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172章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172章

小说: 重生明末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陛下。”袁可立躬身道。

    京查很快就开始了。袁可立作为主持这次京查的官员,自然是忙碌了起来。不过朱由校考虑到袁可立年事已高。因此给袁可立安排了好几个‘年轻力壮’的官员协助,黄周道、蒋德璟都被朱由校安排了过去,袁可立只要盯好大局就行。

    作为三朝元老,袁可立主持这次京查绝对是毫无偏颇的,不管是什么党派,还是有什么关系。在袁可立那里一个都不奏效。

    反腐的排查开始大范围的展开。反腐活动按程序走完,即审查资产、调查账目等等,以及有无人举报。

    在这个程序内发现不了贪腐的,即便是贪了,也是没有见光的,能做到这个程度也算是本事。这种程度的贪污,首先贪不掉太多钱,贪了很多钱之后只能跑路。同时贪来大钱,也不敢光明正大的拿出去花销。

    就反腐方面。这些年新政地区的反腐程序执行得都非常严格,但这次京查的反腐规模就大了。

    趁着这个机会出来举报的也不少,这些举报只要属实,皆是一律革职查办。虽然反腐程序很多时候不会去刨根问底。但是碰上举报就是见了光了,这是必须要处理的。

    汉皇党的贪污情况稍好一些,而其他党派的官员,或是无党派官员的贪腐情况就有点严重了。

    去年因为因为举行了科举和公务员考试,使得朝廷获得了大批的行政人员,因此这次京查相比以前要严厉。

    但凡是尸位素餐的官员,全部贬了下去。而对于地方主官的要求则更加严格。有些官员即便平时做了事,但是没什么政绩能拿得出手,那也会被贬下去。毕竟地方主官的责任就是发展地方,并不是单单愿意做事就行的,还得有点脑子。

    革职、贬职者不计其数,而那些表现良好的官员以及基层公务员,则被成片成片的提拔了上去。

    能者上、无能者下。

    那些能够发展地方经济的官员,不管人品如何,一律提拔了上去。重视商业,成为了当前新政改革的主要潮流。

    其次是能维持地方稳定的地方主官,也被提拔了上去,维持地方稳定包括民生保障,以及社会治安等等方面的治理。民生保障也包括农业设施、城镇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建设。

    这次京查持续了整整一年之久,新政各省都经过了一番人事变动。省级官员被撤换掉了一大半,府级官员也有很大的变动,而地方主官更是变动了一半以上。

    老的、病的,也都被裁撤了下去,该退休的退休,该回家养病的养病。那些不做事的,也把位置让出来,让能做事的上去。

    这次京查的意义绝对是非凡的,经过这次京查,整个新政地区的官场立即变得生机勃发。

    到处都是肯做事的官员,形成了一种实干的风气。

    看到别人升官的升官,那些没升官都卯足劲想要做点政绩出来,如今朝廷要的政绩,主要就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障社会稳定这几个方面。

    朝廷给地方下达文件指示中,也提出了‘招商引资’的概念,如何招商引资?如何开发地方资源?

    这都是地方官员们需要去想去做的。

    如今新政地区的资本无非就是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争取国营资本入驻确实是一个好方法,但国营资本的扩张是必然的,该垄断的行业一律垄断。这些地方官员还是要想办法吸引民资商人投资,充分利用民资资本的活力。另外一个就是抓好基础的农业等产业。

    带动经济,无非就是发展农业、工业、服务业。

    扶持中小民资企业发展,也是如今朝廷的一个战略方向,中小民资企业的经济补充能力强,能够见缝插针的进行经营,地方经济发展重点还是扶持那些中小民资企业。

    那些中小民资企业能够遍地开花的话,经济就会非常繁荣。如果只有国有资本,那么市场就会变得十分偏枯。

    如今新政地区百姓收入提高,同时还有广阔的海外市场,也为中小型民资企业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

    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只要略加扶持,就比较容易把地方经济发展起来。不过这个年代的官员,并不是所有人都懂这个。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人,思维和见识都不太一样。

    过去的明王朝,官场可不以这种标准来升官。如果改变成这种以发展工商为主的基调,并不是所有官员一下都能领悟其中的东西。

    只有不断的树立榜样,才能让这些官员彻底掌握发展经济的基本常识和手段。(。)

第372章:新规格,新标准() 
这些年朱由校在北方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无非就是展工商、一体纳税这两个方面,核心就是为了开源节流、限制金权。‘

