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征战岁月-第4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战史称这次战役为“辽西攻势,”是唐秋离为锦州一线部队,取得战略优势,也是为了试探关东军部队的反应和战斗力恢复情况,而做的一次大规模试探性进攻。
日军大本营和关东军司令部极为震惊,他们没有料到,出动三个整训完毕的师团,在辽西进行战略展开,原本是为关东军主力部队打前站,就惹得**师部队如此激烈的反应,集重兵进行凶猛的攻击,照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辽宁地区即将不保。
急怒万分的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立即请示大本营,是否与支那部队,在辽中一带,进行主力决战?实际上,植田谦吉并不想打这一仗,他手里的部队,虽然经过大量补充,关东军总兵力恢复到七十八万人左右,可其中有六十多万是新兵,还没有结束训练。
他能拉上去与刘铁汉部队对打的,只有二十几万人而已,已经被中**队打掉了五万多人,剩下有战斗力的部队,不过十七万人左右,再者,本土补充的大批重准备和战车、飞机,还有绝大部分没有到位,这一仗,打起来他心里没底儿,单单是部队的战斗力,就是植田谦吉的绝对软肋。
大本营总参谋长闲院宫载仁亲王,代表天皇陛下和大本营回电:“关东军司令官植田君,大本营接天皇陛下敕令,沈阳乃满洲之中心重镇,辽东半岛为大日本帝国控制渤海与黄海的前哨基地,决不可失去,关东军各部必须将支那军队阻击与蒲河一线,进而彻底将其击退。”
植田谦吉接到大本营总参谋部的命令之后,满嘴的苦涩,换做是没有经过牛心山之败的关东军,他早就打过去了,可现在部队面临的实际情况,让他心忧,这一仗打下来,恐怕关东军又要伤筋动骨。
皇命不可违,植田谦吉只好从东北各地调集兵力,往沈阳一带集中,正当植田谦吉忙得焦头烂额、不可开交的时候,中**队,忽然全线后撤,从蒲河一线,撤至盘山、沟帮子、盘锦一带。
植田谦吉摸不着头脑,也无法猜测中**队的用意,没有大本营的命令,他只能按照原来的命令,继续往沈阳一带集中兵力,植田谦吉还是很有效率的,几天的时间,就在沈阳一带集中了关东军十五个师团,约三十四万人的兵力,还有关东军的其他部队,源源不断的开来。
东北辽西一带的大规模战事,随时都要爆发,刘铁汉部队,将要面临绝对优势的关东军极大的压力,此举是否考虑欠缺周全,在外蒙古战事还没有结束,大部分主力部队北调的时候,刺激关东军,使部队陷入两面作战的危险局面?
唐秋离命令刘铁汉部队回撤之后,把目光投向了东北与苏联交界处的绥芬河、东宁,在那里,有他预先投放的一枚重要棋子,**师特战支队支队长唐秋泉率领的三个特战分队七百余人,已经在中苏边境,活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他命令刘铁汉指挥部队,猛烈攻击辽西地区,威逼沈阳和辽东半岛,就是为了把关东军大部分兵力,吸引到这一带,为唐秋泉执行绝密行动,创造一种局面,而且,根据特战支队新建立的情报网提供的情报显示,苏联远东军区新成立的第二集团军,已经在双城子、海山威、伯力等地,迅速组建中,预计再有七至十天的时间,即可组建完毕。
苏联远东第二集团军的作战目标,毋庸置疑的会是自己,而第二集团军司令员兼政委铁木辛哥上将,绝对是与朱可夫一样难对付的苏军名将,而且,根据已经深入到贝加尔湖一带的冯继武报告,在苏联外高加索一带,苏军调动频繁,视乎有集结重兵,进攻我部的迹象。
而全歼朱可夫的第一集团军,并不符合唐秋离的战略要求,他不想把苏联人逼到与自己拼老命的程度,最起码现在还不是时候,为了迎战铁木辛哥的第二集团军,和冯继武报告的苏军外高加索部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立即干掉朱可夫部队,这绝对违背唐秋离战略意图。
这种情况下,唐秋离就要拉一匹贪婪的恶狼,加入到这场混战中,这匹狼就是对苏联远东地区领土垂涎三尺、念念不忘的日本人,北极熊和日本狼互相掐架,唐秋离才能以朱可夫和他手下的十几万苏军士兵的生命为筹码,迫使斯大林接受自己的条件。
