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兵临天下 >

第416章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416章

小说: 三国之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璟点了点头,他俯览了整个军营全貌,又走下阙台,来到了士兵军营内,一群人走进了一座大帐,帐内几名刚训练完的士兵正在休息,忽见走进大群人,吓得他们纷纷站起身。
    赵云笑道:“这是汉王殿下来看望你们。”
    士兵们连忙上前行军礼,刘璟摆摆手笑道:“不用客气,请坐下说话。”
    他坐了下来,名士兵胆怯地坐在他对面,这时,又有几个营帐的士兵悄悄进来,围在两旁,刘璟回身对众士兵笑道:“大家都坐下吧!随便一点。”
    士兵们纷纷席地而坐,刘璟笑问名士兵道:“你们叫什么名字,都是哪里人?”
    “回禀殿下,卑职杨青,河间郡人。”
    “卑职罗小六,汉中人。”
    “卑职钱川,陇西人。”
    刘璟笑着问一名黑壮士兵道:“你居然是河间郡人,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是当初被俘的士兵吗?”
    黑壮士兵挠挠头说:“启禀殿下,卑职是今年才从军,听说关中税赋很低,我们全家七口人便从河间郡来关中谋生,我在家排行第,为了多得二十亩军田,父母便让我从军了。”
    士兵的坦率令众人都笑了起来,刘璟点点头,又笑问道:“那你们家现在在哪里?有多少土地?”
    “卑职全家被安置在蓝田县,全家七口人,耕种一二十亩土地,有两头犍牛。”
    “土地是自己的吗?”刘璟又追问道。
    “回禀殿下,七十亩是产田,属于自己,二十亩是军田,卑职只要从军满五年,军田就属于自己了,另外十亩是租种的官田,只要连续耕作,不搁荒,五年内可免税赋。”
    刘璟又回头问二十几名士兵道:“你们中间有多少人和他的情况一样?”
    士兵中有十几人举起了手,这时,赵云在一旁道:“卫戍军士卒大部分都是新兵,七成以上是北方人,其中又以河北人居多,微臣有统计,河北籍士兵有八千余人。”
    刘璟有些好奇地问黑壮士兵道:“为何你们河北籍士兵偏多?”
    士兵叹口气说:“河北人大多怀念袁本初,曹操统一河北后,对河北各郡收的税赋很重,加上大量壮丁被强行抓去从军,我们河北人一直对曹操怀有恨意,我有两个族兄都死在赤壁之战中,我大哥也赤壁之战中被俘,后来汉王殿下放他回来,令我们全家感激不尽,这次有同乡说,关中在募民,我父母便立刻决定带领全家迁移来关中,以报殿下当年释放大哥的恩德。”
    士兵的述说也令刘璟颇为感概,他没想到当年自己的一个决定,便使得这么多人一直感念至今,可见民众心中都有一杆秤,孰是孰非,他们心中清楚得很。
    这时,一名侍卫挤进帐,在刘璟耳边道:“马校尉来了,在大帐外等候。”
    刘璟点点头,起身笑道:“不打扰大家休息了,大家好好刻苦训练,请大家记住我的一句话,平时多流一滴汗,战时少流一滴血。”
    众人一起躬身施礼,“遵令!”
    刘璟走出大帐,等候在帐外的马钧立刻上前施礼:“参见殿下!”
    “马校尉是几时回来的?”
    “回禀殿下,微臣刚刚赶回来,请殿下随微臣去军械院视察。”
    “辛苦马校尉了,我们这就出发!”
