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征战岁月 >

第92章

重生之征战岁月-第92章

小说: 重生之征战岁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别说,俘虏的那个特务,还挺配合,唐秋离让他咋说就咋说,非常的听话,这主要是山虎的功劳,这家伙现在落下个毛病,只要山虎一瞪眼,他就有小便失禁的感觉。

    和关东军情报本部联系的第二天,本部长亲自发来电报,询问发现血手团指挥部的情报,是否准确可靠,你来我往的电报,足足发了一个下午,鬼子那面问的十分详细,差点连这小子半夜上几趟茅房都问到了。

    要说啊,鬼子是被唐秋离给打怕了,也是,血手团从不零敲碎打,吃就吃你最少一个大队,最后,关东军情报本部,完全相信了狼眼谍报队情报的准确性,并把和鬼子旅团部联系的密码发过来,直接和围剿的鬼子旅团长联系,大鱼终于上钩了。

    早上,接到鬼子旅团发来的电报,要求提供行军路线的坐标,唐秋离让这个特务发出去后,鬼子回复电报,第九野战旅团,一共一万一千多兵力,离开驻地,先头部队已经进入山区,正按照狼眼谍报队提供的行军坐标,往血手团指挥部所在位置包围过去。

    唐秋离带着直属卫队,迅速往老鸦沟方向急进,第二天早上,终于赶到了老鸦沟,顾不得和大家寒暄,急忙在刘铁汉、冯继武和几个支队长的陪同下前去查看伏击地点。

    老鸦沟,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沟,两侧是一溜的漫土岗,稀稀拉拉的长着一些松桦和玻璃棵子,中间夹着一条狭长的平原,根本看不出沟的样子。

    他在阵地上转了一圈,不由得佩服这几个老伙计的战术技巧,从地形来看,这里根本不适合打伏击,尤其是不适合步兵,几乎无险可守,不占地势之利。

    可别忘了,这样的开阔地形,适合炮兵展开火力,步兵打伏击不利,炮兵正好用得上,郑勇的把三十五门山炮、一百六十门九二式步兵炮和二百多门迫击炮,平均配置在阵地两侧,十六门野炮,单独构筑阵地,主要是负责压制和摧毁鬼子的炮兵,必要时,提供火力支援。

    刘铁汉把四个支队的兵力,按照四个方向平均配置,人为的形成一个长方形的口袋,负责两侧堵口子的支队,各配备一百门迫击炮,负责保护两侧炮兵阵地的支队,把工事修筑到鬼子的步兵火力够不着炮兵的地方为止,也不往前靠。

    这次主要打的是炮战,只要鬼子上不来,步兵就不和鬼子发生接触,以减少部队的伤亡。

    唐秋离看完阵地,笑着对刘铁汉他们说:“几位够狠的,一万多鬼子,就用火炮给轰没喽!”郑勇得意的说:“那是,这是完全执行指挥长的命令,用最凶猛的火力,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我这七百多门大炮,够小鬼子喝一壶的!”

    唐秋离头皮一阵发炸,部队啥时候有了这么多的火炮,七百多门大炮,齐射的威力,我的天,那就是一场毫无悬念的屠杀啊!这哥几个,都是狠人那!

    两天后的一个上午,鬼子第九旅团终于出现了,一万多人的队伍,因为山路狭窄,拖出老长,到了老鸦沟,地势开阔了,鬼子由两路行军纵队,变成十几路行军纵队,人群密密麻麻的挤在一起。

    这里的地势,鬼子显然也注意到了,非常放心的继续行军。

    远处的临时指挥所里,一直注意鬼子动静的郑勇,转过头看着唐秋离,唐秋离只是轻声说了一句:“开始吧!”

    郑勇拿过步话机,大声下达命令:“各阵地注意,以最快的射速无差别炮击,各游击炮群注意,拦截企图突围的鬼子,野炮阵地注意,压制和摧毁鬼子炮兵,开炮!”

