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细水长流 >

第4章

穿越之细水长流-第4章

小说: 穿越之细水长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刚从地里回来,李满囤又一次被李高地叫到了堂屋。堂屋的桌上推着八吊钱,李高地坐在钱后,李满仓、李满园、坐在两边,于氏却是不在。于是,李满囤明白了,他后娘的气还没顺过来。

    “满囤啊,”李高地把钱推给长子:“这钱,你收着。”

    “先家里盖房,就是你和你二弟跑的腿。”

    “这建房,该买啥,咋买,你都知道。”

    “建房事多,你一个人忙不过来,便即让你二弟给你跑腿。”

    “现,你三弟也大了。你让他也跟你后面好好学学。”

    “爹,年纪大了,跑不动了,就在家替你看着吧。”

    建房是件大事。很多庄户人究其一生,都没建过房。建房不容易,所需的砖、瓦、沙、石都得自己去跑,去拉––这世界可没买宝网、都西商城可以网购,也不支持快递送货上门。倘若再算上自备木料,仅一桩材料准备,就得一年半载。所以,村里建房,从来都是父子齐上阵,族人来帮忙。

    李满囤早知道他爹和他兄弟会帮他建房:即便分了家,他们还是父子兄弟。他只没想到他爹会跟他服老,说自己年纪大了,在他面前露出老态。一想到未来有一天,他爹也会不在,李满囤不觉悲从中来––李满囤虽不似红枣,能用“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来文艺的表述自己的情感,但万法归一,他眷念父母心,却是一样的。

    李满囤再一次后悔自己先前的纠结。

    “爹,”李满囤深吸一口气后,方说:“我想买地。”

    “买旱地那头的山地。”

    买地?还是山地李高地一愣:“咋了?你盖房的木头不够?”

    李高地知道李满囤地里长了不少果树––那树苗,还是他给移的呢。

    “那就到我地里砍去。只要留两棵,给我和你娘做寿材,就成。”

    横竖这地在他身后得还回去,所以,给儿子,李高地没啥舍不得。

    “不是,”李满囤想想自己地里的木头,觉得还真不定够,遂又改口道:“是。”

    哎呀,还是不对。李满囤无奈又道:“是,也不是。”

    “我地里的木头,确实不大够建房。”

    “但我买地,不是为了木头。”

    “我是要种,种生姜。”

    “什么,你要种生姜?”李高地声音高了起来,他刚想拿于氏多年来的失败来打破儿子的白日梦,但因看到儿子坚定的表情,而改了口。

    “难道,你种出来了”李高地试探的问。

    “去岁,红枣,拿她奶丢的姜,种到了地里。”李满囤不傻,他选能说的说:“结果,立冬前收了有十来斤。”

    “今春,我拿这十来斤姜,做种。”

    “现在看,好像长得还不错。”

    李高地素知长子品性,耳听他说不错,那便即就是八九不离十了。不过还是得眼见为实,李高地按捺下心中的激动,按着桌子站起来说:“种哪里了快给我瞧瞧。”

    手掌压到铜钱,李高地把钱捧给长子道:“这钱,你先去收好。”

    “回头,你领我去瞧瞧。”

    李满囤依言回屋,将钱交给了王氏:“这钱,你收着。”

    “其中五吊,是爹给咱们的家底,你和咱们的钱搁到一处。”

    “剩下的三吊,盖房用。你单独放。这样,我用起来才心里有数。”

    嘱咐完,李满囤便出了房,王氏则依言收拾。

    房里的炕头上叠放着两只油漆斑驳,一看就知道有了年头的樟木箱。这樟木箱还是李满囤亲娘当年的陪嫁。

    王氏进门,可没有樟木箱。她的全部家当就是身上的一套新衣、脚上的一双布鞋、手提的一个包袱,里面只两件换洗衣裳,以及头上插着的三根木簪子。

    王氏从炕洞里摸出钥匙,开了箱子,把五吊钱收了进去。而剩余的三吊钱,则用布一卷,和钥匙一起塞进了炕洞。

    转回身,王氏看到坐在板凳上目不转睛瞧着自己的红枣,好笑地拍了拍她的头:“看好了吗?看好了,跟娘一起出门。”

    时隔十三年,再次踏进李满囤的林地,李高地再寻不出记忆中的一丝映像––整个林地充满了和河岸一样的野花,五颜六色,香气扑鼻。

    难道,那河岸上疯长的野花,其实就是姜。李高地寻思。

    不对,李高地摇头,那花,村里孩子经常拔去玩,若是姜,没道理,至今还没人知道。

    蹲下身,李高地仔细观察,鼻尖的花香越发浓郁––这味道,李高地突地挣大了眼睛,伸手拨开花下密集的枝叶,然后便即就看到茎底泥面上冒头的生姜。

    “爹,”李满仓激动地说:“真是姜。”

    是姜!李高地点头肯定,然后问满囤:“这地,你估摸,能收多少?”

