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征战岁月-第7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席一职。赵玉和是最合适的人选,他虽然只在师参谋长的位置上,做了一个月左右,但他的才能,尤其是综合管理和协调能力,已经充分显示出来。
从某一方面来说,他的综合素质,要超过常风,唐秋离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接着说道:“玉和,西多战局已定,我们也该走了,师指挥部立即前往东印度地区,同时,将师指前往该地区的情况,通报给唐副师长。”
充满着挫败感,心事重重的去找亚历山大的亚当斯,根本不知道,他最恐惧的对手,已经换了人。
一见到亚历山大司令官,亚当斯吓了一跳,司令官阁下,形容枯槁,两眼无神,如果不是一身将军服在身,与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没什么区别。
亚历山大抬起头,看着一脸憔悴的亚当斯,这一瞬间,两人竟有同病相怜的感觉,相对无语,两人都清楚,自己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局面,无力回天、束手就擒,屈辱的向中国人,尤其是自己最痛恨的那个中国人唐秋离投降,似乎是不可解的死局。
虽然都有这样的念头,可谁都不先开口,还是亚当斯打破了沉默,说道:“司令官阁下,我们的处境十分险恶,不瞒您说,就在今天凌晨,沿着胡康河谷尾追我们的*师守军,一旦东印度方向的援兵一到,两下合力,打开西多,不是没有可能,亚当斯的思路一开,顷刻间就形成了一个作战方案。
只要能顶住东来的追兵,坚守几天的时间,就会出现转机,顺利突围也是极有可能的事情,看着一扫颓唐、跃跃欲试的亚当斯,亚历山大忍不住又点拨几句。
他说道:“如何请求援兵,让国内和总参谋部的那些高官们,意识到,必须竭尽全力的救援我们,否则,印度地区的局势,必然会恶化到无法挽回的程度,这是一个很有技巧的问题,让国内明白,目前的局势,已经不是取舍的问题了。”
“亚当斯,我们必须清楚,以唐秋离目前的做法来看,陈兵在东印度边境地区,这就充分的证明,他的野心或者说,是中国人的野心,并不仅仅在缅北,或者是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就是他染指的下一个目标,这样陈述理由,我想,内阁和首相阁下,会认真考虑的。”
亚当斯由衷的佩服了,姜还是老的辣,司令官阁下的几句话,又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如此一来,虚虚实实、危言耸听的情况,一报到国内,内阁不可能不重视,甚至是鸡飞狗跳都说不准,南亚次大陆,那是大英帝国的最后一块海外领土,绝不能失去。
内阁有不出援兵的道理?当然没有,亚当斯恭敬的给亚历山大敬个军礼,转身离去。
(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英国内阁会议
看着亚当斯兴冲冲的背影,亚历山大忽然一阵莫名的恐惧,自己的这个建议,会不会将大英帝国在南亚次大陆的最后一点儿家当,都搭进去?
以唐秋离的狡猾和奸诈,他能不想到这一点吗?万一这又是他的一个圈套,在西多,包围自己几万士兵,以此为诱饵,引诱驻印军的余部,前来救援,亚历山大反复在脑海里,权衡这种可能性的几率,他都忍不住想要喊住亚当斯。伍九文学书友上传
阻止他发出求援电报,最终,他没有这样做,因为,这是自己和几万士兵,唯一的一次机会,如果错过了,那自己只能成为唐秋离的俘虏,向自己最痛恨的中国人,弃械投降,对于高傲的亚历山大来说,是绝不能容忍的。
短短的几分钟时间,急剧的思考,就耗尽了亚历山大的全部精力,瘫软的躺在担架上,思维重新陷入无意识状态,凭天由命吧,亚历山大心里暗自叹道。
五月十六日下午三时左右,英国首都伦敦,就在十几分钟前,刚刚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空袭,德国空军,出动了两千余架次的轰炸机和战斗机,对伦敦进行了狂轰滥炸。
伦敦的街道上,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倒塌的建筑物间,还在冒着袅袅余烟,有的还在燃烧着熊熊大火,马路上,随处可见巨大的弹坑,消防车凄厉的鸣叫声,响彻在大街小巷,整个城市,弥漫着一股焦糊的味道,还没有从刚才的恐怖之中,缓过神儿来。
首相府的底下会议室里,正在展开一个临时的紧急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战时内阁的全体阁僚,总参谋部以及军事情报局等单位的主管,这里。集中了英国所有的军政两界要员,西装革履和闪闪将星,交相辉映,气氛却是压抑得喘不过气儿来。
英国战时内阁首相温斯顿?丘吉尔。阴沉着脸,肥大的身躯,塞满整个靠椅,片刻不离的粗大雪茄烟,冒着屡屡淡蓝色的烟雾,笼罩得首相阁下阴晴不定的脸色,更加难以捉摸。
丘吉尔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封来自亚洲中南半岛紧急电报,“大英帝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爵士,并转内阁全体成员、总参谋部、陆军部,我驻印军收复中南半岛之部队,在回撤东印度过程中,在靠近东印度边境地区西多附近,遭到中*队指挥官的无能!
