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149章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149章

小说: 重生明末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是粮食调到陕西、甘肃到时候打仗用不完,赈灾也能用得上。

    天启六年因为东北地区和台湾、吕宋都有粮食产出,而北直隶再度丰收,因此朱由校手上的粮食一时间变得前所未有的充足起来。

    粮食多并不是一件坏事,这些粮食是支撑接下来大规模建设活动,或者战争活动的重要物资。只要不让这些粮食一下子涌入市场,把粮价压得太低就好,粮价被压得太低的话,农业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就会遭到打击。

    因此大量的粮食如今都抓在手上,没有投入到市场。。

第319章:商业殖民()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就是朱由校当前最好的写照。◎,明年东北地区的商品粮产出还会大幅度的增长,而台湾能开发出来的耕地基本上也都开发出来了,商品粮的输出同样还会增加。

    吕宋和爪洼岛的开发,也能为大明输出商品粮。

    而国有资本在澳洲的开发规模也将在明年扩大,不过要向本土大规模输出商品粮,还要等个几年。

    就在这个时候,高棉金边王朝派使团来明进贡,朱由校让礼部接待了一番,翌日早朝金边王朝使者呈上了金边王朝国王的进贡表文。

    朱由校看过金边王朝的进贡表文,随即下旨赏赐财帛锦缎,价值比高棉进贡的贡品还要高出不少。

    这是国与国之间的礼尚往来,自然不用那么小气,毕竟大明作为****上国,总是要有****上国的气度。

    当然,赏赐也不是白给的。朱由校当即决定回使高棉,与高棉就贸易、开发方面进行谈判。

    高棉金边王朝在中南半岛各国中对大明最为恭顺,朱由校也就没了武力入侵高棉的想法,而是决定与高棉采取合作,对高棉的资源进行和平开发。

    只要金边王朝愿意开放市场,并接受大明资本在其境内的农业、矿业等领域的投资,大明可以将金边王朝列为保护国。

    这是一种合作,即双方把蛋糕做大,双发都可以获得利益。当然大明会获得更大的利益,因为大明是想高棉输出高技术商品,附加值更高。而双方通过合作,高棉可以产出更多的农产和矿产等方面的产品,都是没什么附加值的商品。

    双方合作之下,大明在高棉有商业利益的存在,大明也会为高棉提供武力保护,使其不受外部入侵。

    这是一种商业殖民模式,在后世是美国在二次大战之后发展起来的模式。此前欧洲人都是使用武力殖民的模式进行外部掠夺。

    此时大明完全可以采用二战后的商业殖民模式。因为大明有这个时代最庞大的商品化经济,在制造业上超出欧洲人一大截。

    此时欧洲人就没办法使用这种模式进行对外殖民了,因为欧洲各国没有那么全的商品。

    此时的欧洲人,实际上根本没有几个优势的大宗商品。

    英国人工业革命之后。优势商品无非就是棉布、钢铁、煤炭,在鸦片战争之前甚至根本无法在正常贸易上与中国竞争,最后只能向中国大量输出鸦片。

    此时大明的商品化经济比清代要彻底得多,大宗优势商品很多。棉布、生丝、瓷器、茶叶,还有各种各样的钢铁、玻璃制品。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

    国有资本发展到这个时候,很多商品的产能已经很旺盛了。因此需要不断扩大市场,扩大市场的方式无非就是两种,一种就是内部市场的扩大,因此需要新政改革,以将资源进行整合,让老百姓能够有事可做,有钱可赚,从而能够消费这些商品。

    另外一个就是外部市场的扩张,外部市场在没有开发之前。市场不会很大。例如前几年朝鲜刚和大明进行全面贸易的时候,一开始的贸易额比较低。但随着大明的资本不断的在朝鲜进行投资,开发各种资源,如今贸易额正在逐年提高。

    高棉此时虽然也在与大明通商,但是市场没有完全开放,也还有大量的资源没有开发出来。

    高棉想要开发这些资源速度很慢,因为高棉在技术和资本上都比较缺乏。如果大明资本能够进入高棉,则可以带去资金和技术,从而提高资源开发速度。

    在高棉遣使来到大明的同时,暹罗使者过了半个月也到了。大明和暹罗的官方往来还是比较多的。对于之前的不愉快,暹罗国王生怕惹到大明不高兴,而大明如今又在南洋到处扩张,因此吓得连忙派使者来进贡一番。