    郑勇的话音刚落,晴空闪雷般的巨响,震得临时指挥部的顶棚“哗哗”掉土,大地随之颤抖起来。 



第一百五十六章 炮兵之威

    第一百五十六章炮兵之威

    设在高处的临时指挥部,可以俯瞰整个战场,尽管有心理准备,而且从穿越带来的记忆,也知道炮兵在战场上的威力,可是,当身临其境,置身于战场上的时候,唐秋离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了。

    老鸦沟狭长平原上,炮弹的炸点已经分不出个数,炮击几乎在一瞬间就达到最猛烈的程度,三四公里长的战线上,完全被炮火覆盖,剧烈的爆炸声,已经分不清声响,就像一阵飓风,猛然刮过大地,几百门火炮,同时炮击,就像燃烧的岩浆,猛然泼到鬼子的头上。

    指挥部被冲击波冲击的剧烈摇晃,处在烈焰下的鬼子们的境遇,可想而知,这场炮击,其火力打击的凶猛和杀伤程度,给唐秋离留下了强烈而深刻的印象,也影响了他对部队以后武器装备的看法。

    三四公里长的战线,被凶猛的炮火,炸得烟尘冲天,在这个范围内,就是由钢铁碎片组成的死亡漩涡,炮弹的密集炸点,根本就没有安全死角,一万多鬼子,陷入了死亡之地。

    遭到猛然炮击的鬼子,其前锋部队加快脚步,试图通过这片死亡的弹雨,不幸的是,迎接他们的,是有一阵密集的炮弹,后卫部队见情况不妙,不顾伤亡,想夺路后撤,口袋已经被扎上了,后撤的道路,被炮弹炸成一堵火墙。

    鬼子的炮兵,总算训练有素,顶着炮火,勉强进行还击,可是,对方的炮兵阵地,延伸得很长,区区八门野炮,无济于事,只能选择一点炮击,做最后的徒劳无功的挣扎。

    只有发射一发炮弹的机会,就被血手团的野炮群,根据弹道,寻找到了阵地的位置,劈头盖脑的几十发炮弹,把鬼子的炮兵全部炸飞,取消了发言权。

    前进不得,后退无路的鬼子,拼命反击,发疯似的往两侧的炮兵阵地,展开集团冲锋,鬼子们很清楚,只有消灭对方的炮兵,自己才能有生还的可能。

    鬼子在幸存的指挥官指挥下,往炮兵阵地展开死命的攻击,两侧各有三千来名鬼子,组成两个攻击箭头,试图在血手团的炮兵阵地上撕开一个缺口,只要进入炮兵的射击死角,炮兵就是待宰的羔羊。

    不能不说,鬼子的选择十分明智,可惜,他们遇到的是血手团,近千挺轻重机枪顿时怒吼起来,密集的弹雨,把冲锋的鬼子成片的撂倒,后面的鬼子被火力压制,趴在地上动弹不得。

    在卧倒的鬼子上方,带着尖啸的金属弹丸,织成死亡的弹幕,刺激着已经濒临崩溃的鬼子们的神经,躲过了轻重机枪的子弹,却无法逃脱被炮弹带走生命的必然结局。

    各个游击炮群,把像一地萝卜似的鬼子,一堆堆从地面上炸起来,高高的抛向半空,残肢断臂、一蓬蓬猩红的血雨,刺激人的视觉神经。

    鬼子绝望的喊叫:“我们的炮火呢?”很遗憾,一门火炮都没有了,鬼子的炮兵,是郑勇支队重点照顾的对象,哪怕是鬼子的一门迫击炮,他刚发射出一发炮弹后,随即就会遭到十几发、甚至几十发炮弹的报复性打击,鬼子一个旅团的火炮数量,和血手团的火炮数量相比较,根本不成比例。

    所有,炮击开始不长时间,鬼子的炮兵,到成了被最先消灭的目标,骄横的日本陆军精锐部队关东军,一贯喜欢把炮弹砸在别人头上,看着对方在纷飞的弹雨下,绝望的挣扎、恐慌的奔逃,今天,他们终于尝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炮击。

