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时空门-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航电结构,把功能分配在公共模块上,功能的增加和删除都可以通过置入和取出软件模块来实现。而且功能间能共享资源,具有较高的容错特性,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能。
单凭这套公共的核心航空电设备,还可以轻易地满足不同型别的要求。这套系统采用与一组共同处理器相连的三组孔径,即有源相控阵雷达为中心的高频段射频组,用于通信和识别功能的低频段组,以及用于红外成像和导弹发射探测的光电频段组。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这套系统,较之美国空军现用的DASi数字式航空电信息系统,其模块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二!成本连美国的四分之一都不到!”
“这套系统研制成功了吗?”
“这是我们做出来的首套系统,民用和军用各做了两套,正在做各种测试,目前以完成了70%的测试进度,做完所有的测试,还需要半年的时间。”
李怡炫动了动右手边的侧置操纵杆,阻尼感非常舒服,“动作挺快啊,昨天才决定改用数字化航电,今天你就交给了我一个成品。”
保罗。威尔森刚要说话,但见程霞站在旁边,于是就把头凑到李怡炫的耳边,小声说道:“BOSS,这套系统我们毕竟搞了整整一年,加上有31世纪的技术做支持,进度想不快都不行。况且,西电系统最大特点就是它的通用性和兼容性,高模块化的设置,像达积木一样,能根据不同的型别的要求作出调整。”
“支航和干航能兼容吗?”
保罗。威尔森笑着点了点头,“按照你的要求,我们做了一整套的标准规范,涵盖了所有的军民飞机,哪怕是高铁、宇宙飞船、各种水面舰船,甚至是潜艇都包括在里面。”
现代航电有几大分类,如果按类别来分,分军电和民电。
现代民航电又被分成几个大的类别,干线航电、支线航电、直升机航电和轻/机航电。
干线航电无需多说,那是波音和空客的地盘,他们自己造飞机,自己做航电,自己制定标准,外人根本就插不进去。
支线航电,包括大型公务机在内,是霍尼韦尔的地盘;至于小/型/公/务/机和轻/型/飞/机通用飞机,早先是英国马可尼公司的地盘,后来又被西锐公司给取代。
而直升机航电就复杂了,由于各家公司制造的直升机旋翼和尾桨的转动方向都不相同,在设计航电时,就必须要根据旋翼和尾桨的转动方向来进行针对性设计,这就造成了直升机航电天然的不可垄断性。
当初开发航电系统的时候,李怡炫还问过,能不能把直升机的航电标准给统一起来,得到的回答是做不到。只能做一个相对的技术规范,统一是想都别想,就是31世纪都没有做到这点,何况20世纪了。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第二代航电向第三代数字式航电的过渡时期,接着又很快进入到信息智能化航电,在这短短的三十年的时间里,全世界的航电系统供应商,由原来的三百多家减少到几家。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在这段新旧交替的时间里,谁能够在新型航电技术上抢先一步,就获得未来通吃的权利。
英国的马可尼公司就是这样起来的,若不是后来犯浑,西锐也不会有崛起的机会。马可尼的错误在什么地方?就是为了垄断,而放弃了开放式航电系统,转而去搞什么封闭航电,希望成为航电中的苹果。
这是马可尼最大的错误,开放的航空系统才是历史发展的大势,封闭是没有市场的。
航电系统这款超级大蛋糕李怡炫是盯了很久了,一直在想怎么才能够从中分一杯羹,哪怕是十分之一也能吃得很饱。
如果能形成垄断,那就更好了。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德玛吉拥远不可能得到国家支持的。
要涉足航电系统,有几个难关是需要攻克的,第一个就是标准要被承认。
原先他的打算是先占领轻行市场,后在想支航发起冲击。但现在他改变了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航电系统是个极其复杂的大工程,更涉及到标准之争。
如果没有国家背书,就算搞出来了,也不会被西方国家认可。
对这个问题,李怡炫决定还是采取老一套,怎么办,像PC一样把标准开放出去,先用空中的士'打一个工程样板,因为它小,不会引来其他巨鳄的觊觎,等证明了这套系统的优秀之后,再想********制造商开放标准,自己只管卖芯片和嵌入式操作系统软件就行了。
