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末当皇帝-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
于是皇家资本又迅速上了几个建设项目,即北直隶各城镇的养殖基地建设,以及蔬菜种植基地的建设。
明代的蔬菜长途贩运还是很常见的,不过北方冬季蔬菜种类比较单一,冬天基本上就是大白菜。
蔬菜的垄断,只垄断市场销售渠道也是可以的。但是无法把控产量,到时候农民突然什么时候种多一点。市场消化不掉,那就滞销了。
雇佣工人种植蔬菜。并垄断城镇蔬菜销售渠道,那么好处就是产量稳定、价格稳定。不会出现恶性竞争。这种蔬菜的垄断未必要赚多少银子,蔬菜生产过程中可以给工人更好的待遇,并且降低蔬菜售价都是可以的,反正钱在普通百姓手上。这种关乎老百姓生活的产业,经营过程中并不需要追求那么高的利润。价格的上涨,则是在老百姓收入普遍提高的情况之下才能进行。例如后世中国矿泉水是一块钱一瓶,美国的矿泉水则是一美元。相当于,中国和美国的老百姓把钱都拿去买矿泉水,购买力是差不多的。
城市基建依旧在持续展开,在朱由校的亲自策划下,保障房工程开始在城外郊区开始建设。
京城的人口并非全部都都城内,城外也有很多房子,甚至是粘着城墙。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因为城市的发展,让城墙内的地皮变得太小。
保障房工程自然也就是在城外建设。
京城第一期保障房工程,计划安置一万户。安置之后,又将对城内棚户区(贫民窟)进行改造。
一番建设项目下去,整个京城的精神风貌就有了改变。街头小巷里面,双眼麻木无神,无所事事呆坐的贫民不见了,变成了一个个在工地上挥洒汗水的身影。有了收入的贫苦百姓,顿时获得滋养。
整个京城的老百姓,都变得十分忙碌起来。
百姓忙着上工地做工,商人、伙计忙着做生意,尽显百业兴盛之象。因为大部分的老百姓都有了工作,同时因为这些建设项目所带动的经济效应,民间商人也开始加大投资、增加雇员,很快京城就出现了用工荒。
商人雇佣工人的时候,不得不提高工钱待遇,每天最少都是文钱,活还必须比工地上轻松,中午还得供应面饼等伙食。
尽管工钱给得多了一些,但是生意好做了,不少商人也都笑眯了眼。那些中小商人,此时对于税务局并不感觉厌恶,因为税务局很少找他们麻烦。特别是街头小摊贩,以及那些小本经营的商铺,税务局根本不会去向他们收税。
此番老百姓购买力增强,他们的生意自然也就做了许多。
京城的新气象,更是让老百姓对皇帝朱由校产生了强烈的拥戴,什么昏君、明君,在老百姓看来很简单,那就是有没有改变他们的生活。
甚至不需要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只要让他们看到一点人生的希望,在他们眼里便是圣明的皇帝。(。。)
p:第一更,今天估计依旧只有两章,大家见谅一下。毕竟写历史类的毕竟不同很多题材不用脑,写得会慢很多。
。。。
第125章:还是缺银子()
天启元年的冬季降临了,京城和北直隶各城镇,在短时间内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城市基建方面修了公共厕所、公共澡堂,还有城市排水系统之外,又出来了保障房工程、养老院、孤儿院建设工程。≧,
同时环卫局的成立,也让北直隶各城镇出现了一群穿着印着‘环卫’二字的环卫工人,在大街小巷打扫卫生。
城内已经变得干净整洁了许多,公共厕所让老百姓获得了方便。公共澡堂也让老百姓洗澡变得方便了许多,特别是澡票非常便宜,而且在工地干一天的活,往往就能领取到一张免费的澡票。
拿到澡票的老百姓,就可以到澡堂去洗澡了。澡堂当然是分男女的,因为人群集中,成本自然也很低。
澡堂的成本,无非就是水和煤。主要还是煤炭的成本,成本也不高。最主要的是,普通老百姓家里未必方便洗澡。冬天又比较冷,还要去忙活。到澡堂就比较方便了,进去直接洗就可以了。
澡票的价格则是一文钱两张,小孩再半价,价格非常便宜,运营下来还是能略微盈利的,但并不盈利为目的,毕竟是公共设施。
城市排水系统的修缮、建设,以及改造,也让北直隶各城镇排水方面得到了保障,一般情况下不会水漫金山。如果碰上什么特大暴雨,那只能说是特殊情况。
尽管进入了冬季,但北直隶的百姓心里却是热乎乎的。
因为不久前,皇帝又下旨出台了一个低保户政策。对于缺乏劳动能力的家庭。进行低保补助。
同时皇帝还为老百姓推出了‘平价粮’。老百姓可以到济民粮行去购买平价粮,每石价格只要两白银,相当于银元。购买平价粮的标准也很简单,那就是看穿着,穿着朴素的百姓才能买,每次限购斤。
