那?他把自己最近这一段时间的所作所为,细细的归拢了一下,越想心里越有底。
不自禁的露出微笑,依靠在他肩头的梅婷,被他的情绪感染,心情轻松下来,对于唐秋离,梅婷有一种近乎迷信般的信任。
放开心怀,梅婷调皮的一面暴露出来,不断的捉弄唐秋离,弄得唐秋离哭笑不得,这丫头,比自己大四岁,怎么像是邻家的小女孩儿一般。
非常年轻的中将,美女上校,专机飞行员接送过不少高官显贵,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一对儿引人注目的组合,瞧他俩情深意浓的样子,真让人羡慕。
梅婷阵阵娇笑,山虎和特别卫队的战士们,已经司空见惯,具备了相当的免疫力,见这一对儿又开始了习惯的节目,都知趣的转过头去或是闭上眼睛,做无视状。
可这俩飞行员是头一遭啊!也怪梅婷长的太招人喜欢,明艳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让人窒息,飒爽英姿之中,又有着年轻女性所特有的妩媚,两名飞行员不断地回头行注目礼,也亏得是在天上,这要是在公路上,发生车祸的几率,应该是极高。
飞机掠过中原大地,即便是在冬季,依然苍翠青葱的长江中下游平原,降落在南京,目送梅婷娇美的身影,两个飞机驾驶员,竟然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也许,这是他们一生之中,最愉快的飞行经历。
前来迎接唐秋离的,是军事委员会秘书长杨永泰,这是老熟人了,这位老兄春风满面,显然是新近高升,意气风发,他也是西安事变的既得利益者,跟着蒋委员长一起在西安被扣留的文武大员,安然脱险后,都得到了重用或是高升,杨永泰便是其中之一。
这次相见,唐秋离感觉到,杨永泰明显少了在洛阳第一次见面时,那种低调和内敛,但有了更多的圆通和机变,没有过多的寒暄,车队直接开往军事委员会大楼方向。
在车上,唐秋离含蓄的向杨永泰打探,蒋委员长这次紧急召见自己的意思,杨永泰高深莫测的微笑不答,弄得唐秋离的心里,像猫抓般的直痒痒,恨不得命令山虎,马上给这家伙上刑,好掏出实话。
进到军事委员会大楼,唐秋离有点儿发懵,红地毯铺地,两旁摆满鲜花,还有军乐队在那吹吹打打,好不热闹,长长的甬道两侧,是佩戴白袖章的宪兵,真阵势,应该是搞什么庆典之类的活动。
唐秋离有些气恼,就为了这个什么破活动,就巴巴的把我召回来,还不说是什么事儿?害的自己一道上瞎琢磨,这不是成心的吗?
到了大厅里面,足有几百位文武高官,一片将星闪烁,正中的蒋委员长,见到杨永泰陪着唐秋离和梅婷从外面走进来,眼睛一亮,消瘦的脸上,露出稍有的真诚的微笑,带头鼓起掌来。
顷刻之间,大厅被暴雨般的掌声所淹没,唐秋离有些醒过腔儿来,这么大的场面,不会是为自己准备的吧?
身边的梅婷,更是被这种场面给震撼了,现在,自己和秋离成了主角,全场的目光,都在盯着我们俩,尤其是还有蒋委员长,她忽然有些后悔和秋离这样亲密的之态走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