    这样的改革,如今已经受到了广大中小商人的支持。

    朝廷的改革并非是要消灭民资,而是遏制那些资本大鳄的出现,市场上的庞然大物只能是国营资本,如此一来金权才能受到限制,商人不至于把手伸到政治领域之中。

    但商人在生产组织上面又有积极的存在意义,那么中小商人就可以完成这个社会分工,国企则可以承担市场主导作用。

    在这样的模式之下,中小商人是没办法将手伸到政治领域的,因为他们的资本不够强大,如果他们靠金钱开道,那么多的官员他们也没那个财力去贿赂。毕竟摆到几乎公开的暗箱操作层面,只要挨到边的官员都会索贿。

    所以没有哪个中小商人敢去操纵政治,顶多只能在下面搞一搞暗中勾结,目的也触及不到政治核心。

    一旦有中小商人成长为资本大鳄,那就是开刀的对象了。要么接受合资,成为国有资本财团的一部分,要么被国有资本围剿、扼杀。‘这是没有其他道理可讲的,一旦成长到那个程度,就触及了底线。

    因为那些大资本商人,已经具备了向政治伸手的可能,同时也危害到了国有资本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存在。

    例如后世的那些大富豪,哪一个不是只占其产业的一部分股份,谁能吃得下独食?

    在后世的美国也是这样,一旦某个财团外的商人崛起,必然也只能面临这样的选择,没有谁能够例外,因为这些商人威胁到了财团的地位。还后历史上美国排华,实际上就是因为中国人太聪明了,懂得赚钱和投资,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展意识。不像白人、黑人那么好忽悠,日子也得过且过,从而威胁到了犹太人在美国的资本统治地位。到了二十一世纪,在美国最有钱的是犹太人。其次就是华人。如果不是美国排华,华人早融入美国社会几十年,华人在美国还会更有钱。

    说白了,就是华人有文化底蕴。而犹太人也是一个掌握了一定文化的民族,在一个圈子里面。文化竞争力是最为重要的,所以美国才把华人排斥在圈子之外。

    如今新政地区国有资本崛起,已经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而那些中小民资商人也大量涌现,双方相互补充之下,也能和平相处。‘

    随着改革的深入,那些涌现出来的中小商人越来越支持新政的制度。因为在新政制度之下,商人地位已经开始不断提高了。

    特别是天启九年京查过后,新政地区的官员对待当地商人的态度就有了很大的改变。从过去的轻视、不屑,变成了欢迎的姿态。

    这样的变化让新政地区的中小商人欣喜万分。与此同时,在天启九年朱由校又出台了一套对衣食住行的新限制标准。

    这个标准出台后,在衣食住行方面,虽然还有限制,但已经很宽松了,总的不会限制到比普通百姓更差。

    在出行方面,拉车的马匹自然是不能过一定的规格,朝廷最新出台的政策规定,商人乘坐的马车,马匹数量不能过2匹。除非有拥有民勋。民勋最高的马匹数量可以达到六匹马,但商人要想获得民勋,必须对国家做出贡献,有了这样的贡献之后。显摆一点也能让大家接受。

    穿衣方面,黄色的衣服依旧是限制的,这是任何阶级都受限制的。但拥有民勋的群体,则可以穿黄色的衣服,即便是最低级的民勋,都可以穿黄色的衣服。

    住宅方面同样是有限制的。即只有拥有民勋的群体,才能建造、居住园林,而且根据民勋高低,对面积做出了规定,园林最大不能过1o亩。

    没有获得民勋的商人,不仅不能居住园林,其住宅面积也限制在6oo平方米以下,有能力盖的可以盖6oo平米的大宅子,但不能盖更大的宅子了。过这个范围就是越标准,会被罚款、强制整改。

    而在妻妾方面,则依旧维持过去的律法,大明的律法规定,只有王公贵族这类人才能取妾,而普通人要想取妾,需要年过4o无子者方可。基本上,还是以维护‘一夫一妻’为主的制度。

    商人有钱亦不能践踏这样的制度,除非拥有四品以上民勋,才可以取一房妾室。

    至于外面保养什么的,这个就实在管不着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关系,还能强求什么。除非是官场上的官员,玩弄女性才会受到体质规则惩处。

