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兵临天下-第3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说刘璟的意图。”
他将木杆指向历城以南,“这里是风云谷,北宽南窄,距离下辨县约五十里,距离历城也是五十余里,汉军便在南谷口外修建了一座军城,现在正是积修建。”
荀攸又将木杆上指,“这里是祁山东道,离祁山堡还有十余里,距离历城约四十里,距离西城约五十余里,汉军在这里也修建一座军城,据说叫祁山城,从地基看,城池周长大约有十里,从这两座军城的分布,仲德察觉到什么了吗?”
“他们是在建粮草物资补给线!”不等程昱开口,旁边曹丕年便脱口而出。
曹操的脸色十分阴沉,他之前就得到了曹仁的快报,指出刘璟是用步步为营的策略,一步步向北推进,他当时就怀疑汉军实施这种策略的动机是在建立补给线,现在荀攸用汉军建城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他当然知道刘璟这样建城的长远计划是什么,是要将汉中和陇西连为一体,这样从荆州到汉中,从巴蜀到汉中,再从汉中到陇西,这就将各大势力范围连成了一个整体,巴蜀的粮食物资北上也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半晌,曹操的牙缝里迸出一句话,“他是想成为秦国第二,以巴蜀为后盾,以关中为根基,继而向东吞并天下,不!比秦国更甚,荆楚已在他囊中。”
荀攸默默点了点头,丞相看得一点也没有错,刘璟的战略已经呼之而出了,明明白白地摆了出来,稍微有点头脑之人都能看懂。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怎么办?”
曹操看了看荀攸和程昱,目光落在长曹丕的身上,随即又移开了,他现在还暂时不想和长多说什么,曹操克制住了内心的焦躁,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他当然知道后果严重,今天把荀攸和程昱都找来,就是想听听他们对局势的看法。
“仲德先说吧!”曹操知道程昱和荀攸之间有一种微妙的不平衡,恐怕谁也不会先开口,他便让程昱先说。
程昱笑了笑道:“公达比微臣更了解陇西的情况,丞相却要问我,那好吧!我就简单说说想法,不当之处,请公达指正。”
“仲德兄客气了!”
程昱捋须沉吟片刻道:“刘璟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是要建立一条通过陇西的运输通道,粮草物资等等能够迅速有效地南下北上,但微臣却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刘璟并没有向兵力薄弱的上邽县和广魏郡进兵,也没有在西城和广魏郡之间修建城堡,这就透露了刘璟的真实目的,他此次北伐志在陇西,而并非关中。”
荀攸微微叹息道:“恐怕被仲德说对了,刘璟确实不急于进攻关中,甚至两年之内都不会进攻关中,我们屯重兵于关中,有些失策了。”
曹操负手走了几步,又蓦地转身道:“公达的意思是说,刘璟志在建立陇西骑兵?”
荀攸点点头,“不仅是陇西,甚至包括、陇右、关内河湟和凉州,都是刘璟的战略意图,他之所以将马超隐藏不用,就是为了利用他来收复凉州,微臣也是在来邺都的上也终于想通这一点。”
曹操微微叹了口气,又对程昱道:“仲德请继续说下去。”
程昱并没有恼火荀攸打断他的话,他微微欠身又道:“既然看出了刘璟的企图,我们就绝不能让他得逞,微臣建议大军进攻樊城和襄阳,牵制住刘璟在西线的攻势,为我们争取时间,在西线建立新的防御线,同时可以联系南氐人,共同对付汉军北上。”
曹操沉思良久,这其实也是他的想法,事实上他一年前就密令张辽在宛城进行南征准备了。
虽然年初他不同意从南阳出兵,名义是不想撕碎他和刘璟签署的东线停战合约,但实际上却是因为张辽还没有准备完成,他还需要等待时机,前几天他接到张辽的密信,宛城已经准备就绪。
他又看了一眼荀攸,想听听荀攸的意见,荀攸点点头,“上一次微臣就劝过丞相,不要拘束于一纸合约,现在我们实力已逐渐恢复,只要安抚住江东,便可将合肥之军调至南阳,足以突破新野防线,攻占汉水以南,伺机进攻襄阳。”
“可刘璟和孙权有联姻之谊,孙权会接受我的安抚吗?”
程昱笑了起来,“这一点丞相不必担心,孙权和刘璟虽有联姻,但未必连心,江东有江东的利益,就算刘璟要求江东北上,孙权也必然会趁机提出解除当初签订的部分合约,比如取消战船的限制,恢复蕲春郡治权等等,尤其是蕲春郡,我相信刘璟一定不会答应。”
“可如果孙权觉得进攻合肥有利可图呢?”
曹操又接着问道:“不用先提出条件,他便跨江进攻合肥,北上获利后再逼刘璟让步,这岂不是一箭双雕?”
