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蝉那把剑-第3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太祖皇帝萧煜可谓是所学庞杂,不但与道门大真人无尘有过师徒之谊,与当年佛门大日院首座也是如此,他在第一次前往佛门时,遍览佛经,尤为喜爱这两句话,分别出自《妙法莲华经》和《华严经》,所以他在第二次造访佛门时,应佛门方丈牧观之邀,留下了这幅六十八字石刻。
在黄龙五年的时候,道门掌教真人秋叶以化身远游至此,未入山门,却在这条石刻下留有“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二十八个字。似是对萧皇石刻的回应。
此中缘由,佛门并未对外人提起,故而此后的来客只道这幅石刻是一位无名神仙所留,真正详情,所知之人却是寥寥无几。
女子还打趣说,佛门立教上千年,能有资格在崖壁上刻字之人,无一不是人世间最顶尖的人物,堂堂道门掌教也不过才二十八个字,能一气留下六十八个字的,只此一家。
语气间多有引以为豪之意。
男子似乎有些不服气,说道:“若是佛门应允,我便刻上百字又如何?”
听到这里,老人不由摇头一笑。
这座无名之山因为佛门祖庭的缘故,素有小须弥之称,其山崖峭壁经过佛门千余年的佛光浸染,早已是金刚不坏,即便是地仙境界修士,想要在上头留下些许痕迹,也是千难万难。萧皇一气留下六十八个字的时候,正是他力挫大剑仙上官仙尘赢下定鼎一战的巅峰时期,当之无愧的举世无敌,换成其他人,就算佛门应允,能刻下一个字已是侥幸。
所以在老人看来,这年轻人的话语实在有点不知天高地厚。
不过年轻人嘛,有志气是好事,哪怕是心大一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对夫妻见到老人驻足旁观,没有一走了之,仍旧自行其是,尤其是那名男子,竟是没有如老人意料那般露出尴尬窘迫之色,好像他刚才的话语并非胡吹大气,而是再寻常不过的一句话。
老人心底生出几分好奇,不由主动上前攀谈。
年轻夫妻介绍时自称姓徐,是西北人士,而妻子却是姓萧,娘家在帝都,的确是大户人家出身。老人说自己姓王,如今已经是百岁高龄,照他自己所言,年少时在江南求学,青年时在天下各处游学,年老时在江北、西北等地讲学,不曾出仕,身无半分官身,文章倒是做了不少,可惜于民生无益,于天下无益,他这次做客佛门,参加盂兰盆节法会,也是带着众多弟子见见世面。
在老人的邀请下,年轻夫妻干脆与老人一行人结伴而行,老人颇为健谈,满腹经纶,出口成章,一路上谈及道德文章,那年轻男子倒没如何,可那名萧姓女子却是不同凡响,虽然没有什么惊人之语,但每每应答都能让人挑不出半分差错,引得老人连连感叹,若非女子之身,必是状元之才。
老人的一众弟子年龄悬殊极大,年长之人已经是花甲年纪,年幼之人却还是少年稚童,这些弟子对于那个出身西北的年轻人并不待见,说起来这也是读书人的通病,江南文林看不起江北,江北又看不起西北和东北,至于西北和东北,在江南士林的眼中,便是大马金刀的武夫之地,和一个“文”字根本不沾边。
可那个萧姓女子就不一样了,虽然读书人叫嚣着女子无才便是德,但真正遇到了才女,还是要倾心几分,君不见秋台中的花魁,哪个不是琴棋书画和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自诩名士风流的名士们掏出银子。
眼前这个女子既然姓萧,多半与大齐皇室有着不浅的关系,又是这般才情相貌,岂是那些花魁能比较的,正因为如此,几名读书人的惋惜之意更甚,再看待那个抱得美人归的年轻男子,愈发不顺眼了。
那年轻人能娶到这样的女子为妻,自然也不是傻子,对于几名读书人的隐隐敌意,自是有所察觉,只是不以为意,落在老人的眼中,不免对其高看几分,年纪轻轻,能有这份心胸,倒是比起读了多少书更为罕见。
毕竟书是死的,只要肯读,就一定能读进去,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可心胸却是天生的,极难改变。
说话间,一行人来到神道中段位置的一座迎客亭前,进到亭中略作停驻,从这里望去,萧煜的六十八个字便近在咫尺一般,透过袅袅云雾,似乎触手可及。
老人最小的弟子趴在凉亭的栏杆上,望着石刻,又转过头来问道:“师父,师兄说这些字是用手指刻上去的,是真的吗?”
老人来到孩子身旁,伸手抚摸着他的小脑袋,望着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六十八个大字,轻声感慨道:“不是手指,是剑,天子剑。”
孩子顿时来了兴趣,问道:“天子剑是什么剑?有诛仙厉害吗?”