    “去岁,红枣栽在这棵树下,这么大”李满囤比划:“收了十斤出头。”

    “这么一小块地,十斤”李高地真的吃惊了:“你确定?”

    “这都要赶上红薯了!”

    “是。”李满囤点头:“当初,红枣,不懂事。”

    “栽着玩。过后就忘了。”

    “今年我种,我照爹教的法子,做了施肥对比。”

    “现瞧着,这片施的肥,长得最好!”

    到底是三十年的庄稼把式,李满囤种姜,自不会似红枣那样的佛系––红枣所有的的种姜知识都来自前世她跟风朋友圈团购的“懒人首选,生姜盆栽,美观实用,辟秽去浊,增宅运,旺桃花,9。9元材料包,包邮送教程一个月爆盆。你可以尝试亲手种一盆!”。李满囤施肥除草,浇水灭虫,甚至还做了对比实验。所以,今年林地里生姜的长势远非去年所能比。

    “所以,”李满囤实事求是地说:“今年,这块地,我估摸着能收六百斤。”

    六百斤,李高地头嗡的一下,为这天下砸下来的馅饼砸得头晕眼花––六百斤,一斤二十文,这便即就是一万两千文,十二吊钱。

    不,不,李高地拼命告诉自己冷静,二十文是卖的价钱,收的价钱会便宜,但再便宜,也得十文吧,甚至,再少一点,哪怕五文,那也是三吊钱啊。

    三吊钱,还是林地。李高地蠕动着嘴唇算得飞快。林地现在便宜,一个山头,才一两银。而这姜若是传开了––算计至此,李高地赶紧道:“买地,赶紧的买地。”

    “我去找族长,”李高地沉着地道:“这事得跟族长透个气。”

    “买地需经过里正,没得里正知道了,咱族里不知道的道理。”

    李高地是他爹李大江落户到高庄村那一年出生的。他虽没经过那年离乡背井的逃荒,但少时没少听他爹讲述当年的苦处––江堤破了,一个县都被淹了,几千户人拖大带小地往高地跑,然后便一直跑到了邻县。

    结果,没想到邻县县城关闭城门,四下戒严。城进不去,自带的粮食吃完了,他们就吃野菜,树皮,观音土。后来朝廷的旨意下来了,将他们往江北迁。按人头,给他们条子,每到一处,方由当地县衙与他们一人三斤柴米。

    “最难的时候,连树皮都有人抢。幸而我兄弟多,又齐心,一般人不敢抢,不然,哪里能走到这里早就给人打杀了。”好像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来了。

    每一次,他爹李大江讲古完都以这一句做尾,以便儿子们知道兄弟齐心的道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唯一不变的只有父子兄弟、同族血亲。

    后来他爹做了族长,李高地更是多次目睹了村里各族为了生存,合力与他族,涝年抢晒,旱年抢水的明争暗斗,宗族观念更是深入心底。

    现儿子得了种姜的法子,瞒谁也不能瞒着族里––氏族是根,是依靠,是他家兴旺的基石。

    亲手挖一株姜装入筐––虽然有些可惜,但李满囤以为谨慎起见,族长不宜贸然来林地,以免引人注意,失了机密,说不得,只能把姜带过去了。

8。枸杞打就篱笆墙() 
枸杞打就篱笆墙

    在李高地在林地里看地的时候,红枣正看着她娘捡路边的碎石。

    “娘,你捡石头干啥啊?”

    “盖房啊!”

    “不是说盖砖瓦房吗?为啥要捡石头”

    难道说,红枣疑惑的想,这世界盖砖瓦房还得自己捡石头烧窑

    那这工程可就大了去了。

    “打地基,修围墙啊!”

    “你看,咱现住的你爷家房子的围墙不就是石头的吗?”

    既然已经分家,王氏便即不再管住了十几年的地方叫“家”。

    红枣回想了一下自家那围了两亩地的碎石围墙,不觉小心翼翼:“娘,你说,咱家那围墙的石头,都是捡来的”

    “是啊,”王氏不以为意道:“都是你爹和你叔他们捡的。”

    “据说,捡了四五年呢!”