“确实有这种可能,但我们也并不是完全撤军,可以在合肥屯一万精兵,足以对付江东军北上,而且微臣认为江东内部也不会同意孙权北上,我觉得孙权做个姿态的可能性更大,毕竟他现在还没有力量北征。”
“只是我和刘璟签署了年的停战协议,现在我撕毁协议,让军怎么看我,我倒不在乎刘璟的想法,我还是担心曹军将士会说我曹操言而无信,不办啊!”
这是曹操最担心之事,他担心会失信于自己的部属,荀攸却笑了笑道:“其实丞相不必为此担心,我有一计,可消除对丞相的不良影响。”
他低声对曹操说了几句,程昱也笑了起来,“荀公果然绝妙!”
程昱和荀攸两人的建议让曹操有些动摇了,最终他点了点头,“你们先退下吧!让我再考虑考虑。”
程昱和荀攸施一礼退下,曹操却叫住了长,“丕儿留下,为父有话要和你谈一谈。”
第612章 曹氏父子
“坐吧!”曹操指了指坐席,示意长坐下,虽然他每次出征都是由长代理国事,但象今天这样父二人坐下来细谈,却是很多年都没有过了。
曹丕心中又是惊喜,又是忐忑,更多是一种感动。他小心翼翼坐下,正襟危坐,不敢和父亲目光对视,他不知道今天父亲为什么会找自己来,原以为是和荀攸、程昱一起商议汉军之事,但现在看起来似乎并不是。
曹操看了一眼这个已经渐渐成熟且**的长,虽然曹丕并不是长,但自从曹昂死于宛城后,曹丕就成了事实上的长。
在前几年,曹操对曹丕着实有些不满,一是曹丕纳甄氏之事;二则是张锈之死,虽然曹操对长逼死张锈并不反对,但他却不满长擅自所为,没有事先请求自己,而且直接导致了贾羽投降了刘璟的恶果。
而无论是私纳甄氏还是逼死张锈,这些其实问题都不大,不至于让曹操对长一直耿耿于怀,真正影响曹操对长不满却是袁氏余孽再次兴起,长没有事先发现,更没有及时阻止,以至于袁氏余孽在河北闹大,从而成为赤壁之战惨败的诱因。
赤壁之战已经快年了,但这次惨败所造成了严重的军事及政治后果,军事上,曹军的实力至今没有能够恢复,兵力,储粮、军资等等都只还只是赤壁大战前的一半。
而政治上,荆州势力的崛起成为了北方最大的威胁,刘璟已成为曹操的心腹大患。
曹操虽然也承认是北方军不习惯水战导致赤壁之战惨败,但在他心中,长对赤壁之败也负有成的责任,所以他这几年一直在考虑由曹植来继承自己的事业。
不过这段时间的表现也着实让曹操失望,曹植在第一次出使便隐瞒了重大事项,在第二次出使成都又表现得碌碌无为,使曹操意识到,虽然在上才华横溢,但在政治上却是一个平庸之辈,空有大志却无实际才能,志大才疏。
正是这个原因,使曹操又将目光转向了长曹丕,这几年长表现很好,谨慎,稳重,政治上也渐渐成熟起来,再没有重大失误。
“今天找你来,是想我们父之间商议一下魏国之事,司徒赵温建议我晋升魏王,你觉得呢?”
司徒赵温向天建议,册封曹操为魏王,这件事在朝廷引起了大的争议,司空王朗、尚书令华歆、大理钟繇等人纷纷上书支持但包括荀彧在内的众多大臣坚决反对,而作为当事人的曹操却没有表态。
曹丕没有想到父亲会和自己商议此事,不过这件事他确实考虑过,也和程昱商议过,他心中有腹案,沉思良久,曹丕缓缓道:“儿臣的意见是父亲可以晋升魏王,但不是现在,须等待时日!”
“哦?”曹操没想到长会这样回答,他沉吟一下问到:“你说的时机是指什么?”
“儿臣所说的时机是指击败刘璟,彻底断绝他北上的希望。到那时父亲就可以晋升魏王了。”
“为什么?”
曹操意味深长地笑问道:“为什么要等到击败刘璟呢?”
“因为断绝了刘璟北上的希望,形成南北对峙,只要给我们足够的时间治理,北方就会慢慢恢复,长此以往,北强南弱,总有一天我们会消灭掉刘璟,但等到那一天又漫长了。”
“为什么为父晋升魏王一定和刘璟有关系呢?”曹操又笑着问道。
“其实和刘璟滑直接关系,只是獠牙觉得,现在晋升魏王似乎理由不足,正所谓功尚需武略相济,一但击败刘璟,父亲威望巨增,那时再升魏王便是众望所归,就算荀世叔也无话可说,所以儿臣才说现在时机不到。”
“你说得不错,很不错!说到为父的心坎上了。”
曹操连赞儿两声,他语气一转又吧口气说:“不过有一点为父和你想法不同,我之所以不想升魏王,很大程上就是因为刘璟的存在,晋升魏王可以说是戴在头上的一顶王冠,也可以说让我曹氏千年不得翻身的一座巨山。”
“父亲为什么会这样说?”