每石两的粮食价格,确实是虚高了。这么高的价格,主要是此前粮食零售市场被民资垄断。形成了价格联盟,同时粮食减产的结果。
对于那些粮行来说,粮食是永远不愁卖的。卖不出去,大不了存着。实在不行,拿去酿酒总可以了吧?要是碰上什么灾年,直接就发财了。
民资形成卡特尔垄断模式,确实是拉高粮价的罪魁祸首。
粮食价格降到每石两,虽然这个价格没什么利润,但是却为朱由校积攒了好名声,同时也保障了贫苦百姓更好的度过冬季。
这些基建活动。以及保障措施,在这个冬季迅速普及到了整个北直隶。不过朱由校也是花钱如流水。大笔的银元在往外洒。
内帑花了上千万元之后,很快又有了多万元。这是税收、盐政、铸币等方面的收入。不过因为基建规模‘比较大’,简直就是花钱如流水。或者说,还是钱太少了。
铸币厂是当前盈利最大的,那些山西票号从各地运来的银子可谓是源源不断,被一车一车的往京城运,然后换成一车车的银元又运出京城。
年底前顺利铸造了亿个银元,实现了万元的盈利,同时铜元、铜钱的铸造,也盈利了万元左右。
“大明全国上下,应该有白银亿两以上,银元铸造明年还是能产生巨大盈利的。”杨国瑞预计道。
大明的白银确实多,预计从美洲流入的白银超过了亿两。与其说是大明间接掠夺了美洲人民,不如说西班牙人掠夺了大明的财富。西班牙人用不能吃的白银,从大明换走了大量商品,让大明产生严重的贫富差距。
银元铸造能攫取差不多十分之一的盈利,这绝对是个大财源。等把银子都铸造成了银元,赚了一笔钱之后,接下来可以搞纸币啊!
就算是如今大明银行出现财政窟窿都不要紧,只要搞出纸币,就可以攫取大量贵金属。
“铜钱呢?明年能扩大产量吗?”朱由校问道,铜钱也是一个很不错的财源啊!杨国瑞说道:“矿业公司那边已经在以最快的速度扩大开采规模,明年预计可以产铜万斤以上,可铸铜钱亿。再加上从民间矿场采购,铸造亿铜钱不成问题。”杨国瑞汇报道。
朱由校随即说道:“不需要从民间矿场购买铜材,还是自己开采吧!能增加就业。”
开矿确实可以增加很多就业,提前是要有粮食。以为开矿是比较耗费粮食的,开矿的人口不参与粮食生产,同时粮食运入矿区的过程中是有所损耗的。
“也行,不过铸造量就少了。”杨国瑞说道,朱由校倒不是很在意,铜钱也没必要那么急着一口气造太多,慢慢发行,细水长流才是王道。万斤铜材,相当于是吨铜,这样的产量确实有点跟不上需求,所以可以继续扩大铜矿开采规模。
粮食方面显然不是问题,海运公司第一批走海运的粮食已经运到大沽口了,此次运粮组织了三千料以上大船将近艘,运来了万石粮食,运输过程中,登莱水师进行了护航。不过途中并未碰上什么海盗。
第一批运到的粮食属于济民粮行的粮食,并不是漕运的粮食。漕运的万石,接下来再运,主要是船只还在造。此次组织的三十多艘船当中,大半都是雇佣的民船。因为吨位大,所以冬季也敢出海。
航速也比较快,这次从长江口出海,航行到大沽口,仅仅用了十天的时间,还是因为逆风航行,船走的是‘之’字形。
如果风向对的话,差不多三四天就能到达。
这就是大船的优势,此前明王朝用的都是小船运输漕粮,走海路的时候必须要贴着沿海走,结果就绕了很多路,路程就显得遥远。毕竟山东半岛绕一下,路程就变成两三千公路了。如果不用绕路,从松江到大沽口最近的航线距离只有一千二百公里左右。具体几天到达,是要看风向。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缺船,其他什么都不缺。
大船制造周期比较久一些,所以袁可立暂时还打算用小船来搞漕运,毕竟小船容易造,而且成本低。
用不了多久,从南方运来的粮食就会越来越多,朱由校根本不用怕缺粮的问题。
到了年底,朱由校简单的进行了一番财政预算。
明年的军费,少说要三千万元,一是海军要着手成立,二是边军要进行整编,三是火炮要大量铸造。
没有三千万的军费,明年玩不转。
铸币方面明年弄个两千万是问题不大的,剩下就是盐政、税收属于比较大额的财政收入,明年彻底把北直隶的税收、盐政搞清楚,一年下来弄个上千万元也问题不大。
如此一来,军费差不多就有了。
其他的公司,还欠着银行一屁股债要还,综合一下还是有盈余的,不过要投入到扩大生产等方面,所以能调用的钱并不多。特别是今年抽调了一大笔资金,明年再抽调这么多资金,皇家资本不用扩张了。
修缮水利、赈灾什么的都要还要银子呢!朝廷的四五百万两财政收入,显然不够朱由校折腾的。
“还是缺钱啊!缺口还比较大。”朱由校感觉真的是任重而道远啊!为了把明年的财政缺口填上,朱由校很快就把目光瞄准了剩下几个东林党大佬。
叶向高、刘一燝、韩爌,一个个都是阔佬啊!个个都是家资百万以上,要是把这几个家伙给抄了,明年的财政就稳了。
一次性把这些东林党大佬给一锅端了,那就闹得有点大,若是没有特别好的理由,显然不好下手啊!
