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征战岁月 >

第762章

重生之征战岁月-第762章

小说: 重生之征战岁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之,在南亚次大陆的英**队,连二流都算不上,兵力不过十几万人,唐将军指挥几十万装备精良的部队,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未能占领全部的印度土地,这不能不令人怀疑和疑惑不解,战役的后期,英国人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抵抗能力,这就更无法理解您的动机!”

    “就我个人的判断而言,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我对贵**队士兵的战斗力和士气,表示怀疑,对唐将军和您手下指挥官的指挥能力和魄力,表示怀疑,其次,唐将军是否有这样的担心,我们德意志军队,在消灭英国人之后,会在某一特定地区,与您争夺对该地的控制权?”

    “所以,您有意保留一定的经济利益给英国人,就是为了让英国人牵制我们德意志的军队,以实现您的某种战略设想,或者说是野心?至于美国人,我个人认为,他们在南太平洋地区,对付日本人还尚且感到吃力,又怎么能成为您的潜在威胁呢?”

    戈林的一番长篇大论,听得包括希特勒在内的德国要员们,大惊失色,这家伙也太信口开河了,且不说他的分析有多牵强附会,极尽歪曲之能是,单就是这番话的本身,对于中国的唐将军,就是极大的侮辱。

    希特勒内心,更是恼火,他没有料到,戈林这家伙竟然放出这么多不着边际的话,尤其是后面的推断,更是无稽之谈,德国和中国,一个在欧洲、一个在亚洲,中间隔着几万公里呢,谈什么利益的冲突和交集,世界这么大,也不是德意志帝国一家就能吞得下的!

    同时,希特勒对戈林的话,产生了一丝警惕,挑拨离间的意味太浓了,他是什么意思,破坏与唐秋离的结盟?还是戈林有其他的阴谋?

    还有一个人,对戈林的话,气得几乎要忍不住啐他一脸唾沫,德军总参谋长冯?斯特朗斯元帅,他与戈培尔和希姆莱不同,这两个人的业务范围和关注点,侧重于党务和情报,对军队的事情,不大在意,而自己却不同,全程参与了计划的指定,以及具体的指挥。

    对于战役的发展经过,其中的曲折,以及后来戏剧性的变化,自己是亲身经历者。

    戈林不提敦刻尔克战役还好,一提起来,冯?斯特朗斯元帅,就忍不住要骂娘,当初,就是这个家伙,以空军总司令的身份,力劝元首将围攻英法联军的重任,交给空军,并放出狂话,德国空军的机翼,会布满英吉利海峡的上空,会成为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恶梦!

    而且,还劝元首,命令陆军停止攻击,由空军一架单干,结果如何,一连几天的大雾,戈林的飞机,连一架都没有能够升空,如果不是眼前这位唐将军,几次来电报,阐述其中的利害关系,元首还不会下定决心,命令陆军投入战斗。

    最主要的,敦刻尔克战役,能取得巨大的胜利,还是巴特尔将军,当时,他不过是一名坦克团上校团长,不顾违反元首命令的危险,在没用任何上级命令的情况下,以一个坦克团的装甲力量,突击四十余万英法联军的滩头阵地,进而带动了第一装甲集团军的进攻,乃至二十几万德**队的全线进攻。

    敦刻尔克战役的最后结果,还不知道怎么样呢?如果听这个吹牛皮不上税的家伙的话,四十多万英法联军士兵,早就安全的跑到英伦三岛了,还能被德**队堵在家门口打?你戈林的飞机,能不受阻碍的轰炸英国本土?做梦去吧!

    总参谋长冯?斯特朗斯元帅,气得脸色发红,如果不是因为元首在场,自己一定会揭穿戈林这家伙的满口胡言乱语,在唐将军这个当事人面前,还敢撒这个弥天大谎,真是给德国将军丢脸!

    希特勒心里暗叫糟糕,他对唐秋离还是了解的,知道这是个内心很骄傲的年轻将军,在亚洲取得的辉煌战绩,比任何一位德国将军都要多,戈林如此无礼的话,唐秋离如何能够容忍,接下来,就是闹的不可开交的局面。

    希特勒刚要打圆场,晚了,唐秋离的目光,骤然锐利起来,浑身散发一股逼人的杀气,“啪!”重重的一拍桌子,勃然而起,声音如此巨大,将宴会厅里所有人诧异的目光,都吸引过来。

    梅雪和刘心兰,虽然和这些德国贵妇名媛们,谈笑风生,可注意力一直在关注着唐秋离这边儿,见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忙对她们抱歉一声,急忙走过来。

