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兵临天下 >

第184章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184章

小说: 三国之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名老者垂泪道:“恳求使君不要丢下我们,曹军若至,必会杀我们以泄愤。”
    刘璟一时有些为难,他此时并不想夺回安陆郡,倒不是他担心曹操率大军来报复,而是若在安陆郡驻兵少,没有什么意义,若驻兵多,则会被曹军派大军前来歼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留下安陆郡反而可以分散曹军的兵力。
    这时,他看见聘在一旁向自己使了个眼色,便走到聘身旁低声问道:“你想说什么?”
    “启禀州牧,属下有一个方案,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你说,什么方案?”
    “我觉得我们可以在云阳县驻兵,作为插在江北的一根楔,对将来战胜曹军一定能发挥作用。”
    这个方案让刘璟颇为心动,云阳县位于云梦泽中,四周都是湿地水泽,涢水又流经其中,要攻打云阳县,必须走水,如果是江东军或许没有问题,可如果是不擅水战的曹军,攻下云阳县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聘又接着道:“可把云阳县的居民迁走,再修筑一些工事,只要驻扎两千军队,完全可以抵挡万人进攻。”
    刘璟见聘眼中露出期待的神情,便微微一笑道:“那云阳县我就交给你了。”
    聘大喜,立刻躬身道:“属下愿驻扎云阳县!”
    刘璟又走回来对苏飞和十几名老者道:“这样吧!安陆县的居民暂时迁去夏口,这件事就交给苏守负责,最迟后天就会有船队来协助迁移,如果需要军队帮助,可以和将军具体商量。”

第352章 贾诩会司马

    司马懿被软禁在第二艘大船上,江夏军给他的待遇不错,有里外间船仓,有书籍和笔墨纸砚,还找到一名被抓获的属下来服侍他,除了不能离开船仓外,在船舱里一切都自由,还有一扇小窗让他探望外面的景色。
    此时司马懿正伏案疾书,给妻张氏写一封信,他随军出征时,妻张氏怀孕已七个多月,现在计算日,他妻应该临盆了,这让他为期待,妻会不会给他生下第一个儿。
    司马懿今年十岁,成婚近十年,已经生了两个女儿,唯独膝下无,他妻这次怀孕,令他期待已久,如果能生下儿,也就遂了他最大的心愿。
    司马懿将信一气呵成,他放下笔,不由叹了口气,现在他是战俘,如果信送不出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司马懿起身负手走到小窗前,默默地注视窗外的景物,大船在涢水中向南航行,旭日已从云层中升起,万丈霞光射向大地,将大地染成了紫红色,他的脸庞也染成了红色。
    他在考虑自己前途命运,刘璟显然是希望他能投降,而且也很看重自己,不惜悬赏五千两黄金来抓捕自己,虽然不知刘璟为何如此看重他司马懿,但至少说明一点,自己绝不会轻易被放走。
    事实上,司马懿并不愿意为曹操效命,是因为他并不赞成曹操寒门法家的政治思想,他看重名门望族,重儒家,为反感曹操对名士大儒的摧残,当年名儒边让被杀时,司马懿参加了反曹阵营,激烈抨击曹操对儒士的残害。
    当几个月前当儒领袖孔融被杀,司马懿更是心灰意冷,以至于他放纵国监士回乡,以表示对曹操的抗议,如果曹操愿放他走,他宁可回乡种田,耕读终老。
    ‘道不同,不与之谋’,他和曹操的政治思想截然不同,要么就是卧薪尝胆,等待时机推翻曹氏的统治,要么就是回乡避官,终老不为曹操所谋,没有第种选择。
    现在曹操让他成为主簿,成为谋士,实际对司马懿也是一种痛苦的折磨,为曹操谋划一天,他觉得自己就仿佛参与了对儒家的残害。
    现在,刘璟要求他投降江夏,他并没有强烈的思想抵触,只是他需要考虑利益,考虑自身和家人的安全,坦率地说,他就是担心江夏是否能顶住曹操全力以赴的征伐,能否击败曹操的南征。
    如果刘璟被曹操所灭,那他投降又有何意义?反而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连终老山林都会成为一种奢侈。
    这时,身后传来他随从的笑声,“公,我找到了《庄》!”
