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征战岁月 >

第276章

重生之征战岁月-第276章

小说: 重生之征战岁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兆拥纳娇冢奶郏畹愣彻ィ靼琢耍馐且趸瓴簧⒌奶魄锢耄侄⑸侠矗磺昂蠹谢鞯娜兆樱嫠璨皇侨斯模�

    唐秋离得手之后,带领部队,连夜转移到距离武乡有八十多公里的故县一带,隐蔽待机,准备再搞山口一下子,把他彻底激怒,最好是分兵追赶自己,也减轻武乡正面战场的压力,也有寻机歼敌的机会。

    这段时间,唐秋离的心情非常愉快,自华北再次开战以来,从初期的处处被动,三个方向,都被日军优势兵力压着打,太行山根据地还放进十几万日军,兵力使用到了极限,可谓是捉襟见肘,穷于应付。

    其中最危险的德州方向,让他捏着一把汗,幸亏刘铁汉东指的部队,顶住了三十万日军的攻势,稳住阵脚,随着援兵到达,逐步占了上风,现在,日军退守沧州,被部队压迫,动弹不得,娘子关的冯继武,也是大有收获,不但把娘子关守得铁桶一般,还闷头发了大财,一口吞了阎锡山的六万多人。

    大同和武乡更不用操心,阎锡山豁出老命也要保住家底儿,整个北方战场,形势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南方的淞沪战场,自从日军杭州湾登陆计划,彻底破产之后,再也没有组织一次像样的进攻,老头子几十万部队,在那守着。

    还有,妻子的伤势好转,所以,唐秋离有闲情逸致,打了几只野兔回来,亲自下厨,炖了一锅香喷喷的野兔肉,和师部的几个处长,再加上马朝阳和姜雁鸣,大吃一顿,这些人,在黄崖洞的时候,已经被师长的厨艺折服,现在,终于得偿所愿,无不赞不绝口,大快朵颐。

    唐秋离打着饱嗝,钻进暖和的被窝,满意的进入梦乡,在梦里,和妻子说不尽的悱恻缠绵,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他从思梦中惊醒,他本能的感觉到,出了大事情,否则,师部值班人员,不会这么晚来打搅自己。

    (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一章 战局突变

    第五百二十一章战局突变

    唐秋离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窗外已是曙光微现,打开房门,一股寒气袭来,走进几个人,他一看,来的人还不少,参谋处长于光涵,通讯处长陈风、情报处长于得水,调查处长沈俊,师部几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全都到了,什么大事儿?把几员大将都惊动来,唐秋离诧异的看着他们。{}

    这几个人,脸上带着紧张的神色,于光涵沉声对他说道:“师长,中线出事儿了”这里说的中线,是指贯穿整个河南北部边境,从三门峡到南乐,长达**百公里的漫长防线,唐秋离一愣,中线,有汤恩伯第八军团二十三万兵力守在那里,能出什么大事情?

    于得水递过一封电报,唐秋离打开一看,如遭雷击,上面写着:“河南安阳三十四号情报站紧急报告,今日凌晨三时许,日军对中央军安阳防线,发动突然进攻,仅用两个多小时,即突破中央军防线,防守安阳之第八军团一三零师,八十三师,全线溃败,几近覆灭,日军前锋已经冲过安阳,具体兵力不详,现在,安阳全城一片混乱,我站以转入地下,有新的情报,随时报告。”

    唐秋离连忙来到指挥部,扑到地图前,安阳,是河南的北部门户,安阳一失,日军可长驱直入河南腹地,下一个目标,必定是直扑郑州,希望汤恩伯部署得当,能把日军阻击在新乡一线。

    他连忙命令电台,立即呼叫第八军团汤恩伯,好不容易叫通了,对方回答,汤军团长正在前线指挥作战,没等再次询问军团长汤恩伯的具体位置,第八军团的电台,竟然关机,再也叫不通,唐秋离本能地感觉到事情不妙,要是汤恩伯真的指挥部队阻击日军,应该和所辖各部保持密切电台联系,没有忽然关机的道理。

    他是一筹莫展,自打汤恩伯负责守备河南以来,**师的侦察部队,很少涉足哪里,毕竟不是日占区,自己的部队活动多了,涉及到两个系统,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只保持和汤恩伯军团部的单线联系,现在可好,对方一关机,自己两眼一抹黑,什么情况都不知道。

    他没有注意到,情报处长于得水急匆匆的走了出去,好大一会才回来,看到师长焦急的样子,他安慰到:“师长,我已经启动从安阳到洛阳一带所有情报系统,密切关注战局,相信很快就会有新的情报。”

