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376章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376章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朱慈烺显然不是一般的皇帝。在数年持之以恒的引领之下,朝堂务实风气渐重,皇帝陛下篡改早朝条例终于未在引起剧烈反弹。

    于是,原本需要天蒙蒙亮就早起的早朝一直到早上九点多,还在聚集之中。

    鸿胪寺少卿丁琨打着哈欠,看向紫禁城宽阔的广场,目光落在了前面的礼部侍郎乐清儒的身上,悄然整了整衣冠,调整了一下队伍,跟了上去。

    他的一旁,中书舍人王夫之缓缓走了过来。

    见王夫之来此,丁琨连忙打着招呼:“王……王大使,久仰久仰。大使来的真早呀。”

    “不早不早。眼下,按照新历法算,这都九点五十了吧。八点半上衙,这都快一个时辰过去了才赶到,在下还怕迟到了呢。”王大使显然就是王夫之了。已经得到任命的王夫之虽然职位没有公布出去,但丁琨身为外交系统里的中坚官员,如何会不知道?

    王夫之之前中书舍人位在八品,眼下改任驻日大使,官阶未定,故而也依旧只是八品。丁琨身为鸿胪寺少卿,虽是从五品,看下王夫之,却依旧止不住的艳羡。

第四十二章:早朝() 


    鸿胪寺少卿虽然是一个部门的副职,在长官空缺的情况之下,在部门里说一不二,大小也是一方大佬了。

    但面对王夫之,丁琨显然知晓利害。别看人家才八品的官阶,但只要皇帝陛下海外战略完毕,论功行赏,那驻日大使馆还指不定就是从三品的官阶了呢。

    更何况,大明向来讲究正印官与佐贰官的区分。

    王夫之能去驻日大使馆担任正印官,那就是说一不二的大佬,如何不比丁琨这种副职强?

    当然,王夫之能担任如此重要的职位,显然就是天子近臣的好处了。别看丁琨是部门的二把手,一把手空缺的情况下说一不二。但再说一不二,丁琨也就是一个从五品的佐贰官。中书舍人虽然级别很低,只有从八品,连个县衙的县丞都赶不上。但人家现在一外放,就噌噌噌如飞升一般飞上了正印官,实在是让人不得不艳羡呐。

    “都是托了陛下圣明的光呐。改了早朝条例,再也不用天不亮就抹黑出来了。而且,还是每天如此!想想都能让人疯了……还好,现在,每个月一次,时间也改到了十点半。”一共两个小时的时间,就算是距离紫禁城地方颇远的帝国中央银行也能赶过来了。

    “说不定呀,往后还会将早朝继续改时间呢。”王夫之随口说着闲话,顿了顿,似乎发觉有些不妥。这里不是中书舍人司,而是紫禁城的大广场呢,大家都偷听着。但转念一想,这些基本都是公开信息,自己也不算涉密,便也不管了。

    丁琨心中直道厉害,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倒是很让王夫之性质昂扬:“眼下帝国各处的官衙都纷纷扩建,紫禁城呐,想要全部装下是不成了。各处赶来不便,要么是缩减成员,要么只能是推后时间了。”

    “缩减,恐怕不成。”丁琨断然判断。这个倒是好理解。

    眼下参加早朝也不累人了,参加一次早朝,反而是本系统里官员们难得互相碰面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能见到皇帝陛下呀。

    这就是待遇,是规格,就是里子和面子。

    要是缩减了,那反而让人不愿意。

    打个比方,以后世中国距离之远,中央委员们开个会显然不容易吧?虽然较多的中央委员都在帝京,但若是谁敢说取消地方中央委员们参加大会的资格,那恐怕就是一场血雨腥风要掀起了。

    “那就只能推后时间了。当然,朝堂也在想起他办法减轻问题。比如,两府近日就在讨论要修建环城铁路哩。”王夫之笑着道。

    “咱们大明,可真是要日新月异了……这个,是写进国是计划里的吧。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开始实施。”丁琨感慨着。

    在内城虽然去上班方便,但伴随着京师人口越来越稠密,交通也成了一个大问题。

    住得近的还好,人少地方近,没担心。住的远一些的,亦或者如帝国中央银行这样,就在闹市区里的,那就麻烦了。

    往来一趟,纸面距离就那么几公里,可堵车时间却有可能要一个时辰。

    这个时候,改进交通的议案就纷纷出台。

    对此,朝廷倒是经验不少。修缮马路,新建公路的提议纷至沓来。而铁路,作为更为便捷先进的方案也开始走上了所有人的案台。

    这一个在复辽大战之中大放异彩,到现在还有荣光的新事物实在是成了一个宠儿。

    “好了好了,早朝很快就要开始了。咱们进去吧!”王夫之正色地说着。

    丁琨闻言,狠狠点头,忽而想起了什么往右边一看。果不其然,单独一列之上,占着众多气质颇为不一样的几人。

    虽然,一样是穿着汉服,但大家还是一眼都认出来了这是外国使臣。

    早朝之上,位分文武,班分职司。

    在中国这个环境之下,站什么地方,坐什么地方,那都是有极大讲究的。小小的酒桌之上还有主座,主陪,更何况早朝大典这样隆重的地方?