    郑勇的炮兵火力,在鬼子堆里,反复的犁来犁去,老鸦沟平原上的黑土和山石,被翻了一遍又一遍,没有一块土地能完整的保持原来的地貌,没有哪怕是一棵稍微高大些的植物,能够直立或者是完整,它们已经被炸成数段。

    炮击刚一开始的时候,唐秋离还在认真观察火力打击效果,望远镜里已经看不清鬼子的具体情况,只能看见遮天的尘土高高飞起,一个个烟柱升腾,鬼子的尸体被抛向半空,后来就分不清个数,只有浓浓的硝烟遮天蔽日。

    轰隆隆的巨响,震得耳膜隐约作痛,头发被冲击波激得不停的飞扬,后来,干脆就受不了了,心脏阵阵发颤,冲击波像一柄铁锤,沉重的击打着心脏,唐秋离赶紧离开观察口,他害怕被冲击波震死。

    指挥部里的参谋们想说话,必须靠近对方的耳边,大声喊叫,才能勉强听得出在说些什么,这样的大规模炮击,对于血手团的指挥官们来说,也是第一次,显然都被震撼了,只有郑勇在那咂嘴摇头,也听不清他在嘀咕什么。

    看那意思是还嫌炮火的密度不够,很遗憾的样子,炮击足足进行了一个小时,才逐渐停止,七八万发炮弹,落在这块方圆不过六七公里的范围之内,火力的密度,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一个齐装满员的野战旅团,一万一千多名鬼子,一个小时之内,被炮火炸得尸骨无存,寻遍战场,哪怕是一个鬼子伤兵都没有找到,完整的鬼子尸体,聊聊可数,到处都是碎肉混合着泥土,原本黝黑的泥土,被鲜血浸染成了酱紫色。

    血手团的几位大佬,沉默了很长时间没有说话,铺天盖地的炮火打击的场面,深深印在他们的脑海中,只有郑勇在那眉飞色舞,意气风发,一只脚踩在炮弹箱子上叉腰,对着报话机大喊大叫,让各炮群报告伤亡数字和弹药消耗情况。

    各步兵支队的战士们,连打扫战场的心情都没有,这种情况下,能找到一支完整的三八枪,那就是奇迹,不过,在刘副指挥长要学会过紧日子的命令下,战士们还是漫不经心的在战场上捋了一遍。

    当然是两手空空,倒是有不少战士,紧跑到没有遭到炮击的地方,大口的呕吐,直到把早上的饭都吐出来才消停。

    后来,据这些战士们说,咱也是打过好多次大仗、恶仗的老兵了,可真还没看见过这么恐惧的战斗场面,到处是尸体碎块,鬼子的内脏,飞得可那都是,一不留神,一脚就兴许踩到一块肺子上。

    这些老兵说完,脸上还带着心有余悸的表情,听得那些没有参加过这次战斗的新兵们,毛骨悚然,以后,见到炮兵支队的战士们,都有些惧怕的意思,用看怪物的目光,打量这些整天摆弄恐怖家伙的兵。

    自从这次战斗后,郑勇的炮兵支队名声大噪,郑勇在其他几个支队长面前,更是小脖儿仰得高高,动不动就说,再有战斗,你们那个支队顶不住了,尽管吱声,咱派几门炮过去,几下就搞定,气得这些老伙计们联合起来,狠狠敲了郑勇一顿,才算作罢。

    奇怪的是,战斗打了一个多小时,一贯耳尖腿快的鬼子飞机,出乎意料的没有出现在战场上,这到让早就做好准备的高射机枪大队,非常的郁闷,可能是一开始,小鬼子的电台就被炸没了,啥消息也没有发出去,炮兵吃了一大块儿肥肉,步兵也占了点儿小便宜。