现在,时机到了,唐秋离在外蒙古西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惬意的喝完下午茶之后,用特级密码,给唐秋泉发去指令,很简单,就是四个字“玫瑰怒放”
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三日午夜,中苏边境小城绥芬河,城市已经是万籁俱静,只有日军巡逻队,不时走过寂静的街道,隔着浅浅的界河,河对岸的苏联小镇葛连基,也已经是一片漆黑。
几十个黑影,与地面混为一体,静静的趴在界河岸边,锐利的眼睛,看向同一个方向。
(未完待续)
第八百零五章 远东导火索
第八百零五章 远东导火索
唐秋离命令刘铁汉部队,发起的辽西攻势,在完成战役目的之后,突然后撤至盘山、沟帮子、盘锦一带,这样的撤退,刘铁汉部队并不吃亏,把原本在辽西凌海一线的防御前沿,又往前推进了几十公里,取得了极为有利的态势,继续往东攻击,可威胁沈阳,往南攻击,可直取辽东半岛这一重要的军事要地。
还以极其轻微的伤亡为代价,把关东军战斗力最强的三个师团,干掉一个,重创两个,将关东军的部队,绝大部分都吸引到沈阳一带,客观上,造成了东满一带,关东军兵力上的空虚。
时机成熟,唐秋离在中苏边界布下的重要计划,可以进行了,这个计划,如同他收复外***一样,足以改变远东地区的战略格局,和苏联***两国之间的关系。
东北边境小城绥芬河,与苏联远东地区的小镇葛连基,与绥芬河隔河相望,白天的时候,两岸的居民,可以清晰的看到对方的一切日常活动,在俄国人没有侵占这个地区的时候,这里属于中国领土,是两个邻居般的小城。
居民互相来往、通婚,与内地的两个城镇没有什么区别,现在,一条界河,一个个界碑,断然割裂了本是一家人的来往,成为两个国家。
绥芬河基本还保留中国东北城镇的风貌,只是在日军侵占这里之后,多了许多日式建筑,和殖民地色彩,因为这里紧靠中苏边境,是日军的重点防守地区,修筑有很多军事要塞和据点。
而绥芬河对岸的小镇葛连基,已经完全是俄国的风格,不大的小镇上,东正教教堂就有好几座,经过斯大林残酷清洗远东地区华人运动后,小镇上的华人原住民,已经被消灭得所剩无几,这里同样是苏军的重点防守地区。
斯大林蓄意改造这片原属于中国的领土,把一切关于中国的记忆,力图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抹去,改变居民的宗教信仰,改变城镇的风格,改变居民的人口比例,想要在这块中国领土上,刻下深深的俄罗斯烙印。
就连中国人熟悉的海山威,这个俄国沙皇必须要抢占的,苏联在远东地区,唯一的争霸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也改为俄文名称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的意思是“东方征服者”,斯大林对于老沙皇的一切,都感兴趣。
唐秋离选择这里,作为挑起苏联人和***人起争端的爆发点,含有深意,这一地区,有使斯大林更重视的军港海山威,而且,这里还有能很快成军的苏联远东第二集团军,不至于使斯大林感到兵力薄弱,一味的退让,这仗打不起来,不符合唐秋离的意愿。
因为苏联和***,已经签署了苏日友好条约,苏联和***,都没有把对方视为必须马上解决,最重要的敌人,尽管两国有解不开的世仇,有现实和未来根本利益上的冲突,双方迟早会有一战,不过,不是现在。
其中,***人的用意最为明显,近百万关东军陈兵东北,就是***人用来对付苏联人的最大本钱,而苏联的防务重心在欧洲部分,不过,两国都没有马上挑起战争的意思,***人忙着全面占领中国,苏联人忙着和德国人瓜分波兰,还要和北欧小国芬兰争夺领土,更要警惕德国那位狂热的元首。
因此,无论是苏军士兵还是日军士兵,都没有把边境巡逻当成高度紧张和戒备的事情,一队苏军边防军巡逻队士兵,大约三十余人,在绥芬河靠近苏联一侧,沿着界碑,进行例行巡逻。
这是他们每天走过几次的道路,熟悉得就如同自己家的客厅,苏军巡逻兵一边漫不经心的走着,一边低声谈笑,经过一道高低起伏的山岗,忽然,一阵密集的弹雨,从山岗泼向苏军士兵,猝不及防的苏军士兵,顿时倒下十几人。
随即,苏军士兵进行还击,一时间,平静的中苏边境,枪声大作,暗红色的弹道,划破夜空,十几个苏军士兵,被对方猛烈的火力,压制在河边的沙地上,几个有经验的苏军老兵,已经听出来,伏击者使用的,是日军步兵标准的装备,三八式步枪。
