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征战岁月-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谷川清告诉这些舰长们,如果要塞的炮火过于猛烈,各舰要临机处置,以保存实力为上,没必要为了陆军搭上咱们的军舰,这不是废话吗,这些日军舰长,那个没见识过吴淞口要塞大口径岸防炮的威力,被炸沉的哥们就是例子。
倒是有几个年轻的舰长,对司令官阁下的话,很不以为然,认为有损帝国海军的荣誉和尊严,十几艘战舰,围攻一座要塞,还打得缩头缩脑,不是让陆军那帮家伙们看不起吗?战端一开,这些军舰很快就超过了三艘主力舰,打起了头阵,把长谷川清气得破口大骂,严令他们按照作战部署行动。
在长谷川清看来,这些轻型军舰的舰长们,就是猪头,让三艘主力战舰首先发动攻击,就是这些军舰皮糙肉厚,扛打,挨上几发炮弹略损皮毛,你们那些轻型舰只逞什么能,一发炮弹就够你们受的。
长谷川清再次严令,轻型军舰退出战斗序列,已经不用了,日舰开始后撤,因为有两艘轻型军舰已经冒烟起火,舰体倾斜,似乎轮机舱被大口径炮弹击中,失去自主行动的能力,死鱼似的随着波涛摇晃,日军水兵拼命的救火,有的套上救生圈,直接跳到海里。
一声巨响,海面上升腾而起一团夹杂着火苗的浓烟,一艘日军轻型军舰爆炸起火,钢铁的舰体,被巨大的爆炸力炸成两截,舰首高高翘起,又倒扣着一头扎进海里,打个旋就不见了踪影。
另一艘失去动力的轻型军舰,被几发炮弹接连击中,渐渐下沉,只有高高的桅杆露在海面上,证明曾经有一艘军舰存在,不过,也很快消失了。
吴淞口要塞再次燃起战火,面对日军海空两面进攻,毫不畏惧,以损毁四门岸防炮,两门高射炮和五挺高射机枪,伤亡战士一百六十余人的代价,击沉日军两艘轻型军舰,击伤数艘,击落日军战斗机五架,轰炸机十一架,可谓神勇,日本海空军根本没有占到便宜。
此次海陆空大战,“天眼”炮瞄雷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功不可没,这是第一次在大规模的实战中检验雷达的效果,出手不凡,此后,防空部队疯狂地喜爱上了“天眼”,并且一位蒙古族的战士,给起了个蒙古名字“阿尔斯冷的眼睛”,翻译过来就是狮子的眼睛。
松井目睹此景,叹息一声,他准备登陆占领吴淞口要塞的部队,根本不敢派出去,上去就是活靶子,多少人也不够填,支那守军早有防备。
吴淞口要塞打得好,滩头阵地却遭受了损失,川沙河口至狮子林一线,被日军飞机炸成一片火海,因为有常风有准备,炮兵早已经做了隐蔽和伪装,损失不大,而且**师的部队,防空武器让日军的飞机根本靠近不了目标,俯冲下来就成了活靶子,丢下的炸弹根本没有准头。
日军飞机在吴淞上空碰了钉子,转而集中攻击狮子林和川沙河口中央军的防御阵地,因为防空高炮暴露了位置,又没有转移阵地,打飞机的高炮,到被日军飞机炸毁不少,中央军的士兵,悍不畏死,打出了真火,冒着日军飞机猛烈的轰炸,硬是顶住了日军飞机的疯狂进攻,不时有日军飞机哀鸣着摔到地面。
(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五章 结局
第四百四十五章 结局
八月二十七日,喘息了一天时间的日军,在松井的统一指挥下,陆海空联合出击,发动了立体进攻,这也是淞沪战役开战以来,日军第一次动用诸兵种联合进行攻击作战,松井的意图很明显,用钢铁撕开中国守军的防线。
一场陆海空大战,日军飞机和军舰,在吴淞口要塞没有讨着好,第三舰队还是无法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吴淞口要塞炮台,就像一道无法攻破的铁门,牢牢的把长江口主航道封闭。
中央军防空团损失惨重,日军飞机也没占到便宜,防御阵地更是被炸得硝烟滚滚、尘土飞扬,松井把剩余的部队,全部投入到攻击之中,中央军士兵从土里钻出来,咬着牙,拼命的射击。
一连三天打退日军的进攻,这些守卫在前沿的士兵,对日军的恐惧,已经完全消失,小鬼子也不是刀枪不入啊,子弹打上去,照样揍他个人仰马翻,瞧见没,小鬼子快顶不住了,今天来的人,比每天少多了,就是他妈的鬼子飞机搅局。
