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征战岁月 >

第421章

重生之征战岁月-第421章

小说: 重生之征战岁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凭借着植田谦吉这块金字招牌,秋泉在海山威市内转了几圈儿,在紧靠军港的码头上,找到了一大块空地,从这里看过去,整个军港尽收眼底,一艘艘银灰色的军舰,整齐的停靠在泊位上,不时有穿着藏蓝色军装的***海军军官和士兵进出。

    战士们立即着手清理货位、搭帐篷,一切做的有模有样,本来,秋泉看中了更靠近军舰的位置,可那是***海军陆战队负责守卫的地方,植田谦吉的招牌,在这里不太好使,***海军的人,不大买关东军司令官的账,退而求其次,只能在这里扎营。

    总算植田谦吉还有几分薄面,海军陆战队的士兵,也不敢做的太过,满心不情愿的容忍了,这伙连他们陆军自己都看不起的辎重部队,驻扎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从海军陆战队士兵看向自己的眼神,秋泉感觉到了相当的敌意,看来,那个小中尉说得是事实,***海军和陆军简直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这是不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秋泉暗自上了心,顺利进入海山威当晚,秋泉把这里的情况,详细汇报给了远在乌里雅苏台的唐秋离,唐秋离回电:“来电尽悉,就目前远东战况来看,苏军已经处于劣势,唯一防御支柱铁木辛哥的第二集团军,面对优势日军的大举进攻,必将处于危险的处境,你部在海山威不要急于行动,一切待后援部队到达后,有十分把握方可动手,事关重大,务必要确保万无一失,切记。”

    唐秋离的这一封电报,让秋泉心里稍微放松一些,他也是害怕准备不充分,惊动了日军,一切都泡汤了,他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摸清被俘虏的苏联水兵们,关押的具体地点,看守他们的***海军陆战队兵力。

    其后的几天之内,在外***地区的特战分队,陆续秘密进入中苏边境的深山密林之中,在楚天分队的接应下,一律乔装为关东军第十九辎重大队后续部队,越过中苏边境,进入苏联的远东地区。

    秋泉命令先期进入的部队,开着卡车,明目张胆的去接一批又一批的后援部队,还有八百多名原来外***军队中,精通俄语的军官,在外***地区大趋势下,这些外***的军官,已经逐步被改编为外***地区边防军中的一员,尤其是唐秋离指挥的中***队,接连重创和歼灭他们视为不败神话的苏联军队,在他们的内心,引起极大的震撼。

    再加上佟巴图的骑兵二旅,也是清一色的***族人,同文同种,在心理上,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经过外***地区全面实施的牧业改革,这些军官和他的家人,得到了切实的利益,自然不会拒绝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日子的人。

    唐秋离把他们派来的目的,就是让他们与被俘的苏联太平洋舰队的水兵们,进行充分的沟通,说服这些苏军被俘人员,把一百多艘军舰,弄到青岛海军基地,这些苏联军人,就是**师未来舰队的种子。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在**师全部队中,没有一个会摆弄军舰这庞然大物的人,只能是借鸡生蛋,在这些外***军官秘密进入东北之前,唐秋离专程从乌里雅苏台前线赶回库伦,给他们上了一堂课,除了描绘外***未来的远景,给了这些人美好的愿望之外,许诺完成任务之后,每个人都授予二等勇敢勋章,还大施银弹攻势。

    唐秋离出手大方,他给每名去策反苏联水兵的外***军官,大洋一千块,先给一半儿,剩下的,胜利完成任务后,立即兑现,这些白花花的大洋到手,原外***分裂政府军队的军官们,立马情绪高涨,争着去领任务。

    也不知道是军人的荣誉感,还是白花花的大洋起的作用,一天之内,在库伦临时军政委员会内政局门口,前来报名的原外***军队军官,就有两千多人,经过严格的筛选,这八百七十六人入围,成了阵容庞大的策反团一员。

    秋泉在海山威施威这一手,效果出奇的好,负责海山威市区警备的关东军一零九师团官兵,看到第十九辎重大队的车辆,连盘问都不敢,生怕惹恼了司令官阁下哪位野蛮的侄子,吃不了兜着走。

    一批批部队,顺利进入海山威市区,秋泉看着高兴,这是特战支队自从进入华北地区以来,第一次这么集中,五千多名特战队员,秋泉感觉底气十足。

    可又一个困难摆在眼前,如何接近那些被***海军陆战队严密看管的苏联俘虏,植田谦吉的牌子,在***海军的眼里,含金量不是太高,秋泉又犯难了。

    (未完待续) 