特有的清脆“叭勾”射击声,绝对区别与其他的武器,单单是十几支三八枪,还不至于让苏军士兵陷于被动,可对方又装备了七八挺轻机枪,密集的火舌,打得地面沙土四起。
带队的苏军巡逻队长,马上命令电台,向上级汇报情况,“巡逻队呼叫戈连基哨所,我巡逻队在绥芬河我方一侧,一百八十三号界碑附近,遭到袭击,根据对方使用的武器判断,袭击者为***军队,对方火力十分猛烈,已经伤亡十几人,请求支援。”
巡逻队长刚刚汇报完情况,袭击者竟然动用了迫击炮,十几门迫击炮,一顿炮弹,把剩下的十几个苏军士兵,炸得四分五裂,然后,袭击者用日语简单交谈几句之后,消失在黑暗之中。
一个小时之后,苏联戈连基哨所一个连的增援部队赶到,战斗早已结束,连硝烟味儿也被夜风吹散,如果不是在雪亮的手电筒光柱中,苏军士兵支离破碎的尸体残骸,被鲜血染红的沙地,没有人会相信这里爆发过一次小规模的战斗。
带队的苏军连长,发现一个濒死的苏军士兵,赶紧问道:“快说,袭击你们的是谁?”这个已经出气多进气少的苏军士兵,只含糊的说了一个单词“***”,头一歪,死在这个连长的怀里。
一百八十三号界碑附近,苏联一侧发生的战斗,导致苏军一个巡逻小队三十五人全部阵亡,得到报告的戈连基哨所,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马上把这里发生的情况,报告给苏联远东军区乌苏里斯克(中国地名为双城子)边防总站。
乌苏里斯克边防总站,随即把情况报告到远东军区司令部,此时的苏联远东军区司令部,已经忙成一锅粥,不单单是乌苏里斯克边防总站送来这样的报告,其他地方,都送来了类似的情报。
八月二十三日夜,一夜之间,从北部的哈巴罗夫斯克(中文名称为伯力),到南部的绥芬河,绵延数百公里的满洲和苏联边境线上,有一百多支苏军边防部队巡逻队,遭到武装袭击,这些巡逻队,无一例外的被歼灭,苏军士兵死亡达一千三百余人。
而被袭击的巡逻队,在全体阵亡之前,都发回了袭击者使用的是日式武器,这一重要线索,苏联远东军区吧情况汇总之后,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这也许是***军队,大举进攻苏联领土前的挑衅行动,连夜将发生在远东地区中苏边境上的袭击事件,报告给莫斯科苏联红军总参谋部。
接到报告的苏军总参谋部,一大帮高级将领们,研究了半宿,也无法判断***人的企图,要说是日军将要进攻苏联的信号,也不符合常规,没有发现***人往边境地区,大规模调集兵力的动向,就这样小规模的分散袭击,无异于暴露***人的企图,***人不会愚蠢到这种程度。
总参谋部的结论是,***人不会大规模进攻苏联,可自己的士兵一千三百多人,被***人打死却是真实存在的事件,远东军区不会开这样掉脑袋的玩笑,这个事实,又推翻了总参谋部关于日军不会大举进攻苏联的判断。
互相矛盾的结论,铁一般的事实,把苏军总参谋部这一班高级将领们,弄得六神无主,只好耐心等待斯大林同志,在早上醒来后,把情况汇报上去,请领袖定夺。
斯大林一早上醒来,还没来得及吃早餐,就接到了这个让他倒胃口的报告,有看看互相矛盾的结论,还有证据确凿的事实,不由得一阵恼火,可看着几个高级将领们,熬得通红的双眼,知道他们已经尽力了,这是关系到苏联在远东地区根本利益,进而影响到苏联未来国防重点方向的大问题,他们无法做主可以理解。
斯大林平静的说道:“好吧,将军同志们,这个事件这样处理,通知莫洛托夫同志,然后过他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的是身份,向***提出严重抗议,同时,命令远东军区,在所有发生战斗的地点,寻找一切证据,边防部队进入紧急状态。”
接到国内命令的苏联驻***大使斯托维基亚,立即将莫洛托夫亲自起草的抗议书,带着气愤的心情,驱车直奔***外务省,有当面责问***人背信弃义的意思。
接到抗议书的***外务大臣石射猪太郎,看到脸色铁青的苏联大使斯托维基亚,气势汹汹的走进来,心里一阵不快,暗暗想到:“这个讨厌的家伙,今天怎么是这样一幅嘴脸?”莫名其妙之中,带着十分的不解。
等看完这份抗议书之后,差点儿从椅子上蹦起来,吃惊得眼睛都快抽筋儿了,他绝对不会相信,关东军会背着天皇和大本营这样蛮干,可苏联人的抗议书上,又言辞凿凿,不由得他不信。
不论***人亦或是苏联人相信与否,这场由唐秋离亲自导演,唐秋泉一手实施的计划,随着午夜绥芬河岸边的枪声响起,成为此后日苏两国,在苏联远东地区,进行连番恶战的第一根导火索。