    坐的位置错了,旁人丢过来鄙夷的目光且不说,巡察御史见了,那便是一个处分背着,奖金就拜拜,晋升也要靠边站。

    故而,早朝这里,站次是十分重要的。

    外交系统的一条线,财税系统的一条线,教育系统的又是一条线。人多的分两条线三条线站着,但各自不同系统的人,大家还是十分明显地拉开距离,作为区分。

    显然,这几人站的地方绝不是大明官员的一条线。

    站在最前头的,是朝鲜国凤林大君李氵昊等朝鲜使臣,在其后则是琉球国使臣金应元等人。

    至于最后一队人,却是让丁琨一副预料之中,我就知道的模样。

    此人,赫然就是日本人。

    丁琨身为外交系统的官员,猜到了中日关系即将浮出水面有个了结。但其余大明官员见到日本人,却是纷纷议论纷纷,显得颇为惊讶了。

    “日本人竟然来了!皇帝陛下的海外战略,果然又是要大手笔了!”

    “朝鲜,日本,琉球……还好没加上交趾……这,这计划也未免太大了……”

    “真是不知道日本人来了,会是这样的变化,又是一番风起云涌喽……”

    ……

    比起大明官员们看到日本人的惊讶,琉球王国的使臣们却显得更加激动。

    他们看着身着幕府老中官员服装的阿部忠秋静静与对马守宗义成静静站在自己的位次之后,既是咬牙切齿,又是期待万分。

    原本平静的早朝开始掀起了波澜。

    这样的情况其实颇为罕见。

    早朝在大明实际上已经是一个仪式性质的存在,极少有过当朝讨论具体事务的情况。就算有,也只是履行一些关键大事的宣布。故而,早朝麻烦是麻烦了一些,但一般也不怎么耗费心力。毕竟,事情都已经在台后确定商议好了。

    总而言之,意外这种东西在早朝之上是很少的。

    今天,就是那个很少的时候。

    朝鲜国王上表庆贺,大明天子即将对朝鲜国事访问。这个关头,皇帝陛下忽而让日本使臣出现在台上,委实引起了无数人的心中猜测。

    王夫之骄傲底地挺直胸膛,他知道,这个世界,即将在大明走出国门的力量之下“改朝换代”了。

    一个属于中国大明的时代。

第四十三章:琉球秘辛() 


    金应元回望过去,深深地看了一眼闭目沉思假寐之中的日本国的使臣。这时,角落里一名宫廷画师悄然间刷刷刷画了下来。

    这一瞥就此定格,成了这名不知名的宫廷画师流传于世的传奇作品,见证着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回到早朝智商,日本人的到来对于已经渐渐遗忘了东瀛存在的大明官员们来说,或许有因为缺少了解而产生的迷茫。但对于琉球王国的使臣们而言,却是一件极端重要的事情。

    琉球王国很多人耳熟,因为这就是后世盛传的琉球列岛的所在地。至于大家会知道琉球列岛,当然是因为所谓第一岛链。第一岛链主要是指靠近中国大陆海区外侧的那条弧形岛屿带,即北起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中接台湾岛,南至菲律宾、大巽他群岛的链形岛屿带,涵盖了中国的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

    同样,大明要走出东亚,便离不开对第一岛链的经营。

    其中,琉球列岛就是一个很合适的地方。

    因为,这里是而今大明的宗藩国:琉球王国的领土。

    琉球王国对大明一向恭顺,1372年,琉球诸国成为中国明王朝的藩属国。1429年,统一后的琉球王国仍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宗藩关系。

    眼下的琉球王国已经到了第二氏时期,1470年,伊是名岛出身的宫中御锁侧官内间金丸,玩了一把黄袍加身,被群臣推举为君,改名为圆,并于1471年以“世子”的身份向明朝报告“父丧”。1472年,明朝使臣册封圆为王。就此,琉球王国进入第二氏王朝时期。此时的琉球国国土包括整个琉球列岛,北起喜界岛、奄美大岛,南至宫古岛、八重山群岛。

