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征战岁月 >

第242章

重生之征战岁月-第242章

小说: 重生之征战岁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毡救耍幌裣衷冢酵非9易拧�

    关于华北的军事问题已经交代清楚,剩下的,就是外交部长王宠惠那一帮人,和日本人商谈细节,磨牙、打嘴皮子官司,唐秋离实在没有兴趣参加,再说了,他看见那几个日本军官一脸骄横的样子,就有揍他们的冲动。

    与其在这干耗着,还不如做点实事,他向蒋委员长告假,岳父一家人,到了定边很久了,自己的妻子要求回去探望,谈判代表团副团长的职务,也一并交卸,自己实在不是搞外交的料儿,这是赶鸭子上架!压不住火儿,兴许把那几个日本人当场宰了!

    蒋委员长大笑,他很欣赏唐秋离的直率,也觉得把一方战场的主帅,长时间圈在外交谈判中,不太适宜,这场谈判,没有个月把时间,谈不出结果,就爽快的答应了他,还他替自己像梅婷的父亲问好,那可是前辈。

    其实,这次唐秋离在风雨诡变的局势下回定边,还有他真正的用意,打天津的时候,特战三分队和前城市作战队二支队,搞到了日本人三十多架飞机,**师运输指挥部指挥官周玉山更狠,把机场的所有设施,连电话线都运回了定边,就差把跑道刨起来弄走。

    这事儿,他一直放在心上,在这之前,他就让定边特别市市长刘翰章,在定边修建飞机场,也亏得那个时候的螺旋桨飞机,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不高,刘翰章总算没有让自己失望,前几天来电报,机场已经完工,还有那个军事指挥学院,一手丢给了蒋百里将军,屈指算来,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回去了。

    唐秋离一直有建立**师航空队的打算,现在,飞机有了,而且是日本人最先机的战机,可没有飞行员,那就是一堆废铁,放在哪干闲着,唐秋离都觉得浪费,从秋生哥哪里回南京的时候,他特意到了位于杭州郊外的笕桥小镇。

    可不要小看一个不起眼的小镇,中国空军的摇篮,国民政府笕桥中央航校的校址就在哪里,是国民政府规模最大、组织健全完善,管理最严格的航空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学校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由国内优秀的军事人才担任教官,教学模式先进。

    笕桥航校做为中央航空学校,影响遍及全国,吸收广大有志于飞行事业的爱国青年入校学习,当时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无不把能进入笕桥航校当做最大的荣耀,因为考试和选拔极其严格,入选的学员,皆为精英,至抗战前培养了五百多名飞行员和航空机械等方面的空军人才,被誉为“中国空军的摇篮”。

    历史上被称之为中国空军四大金刚的高志航、李桂丹、乐一琴、刘翠刚皆出自笕桥航校,唐秋离早就用上心了,他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身份,足以让校长陈庆云为他大开方便之门,全面考察之后,他有了在定边建立航空学校的想法。

    其他事情谈完之后,唐秋离向蒋委员长提出请求,派一批飞行员到定边去,理由很简单,为了更好的了解对手以及对手使用的武器,恰好定边有一批日本人的现役飞机,让飞行员们熟悉一下日本飞机的性能,更有利于面对将要发生的中日空战。

    蒋委员长有些发懵,唐秋离什么时候搞到飞机了,还是日本人的?

    (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三章 回定边

    第四百五十三章   回定边

    唐秋离一看蒋委员长的模样,暗叫糟糕,老头子多疑的毛病又犯了,自己悄没声的弄了飞机,他想歪了,以为背着他在扩充自己的私人势力,这可是大忌,那还了得,现在的唐秋离,几乎掌握着民国的半壁江山,这又鼓捣出带翅膀的家伙。

    他连忙把这批日本飞机的来历,原本的说了一遍,蒋委员长的脸色放松下来,拿起电话,给当时的军事委员会空军总署署长周至柔打电话,让他在笕桥中央航校挑一批人,跟随唐副委员长去陕西的定边,考察哪里的日本飞机性能,他还特别强调,一定要挑选恰当的人选,要把实际经验带回来。

    唐秋离却听出了弦外之音,老头子的疑心,并过没有完全消除,他特别叮嘱周至柔,那是要派一些亲信的眼线过去,看个究竟,唐秋离在华北怎么扩军,老头子不会有别的想法,唯独搞起空军,蒋委员长实在是不踏实。

    航空总署派了四架飞机,唐秋离一行,连带笕桥中央航校的考察团,巧得很,空军的四大金刚,和唐秋离在一架飞机的上,另外还有两个陌生的面孔,瞧高志航他们和这两人很陌生的样子,不是笕桥航校的,而这两个人的气质,也不是纯粹的军人。

