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206章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206章

小说: 重生明末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常大明会选择该地区最强大的土邦作为代言人,这叫优质合作伙伴,这些强大的土邦作为地头蛇,能确保大明商品在周边土邦流通,至于进去的税收是多少大明不管,大明只管把货物卖给他们,再从他们手上收购原材料。他们能在其他土邦把商品税收谈到多少,看他们各自的本事。

    如果是弱小的土邦,那就做不到这一点了。

    李化民还向那些买办土邦势力出售武器装备,加强他们的武装力量。这些土邦军队,一旦到战争时期,估计只需要随便贿赂一下,就会临阵倒戈。因为大明统治印度,能给他们带去更多的利益,而卧莫儿王朝没办法。

    对于印度这种联邦制的国家,很容易被外部势力从内部分化了,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他们才不管整个国家的利益。本身印度,就像是一个很多邦国的联合体,各自视自身为一个国家。

    那些弱小的土邦则被孤立,被打压的则是卧莫儿王朝。

    大明在印度的布局在天启十四年大致成形,正在持续的对印度进行商业掠夺。这样的商业掠夺,相比历史上英国人对印度的掠夺模式来说,算是温和许多了,但掠夺度却是并不算太差,因为历史上的英国人没有大明这么多的商品。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外出口的商品也基本上就是纺织品、钢铁和煤炭,大明可不止这些商品,对印度的经济冲击力更大。(。)8

第453章:南非黄金() 
readx;    随着炎炎夏季的来临,朱由校并没有跑去避暑,而是在京城研究着继续向外扩张的事情。

    大明内部局势这一年一片大好,北方基本上是全面稳住了,接下来几年时间里,只要不出什么太大的意外,南方改革基本上也没什么问题。

    大明如今也占领了南洋、澳洲。向北则占领了外东北,以及蒙古草原,向西则推进到了中亚巴尔喀什湖地区。

    中南半岛如今越来越像是大明的后花园。

    不过问题还有很多,第一个就是南洋地区的开发还不彻底,很多岛屿并未纳入开发范围,刚刚成立没几年的金州省苏门答腊)也只开发了一部分,岛屿上的土著还没有彻底解决。

    有些岛屿则没什么太大的开发前景,上面的土著则是基本上不管的。

    目前南洋开发程度最大的也就是吕宋岛、爪洼岛,以及马六甲地区。同时婆罗洲也开发了部分地区,不过上面的土壤不是那么肥沃。

    另外还有不少岛屿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但也还没有纳入开发的范围。

    “在南洋地区,还是要继续对土著进行教化。”朱由校早朝的时候对众位大臣指示道,“要让那些土著,尽早的拥抱文明。”

    “陛下所言有理。”沈潅附和道。

    不过大明对这些土著的教化,都是建立在先征服,再教化的基础之上的。要说完全正义,显然也说不太上。

    但是皇帝铁了心要占领南洋那些有价值的岛屿,上面的土著要是不收拾了,这也不好安排百姓过去开发。

    “另外东北移民情况如何了?”朱由校问道。

    “从年初到现在,已经移民一百三十多万人过去了,今年移民东北的人口预计可以达到三百万左右。”民政部官员出列回答道。

    “铁路呢?在东北修得如何?”朱由校问道。

    “铁路主线已经快修到外东北了,东北的铁路支线在各地也开始陆续修建,基本上三年之内就可以形成一个大致的铁路支线。”铁路总局方面出列回答道。

    “那农业部呢?”

    “有民政局和铁路总局配合,东北商品粮耕地资源开发方面,基本上五年之内可以完成一个大致的开发。”

    “启禀陛下,商品粮供应是无需担忧的。如今北部地区已经有东北商品粮产区,以及河西走廊、关中平原、华北平原这四大商品粮产区,北方商品粮供应完全足以自给。而南方则有湖广商品粮产区,以及中南半岛各国商品粮进口,足以维持内部的稳定。如今的问题是,商品粮产区的产出逐渐增加,如何协调增加市场需求的问题。”蒋德璟出列说道:

    “所以臣以为,继续扩大铁路建设规模,把更多的农业人口从土地中释放出来。城镇人口增加,也就能够消化掉这些不断增长的商品粮产能。至于协调方面,则使用粮食储备来进行缓冲。储备多时,则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粮食储备下降之时,则放缓速度。”