    ⊙o⊙哦,my god。红枣为他爹的壮举惊呆了––四五年如一日的捡石头,其实他爹是精卫吧。

    “娘,”红枣艰难地问:“我们家也要捡四五年石头”

    “不用。”

    耳听不用,红枣刚想松口气,便听到她娘说:“我们家宅地只你爷一半大,加上还有面临河,不用打围墙。”

    “不过,我们家人少。”

    “我估摸着,咱们捡个三年,就差不多了。”

    三年!!!红枣看着王氏若无其事地脸跪了––好吧,精卫的世界,她不懂。但她知道“有钱能使鬼退磨”。她要挣钱!挣钱!挣钱!她才不要日晒雨淋三年,捡石头,cosplay精卫。

    细思一刻,红枣叫她娘:“娘,山上的石头多。咱们到山上去捡吧。”

    这提醒了王氏,她想起了今儿丈夫和他提的那个山头。

    “行!”没犹豫地,王氏答应了。

    “这就是爹说的林地”站在自家旱地的尽头,红枣看着荆棘横生,却寻不到一棵树的山坡,问她娘:“我们走错了吧?”

    “没错,就这里!”王氏肯定道:“这地里有咱家的界石。”

    “咱村没主的林地,就是这样。”

    “因为没主,里面的树,都给人砍光了。所以就剩下荆棘了。”

    这乱砍乱伐的习性,红枣怀念地想,倒是和前世的国人一脉相承。

    “哎,”王氏叹气:“你爹想把这地整出来种东西,可不容易。”

    岂止是不容易,红枣摇头,根本就是异想天开––只看眼前这片荆棘,这么粗,这么密,竟然没被人砍去当柴烧,便即就能知道这荆棘上的刺是非一般的硬利。

    他爹要开垦这玩意,他是当他自己铁骨钢筋,刀枪不入了吧

    他可真自信!

    不过,这荆棘,红枣忽然觉得这荆棘有点眼熟,而其枝条端挂着的零星红果则更为熟悉,啊,想起来了,这不是那年她超市购物抽奖抽中的“九天八夜古今丝绸之路特产美食探秘之旅”中在宁夏站的超市直供天然有机食品基地见到的枸杞吗?

    为了确认,红枣伸手去摘那红果,结果手指却为茎上的刺给刺了一下。

    “呲–”红枣疼得直吸气,心说连扎的疼痛,都是这么相似。

    “尝尝。”王氏摘了几个小红果笑着递给红枣:“扎疼了吧?”

    “这刺棘的果子甜,就是难摘。”

    “半天才摘这么一捧。”

    “村里,就只你们小孩子摘来吃。”

    红枣迫不及待的把果子丢嘴巴里,一尝––没错了,这刺棘就是枸杞。

    虽然,那是一次坑爹的旅行––九天八夜里我参观了给超市供货的十五家农场,白瞎了我一年的假期,但也不是全无好处,红枣庆幸地想,起码,我认识了枸杞,知道这货的加工过程,哈哈,我可以赚钱了。

    “娘,”红枣亲热地叫道:“咱挖这个回去打篱笆吧。”

    “这有刺防坏人,还有果子可以吃。”

    红枣在农场里看到枸杞打的篱笆,一米多高的灌木整齐排列,绿叶红果,不但好看,而且好吃。

    一想到打石头围墙得捡三年的石头,红枣便即越发觉得枸杞篱笆,经济实惠,实乃居家打围墙之首选。

    对于红枣的异想天开,王氏早已习惯,当下不仅不以为忤,反而设身处地地设想了一下,竟是觉得这主意不错––村里也不全是石头围墙,不少人家打的只是玉米杆篱笆。

    这枸杞篱笆比玉米杆篱笆墙,王氏如是想:起码不会倒,也不会叫鸡啄着啄着就啄个洞。

    不过王氏谨慎惯了,即便心里认同,嘴里也只说:“这得问你爹。”

    于是红枣明白了,其实她娘已经动心。

    李满囤林地回来后,一进房,便即看见红枣坐在板凳上吃刺棘果。

    又在吃!李满囤笑了,他这个闺女,生就一张羊嘴,整天嚼个不停。偏她娘宠她,只要她想,她就给她弄。

    也幸而如此,才种出了姜。

    “这又上哪儿弄来的果子?”李满囤故意地逗红枣。

    “就是你说的山上。”王氏应道。

    “红枣觉得好吃,”王氏笑道:“还说将刺棘打成篱笆。”

    “想吃就能摘。”

    李满囤闻言也笑了,他蹲下身刮了下红枣的鼻子:“小馋猫。”

    “这不能给她多吃。”李满囤嘱咐道:“吃多了,流鼻血。”

    不嘱咐不行,这娃太贪吃。李满囤摇头,还想着打篱笆,想吃––等等,打篱笆。李满囤思索了一下,与王氏一样,觉得这主意可行。他家,在也是十三年前才打的石头围墙,再前,可不也是玉米杆篱笆

    其实细算下来,这刺棘篱笆,比玉米杆篱笆还省钱省力,它只要移活了,就一劳永逸,而玉米杆篱笆得靠原木撑着不算,还得几年一换。

    刺棘篱笆,李满囤拈起一粒果子塞进嘴里,笑了:他闺女,可真会想。

    李满囤决定奖励女儿。他问红枣:“红枣,爹下次进城,给你带点啥?”