    而在‘食’方面同样也是有限制的,那就是婚丧宴席上,不管是商人还是什么群体,摆席不能过3o桌,实际上限制也比较小,平时这些商人在家里如果想要胡吃海喝,摆上各种各样的山珍海味,只要不出来显摆都无所谓他们。

    同时接亲、迎亲、送葬、半寿等等,都有相应的规格限制。

    商人地位的提高,这是历史展的必然结果,因此朱由校出台了新的限制标准,在这种新的标准之下,商人的日子过的起码不会比普通人差,同时又避免了这些商人疯狂在百姓面前显摆,以免败坏风气,同时由节约社会资源的损耗。

    例如住房,一个非常大的房子盖出来,需要消耗很多人力物力,但却又是给一户人家住的,先不说这消耗的民力,就说影响就不好,普通百姓看到了如此悬殊的贫富差距会怎么想?

    同时那些婚丧娶嫁的民俗活动,规格进行限制之后,也可以避免一定程度的铺张浪费,免得出现大肆显摆的情况,避免刺激社会贫富矛盾的加剧。

    这样的制度,对于那些中小商人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尽管有限制,但这样的限制程度,却能让他们光明正大的过上比普通百姓要好得多的生活了。而且大部分中小商人,也不会去过过这样标准的生活。当然,这社会难免可能会出现一些奇葩,跑出来炫耀排场、财富,这样的限制标准还是要有的。

    要想过这个规格也是可以的,那就是通过为国家做出贡献从而获得民勋,有了民勋就可以服众,老百姓看了也不会有那么的反感。(。)

第373章:对待印第安政策() 
新政地区的中小商人支持改革的态度已经形成了一种大趋势,而南方的中小商人在接触了新政之后,同样也对新政变成了支持的态度。 ‘

    而反对新政的阶级群体,也就是那些大资本商人,以及那些拥有免税特权的士族。这些人在江南地区的势力极为庞大,简直到了盘根错节的程度。

    不过朱由校此时也不急着去改革南方各省了,毕竟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了,用不了几年,新政地区的国有资本,以及支持改革的民资都会把南方那些大资本商人甩开,到时候南方各省不改革也得改革了。

    稳坐钓鱼台的朱由校自然是不急的,不过南方那些大资本商人却是很急。随着大明开始不断的向海外扩张,国有资本在一浪潮中获取了无比丰厚的利益。但是对于南方的那些大资本商人来说,却是没他们的份。

    不管是那些大财阀,还是那些大海商。

    东北、西域、台湾、南洋、澳洲、中南半岛,这些市场全被国有资本所统治。那些海商还算好,还能开着船跑一跑货物,不过暴利商品的贸易都被垄断了,在那些贸易港口都赚取不到太惊人的暴利。

    什么五六倍的海贸暴利,那是在贸易不频繁的情况下才会产生的一种现象,但随着贸易的频繁,市场的不断交流,利润是肯定降低的。但是拥有更高生产技术的一方,必然是在贸易中占优势的。同时某些商品依旧可以谋取到一些暴利,但更多的时候,巨大的盈利都是靠更大的贸易量来达到。

    反倒是江南财阀,在大明的对外扩张中,没有获得任何的利益。

    一开始是看不上那些海外荒芜之地,结果国有资本调集资源开出来了,那些地方逐渐变成了物产丰富的福地。

    如今江南财阀现国有资本每年要从海外获得丰厚无比的利益,顿时醒悟了过来。也开始向海外地区输出资本。

    去干嘛?

    当然是投资啊~!

    他们也成立农业公司,然后开那些荒地。或者从别人手上购买种植园等等产业,从而实现土地兼并。

    他们也到中南半岛投资水稻种植业,组织土著垦殖稻田。‘

    他们也进入澳洲,试图在澳洲购买土地、矿产。不过进入澳洲之后遭到了国有之本的狙击。

    澳洲是一个国有资本高度主导的地区,土地、矿产和各种资源卖不卖都是国有资本说的算。

    突然现有一支庞大的资金涌入澳洲,国有资本当即对生产资料的出售进行了严格的管控。

    江南财阀在天启九年的时候,战略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些江南财阀开始积极向全国市场进行渗透,并且进行大量投资。意图找到一条与国有资本抗衡的路线。