    司马懿的随从名叫杨顺,世代是司马府的奴仆,他从小跟司马懿一起长大,武艺颇为高强,尤其善于射弩,他一直跟随保护司马懿,但在突围时和司马懿走散,同时也被江夏军抓捕,江夏军在得知他的身份后,又将他派来继续服侍司马懿。
    司马懿回头见他抱来几十卷竹简,便笑问道:“是从哪里弄来?”
    “是他们的战利,一箱箱堆在底仓,江夏军当它是垃圾,随便我挑选。”
    “垃圾!”
    司马懿摇摇头冷笑道:“这么宝贵的财富,怎么能当它是垃圾?看来江夏军也不过如此。”
    杨顺放下竹简又笑道:“我还搞到一个炉和一只茶壶,我去给公煎茶吧!”
    “不用了,你去休息吧!我看会儿书。”
    杨顺答应一声,慢慢退下,司马懿随手捡起一只竹简,竟然是《秋水篇》,他在小桌上展开书简,慢慢细读。
    这时,外面传来敲门声,司马懿凝神细听,杨顺开了门,只听他问道:“这位先生找谁?”
    回答是一个中年男的声音,“去禀报你家公,就说贾诩来访!”
    司马懿‘啊!’的惊呼一声,连忙站起身迎了出去,贾诩和他父亲交情好,他从小就认识。
    “原来是世叔来了,恕侄儿失礼!”司马懿躬身深施一礼。
    贾诩捋须笑道:“我听说贤侄不幸被俘,所以特地过来看一看。”
    司马懿这才忽然醒悟,贾诩是刘璟的军师,他一定是来劝说自己投降,司马懿顿时有些尴尬,勉强笑道:“世叔请房内坐吧!”
    贾诩也不推辞,跟随司马懿进了内舱,两人坐下,贾诩笑问道:“令尊可好?”
    “家父现在温县旧宅养老,身体尚好,”
    贾诩叹了口气。“我与令尊有六年未见了,他比我还小两岁,现在他能在家安晚年,我却还在江夏思虑天下大事,不能比啊!”
    司马懿也笑道:“世叔是天下有名的才智之士,若过早退隐,实在是可惜,家父还羡慕先生呢!”
    贾诩大笑,“若他真这样说,就是言不由衷了。”
    两人又叙旧片刻,司马懿忽然想起一事,有些奇怪地问道:“世叔也住在这条船上?”
    “不!我在前一艘船上,刚刚过来。”
    “可是船上在行驶中。。。。。”司马懿很不解,这怎么过得来?
    贾诩呵呵一笑,“贤侄和我当初刚来江夏时一样,很奇怪在航行中的船只,怎么能往来?北方人都不可思议,事实上,只要操作得当,两艘船随时可以相连,搭上栈桥就过来了,很安全。”
    “原来如此!”
    司马懿若有所思道:“如果爆发水战,那么船只之间便可以随时往来支援,是这样吧!”
    “这就是南方水军的优势,事实上,不管曹丞相在江陵怎么训练水军,北方水军还是无法和南方水军相提并论,相差甚远,所以这次曹丞相南征,不利居多啊!”
    司马懿沉默不语,贾诩看了他一眼,又试探地问道:“贤侄觉得刘州牧此人如何?”
    “他虽年轻,却有野心,居然连襄阳王都拒绝了,据说丞相对他赞不绝口,只恨他不是自己之,不过我个人不了解他。”
    贾诩叹息一声道:“你确实不了解他,刚开始我也不了解他,后来才慢慢了解,坦率地说,我深为赞同他重振汉王朝的远大抱负,也由此追随于他。”
    司马懿嘴角露出一丝嘲讽的笑意,贾诩居然想重振汉王朝,那么他当年辅佐董卓又怎么解释呢?
