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赤帝-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你一个人——”审配的脸色发青。
“——我有学生。”刘备再次打断了他的话:“我的学生也会有学生。我现在教导的弟子有三百多人。今后他们每个人教三百人,就是九万,九万再教三百人,就是两千七百万。我有一套为期九年的教育方式,可以执行下去……要我告诉你听吗?”
“……”
审正南沉默了。
他终于意识到了,刘玄德是认真地。他是真的这么想,而且真的对此事付诸实际去做了。更重要的是,他真的有可能成功!
“你,你真的愿意教他们?”他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刘备,这样问道。
“愿意啊。”刘备点头。
“毫无保留?”
“嗯,毫无保留。”
“你——你知不知道你拥有的知识有多值钱?!你知不知道,这些东西随便一点,就可以创造一个繁盛的世家?!你完全可以将这些当成家学流传下去,这样的话,你的家族一定——”
“——但是,这样对华夏,对这个民族,对这个国家有什么好处呢?”刘备问:
“我有能力,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然后你现在要我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去做?”刘备用非常奇怪的目光看着审正南:“你疯了吗?”
“但是,但是大家都在这么做啊!就算那些农夫,那些工匠,他们做工,种地的手艺都是一脉相传,传子不传女……”审配的声调,变得不那么硬气了。
“大家都这么做,就说明这件事是正确的?”刘备再次反问,然后叹了口气:“随便吧,审正南,随便你怎么想。无论如何,这条路我都会继续走下去。无论你,或者别的人怎么说。
我们明明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的。”
听到这里,审正南终于崩溃了。
他跪倒在地,用带着颤音的语气对刘玄德说:“我输了。”
“……”刘备看着他,然后叹了口气,将他搀了起来:“重新来过吧,正南兄。”
第四十五章假田制与一千几百个农稷从事()
几天后,冀州州府中多出了一位新的农稷从事。
他与其他一千几百名农稷从事一起,刷新了州从事这个职业从业人员的数量上限。
原本一个州刺史招聘几十上百个州从事就算是多的了——然而这一回,一千几百个?他到底想要做什么?而且在这之前从没听说过农稷从事这个官职啊,州牧新任命的吗?
当然不是。
老卢植一如既往,毫不犹豫的全盘通过刘玄德的提议。但这不能说这个主意是他想出来的。
这种出乎预料的招数,一如既往是刘玄德的主意。
他决定绕过各郡国,直接开辟田产,以及直接管理州府新获得的土地。
毕竟现在这些郡守、国相刘备都不怎么熟,更不想和他们打交道。尤其是在这场粮食战争中大获全胜之后。
之前与冀州世家拼命的时候,这群人不见踪影。现在尘埃落定了,这群人忽然又跑出来了。大陆泽军营里面进进出出的,表面上说是恭贺刘备大获全胜,以及拜见主官卢子干。
但实际上,这群人话里话外无非是那个意思:
您赚了这么多,可不能吃独食啊……好歹得给我们留点。
对于这群混蛋,刘备真的很想呵呵一声,然后让他们全都滚蛋。
但是不行。
冀州下辖九郡二国一百县。那些郡守、国相、县官还有他们的属官,下吏加起来怕得有好几千人。
这些人可都厚颜无耻的翘着脖子看着呢。
如果不让这群混蛋满意的话,那么等待冀州的局面将是上下离心。再接下来的前途恐怕会很不妙——然而——
“然而这些田产出了世家的门,又归入郡县的账。我们师徒忙了这么久是做什么的?给人做冤大头吗?!”
与卢植商量的时候,刘玄德毫不犹豫的冷笑。
“说是这么说,但是……”
“老师是州牧,而非刺史。”
在卢植苦笑着,有些动摇的情况下,刘备毫不犹豫的说道:“刺史是六百石,老师品秩可是与三公相等的!郡县长官都是您的直属下属!
更何况,如果在这里退让的话,事情真的会变好吗?难道我们再想要粮食的时候,还得去求他们?”
“玄德啊,就算你这么说,我们也没有足够多的人手去做这件事啊。”卢植有些无奈的说:“不寻求原有的官吏体系帮助,又该怎么办呢?”
