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末当皇帝-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此时正在积极修建通往西域的战略铁路,这条铁路一旦修通,接着就可以把铁路修到中亚草原上,从而又能将铁路修到伏尔加河下游、西伯利亚等地。至于后世的那条中东铁路,朱由校也是打算修建的,只不过不是现在。
那条中东铁路非常长,暂时没那么大的商业利益,可以等本土铁路网络修得差不多了再说。
大明与蒙古在未来必然还有一战,这在林丹汗接触到了建奴残部的消息传到朱由校的耳朵之后,朱由校已经感觉到了林丹汗的野心依旧不死。
朱由校并没有马上和蒙古撕破脸,与蒙古的贸易存在很大的利益,用武器装备换取羊毛使得双边贸易变得利润丰厚,这块肥肉朱由校是不愿意丢掉的。不过蒙古人的威胁也不能视而不见,获得了精良装备的蒙古人在战斗力方面确实有很大的提升。
是时候给军队更新装备了。
于是朱由校开始频繁出入军工厂,无烟火药步枪弹已经被军工厂制造出来了,但是枪支设计却一直让朱由校不太满意。
军工厂一共设计了十几种步枪出来,性能都强差人意,让朱由校有点看不上眼,军工厂只能继续改进设计。
倒是手榴弹的研发上,让朱由校比较满意。
有了无烟火药之后,军工厂没花费多少时间就研发出了木柄型手榴弹,这种手榴弹的特点就是投掷距离足够远,而有了无烟火药之后,爆炸威力也最够大。
这种玩意装备明军,有很大的意义。
在这种普遍还停留在短兵相接的时代,手榴弹可以用来杀伤靠近的密集目标。当然如果混战到一定程度,那就不能用了。
如果堑壕战出现,那么效果更大。
想到堑壕战,朱由校眼前一亮,重机枪啊!那玩意才是大杀器,在这个年代,也许只只需要一挺重机枪,就能让几千人的战斗变成一面倒的屠杀局面。
朱由校当即让军工厂成立了一个机枪研发小组,并且将重机枪的链弹,以及采用后坐力持续供弹的原理写了下来,交给研究小组进行研发。
“只要研发出了机枪,一律重赏。”朱由校当着一群军工厂研发人员面前表态道,机枪这东西,显然也不会是太复杂的玩意。最重要的还是利用后坐力供弹这个玩意,不是所有人都能有这样的奇思妙想。
只要想到了这一点,结构设计方面多琢磨琢磨,研发出机枪也不会太难。。
第402章:海外殖民利益()
readx; 天启十一年,战略铁路正在修建,特别是通往蒙古草原的战略铁路,这条战略铁路的建设,这条战略铁路一旦修建完成,大明的大军就能轻松压境蒙古,作战物资也能大量运输到前线。
所有新政省份,此时都是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不再似过去那样如同一潭死水,商人有钱赚,百姓有事做。物价保持稳定,收入不断提高,民生持续好转。老有所养、少有所教。
内部市场十分繁荣,海外商品出口市场同样也再度扩大。
与美洲的贸易在天启十一年直接就扩大了一倍,通过出口商品的方式,贵金属持续流向大明。同时在与葡萄牙人在马六甲城的贸易,虽然受到了美洲航线开通的影响,但贸易额也没有大幅度下降太多。
大明在朝鲜的利益则在持续扩大,大明商人在朝鲜大规模的投资,大明资本在朝鲜大量兼并土地、开采矿产,朝鲜政府完全就是一个傀儡。大明资本在朝鲜的圈地运动还在持续展开,大量农民失去了土地,进入城镇务工。
因为大明资本对朝鲜的投资,所以朝鲜并不缺少工作岗位。即便本土工作岗位不够,海外也有足够的工作岗位,大明开发海外殖民地需要很多劳工,即便是相邻的大明东北地区,同样也需要劳动力。
朝鲜劳工工资低廉,用起来也很划算。
此时的朝鲜,已经彻底的沦为了大明的商业殖民地,这种殖民不是直接通过武力进行掠夺,而是通过贸易、商业投资对一个国家的劳动力、资源的持续掠夺。大明虽然在持续掠夺朝鲜,但同时也在保障朝鲜人不被饿死。
只要没被逼到要被饿死的程度,造反是很难成功的,何况大明距离朝鲜那么近,又是外部矛盾,军事技术的进步之下,愈加没有反抗之力。
所以大明派遣到朝鲜的总督。在朝鲜当‘太上皇’的时候,也对朝鲜进行了少量的改革。
这些改革主要是为了保障底层百姓不被逼上绝路,例如民政局的制度很快就普及到了朝鲜,朝鲜人真要被逼上了绝路。可以找民政局。民政局可以给他们救急,并且给他们安排工作。
当然这些工作,通常都是安排到海外当劳工。
普通朝鲜百姓在大明的这种掠夺模式下,甚至是差距不到大明是如何掠夺朝鲜的。表面上看,双方是公平贸易。朝鲜的商品可以卖到大明,大明的商品也能卖到朝鲜。但问题是,朝鲜的商品都是没什么技术性的,附加值很低。而大明的商品技术含量高,属于高附加值商品。
这就相当于两个人打架,强壮的一方不让瘦弱的一方避战,只能站在那里和强壮的人比力气,结果自然不言而喻了,弱小的一方被欺负惨了。但到了台上打架,人们看到的都是双方在‘公平较量’。一般不会思考弱小的一方为什么要上去打架?