老人捋着雪白胡须微笑道:“天子剑,顾名思义,就是天子的佩剑,为师中年时曾经与那位萧皇有过些许交集,只是话不投机,不欢而散,可是我的一个不记名弟子却是与他极为投缘,最终投效到他的麾下,功成名就。”
孩子两只眼睛亮闪闪的,“那人也是我的师兄吗?”
老人摇头道:“谈不上,他当年只是在为师的书院中读书,未曾行过拜师大礼,就像当年的萧明光与道门大真人无尘有过师徒之谊,却不能说萧煜是道门中人。”
孩子大失所望,“师父,那人是谁啊?”
老人颇为唏嘘道:“他姓韩,单名一个瑄字,表字文壁。在庙堂之上几经沉浮,如今贵为大齐朝廷的内阁首辅,不过听说他这些日子重病在身,卧床不起,有传言说他怕是要天年将尽了。”
一名已有甲子高龄的弟子闻言后说道:“文公能教出一位十八楼境界的剑仙,又能与瑞公相争多年,可见其手腕高明,又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天年将尽,多半是无稽之谈。”
老人点了点头。
那个一直不怎么开口说话的年轻人,愈发沉默不语。
他妻子侧过脑袋轻声问道:“真是老爷子?”
徐北游握住萧知南的柔柔手掌,道破天机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此人应该是老爷子当年在西湘书院求学时的山主,也是儒门老辈四大先生之一的王恺之。”
王恺之的大名,萧知南自然是知道的,说起来他也算是萧煜的长辈,甚至当年两人还有过一段无伤大雅的小小恩怨。
只是她没想到世界如此之小,竟然在这里见到了这位儒门大先生。
第四百一十章 百金购得一胭脂()
恋上你看书网 W。630BOOK。LA ,最快更新那年那蝉那把剑最新章节!
就在这时,王恺之忽然道:“自本朝太宗文皇帝之后,徐家和萧家便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众所周知,如今徐氏乃是当之无愧的后族,连出两代皇后,分别是太宗文皇帝的德顺圣皇后,以及高宗肃皇帝的贞献皇后,及至长公主萧知南训政掌权,其帝婿徐北游亦是出身徐氏。”
说到这里,他微微一顿,对夫妻二人笑道:“徐氏祖籍中都,直到大齐立国才迁入帝都,萧氏则是在大郑明武年间就已经扎根于帝都,你们两人一个姓徐,一个姓萧,祖籍又分别是西北和帝都,恐怕不是寻常世家那么简单。”
徐北游没有说话,萧知南开口接话道:“老先生慧眼如炬。”
老人摇头笑道:“什么慧眼如炬,不过是你们小两口不愿欺瞒我这个老朽罢了。”
闲聊过后,一行人重新沿着神道向上而行,再走出四五里的距离之后,佛门祖庭的寺门已经隐隐可见,寺门巍峨,气势恢宏,南向五槛正中三阙,单檐歇山,飞檐重脊金色瓦顶。
此时整个寺门已经张灯结彩,在寺门前的最后一段神道上,每隔上十步便有一位知客僧人,既是验看请柬,也是为来客们引路,毕竟佛门祖庭千年积累,其占地之大,建筑之多,殿宇之繁,空间之广,都丝毫不逊色于历经后建、大郑、大齐三代王朝才建成的帝都皇宫,再加上这里又是修士重地,隐秘禁止无数,若是没有人引路,来客或是误入禁地,或是触犯禁制,那便是闹出了天大的笑话。
说到验看请柬,佛门的请柬可是不简单,正所谓请柬者,释庄重之礼也。请柬原名请简,纪事以简。
简,片窄长,大多竹木制。佛门延续古制,请柬仍旧以竹木制成,分为上、中、下三等。
第三等请柬,以上好榆木制成,以银线镶边嵌字,仅能代表一人,绝大部分赴会之人,诸如各路散仙人物,都是这等请柬。
第二等请柬,以上等紫檀木制成,以金线镶边嵌字,可带随从十人。能得到这等请柬的多是一方名宿,比如身为儒门大先生的王恺之,他收到的便是第二等请柬,所以他带了十名弟子到此赴会。
至于第一等请柬,以金丝楠木制成,由佛门方丈亲自挥毫书就,可带随从百余人。能收到第一等请柬的,非是一宗之主不可,而且必须是三教九流这个层次的宗门才行,除此之外,再有就是大齐朝廷、魏国、草原、牧王府、后建朝廷也会收到一封第一等的请柬。
这次徐北游和萧知南收到的都是第一等请柬,不过两人却是没有带半个随从,孤身前来,委实不像是手持第一等请柬的佛门贵客,倒像是只有第三等请柬的寻常人物,来凑个热闹而已。
在徐北游和萧知南离开帝都不久,朝廷便已经公布消息,此次佛门的盂兰盆节法会,徐北游会取代当年蓝玉的位置,以剑宗宗主和帝婿小阁老的双重身份参加,而对于萧知南的行踪,却是只字不提,以至于世人还都以为已经由公主殿下晋升为摄政长公主的萧知南还留在帝都城中。
此消息一经流传开来,立时便掀起极大波澜,当今天下,可以说盛名无过于徐北游。虽说天机榜三圣并列齐名不假,但另外两圣却是等闲不会出现在世人面前,一个长年枯坐玄都,一个长年在大梁城中。唯有徐北游不一样,他不但入世,而且还会掀起天大的动静,大有当年上官仙尘的风采,其大名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正因为如此,这次盂兰盆节法会,很多人都在期待这位新晋大剑仙,到底会以何种姿态抵达佛门,是脚踏万剑?还是长虹贯日?