    但是比较残酷的现实是,这个年代能让江南财阀翻盘的无非就是两个东西,一个是金融业,一个是工业。

    金融业已经被国有资本所掌控,江南财阀很难有大作为。而江南财阀的工业,此时正在被国有资本持续围剿之中。

    积极投资农业等等产业,也仅仅是延缓江南财阀的败亡罢了。但如果从资金层面上考虑,甚至加剧了败亡度。

    一些苏南中小工厂主此时已经现,新政改革对他们实际上是很有利的。因为改革之后的市场,简直繁荣到让人瞠目结舌。那繁荣的市场让他们垂涎三尺,可惜他们此前被排斥在市场之外,只能眼红无比的看着新政地区的商人欢天喜地的享受着繁荣的市场。

    自从不久前皇帝取消了新政地区与旧体制地区的贸易壁垒之后,很多苏南工厂主已经开始向北方输出商品,并且重新获得了一条生路。

    北方市场和海外殖民地新政市场,在大量的投资之下,百姓获得了收入,产生了巨大的商品需求,只要他们的商品能够进入这个市场,商品只要还不错。就能获得良好的销路。

    不过江南的商品进入新政市场之后不久,就遭到了新政地区的商人集体抗议和抵制。

    对于新政地区的商人们来说,江南地区的商品对他们依旧存在着巨大的威胁,特别是贸易壁垒取消之后。外部商品进入新政地区只被收取了一个商品增值税,其他什么工商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一个都不用缴纳,以至于一些领域的商品迅遭到了冲击。

    对于这个现象,朝廷好似根本没现一样。这让新政地区很多商人开始对目前大明南方各省**于新政体系之外产生了极大的不满,纷纷要求朝廷将南方各省纳入新政范围。 ‘

    殊不知,这是朱由校逼他们站队呢!

    或者说在加新政地区的商人对新政的认同度。让他们意识到新政体系的好处,别整天吃到肉了还在那里反对新政,这样的商人确实也是不少的。

    各大报纸上,也迅出现了新政地区的商人的呼吁,要求将南方各省纳入新政体系,或者是要求新政市场重新设立贸易壁垒。

    这是一场利益之争,迅引了一场舆论热潮。

    这场舆论热潮也迅刮到了南方各省,南方各省商人通过这些报纸,也逐渐意识到了北方新政市场的繁荣。同时也诧异的现,新政地区的商人,对纳税已经习以为常,甚至是完全支持的态度。

    新政地区的商人此时自然是支持这样的制度的,因为此时新政地区商人大部分都是在这样的制度下崛起的中小型商人,而那些资本大商除了投靠了国有资本财团的红顶商人之外,其他的资本大商大部分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已经被国有资本财团围剿得所剩无几。

    或许一些大资本商人此时手上还有不少钱,但是他们的产业却是在国有资本的围剿之中逐步落败。一个没有产业的商人,即便手上再有钱,影响力也变得非常有限了。这就是高利贷商人很做实业的商人在影响力上的差距。

    所以那些反对新政的大资本商人已经大部分完蛋,自然是跳不起来了。取而代之的国有资本财团以及大量中小资本商人都是在这个制度下受益的,自然是大力支持当前的新政制度。

    随着这场舆论浪潮的酝酿,北方那些中小商人也现了新政市场对南方商人敞开了一个巨大的漏洞。

    这个漏洞要是不及时堵上的话,整体的利益都会遭到损害。因为他们作为国有财团的补充性资本,南方那些商人同样也能挥出相同的作用。而且南方商人做生意更加精明,也更加擅长轻工业的展。

    此时国有资

    本财团垄断的重工业,轻工业方面并未彻底垄断,除了纺织业等少数几个轻工业领域国有资本有大规模涉入之外。其他大部分的轻工业都是交给民资商人去展的。

    养心殿内,朱由校正一边悠闲的喝着茶,一边看着各种报纸。如今这些报纸上最多的就是那些商人反对南方商品进入新政市场的种种呼吁。

    朱由校乐呵呵的看着,然后完全不表态,装作完全没看见。

    此时的统一市场。实际上还是不统一。因为货币的不同,还有税收的不同,构建统一市场的意图终究是要流产的,除非把南方各省都纳入新政体系进行改革。但是这样表面上看起来统一的市场,对接下来的改革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因为这次开了个口子,让南方各省的商人尝到了点甜头。朱由校的用心,自然是为了分化南方各省的资本势力。

    新政体系是有利于中小商人展的,但却不利于大资本商人。而此时的江南地区,则是大资本商人占据主导地位。而在江南之外的南方省份,例如福建、广东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