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最强人生 >

第367章

重生之最强人生-第367章

小说: 重生之最强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拍电影也是艺术的一个行当,所以导演们多半都是有着文青情怀的,自然有着强烈的自尊心。

    但就算是已经功成名就的导演们,很多时候都拿不到最终剪辑权。

    在好莱坞,能拿到最终剪辑权的导演,最多不超过10个,甚至说得绝对一点,也就是三五人而已。

    卡车司机是在终结者系列之后,才得到的这个权力。

    斯皮尔伯格是在《E。T。》之后得到的权力。

    乔治卢卡斯是因为一贯自己制作自己的电影,所以才有这个权力。

    除此之外,就算是彼得杰克逊、迈克尔贝、克里斯托弗诺兰、昆丁塔伦蒂诺、蒂姆波顿等等超级大导演,也不是每次都能得到最终剪辑权的。

    比如说彼得杰克逊,那也得是在魔戒三部曲完结之后,在《霍比特人》上面,才能拥有最终剪辑权。

    《霍比特人》一结束,别的电影上面,他照样拿不到最终剪辑权。

    比如说炸弹贝,自从《珍珠港》这么一颗大耗子屎出来之后,他充其量也就是在一些中等制作的电影里面拥有最终剪辑权,连续拍了好几部全球畅销的《变形金刚》大电影,他也没能得到单独的最终剪辑权,而是和制片公司一起来决定。

    连他们都是这样,就更别说普通的导演们了。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DVD发展起来之后,通常在电影的DVD市场上,都有“导演剪辑版”的DVD出售的原因——你不让我的剪辑版本上映,但最后圈钱的时候,我的版本拿出来,总是可以的吧?好歹也要让我心目中的作品和观众们见见面呀!

    不提以后导演们的苦比生活。

    你说好莱坞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执行制作公司把握最终剪辑权的政。策的?

    当然不是!

    事实上虽然二三流的导演依旧不可能得到最终剪辑权,但在今年以前,许多的著名导演,包括准一流导演,都拥有着自己的最终剪辑权的。

    历史的转折点,恰好就发生在今年,发生在几个月以后。

    美国现在七大巨头之一的联合艺术家电影公司,从去年开始就制作了一部大制作电影,叫做《天堂之门》。

    所谓的大制作,一来在于联艺投资了3800万美金来制作这部西部片,二来在于,他们请来的导演迈克尔?西米诺,在去年的时候凭借着《猎鹿人》,得到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简直是威风凛凛到无人可挡。

    联艺电影满心想着靠着大制作,外加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制作功底,再加上一批知名的演员,《天堂之门》一定能取得辉煌的成就。

    但事实却给了他们狠狠的一击。

    《天堂之门》在今年11月底上映之后,一个星期居然仅仅收获了160万美金左右的票房,立刻就被耻辱性的下画,也最终把票房锁定在了160万美金这个数字上面。

    众所周知的,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别看非常的强大的样子,但实际上很多时候都非常脆弱。

    就是这么一部严重亏损3600万左右的电影,直接就促成了好莱坞七大电影公司之一的联艺宣布破产,第二年被米高梅给收入了囊中,从此这个由卓别林等著名导演创立的老牌公司,再也不复存在。

    旁人都很难想象这样的例子。

    你一家好莱坞七大的电影公司,一年的流水三五亿美金,怎么可能就这么倒闭了呢?

    事实上,电影公司制作电影的钱,并不都是自己的,有些是贷款,有些是合作,他们的流动资金,远比别人想象中的要少。

    所以一旦遇到某个时间段的巨额亏损,那么肯定就会造成连锁反应,最后倒闭也不为奇怪。

    这样的事情,在1980年之前有,之后还有。

    比如把联艺公司的下家米高梅给搞破产的《风语者》,就是如此的赫赫有名。

    虽然和《天堂之门》一样,它们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两家公司之前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毫无疑问的,这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倒闭催化剂,以至于人们直接把罪名安在了它们的身上。