    贾诩仿佛明白他的心思,摇摇头苦笑道:“人是会变的,我历经世事,直到晚年才有所悟,曹丞相虽有匡扶天下之志,但他尊法贬儒,重寒族贬士族,逆历史潮流而行,已经埋下了他败亡之根。
    就算他得天下,也不过是靠武力所维持,一旦维持曹氏统治的武力衰败,那么反对他的儒家名门就会形成力量,当这股力量朝野连成一片,也就是曹氏消亡之时,所以我敢断言,曹氏兴盛最多不过代。”
    贾诩这一席话令司马懿陷入了深思,他骨里也是反曹派,贾诩剖析深刻,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贾诩并不指望一次就能说服司马懿归降,他会逐步改变司马懿的心志,贾诩见司马懿深思不语,便笑着起身道:“我要回去了,贤侄昨晚一定未睡,好好休息吧!等到江夏后,我带去四处走走,了解一下江夏的人风景。”
    司马懿也起身送他出去,走到门口,司马懿忽然想起一事,连忙道:“我妻可能要临产了,我写了一封家信,还望世叔替我寄回许昌,给家人报个平安。”
    “可以,这不过是举手之劳,贤侄把信给我吧!”
    司马懿回房取来信,交给贾诩,“拜托世叔了!”
    贾诩一笑,“明天到夏口后,我立刻派人送去邺城。”
    他拱拱手,转身走了,望着贾诩走远,旁边杨顺小声道:“他真的会为公送信吗?”
    “只是一封家信而已,对他来说是举手之劳,我想,刘璟也不会在这点小事上为难我。”
    司马懿把信送走,一颗心放下,他长长伸了一个懒腰笑道:“我要好好睡一觉了,到夏口后再叫醒我。”
    。。。。。。。
    船舱里,刘璟静静地听着贾诩的汇报,他神情平静,至始至终没有打断贾诩的述说。
    “属下和他父亲很熟悉,他父亲司马防曾任京兆尹、洛阳令,一直以安邦护民为己任,曾不止一次对人说,总有一天,他会老死在赴任途中,可年前他才五十七岁,便辞官回乡养老了,由此可见他对曹操的不满。”
    贾诩见刘璟听得很认真,没有打断自己的话,笑了笑又继续道:“有其父必有其,其实我知道,司马懿也不想当曹丞相的官,只是他为了保家族而不得已为之,我刚才试探他,说曹丞相重法轻儒,重寒族轻世家,是逆历史之潮流,他既然没有反驳我,就说明他也深有感触,待我再慢慢开导他,定会让他为州牧效力。”
    说到这,贾诩取出一封信,呈给了刘璟,“这是司马懿请我送给他妻的家信,我答应了他,请州牧过目。”
    刘璟见信封并没有封口,便将信抽出来看了一遍,不由笑道:“原来司马懿也要得了,取名为司马师。”
    他把信递给贾诩,“可以将它送去邺城。”
    贾诩阴阴一笑,压低声音道:“信去了邺城,曹丕必然会派人信,我深知曹丕此人多疑胜过其父,州牧不想在信的后面再加一句话吗?”