    刘璟随即向赵云等人告辞,带领侍卫和马钧一起走出了军营大门
    军械院位于城西,是一片占地近千亩的旷野,四周围以营栅,东北角还有一条小河穿流而过,注入渭河,军械院的建筑部分占地约亩,由几十座大大小小的房屋和院舍组成,目前军械的工匠和生徒共有两千余人,分为弩弓、盾甲、刀矛、火器、军船等等十个支院。
    在刘璟的攻胡计划中,各种针对胡骑的新式武器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以远程攻击的弩箭为主。
    事实上,这些年汉军针对曹操的虎豹骑已装备了不少新式武器,比如打上方谷时用到的火油飞弹,射程五步,再比如改良大黄弩,将原本需要四、五人才能操纵的十石大黄弩降低为七石后,削减了一半的重量,两个士兵便可以操作,目前已造成两千部,杀伤射程步,箭可穿甲。
    刘璟之所以急着赶来军械院,就是因为他听到一个消息,马钧率领徒弟研制出了一种连续击发蜂弩,杀伤大,这引起了刘璟的大兴趣,甚至包括他这次急于赶来长安,也是有这个因素在内。
    刘璟一行人跟随马钧进了军械院,马钧笑道:“殿下是要先参观军械院,还是先去看新蜂弩?”
    刘璟笑道:“参观军械院以后再说吧!蜂弩让我期待已久。”
    “既然如此,殿下就请随我来。”
    众人直接进了弩弓支院,这是一座进大院,前院是讲堂,由五间堂屋组成,最多可容纳五人同时听讲,中院则是研究新式弓弩之地,有二十几间屋舍组成,后院则是试弩场,是一片占地约十亩的空旷地,一共有大匠和生徒余人。
    马钧称呼它为新蜂弩的缘故,是因为早在建安十年他们便在江夏匠发明了水上蜂弩,利用大黄弩改装,安装在小船上,可对敌船进行近距离射击,但这次发明的新蜂弩完全不一样。
    在一间陈列室内,刘璟看到了马钧力推荐的新蜂弩,确实和从前的水上蜂弩完全不一样,刘璟看到的是一架外形很像木牛的方形柜,不过它有四只轮,刘璟拍了拍柜笑道:“这是什么,四轮木牛吗?”
    马钧神秘一笑,在柜后面扳动一个机关,柜竟缓缓解开了,马钧的两名徒弟迅速拉开柜板,眼前便出现了一架十字形的弩架,纵轴长约六尺,横轴长四尺,皆是用坚硬细密的核桃木制成。
    在弩架龙骨上则依附着一只长约两尺的铁盒,铁盒是由精铁打造,磨得非常光滑,前端开有密集的小孔,足有十个孔之多,每只小孔中放了一支箭,铁盒两端各有一股牛筋弦,另一端固定在十字形弩架的横轴上。
    刘璟不由笑了起来,这不就是木牛上防御弩的放大吗?马钧明白刘璟笑意,便解释道:“这种蜂弩实际上是连弩的一种,木牛连弩和它是同一思,不过木牛连弩射程很短,只有五十步,而这种蜂弩的射程有步,可以连续击发,威力要远远超过木牛连弩。”
    马钧抽出一支弩矢,递给刘璟,“其实研制的最难点就在这支箭矢上,殿下请过目。”
    刘璟接过这支沉甸甸的弩矢,竟发现它是铁矢,长约一尺,这支箭矢至少重十两,他眉头一皱问道:“怎么会是铁矢?”
    马钧说话很慢,但口齿已经很清晰,而且还能说较长的话,如果是第一次见他,怎么也想不到他几年前还是严重口吃患者,马钧用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毅力,渐渐克服了从小困扰他的顽疾。
    “箭的羽毛多,平衡好,但飞行速慢,弩矢的羽毛少,但稳定性差,容易在空中翻筋斗,而我们这支铁弩矢更是没有羽毛,有羽毛会严重影响发射,刚开始我们是用木矢,但总是不成功,后来发现是因为轻,受风的影响较大,于是我们便改为铁矢,稳定性大大增加,不再被风吹飘。”
    “用了铁矢就可以解决平衡问题吗?”刘璟又追问道。
    “只是解决左右摇摆,但前后翻滚问题也耗费了我们很多心血。”
    马钧取一支铁矢,横在手指间,对刘璟道:“殿下请细看这支铁矢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刘璟上前细看,虽然整支弩矢乍看起来很匀称,但若细看,就会发现前端略粗,矢尖呈纺锤型,他点点头道:“前重后轻!”