    “此法可行,你们拟出一个具体方案。”朱由校点头道。

    目前大明最大的问题,就是协调好市场。要是市场协调不好,经济就要陷入混乱。毕竟此时大明经过改革之后,商品经济已经占据市场主流了。特别是农业商品化,在东北绝对是程度最高的。

    自从开始向东北移民开始,就从来没有考虑过构建农村自然经济,东北农业几乎全是商品经济类型的。

    粮食产出之后要能卖得出去,要是卖不出去这样的模式就维持不下去。而此时商品粮生产规模还在持续的扩大,生产效率是非常高的。所以必须增加城镇人口,把那些生产效率不高的农业人口从土地中持续释放出来投入建设之中,这样才能加大商品粮需求。

    说白了,就是继续进行圈地运动,从而把人口从土地中释放出来。并且在圈下来的土地上,建立商品农业模式。

    商品粮生产规模越大,意味着能够抽调出来投入建设的人口就越多。完全不同意昔日的模式,昔日要是如此大规模的抽调人口出来搞工程建设,早就天下大乱了。

    而如今参与建设的工人能够拿到工钱,工钱能够买到粮食和各种商品,百姓日子能过得下去,也就能够维持下去。而且工钱还不低,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朱由校如此重视商品粮产区的开发,主要还是为了确保粮食供应,以获得更多的人口投入建设。农业是工业的基础,人要搞工业,起码得先吃饱肚子是不是?

    “今年澳洲移民了多少人口过去?”朱由校继续问道。

    “半年之内,已经移民了十五万人口前往澳洲。主要是农牧业人口。如今澳洲人口已经打到将近五十万,臣以为澳洲移民速度可以暂时放缓,等待我大明海上运力大幅度增长之后,再大规模向澳洲移民。”蒋德璟说道,“同时美洲地区,如今移民也达到了五万人,但与大明的商品经济衔接略微脱节,也应该暂缓移民。”

    朱由校思考片刻,感觉海外移民此时确实有点脱节了。毕竟现在海外人口,主要是从事农牧业生产。

    矿业暂时因为船只运力不足,没有太大的搞头。而制造业就更没有了,而其他原材料开采发面,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那么充足的资源。

    想要大规模的向海外移民,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海上运输能力,从而使得一些活动变得有商业价值,才有可能在海外发展矿业,并且发展其他更多的产业。

    商量来商量去,最终朱由校只好决定暂缓海外移民进程,减少海外移民数量。不过同时,又增加海外据点建设。

    计划在北美洲西海岸,多建立一些据点,先为日后大规模移民做好准备。同时在澳洲,加大探矿规模,并且先规划道路建设方案。条件成熟了,把大批移民或工人运输过去,就可以开工。

    “启禀陛下,黄金部队在南非地区已经发现了金矿,不过具体储量还不明朗。”工部矿业主管官员出列汇报道。

    原本只以为是一个很平常的上报,但却让朱由校龙颜大悦。

    南非发现金矿了!

    这绝对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啊!

    这意味着大明可以开采到大量的黄金了,朱由校当即决定向南非增兵,派遣过去的部队可以先当矿工用。

    一方面加强对南非的控制,一方面使得大明在南非有足够人手开采金矿。

    南非地区,此时并没有那么多的黑人,毕竟黑人生产力不高,而南非大部分地区是没有黑人的。

    对于南非黑人,朱由校很快就想到了布尔人的种族隔离政策。相当于把黑人集中到一块地方,让他们形成一个国家一般来进行管理。

    这样的政策不错啊!特别是在这个年代,根本没有什么人权问题。而且大明把那些黑人集中起来,帮助他们提升文明水平和生产力,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准,这也是一件好事啊!

    把黑人集中在一个省,也归为帝国子民进行管理,只不过限制其户籍迁移,只要在行政上不要横征暴敛,也没什么问题。

    于是针对南非的情况,制定出的一套行政模式就出来了。

    对于皇帝又要开辟一个南非省的决定,满朝文武尽管不是很理解,不过到南非那种没什么人的地方去开辟省份,倒也没有什么难度。

    于是天启十四年七月,大明就派遣了一支庞大的船队前往南非,船队上运了大批的士兵过去。

    南非黄金部队在持续的勘探之后,终于是发现了金矿。而且接下来发现的金矿竟然越来越多,而且发现这里的金矿储量很大,开采也比较容易。

    于是后续的情况又进行了上报,不过两个月后本土的船队就到达了南非。

    此时荷兰人还没有染指南非,当然即便染指了南非,大明也要把荷兰人从这里踹出去。

    毕竟南非的黄金储量占全球的60%,而且矿床产量很大,开成成本比较低。

    这些黄金将给大明带来巨大的财富,不过黄金本质是上只是一种商品,而其在世界范围内可以作为硬通货使用,不过大明并不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太多的商品,所以黄金暂时对大明用处不是那么大。

