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文采风流-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来非议的话,就更加艰难了。
唐天豪答应下来,表示会尽快找张铎的父亲签合同,就赶回报社了。张铎先去金家还了车,又打车前往机场,准备飞往西北,拍摄“西夏”和“灵鹫宫”的戏份。
如今天龙八部剧组一切都走上正轨,除了张铎导演功力日深外,演员们因为对角色的理解越发透彻,演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像纪连城的萧峰,石天佑的慕容复,金玉芝的王语嫣,周晓的木婉清等,都深得原著精髓。加上这部戏场面宏大,制作精良,武打效果出众,张铎对于未来的收视表现,还是很有信心的。
内地武侠片的武打效果一直是被广大观众所诟病的,这一世的香港影坛成就虽然不及前世,但是在武侠片、动作片上依然有不小成就。天龙八部剧组更是花重金从香港请来一位武术指导,这在内地电视剧制作中还属首次。
第五十四章 杀青()
张铎乘飞机去了长安影视城,每天除了继续拍戏,还要抽出两个多个小时的时间来写稿。 因为只是把脑海里记得的来,完全不需要思考,两个多小时足矣敲出一万四千字,其中射雕英雄传一万,明朝那些事儿四千。
张铎对于松江晨报倒没什么太多恶感,否则也不会把明朝那些事儿交给他们连载。虽然松江晨报实力弱了些,但他也知道这部书面世将会遭受怎样的阻力,前世的“明月门事件”虽不曾亲身经历,可仅仅读百度百科的词条,就足以让他惊心动魄。
这一世碰到编辑们也并非等闲之辈,吴惟忠、唐天豪又怎么可能看不出这些,两人不过是一个有的选,一个没的选罢了。松江晨报若非步履维艰,唐天豪又怎么可能冒这等风险。
回到报社后,唐天豪向江芷兰汇报了商谈的结果。松江晨报只是家三流小报,自然不能像东北晚报那样设立什么常委会、经委会、编委会的。日常工作都由总编唐天豪负责,再有几个主编和部门经理配合也就够了,只有重大决策才会由江芷兰拍板。
江芷兰不过三十多岁的年纪,能够当上社长完全是家里运作的结果,在业务上的事基本都是听唐天豪的。在征得江芷兰同意后,唐天豪又前往兴山找张振兴签合同。
合同签过之后,张铎才把书稿用邮件的方式发过去,在经历了几天的筹备之后,在2月20日这天,明朝那些事儿终于开始在松江晨报上连载了。
东北晚报这时雄霸北方,覆盖江淮,窥视全国,自然不会把一个小小的松江晨报放在眼里。在唐天豪亲自上门协商,加上张铎的电话要求之后,东北晚报连续三天在连载后加了新书预告,告知广大读者,孟南星的新书明朝那些事儿将在20号这天开始连载。
2月20号这天早上,原本无人问津的松江晨报忽然变得畅销起来,那些喜欢看晨报、日报的读者在选购报纸的时候往往加上一份松江晨报,让众多卖报的大爷大妈喜上眉梢。
李君豪是张铎的脑残粉,原本是只喜欢看晚报的,今天却是特意早起买了份松江晨报,来到公司之后,连早饭都来不及吃,便打开报纸,找到看了起来。
松江晨报连载的第一章大约四千多字,是由前世的第一第二两个章节合并来的。李君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看完了,看过之后却有些奇怪,因为这实在不像不是历史演义,说它是正史,又有些不像,好在趣味性倒不差,细品起来还有些滋味。
此刻在松江晨报覆盖的几个城市里,到处都是一些看过之后颇感疑惑的人,好些人甚至怀疑这究竟是不是孟南星写的。
而此刻的媒体舆论则安静的过分,大概是嗅出了什么味道,竟没有一家媒体对明朝那些事儿做出评论,仿佛这本书从未发表过一般。