至于其他,就不是李怡炫能够控制得了的了,你就是想也实现不了,国家力量这一关你就迈步过去。
最实际的做法就是,‘空中的士’获得市场认可后,先向小飞机制造商开放轻航电标准,再顺便把自己的CPU和操作软件推销出去,甚至把航空计算机也推销出去。
飞/机/制/造商拿到标准后,然后根据机型去自由的搭配和组合对应的航电,这样一来,就算没有国家承认你的标准,但只要被众多的第三方认可了,到时他们是想不承认也不行了。
接着又推出支电系统标准,就像计算机一样,先推出个人电脑标准,接着是基于PC技术的塔式服务器标准,再是中型的机架服务器和大型的刀片服务器。一层一层的往上面搭。
如果要是他们嫌麻烦,那就简单了,直接为他们系统整系统服务。
接着就是第二个问题了,各航电系统的兼容性。在另一个时空,各航电都有各自的供应商,不同的航电供应商所提出的标准是各不相同,因此,系统上兼容也就无法实现,航电系统太复杂了,加上各系统商又有自己的绝活,而这些绝活又都是保密的,肯定不会对外公布,就更加没法兼容了。
而李怡炫的这套航电标准可是把陆、海、空、天都包括了进去,如果在地上再建一个综合信息处理中心,就是一个妥妥的C4I系统,海、陆、空、天一体化。
当然了,他只会公布民机版,不会把军机版公布出去,军机版还是留给兔子国吧。
第208章 雷达()
航电研发中心为德玛吉研制的这套军用航电系统,跟发达国家的军用航电系统最大的区别就是非常的便宜,在设计上大量采用了后世成熟的经过检验的PC技术。
这些技术成本都很低廉,每种设备单独的拿出来看,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纸面数据可谓平平,可一旦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爆发出来的威力就不可小看了。就像苏联的米格…25一样,每个设备都很老,不但老而且还落后,可就是这么落后的东西,且让西方国家感到恐慌,对它简直是束手无策。
这套技术叫做系统集成技术,起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各种在性能上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设备,通过巧妙的结合,把设备的性能潜力进行最大程度挖潜。
这项技术是苏联独有的,苏联解体之后,系统集成技术也就流到了西方,并促进了西方新一代航电技术的发展。
可以说,德玛吉的这套航电系统,可以看成是集东西方航电技术的大成,上面所有华而不实的东西一律去掉,所有昂贵的电子设备,性能看起来不错,实际用起来完全是渣的东西都统统抛弃,只留下有用的东西。最后经过美化的外观艺术设计,让整套系统看起非常的时髦,非常的高大上。
不过这套军用航电也不是没有缺陷,那就是火控雷达的要求很高,李怡炫坐在模拟驾驶舱里简单的测试了一下,认为如果要把这套系统的性能百分之百发挥出来,除非采用相控阵雷达,至于三代多普勒雷达,在技术上除非是达到了末代雷达的水平。
看来任何东西啊,都是有利又有弊,满足了你这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自然就会减弱。
除此之外,这套航电系统还有另外一个缺点,这个缺点是由70年代的电子硬件技术决定的,那就是目前德玛吉这套系统只能用在像F…16、幻影2000、FC…1枭龙战机等轻/型/飞/机上,大型机和中型机目前还做不到。
“这套系统对雷达的要求太高了,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雷达能达到这么高的要求,你们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有的,”说完,保罗。威尔森带着李怡炫来到了另外一边,一台小直径的多普勒雷达被放在钢架上。
只看了一眼,李怡炫就知道该雷达是个什么结构了。往复式机械结构与旋转台并用的混合式雷达。
目前,无论东西方,战机火控雷达的结构基本上采用的都是机械臂结构,也就是把雷达前端的天线圆盘装在像人手一样的机械臂上,像一个人的手腕那样上、下、左、右这么摇动,以获取空中、地面甚至海上的信息。
这种结构有很大的缺点,缺点是,结构复杂、体积庞大,雷达扫射面很窄;在实际空中,敌方飞机只需做几个特有的机动动作,就能从雷达的显示频幕上消失掉;或者是利用自身较高的机动性,在空中进行快速的小半径高速转弯,只要超出机械臂的最大偏转角度,雷达就捕捉不到目标了。