    但是这些黄金落到其他国家手里,那就有问题了,其他国家可以使用这些黄金购买大量的商品。

    不过这些黄金落入大明手上,大明如果有一天走向衰弱,也就有足够的资本快速恢复过来。

    同时大明一旦控制了世界上大部分的黄金产量,就可以使用金本位,不再使用银本位模式。

    毕竟白银产地,此时掌握在板鸭手上。板鸭通过开采白银就能换到大明的商品,大明反倒在给板鸭们劳动。

    所以此时大明中央银行,正在筹划金本位。

    这些年下来,大明中央银行的黄金储量,也持续上升到了上千吨,而大明自身存在贸易顺差,出口比进口多,贵金属是不会外流的。同时在内部,在纸币流通区域是不兑换贵金属出去的。

    只要资本不外流,不可能引发挤兑风潮。

    南非的黄金一旦开采出来,大明就可以搞出金本位了。。

第454章:工业化进程() 
readx;    天启十四年,大明的工业依旧在快速的发展,这一年随着湖广、淮河流域的改革,内部市场变得更加庞大,同时对南方各省的商品输出规模也变得更大。同时对海外市场的开拓方面,大明也未曾停止步伐。

    大明在中南半岛的市场开拓上,采取了军事威逼的手段。南洋总督高邦佐和大明皇家海军总督张炎联手之下,持续的干预中那半岛局势。与暹罗、缅甸签订了一系列的通商、投资协议。

    这些协议使得大明的商品和资本可以自由进入暹罗和缅甸市场,而大明的武力,也使暹罗与缅甸感到敬畏,在大明面前不敢造次。如果他们乖乖的,大明也不会去入侵他们。

    而安南、占城、高棉这几个国家,大明也暂时没有纳入版图范围的想法,只是和这些国家签订了宗主国协议,将领海问题给确定了下来。

    大明未必要武力占领这些国家,把这些国家当成大明的后花园就可以了。真正占领下来,反倒可能会有一堆麻烦。

    在不占领的情况下,大明对这些都国家的干预却是不少的,这些国家起码不能做出损害大明商业利益的行为,同时不能让中南半岛出现一个可能统一半岛的军事力量,那样大明可就是后院着火了。

    所以基本的政治干预还是有的,毕竟大明是这些国家的宗主国,干预起来也名正言顺,不存在法理问题。

    与此同时在印度,大明也逐渐完成了布局,通过拉拢一批,孤立一批,打压一批的手段,使得商品能够大规模的进入印度,与印度的贸易规模持续的扩大。

    与此同时,大明的贸易船队还开始进入中东以及非洲沿岸各国港口进行贸易,另外与葡萄牙、西班牙人的贸易也在持续的展开。

    外部市场正在持续的扩大之中,大明内部的市场则更加的庞大,北方完成改革的省份,因为大量的人口变成工人,同时农村自然经济遭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市场变得非常广阔,另外海外各个移民省份,同样也有成熟的商品经济市场。

    庞大的国内外市场,让大明的商品规模生产活动变得有利可图,从而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此时大明的工业革命,已经进入了以政府为引导,开始突破能源、动力、交通三大方面的阶段。

    下一个阶段就是二次工业革命阶段了,就是钢铁、化工、机械包括农业机械)这些东西的大规模生产了,不过此时大明还没有完全进入这个阶段,但是已经开始布局了,其中钢铁大规模生产进行得最早,如今火车的出现,让这种大规模生产突破了运输的限制,如同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机械的大规模生产也有布局,不过市场需求还未彻底引爆。化工产业则是处于一个刚起步的状态。