    既然暹罗低头认错。那自然要拿出点诚意来,朱由校也赏赐了一些财帛锦缎,然后同样回使暹罗,也按照合作开发的模式与暹罗进行谈判。

    实际上和高棉与暹罗的谈判,说是谈判,更像是提出要求。高棉和暹罗敢拒绝吗?显然是拒绝不了的。因为大明的军事力量已经布置到高棉和暹罗的家门口了。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不把中南半岛的资源开发出来,没有中南半岛为大明输出商品粮,大明日子就不好过。

    尽管大明可以开发南洋、澳大利亚获得商品粮,但是劳动力就那么多,农业上多投入一点劳动力,工业、建设、军事上所能投入的劳动力就少了。

    中南半岛不仅有大量的农业资源,还有不少劳动力。把这些劳动力组织好,就能生产出大量商品粮,大明就能在农业上减少劳动力投入,将更多的劳动力用在发展工业和军事方面。

    也正如所料,大明使团到达高棉和暹罗之后,谈判进展比较顺利。在皇家海军的武力支撑下,高棉和暹罗都不敢拒绝大明的要求。

    大明要求他们开放市场,他们开放了,让他们开放资本投资通道,他们也开放了。同时大明在高棉、暹罗驻军也谈了下来。

    驻军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大明资本在高棉和暹罗境内的安全,另外大明还将在高棉、暹罗成立大使馆,与高棉的金边王朝,以及暹罗的大城王朝保持沟通。

    一系列的条款签订下来,大明商品可以畅通无阻的向高棉、暹罗输出,同时还能够在高棉、暹罗开发农业、林业、矿产、渔业等等资源。

    条款签订之后,大明的国有财团资本随即涌入了高棉和暹罗,开始在高棉和暹罗雇工开发稻田、林业、矿产、渔业等方面的资源。主要开发的还是稻田,暹罗和高棉的水稻生产条件非常优越。

    暹罗的耕地资源达到3亿多亩,而此时的暹罗人口只有600多万,拥有大片大片的耕地没有被开发出来,因为他们根本用不到那么多的耕地。所以到处还是森林什么的。

    随着大明将暹罗拉入商品经济市场,大量的资源都会被逐渐的开发出来。

    高棉的耕地面积没那么大,但也有将近上亿亩,而且大片土地位于湄公河冲积平原,和暹罗一样都适合种植水稻。。请访问

第320章:忙里偷闲() 
这年冬天,北直隶终于下雪了,而且还下得很大。

    北直隶连续三年冬季无雪,若非良好的水利设施支撑,恐怕农业生产已经乱七八糟了。

    朱由校坐在乾清宫殿前,一边品着茶,一边赏着雪,身边还有美人陪伴,小日子也是忙碌偷闲。

    良妃怀孕了,再过几个月就要生产。纯妃已经十七,落的亭亭玉立。朱由校自穿越以来,为了这个快要完蛋的明王朝,可谓是殚精竭虑,丝毫不敢松懈,因此也没什么心思在后宫胡搞。

    几年下来,朱由校一边勤劳的/ 锻炼身体,一边努力学习。受那些大臣们的影响,以及自我的感悟,朱由校发现一个人的福报多少,也都是做出来的。因此对花天酒地也看淡了,心思都放在了‘做功’上。

    功德,功德!

    分功与德。功即是对这人世间,你做出了多少贡献。德则是勤劳节俭等美德,一个人福报毕竟有限,即便吃饭喝水穿衣,都是在消耗自己的功。若是一个人无德,即便福报再大,也会有耗光的一天。

    在这人世间,能感悟到这个道理的人不多。有的人有功无德,有的人有德无功。

    做功实际上很简单,只要做好工作的本分,即是在做功。只看其做功效率能否跟得上自己的消耗。

    朱由校此时领悟到的一个道理就是,一个人努力学习、努力获得更精深的技能、地位,其终极目的就是为了更大效率的‘做功’。

    没文化、没技能的底层百姓,也可以做功。例如当个环卫工人。天天都在打扫卫生。这也是一种做功。

    当一个本分的农民。不去生产那些乱七八糟的有毒农产品,也是一种做功。

    这种功自然是有回报,可以是钱,例如在二十一世纪,如果到乡下当一个农民,帮人生产无公害农产品,价格卖得高一些,那么赚到的钱就是做功所得。属于‘净财’,自然不会有祸事上门。如果是普通农民,能够安心生产出良心农产品,却卖不上价钱,也是在做功,但回报方式则可能是让其无灾无病,健康长寿。