    回到《天堂之门》这部电影上来。

    迈克尔西米诺在《猎鹿人》成功之后,心态就膨胀得不成样子,《天堂之门》就是在这种心态下做出来的电影。

    拖沓、毫无条理、人物脸谱化、沉闷环节过多……等等,这些就是他拍出来的成片。

    其实好莱坞导演拍成烂片,但最终剪辑出来,成为不好不坏的片子的,也大有电影在。

    《天堂之门》的失败之处关键还在于,迈克尔西米诺是拥有最终剪辑权的,他想电影是什么样子,那么最后出来的就是这么样子。

    结果自然大家就看到了,观众一点都不喜欢他的想法,根本不买账,所以联艺直接破产。

    在联艺宣布破产,并被米高梅收购之后,好莱坞的剩下的六大电影巨头,就达成了一个秘而不宣的默契。

    那就是任凭你多大的导演,公司都必须掌握最终剪辑权,否则联艺的今天,就是大家的明天。

    这就是为什么从此之后,绝大多数的超级导演都没办法拿到最终剪辑权的最重要的原因。

    只不过,比如斯皮尔伯格、卡车司机这寥寥几人,成绩实在是太出色了,足以让电影公司巨头们以平等的姿态对待,所以才能获得最终剪辑权。

    可这样的例子根本就只有几个,而且未来的导演更加倚重特效之后,就更不可能出现像是卡车司机、斯皮尔伯格这样的个性和才华集于一身的导演了,所以可能以后这个权力就真正的没有导演能拿到了。

    但是!

    这些最终剪辑权和殷俊的关系,其实是不大的。

    殷俊真正在意的,是这一次的联艺倒闭事件。

    联艺倒闭是有许多因素的,但是它却是好莱坞七大电影巨头之一,拥有非常完善的制片能力和发行网络,这些都是它立足于好莱坞的根本。

    更别说联艺手里,是有着非常好的两件珍宝的。

    第一个就是众所周知的007系列。

    007系列就是联艺首创的,从五年之前,更是把所有的正义版权全部收了回来,真正的成为了联艺一家独有。

    银幕上人人都熟悉的詹姆斯邦德这个超级大IP,被米高梅买下来之后,直接就让米高梅每每在困境中起死回生,否则米高梅可不仅仅只破产三次而已,按照那位赌城大亨的玩法,十次倒闭都一点儿也不为奇。

    第二个就是现在人们还不大熟悉的另一个远超007的超级大IP——《指环王》和《霍比特人》的版权。

    许多人以为《指环王》和《霍比特人》是新线的。

    其实不然。

    早在1969年,联艺电影公司就从托尔金信托基金会买下了《指环王》和《霍比特人》的电影版权,代价是7。5%的总利润,包括电影、周边产品等一系列的利润。

    当然了,因为现在的技术远远不足以支撑整个中土世界的表现,所以联艺拿下了版权之后,一直没有制作,反而是便宜了后来的新线。

    但新线的吃相实在是太难看了,不但坑了彼得杰克逊,而且连托尔金信托基金会也坑了,把《指环王》和《霍比特人》那么爆赚10亿美金以上的大IP,做成了亏损的账目,一分钱的利润都不分给托尔金信托基金会。

    这下子就惹毛了托尔金信托基金会,他们不但把新线直接告上了法庭,而且还宣布,以后托尔金的所有作品,都不会被搬上银幕,除非这种情况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改善。

    要知道,许多华国人都不清楚,其实托尔金小说之中,最璀璨的适合改编成电影的小说,还有一部规模更加庞大的《精灵宝钻》,这也是彼得杰克逊拍完《指环王》和《霍比特人》之后最希望拍摄的目标。

    可就是因为如此,《精灵宝钻》就被尘封了,十年八载都见不到希望。

    殷俊想起了联艺的倒闭,就想起了这两个超级大IP。

    如果,如果自己能抢在米高梅之前,把联艺给买了下来,是不是一个绝好的进入好莱坞的契机呢?

第六百十六章 传说中的高盛() 
平心而论,殷俊觉得自己最好的进入好莱坞的机会,并不是联艺,而是82年或者83年的迪斯尼。

    殷俊是看过迪斯尼传奇CEO迈克尔艾斯纳的职场经历的,知道这位现在在派拉蒙的经营奇才,1984年就会到迪斯尼担当CEO,从此把一家负债累累毫无发展前途的动画和主题乐园公司,带到了好莱坞新七大的显赫位置上。

    甚至于迪斯尼在迈克尔艾斯纳卸任以后,能不断的发展壮大,成为好莱坞的第一,也全都是因为迈克尔艾斯纳打下的基础。

    由此,殷俊也知道,在迈克尔艾斯纳之前,迪斯尼是到了非常困难和危险的地步。

    如果不是到了迫不得已,他们不会请迈克尔艾斯纳来拯救公司的。

    所以在艾斯纳来迪斯尼之前的一两年,就是迪斯尼最困难的时候。

    趁着这个时候把迪斯尼收入囊中,应该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因为除了殷俊,没有任何一个人会知道,现在这么一个濒临倒闭的公司,未来会发展成为好莱坞的最厉害的公司。