当然,目前发表的字数太少也是媒体不评论的一个原因。按照这个世界约定成俗的规则是,报社在文言文到两万字,白话文到六万字的时候,做一个读者问卷调查,媒体也是在调查结果公布后进行评价。
天龙八部是因为万字更新才提前引发舆论风暴,可按照张铎此时的人气,明朝那些事儿的争议,一点评论都没有,却显得有些诡异了。
张铎每天继续写稿,拍戏,连载天龙八部和明朝那些事儿。其中天龙八部电视剧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拍摄,马上就要杀青了,可以确定在三月五号连载完毕,六号的时候就要连载新书射雕英雄传。
3月3号这天,姑苏城外,天龙八部剧组正在补拍一些镜头。却是张铎在导演水平日益提升后,对从前的一些镜头不满,提议少部分重拍或补拍的。金玉堂和顾宗令原本并不赞同,在他们看来这已经是一部超水准的武侠巨制,根本没必要重拍,只是耐不过张铎一再要求。整个摄制过程中,由于金玉堂的人脉关系,剧组的花费大大少于预期,还有许多经费结余,张铎才能够有资金重拍。
华夏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对于一些人难如登天的事,可对于某些人来说却是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最简单的像服装,剧组中除了主演和众配角的衣服是订做的外,其余全金玉堂凭关系借来的,至于各种道具就更不用提了。
第五十五章 酒会()
杀青的当天晚上,天龙八部剧组在姑苏的万安酒店举行了盛大的杀青酒会,以感谢剧组所有工作人员的辛勤汗水与付出,同时带有一定的庆功意味。
金玉堂、顾宗令、陈飞扬等都是众人灌酒的对象,作为集导演、编剧、新派武侠于一身的张铎更是受大家追捧,剧组成员纷纷上前敬酒,张铎疲于应付,苦不堪言。
幸亏有周晓在旁,为他挡了不少酒,让张铎好过很多。去了洗手间后,张铎并没有立刻回去,而是呆在楼道里透透气,同时也在回想这几个月来的事情。从11月1日与金玉堂协商天龙八部的改编权,到现在新剧杀青,历时四个多月。回想这四个多月经历是事情与磨难,以及现在取得的成就,就好像是大梦一场。
正在感慨的张铎发觉背后有人走来,转过身看,却是金玉芝。作为一个看着张铎由一名普通的高中生,成长到现在程度的见证者,金玉芝心中的感慨并不比张铎少。
她见张铎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楼道里,忍不住走了过来问:“在想什么,阿铎?”
张铎望着窗外,幽幽地说:“想不到姑苏的夜景,也这么美!”
金玉芝却想起张铎讲的那个名叫英雄本色的故事,里面的小马哥也是这样感慨。她在张铎身边站了,望着窗外霓虹闪烁、流光溢彩的姑苏夜景说:“是啊,确实很美!”
张铎转过头,瞧着金玉芝,忽然笑了下说:“你怎么学起我,胡乱感慨起了?”
金玉芝视线不转地说:“想起你讲的故事,有感而发罢了!”
张铎这才想起自己曾讲过英雄本色的故事,金玉芝继续说道:“这么美的东西,一下子没了,真不甘心!”张铎觉得金玉芝的话似乎另有深意,却不好再接。两人就这样并排站着,瞧着窗外,默默不语。、
过了好一阵,却是周晓过来拉着张铎说:“你怎么躲到这了,大伙都等着你呢!”
张铎转头对金玉芝说:“我们进去!”金玉芝说好,三人一起回了酒会区。一进屋,众人就埋怨道,说张铎故意躲着不进来,理应罚酒。
此时已经是剧组成员表演节目的时间了,目前是程楠在跳街舞,有人却提议张铎表演节目,众人一致欢呼张铎:“来一个,来一个,来一个!”