第八百一十五章 斯大林妥协

    第八百一十五章斯大林妥协

    **师特战支队支队长唐秋泉,按照师长唐秋离的计划,利用缴获的证件,关东军第十九辎重大队大队长植田正雄,是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侄子的身份,顺利进入海山威,并陆续把特战支队后援的部队,和唐秋离亲自组建的策反团接到城内。(_——)

    关东军第十九辎重大队的名声,已经在外,不为别的,有植田谦吉司令官的侄子,这个门头非常硬的家伙,谁还敢去找不自在,就连宪兵也不敢多过问,至多是例行公事,也是非常客气,这给特战支队在海山威市区内的活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因为有建立物资转运站的命令,辎重部队一批批来,也不引起负责海山威警备任务的关东军第一零九师团的特别注意。

    远东苏日战端一开,日军的后勤补给量剧增,关东军的后勤补给分为两条路线,一条是东满的哈尔滨、牡丹江至绥芬河,另外一条就是日本本土,横跨日本海的海上补给线,秋泉干掉的关东军第十九辎重大队,干的就是负责转运海上来的物资。

    因为是后勤部队,人员和卡车进出海山威实属正常,一切都很顺利,就是还有最后一个难题摆在秋泉面前,也不知道日本人的陆军和海军是怎么搞的,一副水火不相容的架势,除了指定卸货的码头,军港由海军陆战队把手的地方,秋泉他们根本靠不上边儿。

    第十九辎重大队的岗哨,就与海军陆战队的岗哨隔了一道铁丝网,那些海军陆战队的士兵,看向这些陆军同胞们的眼神都不对,一副苦大仇深、老死不相往来的模样,特战分队的战士,有意和他们搭讪、讨好,递烟又打招呼的,没用,这帮家伙油盐不进,看着你直翻白眼珠子。

    从日本本土来的物资量非常大,特战支队的战士们,每天负责装卸物资,累得一身臭汗,战士们私下里自嘲的说:“支队长给咱们找了个好任务,义务给小鬼子当劳工来了”随着物资大量卸在码头上,转运站的规模越来越大,逐渐往海军陆战队控制的区域延伸。

    秋泉也着急啊,把部队在海山威面临的情况和困难,如实汇报给了师长唐秋离,唐秋离回电:“稍安勿躁,等待时机,确保万无一失,日苏战争不会很快结束,双方在远东地区必会有一场大决战。”

    唐秋离并不是凭空猜测,就在昨天,被包围的苏军派几个人过来,声称是朱可夫将军的全权代表,就被围苏军的有关问题,希望与中国方面的最高指挥官面谈,交换意见。

    唐秋离一听,当时就火冒三丈,在远东地区,苏联人已经被日本人打得吃不住劲儿了,你们还在外蒙古跟我讨价还价、摆臭架子,斯大林是不是脑袋进水了?苏联政府不出面,就让这些残兵败将来跟我打交道,哪能有什么油水啊?

    他冷笑着对常风说道:“一顿子弹把他们打回去,就告诉这些苏联大兵,你们是我的俘虏,不过是暂时没交枪而已,只要我愿意,三十分钟之内,就让你们全都变成尸体,跟我谈判,你没有这个资格,让苏联政府派一个能说得上话的代表团来,否则免谈”

    常风憋着笑出去,把唐秋离的话对几个苏联将军复述一遍,然后,真的按照师长的吩咐,用一长串重机枪子弹,把他们撵的跟头把式的跑回包围圈内,眼巴巴等着谈判代表回来的朱可夫,看到这几个助手的模样,就知道没有结果。

    十几天功夫下来,朱可夫苍老和憔悴许多,他一人身系十几万苏联红军战士的生命,军人的自尊,让他时时有一种想要战死沙场的冲动,可十几万条鲜活的生命,又让他徒呼奈何,虽然每天都有空中补给,可随着被包围时间的推延,士兵的士气和战斗意志越来越萎靡,这样的部队,无法再战。

    对于唐秋离允许空投物资给被包围的苏军,朱可夫有一种异样的感觉,颠覆了他对中**人的全部看法,他很想亲自见一见这位让他吃了败仗的中国将军,把十几万生龙活虎的红军战士,弄得如同病猫的中国人,这个中国人的身上,有太多的神秘色彩。

    从国内不断发来的电报中,朱可夫以军人的敏锐感觉到,一定发生了重大的事件,就在昨天,他接到总参谋部的电报,告诉他,斯大林同志,正在积极谋求某种手段,尽快解决外蒙古问题,把部队实力保存好,是目前的唯一任务。