正是由于机械臂结构盲区太大,于是人们又提出了旋转式结构,相比机械臂,旋转式在结构上就要简单很多,雷达的体积可以做得相对较小,维护也比较方便。F…22和F/A…18E/F超级大黄蜂上面,装的有源相控阵雷达采用的就是这种结构。
旋转台结构,虽然让雷达变得简单起来,可它的扫描盲区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为了获得更广的扫描范围,人们就把雷达前端的收发天线做成一个斜面,工作时天线这么一旋转,上、下、左、右就全都照顾到了,还能获得更大的探测视野。最典型的代表就是F/A…18E/F超级大黄蜂和欧洲台风的火控雷达,采用的就是这种斜面设计。也是西方第四代有源相控阵雷达普遍采用的结构。
旋转台有缺点没有?有,那就是虽然斜面天线设计,提高了雷达的扫描宽度,但雷达的前方最大探测距离且变短了。
因为它的天线是斜面的,无论偏向那个方位,都不能正面前方,就好比一个人不是用眼睛正看前方,而是用眼睛的余光斜着看前方,自然就看不远了。
这就非常好解释,F…22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性能如此地吊炸天,但它的最大探测距离只有200KM的原因了,因为他对前方的目标是斜着看得的,这肯定就看不远。
想象F…14装配的AN/AWG…9脉冲多普勒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277KM,你就知道这两种雷达结构的区别在哪里了。
可以这么说,机械臂虽然结构复杂,目标探测的宽度也有限,但它的探测距离比旋转台结构要远了不少。
如何同时兼顾距离和范围,俄罗斯人想出了另外一种办法,就是把机械臂和旋转台相结合,形成特有的复式结构,也叫双轴式机械铺助结构。SU…35标配的IRBIS…E(雪豹)无源相控阵雷达,就是这一结构的典型代表。
所谓复式结构,就是先把天线安装在往复式摆动的机械臂上,而后在把整个装置安装在旋转基座上面。
这种方法,在结构上虽然比旋转台结构稍显复杂了一点,但比机械臂结构来说,该结构要简化了不少,而带来的优点且是无与伦比的。
当要看前方的目标时,天线只需正对就行了,解决了旋转台看不远的问题;当要看侧方的时候,而且角度很大,超出了机械臂的最大摆渡角时,旋转台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天线一偏,再这么一转,就形成了旋转台天线特有的斜面角,很好解决了机械臂天线的扫描盲区问题,而且它比旋转台看的范围还要更加广阔。
因为旋转台为照顾正面的视野,天线的斜面角不敢设计的过大,大了就会造成严重的视角差,看远处目标的距离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造成近视眼现象。
这么一来,旋转台视角虽然比机械臂看得更广,可看得范围并没有增加多少,反而还损失了距离。
而往复式结构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但能看得更远,同时也能看得更广。这也是为什么雪豹…E作为无源相控阵雷达,明明比有源相控阵雷达在技术上是差了一等级,特别是在半导体技术上,更是差了几十条街的情况下,且比西方所有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要看得更远,看得更广的根本原因所在。
老毛子发明的这种结构,让所有人都闭上了嘴巴,哪怕是专门黑俄罗斯的西方媒体,也都集体失声;至于大天朝,闭嘴!这里没你说话的份,站一边凉快去!
一句话,这样的设计简直是绝了。
摆在李怡炫面前的这款多普勒雷达,就是采用的老毛子的复式结构设计。
更绝的是,他们还对雷达天线做了个修型,加了一条相控阵雷达才有的边框,让整个雷达无论是从哪个方向上看,都看起是一个相控阵雷达,外观上就是一个缩小版的雪豹…E,可它偏偏是一台多普勒。
“距离和角度分别是多少?”
保罗。威尔森回答道:“该雷达的直径,与F…16装配的AN/APG…66脉冲多谱勒雷达的直径相同,但它的最大探测距离高达150KM,最大视野探测角度高达173°,具有温度的目标指向功能。无论战机在空中做出何种机动动作,雷达天线会像钉子一样,牢牢的盯着目标,除非你是背向目标。
对于低空小目标,比如巡航飞弹,以及射来的空空导弹和地空导弹,拥有良好的探测、捕获和锁定能力,它的分辨能力也很强,采用的X波段,能够有效排除来自地面和海面上的杂波。”
这是典型的三代的末代雷达了,三代雷达到了这一阶段,已经是到了顶了,在怎么开发,也就这种水平。相控阵才是德玛吉未来的发展方向。
“定型了吗?”