同时大明的资本可以毫无阻碍的进入朝鲜,完全就是长驱直入,大明的资本比朝鲜商人的资本要强大太多了,加上大明控制了朝鲜的政权,可以颁布很多有利于大明资本的有利政策,这种有利政策未必要公然的减税什么的,即便是同样的税率,也能出台很多有利政策。
朝鲜资本完全竞争不过,只能充当大明的走狗资本,从而保全高人一等的富裕生活。而那些朝鲜民族资本。则成为了大明资本和朝鲜走狗资本联合围剿的对象,在庞大的资本打压之下,还有朝鲜政府在一边吹黑哨,朝鲜民族资本自然是溃不成军。
当资本对朝鲜的渗透越来越强。相当于整个朝鲜都在给大明打工。而且待遇还比大民工人要低上一等,很多紧缺资源在商业掠夺的环境中不断向外流失。最明显的就是朝鲜的女人开始产生嫁到大明去享福的观念,越来越多朝鲜女人嫁到大明。
同时朝鲜的资源也在流失,森林、矿产等等资源在持续的流失。
除此之外大明还在压榨朝鲜的人口红利,一船接一船的朝鲜劳工被成群的运往海外殖民地开荒。同时朝鲜的农业也在往经济作物种植方面发展,棉花种植业正在不断发展。而粮食种植规模却在缩小。
大明将个人劳动效率不是那么高农业产业分配给朝鲜农业,而大明的农业则负责生产个人生产效率比较高的项目。
然后大明向朝鲜输出粮食,朝鲜向大明输出棉花等经济作物。
大明负责冶炼矿产,而朝鲜人则负责挖矿,这也是一种产业分工。脏活累活外包,本土保留技术环节。
这种掠夺也还算比较温和,双方面子上还能过得去,唯一的矛盾就是贫富差距很大,大量紧缺资源外流,让朝鲜百姓有点水深火热,但也不是活不下去,只是累一点,基本的温饱还是大明努力在朝鲜进行保障的。
日本在天启十一年,内战持续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小**阶段了。样藩攻城略地,幕府节节败退。这边幕府从大明这边购买了军事装备之后又展开了反攻,一时间剧情跌宕起伏。
在这样的局势下,大明与日本的贸易已经全面展开。
德川幕府已经无力限制地方大名私下与大明贸易,大明的商品持续的涌入日本,持续掠夺日本的贵金属。
对马藩也被大明趁虚而入,成功的将对马藩从日本分裂了出来,成立了一个‘对马王国’,并且受到了朱由校的册封,这册封的含金量绝对是最高的,对马王国接受了册封,意味着和日本天皇完全断绝了关系,从日本的体系中脱离了出来。
天启十一年,大明又从日本分裂出了两个小王国,这些独立出去的小王国,都有大明的驻军,大明已经对日本完成了战略围堵。
德川幕府此时自顾不暇,自然无力顾及这些问题。
陷入混乱的日本,已经无力对大明构成什么威胁,同时内部动荡也消化了日本的社会矛盾。
日本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让他们自己炸一炸。就不会炸到别人了。
而大明在中南半岛的殖民利益则在持续增长,因为大明资本涌入中南半岛,中南半岛水稻种植业规模持续增长,天启十一年中南半岛向大明输出的商品粮已经增长到了将近三千万石的规模。而且还在持续的增长,大明对中南半岛的开发还不是很深入。
中南半岛各国向大明输出商品粮、矿产以及其他原材料,大明则向中南半岛输入各种工业商品,从而完成掠夺。这种模式因为中南半岛人口并不是难么多,倒是搞得不错。中南半岛的各国人民日子还不算过得太苦逼。毕竟是地处热带区域,农业资源丰富,吃饭不成问题,天气也比较热,不用穿多少衣服,居住也比较简单,搭个棚子都能住。
中南半岛对大明来说已经越来越重要,因为这里已经逐渐成为了大明的又一个粮仓。一个粮食商品化程度很高的粮仓。