    在朱可夫看来,要想解决外蒙古问题,为自己和十几万士兵寻找一条生路,只有与眼前这个难缠而又神秘的中国人谈判,除此之外,没有另外一条路可走。

    朱可夫猜对了,在九月十日日本人没有动手之前,斯大林解决外蒙古问题的策略是“拖”,在足够的时间里,他可以调集一切军事力量,来打破中**队对朱可夫部队的包围,以最小的代价,来换取外蒙古问题的解决。

    这也就是朱可夫,让斯大林这样费脑筋,换做是其他的将领,斯大林绝对之强硬的态度,就跟耍无赖差不多,要钱没有,要命给你可对于朱可夫他不能,从朱可夫指挥的一系列战斗中,斯大林看到了红军未来的希望,尽管朱可夫还是败在唐秋离的手下。

    如果没有自己强加给朱可夫的意见,外蒙古战争的结局,会是另外一种结果,单凭这一点,斯大林也不会放弃朱可夫。

    在这一点上,不得不佩服斯大林的眼光,看准了朱可夫潜在的军事指挥才能,回来的历史证明,斯大林没有看错朱可夫,在苏德战争进行到最紧要的关头,德**队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朱可夫受命与为难之际,充当了斯大林的救火队长。

    哪里战局最危急,斯大林就把朱可夫派到那里,朱可夫也没有辜负斯大林的厚望,屡次化险为夷,不但守住了莫斯科,遏制了德军狂猛的攻势,还改变战局,最终为苏联和斯大林奉献了苏德战争的全面胜利。

    从这一点来说,两世为人的唐秋离,比斯大林甚至朱可夫自己,都了解朱可夫在斯大林心目中的位置,用他做人质,不愁苏联人不割肉,所谓的“奇货可居”,唐秋离把朱可夫和十几万苏军士兵,作为与斯大林谈判的筹码,这一宝,稳赚不赔。

    应该说,斯大林的策略还是正确的,如果没有日本人在远东地区的突然进攻,唐秋离根本拖不起,可日本人五十多万大军,全部攻入远东地区,打乱了斯大林的阵脚,到了这个时候,斯大林几乎完全明白了,这场战争,应该是唐秋离在幕后操作的。

    也许,日本人也知道了这一点,可这场战争,是日本人所需要的,唐秋离只不过点燃了导火索而已,斯大林对唐秋离这个让他陷入两难境地的中国人,恨之入骨,如果有机会,斯大林很想倾举国之兵,把这个可恶的中国人碎尸万段。

    可眼下没有这个可能,苏军在远东地区的家底儿就这么多,欧洲部分的兵力,根本不敢调到远东地区来,权衡利弊,斯大林不再犹疑不决,再迟疑下去,朱可夫和十几万士兵保不住,远东最终也会落到日本人的手里。

    他只好痛苦的选择与唐秋离,这个成为他梦魇的中国人妥协,而把全部精力,用在对付在远东地区,占尽上风的日本人身上,让这个强人低头,实属不易,远东第二集团军司令员兼政委铁木辛哥,一天几次发来告急电报。

    “总参谋部并转斯大林同志,自九月十日关东军大举进攻远东地区以来,开战首日,远东地区重要城镇和军事要点,几乎全部失去,地方守备部队损失殆尽,我第二集团军部队,正依托乌拉河、刀毕河防线,死守阿尔谢尼耶夫地区,形势万分危急,关东军主力部队,几乎全部压到这个方向,至九月十六日,七天时间之内,我部伤亡已经达到五万余人,请求迅速增派援兵。”

    这是铁木辛哥的求援电报,正如他所说的,远东第二集团军固守的阿尔谢尼耶夫地区,就像是一块巨大的磁石,几乎吸引了关东军全部的兵力,蝗虫一般蜂拥而来,铁木辛哥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看着铁木辛哥的电报,斯大林相信这一切都是真实的,铁木辛哥和朱可夫一样,不是个轻易服输的家伙,如果不到万不得已或者是局面十分危急,他们是不会发这样求援电报的。

    该下决心了,斯大林放下铁木辛哥的电报,叫过来莫洛托夫,语气凝重的说道:“莫洛托夫同志,政治局决定,由你担任团长,组成一个付外蒙古与唐秋离谈判的代表团,给那个该死的中国人他想要的东西,只要不超出我们的承受范围,记住,以解救朱可夫同志和十几万红军战士的生命为唯一目的。”

    莫洛托夫从斯大林的语气中,听出了无奈和刻到骨子里的仇恨,他何尝不是如此,斯大林决定对唐秋离妥协了,希望结束这个恶梦,只不过,老牌儿的政治家斯大林,绝不会想到,这不过仅仅是与唐秋离打交道的开始,让他吐血的事件,还在以后呢

    (未完待续) 