    就自己,干瞪眼看别人打的热闹,不过骑兵支队,找到了心理平衡,刘春的骑兵支队也同样郁闷,本来想炮击过后,一千多骑兵,山呼海啸般的杀上战场,给残余的鬼子以毁灭性的打击,在兄弟部队面前好好露把脸,让他们瞧瞧,咱骑兵打仗是啥样的威风。

    可郑勇这小子不够意思,连一点儿机会都没给,一万多鬼子,都让他自己给收拾了,太不讲究了,本来按照作战计划,炮击过后,骑兵冲锋,你吃肉咱不眼馋,总得给兄弟们留点汤喝吧

    所以,刘春耷拉个脸,骑兵们也都无精打采的,在那低着个脑袋生闷气,正巧,邻近的炮兵们在收拾火炮,准备撤离阵地,有些调皮的炮兵,朝着骑兵们打趣:“唉,我说骑兵兄弟们,你们四条腿,也没有俺们炮弹跑得快啊想来炮兵支队不?俺跟支队长熟,给你走个后门怎么样?”

    刘春听得脸上的黑线暴起,骑兵们也都直咬牙,可刘春对这些普通战士也不好发作,自己毕竟是领导,也巧,郑勇嘴里哼着小调儿,满面春风的带着几个参谋和通讯员,来检查撤离阵地的进度。

    这下刘春可找到发泄的对象了,朝着郑勇劈头盖脑的一通大嚷,“老郑,以后管好你那些兵,瞅你那样,不就打了个便宜仗吗,有啥好得意的,回基地的路上见,不甩你个百八十里的,我大头朝下绕着基地走一圈儿”

    郑勇莫名其妙挨了一顿排炮,“这老刘吃错药了咋的?”了解情况后,嘴里批评着手下的战士,可那股得意劲儿却掩饰不住。

    这些情景,都被唐秋离和刘铁汉、冯继武他们看在眼里,几个人忍不住大笑,这是好现象,各部队主管争强好胜,生怕自己捞不着仗打,部队就需要这样的气氛,这才是嗷嗷叫的部队。

    部队打扫战场啥收获也没有,刘铁汉想了想,让全体战士把空炮弹壳都带回去,说是尽管家大业大,也得学会节俭过日子,这些空炮弹壳,可以让基地兵工厂进行弹药复装,看得唐秋离直乐。

    冯继武过来报告,此次战斗的伤亡情况、弹药消耗情况和战果统计出来了……

    未完待续

    bk 



第一百五十七章 意外的决定

    第一百五十七章 意外的决定

    老鸦沟伏击战落下帷幕,此役,血手团以纯炮兵火力,全歼鬼子一个齐装满员的野战旅团一万一千多人,从旅团长往下,无一漏网,血手团炮兵伤亡十二人,其中阵亡四人,被击毁迫击炮六门,步兵伤亡八人,其中阵亡三人,皆系鬼子狙击手所为,消耗各类炮弹八万三千余发,无缴获。

    以这么微小的代价,取得全歼鬼子第九旅团的辉煌战绩,可谓战果显赫,要是以往以步兵对决,伤亡绝不会是这个数字,虽然炮弹费得多,但这符合唐秋离的一贯指导思想,宁可多费一百发炮弹,也绝不拿一个战士的生命去换小鬼子。

    外围负责监视各路鬼子动向的特种分队,发来电报,各处鬼子,均未见有任何动作,似不知我正在围歼第九旅团,请示下一步行动方向。

    唐秋离命令他们,继续监视各路鬼子动向,待接到命令后,逐步撤回基地修整。

    两万多人的部队,带着胜利的喜悦,迅速脱离战场,留下一万一千多名孤魂在异国的土地上哀嚎,找不到回家的路。

    也许,关东军高层,正在疑惑不解,为什么第九旅团忽然失去联系,他们现在的位置在哪里,据后来情报得知,关东军司令部被这个问题困扰将近一年之久,曾经派出大批侦察机寻找第九旅团的下落,后来还是鬼子的特工发现了战场的遗迹,从泥土之中,找到已被掩埋的残破的军旗,判断出第九旅团已经全军覆没。