大明在南洋的殖民同样在持续展开,开发程度最高的还是吕宋岛和爪哇岛,而吕宋群岛则是开发程度最高的区域。
婆罗洲也有所开发。不过开发程度不高,只是在沿海进行了一些开发。苏门答腊岛则刚刚开发两年,开发程度也不是很高。
开发程度正在随着移民的不断到来而增加,南洋地区的商品粮生产则开始下降,农业方面主要转为生产经济作物,商品粮只保障南洋各地所需。
甘蔗、橡胶、棉花、胡椒、可可、咖啡豆、剑麻、油棕、热带水果这些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持续增长。
这些经济作物,让大明获得了稳定的工业原材料来源。
澳洲方面的开发进展并不是太快,几年下来移民到澳洲的人口也只刚突破了三十万人。
但仅仅是这三十万人,却因为丰富的资源,产出正在不断的扩大。
澳洲出产的小麦。大量出口到了南洋、中南半岛等地,补充这些地区的人口对小麦的需求。
澳洲的牧场开始产出羊毛了,规模很是可观。同时沿海矿业也产出了不少铜矿,这些铜矿在澳洲就进行了冶炼。得到铜之后再运回本土。
大明对澳洲的殖民模式,并非是不发展工业,而是适当发展工业。铜矿的铜含量很低,这些矿石运回去不划算,太占地方了。
大明试图从南美获取铜资源的想法在这一年也破碎了,板鸭的殖民地人口不够。铜矿冶炼技术又差,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铜矿运回本土,优质铜矿资源不足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大明的重大问题。
当然大明也不是没有铜矿,只是开采成本有点高,以至于铜材的价格一直有点居高不下。
不过澳洲的主要殖民利益还是农业、牧业、矿业,冶炼业规模很小,所占比例不大。而当前矿石运输还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大明的海上运输能力还没有达到能够大量运输矿石回去的程度,所以暂时没有全面开发各种矿产。
只有等蒸汽船大规模应用的时候,大明才有能力将很多价格较低的大宗商品纳入海洋贸易的名单。
否则只有实在没东西运的时候,才会把那些不太值钱的大宗商品运回本土。
澳洲不远的新西兰,也就是此时的桃源国,移民的数量则要比澳洲还要大,人口迅速突破了四十万。
牧业是桃源国发展最快的产业,为了保护牧场,不少种植业项目都有政策约束,粮食只能依赖进口,什么姜葱蒜、蔬菜、水果倒是可以种植,但也仅限于满足当地需求。桃源国的牧业发展速度很快,羊毛、羊皮、牛肉、牛皮这些原材料产量持续上升。
朱由检在桃源国也算是远离政治斗争,或者说是被排除在了政治斗争的圈子,朱由校对这个弟弟实在也是不太放心。
朱由检在桃源国日子过得也还算逍遥,反正岛上到处都能去,而且作用大片牧场,收入也不错,该享受的东西也能享受到。唯一不太舒心的就是,岛上的军政大权依旧是被他的大兄皇帝给遥控着。
天启十一年,电报也铺设到了他的桃源国,一下子就更没什么大权了,官员有什么问题都向本土上报。
所谓桃源国,不过是桃源省。
官员是本土派来的,军队也是本土派来的,而他朱由检离本土万里之遥,什么远大政治抱负已经此生无缘了。
桃源国和桃源省确实没什么区别,银行借款给桃源国发展,相当于是中央先支持地方省份发展,至于这笔钱什么时候还,那看地方省份发展得好不好了,发展得好了,那就从这里抽税支援落后省份,这个抽税就是还钱嘛!