“这就是定型后的雷达,”保罗。威尔森拍了拍雷达的框体,“一个月前就作完了所有的测试,所有指标全部满足要求。”
李怡炫大手一挥,“很好,告诉他们注意保密,这个东西在以后会有大用,日后我们在北方能取得什么样的地位,它可是关键。”
说完一转头,之间站在则后方的程霞双眼仅仅的盯着眼前的这块雷达,刚才保罗。威尔森的话她是一字不漏的听了进去,眼睛放着光的看着眼前的这款雷达,对周围的发生的事物是充耳不闻。
保罗。威尔森做了个口型:她不会是间谍吧。
李怡炫摇了摇头,北方才不会用她当间谍呢,以李怡炫目前的成绩和地位,还不值得他们派出这么高级别的间谍。
再者说了,这间谍也是人,你能保证不会变节?所以说,他们想要监控李怡炫,根本就用不着派什么间谍,用其他方法一样可以得到李怡炫的行踪。
李怡炫用手拍了拍程霞,“呃,呃,呃,”见她醒了过来,“看傻了你都,一个雷达而已,有这么好看吗?走吧,有客人来了。”
说完三人就离开了航电研发中心。
第209章 船王来访()
公司的总部会议室里,香港陆氏电子的老总陆景天指着身边一名六十多岁的老者向李怡炫介绍道:“李老板,这位是香江船厂的总经理李毅夫李老先生。”
听到陆景天一说,李怡炫就明白了,这次的主角就眼前这名老先生,陆景天只是个引荐人。
这是香港上流社会一个常态,不同圈子里的人想要搭上关系,需要一名中间人搭桥,而陆景天既然肯为对方做引荐人,想必他们两人的关系不一般。
果不其然,双方按照宾客礼仪坐下来后,陆景天就开门见山说起了他与李毅夫之间的关系。原来在五十年代陆景天举家搬到香港时,就在李毅夫的船厂打工。
在船厂打工期间,陆景天头脑灵活,业务能力也强,为李氏船厂拉来了很多的订单,而这笔订单对刚刚起步的李氏船厂来说可谓的救命的稻草。
就这样,陆景天受到李毅夫赏识,短短几年就被提拔为香江船厂总经理。
六十年初,陆景天见RB电视机业在国际上蓬勃发展,而当时香港有钱的居民买的都是RB牌子的电视机,香港没有自己的电视产业,于是陆景天有了自己创业的念头。
后面就不需多说了,陆景天与他的东家好聚好散,离开船厂后就创立了陆氏电子。一年后,香港有了自己的黑白电视机——香江电视机。他的前东家李氏船厂,也是陆氏电子的第一个客户,后来更成了儿女亲家。
李陆两家的关系匪浅,这是陆景天这次愿意做中间人的原因。
至于李氏船厂就更不要说了,李氏船厂的全称叫香港李氏造船厂,李家是香港的老牌坐地户,李毅夫被人称为船李。
李氏船厂也不是一开始就造船的,早先叫李氏修船厂。熟知香港历史的人都知道,香港最初是由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早先香港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打鱼业。
出海打鱼自然就得有船,于是香港的船舶制造业很自然的就发展了起来。
造船厂有了,还得有修船的行业,因为船是要定期维护和修理的,于是香港的修船业与造船业开始了同步发展。李家就是从修船起家再发展到造船的。
香港早先渔船制造很长时间来都一直被英国人垄断,外人根本没有机会染指,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本地人才有了机会染指造船业。
说起造船,就不得不说修船,跟世界所有国家一样,早先的打渔船都是木船,而木船的修理是非常辛苦的活计,那些高高在上的英国白人哪里肯放下身段去做这种又脏又累收入又少活计,于是修船这一行当自然也就落在了本地人的头上。
李氏造船厂是由原来的香江造船厂和李氏修船厂合并而来。香江造船厂的东家是名标准的英国白人。
二战时期,日军侵略香港,船东带着自己的家人跑了。很可惜刚刚出海没两天,就被日军潜艇发射的鱼雷给击沉了,造船厂成了无主工厂。
战争结束后,英国人想把香港造船厂重新运作起来,就向英国本土求救。
但那时的英国在战争期间被德国的飞机炸得厉害,英伦三岛上到处都是废墟,自己都顾不过来呢,哪里有余力去管殖民地上一个造船厂,而且还是小得不能再小的造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