看完这封电报,丘吉尔的想法很直接,调集驻印军所有的部队,务必将中国人,阻挡在东印度的大门之外,必要时,还可以赶回缅北地区。
可是,自己的助理,念完电报之后,满座的军政要员们,竟然大眼瞪小眼儿,一言不发,看着这些衣冠楚楚、军装笔挺的军政官员们,老僧入定一般,打定了主意,只出耳朵不出嘴的态度,丘吉尔的内心,一股压抑不住的火气,勃然爆发出来。
丘吉尔肥胖的脸上,肌肉抽搐几下,问道:“各位先生,你们听了这封电报,有什么好的意见?尽管提出来,这是涉及到我们大英帝国海外领土的头等大事,你们要拿出态度!”
触动丘吉尔敏感神经的,并不是那几万大英帝国士兵的命运,而是接下来出现的严重后果,那个该死的中国人,唐秋离的势力,会染指南亚次大陆,硬生生的从大英帝国的身上,割去一大块儿肥肉,换位思考,丘吉尔自己也会这么做的,因此,他认定,唐秋离更会如此做!
沉默,还是一片沉默,这些阁僚和将军们,本来就对丘吉尔首相,不顾国内的情况,执意出兵缅北,与中国人唐秋离交战,持反对或者是不赞同的态度,国内已经是局面堪忧,首相阁下,不知道犯了那根神经,竟然要在亚洲,与盟友中国人交战,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可是,丘吉尔首相的强势和固执,是难以说服的,现在,东南亚的战局糜烂,又要大家拿出主意,这不是难为人吗?天可怜,在座的哪一位,到过那个遥远的东南亚?又怎么拿出好的建设性意见?
再者,就中国人,还有那么大的侵略性?公然图谋印度的领土,这未必是真的,恐怕是被包围的驻印军指挥官,为了求得援军,而编造出来的危言耸听之词吧!
丘吉尔愤怒了,粗短、肥厚的手掌,猛拍桌子,大声吼道:“不允许,我绝不允许那些卑鄙而狡猾的中国人,挑战我们的底线,绝不允许,今天的会议,就定下来,如何来挫败中国人唐秋离的阴谋,勃兰特斯将军,你来说一下,总参谋部有什么计划?”
被点到了头上,再装哑巴,也糊弄不过去,英军总参谋长勃兰特斯上将,情知躲不过去,但他的心里,并没有什么好办法,别人可能不了解驻印军的情况,他身为总参谋长,心里还是有数的,精锐的部队,都让亚历山大带走了。
在缅北,与中国人唐秋离的部队,作战的时候,丢的精光,剩下的,都是一些地方守备部队,装备和士兵的素质,勉强算得上二流,但战斗力呢?只有上帝知道!
最要命的是,这些部队,从来没有上过战场,连自己都怀疑,这些士兵,一旦到了战场上,会不会开枪,都是问题,亚历山大的一流精锐部队,都被中国人打得奄奄一息,连撤回东印度都做不到,这些二流部队上去,能顶什么屁事儿?
这些话,勃兰特斯上将只能在心里转悠,就算说出来,首相阁下也不会听从,如果有必要,他会命令在印度的士兵,拿着木棒,去和中国人拼命,首相阁下,就是这样固执而疯狂的人。
那些大员们,不相信的眼神儿,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助首相阁下,说服这些军政要员,同时,也能转移首相对自己的注意力,否则,再被追问下去,拿不出对策,自己脸上无光,总参谋部也跟着丢人。
打定了主意的勃兰特斯上将,将目光转向了总参谋部军事情报局局长,奥雷布兰少将,然后,他说道:“首相阁下,诸位同僚,在做决定之前,军事情报局局长奥雷布兰少将,有重要情报通报,也许,会帮助我们下定决心!”