    至于是那股反日武装干的,日军高层一致认为,只有血手团和抗联有这个实力,而后的飞机侦察,却没有发现大批部队,在周边地区行军的迹象,着实令人费解,这也是关东军一大谜团。

    占了鬼子这么大的便宜,还不赶紧溜走,所以,部队以最快的速度隐入森林之中,躲过鬼子的空中侦察,两万多人的部队,硬是没让鬼子摸到一点儿踪迹,部队的隐蔽能力,值得称道。

    四天后,部队回到基地,受到了留守基地的众人英雄般的欢迎,在唐秋离眼里,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好像回到了自己从小生长的地方,那种亲切和自然,让他陶醉。

    战士们一队队从密道进入基地的时候,广场上正在训练的新兵们,在教官的命令下,全体立正,向凯旋的勇士们致敬,新兵的眼中,掩饰不住的羡慕和渴望。

    战士们高昂着头,喊着口号,队列森严的从新兵面前走过,满身的征尘,是他们的荣耀,破损的战衣,是他们的勋章,这是老兵对新战士无声的鼓励,鲜活的榜样,这种鼓励,足以点燃新兵们心头的热血,促使他们渴望早日走向杀敌的战场,建立功勋。

    休息一晚,第二天召开了全体会议,很长时间了,人员都没有这么齐,各自有自己的任务,从歼灭吉野联队,炮击第八师团,全歼鬼子装甲联队,到指挥长山洞遇险,九死一生,奇袭安东,一支队血战鸭绿江畔,挥师牡丹江,把东满搅个天翻地覆,攻占新京,迫使满洲国皇帝仓皇出逃,威胁哈尔滨,到全歼第九旅团。

    屈指算来,已经有将近两个月了,东征西杀,战线纵横几千里,歼灭鬼子八万余人,杀出了血手团的威风,杀出了血手团的豪气,让关东军提心吊胆,让关东的父老乡亲看到了希望。

    留守基地的秋生和张全、王旭他们,一脸羡慕,冯继武首先汇报了部队情况,现在,部队总兵力已经达到四万七千余人,其中,各地招收的新兵有两万四千多人。

    冯继武说完,底下的众人,包括唐秋离都倒吸一口凉气,我的乖乖,一眨眼功夫,四万多人的部队就拉起来了,部队扩充一倍多,唐秋离的脑袋有点晕,暂时当机。

    再他的印象里,部队现在有三万多人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那出来这么多的兵员,不是参谋长搞错了吧?他把怀疑的目光看向冯继武,冯继武也知道出乎大家的意料。

    他笑着叫起一个年纪有二十六七岁,身材挺拔,脸色严肃的军官,大家一看都认识,新兵训练营指挥官吴洪涛,只不过打交道少一些,吴海涛打开文件夹,把这些新兵的招收地点,人数,有哪些部队护送回来,到达基地是什么时间等情况,说得非常清楚。

    大家心里一合计,可不是这个数吗,唐秋离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位,不十分熟悉的新兵营指挥官,自从部队扩大之后,他和非一线作战部队的联系比较少,这方面的工作,属于秋生哥的范围。

    他只记得吴海涛,出自李洪刚的**党员系统,看来这也是一位很有能力的指挥官,从刚回来看到新兵们的精神面貌,就知道新兵营的工作卓有成效。

    唐秋离又看看秋生哥,秋生明显消瘦不少,但是那双眼睛依旧明亮、睿智,情报工作,并不比在战场上和鬼子,真刀真枪的干,来的轻松,一招不慎,兵败身死啊,秋生哥肩上的担子不轻啊!

    张全却显得苍老许多,将近五万人马的吃喝,枪炮弹药,都由他来筹划,这是累的,王旭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么沉稳、文质彬彬,但是,他们身上传出来的乐观积极的态度,让唐秋离很感动,这几个老伙计,虽然没有赫赫战功,付出的,不比任何人少。

    接下来,会议就围绕着部队编组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确定如下编组方案:

    全军还是四个支队不变,但是,每个支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