    而在82年、83年的时候,殷俊也肯定已经累计足够,足够他在好莱坞发展出一片天地了。

    本来是殷俊想好的,一步一步会实现的目标,如今忽然冒出一个联艺公司来,就让殷俊有些困惑了。

    少年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

    谨慎就代表着不愿意去冒险。

    一个原本不在计划之中的机会出现,对殷俊来说,不一定是好事儿。

    故而他需要很好的去考量,看看把联艺加入自己的电影帝国里面,是不是一个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虽然收购联艺的钱自己肯定有,虽然联艺有着那么多的珍贵资产,但好的不一定都适合自己。

    未来的米高梅不就是这样么?

    买了联艺,拥有了007,再加上自己的实力,居然还能破产几回。

    还有斯皮尔伯格的梦工厂,明明都是行业最顶尖的人才聚集在一起,又制作了那么多优秀的电影,却还是逃不过被兼并的命运。

    好莱坞的水,绝对比殷俊想象的要深得多。

    具体要怎么踩进去,时机和能力同样的重要。

    如果急匆匆的就去收购,那么联艺就不是殷俊腾飞的翅膀,反而有可能成为不断吞噬金钱的黑洞。

    ……

    想得有些头疼了,殷俊干脆就打了一个电话,转而去写起了剧本,然后晚上早早的洗澡休息。

    第二天一早,和周海湄跑步锻炼了之后,殷俊就换上了西装,抵达了中环的高盛分公司办公室。

    高盛的亚太地区总部,1984年就会建立在中环,但其实在70年代开始,高盛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香江业务。

    虽然事务算不上多,可高盛的办事处已经升级成为了大中华区分公司,并且积极的开始和内地接触,即使是内地现在一穷二白。

    殷俊早就知道高盛在香江的存在。

    少年上大学的时候,正好是郎教授风靡全国的时候,殷俊就如同郎教授自嘲的那样,去学校门口买了他的盗。版光碟,一集不拉的把郎教授的演说给看了。

    郎教授最警惕、最敬佩和最畏惧的,就是天下第一投行——高盛。

    因此殷俊知道高盛有多么的厉害。

    虽然有可能郎教授是有夸张的演讲效果存在,但高盛做下的那些事情,却是没有一件是小事儿,全是牵动全世界金融行业的大事儿。

    单凭着这一点,就足以证明高盛有着多么令人恐怖的能力。

    如果有可能,殷俊当然希望自己一辈子也别和高盛打交道,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你是高盛的委托客户的话,那么高盛绝对能满足你的任何要求。

    前世如果没有高盛在后面托盘,Facebook怎么可能上市就破1000亿美金的市值?

    如果没有高盛的努力,一穷二白的懒鬼国家意大利,怎么可能通过欧盟的严格审查?

    郎教授说一个高盛就相当于一个国家,这个话有些夸张,但一个高盛就相当于其它所有的投行,这话基本上没什么错误。

    2008年的超级金融风暴之中,美国五大投行之一的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直接倒闭,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剩下的只有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而高盛居然还在这几年大赚特赚,年终奖金丰厚得让人嫉妒,这就不得不让人感叹,祸害总是要活千年的!

    如今高盛大中华区的负责范围,一般来说就是香江和宝岛。

    这两个地区从70年代末开始,就已经有了经济腾飞的迹象,因此如今高盛大中华区设立起来,倒不是完全没有用。

    但殷俊也查过了,高盛大中华区一共有327名雇员,这在寻常的公司,可能算不得什么,而且在2018年,高盛的员工就突破了40000人,所以几百名的雇员,对高盛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可是,如果放在1980年这个时间点,高盛在宝岛和香江两个地区就放了327个雇员,就有些意味深长了。

    高盛可不是什么人浮于事的公司,在这个公司的每一个职员,包括接电话的人,都是有着自己的长处。

    这里的竞争,远比想象中更加的激烈,历年来疯掉、只杀掉的高盛雇员,简直是数都数不过来。

    毫不客气的说,宝岛和香江的业务,普通的投行只要有100人,就能完全处理得过来,但高盛最多用60人就可以处理好。

    那么,这多出来的260多人,到底是做什么的呢?