按照卢植的想法,他需要继续与这些郡县长官斗智斗勇,分化拉拢,又打又拉。这样过一段时间,这群家伙就会知道自己的厉害与能力。这样一来,自己在冀州的权威就算彻底建立起来了。
卢植觉得自己的优势很大。
第一方面是名正言顺。
他身为国家任命的冀州牧,名正言顺是这些郡县长官的上级。
这一会儿汉家朝廷的威严还在,地方独立的苗头虽然出来了,但是敢名正言顺的对抗中央的白痴还没有——或者说很少。
第二是立威,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一点,他已经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也就是这场粮食战争。足以让下属州郡长官们知道,自己是个何等强势与强大的上司。
这种情况下,卢植有信心在一两个月时间里,将关系理顺。让一切走上正轨。
然而刘备并不觉得,这是个好办法。
“这样我们的损失太大。”他说:“更重要的是,我不信任他们——我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升迁,或者转任。也不知道他们的能力如何。
老师,我们在冀州的统治将持续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多半会比这些郡县长官更长。
在这段时间里,朝廷对各郡县长官的任命是个很大的问题。
这会对我们的政策的连续性,产生很大影响。
而且我不想要随便来一个人,就让我们的计划产生波动。
稳定,老师,我想要冀州的局面,农业生产稳定。
这种情况下,另起炉灶,超出现有的官吏体系,重新再造一套农业行政系统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说所需要的人手不足,这一点非常好办。
我们需要的,实际上并不是那些县官与郡守。
实际办理此事的,是各地亭里的基层官吏。以及更重要的,世家子们组成的农稷从事。”
“世家子,农稷从事……?”
“别忘了,老师,他们欠我们钱呢。”刘备微笑着说:“他们不敢不听话,甚至不敢不努力。因为他们的业务将与债务挂钩。这群混蛋恐怕每一个都想着快点把债还清呢,所以他们不敢不卖力干活。”
就像是刘备之前说过的那样,虽然世家腐朽,世家堕落,世家子八d是混蛋。但是有一点无法更改,那就是世家子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人才与知识分子群体。
掌握了这群混蛋的命脉,鞭策这群混蛋拼命干活,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选择。
当然,只是“暂时”的最好的选择。
刘备所期望的教育事业尚未迈上正轨。等到刘备在冀州地区展开,普及他的教育政策。教育出足够多的新式人才,那么这群世家的混蛋就可以毫不犹豫的抛弃掉了。
使用他们是有风险的。刘备不想被他们反噬,更不想让他们死灰复燃。
“既然如此……”
卢植稍微犹豫了一下,最后咬了咬牙:“那就按玄德说的去做!”
就这样,冀州州府发出了一道令人匪夷所思的命令。卢植一口气任命了一千几百名州从事。
他们每个人都将带着数名属吏,分配冀州十一郡国,一百县的各个乡内。带着刘玄德的意志,将原本属于他们,现在属于州府所有的土地重新划分,执行刘备之前决定推行的假田制——
就是之前的田地所有权归官府所有,耕作权分别授予民众。同时假牛马,农具,种子给与农人的一系列政策。
冀州的数千万亩土地,数百万民众被他用恐怖的暴力磨成了白纸,等待着英雄作画。
……
第四十六章公田的两种生产制度()
有些人认为假田制是刘备首创的,但实际上不是。
汉室一直有在灾年开放山泽禁令,以及低价出租官田。而假田制最大规模,也最著名实施的一次是光武帝时期。因为战乱导致大量流民出现,为了安抚流民所以大规模执行假田制。使社会迅速稳定下来。只是后期,这些租种官田的农民,逐渐演变成了国家佃农,失去了自由。