    六年前的五月初四,琉球丰王去世。次年,其三子贤即位。

    世子要登任为国王,却不是自己办完了丧事就能做的,还得向宗主国请求册封。为此,在崇祯十五年三月,贤依定制特遣正议大夫蔡锦等人赴中国进贡兼请封。

    但因此刻的明朝战乱频仍,无法派出足够规模的册封队伍。因而,蔡锦等未能如愿,只好先行返国。

    无可奈何的琉球世子当了两年世子依旧不能转正,只好再接再厉。好在,没多久,贤就听闻大明皇帝新任皇帝陛下文韬武略,平定内乱顺利登基。为此,贤又于前年,也就是改元明元大明二七六年的二月,遣正议大夫金应元、使者吉时逢、都通事郑思善等人赴中国朝贡,并再次请求册封。

    按照原定历史,金应元等人抵达福建的时候崇祯皇帝就已经在煤山上吊了。

    这个时空里显然就没这回事,于是一行人又一路抵达京师。

    但是……虽然大明没有战乱,不凑巧的他们依旧如原定历史上一样还是不能立刻完成册封。因为,皇帝陛下宣布东征进攻建奴,举国上下为战争而动员,自然也分不出精力来处理一个小小的琉球国。负责礼部的王铎只好一面招待着琉球使臣,又推荐了贤之子质在陆军学校进修,应付了此事。

    原定历史上,南明政权虽然几次试图接过这些外交事务。但外交这事情,既要人,又要钱。琉球王国虽然拿南明当一盘菜,但南明却是短命而无能,更是内乱迭出。最终,琉球世子贤依旧无法转正。堪称琉球王国史上最长试用期的世子。

    当然,要说贤能不能自称一声本王,那也是行的。

    说起这个,就能解释的通为何见到日本使臣出现在金銮殿上,金应元等人会激动非常了。

    因为,这就要涉及到日本与琉球国的关系。

    在未闭关锁国的那段时间里,日本国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因为巨大的需求创造了巨大的利润,为了解决生丝问题,有人将目光打到了琉球王国的身上。

    明万历三十七年,也就是日本庆长十四年,日本德川幕府派萨摩藩率军侵略朝鲜,萨摩军攻占首里王城后,大劫七日,一切可动财物,全部装箱抢走。不仅如此,日本人还将琉球国王宁等百余人俘至鹿儿岛,直至1611年九月十九日,宁王被迫与萨摩藩签订《掟十五条》,承认萨摩藩对琉球的控制并且将奄美五岛划归萨摩藩直辖,才得以释放生还。

    此后,岛津氏成为中国与琉球王国贸易的实际掌控者。以此通过“借壳入市”,绕开了大明对日本国的贸易封禁。缓解了因为贸易封禁而产生巨额生丝缺口。

    如此种种,对于琉球王国而言,弱肉强食的规则可谓是血淋淋地展现在他们的身上。

    从此以后,琉球进入了“一国两属”时期。1632年,日本宽永九年。岛津氏在琉球那霸设立在番奉行,监视琉球内政和监督贸易和进贡,进一步强化了对琉球王国的控制。

    琉球王国在大明这里得不到册封,倒是在日本人那里进展顺利,故而贤要称呼一声本王,那也是可以的。

    只是,贤显然更加宁愿作为明国的琉球王,而不是日本人的琉球王。

    毕竟,只要一想想当年大明为了支援朝鲜所做的一切,就足以让人相信明国不会打琉球王国吞并的注意。但日本人狼子野心,与这样一个恶邻为伴,显然不是一件可以让人感觉欢快的事情。

    更何况,眼下琉球王国的情势,已然是越陷越深,就要让日本人吞并了。

    琉球王国竭力保持与中国的朝贡关系,不就是借以躲避日本人的吞并么?

    现在,日本使臣占到了金銮殿上,当然就是意味着有机会可以让大明重新主持公道了!

    一念此处,金应元目光炯炯,浑身都燃起了奋斗的热情。

    此刻,巡察御史缓缓走来,看了一眼金应元,沉声道:“外班使臣肃静!”

    所有人不由身子一挺,李这时,李邦华亦是缓缓调整了一下身姿站定。众人见此,纷纷收声。

    他们明白,皇帝陛下要来了。

第四十四章:露布告捷() 


    紫禁城内。文武分两班入朝,文由左掖门,武由右掖门。入内后,先于金水桥南依品级序立,候鸣鞭,各依次过桥,诣奉天门丹墀,文为东班,武为西班,文武在御道两侧相向立候。由此,起居初成。