士兵们互相鼓励着,凡是能在几天激烈而残酷的战斗中,生存下来的士兵,都是战斗经验丰富,脑筋灵活的人,都打成精了,他们发现,鬼子飞机丢下的炸弹,很少在一个地方重复落下,找到了窍门儿,这些中央军的老兵,利用弹坑,翻滚前进,和日军士兵眼对眼的猛射,手榴弹不要钱似的猛扔,硬是把逼近前沿的日军赶了回去。
这还得感谢松井,给中国守军宝贵的一天,补充了大量的弹药和物资,淞沪战役牵动国人的心,前线要什么,国府想尽办法提供什么,背靠大上海,什么都不缺,历史上那种缺枪少弹,士兵不得不和日军白刃战的局面,根本没有出现。
防空炮火牵制了日军飞机,逼得他们不得不提高投弹高度,精准性大为降低,有的炸弹,甚至丢在日军的队形里,战斗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常风的防空部队赶过来支援,这一下,日军的飞机损失数量急剧上升。
战至下午两点,日本海军航空队骇然收手,大半天的激战,他们已经损失了三十五架轰炸机和十八架战斗机,而登陆的地面部队,连中国守军战壕的边儿都没有摸着,反而被打得尸横遍野,不得不就地防御。
日军飞机驾驶员怎么也搞不明白,飞机的机动动作,完全可以摆脱地面高射炮火,可就是眼睁睁的看着同伴的飞机,跟沾了汽油的公鸡,冒烟带火的凌空爆炸,尤其是后来,中国部队防空炮火的精确度,更是匪夷所思,大半的飞机,是在最后阶段被击落的。
没了飞机的助战,海军又吃了亏,松井只好命令停止进攻,守军哪里肯放过他们,一顿炮弹把日军撵到海面上。
八月二十八日,松井卷土重来,还是海陆空立体进攻,遭遇到的结果和昨天一样,有了经验教训的中国防空部队,在日军飞机刚刚飞临阵地上空的时候,突然以集火射击的战术,一举干掉了九架日军轰炸机,随后的对空作战,打得很有章法。
接下来几天,松井以同样的战术,每天猛攻滩头阵地和吴淞口要塞炮台,中日双方推来杀去,整个上海北部,被滚滚硝烟所笼罩,随海风飘过来的,都是刺鼻的硝烟味儿,上海的市民,忐忑不安的倾听着,几乎没有停止过的枪炮声和日军飞机的怪叫声,暗自猜测战争的结局。
因为上海市区内的日本人势力,被清扫一空,市民们没有特别的恐慌,各种支前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也有不少富豪人家,把金银细软转移到他处,每天通过各种渠道打探消息,一旦上海外围失守,城破之时,就是举家逃离大上海之日。
战至九月五日,日本海军和海军航空队不干了,几天下来,在巴掌大的上海北部海滩,海军航空队的战机损失大半,第三舰队损失大小军舰达六艘之多,几千名日军水兵葬身大海,这还不算重伤被拖回日本本土基地维修的四艘军舰,这样的损失,是海军接受不了的。
松井石根也无力再战,他手里的部队,只剩下建制不全的五万多人,他根本拿不出一个完整的师团,发动一次像样的进攻,从八月二十三日至九月五日,两周的激战,共有十四万多名日军士兵,葬身在东方中国的上海外围。
日本上海派遣军已经被打残了,好几个师团被迫取消了番号,十四天的激战,在上海外围,挤干了松井石根的最后一滴血,他的部队,已经名存实亡,无再战之力。
而中国守军第九集团军,也付出八万五千余人伤亡的代价,常风的部队,伤亡已经超过七千余人,大半个旅丧失了战斗力,炮兵旅三个重炮团遭到重创,防空旅损失高射炮二十三门,高射机枪三十余挺。
中日双方共计有二十三万名士兵倒在吴淞、川沙河口至狮子林一线,日军的损失更为严重,长江入海口外的海水,为之微红,竟然引来大批的鲨鱼,争相吞噬日军士兵的尸体。
随着日军无力再战,淞沪战役反登陆战第二阶段,宣告暂停,日军残余部队退往上海外海,幽灵一般的徘徊在海面上。
松井已经不知道痛苦的滋味,他的心已经麻木,海陆空立体攻击失败,宣告了他的命运,投入将近二十万兵力,海军第三舰队,大量的战机,却是个这样的结局,漫说占领上海和南京,连在陆地上站脚的机会都没有,每次损兵折将之后,都被赶回海面。
松井很清楚,他的军人生涯已经完蛋,所有的荣誉和功勋,都被无情的击碎在他想征服的上海,往昔的骄傲岁月,薄烟般在脑海里掠过,最终消散,大本营的电报,口气冷淡得如同萧瑟的寒风,再也没有那种尊敬和推崇。