    唐秋离惊讶的看着平时沉稳有加,言语不多的于得水,不用督促和提醒,悄无声息的把情报网络建到河南,这是一个难得的干才。

    有了于得水的话,唐秋离的心里稍微安慰一些,汤恩伯指不上,就看自己的情报系统了,不过,他不是十分担心河南的战况,华北的日军,在大同、娘子关、武乡、沧州四处战场,分别被牵制住,突袭河南的日军,兵力不会太多,以汤恩伯的实力,把日军堵在黄河北岸,应该不成问题。

    再者,华北战事一起,他就特别提醒过汤恩伯,注意防范日军突袭河南防线,要他严密部署,在河北、河南交界处的安阳等地,务必部署重兵集团,希望汤恩伯早有布置,不至于把河南的局面搞糟。

    山西故县,**师指挥部里,三十几部电台的呼号声,此起彼伏,唐秋离命令通讯处,立即联络各地部队,包括晋军部队,询问对面之日军,是否有所动作,他只希望安阳战事,是个孤立事件,而不是日军华北派遣军司令部的一个整体阴谋。

    日军被牵制在四处战场,**师的部队何尝不是如此,要是河南战况真的危急,自己分身乏术,路途遥远,连增援都来不及,只能眼看着日军在自己精心布置的黄河防线上,捅个大窟窿,他心里焦急,脸上却不动声色,脑海里做着各种设想。

    临近中午,**师情报处,河南新乡情报站发来最新情报,“总部,紧急情报,日军攻势猛烈,势如破竹,继安阳失守之后,不到七个小时,日军接连突破鹤壁、新乡中央军防线,第八军团防御部队五个师,相继被击溃,日军前锋已经抵近郑州黄河北岸本城、詹店一带,郑州形势危机。”

    “现已初步查明,攻击河南之日军部队,系华北派遣军之第十八师团,第二十三师团,第七混成旅团,山崎战车联队,影佐骑兵联队等部,总兵力约九万余人,另有一事,防守新乡防线的第八军团之六十七师、六十一师,在日军开始进攻后,不知何故,忽然撤离防御阵地,只余第一零三师孤军作战,至情报发出时,新乡一带,还有零星战斗发生。”

    看完最新情报,唐秋离一下子坐到炕上,安阳到郑州,怕是有二百余公里吧,日军只用了七个多小时,就连着突破第八军团七个师的三道防线,兵锋直指郑州,简直是飞一样的速度,七个中央军师,那可是八万多人的精锐部队啊,再不济,顶个三五天应该不成问题吧,汤恩伯手里还有十五万兵力,为什么不增援新乡防线?

    这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汤恩伯在做什么?七个师的中央军部队,一触即溃,第八军团是怎么搞的?一连串的问题,走马灯似的在唐秋离的脑海里回旋,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河南的战况不容乐观。

    向各地**师部队以及阎锡山的晋军询问情况的电报,也很快有了回音,大同方向的赵承绶报告,大同前线的日军,没有发动新的攻势,反而后撤到怀安一线,并且有调动兵力东进石家庄方向的意图。

    娘子关方向的冯继武报告,沉寂多日的日军,于今日凌晨五时许,对娘子关防御阵地,发动大规模进攻,全线发生激战,但日军的攻势并不积极,稍微受挫,即退却,反复进行多次类似的攻击,据我判断,日军似乎另有企图,对娘子关的攻击,意在吸引我军注意力,提请师长关注此情况。

    沧州前线的刘铁汉报告,今日凌晨四时许,日军突然出沧州,分多路对我冯家口、大满庄、东关等处的阵地,发动猛烈攻击,均被我军击退,六时许,日军再次发动攻击,且攻势更为猛烈,有打通南下德州通道之企图,我军全线投入激战,战况尚好。

    日军此举,极为异常,和我军对峙多日,均未有任何动作,今未见增兵,却有此反常举动,似欲达成某种战略目的,至发电报时止,战斗仍在激烈进行中,提请师长注意日军的反常举动。

    另,德州战役指挥部,根据战斗情况,以我军现有之兵力和火力,日军断不可能前进一步,因此,我部拟以一部分兵力,由参谋长李洪刚率领,经沧州东部藤庄,进逼天津,以求打乱日军的进攻计划,妥否,请师长批示。

    阎锡山的电报,是最后到的,一开头就是诉苦,“秋离老弟,日本人发疯了,从今天上午六时左右,日军对我武乡防线,发动了不间断的攻击,我前线部队伤亡惨重,再这样打下去,我的老本儿要折腾光了,恳请秋离老弟,立即出击,从后面捅日本人一刀,也好减轻武乡前线的压力,拜托了”

    实际上,武乡虽然全线发生战斗,却不像阎锡山说的那么艰苦,激战数日,又被刘春和佟巴图的骑兵断了补给通道的日军,早就没有了锐气,成了疲惫之师,攻势也不像头三天那么猛烈,只能勉强保持攻势而已。

