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赤帝-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目前帝国的权力核心。由大将军幕府改革而成的汉中王朝廷,现如今已经代替了洛阳朝廷,成为了帝国的政治核心。
随着刘玄德的离开。他麾下各路大军也已转身离去。
南军第一军,在暂时转为征南将军的陈叔至率领下,前往益州南部的南中地区。他们一方面要在那里进行休整,以及适应南方的天气,训练丛林作战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对南中地区的野蛮人进行一轮清剿。
云南、贵州、乃至缅甸的部分地区,将会是他们的最好的练兵场。
这多少让刘玄德有点担心。这五万北地军队是否能承受如许南方原始丛林的气候,成为他心目中的山地步兵部队呢?
尽管他已经尽可能给这支部队配备了大量军医,同时如同不能喝生水,驱除蚊虫的香草,喝茶以抗衡水土不服等等办法,也告知了全军上下。但是最终结果如何,仍旧是个未知数。
同一时间,关云长担任镇南将军。他将率领一支目前只有骨头架子的部队,在庐江、九江、豫州以及荆州的南阳还有徐州南部地区,招募一批勉强算是“南方人”的部队。一方面,他麾下的南军要在长江流域与长江以南的袁绍军隔江相望。另一方面,他的军队也要在青、徐沿海之地,与新造的战舰,还有新招募,编练的海军磨合。
除此之外,理论上关云长还要负责整个长江流域的防御工作。甚至一定程度上,还要为今后进攻荆州打下基础。可以说关云长这个镇南将军的工作,是诸将之中最困难的。
……
随着益州的光复,老将皇甫嵩终于到了该退职的年纪了。不过因为目前,刘玄德麾下的大将人数不够太多。因此还是决定,要让老将军再支撑一段时间。至少要等他的副将张翼德成熟起来再退不迟——
老将军目前以征西将军身份,威震凉州,与目前在西域混的风生水起的马家军隔着瀚海遥遥相望。双方大战未起,小规模的厮杀却是数不胜数。
刘备希望通过这样的小规模的,连续不断的战争磨砺自己的三弟。让他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就好像现如今担任征北将军的张郃一样。
作为最早投靠刘玄德的河北大将中最靠谱的一个,现如今的征北将军张郃将与身为镇北将军的赵子龙一起,一者率领北军第一军团,另一者率领边军镇蒙州的五万骑兵。出巡蒙州,完成龙城筑城之事。而另外一边,辽东军另外一半兵马,加上征召的诸北地骑士组成的边军,镇辽州军则在镇东将军公孙续的率领下,出镇辽州。
尽管公孙续的能力只是差强人意。但身为公孙氏嫡子,本身能借助其父白马将军余威一点。再加上辽东军本身主场作战。因此刘玄德也没太多好担心的。
对于这三路军马,刘玄德的要求只有一个。扫荡草原。刘备并不想在自己在中原休养生息的同时,草原之上又迎来一轮兼并——
随着小冰河时代降临,天气越来越冷。草原上的战争必定会愈演愈烈。尽管鲜卑已经被连续不断的战争打垮。但天知道草原上会不会崛起新的枭雄。无论如何,刘备不想要给他们机会。
最后,是身为征东将军的曹孟德——他将在青州地区,全面主持建造战舰与水军诸事——当然说是这么说,实际上的战舰建造行业,全部把持在三义行的专业工程师手中。他要接手的,只有编练海军一事。
这也是刘玄德的诸多任命中最惹人争议的一项。
曹孟德固然人才了得。但刘玄德军中人才济济,不逊色于他的大有人在。而且曹操本人并非出身江南水乡,又或者沿海地区。本身是骑将。水军非他所长。
之所以这样任命,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答谢曹孟德的势力,以及为了内部的派系平衡——