曹操苦笑一声道:“这是刘璟在给我一封亲笔信中所言,希望我适可而止,做大汉之臣,莫做大汉之逆,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曹丕当然明白意思,晋升为异姓王就有篡位之嫌,这是刘璟在警告父亲,曹丕不由冷笑一声道:“父亲何惧一个刘璟?”
曹操沉默半晌,最后慨然长叹:“我不惧死,但我惧身后之名!”
内堂上,父二人沉默了,曹操走到窗前,推开窗,凝视着外面茫茫大雪,片刻,曹操又淡淡道:“从今天开始,你正式出任中郎将,副丞相,替为父处理日常政务,为父的精力要转移到对付刘璟上来。”
曹丕浑身一震,低下头小声答应:“儿臣遵命!”
“另外,你替为父转告赵温,命他收回建议册封我为魏王的上书,在刘璟末灭之前,不准再担此事。”
“儿臣明白了!”
又过了半晌,曹操脸上露出一丝笑意,问道:“宪儿主动向为父提出,愿意嫁给刘璟,你同意吗?”
曹操半晌没有听见儿的回答,又回头看了他一眼,“植儿坚决反对,那你呢?”
曹丕没有想到父亲会问这个问题,让他一时难以回答,但他知道不能回避,更不能含糊其词,父亲对弟的坚决反对显然很赞赏,但不一定是赞赏他的想法,而是赞赏他决断的态。
想到这,曹丕缓缓地说:“从感情上,儿臣也同样反对,但从政治上考虑,宪妹嫁给刘璟,有利于将来能找到一个中庸的解决之道,为曹氏留一条后,只是,儿臣觉得刘璟未必会答应。”
曹操点了点头,显然对长答复很满意,他笑道:“现在他确实不会答应,但以后就未必了。”
过了一会儿,曹操摆摆手,“我有些累了,你告退吧!”
“是!~孩儿告退。”
曹丕心情复杂地走出了铜雀台,父亲最后的话仿佛还在他耳边回响:“从今天开始,你正式出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替为父处理日常政务,为父的精力要转移到对付刘璟上来。”
…………
“你替为父转告赵温,命他收回建议册封我为魏王的上书,在刘璟末灭之前,不准再担此事。”
曹丕的心中又是欢喜,又是烦忧,欢喜是父亲终于认可了自己,决定让他担任副丞相,掌管日常事务,而不是让弟出任,这是他的一个胜利,尽管不是正式认可他为世,但他离世之位也越来越近了。
但又让曹丕感到失望的是,父亲拒绝了出任魏王的提议,曹丕之所以说要等待时机,那其实是程昱的意思,告诉他一定要这样说,绝非曹丕的本意,他心中是希望父亲能排除众人晋升为魏王。
父亲已位人臣,享有九锡之礼,若再晋升魏王实际上就是登基为帝的前奏,有以魏代汉之意,这一点所有都明白,但曹丕也知道父亲不会登基称帝,他会创造条件,把最后一步留给自己。
而今天父亲因为忧心刘璟而取消了晋升魏王,这就说明他以魏代汉之心已经淡了,至少是有了顾虑,这就让曹丕内心有些烦忧了若父亲不肯以魏代汉,而自己将来怎么办?
大雪依旧在纷纷扬扬下着,如扯絮一般从空中团团落下,曹丕移开伞,抬头看了看漫天大雪,他心中感到一阵寒意,不由加快了脚步。
在铜雀台大门外,一辆马车正在雪中等候着他,几名侍卫见他出来,连忙打开了车门,曹丕一眼看见了马车里程昱笑眯眯的面容,程昱的笑容让他感到一丝的依靠,他连忙登上马车,马车缓缓起步向城内驶去。
第613章 南阳有变
马车里程昱笑道:“公不妨对荀公用心一点,若能得到他的支持,会对公非常有助益,只是荀家一向中立,公需要有耐心。”
“我明白,我会尽力去笼络他。”
这时,程昱又微微笑道:“今天丞相接见,我要恭喜长公了!”
“程公怎么会知道有喜事?”曹丕不解地问道。
“很简单,我刚才遇到了华歆,他告诉我,丞相已经决定把从前的相府让给长公居住,这不是好事吗?”