    反观晋军,早有准备,依托完备的防御工事,背靠太原,补给方便,兵力也超过日军,阎锡山之所以渲染战事,有他自己的打算,唐秋离手里现在还有三万多兵力,不能让他闲着,好歹帮一把,总比自己一家和日本人死磕强,再说了,日本人是从你的太行山过来的,你不能撒手不管,在一边躲清闲。

    阎锡山有他自己的算盘,故意夸大了战斗的激烈程度,却给唐秋离判断日军的真正意图,带来了极大的干扰,导致后来的极端被动局面,出现了不应该又的重大损失。

    各方面情报综合到一起,唐秋离最起码判断出,此次日军突袭河南安阳,直抵郑州的行动,绝不是孤立的偶然行为,各处战场的日军积极动作,意图就是牵制和压迫对面我军,无法分兵增援河南战场。

    关键是,河南守军汤恩伯的第八军团,连丢了安阳、鹤壁、新乡之后,在郑州黄河防线,做了多少准备,能不能把日军的进攻势头,阻击在郑州一带,可恨的是,和汤恩伯的联系,到现在还没有沟通,师部的报务员,喊哑了嗓子,对方就是没有开机。

    十二月十五日,河南方向战况,全天不明,情报处郑州情报站发来情报,郑州黄河防线战事激烈,郑州城内一片混乱,居民大量外逃,有一个意外情况,防守黄河防线的第八军团部队,兵力似乎很薄弱,具体情况不明,至发来情报时止,黄河南岸防御阵地有多处被突破,郑州城内多见溃兵。

    师指挥部内,变得一片安静,只有滴答的电键敲击声,在寂静的气氛中,格外的让人烦躁,让人觉得非常刺耳。

    (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二章 郑州危急

    第五百二十二章郑州危急

    郑州情报站发来的这份情报,不单唐秋离不明白,师部的众将也糊涂,汤恩伯手里最少还有十几万兵力,怎么防守兵力还薄弱?他回头看看于得水,命令到:“于处长,让郑州情报站,不惜一切代价,搞清楚实际情况。”于得水明白师长的意思,对情报中的“似乎”,以及“不明”等含糊其辞不太满意,他立即赶回情报处。

    于得水心里也很生气,汤恩伯联系不上,师长对日军动向的判断,完全依赖自己的情报系统,却给发来这么含糊其辞的情报,真丢人,若是贻误军机,自己的责任可就大了。

    唐秋离盯着墙上的地图,越看头皮越发麻,如果郑州情报站的情报属实,这会儿,郑州怕是危险了,河南是中原腹地,郑州更是占尽地利之便,地理位置太重要了,这一手,拿住了唐秋离的脉门,唐秋离心里暗自感叹,载仁和香月清司,不是等闲之辈,几处战场,都打得被动,他们也没有动用手里这支奇兵,的确老谋深算,我是否太轻视他们了?他心里暗暗想到。

    郑州,让唐秋离提心吊胆的郑州,日军攻占郑州之后,可以有三个主攻方向,西进可进攻陕西的西安,从侧翼和武乡的山口遥相呼应,夹击太原,亦可取陕南的汉中,兵进四川,或者取安康,进击湖北。

    南下,目标直取华中重镇武汉,占领这个九省通衢的长江中下游城市,可溯江而上,攻击西南诸省,可顺江而下攻击南京、上海,从中间把中国一剖为东西两半。

    东进,下开封、商丘,直逼徐州,徐州是个眼,北上可和沧州的日军,夹击我三十几万部队,南下,可取南京,攻击上海。

    唐秋离看得心里发堵,郑州丢了,自己的黄河防线也就面临崩溃,从各个战场日军的攻击态势分析,日军西进和东进的可能性最大,否则,武乡和沧州的日军,会发动如此猛烈的攻击,明显是策应中路的日军。

    南下的可能性不大,以不到十万兵力,企图横扫华东腹地,光是沿途需要固守的交通要点,就把兵力分出去一大半,拿什么攻打武汉?走到武汉城下的,能有几个人。

    为了防备日军由郑州西进陕西,夺取西安,他电令黄河河防守备指挥部指挥官孙振邦,率所部四个河防旅,共计三万六千余人的兵力,立即移防河南灵宝,构筑防御工事,准备阻击日军西进。

    他也清楚,光是孙振邦的三万多地方部队,顶不了日军近十万人多少天,随即,命令**师运输指挥部周玉山所部,除留有一个团维持基本的运输保障任务外,调集所属四个步兵团,一个防空团,立即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灵宝一线,与孙振邦一切组成灵宝防御指挥部。