    红枣想了想,举起一粒果子,喂给她爹:“爹,这果子这么好吃。”

    “城里能卖钱吗?”

    卖钱李满囤尝着嘴里的甜味,心说,能吧,毕竟这么甜。

    不过,想起这果子皮薄易破,李满囤转即摇头道:“不行,这果子不经颠。运不进城。”

    闻言红枣眨眨眼,商议道:“那做成干果呢?”

    “就像红枣一样!”

    李满囤闻言大喜,一把将红枣举过头顶,笑赞道:“对,就像红枣一样。”

    李家林地里很种了几棵枣树。所以每年都要制干红枣,用于一年的人情往来。所以,李满囤别的不会,这制干果子,确是会的。

    去岁,卖过生姜和百合的李满囤坚信这干果子一定能卖。

9。仓廪实而知礼仪() 
仓廪实而知礼仪

    如李高地所想,族长李丰收看到姜苗,也是激动不已。

    村里的地有限,而族人却越来越多––想他李氏一族,五十六年前来高庄村落户,全族不过八户,二十一个男丁,三十七口人。县里按一男丁十五亩水田;十亩旱田给地,李氏共得水田三百一十五亩,旱田二百一十亩。

    现五十六年过去,李氏阖族有二十五户,六十八个男丁,一百一十九口人。而水田,却只得三百五十一亩,旱田三百二十二亩。

    这多出来的地,除了少部分是买卖,其中,大多数,都是先人们披星戴月,开荒而得。

    可如今,村里荒地已开垦精光,而族人却还在飞速增长––眼见下一代又到了婚嫁的年龄。

    若再没得一个进项,李丰收每尝急得半宿不能合眼:可叫这些孩子怎么活

    现在,好了,李丰收高兴地想,有了姜。姜可以种在林地。村里林地不少,族里的孩子,有活路了。

    “好,好”李丰收捧着姜苗,端看良久,方小心翼翼的放了回去。

    “小叔哥,”李丰收高兴地说:“你,还有满囤,是我们李族的大功臣。”

    “有了这个,咱们李氏一族的孩子有希望了!”

    “嗯”李高地愣了,拿下了嘴里叼着的烟锅。他们族里的孩子咋了什么有希望了

    看到李高地一脸的不明就里,李丰收笑道:“小叔哥。你就没觉得这两年咱族里的家务事多了吗?”

    “你想想,咱族里,姑嫂婆媳吵吵的,是不是比我爹在时,厉害多了。”

    “难道不是欺负你年轻”不大关心村里闲事的李高地还是不懂。

    “小叔哥,”李丰收摇头:“你就没想过小辈们的事”

    “怎么没想,”李高地越发不解道:“我天天都在想啊!”

    看小叔哥真心不懂,李丰收笑道:“小叔哥,你信我,你是真没想过。”

    “小叔哥,你想一下,当初我爷在的时候,分家,你得了几亩地”

    水田十五亩,旱田十二亩。李高地在心里说。

    “你分给满囤的,又是几亩”

    李高地默然:两亩水田,两亩旱田。哎,自己,愧对祖宗啊。

    想到满囤没儿子,有些敏感。李丰收便随口改了例子,斟酌道:“你现还有十三亩水田,十五亩旱田。”

    “而你有四个孙子,马上,可能是五个,甚至,将来还可能是六个,七个。”

    “小叔哥,你想过,他们一人将来有多少地吗?”

    晴天霹雳,李高地恍然发现,即便以他现在四个孙子算,除了贵雨,其他三个孙子,水田,旱田加一块,每人都不够三亩地。

    三亩地,一年产出,交了赋税,便只够三个人勉强吃饱。这也就是说他孙子,成了家,便即最多只能养一个儿子。若是生了两个,便即就要有人挨饿了。

    孙子们这日子竟是越过越穷,比自己这辈还不如了。

    不是说多子多福吗?怎么会这样?

    “人啊,都盼着后辈的日子比自己好,结果,”李丰收叹气:“孩子们,每人能得的地却越来越少。”

    “这家里穷了,媳妇们可不就要吵吵吗”

    “谁都想给自己的孩子争一口。”

    “不争,活不下去啊。”

    “仓廪实而知礼仪啊。圣人的话,没错的。”

    “还好,现在有了这个。”李丰收指着姜苗道:“孩子们,可以种姜。”

    “即便将来姜便宜了,和红薯一样,一斤一文。孩子们也是有了生计。”

    “咱村,林地,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