松井请求大本营,允许上海派遣军撤回本土休整,他本人,将亲自向天皇陛下请罪,大本营回电,上海派遣军继续留在长江入海口一带,以进攻的姿态,吸引支那守军的注意力,大本营另外有行动计划。
至于这个计划的内容,松井一无所知,大本营也么打算告诉这个败军之将,松井接到电报,沉默不语,以四万多精气神都被支那军队打没的残兵,还要保持进攻的态势,是他看错了,还是大本营故意让他难堪,这一切都不重要。
自己的部队,被大本营当做了可以随时牺牲掉的诱饵,军部在策划又一次大规模的行动,自己可有可无,松井的心,撕裂般剧痛,他痛恨眼前这片土地,痛恨这片土地上所有的人,让他失去了军人的荣誉与骄傲,品尝了生平第一次,而且是再无翻身机会的惨败。
一口鲜血喷在舱壁上,松井衰老、枯瘦的身体,重重的摔倒在地,就此一病不起,这是他在上海外围吐的第二口血,足以要了他的老命,上海派遣军残兵,交由参谋长代为指挥,别说保持进攻的态势,就连长江入海口一带都不敢靠近,生怕挨了吴淞口要塞炮台的炮弹,把剩下的这点儿人马都葬送,就这样进不能、退不得,尴尬的飘荡在海面。
后来,松井奉调回国,在海上航行途中,一直郁郁寡欢,病情加重,没等都日本本土,中途就一命呜呼,总算他比较幸运,见机得早,没有机会制造南京大血案,没有听到八年之后,裕仁天皇亲口宣布投降书,没有被押上审判战犯的东京国际军事法庭,没有上绞刑架,对于这个好战、嗜血的老家伙来说,得以善终,是天照大神对他的特别眷顾。
牵动国人之心的淞沪战役,以中国守军大获全胜,日本上海派遣军惨败而落下帷幕,硝烟散去,清新的海风,又吹进这个东方大都市,消息传出,举国欢腾,上海市民涌上街头,奔走相告,只有节庆日才燃放的鞭炮,在上海的夜空争相绽放,鞭炮店的隔年陈货,销售一空,到让这些小老板发了一笔意外之财。
张治中的名字和第九集团军,被市民挂在嘴边,各团体纷纷捐款、集资,大量的慰问品送到军营,伤兵们住进条件最好的医院,得到最好的照顾,轮换休假的士兵,走在大街上,被问是第九集团军的士兵,立即被人群包围,拥进饭店,丰盛的菜肴,免费招待。
一时间,张治中和第九集团军的声望,如日中天,隐隐有盖过唐秋离的趋势,华北太遥远,上海才是他们切身利益之所在,整个淞沪战役的支柱,第十集团军的名字,反而被很少提及。
南京,蒋委员长兴奋得在宋美龄面前走来走去,不时摸一下光秃秃的脑袋,连连点头,一时不知道干什么好,看到蒋委员长的兴奋劲儿,蒋夫人提醒到:“是不是以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向上海守军表示慰问,并嘉奖有功的将士。”
蒋委员长如梦方醒,自己光顾着高兴,淞沪之战,胜利得让他都有些不敢相信,文白有功啊,第九集团军有功啊!据文白说,那个唐秋离的部下叫常风的,也打得相当出色,日军遭此重创,还有能力和胆量窥视我大上海吗?
(未完待续)飘天 文学注册会员推荐该作品
第四百四十六章 打为和
第四百四十六章 打为和?
九月八日,蒋委员长率领文武官员,亲自赶到上海,在百老汇大厦,举行***的表彰和授勋仪式,上海守军团以上军官,悉数有幸出席,参加者达到两千四百余人之多,是为民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功评赏会,超过唐秋离南京授勋那一次。
会上,蒋委员长宣布,参战部队所有的兵员和装备损失,军事委员会保证在一周之内悉数补齐,并且还要增加炮兵部队的比例,参战的各师,授予国父亲卫师的荣誉称号,师长们授予一等宝鼎勋章一枚。
参战士兵,每人奖励大洋五十块儿,军官们按照军衔高低,另有奖赏,阵亡的士兵,每人抚恤金大洋二百块儿,各地方政府,每年还有补助其直系亲属数量不等的现金或者实物。
这一下,蒋委员长是出手绝对大方,毫不吝啬,老头子明白这个道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也为其他的中央嫡系部队做个榜样,让其他的地方实力派们看看,这次我蒋某人动用自己的嫡系部队,和日本人死磕,结果是大获全胜,你们不在害怕我拿你们的部队打头阵了吧?