    李氵昊微微有些激动,参加早朝,这也委实算得上一项殊荣了。他看向奉天门上廊内正中,那里,御座设好。那是皇帝的宝座,织金纹龙,又有金台的别名。

    金台左右,又有钟鼓司设立好乐器,殿陛门楯间则是一一列大汉将军。这是从各军之中精选出来的威武大汉,甲胄披挂,威严非常。

    御道左右及文武官班后各有校尉,纷纷相向,昂头挺胸,手持没有装弹的步枪。这些,显然就是禁卫军中精选出来的仪仗队了。

    当李邦华整了整站姿的时候,果不其然,乐声响起,皇帝陛下朱慈烺缓缓走出。陛下身侧,锦衣卫力士高高举起五伞盖、四团扇,联翩自东西升立座后左右,又有内使二人,一执盖立座上,一执备二扇立座后正中。

    至此,朝臣们包括参加早朝的宗藩使臣终于得以见到皇帝陛下。

    今日的皇帝陛下一身盛装,所穿正是用在盛大典礼时的皮弁服。

    就是为了穿这件衣服,朱慈烺也心甘情愿推迟早朝的时间。

    皮弁,用乌纱冒之,前后各十二缝,每缝中缀五采玉十二以为饰;玉簪导;红组缨;其服绛纱衣,蔽膝随衣色;白玉佩;革带;玉钩角枼;绯白大带;白袜、黑舄。

    朱慈烺光是穿这一身衣裳就让内侍宫女忙得满头大汗。

    身着盛装的皇帝陛下缓缓步入御座之中他站在奉天门上,看向四周,文武百官万众侯立。虽然朱慈烺金戈铁马经历了不知凡几的大阵仗,但今日,依旧是止不住的雄心万丈,豪情飞扬。

    那是权柄在我的自信,是天下尽在朕手中指画的雄心。

    这一刻,朱慈烺似乎明白了为何历朝历代皇帝们都喜欢建筑宫室。要知道,就如这紫禁城,三大殿都是堆高,建筑成本极大。但今日朱慈烺坐在御座之上,举目望去,眼见上千朝臣侯立,他们身后,京师万间屋舍京在眼中。

    在这里,只要他一咳嗽,整个京师都能震动。

    只要皇帝陛下一挥手,就能决定无数人的命运。

    最终,当朱慈烺看向角落里同样恭谨参礼的三国使臣以后,朱慈烺微微一笑,收回了思绪。

    皇帝安座后,鸣鞭之声响起,鸿胪寺高唱入班,左右两班齐进御道,再排班。

    此时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东上,行一拜三叩头礼,这就是大班了。

    与此同时,公侯、驸马、伯自成一班,居武官班前而稍离。

    行礼完毕,鸿胪寺官对御座宣念谢恩、见辞员数,

    紫禁城虽然大,但也有一部分品级较低的官员只能遥遥看一眼皇帝的方向以及一个模糊的身影,并不能靠前。这些人这会儿就只能在庭下或午门外遥行五拜三叩头礼。

    到了这一步,李邦华、杨文岳、倪元璐、高名衡、虎大威、陈永福、傅如圭、李定国、胡波等等文武将官都不由地认真了起来。

    文班之中,黄道周与史可法对视一眼,倒是眼里颇为罕见地露出了艳羡之色。

    “宣露布!”丁琨朗声高唱,顿时,便有人高高举起一杆小旗,旗面是绸子所制,上面字迹密密麻麻写着,立在地上,轻风扬起,让人想要无视都难。

    “边事奏捷,宣露布……”黄道周是大儒,自然明白早朝之上,为何会要宣露布。

    虽然此前已经战后的消息传遍四海,但因为是年后,又是需要审定功过以备论功行赏,故而,宣露布之礼还并未进行。

    “这有多少年……没有举行了?怕是,宁远大捷也没有到宣露布的层次吧。真是……举国同庆啊。”史可法低声地说着,虽然这一回是和自己不对付的新党所为,但史可法却还是禁不住感觉到高兴。

    黄道周也一样是如此。

    而今朝中,大约已经是新旧两党的天下。伴随着皇帝陛下公开允许政党的出现,又有国务咨询委员会建立,党派之争已经不再为禁忌之处,不复曾经堂堂首辅因此失势的地步。

    至于新党旧党,其实名字都大约一样。

    新党,当然就是李邦华在皇帝陛下支持之下建立的新东林党,至于旧党,也是黄道周、史可法等人所承认的旧东林党。当然,相比之下,旧东林党就显得松散许多。他们更像是一种自发抱团的群体,而非是朱慈烺心中的近现代化政党。

    此时,丁琨深呼吸一口气,望着上面长长的话语,开始朗声念起露布之上的内容。

    “……布告同心鼎造中兴,早膺上赏事。切惟王者一统,治服四夷。大义严於春秋;首言尊攘,丰功勒于秦汉,不讳鞭驱。粤我大明三百年基业,德配唐、虞;先皇帝十七载忧勤,功侔天地。胡天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