程楠见状提前结束了动作,来到张铎的身边说:“张大导演,你就给我们表演个节目!”张铎见推脱不过,走到台前,接过话筒,试了试音后说:“非常感谢大家在这三个月来对剧组的支持,天龙八部在未来取得的每一分成就都包含着你们的辛勤与汗水!我在这里谢谢诸位!同时也要为大家献上一曲粤语歌——难念的经。
“笑你我枉花光心计,爱竞逐镜花那美丽。
怕幸运会转眼远逝,为贪嗔喜恶怒着迷。
责你我太贪功恋势,怪大地众生太美丽。
悔旧日太执信约誓,为悲欢哀怨妒着迷。”
张铎的歌声一出,却让在场的剧组成员心中一震。虽然是清唱,没了伴奏韵味差了一下,但众人却还是能丛中感受到“好听”二字。
“啊,舍不得璀璨俗世。
啊,躲不开痴恋的欣慰。
啊,找不到色相代替。
啊,参一生参不透这条难题。”
吞风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
欺山赶海践雪径也未绝望。
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
凭这两眼与百臂或千手不能防。
天阔阔雪漫漫共谁同航,
这沙滚滚水皱皱笑着浪荡。
贪欢一晌偏教那女儿情长,埋葬。”
笑你我枉花光心计,爱竞逐镜花那美丽。
怕幸运会转眼远逝,为贪嗔喜恶怒着迷。
责你我太贪功恋势,怪大地众生太美丽。
悔旧日太执信约誓,为悲欢哀怨妒着迷。
啊,舍不得璀璨俗世。
啊,躲不开痴恋的欣慰。
啊,找不到色相代替。
啊,参一生参不透这条难题。
吞风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
欺山赶海践雪径也未绝望。
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
凭这两眼与百臂或千手不能防。
天阔阔雪漫漫共谁同航,
这沙滚滚水皱皱笑着浪荡。
贪欢一晌偏教那女儿情长,埋葬。”
张铎一曲经典的难念的经唱完,现场顿时掌声雷动。没听懂的瞧在张铎是导演的份上鼓掌,更有许多人虽然听不懂,但觉得难念的经实在好听。而能听懂粤语歌词的少数几人,心中却震撼不已,因为这首歌的歌词与天龙八部实在是太匹配了,难道这是他写的主题曲。
他们却不知道,这首歌本来就是天龙八部的主题曲,表达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命运总是冥冥之中已注定的感觉,追求那完美的世界似乎只是一步之遥,现实却是遥不可及的思想感情。
金玉堂便是能听懂粤语的人,他一把抓过想躲到角落里的张铎说:“好小子,你该不会是想拿难念的经,当主题曲!”
张铎憨厚地一笑,说道:“有什么不妥吗?”
金玉堂松开手说:“那倒没有,只是用粤语歌感觉有点怪怪的,不过无论是旋律还是内容,跟天龙八部都很搭。”
张铎笑着说:“这本就是我给天龙八部写的歌好不好!”
金玉堂却没有奇怪,很平淡地说:“阿铎,你是越来越让我刮目相看了,怎么连写歌都会啊?”
张铎谦虚地笑着说:“艺多不压身,艺多不压身嘛!”
金玉堂喝了口酒说:“可这样一来,我们就得找港台的歌手了,你总不会打算自己唱?”
张铎摆手说:“那怎么可能,我唱歌的水准,自娱自乐还成,录歌可不成,还是玉堂哥你看着找!”
金玉堂点头答应,两个人开始随意地喝酒聊天。这时金玉芝走了过来,后面跟着一个服务生,端着一壶茶水,两个杯子。金玉芝对张铎说:“来,喝点茶,解解酒。”说罢亲自给张铎斟了一杯茶,递到他面前。张铎受宠若惊,诚惶诚恐地接过茶水说:“谢谢你,玉芝姐!”
金玉芝嫣然一笑,笑靥如花。金玉堂心里却不平衡了,在一旁嚷道:“玉芝,你太偏心了,怎么连亲生哥哥都忘了。”
金玉芝拿过另一个杯子,白了他一眼说:“瞧你说的,我怎么可能把你忘在一边呢!”说罢又给金玉堂递过一杯茶水。
金玉堂喝过之后,三个人说了会话,酒会也就散了。一些感情丰富的女孩子还哭了起来。第二天,剧组赶回滨城,准备进行后期制作。
就在万邦影视公司进行紧张的后期制作时,一场针对明朝那些事儿舆论风波,终于来临了。
3月6日,松江晨报上连载的明朝那些事儿已经刊登了6万字,讲到朱棣为争夺皇位而发起了“靖难之役”,与朱允炆争夺天下。要说朱棣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因为他是大一统王朝中,以藩王身份起兵对抗中央唯一成功的那个。
3月6号这天的报纸中比平时多了一份读者调查表,跟其他报刊的连载表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就是这一张小小的调查表,却掀起了“惊天骇浪。”
因为要考虑到全国读者的寄送时间快慢问题,像大报纸往往把调查表的统计截止时间定为一周,而像仅仅覆盖东北地区的松江晨报,三天时间就可以了,也就是说统计截止时间到9号下午五点。
而松江晨报开始统计3月9号5点前的调查表时,却惊骇地发现,他们收到的读者来信超过十万份。这是一个超级逆天的数据,因为这个世界的调查,正常情况是十个当中有一个会寄回就不错了。像东北晚报发行量维持在110万份的时候,收到的读者调查表也未必能到十万份,而松江晨报现在的发行量刚刚由不到十万份涨到二十五份罢了,也就是说,回复率达到了惊人的二比一。
唐天豪在接到统计出的信件数目后,震惊地手直哆嗦,就像得了帕金森症一样,因为那是一个令他无法相信的数字,109862份。