    命令陕西省警备司令部司令官袁景豪,率领所部三个地方警备旅,共计两万两千余人的兵力,立即进驻商洛一带布防,防止日军兵分两路攻击西安。

    德州方向,他命令取消突袭天津的作战计划,虽然是一步好棋,可眼下保命要紧,同时,把郑州的危局,详细通报给了刘铁汉、唐秋生和李洪刚他们,把拟用于突袭天津的兵力,在沧州前线确保无失的情况下,南下至徐州一带,和张自忠的苏鲁守备兵团会合,共同阻击意图攻取徐州的日军,抽调多少兵力,德州战役指挥部自行决定。

    一连串的命令发出去,唐秋离几乎瘫坐在炕上,浑身酸软无力,他这回把家底儿全都用上了,可谓是“老少齐上阵”,各地兵力抽调一空,自己手里这点兵力,还得盯着武乡的山口,防备他再窜回太行山。

    他从来没有感觉到这么险恶的局势,所有不利的局面,都出现了,沉重得有些喘不上气来,自己的战略布局,就因为一个郑州,而面临全线崩溃的危险,牵一发而动全身,汤恩伯二十三万兵力,守不住有黄河天险卫护的郑州?他满脑子疑惑。

    又想到,日军有可能自郑州南下武汉,挣扎着坐起来,准备给南京蒋委员长去电报,提醒他注意武汉北部的防御,“屋漏偏逢连天雨”,没等他口述完电文内容,南京军事委员会发来战情通报,十二月十六日上午七时许,退居外海的日军,从上海、杭州湾两个方向,大举进攻我军防御阵地。

    此次日军来袭,攻势猛烈,配备大量远射程重炮,兵力增加约十五万人,上海外围及杭州湾方向,全线发生激战,战况惨烈,首日,日军攻击均被击退,但,根据前沿观察哨报告,日军并未退却,有再次进攻的意图。

    唐秋离的脑袋有两个大,日本人这是发疯了,北方战场打得不可开交,又来个中线突破,南方战场,战火重启,也是玩命儿的攻击,这是典型的南北夹击战略,日本人想一战定中国的局势,这一切的爆发点,都在郑州。

    不过,南方战场,唐秋离顾不上,也是有心无力,那有蒋委员长的几十万精锐中央军顶着,还有张治中这样的战将,他现在最担心的是郑州战况,可情报迟迟不来,情况不明,叫他如何指挥作战,急得他眼睛冒火。

    如果从高空鸟瞰一九三七年的中国大地,江南、华北处处烽烟,炮火连天,中间却一片宁静,历史上,此时的中华大地,除了大西南和大西北,无处不战火弥漫,国府被迫迁都,先是武汉,最终定于重庆,因为唐秋离的出现,堵住了华北日军南下的脚步。

    才有现在的南北两条战线的局面,日军倾其全力,南北对攻,实际上,中国的抗日战场,已经分为两部分,南方是以蒋委员长为主的中央军,北方是以唐秋离为主的华北**师部队,相较而言,唐秋离承受的压力,要比蒋委员长重得多,他是日军的头号敌人。

    华北**师师长兼黄河流域战区总指挥唐秋离,在故县一个简陋的农家小院儿里,心急如焚,把手里能动用的兵力,都布置到前线,再无可调之兵,在北平的日军大本营总参谋长载亲王,娘子关前线的华北派遣军司令官香月清司却笑得很开心。

    这两个老狐狸,额手相庆,对于派出不到十万的兵力,攻击安阳、进占郑州,他们原本没有报十分的希望,攻击河南,不是他们俩的主要目标,战事一开始,把注意力放到了西线山西的大同和娘子关,东线山东的德州。

    这样做,既不违背天皇制定的,和上海派遣军会师南京城下的总体战略,也满足了陆军有北至南,先定华北,而后南下的最初想法,可谓十分圆满。

    岂料,战端一开,首先大同方向打得不顺,阎锡山这个土皇帝,铁了心和皇军拼命,把主力都集中到大同前线,打得你死我活,战事没有一点进展,后来,发现娘子关的晋军守备兵力薄弱,准备突袭娘子关,从东面打开山西的大门,天不遂人愿,被支那魔鬼唐秋离抢了先手,结果也是止步于娘子关前,进退不得。

    德州方向,是载仁和香月清司最抱有希望的战场,摇摇欲坠的中国守军防线,只要再加一把劲儿,就能把中**队压垮,哪里想到,处于全面劣势的中国守军就是不倒下,后来,唐秋离调集了援兵,德州战场形势逆转,三十万皇军部队,损失将近七八万人,被迫退守沧州,被压得动弹不得。

    虽然亲王殿下亲自领兵增援,也改变不了总得被动局面,闯进唐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