至于说屯田制度,其实汉朝之前也执行过,最著名的就是汉武帝时期了。就是下的罪己诏的罪名之一。
说的详细一点,假田制是把国有土地出租给无地农民耕种,史称“假民公田”,农民要交税。
屯田制分为军屯和民屯,民屯要交纳地租,屯田者主要是内地迁徙的移民。军屯由戍卒耕种,屯田卒由政府发给农具、耕牛,收获的粮食交国家。屯田卒的衣食由政府拨给。
两者相比,假田制更加自由一些。而屯田制的约束力则更强。
最大不同在于,假田制的生产活动大多由民众自行决定。比方一下,更接近后世的家庭承包制。
屯田制的生产活动,是由政府组织。获得的粮食分配权力也归政府所有——与后世的吃大锅饭的公社制度有些类似——但更加严格——
尤其是汉末战乱时期。屯户几乎都是“被强制”进行生产活动的。不能离开土地,几乎没有人身自由。除了缴纳田赋外,还需要承担兵役与与徭役。
在屯田中执行的是军法,以严刑峻法,压迫与管教,强制劳动,保证产量。
这种生产方式,的确一定程度保证了军队的粮食供给。但只能作为过渡,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绝对无法长久执行下去。
事实上在汉末晚期,三国鼎立的局势基本出现时,屯田制度就走到尽头了。
强迫劳动还有不断提高的田赋,越来越高的压迫,驱使屯户不断逃亡。甚至因为压迫过甚爆发起义。
直到司马炎两次下令,屯田制正式被废除。
这就是让许多人推崇备至的“三国屯田”的真面目。
……
“非常时期,非常手段,不得已而为之。”
刘备对此的看法是这样的。
“在当时的时代,军阀们没有更多办法好做。不过我不一样。”
汉室江山将乱未乱。眼下仍旧保持着一定秩序。在这种情况下,刘备不需要,也不想执行屯田制。而是选择了更温和,当然,也需要更大精力,更多功夫的假田制。
与简单粗暴的屯田制不同。假田制因为更加自由,所以可以更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却存在小农生产的弊端。
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小规模种植造成的生产力浪费,没有足够资金使用新式农具——耕牛,曲辕犁,耧车以及水车。同时更不可能修建水渠。当然,更不会有先进的科学种植技术……虽然屯田制多半也没有。这与制度无关,单纯是知识储备的问题。
总之,刘玄德的计划中,这一切都需要官府进行协调。
由官府出租耕牛,农具——铁制农具,耧车与水车,这些大型机械设备,同样可以由官府,或者带有官府色彩的,刘备自己的工坊生产。
修建水渠,整修之前破损的水渠,水利设施,同样当由官府组织人手,进行测绘以及进行建设。
还有传播先进的种植技术。
豆麦套种法,深耕,起垄技术,土化肥与土农药的制作……
当刘玄德将印刷过几千份的“农政指南”发给那些新鲜出炉的农稷从事后,七成左右是世家子,三成左右是科考获得的寒门士子的他们都很吃惊。
“这个……就这么给我们?合适么?”
就好像是审正南一样,农稷从事们难以想象刘备竟然将这样价值万金的书籍,轻飘飘的丢给了他们。
他们都知道这本书的价值——如果这本书的内容是真的——不,只要有一半是真的。就足以改写全天下的农业局势。
地力提升,种植的粮食产量提升,抗灾能力提升,粮食储备提升。
“这是可以天下大治的!”
有的人几乎忍不住,激动的大声喊了出来——
是的,天下大治。
农业社会没什么比农耕更重要的事。
农耕技术的划时代提升,就等于全天下所有人的财富提升。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吃饱肚子是天下大治的第一步基础。
“事实上在这之前,我已经将这本书呈给朝廷了。”
这之后,刘备的话好像一瓢冷水,当头泼了下去:“三次。”
“……”
农稷从事们被这话冲得发愣。
“结果你们也看到了。”
“……”
“无论如何,朝廷没想过那么做。
没有人手吗?
有什么顾虑吗?
或者只是单纯的不重视,单纯的懒政?
或者,因为别的什么原因?”