“魏忠贤,如今朕在京城百姓心目中形象如何?”朱由校这时把魏忠贤叫了过来,对魏忠贤问道。
“启禀皇上,经过一番宣传,百姓对您已经是极为爱戴。”魏忠贤回答道。朱由校又问道:“那东林党呢?”
“现在东林党的名声已经臭不可闻,就连京城的小孩都知道,东林党是对百姓吮骨吸髓的渣滓。”魏忠贤说起这个,不由十分得意。经过厂卫的联手宣传,东林党此时确实是名声烂大街了。
不过宣传能有如此巨大的效果,还是和朱由校砸了上千万元下去有关系,这银子可不是白花的。这是皇帝圣明最好的证据啊!既然皇帝是圣明的,和皇帝唱反调的肯定就是奸佞之臣。
“好,民心可用啊!既然如此,明日朕便上朝商讨商税征收事宜。东林党若是不同意,那马上见报。同时厂卫立即组织百姓联名上书朝廷,严惩东林党奸佞。”朱由校又想出了一肚子坏水。
“陛下英明。”魏忠贤不由由衷的赞叹道,这主意也没谁能想得出了。正所谓天大地大,民心最大。
要是京城出现一大群百姓要求严惩东林党,甚至一副要闹出民变的架势,这黑锅扣到东林党头上,东林党能受得了?到时候为了平民愤,顺水推舟捉拿问罪,都是名正言顺的事情。
“前提是声势要足够大。”朱由校对魏忠贤说道。
“皇上放心,到时候奴婢绝对把声势弄大。”魏忠贤拍着胸脯保证道。(。。)
p:第二更到。作者先调整下状态吧!这几天状态不太好。。。只能保证正常更新,明天应该可以加更
。。。
第126章:工人炸锅()
“皇上驾到!”
随着一声高喧,皇极门又到了早朝时间。+◆,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叩拜,一个个不少却在骂娘,你妹不是不上朝吗?怎么大冷天的突然要上朝了,搞得咱们都不能享受温暖得被窝,一大早天还没亮就得冒着雪花飘舞的凌冽严寒,浑身颤抖的来上早朝。
“众爱卿平身。”朱由校十分轻快的说道,叶向高他们站起身一看,皇帝正一脸的春风得意,笑盈盈的看着众臣。
最近魏忠贤收拢起来的齐楚浙宣党马仔已经节节胜利,东林党又折损了大佬周嘉谟,皇帝抄家弄到了银子,自然是春风得意了。
“众爱卿看起来精神不太好啊!”朱由校见百官们一脸要死的样子,打哈欠的打哈欠,死气沉沉的死气沉沉,于是感叹了一句,说道:“都是栋梁之才,莫要操劳成疾才是。”
“皇上真乃提擦入微,据臣下所知,最近常有官员劳于房事,以至腰酸背痛、腿软肾虚,甚是乏累啊!”刚上任不久的吏部尚书王绍徽高声说道。叶向高不由呵斥道:“朝堂之上成何体统。”
“怎么?某人做得,我还说不得?”
“你说谁?”
“如此激动作甚,难道别人不知道你刚娶了第房小妾?”