    “不错,关键就在这里,数十支弩矢从一个仰角射出,飞出一条弧线后,它会自己头朝下,利用铁矢本身重量,向下疾速插刺,威力惊人,我们做过很多次实验,步外,可以穿透两层皮甲。”
    刘璟按耐不住内心的期待,笑道:“我要亲眼看看他的威力。”
    “可以,殿下请!”

第806章 御史台新官

    马钧让徒弟们推出五部蜂弩,由于射程较远,后院无法试验,众人便一直来到西北面的旷野里,早有几十名生徒在外插下了一多具身着皮甲的草人草马,手执盾牌,模仿正在疾速进攻的骑兵,颇有几分气势。
    四周围满了赶来参观试验的生徒,刘璟点点头,“开始吧!”
    马钧挥动绿旗,十五名弟奔跑而出,人操纵一部蜂弩,其中两人上弦,一人装箭并发射,这种蜂弩最大的特点是连续击发,这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发明。
    所谓连续击发就是不用临时装弩矢,而是用事先已装满弩矢的箭盒,一部蜂弩配备十只箭盒,共支铁弩矢,作战时,直接将装有十支弩矢的箭盒插入发射铁筐中扣好,射出一轮后,取出空盒,换上另一只箭盒,这样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连续射出最多的弩矢,不需要精准,只需要大规模杀伤。
    两边的绞盘是最容易上弦的十字绞,需要两名力大士兵同时扳动,配合默契,而且上弦和装箭盒并不冲突,各施其责、
    只听见一阵吱吱嘎嘎的上弦声,马钧挥动红旗,只听见一片咔咔声,五架蜂弩同时射出,一五十支铁弩矢俨如一群蝗虫,密集地扑向步外的草人马,只见远处一片人仰马翻。
    “再来!”
    马钧大喝一声,绿旗挥动,弟们动作熟练迅速,上弦、装箭盒、发射,几乎是一气呵成,又是一片箭雨射出,一连射出五轮,刘璟心中暗算,骑兵这时已经杀到十步外,他大喊道:“停!”
    蜂弩停止了射击,刘璟带领几名侍卫骑马飞奔而上,来到了余名草胡骑马面前,只见草胡骑兵们已经被射得七零八落,身体上,战马上和盾牌上都插满了铁弩矢,这种铁弩矢果然威力强大,所有皮甲和盾牌都被射穿,刘璟不由点了点头,他很满意这样的结果。
    这时,一名侍卫将一面盾牌递给了刘璟道:“殿下,这面盾牌有些奇怪。”
    刘璟接过盾牌看了看,盾牌很单薄,就是两块普通的木板拼成,和羌人的盾牌一样,属于最古老的一种盾牌,比起汉军的复式盾牌相差甚远,根本无法抵挡铁弩矢的冲击。
    马钧上前笑道:“匈奴人不用盾牌,他们主要是双层皮甲,战马也披甲,这里放一面盾牌只是为了增加试验难。”
    但刘璟想到的却不是匈奴人的盾牌,他考虑的曹军,他取过一面汉军的盾牌,这也是年前匠研制出的复式盾牌,曹军也仿造出来,大量制造,汉曹两军的盾牌完全一样。
    这种复式盾牌选上好结实的硬木为底,覆盖生牛皮,又用浸泡过油的布反复缠绕,再放入油中连续浸泡并晒干,制作一面盾牌须耗时半年,一般箭矢很难射透。
    刘璟眉头一皱,对上前来的马钧问道:“如果换成汉军或者曹军的盾牌会如何?”