    唐秋离明白了,这一定是戴笠的手下,这次同机而来,带着特殊使命,一定是老头子的注意,唐秋离暗笑,老头子不愧是搞政治的高手,怕空军的人不可靠,又安排了一条线,这三十几架日本人的飞机,又让老头子睡不好觉了。

    飞机起飞之后,他故意走过去,那两个人看见他过来,赶紧站起来,别看军统的人平时人见人怕,见官儿大一级,可那得分对谁,唐秋离的地位和威望在那摆着呢,连他们的戴老板都是人家救了一命。

    唐秋离微笑着让他俩坐下,和蔼的说:“麻烦二位,回去给戴局长问个好!”就这一句足够了,人家已经知道你们的身份,接下来怎么做,心里应该有个谱儿,这俩人连忙说道:“多谢唐副委员长,您的话,我们一定带到,上峰差遣,还请唐副委员长多多照顾。”

    要不咋说明白人好办事儿呢,能在军统局混的人,那个不是眉眼通透,脑瓜子够转速,唐副委员长是在微笑,可眼睛里一闪而过的寒光,让他俩心里一寒,连忙表态,没办法,上头派下来的差事,到了您的地面儿,我们心里有数。

    唐秋离真是要找个借口,把这两个军统的特工给枪毙了,以他的地位和身份,就跟弄死俩蚂蚁差不多,蒋委员长和戴局长,绝对不会为这事儿和唐秋离翻脸,他俩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这趟差事不轻松。

    唐秋离这也是事先警告一下,定边那,毕竟和**陕甘宁边区紧挨着,久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的,要是让军统的人,闻出点儿不一样的味道,回去添油加醋,会带来没必要的麻烦,眼下,**红军还没有改编,和国府的关系是不战不和,双方就这么闷着。

    蒋委员长的心思,现在完全被日本人占去了,***的事情,眼下顾不上,这里面涉及到很多微妙的东西,唐秋离没必要趟这趟浑水,就这么简单的敲打俩军统的人几句,该看的看,该说的回去说,其他的,你们心里有个数儿,否则,后果自负。

    笕桥航校的这些飞行员,饶有兴致的看着唐秋离和军统的人说话,虽然听不到他们说什么,可看那俩军统的人,毕恭毕敬、诚惶诚恐的样子,眼睛里都闪着惊奇的目光,他们当然知道军统的厉害,除了蒋委员长,其他的,那个人都敢动手脚。

    对于这位唐副委员长,他们充满了好奇之心,年纪比他们小了好几岁,已经是国府的第二号人物,挂着陆军上将军衔,他们这些颇为自傲的天之骄子,在唐秋离面前,不由得收敛起高傲的姿态。

    拿什么和人家比?就凭在华北的战绩,那个***的将领也比不上,所以,自从上了飞机,他们还没有主动和唐秋离谈话,不过,聪明的梅婷,知道丈夫的心思,没等唐秋离过去,她主动到了笕桥航校这些飞行员旁边,和他们随意的交谈起来。

    得知这位漂亮的女上校,是唐副委员长的夫人时,这些个性十足的飞行员,都尊敬的站起身敬礼,不为别的,单是人家丈夫的赫赫战功,号称当代军神,一战就干掉了三十多万日本人,根本不是他们所不能比拟的。

    他们不自觉地八梅婷和蒋夫人宋美龄做比较,宋美龄是他们经常见到的,可以怎么说,中国空军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规模,蒋夫人宋美龄女士功不可没,她还担任着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职务,委员长是蒋中正。

    蒋夫人给他们的感觉,雍容华贵,是那种天生的高傲,和骨子里的难以接近,而唐夫人则不同,比蒋夫人还要年轻漂亮,可给他们的感觉,就像多年的老朋友一般,亲切自然,也许是同为军人的缘故,共同的话题很多,国民政府的第一夫人和第二夫人,根本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类型的人。

    等唐秋离到了他们面前,这些飞行员们,不由得拘谨起来,人的名树的影,身份在那摆着呢,肩上的三颗将星,在等级森严的军队里,对其他军人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威压,唐秋离淡然的微笑了,宛如一股和煦的春风,吹进他们的心里,顿时轻松下来。

    都是热血澎湃的年轻人,再加上之前有梅婷的铺垫,他们很快就找到了共同的话题,尤其说起和日本人打仗的事情,这些飞行员们,听得心潮澎湃,血脉贲张,恨不得马上把炸弹扔到日本人的头上,纷纷要求,在唐副委员长的战区,成立航空队,他们保证第一个报名参加,以为那里离日本人最近。