    很显然的,自然就是为了以后进军内地大陆做准备了!

    他们先通过对宝岛和香江的熟悉,然后再接着两地经营的各种契机,直接深入到那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12亿人口的广阔市场里面。

    虽然现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进去,进去后到底能做什么,但他们已经堆积了重兵,随时准备进军内地了。

    进军内地,可不是14年后成立华京和沪海分公司才做的事情,而是从改。革开。放就开始积极准备,然后悄悄的借着一个个的机会,润物细无声的扎根进去,然后慢慢的成长起来,为他们赚取大量的钱财。

    有着这样的深谋远虑,殷俊自然更该小心翼翼。

    因为昨天下午就打了电话预约,殷俊很容易就见到了高盛大中华区的总经理李怀特。

    李怀特不是华国人,他是一个美国人,祖上是从捷克移。民到美国的,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之后,在高盛工作了15年就被晋升为高级合伙人,今年才45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

    “殷先生请坐,你喝咖啡还是什么?”有些秃头的李怀特在自己的宽敞办公室里,招呼着殷俊坐下,笑容满面。

    “清水就可以了。”殷俊道,“我对刺激性强的饮料,不是那么喜欢。”

    “是啊,咖啡这种东西,喝多了也是上瘾,而且会越喝越多,越喝越浓。”李怀特在自己的冷藏箱里面,给殷俊拿了一瓶水出来,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咖啡,才回到了座位上坐下,“接到贵公司的电话,我可真是为之一惊啊!心想殷先生难道是有什么好生意要照顾我的?比如说……上市!?”

    殷俊听得哑然失笑,“我可不喜欢把公司上市,至少是没有做到行业顶尖之前。”

    “如果有那么一天,请一定要和高盛商谈一下。”李怀特道,“说起上市,无论是在纽约还是伦敦,还是香江、东京、新加坡,我们高盛,绝对是您最好的合作伙伴。”

    “好!”

    殷俊笑着道。

    对于帮助别人上市的能耐,高盛的确是一等一的,这一点,他比李怀特更加了解。

    喝了一口水,殷俊和声的道出了来意:“今天我来找李先生,是想在美国进行一笔收购,不知道贵公司有没有兴趣来做。”

    李怀特精神一振,他就知道殷俊亲自过来,一定是有生意做。

    “是什么收购?有具体的收购对象吗?高盛是不是独家被委托方?”他一口气就问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我想在美国收购一家电影公司。”殷俊道,“具体的因为我对美国电影公司不是很了解,所以并不大清楚,哪家公司好,哪家公司值得被收购。但如果有合适的话,我希望是规模越大越好。基本上2…3亿美金这个数目,是我可以接受的。”

    李怀特边听边点头,“嗯,美国的电影公司是非常优秀的,也有不少是优质的财产。如果说最好的,应该是好莱坞的七大公司了,可它们不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承,就是已经被大集团所掌控,得到的难度有些高。如果是我建议的话,我会建议您购买一些二线的电影公司,这样慢慢的经营,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但是,一切皆有可能,如果资金合适,而那些投资者和股东也希望脱手的话,未必没有机会得到一家大电影公司。只不过,收购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和谈判,这会发生很多的费用,这一点,我需要和您提前说明。”

    “没问题。”殷俊道,“一切按照规矩来,无论是预付款还是中间结算。你们是要赚钱,我是要一家电影公司,各取所需,各有所得,这就是最好的了。”

    “我喜欢和殷先生这样的爽快人合作。”李怀特闻言很欣慰,“那么,等我们草签一个委托合同,我待会儿就跟美国那边汇报,大约半个月的筹备之后,他们就可以开始工作了?”

    “好!”

    殷俊也很喜欢这样有办事效率的公司。

    虽然高盛心黑了一点,但因为在1999年之前,他们都是合伙人制度,每人都负责专门的项目,为了自己的钱包,当然就是积极有效率的去做事儿了。

    少年并没有说自己具体想要收购什么电影公司。

    高盛现在去忙活,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但等到年底的时候,联艺出现重大问题的时候,他们肯定会眼前一亮,把这个陷入困境的公司积极介绍给殷俊。

    到了那个时候,可没有人说殷俊是早有预谋,而是恰好碰到了这么一桩好事儿。

    虽然就算12月出手,也没有人怀疑殷俊未卜先知,但凡事小心一点,对于长久发展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