(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美国人的担忧
作为总参谋长勃兰特斯上将的直接下属,军事情报局局长奥雷布兰少将,对于上司的眼神儿,自然是心领神会,对于总参谋长给予的这次机会,奥雷布兰少将万分的感激。伍九文学书友上传
这样高级别的内阁会议,他一个小小的少将,二级部门的主管,只有列席旁听的份儿,连大声咳嗽都不敢,在座的,随便拉出一位,都比自己的脑袋大上好几圈儿,现在,有了表现的机会,自然是不会错过,给上司长脸的同时,也为自己以后的升迁加分儿!
果然,勃兰特斯上将的策略凑效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这为激动得满脸通红的陌生少将,所吸引过去,就连丘吉尔首相,也拿开嘴边的雪茄烟,饶有兴致的打量着奥雷布兰少将,似乎少将的脸上,开出了花朵一般。
奥雷布兰少将,先是庄重的敬个军礼,然后,吐字清晰的说道:“首相阁下、总参谋长阁下,诸位大臣和将军,就在前天,我们军事情报局,收到了驻印军情报局的情报,目前,在东印度乃至东巴一带,均发现了中国人小股部队在活动,具体的范围,目前正在确定之中,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中国人的小股部队,是为了他们的大部队,进入上述地区,做准备的!”
这些话一说出来,当即引起了震动,阁僚和将军们,交头接耳的开始议论起来,原来。亚历山大和亚当斯两个人的电报。不是危言耸听的编造,而是确有其事,真不明白了,中国人的野心,什么时候膨胀到了如此的程度?
在大英帝国外忧内患的情况下,这绝不是什么好消息,议论的同时,许多人的脸上,露出忧虑的神色,大英帝国真是流年不利、祸不单行。除了德国人打到家门口之外,只有挨打的份儿的中国人,竟然也敢叫板?
丘吉尔更是桌子拍得山响,大声嚷嚷道:“已经非常明显了。中国人唐秋离的野心,就在我们大英帝国的海外领土,军事情报局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好了,各位先生们,现在不是讨论的时候,而是到了我们下决心,挫败中国人阴谋的时候了,谁还有意见么吗?”
傻子才会有意见。有前线两位指挥官的电报,有军事情报局的情报,证据确凿的事情,再反对,那就成了众矢之的,成了丘吉尔首相的敌人。
于是,所有参加会议的大员们,都举手,一致通过了派出驻印军的援兵,立即开赴西多战场。救援亚历山大被包围的部队。
这时,显示出了丘吉尔,独断专行的一面儿,看着大员们说道:“勃兰特斯将军,以总参谋部的名义。下达一道命令,以驻印军现有的部队。组建东进军团,担负救援亚历山大所部,以及阻击唐秋离的部队,攻击东印度地区的作战任务。”
“至于这个军团的司令官和指挥机构,就由此前,派往印度的总参谋部秘密小组组成,组长我记得叫切尔西,是个少将,就由他担任司令官,军衔晋升为中将,还要在命令后面,加上几句,战时内阁授权,切尔西司令官的作战方式和区域,不受任何限制。”
这句话可是大有含义,切尔西怎么打都可以,包括一些常规和非常规的作战手段,要是你有能耐,打到中国大陆,把中华民国给灭喽,我丘吉尔也没有意见。
说完这些,丘吉尔连看都不看的说道:“散会,各位马上回到工作岗位!该死的德国人,给我增加了多少麻烦!”
然后,嘴里叼着雪茄,迈着缓慢的步子,在几名助理的簇拥下,离开了会议室,全然不顾将军和阁僚们,神色各异的脸,本来,还有几名阁僚,想提出一些意见,现在,免开尊口吧,什么是强势,这就是,连征求大家意见的环节都免了,直接下达的,就是命令。
五月十六日上午十时许,吕宋岛菲律宾马尼拉,美军驻东南亚及南太平洋地区总部,司令官麦克阿瑟将军,正在看着一封电报,参谋长史迪威将军,不动声色的坐在沙发上,因为这份电报,就是他送过来的,内容早就知道了。
放下电报,麦克阿瑟的脸色,很是难看,这封由驻英军联络官发回来的电报,带给他一个不好的消息,“总部,今日获悉,从缅北梅思开岭撤退的亚历山大将军所部,在胡康河谷的西多一带,遭到唐秋离部队的阻击,激战一夜未果,随即,唐秋离的追兵赶到,目前,英军已经被合围在西多地区。”
麦克阿瑟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唐秋离要干什么?已经击退了英国人,让亚历山大吃了大亏,还要穷追不舍,抓住不放,难道,唐秋离是非要全歼亚历山大部队不可吗?”