    本来,这些飞行员对去定边,抱着吃苦的心思,苏杭一带都看够了,陕西本来就是个穷地方,定边?连听说都没有过,要不是对日本人的飞机感兴趣,这趟差事,没有几个人愿意来,不过,能和在军界赫赫有名的唐秋离在一起交谈,他们跟到这是意外的收获。

    唐秋离对这些飞行员很感兴趣,他在暗暗的物色自己未来航空队的人选,通过交谈,大致了解了每个人的性格和想法,高志航是个出色的领袖级人物,很有号召力,还担任着驱逐机四大队大队长的职务,不过,这个人太桀骜不驯,使用不好,会捅大娄子,他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员战将,更要是能领会自己意图的人。

    李桂丹为人很是老道和圆滑,是那种很实际的人,听说还有军统的背景,倒是乐一琴和刘粹刚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饿,这两个人,年纪不过二十几岁,乐一琴更年轻,刚刚二十二岁,还没有太多的复杂心思,倒是合适的人选,下一步,就是如何把他们留在定边。

    飞机掠过遍地青翠的江南水乡,沃野千里的中原大地,眼下以见漫漫黄土,机翼下,已经可见初冬的萧瑟,再往西飞,黄土更加厚重,隐约可见漫天的黄沙,那是内蒙古高原的毛乌素沙漠边缘,逐渐侵入陕西榆林一带的情景。

    飞行员们话少起来,这个地方的偏僻,超出了他们的想象,黄沙夹杂着斑驳的盐碱滩,一望无尽,忽然,机翼下出现一座城市,肉眼可见的高楼大厦,从机翼下闪过,飞行员们都惊奇的趴在舷窗上,看着下面的情形。

    等飞机在定边机场降落,他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的城市,比十里洋场的大上海还要繁华和现代,座座高楼,宽敞的马路,我的天,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下了飞机,把这些飞行员们交给定边机场负责接待,他们看见跑道上整齐停放的日本“九零式”飞机,什么都忘记了,忙奔过去。

    定边经济特区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定边特别市市长刘翰章,亲自到机场迎接自己的顶头上司,唐秋离见到刘翰章,不由得心生愧疚,一年多的时间,他苍老了很多,脸上掩饰不住的疲惫之色,不过,精神状态很好,双眼炯炯有神,整个人感觉从精神上年轻了十几岁。

    刘翰章看见唐秋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正是这个年轻人,把这么大的一摊子事业交给了自己,使自己的平生所学,在定边这块偏僻荒凉之地,得到了施展,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刘翰章虽然在国外留学多年,骨子里还有中国文人,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传统,一年多来,亲眼看着城市一天天的发展,日新月异,那种成就感,是任何事情所无法比拟的,尽管治安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也抱怨过自己的上司,真是个甩手掌柜的,对定边的事情,不闻不问,还把另一个副主席给调走了,自己里外一把手。

    在刘翰章简陋的办公室里,唐秋离做好了心里准备,等着刘翰章大倒苦水,他知道管理一个一百多万人口的城市有多难,光是这一百多万人的吃喝拉撒,就能把自己给弄疯喽,要是自己,早就弃官逃跑了。

    幸亏有刘翰章,唐秋离对他,心里充满了感谢之意。

    (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四章 全新的定边

    第四百五十四章  全新的定边

    刘翰章看着自己这位年轻的上司,似乎有很多感慨,却不知道从何说起,期间,有不少各部门的人,来到刘翰章的办公室,请示工作或者签批文件,没有人注意到,在沙发上安静坐着的这位英俊的年轻人,就是他们的老大。

    也不怪他们,唐秋离走的时候,定边的一切,都在初创之中,而今天,已经是一个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各种管理机构已经健全,都是一些新人,就算是唐秋离走在定边最繁华的大街上,也没有几个人能认得出来,除非定边特勤局那些**师的战士们。

    唐秋离饶有兴致的看着刘翰章,对那些请示工作的人,或者是很高兴的称赞,或者是严厉的批评,恍惚间,有一种回到穿越前那个世界时的影子,只不过,这里的一切,都是自己亲手开创的,他很有成就感。

    等刘翰章忙完,已经到了中午,他歉意的朝着唐秋离一笑,颇有些无可奈何的感觉,什么都没有汇报,被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占去了小半天的时间,为了有充分的时间,向上司汇报定边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刘翰章执意要唐秋离在市政府的餐厅用餐。