    唐秋离拍完桌子后,努力平静一下心情,他虽然极端的愤怒,但却没有失去理智,如果与戈林在印度战役的问题上,纠缠不休,那只能是越描越黑,而且,他也看出来了,戈林是在蓄意挑拨自己和希特勒之间的互相信任,如果做争辩,势必会涉及自己的战略构想。

    一时口舌之争,会坏了大事,不与这个家伙纠缠,攻其一点,戈林不是拿敦刻尔克战役说事儿吗,那好,今天就让你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把脸丢尽,打定主意,唐秋离徐徐呼出一口长气,冷静下来。

    先是扫视了全场一周,然后,目光直视着希特勒,说道:“尊敬的元首阁下,您都看到了,戈林元帅刚才的态度,也听到了他的话,如果这件事情,不能有个明确的说法,恐怕元首和诸位将军们,心里也会有许多的不解,借用戈林元帅刚才的话,我们都是军人,说话坦诚、直率!”

    (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犀利的还击

    唐秋离的声音很大,并且带着一股冷意,在场的德国人,都听出了这位年轻的中国将军,内心竭力压抑的愤怒,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本来好好的一场欢迎晚宴,突然之间,风云变幻,几位主要人物这一桌,发生了变故。

    唯一有资格制止事态继续发展下去的,只有元首希特勒阁下,可他也不能,在这样的情形下,打断唐秋离的话,平心而论,戈林的这些话,连一贯纵容他的希特勒,听着都忍不住要吐他一脸的口水。

    唐秋离把目光,聚焦在戈林那令人厌恶的胖脸上,吐字清晰的说道:“戈林元帅,您刚才的话,对我本人以及我的战士,是个极大的侮辱,我**师的战绩,世界各国有目共睹,不是你的几句话,就能改变或者是抹杀的,对此,我只能视为无稽之谈,也不屑于争辩!”

    “至于指挥才能方面,更不是你有资格怀疑的,还以贵国奠定欧洲大陆战争之胜利基础的敦刻尔克战役为例,戈林先生,你不反对吧?”唐秋离索性连军衔都不称呼了,因为这个极度讨厌的家伙,不配当一名军人。

    戈林原本的用意,是以最恶毒的语言攻击,让唐秋离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进退失据,最好是跳起来大吵大嚷,在元首和满堂宾客面前丢脸。

    可唐秋离的冷静,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而唐秋离紧逼的追问。貌似征求自己的意见。实际上,已经将自己逼到无法退缩的死角,自己如果反对,以敦刻尔克战役为例,那就证明,自己刚才的话,都是屁,因此,戈林阴沉的一笑,回答道:“唐将军。我当然不会反对,您尽管直言不讳!”

    唐秋离冷笑一声,说道:“好,如果我的记忆没出错误的话。两年前的敦刻尔克战役,发生时,恰好是英吉利海峡多雾的季节,而在最关键的那几天,包括敦刻尔克在内,法国北部靠近英吉利海峡的所有地区,都被浓雾所笼罩,试问戈林先生,您的战斗机和轰炸机,是怎么起飞升空。并准确的轰炸英法联军部队的?”

    戈林脸色一紧,意识到自己犯了个错误,貌似这个中国人的弟弟,那个叫巴特尔的家伙,就是因为在那次战役之中,因为积极主动的进攻精神,得到元首的欣赏,提升为师长并晋升军衔为少将的,还获得了一枚铁十字勋章,自己这牛吹的有些过头了!

    没等戈林争辩。唐秋离接着说道:“身为德国空军的最高指挥官,竟然不知道战区天气的基本情况,以至于险些贻误战机,数千架最先进的德国战机,面对弥天浓雾。束手无策,任由英法联军士兵。从容渡过英吉利海峡。”

    “如果不是元首断然命令陆军发起全线攻击,四十余万英法联军士兵,得以顺利撤回英伦三岛,日后,必将成为德国的心腹大患,戈林先生,我是否也该质疑你的指挥才能呢?”

    戈林的脸色,开始发紫了,他无法反驳,唐秋离说的都是实话,那几天的大雾,他的空军,空有上千架飞机,连炸弹的毛都没有扔到英法联军士兵的头上,战事结束后,元首着实的痛骂了自己一顿,不过,这段故事,只有自己和元首两个人知道,并没有外传!

    看着戈林变了脸色,唐秋离心里冷笑一声,并没有打算就此罢休,既然戈林跳出来,那就不能放过他,最好让希特勒以后将他边缘化,远离德国权力核心,,否则,说不定这家伙指不定什么时候出来坏事儿!