    马钧摇摇头,“伤亡会大大减小。”
    马钧看出刘璟心中有些不悦,连忙解释道:“殿下,步的杀伤射程已很不容易,就算是强弩,五十步之末也难以穿缟,蜂弩用的是铁弩矢,很大程上它是利用自身重量进行突破,再说,我们是针对杂胡骑兵研制它,完全可以穿透两层皮甲,而且杂胡骑兵不使用盾牌,殿下不用多虑。”
    刘璟无奈地苦笑一声道:“好吧!可以进行大规模制造,造两千台需要多少时间?”
    “回禀殿下,我们有造木牛的强大实力,两千台只需要四个月便可。”
    刘璟点点头,“就这么决定了,马校尉请速向平章台提交申请,我会让他们特事特批,尽快开工制造。”
    “微臣遵命!”
    刘璟又拾起一支弩矢笑道:“我对这种铁弩矢很感兴趣,请马校尉考虑一下,我们如何才能穿透曹军的复式盾牌,也可以在军械院中集思广益,第一个拿出有效方案的人,我将重奖他两黄金。”
    马钧回头看了一眼四周围观的生徒,点点头道:“殿下说得有道理,用重奖激励创新也是一种好办法,我会在军械院中公开悬赏方案。”
    刘璟拍了拍马钧的肩膀,快步走回去,他翻身上马,又远远对马钧道:“期待马校尉的好消息!”
    他调转马头,在数侍卫的护卫下纵马向军械院外疾奔而去,很快便奔出了大门,马钧又看了看手中的铁弩矢,不由陷入了沉思之中
    一辆马车在邺都大街上缓缓而行,两边跟着十几的骑兵护卫,两边行人纷纷向马车投来注目礼,马车上插着一面角白旗,上书‘御史台’个黑字,这个字代表着大的权威。
    对面驶来一辆官车,在人流拥挤的大街上相遇,对面官车立刻避开让道,让这辆御史台的马车先行,马车内,杨添靠在车壁上,透过车帘望着对面的马车,那是鸿胪寺的马车,畏惧于他的权威,主动避让,这让杨添心中十分得意,他很喜欢这种被尊让的感觉,
    杨添调回邺都出任御史中丞已有天了,他还感觉自己象做梦一般,两个月前他还是一个在成都南市兑换假黄金的小人物,一转眼他便出任魏国高官,手握监察大权,人生际遇之奇妙,莫过于此。
    但杨添也知道,天上并不会平白掉下馅饼,他的命运转折点就在两个月前的某一天上午,他遇到了一个特殊的客人,汉王刘璟,正是汉王刘璟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此时他就像一只飞翔在天空的纸鸢,不论他多么风光,但牵扯住他命运的线依旧掌握在汉王手中,这让杨添又感到无可奈何,他耳畔仿佛还回荡着他经过关中时刘璟对他的教诲,‘你可安心在魏国入仕,我会让你成为魏国高官,不会揭破你,让你一步一步走上去,但是你不能忘本,如果有一天你忘记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你就会从云端跌入十八层地狱’
    杨添低低叹息一声,他知道自己将成为汉国安插在魏国的最高级别探,尽管他不愿意,但他已身不由己,这时马车缓缓停下,一名士兵道:“杨中丞,已到长公府了。”
    杨添探头看了看,确实已到曹丕的府邸,他下了马车,快步向大门走去,一名侍卫迎上前道:“公在等中丞,请随我来!”
    杨添点点头,跟着侍卫向府中走去,他前天才见过曹丕,今天曹丕便有要事找他,使他心中不免有些忐忑,一来到曹丕的外书房,曹丕此时应该在邺宫官房才对,今天却在自己府中接见他,杨添便意识到,一定有私密之事找他。
    一来到外书房,侍卫在门口禀报,“启禀公,杨中丞来了。”
    “请进!”
    房间里传来曹丕的声音,看来心情颇好,杨添连忙整理一下衣冠,快步走进了房间,房间内,曹丕正坐在桌案后批阅奏疏,杨添连忙上前跪下行拜礼,“微臣参见丞相!”
    曹丕放下笔笑道:“免礼!”