    福报加身,则需要有足够的自身修养,如果是一个骄奢淫逸的人,则容易在福报中迷失自我。

    很多人乐心公益、无私奉献。并不是傻,反而是最聪明的表现。

    渐渐的感悟到了这个道理。朱由校的心态也平和了起来,自身用度都开始不断缩减。作为皇帝,做功、作孽的效率显然都是最高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左右无数人的人生走向。因此作为皇帝,若是无德,作死速度是非常快的。

    人在轮回之中,每一辈子都能做功的话,就能不断的向上攀登,最终成为一个皇帝也不是没有可能。

    有的人是来享受人生的,有的人是来做功的。

    人生在世善恶并不需要太执着。想做功的为善,要享乐作恶的话,也自有报应。如果人家福报身后,能承受得起后果的话,那也是他自己的事。

    因此凡人在这世间,无非就是生而死、死而生,上而下、下而上。

    进而可以得知,人与人,即便是皇帝和一个普通农民,也没有所谓人格高低之分,只在于做功的多少而已。

    想通了这个道理,也就无所谓善恶,只看一个人想以什么样价值观和态度在这世间做人。

    因此朱由校感觉拥有三个漂亮的女人已经是很有福气的际遇了,三千弱水若都要饮下,岂不是要被撑爆肚皮?

    而他能做的最大功劳,便是挽救并改变这个国家。

    明王朝两百多年国祚下来,功德有之。开国之时驱逐鞑虏、光复汉室,是其之功。安天下之民,轻赋税、是其之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制度的崩溃,就变成了孽。财富分配不均,普通百姓被权贵糟践人道,善良之辈被丑恶之人欺凌,已是阴阳逆反,便是造孽。

    当然这个孽未必会全算到皇室头上,但是皇族不事生产,人数少的时候还养得起。人数庞大到如今这个地步,朱家祖上积累的福报估计也已经支撑不住了,已经开始严重亏空。

    大皇子朱慈燃则已经四岁了,正乖乖的坐在朱由校身边,也不知道是不是朱由校穿越后做功比较多,大皇子聪慧懂事,性格也比较温和,若是教育得好,也是一个圣明君主。

    在朱由校的以身作则下,如今后宫用度也有所减少,整个皇宫平和安详,人不去做死,基本上也不会有什么祸事。

    这一年有点多灾多难,先是王恭厂大爆炸,接着又是四省大地震,各地受灾也是频发。

    不过到了年末,也都挨过去了。

    朱由校此时只感觉这世界很危险,能坐在乾清宫殿前赏雪,又有家人陪伴,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宝珠,年末又到了,宫内人员也忙活了一年,赏赐什么的,你拿个方案出来,让大家都过个好年。”朱由校对皇后说道。

    “妾身懂得。”张皇后微笑道,然后对朱由校说道:“光禄寺进贡的贡品又有许多,这些贡品宫内可用不完,皇帝你还是赶紧赏赐出去,不然也浪费了。”

    “朕明日就让司礼监拟个名单出来,把这些东西都赏赐出去。”朱由校点头道,纯妃这个时候说道:“皇帝哥哥,这些天大臣们都在催信王的事,封地还没定下呢!”

    “信王嘛……年后再说吧!”朱由校一时间也有些头疼,他并不想延续之前的藩王制度。

    这些皇室成员一个个混吃等死,虽然在政权稳固方面是一劳永逸了,但人不做事怎么行呢?

    连他这个皇帝都要做事,这些藩王一个个不做事的,日子过得比他还要爽,往往还很不知足。

    要说他们不成出城,就像是坐牢一样。可朱由校这个皇帝何尝不像是是坐牢?特么的还是人形法器呢!天子守国门,就是为了镇压北地煞,如今把建奴灭了,朱由校才松了口气,这地煞估计一时半会是闹不起来了。

    如今整个皇族二十多万人,开销非常巨大,以田赋进行支付,每年要支付这些皇族超过一千万石的大米。

    信王如何分封,也是让朱由校头疼。。

第321章:天启七年财政预算() 
信王分封的事情,朱由校决定过完年再说,随着年底的到来,年度汇报了财政预算都开始进行了。

    工部上报了天启六年的完成的一系列工程,去年朝廷直接拨款1亿元用于建设北方各省水利工程。

    这1亿元的资金丢出去,还是修了不少东西出来。

    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的水利设施都有修建,这些水利设施主要是围绕着黄河进行的。