蒋委员长是有目的,就在淞沪会战激烈进行,中央军和日本人杀得难解难分的时候,他在南京召开全***事会议,准备商讨全国抗战大方略,可那些地方实力派,心存戒惧,疑为蒋委员长乃是借刀杀人之计,借日本人的刀,削弱自己的实力,在围剿**红军的时候,他老蒋没少干这事儿。
西南一隅的云南龙云,四川的刘湘,广西的李宗仁和白崇禧,都借故推辞,连山西的阎锡山,山东的韩复榘,也没有来参加,结果会议成了蒋委员长唱独角戏,好不郁闷。
龙云、刘湘,新桂系的李、白二人,他们不来参加会议倒是情理之中,可阎锡山和韩复榘,让蒋委员长大为光火,这两个人,不知道死活,鼠目寸光,看不出形势的危急,要不是唐秋离的华北**师,在河北一带,替你们挡着一百多万日军,你们那点儿家当,早就被日本人抢个精光。
按照道理,他们两个应该是最积极的,也离日本人最近,有切肤之痛,可属这两个人最让人难以忍受,龙云、刘湘和李白二人,虽说没来参加会议,可好歹有个态度,纷纷表示,一旦战事需要,滇军,川军和桂军,义不容辞的出兵抗日,据说四川的刘湘,已经在整军备战,准备出川。
阎锡山和韩复榘可好,一毛不拔不算,还向中央狮子大开口,要枪要炮,要银元,说什么晋军和鲁军,在黄河和山西,替中央守卫着北大门,因财力关系,实在难以为继,请中央支援。
蒋委员长几乎要去电报,大骂这两个厚颜无耻的家伙,几乎让唐秋离放开华北防线,放日军进山西和山东,阎锡山还好说,毕竟自己西安蒙难,这个老西在关键的时候,站在自己这边,给他东西不可惜,那个韩复榘,竟然要张学良和杨虎城杀掉自己,实在可恶,后来想,小不忍则乱大谋,咽下了这口气,可对韩复榘的憎恶之心愈甚。
这次淞沪战役,打的都是自己的嫡系部队,而且还打胜了,这回那些拥兵一方的诸侯们,无话可说了吧?也知道我蒋某人的决心,老头子做事情,从来不无的放矢,政治上这一套,玩的炉火纯青。
会后,蒋委员长单独召见了第八集团军司令张发奎,第九集团军司令张治中,第十集团军司令唐秋生,参谋长常风,对常风大加赞赏,并当场宣布,晋升常风为少将,到让常风颇感意外。
蒋委员长关切的询问常风部队的伤亡情况,并表示,如果需要,可把中央军部队,成建制的补充进第十集团军,还半真半假的开玩笑,第十集团军只不过是暂调淞沪战场,最终还是要归还华北**师的建制,恢复华北**师苏鲁机动兵团的番号,要是在上海打光了,你们唐师长还不得找我拼命?
这话让心思细腻的唐秋生起了一丝疑问,蒋委员长素来不说废话,这是否是一种暗示,苏鲁机动兵团,没有留在淞沪一带的必要了,他认为上海已经安全了,还是有其他的目的,可松井的残兵还有四万多人,就在长江口外海一带晃荡,既不撤退,又不进攻,意图令人生疑。
小秋一再提醒的杭州湾地区,那里会不会是淞沪地区下一个主战场,否则,以小秋的军事指挥才能,上海外滩打得血肉横飞,也不允许自己派兵增援,本身就很说明问题。
散会之后,张治中要做东,宴请张发奎和唐秋生、常风三人,其实,张治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感谢常风,没有他的部队作为滩头阵地的核心支柱,上海能否保得住,还是个未知数,单是八月二十五日那天,如果不是常风的重炮团,日军的坦克就要突破八十七师的阵地,所以,表示谢意是情理之中。
这顿饭吃得很融洽,张治中将军是个心怀坦荡的人,唐秋生和常风,更是谦虚有礼,毫无倨傲之色,涉及到军事问题,更是谈的火热。
只有张发奎的情绪不高,淞沪战役前后进行了十几天,他的第八集团军置身事外,在杭州湾看了十多天风景,战后,张治中和第九集团军的大名,被宣传得沸沸扬扬,人人皆知,这让张发奎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他是个老牌的军人,恐怕张治中都是他的晚辈,更别提二十出头、三十不到的唐秋生和常风了,自己打仗的时候,他俩都没有出生呢?也扛着将军的牌子,还不是借了那个副委员长唐秋离的光。
尤其是这个唐秋生,把十多万部队,部署在自己防线的后面,明显是不放心第八集团军的战斗力,让张发奎的自尊心很是受打击,他坚信,把第八集团军拉到狮子林、吴淞或者川沙河口一带的防御阵地,打得不比张治中逊色,还有自己几十年的战场经验,张治中根本没法比。
他也许真的老了,只看到自己手上将近十万人的兵力,没有看到部队的兵员素质和武器装备,与张治中的第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