(未完待续)飘天 文学注册会员推荐该作品
第八百零六章 不想交手
第八百零六章不想交手
民国二十八年八月二十三日,注定有个不平静的夜晚,自唐秋离给一直带领几支特战分队潜伏在中苏边境东段,东宁和绥芬河一带,高山密林中的**师特战支队支队长唐秋泉少将,下达“玫瑰怒放”的行动指令后,这一夜,从伯力到戈连基,从黑龙江到绥芬河,漫长的几百公里的边境线上,到处都是枪声。{}
受到袭击的,都是苏联的边防巡逻队,苏联远东军区,把这一突发事件,迅速报告给了苏军总参谋部,事关重大,总参谋部拿不定主意,还是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给这一系列针对苏军的事件,定出了基本的调子。
以外交手段解决为主,以军事准备为辅,看看日本人对这一系列事件,是如何答复的,在斯大林的远东策略中,最先要解决的,是外蒙古问题,消灭在外蒙古地区的中国唐秋离部队,保住苏联在该地区的既得利益,既符合苏联的现实利益,也符合长远的战略利益。
斯大林是个老练的政治家,更是个聪明人,他不愿意看到,在与唐秋离部队鏖战,朱可夫部队前途未卜,决定外蒙古未来命运的关键时刻,出现日本在远东一带,频繁出手的变局,关东军在满洲的庞大军力,让斯大林更是警惕万分,非到逼不得已,他绝不会与日本人刀兵相见。
所以,熟练地给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的指示是,通过外交途径,尽量低调处理目前很敏感的苏日关系,只要日本政府拿出诚意,苏联政府甚至可以做出适当的让步,一切等解决了在外蒙古地区,占尽上风的中国唐秋离的部队之后再说。
苏联驻日本大使斯托维基亚,奉命将抗议书递交给日本省,外务大臣石射猪太郎看完抗议书之后,绝对的吃惊和震惊,他不相信关东军会背着天皇和大本营这样蛮干,可苏联人拿出的确凿证据,再加上,自从苏联人在外蒙古地区,与唐秋离交战之后,国内军界对苏联人开战的情绪,大为抬头。
石射猪太郎还真不敢肯定,关东军究竟有没有背着日本政府,擅自对苏联人动手,这件事对于日本政府来说,同样是天大的事情,身为外务大臣的石射猪太郎,也不敢做主,看着脸色不善的大使斯托维基亚阁下,他满脸堆笑,语气异常和善的说道:“大使先生,事关两国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涉及到日苏友好条约,请允许我报告给我国政府之后,在给您满意的答复”
稳住苏联驻日大使斯托维基亚之后,石射猪太郎一溜烟似的跑进皇宫,把苏联人的抗议书,呈交给裕仁天皇,看完抗议书,裕仁的震惊程度,不比石射猪太郎小多少。
同样,在支那北方有唐秋离的部队,占领满洲的辽西地区,这是日本所有军界和政界头面人物的一块儿心病,在没有完全消灭唐秋离的势力之前,日本人同样不希望和北方这个庞然大物,发生任何军事上的冲突。
从《日苏友好条约》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当时环境下的苏联和日本,都不希望发生军事冲突,虽然日本人做梦都想得到俄国人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和外高加索的石油资源,可现在绝对不是时候。
裕仁沉思一下,命令侍从官,立即宣大本营总参谋部总参谋长,御弟闲院宫载仁亲王进宫,载仁急匆匆的赶到,对这封抗议书,也是觉得莫名其妙,按照道理来说,此时的关东军,应该没有多余的精力,在满洲和苏联边境,搞出这么多的军事行动,光是**师的辽西攻势,已经让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伤脑筋了。
可抗议书是真的,天皇哥俩再加上外务大臣石射猪太郎,紧急商议之后决定,,让载仁以大本营总参谋长的名义,下达命令,让关东军司令部总司令植田谦吉大将,把这一切解释清楚,同时,将苏联人的抗议书,原文发给关东军司令部。
接到大本营总参谋部的命令之后,植田谦吉同样是摸不着头脑,他真的什么要没干,光是为了对付唐秋离的部队,往沈阳集结兵力一事,已经让植田谦吉焦头烂额,这个时候,还去惹苏联人,我不是有病吗?
植田谦吉愤愤然的想到,随即,给大本营回电报,叫起撞天屈,声称,“卑职专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