随着刘玄德内部,有关辽东军,公孙瓒的势力与派系土崩瓦解。董卓的派系变得更加强大。
尽管理论上,董仲颖已经宣布退隐,朝廷加太师衔,加食邑至万户。然而他对于本身麾下的影响仍旧很大。因此再接下来,将董卓的势力拆分便是最重要的一点。
也因此,除了吕奉先本身不招人待见而且比较可疑,被刘备带在身边监视之外。张辽与高顺,还有诸多并州将领,都被拆分到了草原边军,又或者北军禁军中。
而凉州军诸将,除了少数跟着皇甫嵩与张飞坐镇凉州外,也有些许被中合进去,又或者干脆拿了足够的钱与食邑退役。或者被拆分到了南方,关羽麾下……
就算这样,刘玄德的军队中凉州系与并州系的痕迹仍旧明显。因此将曹操代表的兖州系抬出来,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平衡——至于说之前,刘备期望他做大总参谋长这一件事,曹操思考了一下之后还是决定谢绝了。
尽管总参谋长只有调兵而没有统兵职能。然而理论上,大总参谋长仍旧是军中第一号人物。曹操觉得这个头衔太压脑袋,说不得什么时候就把脑袋压没了——他对刘备倒是很信任。但是万一哪天刘备嘎嘣一下死了,他还活着。轮到刘玄德的子孙后代当皇帝,那有多尴尬啊。
至于说不会水战什么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会可以学嘛。而且就算学不会也没关系,刘玄德给他安排了诸多强将作为副手与下属。
诸如潘璋、甘兴霸、太史子义,这些曾经的历史上成名于南方的强将,现如今都成了改头换面的海军大将。
除此之外,曹孟德麾下还有一个令人意外地将领——当刘备宣布了他的任命之后,不少人都觉得非常惊讶——这个人,便是孙文台。
是的,号称江东猛虎的他,在之前的会战中并没有死,而是战败昏迷后被擒获。在接受了一系列治疗之后好了起来。
再之后,经过与刘备的一轮长谈。在听说刘备这边竟然可以今后殖民身毒,打下来的地盘人人有份之后,孙坚差点没忍住哭出来——
真是这样你特么早说啊。早知道是这样他干嘛还要给袁本初卖命?干脆投靠刘玄德,等着今后打身毒的时候赚一票大的岂不是好?
当然了,有些话刘备没办法跟他说的。
那就是,事实上,正是他的背叛,这个巨大的诱因,让刘备确认了所谓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否则的话,身毒这么好的地方做个总督区,所有的收益全都归中央政府岂不是更好。干嘛要拿出来分封诸将呢?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孙文台的话,刘备期望建立的仍旧是一个庞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最多给予边疆诸总督更多权力而已。完全没有想要分封诸国的意思。
但是现在。
果然理想比不过现实的啊。
当然这话没办法对他说的。说出来说不定现在哭着,心情似乎非常激动的孙文台能拔出刀来跟刘备拼命。
“那这件事就这么算了?”刘备看着忍不住失声痛哭的孙文台,试探着这样问道。
“算了?!公祐他们都死了,都死了啊!你让我这么算了?!”孙坚的情绪非常激动的看着刘备,然后这样大喊起来。
“这个……”听他这么说,刘备一方面有些无语,另一方面也有点不满,他几乎忍不住对着孙文台大声说:“他们会战死是我的错吗?!”
当然下一秒,孙坚就继续痛哭起来:“都是我的错,都是我的错啊!如果不是为了我的野心,他们也不会死。现在我能去身毒开国吗?百年之后,黄泉之下,我有什么脸面去见诸位老友啊!”
“你可以给他们也赚一个封国啊。”刘备这样对他说。
“你说,什么?!”