    宾客们听得目瞪口呆,除了参与那场战役的将军和元帅们,知道内幕之外,大多数人,都不了解详情,现在有些恍然大悟,看着戈林的眼神儿,有些异样,希特勒看着唐秋离的目光,有些感激的成分,平心而论,自己的确是听了戈林的建议。

    命令地面二十几万部队,停止进攻,如果不是唐秋离一再来电报,阐述利害关系,再加上他的弟弟巴特尔,积极主动进攻,带动了部队全线攻击的发起,绝对不会有敦刻尔克那场决定性的胜利,老朋友没有抖落出来,那是为了自己的颜面着想,因此,希特勒更不能阻止唐秋离继续说下去,

    唐秋离接着说道:“地区情况不明,天气不了解,这应该是身为指挥官最基本的常识,当戈林先生夸下海口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您的信心和勇气,从何而来?私心?邀功求赏?出风头?亦或是认为已经被德国陆军打得还无还手之力的英法陆军,不堪一击?出来捡便宜?具体的想法,我想,只有当事人戈林先生自己最清楚!”

    戈林胖脸上,开始冒汗了,他没有想到,这个很年轻的中国将军,词锋如此的厉害,刀子一般,出手就见血,当时怎么想的,自己最清楚,不过,唐秋离都说出来了。

    唐秋离的这番话,就连希特勒的脸上,也是一阵尴尬,恼怒的瞪了戈林一眼,心里想到:“没事儿你挑衅唐秋离干嘛?这不是自找羞辱吗?能在亚洲声名鹊起,打得日本人和英国人闻风丧胆的人,岂是好相与之辈?戈林最近有些不像话,让唐秋离教训他一下也好!”

    唐秋离看了一眼,满脸紧张和关怀神色的梅雪和刘心兰,嘴角掠过一丝笑意,随即,目光又凌厉起来,接着说道:“从敦刻尔克之战,延伸到德国空军对英国本土的轰炸,戈林先生,在大不列颠空战之中,你麾下的德国空军,损失不在少数吧?或者说,损失惨重!”

    “你是在牺牲德国空军的未来,为自己沽名钓誉,不必惊讶,我自然有得到消息的渠道,英国人绝不吝啬宣传自己的胜利,为什么在德国空军,已经完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损失还会这么大呢?用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话来形容,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僵硬的指挥体系,古板的战术安排,最高指挥官个人能力的低下,即使是德国空军飞行员再优秀,也是徒劳无功,反而因为最高指挥官的无能,这种优秀的品质,更加成为了悲剧,因为损失在大不列颠空战之中的,都是最优秀的德国飞行员,他们牺牲的不值得!”

    戈林如遭雷击,唐秋离的话,句句击中自己的要害,空军在大不列颠空战之中的损失情况,他一直在隐瞒着元首,每次汇报战况,都是报喜不报忧,战前的那些训练有素的优秀飞行员,在与英国空军的不断较量之中,损失殆尽,现在,虽然还在表面上,保持对英国本土的轰炸,貌似占了上风,实际效果,戈林心里清楚。

    自己的轰炸机,前断时间,还能在伦敦上空投炸弹,最近几天,活见鬼了,轰炸机群一起飞,英国人的战斗机,就在中途等着,现在,轰炸机只能在英国海滩上,扔几枚炸弹,就匆忙返航,否则,会被英国人的“喷火式”战斗机,给包了饺子。

    戈林对希特勒一直隐瞒真实情况,并在空军内部,下达了严格的封口令,严禁任何人,透露大不列颠空战的实际情况,他不敢也不想对元首说实话,他需要一种光环,始终笼罩在自己头上,他给部下的解释是,为了鼓舞部队的士气,要保持德国空军不败的神话!

    最让戈林感到恐惧的,不是害怕希特勒知道真相,而是这个年轻的中国人,怎么对大不列颠空战,德国空军的损失情况,了如指掌,虽然没有挑明具体的损失数字,但是那句“牺牲德国空军的未来!”就足以说明任何问题。

    现在,百分之六十左右的一线作战部队飞行员,都是经验不足的新手,面对英国人越来越强悍的空中力量,很是力不从心,飞机的损失并不可怕,以德国现在占有的欧洲大陆资源,可源源不断的为空军提供最先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

    可飞行员的损失,不是很快就能弥补的,大不列颠空战,在这样打下去,早晚会有那么一天,停机坪上,停满了最新式的飞机,但却没有飞行员,这也是戈林,极力鼓动希特勒,将战场的重心,转移到东线,也就是准备对苏联动手的主要原因。

    对苏联的战事一开,空军的大部分力量,都会投入到东线战场,大不列颠空战失利的真相,就会被掩盖过去,至于以后怎么办,戈林心里也没有在、好办法,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好在,对苏联的战争,陆军唱主角。

    可现在,被这个可恶的中国人,全都给抖落出来,戈林几乎要昏厥了,他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不应该和这个貌似人畜无害的年轻中国将军,当场叫板,并极尽羞辱之能事!