    盛情难却,唐秋离也想看看,远离战火的人们,尤其是市政府的工作人员,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是不是和后世的一样,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到了餐厅,正是中午用餐时间,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唐秋离一看餐厅的布局,就相当的舒心,不是餐厅内部的装饰或者什么,而是就餐的方式,整个餐厅就是一个大礼堂,摆满了桌子,是开会和就餐两用,人们随意就坐,几百号人在一起,说说笑笑,气氛很是融洽。

    不像后世某些政府机关,屁大个衙门口,也得有个高档餐厅,领导这里面就坐,外面是那些没有资格的人,人为的搞出等级之分,看着就别扭。

    刘翰章也没有特别搞什么花样,只是挑一个最靠里的桌子,为的是谈话方便,大家一边礼貌的和刘市长打招呼,一边惊奇的看着唐秋离一行人,刘市长陪客人吃饭,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三次,一次是宴请***陕甘宁边区来的人,一次是宴请军事指挥学院的蒋百里院长,这是第三次看见。

    刘市长极其厌烦官场上那种宴请的应酬,特区各县到军政委员会来办事,一律在大餐厅就餐,绝不允许到外面的饭馆去奢侈浪费,自己花钱也不行,一经发现,罢官去职,永不叙用,礼送出境,情节严重的,还要送去吃牢饭。

    习惯成自然,大家也就遵守这种规定,时逢乱世,能在定边这种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待遇颇高,远离战火的地方,谋一份差事,的确来之不易,大家格外的珍惜,所以,定边的官场,从刘翰章往下,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唐秋离和梅婷、山虎他们,格外引人注目,一方面是定边特区的一号人物陪的客人,另一方面,唐秋离本身的气度和相貌那自不用说,单就是这一身军装,就够镇场子的,有识货的,知道那是国民政府陆军上将军衔,大家听了一阵眼晕,定边最高军事长官,警备司令,也不过是上校军衔,这位,高出好几级。

    尤其是他身边紧挨着一位漂亮得惊人的女军官,用貌若天仙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偏又给人一种英姿飒爽,毫不娇柔造作的感觉,身后还跟着一位浑身杀气,黑铁塔似的军官,手里拎着的是什么武器,看样分量就不轻,这两位都是上校军衔。

    这组合,够引人眼球的,哪里来的高官?莫非国民政府军衔大派送,这么年轻的人,就挂上将衔,大家一边猜测,一边低声耳语,还不时频频打量这面。

    唐秋离注意到,刘翰章亲自去拿饭菜,也照规矩排队,付饭票和菜票,丝毫没有特权,而且吃的饭菜,还大家的都一样,这让唐秋离非常高兴,定边市政府,还没有染上时下那种臭规矩和坏毛病。

    刘翰章一点儿也没有觉得这是怠慢,也没有虚假的谦虚和客套,在饭桌上,他把定边一年多来的工作情况,详细的对唐秋离做了汇报。

    定边现在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三百四十五万多人,光是在市内居住的人口,就有一百三十二万多人,是原来定边地区总人口的三十多倍,市政建设已经完工,城市的发展,不如正常的轨道。

    重工业和轻工业,都形成了规模,城镇和农村的人均生活水准,大大高于全国的水平,按照实际购买力计算,已经超过了上海、南京等东部沿海大城市,全特区没有失业人口,如果不是后来严格控制人口流入,现在达到五六百万人也说不定。

    刘翰章一边说,还一边心有余悸的直摇头,的确,定边吸引了大量的人,几乎全国各地的人都有,他们把定边天堂般的情况,告诉了老家的人,结果是,有的整个村子都过来了,最**的时候,一天就有七八万人来到定边,后来,刘翰章从土地面积,资源的承受能力等多方面考虑,不得不狠心禁止外来人口,否则,定边遍地都是人。

    定边的油田,在欧阳教授的主持下,已经正式投产,现在的产量,达到每个月生产各类成品油三千多吨,主要是往军需方面倾斜,各种税收,已经有了很大的盈余,开始回收当初的投资了,军工企业,可以把黄崖洞根据地特种装备研究所研制的新式武器,很快的高标准生产出来,那些中央军的杂牌坦克,已经修理和改造完成,只要主席需要,随时可以运送到前线去。

    刘翰章兴奋的告诉唐秋离,再有两年,当初的投资就能全部收回,定边会为咱们的部队,提供充足的资金,到时候,从欧洲采购大量的先进武器,看日本人还怎么猖狂,说到这里,刘翰章情绪上来了,在他这个级别,能定期收到前线战场的战事通报,唐秋离把日本人打得大败的消息,他很清楚,并为自己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由衷的高兴。

    唐秋离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