“只要你愿意,你的军功也够分的话,你可以将军功分润给他们的后人。让他们也在身毒建立一个国家。反正身毒广阔,不逊于中土。多四个侯国也没有任何问题。”
刘备最后,用这个理由说服了孙文台,让他改头换面,为自己效力。
这便是刘备麾下南北四军,四征四镇八位将军的全部配置。也是今后数年时间里,刘玄德麾下势力的军事布防。
第一章三年之后()
汉初平5年,既西元194年。原本的历史上在这一年,整个天下一片混乱。河北袁绍与公孙瓒争夺青州,中原曹操于徐州展开了大屠杀。江南地区,小霸王孙策正准备展开自己波澜壮阔,却又短暂如流星的征战。
然而现在,天下大势却与原本的历史截然不同。
原本在中原河北杀的昏天暗地,天下大乱,中原十室九空的战争,并没有爆发,更没有发展。现如今的整个天下,除了江南一隅之地,仍旧处于割据军阀袁本初与刘景升的控制之外,其余绝大多数土地,业已安定下来。
中原、河北、辽东、草原。刘玄德控制下的地区,在连续两年的力行新政之下,逐渐恢复了生机与活力——是的,是“力行新政”而并非所谓的“休养生息”
因为“休养生息”是历朝历代历史周期律才会有的事情。必须要一场混战十室九空,人口大量减少,才会有人少地多,才会有休养生息。
而现如今的刘玄德面对的情况,根本就不是所谓的“休养生息”,能够解决的。在土地大量兼并,百姓流离失所的情况下,所谓的“休养生息”实际上换成“苟且”以及“无所作为”才更合适。
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刘玄德的力行新政,才是革新天下,让天下万民能够得以喘息的最好方式——
在河北地区,主要是幽州与并州两地,更重要的是在中原。主要是徐州、兖州与豫州三州。对世家进行清算的计划稳步推行。将世家手中的土地,使用“赎买”的政策,以平价购买,成为国有土地之后实施假田制。便是刘玄德的改革措施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对于那些罪大恶极的,与袁本初有着联络的,心思叵测的家伙,理所当然抄家灭族。还能多少获得一些人力资源进矿山。这是理所当然。而对于那些错误并没有那么重的家伙,将他们“多余”的土地赎买。伴随着拆分世家大族,以及随之而来的在乡亭、里之地,巩固帝国的基层政权,取代世家大族的所谓“族权”私设公堂等等事情。便是理所当然。
在这期间当然也发生了许多乱七八糟的事情。
有的家伙明着反抗,最终被镇压。有的家伙明面上对帝国政策表示支持,暗地里捣乱,被镇压。当然也有一些家伙,他们只是单纯的愚蠢,或者舍不得土地,所以对帝国的政策采取反抗。最终也理所当然的被镇压。
对于这些人,刘备没有任何,哪怕一丁点的同情心。
是的,某些人或许觉得自己很无辜。甚至某些人可能真的很无辜。某些人可能觉得自己是好人,平日里对乡亲们很好,甚至某些人真的是好人,真的对乡亲们很好——但是。
那又。
如何呢。
国家政策。不会因为个人动摇。法律法规,也不能因为所谓的“人情”而通融。土地的国有化,假田制是拯救天下的最后一味良药。无论是是阻拦在刘玄德面前,无论身份地位如何,他“好”还是“不好”,刘备都一定会毫不留情的举起手中的刀,将他砍杀。
所谓名声。
所谓道德品质。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任何意义。将事情上升到国家层面后,所有的一切都那么清晰明了。
你的存在对帝国,对天下,对百姓,对世界有害。那么哪怕你道德上是个完人是个圣人,也必须要将你杀死。
事实上在这两年,帝国的军队,所谓“生产建设兵团”以及禁军,在帝国复原士兵们担任的基层政府的配合下,剿灭,杀死的“好人”数量,已经超过了两位数,甚至很快要达到三位数了。
这期间不是没有人觉得忧心忡忡。甚至连洛阳留守朝廷的董卓和卢植都曾经发来书信,想要替人求情,同时觉得刘玄德杀人杀的是不是有点儿太厉害了。这样是不是不妥当之类的。
刘备的回信则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这种杀戮是良性的。必须的。也是正义的——虽然刘玄德的正义与道德的标准与他们完全不同就是了。
而这样的铁血,杀戮,收回土地。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令人震惊的——一方面,一部分落魄文人与贵族世家们哀嚎着,天下因此动乱了,刘备是如同王莽一样疯狂邪恶的大乱源泉。自上位之后屡兴大狱。在洛阳杀的人头滚滚还不嫌足。还要将整个天下的所有人都杀光——
嗯,是的,将天下所有人都杀光就是他们的称谓——他们也是真的这么坚信的——普通百姓不是人——这一点不用再多解释了对不对。
但是另一方面,在这样混乱动荡的情况下,大汉天下竟然以一种令人惊讶到难以想象的速度,迅速稳定了下来。
中原河北,盗贼数量变得极少,说路不拾遗或许有问题。但是治安的确极好的好转了。同时经济与农业,乃至整个天下的气势,也变得蒸蒸日上。
大量得到了田产,并且“实际”的轻徭薄赋了的农民们,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因为农业生产工具,技术的提升。以及水利科技的不断增加。所以帝国的农业生产不单恢复到了最佳水平,甚至有所超越。