第353章 蕲春风云(一)

    曹操给孙权密信的内容终于在两天前公开,顿时在江东军政双方引起轩然大波,以周瑜、鲁肃为的军方抗曹派坚决反对和曹军妥协,他们认为唇亡齿寒,一旦荆州被灭,那么江东之危也将迫在眉睫,周瑜上书孙权,认为背弃荆吴之盟,将严重损害江东和吴侯信誉,力劝孙权谨慎从事。
    但以张昭、诸葛瑾为的江东官集团却强烈支持接受曹操的方案,他们认为应审时势,避开曹军锋芒,张昭更是认为荆州才是江东世敌,应借曹军灭掉荆州,为江东夺取荆州创造条件。
    张昭的方案得到了程普、韩当等军方元老的支持,他们也认为荆州才是江东第一大敌,一旦荆州联吴抗曹成功,刘璟坐大,必然会严重威胁江东安全,只有借曹军之手除去刘璟,才是上佳之策。
    支持也好,反对也罢,两天来,蕲春小县成了江东战和两派斗争的战场,而孙权却深居大宅,关闭府门,任何人也不见。
    入夜,蕲春县飘起小雨,丝丝细雨如针尖般落下,将蕲春这座长江之城笼罩在细雨烟霭之中,由于吴侯和大批江东高官入住,蕲春郡实施了夜禁,夜幕降临后,大街上便空无一人,只有一队队士兵在这座不大的县城内来回巡逻。
    夜幕初降,一队江东士兵簇拥着水军大都督周瑜进入了县城,马背上,周瑜显得心事重重,他住在江边的战船之上,但这是他两天来第四次入城了,却始终没有任何收获。
    他刚刚得到一个紧急情报,刘璟亲率江夏军在安陆郡大败曹军,驻扎在安陆郡的万曹军全军覆没,这个消息令周瑜为振奋,他心里清楚,这就是刘璟在对吴侯发出明确的信号了。
    此时,周瑜急急入城,便是要将这个消息告诉吴侯,片刻,周瑜便来到了吴侯居住的寄春园,也就是蕲春县最大的府宅前,只见在大门前聚集着几名官员,撑着伞,乃是顾雍、虞翻、张温和步骘四人,看来他们也是想见吴侯而不得入府。
    “周都督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众人立刻迎了上来。
    众人拱手见礼,顾雍先问道:“公瑾可是来劝吴侯乎?”
    “非也,是来向吴侯禀报军情。”周瑜笑了笑,他不想和这群官直接翻脸,尽量保持克制。
    “吴侯推说感恙,任何人都不见,我们已来了半个时辰了,不得入内,都督如此自信,可是有重大情报要向吴侯禀报?”虞翻试探着问道。
    “没有什么重大情报,只是因为长江涨水,对水军不利,想和吴侯商量一下改变驻地。”
    “莫非公瑾想应刘璟之邀改驻邾城?”
    面对这些官员的各种试探盘问,周瑜终于有些忍不住了,他笑道:“水情紧急,让我先禀报吴侯,有时间我再和诸君探讨大家感兴趣的话题。”
    他拱拱手,催马向府门而去,众人只得闪开,眼睁睁看着周瑜下马走上台阶,将一份书递给了守门侍卫,众人窃窃私语,若是长江涨水这种小事情,吴侯肯定任何人都不会见,但周瑜如此胸有成竹,必然是有大事发生。
    果然,一名侍卫从府中出来,向周瑜施一礼道:“吴侯请周都督进去!”
    十几名官顿时一片哗然,顾雍和虞翻等人面面相觑,心中大为生疑,张温急道:“事情必然有变,诸君,我们去见军师!”
    众人纷纷赞同,这个时候,恐怕只有张昭才能见到吴侯了,大家当机立断,掉头向张昭的住处而去。
    。。。。。。。。
    小窗前,孙权默默注视着黑夜中的霏霏细雨,这几日他心情颇为烦乱,一方面是他始终拿不定主意,便将密信的内容泄露出去,密信内容泄露却引起轩然大波,各势力对他的劝说使他不胜其烦。
    另一方面,长江对岸的江夏却一直没有消息,使他心中有些失落,他知道鲁肃已经密告了刘璟,但除了刘璟赶赴夏口的消息外,再没有任何情报传来。
    不过,刚才周瑜送来一份情报让精神为之一振,安陆郡发生了大战,他立刻便明白过来,这就是刘璟赶赴夏口的结果了,他现在急于知道安陆郡的情况。
    这时,一名侍卫在门口禀报:“周都督来了!”
    “请他进来!”虽然孙权也知道接见周瑜会让官们不满,但此时他也顾不上了。
    很快,周瑜走进了阁楼,躬身行礼道:“参见吴侯!”