唐天豪心中暗想:“我的天啊,有没有搞错,松江晨报之前的发行量都达不到10万份,现在居然收到11万份的读者来信,而这期间不过只有不到二十天的时间,让他如何能淡定。
这个时候再去统计具体的调查选项结果就没有意义了,这个来信数已经能说明一切。况且,松江晨报只是一家不到五十人的小报社,不比员工达好几百人的东北晚报。实在没有能力解决这十一万回信,最多是丛中挑出几篇刊登到报纸上。
3月12日这天,松江晨报发布了明朝那些事儿的调查结果:“在报纸连载期间,松江晨报的发行量由过去的不到十万份,上涨到如今的二十六万份,而且广大书迷对此书积极回复,截止到3月9日下午五点,一共收到109826;封读者调查表。”
这段新闻一出,当真有如石破天惊,全国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并撰稿对此事作出评论。
第五十六章 舆论()
松江晨报统计出来的结果漫说旁人不信,便是唐天豪、江芷兰,乃至整个报社的员工都是不怎么敢信的,可事实却又实实在在地摆在了众人面前,让他们不得不信。
二十六万份的销量,近十一万份的读者回信,不敢说后无来者,但也绝对是前无古人的。唐天豪虽然对明朝那些事儿很看好,可就是做梦也想不到会引起如此热烈的反响。可这种现象之所以能出现,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不曾断绝,史书在文化领域,或者说国民心中一直有着崇高的地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人常说“开卷有益,读史明智。”“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关公月夜读春秋,李密牛角挂汉书。本朝太祖更是精研二十四史,其中尤为擅长资治通鉴。
王侯将相喜好读史书,在意自己留在青史中的位置评价,普通的市民百姓其实也是有读史书需求的。虽然这个世界华夏人们的国学素养高于前世,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二十四史还是太过深奥枯燥。而当代的历史类学者写出的历史读物同样沉闷刻板,读之索然寡味,望之令人生厌。
市民百姓只能去关注一些野史戏说,看看一些胡编乱造的历史类电视剧作为寄托。可就在这个时候,明朝那些事儿出现了,它以一种朴实无华的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为普通的市民百姓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这让普通的市民百姓如何不兴奋,我们也可以看史书了,不再是那些道听途说的稗官野史,不再是那些不着边际的历史戏说,而是一部史料源于明史和明实录的正史通俗读物。
可这却让一些历史类学者出离的愤怒了,一个刚刚高一的学生,写了一部白话言情部白话武侠的通俗文学作家,在他们眼里最多不过是个卖文为生的破落书生,竟然也敢大言不惭地妄谈历史,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燕京早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国内著名历史学者,燕京大学魏晋南北朝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华夏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冯玄清的评论员文章。
按说一个是讲明朝的事儿,一个是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就是出头也轮不到他。可老头实在是太郁闷了,年轻的时候专业方向没选好,不幸研究了魏晋南北朝历史。这段历史在华夏史学中是属于冷门的,简单的说就是官方不重视,民间不关注,高考中不考,就连前世网络少有人写这段。但这些都罢了,最主要的是前段时间老头新书签售的时间跟张铎撞了车,本来估计大概能来两百人的签售现场只来了二三十名读者,实在让雄心勃勃的冯玄清挨了不小的打击。
再者说,自古文人多相轻,哪怕孟南星是著名历史学者,老头要是瞧着不顺眼也会说两句怪话。现在他不过是个高中生,骂他还是抬举他呢!
抱着这种心理,冯玄清在燕京早报上引经据典,洋洋洒洒近千言,痛批孟南星的明朝那些事儿结构松散,语言直白,文笔轻浮,主观臆断。而松江晨报伪造数据,哗众取宠,实乃跳梁小丑行径。
京城晚报则刊登该报文体娱乐版块主编的评论员文章说:“明朝那些事儿并不是严谨史学著作,带有作者的个人观点和偏好,有些细节处理的很主观。历史形象不等于历史真相,不能当做史实去看。而松江晨报的读者调查表回复数实在令人惊讶地难以置信,我只能说这家小报为了造成轰动,已经到了无视读者智商与常识的地步,却恰恰暴露了他们的愚蠢。”
楚天日报刊登了楚天大学历史系教授,华夏明清史学会研究员郑世恩的文章:“明朝那些事儿不是历史教科书,而作者也只是一个普通三流白话,还在读书的高中生。书中个人色彩比较浓厚,提出的一些历史观点也不是很严谨。这本书仅适合作为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