不过朱由检的日子倒也过得逍遥,总比被关在一个小城市要好得多。而且随着大明不断向外扩张,各种商品也丰富了,起码在享受上来说,朱由校算是对得起这位臣第了,至于朱由检满不满足,那就不是朱由校会在意的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的分工越来越细,地方的经济分工也越来越细,地方造反已经越来越不可能了。
所以政权的颠覆,基本上都是中央政变,或者是对外战争失败,皇帝成为替罪羊,政权才会被推翻。
朱由检被打发得远远的,基本上不需要担心什么造反问题,因为他根本没有造反的条件了,保障了物质生活,朱由校也不用管太多其他的。
桃源国牧业发展很快,移民到这里的百姓因为人均资源丰富,加上这里气候一年四季都很温和,确实也像是来到了世外桃源一般。至于官府嘛!和本土一样是新政制度,有收入就交税,没收入也不收你税,还有基本生存权方面的保障措施。
海外利益在天启十一年持续的扩大,许多人在海外的荒芜土地上开拓着自己的梦想,挥洒着汗水,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些海外资源,也正在快速改善着大明本土百姓的民生,朱由校则在京城继续捣鼓着他的黑科技——重机枪!。
第403章:第二代新军()
readx; 天启十一年秋季,中蒙双边贸易又到达了最热闹的时候,这个时候蒙古人将大量的羊毛、皮革集中运到边境贸易点进行交易。
与此同时,蒙古人还出售给大明大量牛羊、马匹,还有少量骆驼之类的牲畜。这些商品换取到了天启宝钞之后,又直接购买大明的各种商品。
天启宝钞已经成为双边贸易结算的货币,只有蒙古人还存在贸易余额的时候才会到银行换成银元带走,不过蒙古人与大明的贸易基本上都是存在贸易逆差,蒙古人每年出口到大明的‘外汇’,都被用于购买大量商品了。
茶叶、瓷器、棉布、锦缎、丝绸、蔗糖、钢铁制品这是蒙古人需求量最大的商品,特别是蒙古人在获得了大量钢铁制品供应之后,生产力也有了不小的提升,而蒙古人甚至还会从大明这里购买粮食。
因为蒙古人发现,他们养殖绵羊,通过贸易购买粮食,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大明的粮食并不是很贵,反而是羊毛销路很好。大明和蒙古的贸易并没有在普通商品上赚取太夸张的利润。
这让蒙古人对双边贸易很欢迎,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蒙古人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不会轻易挑起战争。
真正的不平衡贸易,还是大明出口给蒙古的军事装备,价格依旧比较昂贵,但生产成本早就降低了。
这年秋季,大明又卖了三万套骑兵装备,蒙古人喜笑颜开,拿到了这三万套骑兵装备,蒙古已经武装了八万精锐骑兵。
林丹汗雄心大涨,有了这么多的精锐骑兵,蒙古可以横扫各国了。不过林丹汗对大明依旧存有一些忌惮,那就是大明的火器太犀利了。
上次战败还是给林丹汗造成了比较大的心理阴影,而且此时明国陆军百万,想要攻入明国关内那是比较困难的。林丹汗虽然野心膨胀。不过对大明的野心已经不是那么强烈了。如果双方能这样贸易下去,倒也是不错的模式。
但是林丹汗对中亚草原的野心却是在膨胀,此前因为受到大明的警告,林丹汗放弃了占据中亚草原。然而此时军事力量进一步增强,林丹汗也开始膨胀了,对中亚草原垂涎欲滴。
与大明的贸易,确保了蒙古的粮食供应问题,使得蒙古不用担心因为受灾饿死人。这让蒙古的人口开始出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蒙古也需要向外扩张了。
贸易结束之后,林丹汗随即制定了来年开春的扩张计划。
“明年我们要占领中亚那些明国还没有占领的地区,如果明国人不同意,我们就摆出强硬态度,看谁先撑不住。”林丹汗决定道,以如今蒙古这样的实力,大明还要征伐蒙古的,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即便大明有十万精锐骑兵,依旧比蒙古的实力要强大很多。
林丹汗这是希望大明投鼠忌器。而且大明也只是占领了中亚一小部分地区,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占领,蒙古进入并不需要直接和大明发生军事冲突。
林丹汗也希望通过这么一场军事行动,来摸清楚大明的底线。若是大明态度强硬,大不了先退一步,继续积累实力。
不过林丹汗不知道的是,明国皇帝此时研究的黑科技已经有了眉目。
经过一番努力和不断的改进,军工厂此时已经制造出了可以用火药气体使枪完成开锁、退壳、送弹、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的枪械,实现了单管枪的自动连续射击,并减轻了枪的后坐力。
设计核心原理和构造已经攻克。具体设计依旧在不断改进。
针对枪管过热的问题,朱由校又让研究人员在枪管上加装了一个水冷套筒,同时帆布链弹也被应用了上去。
于是第一挺类似‘马克沁重机枪’的重机枪终于成功问世,不过在不少细节方面。和马克沁重机枪还是不尽相同的,但在核心构造上却是差不多。设计并不完全成熟,这种机枪还是时不时的可能发生故障,但大体设计已经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