刘备的眼神扫过那些世家子。那些世家子莫名的觉得有些羞愧,纷纷偏过头去,不敢与他对视。
“好吧,无论怎么说。”他重新露出了笑容:“无论朝廷为什么不这么做。至少在冀州,我们可以自己推行这些政策。我与诸君共勉,此事拜托了。”
听他这么说,再看着刘玄德向他们深施一礼,农稷从事们这才松了口气,然后也向刘备行礼:
“敢不领命。”
就这样,又一批农稷从事快马离开,以最快速度前去赴任。
他们的任命非常符合汉室异地为官的传统。
从最北方的常山、中山出来的人,要去最南端的魏郡为官。
从最东方来的清河,河间的农稷从事,要在西方赵国为官。。。
具体到县,乡要求就是,务必要让他们与当地的联系越少越好。
其中计算量非常大,更需要熟悉冀州各地世家内情……如果是在之前,这一系列任命够刘备头大的了。然而现在么。
刘备有了一位足够优秀的苦力。
我是说足够优秀的助手。
他精力旺盛,才思敏捷,计算能力出众——尤其是在学会了刘玄德教他的珠算法之后。更重要的是,他熟悉冀州各地世家内情。
事情交给他,只用了两三天就全部搞定了。让刘备省心省力。
嗯。
是的。
他就是徐庶,徐元直。
第四十七章徐庶头痛的工作()
现在的徐元直,顶着一个农稷从事的名头,做的事情却相当多。州府许多资料,公务都是他处理的……如果不是因为他名声不显,说出去名声不好的话,徐元直多半已经正式就任治中从事了。
“辛苦了,元直。”
刘备进了营帐后,向着徐庶行了一礼。
徐庶对刘备的到来无动于衷。他低着头,一只手打着算盘,另一只手拿着硬笔(鹅毛笔)奋笔疾书。
在将又一县钱粮事物计算完后,才放下笔,随便向刘玄德回了一礼,随口敷衍着:“嗯。”了一声,算是打招呼。再之后就又低着头,开始计算下一个县来年开春所需的各项事务了。
种子,农具,耕牛,钱粮开支……在刘玄德随口说了一句:“预算制度”之后,徐元直已经连续干了四五天,将大半个冀州的来年预算算了一遍。
“你还生气呢,元直?”
刘备笑着坐到了他对面,然后这样问。
“不生气。”他回答。
“你不生气的话,为什么绷着脸啊?”刘备好像不达到目的就不罢休一样,接着这样愉快的问道。
于是徐元直又抬起头,放下笔,看着刘备:“某个人将所有工作都丢给我,然后又跑到我这里问我生不生气……玄德,我可以骂人么?“
刘玄德笑而不语。
于是徐庶叹了口气:
“玄德啊,你很闲么?很闲的话不能来帮忙处理一下这些?”
“不,我很忙……除了我之外没别人吗?州幕府可是招揽了许多贤才啊。”
“是,但大多是次一级的。”他说:“做事还可以,但没办法总揽全局。”
“你可以教他们嘛。”
“没时间。”
“好吧,好吧,那云长呢?”
“云长做了半天,然后就跑了。”
“哦。”刘备点点头:“那宪和呢?”
“简宪和庸人也,不足论。”徐元直大手一挥,好像非常看不起简雍这种政治指数不过八十的家伙。
“你这么说,我就没办法了。”刘备摊开双手:“一流人才不是地里的韭菜啊,元直。要不然你等个十年二十年?我给你调十个——不,二十个一流人才。”
“这么工作二十年,我想必已经累死了。”徐庶淡淡的说。
想来他确定刘备不会帮他了。于是又低下头,开始继续计算。
“不过我有点好奇。”他一边计算,一边问:“有什么事,比这更重要的么?。。
我正在计算冀州的根本,正在计算明年春耕事务。关系到几百万人今后的口粮问题……
你直接将绝大多数田地,都纳入州府掌控中。而后派遣直接听命与州府的农稷从事与农事吏去管理这些土地。
配合三义行的种粮配给,你麾下铁工所的农具,牛马行的牲畜租借。
这一切都绕过了地方郡县,你知道那些家伙有多恨你么?”
“大家都是为朝廷做事的,有什么说不开的吗?”刘备笑着,不以为意的说:“更何况我不是给了他们一些田地吗?
凭着这些田地人口,各州县长官今年的考据都能得个上啊。”
“就像是给狗丢了根骨头。”徐元直继续一边算账,一边回答。
“你太不乖。”刘备摇头:“怎么能说这些高官是狗呢,这样太不好,真的。”
“所以,我的问题呢?”
徐元直的心情有些烦躁。
他不想再和刘备兜圈子了。就像是之前说的一样,徐庶很忙的。
“我的回答是,当然是教育了。”
刘玄德还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这样对徐庶说道:“世界上有什么比教育更重要的吗?”
他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了一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