    这些水利设施的修建,让天启六年黄河流域只发生了一次溃堤,治理已经初具效果。

    另外朝廷修建的北方公路网络,在省道方面已经大部分修建完成,而在东北地区,公路修建速度最快。

    造船业方面也发展迅猛,天启六年制造了一千吨以上的商船826艘,其中近703艘是国有造船厂制造,相比去年增长了30%。其中有35艘是2000吨级的大船。不过大明对商船需求量的缺口依旧比较大,主要还是扩张速度太快了。

    “如今还有200余艘6000料商船正在建造,明年就可以完工下水,国有造船厂的造船产能正在逐步往6000料商船上转移。”工部尚书王微汇报道。

    “明年能开工多少艘?”朱由校问道。

    “根据各个国有造船厂上报的计划,明年将开工350艘6000料商船。”王微回答道。

    “嗯!很好。”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商船增多意味着大明可以从外部获得更多的粮食和原材料。

    如今这个时代交通不发达,海运是最大的利器。如今国有造船厂的造船资金除了用海贸利益,其他的都是银行贷款造船,商船回报率很稳定,基本上不可能亏本。而且商船吨位越来越大,海况适应能力也会增强,航海事故也会降低。

    海洋贸易利润是很惊人的,特别是当前大部分远洋贸易都被国有资本垄断的情况下,虽然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有些东西没那么暴利了,但是量却上去了。

    而民资商船虽然也能进入一些区域贸易,但因为暴利被逐渐消除之后,民资商船的规模又没上去。所以暴利的远洋贸易局面已经基本上结束。而那些暴利的贸易对象,都被国有资本垄断,例如与葡萄牙人的贸易。

    如今除了葡萄牙人能从美洲大量运输白银到东亚地区,荷兰人和西班牙都被赶出了东亚。

    与日本的贸易也比较暴利,不过也被官方垄断。民资商船无法进入。

    而各地的奢侈品买卖,基本上也都是国有财团的开设的商行进行采购、运输,民资商船难以买到这些货物。

    如果朝鲜的人参、貂皮等商品,都是被几家国有财团商行所垄断。这些商行如今到处开设,南洋各地,以及中南半岛地区都是如此。

    这些商行主要就是负责将商品销售到各地,并将当地的原材料、粮食、天然奢侈品收购过来,然后运回国内。

    当然民资商船吨位较小,运货比较灵活倒是一大优势,国有商船更倾向于运输大宗商品。

    户部也将天启六年的财政收入报表呈交了上来。天启六年财政收入增长迅速。新政地区商税、个人所得税,以及奢侈品税、契税等税种收入加载一起,达到了5600余万元。

    盐税经过一年的整顿、缉私,提高到了1800万余元。

    铸币税方面的收入也随着纸币的发行而有所提高,达到了2600余万元。

    农业税收入随着东北地区大量耕地的开发,以及台湾、吕宋等地的农业税,有了一个小爆发,达到了4200余万元的收入。

    另外朝廷出售资产收入3100余万元,此时朝廷手上还有一大批抄家所得资产,以及扩张所得的土地资产没有出售。

    国有企业上缴红利则打到了2100余万。此时国有企业红利上缴比例为12%,并不是很高的一个比例。主要是国企还在扩张之中,需要一定的资金。

    海关收入则有了快速的增长,提升到了3300余万元。

    天启六年财政收入达到22800余万元。相比去年来说,财政收入提高了7400万元。

    去年预算2。8亿元,其中包括此前盈余的8000万元。

    总的算下来,天启六年国库盈余2700余万元,同时皇族开支1300万元,实际剩余1400万元。

    这1400万元基本上也就是留着明年用于皇族开销了。而皇室开销这些年是一分钱也没从国库领,毕竟皇帝在做生意。

    户部认为明年朝廷财政收入还会快速增长,首先是山东进入改革之后,山东成为了税收增长的一大亮点。另外东北地区的开发持续,为朝廷提供的财政税收还会有所增长。

    同时在台湾、吕宋、爪哇、马六甲这些地区税收也会进一步的增长。

    海关收入、盐税收入同样也会增长。

    而财政收入的增长动力,除了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海外市场的扩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货币发行量的增长。

    货币增发数量一个是白银流入情况,一个就是铸币税。

    根据粮食存量,以及粮食生产规模等方面的统计之后,户部认为可以增发6000万元的铸币税用于工程建设,在这样的额度下,不会造成粮食价格异常上涨。

    加上财政收入方面再往上抛出5000万元,天启七年的财政预算达到了惊人的3。5亿元。

    这么一大笔财政预算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