到现在为止,麦克阿瑟还没有觉察出唐秋离的战略意图,他只觉得,唐秋离做的有些过分,教训一下亚历山大,就可以了,非得斩尽杀绝,那就不厚道了,不管怎么说,美英中三国,还是同盟国的关系,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
那个亚历山大也是,连逃跑都不利索,被人家抄了后路,直到撞墙才发觉,真不知道,他这个司令官是怎么当的,当然,这些都是无关大局的小事情,就算自己现在出手,也挽救不了亚历山大的命运,何况,自己敢出手对付唐秋离吗?
让麦克阿瑟最焦虑的,是唐秋离的部队,在印缅边境地区,纠缠的时间过久,影响在五月底,*师部队针对亚历山大的战役,是唐秋离亲自指挥的,并且,他现在就在西多一带,这样小规模的战役,值得他亲自去指挥吗?他的手下,并不缺乏指挥官,司令官,这意味着什么?”
麦克阿瑟忽然打个冷战,低声惊呼到:“难道,唐秋离是想要进攻印度?我的上帝啊!这也太疯狂了!英国人一定会拼死反扑的,缅北战役久拖不决,只能对日本人有利!该死的英国人,为什么要在这钟关键的时刻,去触怒那个唐秋离?”
史迪威没有说话,办公室里,陷入沉寂,他和麦克阿瑟都明白,如果两人的推测,成为现实的话,那么,这个唐秋离的野心,也太可怕了,整个东南亚?先是英国人和日本人,那接下来,目标会是那个?他会成为比日本人还要可怕的威胁。
东南亚局势,现有的微妙平衡,就会被打破的稀巴烂,最终获得最大利益的,一定是唐秋离,少顷,麦克阿瑟嗓音干涩的说道:“史迪威参谋长,立即将此事,上报给总统和参联会,记住,不要加入我们的任何判断,国内,总会拿出相应对策的!”
唐秋离指挥部队,在印缅边境地区的西多,合围了亚历山大几万残军的举动,影响力不仅仅于此。
五月十六日下午,新加坡,日本东南亚派遣军总司令部,司令官伊藤严三郎大将,看着手里的一份情报,高兴得眉飞色舞,以至于双手微微颤抖。
(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日本人的兴奋
伊藤严三郎大将,从这份情报里,看出了如下的事实,唐秋离与英国人持续交恶,缅北战役久拖不决,他根本没打算放过英国人,印缅边境的西多,成了新的战场,而且,战场逐渐往东印度境内转移,这说明什么?
一个对大日本帝国绝对有利,天大的好消息,唐秋离所有的注意力、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英国人身上,对于马来半岛,尤其是对于在新加坡的帝国东南亚派遣军的关注,就会降到最低程度,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唐秋离绝对不会犯两线作战的低级错误。
**师的主要作战兵团,越是远离马来半岛,对于帝国下一步的计划实施,就越有利,届时,就算是美国人向唐秋离求援,他的部队从遥远的缅北印缅边境赶回来,南太平洋诸岛的战争,恐怕是大局已定了,况且,从唐秋离和美国人的关系判断,他未必会伸出援手。
那个麦克阿瑟,自己都讨厌得要命,伊藤严三郎绝对要感谢英国人,没有他们在缅北挑起战争,就没有大日本帝国的这次绝佳的机会,可以无后顾之忧的攻击美国人。
同时,伊藤严三郎也对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做法,而暗暗摇头,在他看来,这是英国人做出的,最愚蠢的、最不自量力的决定,不计后果的去挑衅唐秋离的心理底线,不过,却帮了大日本帝国的大忙,英国人这个愚蠢的错误,会改变东南亚的格局。
在伊藤的眼里,号称支那魔鬼的唐秋离,就连最勇敢善战的大日本帝国皇军部队,都退避三舍,先后有多位帝国名将,折损在他的手里,自己是最幸运的。保住了东南亚派遣军的血脉,至于手下败将英国人,根本不够看。
伊藤对前来送情报的参谋长川岛少将说道:“川岛君,立即将这份情报。以最高机密的形式,拍专人送回本土,呈送给天皇陛下和大本营,并在情报的后面,附加上我们派遣军总部的意见,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趁着唐秋离与英国人交战的有利形式。帝国应立即着手实施对美国人的作战计划。”
川岛少将小心翼翼的拿起情报,如同捧着一个稀世珍宝一般,伊藤忽然感慨而略带伤感的说道:“若是此次对美国人的作战,取得预期的效果,大日本帝国的太阳旗,插在南太平洋岛屿的土地上,我们派遣军的情报和技术部门,当属头功一件。没有他们的牺牲精神和智慧,就没有这份情报。”
川岛深有同感的点点头,伊藤说的是实话。**师的反间谍部门,将日本在中南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