只是没有人想到,徐北游会以这种姿态来到佛门,而且身边还带着一位本不该出现在此地的公主殿下。
到了这里,再往前便是佛门祖庭,各人有各人的去处,王恺之一行人多半要去儒门那边与老友汇合,而徐北游和萧知南作为“世家子弟”,按照道理要与其他世家子弟“抱团”,所以一行人在此地极为默契地分道扬镳,王恺之一行人在一名知客僧人的引路下径直入寺,而徐北游和萧知南却是不忙于入寺,而是沿着山路往另外一个方向行去。
盂兰盆节法会盛名在外,除了收到邀请之人,还有许多不请自来之人,再加上一些小门小户,就只收到了一封第三等请柬,可又想要带着弟子见见世面,就只好将弟子留在门外,如此林林总总的原因,使得在寺门外汇聚了熙熙攘攘的一大帮人,佛门也不好直接赶人,只能派了僧人维持秩序,如此一来,不少修士干脆效仿巨鹿城互市,在此摆起摊子,反正就在佛门的眼皮子底下,又是高人齐聚的日子,也不怕有恶贼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一来二去,使得这里就像是俗世中的庙会,好不热闹,被许多修士戏称作天下第一等庙会。
徐北游对此没有太深感触,可萧知南自小生在深宫之中,对于这等烟火气十足的场合却是颇感兴趣,按照她的说法,她早就对于这里的“庙会”久仰大名了,据说有许多珍惜罕见的小玩意,而且价钱公道,对于寻常修士而言,这里远胜过讲究规矩的盂兰盆节法会。
大概是被勾起了当年情怀,萧知南拉着徐北游一个摊子一个摊子地逛过去,这里虽是佛门清静地,但并不缺少女子修士,这些女子修士多半会售卖些胭脂水粉等女子之物,不比山下俗世中的俗物,能在此地售卖的都有其独到之处,滋润容颜真不是一句空话,很受富贵女子的欢迎。
萧知南自然也不例外,破天荒地跟徐北游说起了许多女儿家的闺房话,诸如女子妆容、穿着、首饰,什么淡妆浓妆桃花妆,什么十八种花瓣制成的胭脂,听得徐北游这个只会握剑的武夫一个头两个大,却又不能露出不耐烦之色,只能耐心陪着她一一听来,一一看去。
逛了小半天的功夫,徐北游看着她挑挑捡捡,却又不买,不由问道:“你喜欢哪个?还是都不喜欢?”
萧知南笑道:“买东西,在于一个‘逛’字,未必就是要买的。”
徐北游愕然道:“过眼瘾?”