才刚上来就撕逼了,也是叶向高倒霉。碰上了死缠烂打的王绍徽,什么第房小妾,根本就是子虚乌有。偏偏把叶向高拨撩得都快气炸了。怒气冲冲的一甩袖子。对朱由校躬身道:“启禀皇上。王绍徽污蔑臣下,还请皇上明察,将这奸佞小人问罪。”
“这个嘛!叶爱卿你这就不对了。正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何须在意别人如何说。若是朕也如同你这般,诸位爱卿平日在背后造谣,朕岂不是要将你们全部砍了?”朱由校笑呵呵的和着稀泥,王绍徽刚如此胡搅蛮缠。自然是有所依仗。皇帝要对付东林党,自然不可能因为这点小事发作。
很多事情都是可大可小的,只看是否上纲上线,只要不上纲上线,自然不是什么大事,随便一句话就揭过去了。
“皇上,臣等从未造谣,您切不可听信小人胡言。”叶向高心底一跳,连忙说道。朱由校笑了笑,也没继续说。
反正双方都心知肚明。争论并无意义。
“好了,今日朕让众爱卿前来早朝。也不是在这里扯皮的。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吧!”朱由校挥了挥手道。
“臣有事启奏。”徐大化跳了出来,此时的徐大化,也从一个小喽啰,华丽转身变成了礼部尚书。
“准奏。”朱由校心里十分舒坦,有一群走狗就是不同,他想要干什么,都不需要自己表态了。
如果裁判亲自下场踢球,那场面岂不是太难看了。
“启禀皇上,我大明财政逐年减少,臣以为应当改革税法,一是重新丈量田亩、严查投献之风。二是全面征收商税。三是严查漕运。四当严查盐政。”徐大化大声说道。一时间百官大哗,一群东林党纷纷坐不住了。
严查投献,这可是和所有士族作对啊!这可是士族利益的组成部分。
全面征收商税,更是对东林党的利益有巨大的打击。那些看起来十分廉洁的官员,实际上多是家里经商的,看不上那点小钱。只有当到大佬的时候,有资格去贪污大笔资金,才可能动手。
“皇上,祖宗法不可变呐!”
“北直隶自征收商税以来,早已致使百姓怨声载道,犹如粥沸。若是全面征收商税,恐天下大乱。”
东林党纷纷跳出来反对,说辞依旧是老一套,同样还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叶爱卿既然也反对征收商税,那么叶爱卿认为,朝廷当如何解决财政问题?”朱由校对点名对叶向高问道。
“启禀皇上,可向各省加派田赋,我大明幅员何其辽阔,几百万两银子分摊下去,每亩地不过几厘银子罢了,根本不会动摇国本。”叶向高回答道,他何尝不知道皇帝想要税收,可这关乎阶级利益,自然要拼死相争。
“叶爱卿可否想到那些受灾百姓,在你看来几厘银子确实不多,可曾知道对那些百姓来说却是很多的。而且地方上贪官污吏可不止是多收几厘,很可能是几分,几钱,叶爱卿如此为商户着想,可否为普通百姓想过?”朱由校问道,简直句句诛心,让叶向高不由的流出两行冷汗。
“启禀皇上,贪官污吏自当严惩,然不可因噎废食,加派田赋实为良策。再则,若是不够,大可再派征工税。今北直隶各地百姓颇有收入,一日做工可得铜钱三十文。若朝廷于各工地向工人征收十文钱,一月便可得三百文,不出数月便可至数百万两而有奇。”突然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叶向高等人愣了一下,这是哪个呆逼?竟然会出这么馊的主意?转头一看,竟然是汪文言这家伙。
汪文言这家伙与东林党是走得极近的,是东林党的势力中的一员,但是很多东林党又不屑与其为伍。
因为汪文言并不是什么进士,更不是举人出身。而是一个小小狱卒,因监守自盗,逃到京师,投奔王安门下。刑部郎中于玉立派遣他入京探事,用钱买为监生,用小动作将齐,楚,浙三党变成两党,将其搞垮。从此东林党独大。在东林党内阁首辅叶向高的扶持下官至中书舍人。
汪文言不是文人出身,却能跻身朝堂,也实在是个人才。
自从王安被朱由校下狱问罪后,汪文言倒是没有受到牵连,皇帝一时半会没空收拾他而已。
汪文言极为擅长官场交易。他为官只讲利益。自然不是死忠于东林党。叶向高一时半会没想明白。为什么汪文言会如此建议。略微一想,说道:“启禀皇上,此举不甚妥当。然朝廷历来动工皆用徭役,给予工钱实为不妥。若是皇上能少给工钱,或直接用徭役征调民力修缮各项工程,岂不是省银千万?”
叶向高所言确实也没错,按照传统的观念和做法,朝廷搞什么工程。多是将负担加派给百姓。而百姓赴徭役本身就是一种税种,只是如今徭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