尽管在帝国的版图上缺少了荆、扬、交三州。然而每年的收入赋税却并没有减少,反而逐年提升——
只因为帝国的基层行政力度的提升。并且直接与农民们进行交流。以至于农民们实际需要支出的赋税少了两层,甚至三层的盘剥——
一层世家地主的盘剥。一层基层官吏的盘剥。还有一层是收购粮食的商贾盘剥——最后面的一层目前还不多。实际要等到明朝张居正改革的时候才会变得普遍。
张居正虽然号称一代名相。改革措施也让明朝增加了“可观的”百万收入。然而因为强迫农民,将实物税改为货币税。逼迫农民在夏秋收货时,不得不贩卖粮食。
在这种商业活动中,小农理所当然处于劣势地位。原本要受到地主、基层官吏的盘剥不算,还要受到商贾盘剥。这样一来,还真是三座大山一齐压上。
而在刘玄德力行改革之后,少了地主盘剥,以及基层腐败的情况大幅度提升。再加上出台了最低粮食收购价格的规定。农民身上的负担大幅度降低。甚至有许多农民觉得,太平盛世近在咫尺了——
当然还不够。
如果单纯的以一个农业的古代王朝来说。刘备所做的一切已经交出了一份堪称“完美”的答卷。
任何一个封建王朝,拼了命的想要解决的事情,就这样在刘备的努力下,有了解决的曙光。但是不行的。仍旧不够,对刘备来说,这三年时间的努力仅仅是个开始。
当许多人沉醉在农业古典王朝的所谓“治世”的时候,刘玄德看到的更远。
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理所当然还有工业社会的建立。这才是刘备所期望看到的。
甚至说,除了农民土地问题之外,古典王朝所需要面对的其他诸多问题,也都需要解决——
首先是钱荒问题。
想要发展商品经济,乃至是资本主义。首要的一点是需要足够的“资本”,提升社会的购买力。而目前来说,以贵金属为质押,发行金本位货币已经是其极限了。
刘玄德也曾经想过,是否要一步到位的过渡到国家信用货币的等级。以自己的能力与实力,发行国家信用货币,应该不会沦落到明代宝钞的那种程度吧?
但是在思考过后,刘玄德仍旧觉得这样不够保险。
果然,改革还是需要小心谨慎,一步步的来才好——
而要构建新的金本位货币体系。首先要解决钱荒,也就是需要充足的贵金属。这就是刘备期望解决的问题之一。
再接下来,就是工业技术,原料产地,以及倾销市场这一系列的问题了。
第一项暂且不用多说,在刘备控制下的工坊,目前已经从单纯的邯郸系钢铁产业,拓展到了几乎大半个中原。
在淮南地区种植的桑园与养蚕、丝绸纺织等一系列工业。再加上茶叶以及瓷器。帝国目前可以输出的商品数量达到了极丰富的程度。
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所谓的丝绸之路根本就无法满足所需。
一个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驼队运输的商品过去,也只能说是杯水车薪。更加糟糕的是,这其中的损耗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盘踞西域的,现如今西域最大的军阀马腾,还有盘踞在中亚地区,根据情报显示,似乎有一些死灰复燃的迹象的贵霜帝国,以及目前正在崛起的安息人……
这一路上,商品的利益将被这些人均分。最终的帝国获得的东西,甚至可能不如这些二道贩子或者三道贩子一半多。
这种情况是刘备无法忍受的。
最后,商品倾销地。为了帝国的未来,刘备固然会捡起剪刀差的利器,用农业利益扶持工商业发展。但就算这样,国内市场恐怕仍旧无法满足帝国的需求……
第二章向外()
想要解决这一切问题,最终的解决办法,刘备只想到了一个。
那就是开拓。
对外开拓。
金银不足。在没有美洲、墨西哥的白银输入的情况下,就必须要掠夺日本贵金属。
——明朝与清前期,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白银流入国。中国对于白银的狂热几乎超过了对于黄金的狂热——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白银本身的货币属性,因为其价值低于黄金,而且数量更多。对于一个商贸与工商业发达的国家来说,更适合作为货币——
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本身贫瘠的银产量。
是的,在古典时代中国,偶尔某些时间段,黄金会作为一般等价物进行流通。与铜一起。但是白银却只有明清两代才开始。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本身的银储量之低,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物以稀为贵,因此中国本身的白银价格也是世界最高的。在某些时代甚至高于黄金。
货物有向着价格最高的区域流动的趋势。而这个趋势,吸引着世界上期望获得利益的人们,运输白银前往帝国。再在这里购买货物,运到世界其他地区,这一场运输商贸行为只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