萧知南笑而不语。
徐北游试探问道:“心疼银钱?我这里倒是还有些。”
萧知南仍是摇头。
徐北游无奈,只能随她去了。
两者沿着摊位兜兜转转,萧知南其实也看中了几样胭脂,只是价钱极贵,让她犹豫不决,最终还是没舍得一掷千金。
逛到最后,萧知南只买了一盒胭脂,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花了她一百两金子。
第四百一十一章 笑问夫君美不美()
这一百两金子,并非是大齐国库的银钱,甚至不是大齐三代帝王代代承继的内库银钱,而是她这些年积攒的私房钱,当年她做公主时,与亲王等制,一年的年俸也不过一万两银子,扣除众多花销,也就攒下了十万两银子左右,委实不算太多。
在这一点上,坐拥江都无数产业的徐北游,自然要阔气许多。徐北游本想替萧知南付钱,只是萧知南执意不肯,徐北游这才作罢。
两人避开喧闹人群,来到一处僻静处,这里恰好有一个人造泉眼,被雕刻成龙头模样,从龙头嘴中有涓涓清水流淌而出,在其下的石质小池中汇聚成一面“水镜”。
萧知南坐在水池边的青石上,层层裙摆铺展开来,将裙下的绣鞋完全遮挡,她把胭脂盒子托在掌心,又从头上拔下一支银簪,用簪尖挑了一点胭脂,然后对着水镜,动作轻柔仔细地将胭脂抹过脸颊。
徐北游就坐在萧知南的旁边,手肘抵住膝盖,手掌撑着下巴,安静地望着妻子。
没有女子不爱美,萧知南亦是如此。
除了蜀锦之外,她还喜好湖绸苏缎,除了针工局所制的公主礼服,其他便服从外衫到罗裙,再到绣鞋,皆是由号称江都第一绸缎庄的天衣坊所制,一身细小挂件,又是从帝都城中的如宝斋购得,至于冬装貂裘,则多半是选北都的素雪庄。
如今徐北游所穿的锦绣白袍,也是由萧知南亲自购置。
说起这些,萧知南兴致颇浓,在涂抹胭脂的时候,与徐北游说起了容秀斋的胭脂,然后又从胭脂谈到了衣着,诸如青衣坊的披纱、碧泉庄的绣鞋,听得徐北游是满心茫然,这些店铺是干嘛的,他从名字上能略知一二,可是谈到女儿家的衣服绣鞋,挂件装饰,他就有些抓瞎了。
好在萧知南没有让他发表见解的意思,只是纯粹的把他当作一个听众,似乎是要把这么多天积攒下来的话语,一口气都说出来。
徐北游只要听着便是。
其实认真说起来,这些所谓的闺房私密话,她还是第一次对人说起,从小到大,她哪里有过什么闺中密友,如今的她又是万人之上的高位,就更不可能有了。
这些话也只能对自己的丈夫谈起了片刻后,萧知南将胭脂涂抹均匀,脸色红润许多,抬起头来,望向自家夫君问道:“好看吗?”
徐北游改为双手撑着膝盖,定定地望着她,笑着点头,“好看。”
萧知南翘起一根手指,用指尖和指肚轻轻抹过两颊,刮下点点嫣红,“哪里好看?”
徐北游顿时语塞。
萧知南故意叹息一声,“没诚意。”
徐北游干笑一声,是真的不知该如何答话了。
萧知南站起身,主动挽起徐北游的手,微笑道:“逗你的,我们入寺吧。”
……
徐北游亮明身份之后,与萧知南进到佛门祖庭之中。
萧知南并未表明真实身份,而是以徐北游随从的身份与他一道进入,按照规矩,遇到徐北游这等贵客,必然要有一位佛门长老亲自作陪,不过被徐北游婉拒,同时他也恳请佛门不要太过张扬,他只想在盂兰盆节法会开始之前,在佛门祖庭四处走一走。
佛门自然无不应允。
在进入寺内之后不久,徐北游和萧知南竟是又跟王恺之相遇了,倒也谈不上缘分,只是这佛门祖庭说大也大,说不大也不大,有名的几处盛景人人皆知,入寺之后难免要走上一遭,能够遇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王恺之先前已经把话点透,自然不会把夫妻二人当作寻常世家子弟,不过他他身为儒门八位大先生之一,虽然无望儒门魁首之位,但多年积攒下来的威望和资历,也足以让他不必过于深究,一切平常待之即可。
这次再度相遇之后,王恺之少了许多交浅言深的顾忌,没再谈及佛门的种种典故,而是说起了如今的天下大势,老人难免忧心忡忡道:“如今的三藩之乱,魏王、镇北王、辽王,一个在江南,一个在西北,一个在东北,从三面进攻朝廷,若说当今朝廷昏庸无道,那也就罢了,好歹算是师出有名,可无论是太宗文皇帝,还是高宗肃皇帝,以及如今的摄政长公主,都不是无德之人,都是贤良之人,可即便如此,这些藩王们还是反了,为了那把椅子,为了一个天下独尊,不惜天下大乱,不惜生灵涂炭。”
老人略微停顿,毫不掩饰自己的怒气道:“这些人又有何等德行可为天下共主?”
徐北游轻声道:“时势造英雄,可他们却想要英雄造时势,注定做不了英雄,更造不了时势。”
老人叹息一声,语气中仍是带有恨然道:“他们是成是败,且不去说,可既然他们已经反了,那么苍生受苦就已经是不可改变之事,就算他们这些人最后身败名裂,也是于事无补。”
徐北游和萧知南都没有说话,不过两人的眉宇间却多了几分郁气和杀意。
老人略微惊讶地看了这对年轻夫妻一眼,陷入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