    “谢丞相。”
    杨添坐直身体,忐忑不安地望着曹丕,曹丕感觉到他的紧张,微微笑问道:“这几天对御史台熟悉了吗?”
    “感谢丞相关心,微臣已经大致熟悉了。”
    曹丕点了点头,“杨中丞原本应是负责地方监察,但现在地方监察的实权是掌握在我弟手中,你插不进去,所以我禀报魏公,将你调换为监督官,但你要明白,这一块还是虚职,实权并不在你手上。”
    杨添默然,他知道曹丕的意思,监察官的实权是掌握在魏公手上,他绕过了御史台,成立校事,用数名校事官监督京城,也包括武官,御史台只有名义上的监督权。
    曹丕笑了笑又道:“虽然实权在魏公手上,但并不是说你这个御史中丞就是摆设,实际上你同样可以行使监督权,这是两个不同的监督机构,御史台在明,校事在暗,你可以正大光明地进行监督弹劾,而校事只能暗中向魏公报告,尤其你是我向魏公举荐,在某种程上,魏公会向御史台适当放权,你明白吗?”
    “微臣明白,这是丞相对微臣的厚爱。”
    曹丕很满意杨添对自己的称呼,他取出了厚厚一叠卷宗,交给杨添,“这是十几天前发现的一桩大案,牵涉到杨彪和崔林私通汉国,只是我必须通过御史台来弹劾,但当时我们在御史台无人,所以只能等你来,现在条件已经成熟,这就算你经手的第一桩大案吧!”
    杨添心中一惊,他想起刘璟说过的一句话,‘你回京后,曹丕必很快有大案交给你,你要尽力去做’。
    原来刘璟这句话是落在这件事上,看来曹丕和刘璟早有默契,他接过卷宗,随意翻了翻,更加心惊,果然是杨训密访成都之事,终于案发了,他心中有点为难,毕竟他也算是弘农杨氏,这样对付家主,他怎么向家族交代?
    曹丕注视着他,看出了杨添眼中的为难,便冷冷问道:“难道你不愿意接手这个案吗?”
    杨添吓得浑身一激灵,连忙道:“微臣不敢!”
    “既然如此,就好好做吧!相信魏公会欣赏你大义灭亲之举,这是你飞黄腾达的第一步,就看你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
    杨添心中暗暗叹了口气,事到如今,他已经无法选择了,他心一横,磕头道:“微臣会尽全力而为。”
    曹丕脸上露出一丝笑意,点点头道:“去吧!从杨训处突破,他已经被收拾服帖了,他会配合你,不要让我失望。”
    “微臣遵命!”
    杨添起身离开了曹丕书房,走到院里,一阵冷风吹来,他才发现自己的后背早已湿透。

第807章 惊天大案

    曹操今天的心情着实不好,程昱给他带来一个不好的消息,位于长安的汉军军械院研制出了一种新型兵器,叫做蜂弩,有效射程达步,对骑兵具有强大的杀伤力,对他的虎豹骑将形成巨大的威胁。
    让曹操生气的并不是汉军又发明什么新式武器,汉军的新式武器层出不穷,他早已习以为常,关键是他们自己不争气,早在几年前也模仿汉军成立匠,却没有能象汉军那样制造出大量的先进兵器。
    曹操重重哼了一声,对左右侍卫道:“速去把长公给我找来!”
    魏国的匠是由曹丕负责,曹操一肚怒火,他要向长要个说法,侍卫答应一声,连忙飞奔而去。
    这时,程昱在一旁劝道:“魏公请息怒,这件事其实也不是那么简单。”
    “仲德请继续说,我听着!”曹操克制住怒火,慢慢坐下来。
    目前程昱是曹操的第一谋士,也是曹操最信赖的心腹,曹操精锐密探机构—校事,便是掌握在程昱手中,程昱为了掌握汉军匠研制新武器的情况,特地在汉军匠的众多生徒中,安插了两名密探。
    虽然他们无法接触到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