    后悔也晚了,元首阁下的目光,出来震惊之外,还有深深的怀疑和凶狠,他已经相信了唐秋离的话,戈林的表情,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足够了,希特勒心里已经明白,恰好,唐秋离也适时的停住了话头,他急忙拿起一杯香槟酒,示意唐秋离对饮,一边说道:“老朋友,非常抱歉,戈林冒犯了您的尊严,还请您不要介意,戈林,你的身体不大舒服,马上回去休息吧!”

    (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躺着也中枪的希姆莱

    在德国元首希特勒,为欢迎唐秋离访德而举行的宴会上,德国的第二号人物、纳粹党副领袖、德国空军总司令、帝国元帅诺尔曼?戈林,极尽侮辱和挑衅之能是,惹得唐秋离勃然大怒,愤而反击!

    至此,宴会的欢乐气氛荡然无存,大厅里,静可闻针,所有参加欢迎宴会的德国党政军特高官,以及其他人等,都带着复杂的心情,看着这一出意外的插曲,只有唐秋离铿锵有力的声音,还在回荡。

    戈林满脸的虚汗,毫无招架之力,唐秋离的话,事实清楚,有理有据,言辞之犀利,岂能是不学无术的戈林,所能招架得了的?

    希特勒不能不出面了,唐秋离关于德国空军,在与英国空军大不列颠空战之中损失的说法,已经相信了八成,尽管内心极度震怒,戈林对自己隐瞒实际情况,可任由这位意气风发的老朋友,继续将戈林层层扒皮下去,颜面无存的,不仅仅是德国空军,还有自己这个元首。

    所以,希特勒开口就是道歉,然后,立即就让戈林回去休息,话虽然说的很婉转,“身体不舒服,”可在场的人,那个不是老江湖,都明白元首话里的含义,那就是变相的逐客令。

    自戈林成为德国的第二号人物以来,还是第一次被元首当面请出去,尤其是在这样重要的场合之下,众人看向戈林的目光,不一样了,都在心里暗自揣摩,“这是不是戈林这家伙,即将失去元首信任的开始?”

    戈培尔和希姆莱,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的眼神儿之中,看出一丝幸灾乐祸,尽管两个人也不是一条道上的车。平时争功邀宠,也是小摩擦不断,可都没有像与戈林那样,几乎是水火不相容。戈林被唐秋离当众扒皮,两人只有高兴,乐得见到戈林丢脸。

    同时,戈培尔和希姆莱,也暗自庆幸,自己一开始,就对元首这位中国老朋友。礼让有加,否则,像戈林那样,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去挑衅,丢脸的可就是自己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一旦因此而失去了元首的信任,那自己在德意志帝国呼风唤雨的好日子。就算混到头儿了!

    听到元首的话,本来就失魂落魄,恨不得把脸像屁股一样藏起来的戈林。如遭雷击,胖脸上,一阵灰白,他也清楚,这是元首在给自己台阶下,可这个台阶,也太陡峭了,下去之后,能否再次上来,还是个未知数?

    现实的情况。不允许戈林有其他的狡猾,只能借着这个危险的台阶,让自己下台,戈林佯装抚着额头,对希特勒说道:“我的元首,可能是我的血压又升高了。身体十分的不舒服,马上回去休息,请原谅的我的失礼,唐将军,今天的一席话,我受益匪浅,对不起,失陪了!”

    戈林的话,说得十分的客气,可唐秋离从他的目光之中,看出一丝凶狠和怨毒,心里冷笑一声,嘴上却说道:“戈林元帅,身体要紧,我不会介意的,元帅阁下的敬业精神,让我十分钦佩,抱着有病之躯,指挥一场震惊世界的大空战,也难为你了,哎,戈林元帅,应该适当的让下面的人,担负起一些责任来,也免得您的身体吃不消!”

    这话很具有杀伤力,暗含戈林在德国空军,搞一言堂,大权独揽,不允许其他人插手,嫉贤妒能,更不让下面的人,发挥作用,偏偏话说得貌似关心戈林,号称纳粹党第一喉舌的宣传部长戈培尔,也叹为观止,瞧人家这话说的,冠冕堂皇却又滴水不漏。

    都不是傻子,谁听不出其中的含义,戈林连回话的心思都没有,急匆匆的告辞而去,他怕再呆下去,非得被唐秋离气得脑出血,当场挂了不可!

    希特勒收回目光,眼神之中,带着一丝痛心,却没有厌恶和杀机,对于这位与自己一起打拼天下的老朋友,背地里搞出的见不得人的满堂,希特勒颇有些无奈。

    唐秋离将希特勒的神情,看在眼里,对于诺尔曼?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