第八百一十六章 铁木辛哥的处境

    第八百一十六章铁木辛哥的处境

    面对苏联远东地区严峻的形势,苏联**中央总书记,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只能在外蒙古和远东地区选择一个方向,经过痛苦的思考,权衡利弊之后,他交给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一个重要任务,带队前往外蒙古地区,与包围朱可夫和十几万苏军的唐秋离谈判。{}

    这是斯大林不得已的抉择,他交给莫洛托夫的底线是,“给那个该死的中国人他想要的东西,”这是被迫妥协的结果,无论斯大林本人亦或是苏军高级将领们多么不情愿,他们都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继续与唐秋离拖延下去,不但丢了外蒙古地区,远东地区也将会落入日本人之手。

    所以,与唐秋离谈判,是斯大林无奈的选择,无疑也是最正确的选择,尽管为这个选择付出相应的代价,也许这是斯大林霸占外蒙古地区,必须付出的成本吧。

    莫洛托夫走后,斯大林召集苏共政治局委员们开会,研究日趋危急的远东局势,铁木辛哥一天几封电报求援,远东第二集团军快撑不住了。

    远东的局势,接连给斯大林沉重的打击,关东军势如破竹,攻城略地,苏联在远东地区最大的军港海山威,也落入日军之手,苏联太平洋舰队司令员伯尼佐夫海军上将,政治委员柯留金海军中将,在日军攻占海山威之时,开枪自尽。

    在临死前,二人联合给总参谋部和斯大林发来一份诀别电报,电报的内容让斯大林看一次伤心一次。

    “总参谋部并转斯大林同志,九月十日,日本关东军对我海山威发起大规模进攻,战事激烈,至中午,我红军守卫部队被击溃,大部分战士阵亡,太平洋舰队全体官兵,在紧急登舰途中,遭到日军拦截,在市区与日军进行激战,大部分伤亡。”

    “而日本海军第一、第二全部和第四舰队大部,已经逼近海山威军港,从舰队指挥部所在位置,看向海山威军港,日军军舰已经封锁出港的水路,至此,太平洋舰队已经失去了抵抗能力,所有军舰落入敌手几成定局,作为舰队的军事和政治最高指挥官,我二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辜负了祖国和斯大林同志的重托,唯有一死,誓不做日本人的俘虏,伯尼佐夫、柯留金绝笔。”

    斯大林是流着眼泪看完这份电报的,两名海军高级将领自杀身亡,固然让他伤心,而太平洋舰队落在日本人手里,更是让斯大林心疼的几乎昏厥,这是倾注了他大量心血打造出来,准备和美国人、英国人争霸太平洋的本钱,一夕尽失。

    苏联走向太平洋的梦,难道就此断绝?斯大林不停的问自己,造成远东现在苏联损失惨重的局面,祸首是谁?始作俑者肯定是哪个唐秋离,而操刀者是日本人,这两个强盗,斯大林心里发狠,有生之年一定要报一箭之仇。

    咬牙没用,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把铁木辛哥和他的第二集团军部队,从关东军的围攻之中解救出来。

    苏共政治局会议,根据斯大林的意见,很快形成苏军在远东地区的作战部署,第一、铁木辛哥的远东第二集团军部队,坚守阿尔谢尼耶夫地区,至少要坚守两周左右的时间,调往远东地区的部队,才能开赴战场。

    第二,远东军区在堪察加半岛一带的部队,现有六个步兵师,三个摩托化旅和一个坦克旅,两个空军歼击机团,共计约七万两千人的兵力,立即组建为堪察加第一集团军,由红军总参谋部作战局副局长希尔年科少将担任司令员兼政委,在击退进攻堪察加半岛地区的关东军部队之后,马上南下,增援铁木辛哥第二集团军。

    第三,外高加索方面军部队,放弃与中**队作战的任务,经贝加尔湖地区立即东进,加入远东地区战场,这样,在远东地区,手里将要集结三个集团军规模,大约四十三万人左右的兵力,虽然兵力上还是处于劣势,也可以应付一阵子了。

    此外,斯大林还做了一个绝密的部署,一旦与唐秋离谈判成功,朱可夫的部队,立即在外高加索军区重新武装,开赴远东战场,并且,在远东地区的苏军所有部队,整编为远东方面军,统一归朱可夫指挥。

    这还不是主要的,斯大林交给未来远东方面军的主要任务是,将关东军彻底击退回中国东北境内之后,立即从外蒙古东部地区各个方向,对唐秋离指挥的中**队进行全面反击,收复外蒙古地区。

    斯大林还强调一点:“同志们,这个计划列入绝密,即使是对朱可夫同志,也要远东方面军在与日本关东军战役结束,并取得全面胜利之后,由总参谋部派人专门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