    二次工业革命就是从低端,开始往中高端发展的一个进程。

    这个阶段过后,才是进入福利社会的阶段。这一阶段,才是建立各种福利政策的时候。

    工业革命,无非也就分为这几个阶段。

    就像是一个人学数学,得先从加减法学起,一步步的学到微积分。顺序颠倒了,或者进行******,就会导致工业革命的失败。

    后世很多国家没办法完成工业化,就是在西方国家的忽悠下,展开了******。要么直接发展什么化工、汽车制造业,要么就是直接实现民主选举神马的。

    而后世的中国,则是遵循这一发展模式,才用35年的实现了西方人300多年才完成的进程。当然前面还有30年的铺垫,勒紧裤腰带让中国有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尽管那30年的工业革命同样失败了,但却留下了一个底子。

    此时大明的工业革命,实际上也有一点跃进的影子,不过跃进的步子比较小。最初阶段,例如朱由校并没有发展农村手工业,不过大明商品经济泛滥,实际上已经有了这个底子,并且第二阶段的规划化生产上,大明商品经济泛滥也提供了一定的底子。

    只不过这样的底子在南方比较雄厚,北方商品市场还是比较落后的。不过随着蒸汽机的出现,商品生产开始顺利的走向了规模化生产。并且通过改革,政府开始强势干预、维护地方秩序,把人口组织起来发展规模化商品生产。

    因此大明此时的工业化进程,实际上是处于第二阶段,轻工业刚刚走向大规模生产没几年的时间。

    不过第三阶段已经开始搞了,能源、动力、交通这三位一体的模式,正在朝廷的干预之下,开始迅速投入建设。

    而在四阶段的钢铁、化工、机械等方面的大规模生产,也提前进行了布局,也属于跃进的现象。

    第五阶段的福利社会建设方面,如今朝廷也有一定的跃进,在福利建设上也投了钱进去搞,不过福利比较低,没有直接搞高福利模式,只是确保百姓的基本生存权,所以这样的跃进步伐并不大。

    工业化成功的关键,还是构建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政府对地方要有强大的组织能力和维护能力。

    清末洋务运动,以及民国之所以工业化失败,就是国家缺乏足够的掌控能力。民国时期就更那个,直接被西方人给忽悠瘸了,上来就搞什么民主。还以为西方人的强大是因为民主制度和什么科学精神,而现实却是,英国在工业革命的时候,还是一个官僚主义严重,半国有化企业东印度公司)大量存在的时期。

    在这个问题上,如今的改革就解决这一问题。大明的新政改革,一改过去地方高度自治的模式,在行政上加大了财政投入,连乡镇政府都成立了,极大的加强官方地方的掌控能力,同时推行重商主义之下,官方能够阻止农民投入到商品规模化生产,并且惩罚那些市场欺诈等行为,维持市场信用,而不是无序发展。

    此前北方市场经济规模不大的时候,朱由校则是通过获取外部市场,来进行商品规模化生产。而此时能同时进行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发展进程,主要还是因为技术进步比较快,同时北方商品经济市场也被培育了出来。

    随着湖广和淮河流域的改革进入正轨,下一个改革目标也逐渐浮现了出来,那就是江南地区。

    江南地区的改革,阻力无疑是最大的。然而一旦落实改革,反倒是最轻松的地方。因为江南地区,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工业化进程。过去大明江南地区是商品经济泛滥最严重的地区,同样也是轻工业商品大规模生产最集中的地方。

    改革一旦落实,朝廷可以直接在江南地区进行第三阶段的发展,那就搞能源、动力、交通三位一体的模式。

    能源无非就是煤炭,动力无非就是蒸汽机,交通自然也就是公路和铁路。这些东西搞起来,江南经济就能飞起来,就会为大明提供大量的税收。

    所以改革红利,江南最为诱人。

    同时那里也是大明民间大资本商人扎堆的地方,完成了该地区的改革,对大明来说有关键意义。

    朱由校创立的这个国有资本财团利益集团,充分明白这个道理,在接下来对江南进行改革的情况下,开始抓紧布局。

    一是继续分化江南民间资本势力,吸纳一批民间商人进来财团利益集团,成为外围力量。二是抓紧进行舆论宣传,争取普通工商阶级对改革的支持,让老百姓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好处。

    ……

    此时北方随着铁路的修建,海外贸易的扩大,轻工业规模化生产发展速度非常快速,国企纺织厂与私企纺织厂都大量涌现,纺织业发展十分迅速。蒸汽机的普及,让生产力有巨大的飞跃。铁路又把商品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