曹丕点了点头,“确实是好事,父亲已经决定正式封我的五官中郎,副丞相,主管日常政务,不再是他出征才代管了,除了重大军国政事要向他禀报外,其余日常政务皆由我来决断。”
曹丕说完,却见程昱沉吟不语,他微微一怔,连忙问道:“程公觉得有什么不妥吗?”
“当然是喜事,公不用担心什么,只是我想得比较多。”
“愿听程公教诲!”
程昱轻轻捋须道:“不妨从方面来理解,一是这几年公表现优异,获得了丞相的肯定,其次是现在南方刘璟势大,尤其北伐之举动摇国本,丞相忧虑之,必须从日常繁杂的政务中解脱出来,专心对付刘璟;而第就是植公的表现令丞相失望,所以丞相最终选择了长公,不过有一点希望长公明白,这离世之位还有一段距离,一切都有可能。”
“我明白!”
曹丕默默点了点头,他又问道:“程公的意思是说,弟还有可能扭转局势吗?”
“怎么说呢?植公也并非无能之辈,只是因为他从政经验不足,而丞相又对他寄予厚望,把他尚不能胜任的大事交给他去做,他当然做不好,而且他运气也不好。”
说到这,程昱笑了起来,“我听陈群说,贾诩代表刘璟来正式谈判时,他却跑去青城山游玩了,让丞相怎能不生气,正是两次出使失败,丞相才对他失望,但如果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或许他能做得很好,关键是”
“关键是什么?”曹丕紧张地问道。
程昱神情凝重道:“关键是看丞相出征是否会继续带着他,如果不带他,世之位可以无忧了,但如果继续带着他,就还会有变故。”
“我知道了?”曹丕轻轻叹了口气。
这时,贾诩又问道:“丞相提到晋升魏王之事了吗?”
曹丕犹豫一下,摇了摇头,“父亲没有对我提到此事!”
。。。。。。。。。
从新野可以乘船沿淯水北上,直达宛城,这也是宛城向南运输粮草辎重的重要水上通道,从新野北上十里,先到达淯阳县,淯阳县是南阳郡最南面的县,县城和新野边界仅仅只相隔十余里,驻扎着千曹军。
驻扎淯阳县的曹军主将是一名校尉,名叫李顺,是汝南守李通之弟,虽然是边界之军,但曹军的压力并不大,两年前曹丞相和荆州州牧刘璟签订了互不入侵协议,年内,曹军不会进犯荆州,同时驻荆州的汉军也不会入侵南阳。
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双方军队都始终没有越过边界一步,相安无事,时间久了,曹军士兵也就慢慢消除了恐忧,每天在城内和边界巡逻,日也过得颇为悠闲。
这天中午,城头上的巡哨刚刚换了岗,士兵们和往常一样,虽然换了岗,却没几个人有心思在城头巡哨,士兵们五成群聚在一起,或坐在一起喝酒聊天,或躲在角落里赌钱。
但就在这时,远处十几名曹军巡哨骑马飞奔而来,很多人浑身是血,他们恐惧得大喊大叫,挥舞着双手,眺望塔上的哨兵看见了,立刻敲响了警钟。
‘当!当!当!’警钟在城头回荡,曹军士兵们从四面八方跑来,从城头向下眺望,片刻,十几名曹军巡哨骑马飞奔至城下,飞奔进城门,大喊道:“快关城门!”
城上士兵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纷纷关闭了城门,这时,校尉李顺闻讯赶来,十几名哨兵正在城门内包扎伤口,一半的士兵身上还中了箭,李顺急问道:“发生了什么事,其他弟兄呢?”
一名军侯带着哭腔禀报道:“启禀将军,我们正常在边界巡哨,忽然被汉军伏击,弟兄们死伤惨重,只有我们十几人逃回来了。”
李顺大吃一惊,人的巡哨队只有十几人逃回来,汉军有多少人伏击,就在这时,城头上有士兵大喊:“将军,敌军出现了!”
李顺连忙飞奔上城,向远处望去,只见在淯水边的树林内奔出了一支数人的军队,打着汉军赤旗,他们驱赶着大群民众向县城而来,民众跌跌撞撞,哭喊连天,行至县城两步外,这支军队忽然从后面向民众放箭,惨叫声顿时响成一片,只片刻时间,数名男女老幼悉数被这支军队射死。
李顺大怒,喝令道:“集结军队,跟我杀出城去!”
这时,一名牙将连忙劝道:“将军要当心,这可以就是敌人的诱兵之计。”
李顺顿时醒悟,放弃了杀出城的念头,密切关注城外敌军情况,只见数汉军士兵不停上前来挑衅,但李顺却看见树林内隐隐有伏兵的迹象,他心中警惕,始终不肯出城。
一直到天色近黑,这支汉军才终于撤走了,夜里,淯阳县四周不断传来有乡民被杀的消息,这让李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