    孙权见周瑜的袍服已经湿了,便笑道:“外面的雨势好像不小啊!公瑾先换一身干衣服吧!别感恙了。”
    他一摆手命侍卫带周瑜去换衣服,不多时,周瑜换了一身衣服出来,两人这才坐下,此时孙权和周瑜都已借更衣而调整了心态,两人都冷静下来。
    孙权端起茶杯慢慢喝了口热茶,等待着周瑜带来的消息,周瑜沉吟一下道:“属下得到确切情报,刘璟率数万大军在安陆郡大败曹军,万曹军全军覆没,连主帅赵俨也投降了江夏军。”
    孙权手不由一抖,一点茶水溅出来,他锐利的目光注视着周瑜,“你的情报可靠吗?赵俨居然投降了江夏。”
    “绝对可靠!属下得到的消息,赵俨出任荆州治中。”
    孙权半晌没有说一句话,这个消息让他感到十分震撼,赵俨竟然投降了江夏,难道他就那么看好江夏?
    而且江夏军在安陆郡表现出来的实力让人不可小觑,竟然在一夜之间使万曹军全军覆没,这让孙权已略略偏向曹操的信心又开始动摇起来。
    周瑜已经察觉到了主公心态的微妙变化,他心中暗喜,又道:“曹军远道而至,不习水战,虽然在江陵临时训练,但其实没有半点意义,顶多乘船时不再晕船,至于水上战斗,他们还差得远,这一战只要荆州和江东紧密联合,就一定能战胜曹军,主公!我们不要再犹豫了。”
    孙权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此时已心乱如麻,刚刚理清楚的一点思绪又被安陆郡突来消息打乱了,使他重新陷入了迷茫之中。
    “公瑾先去吧!让我再考虑考虑。”孙权叹口气道。
    “属下告退!”
    周瑜知道需要给孙权时间考虑,他行一礼,便匆匆告辞而去。
    走出府门,周瑜透过朦胧的雨夜,迎面看见鲁肃撑着伞匆匆赶来,“敬,怎么回事?”周瑜笑问道。
    “原来公瑾也在这里,我是来禀报吴侯,刘璟派使者来了。”
    周瑜一怔,怎么只是使者前来,难道刘璟本人不打算来见吴侯吗?
    鲁肃仿佛知道他的疑惑,笑道:“刘璟当然要来,使者是前来联系具体会面事宜。”
    周瑜点点头,“你去吧!吴侯应该会见你。”
    。。。。。。。
    周瑜走了,房间里只剩下孙权一人,他竭力使自己心绪平静下来,现在他需要把各种头绪理清楚,方能权衡利弊。
    他曾经已偏向于接受曹操开出的条件,但江夏军在安陆郡的战役却使他忽然发现,似乎江夏军的实力已经不亚于江东军,这便让孙权犹豫了,如果自己背弃盟约,而曹操却在江陵坐山观虎斗,等荆州和江东打得两败俱伤,他再来捡便宜,会这样吗?
    正思虑时,有侍卫在门口禀报,“启禀吴侯,鲁副都督有急事求见!”
    孙权现在倒想见一见鲁肃,便笑道:“请他进来!”
    不多时,侍卫领着鲁肃走进了房间,鲁肃躬身施一礼,“微臣参见吴侯。”
    “敬来得正好,请坐吧!”
    鲁肃坐下,他是要禀报刘璟派使者前来一事,可他见孙权似乎有话要说,便先忍住了,孙权看了他一眼,淡淡道:“刚才公瑾告诉我一个消息,说刘璟在安陆郡大败曹军,连曹军赵俨也投降了江夏,这件事你知道吗?”
    鲁肃愕然,摇摇头道:“这件事微臣不知。”
    孙权陷入沉思,鲁肃也不敢打扰,只静静坐在一旁,不知过了多久,孙权从沉思中惊醒,歉然笑道:“我把你忽视了,敬来有什么要紧事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