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长生[重生]-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论用兵之道,不论宁衡如何努力,始终不是朱定北的对手。
他不嫉妒,反而为之骄傲倾心。
朱定北侧脸一笑,“长信侯爷此言差矣。”他眨了眨眼睛,道:“匈奴王的命,才是我真正抛给胡尔朵的诱饵,就是不知道啊……呵,这条鱼还能冷静到几时了。”
第189章 猜测真相()
第一百八十九章
匈奴王之“死”,没有给朱定北带来太多喜悦,毕竟是他计划之中的事情,进展顺利他更多地是松了一口气。
他此时也有一件烦心事。
关于他老爹。
朱振梁离京五日之后,一脚还未踏进鲜卑府就被皇帝密诏调派宁州挽救局势。
连朱定北都没料到皇帝居然对朱家如此“放心”委以重任,在他原本的设想里,宁州的局势越糟糕皇帝就越会对鲜卑军和凉州军施压,令他们挫伤匈奴和羌族大军,围魏救赵。没想到,竟然让他老爹亲自上阵。
鲜卑府中的长生天奇迹已经上演,眼看着朱振梁进了鲜卑府便能过上一段好日子也可以接着养伤,怎料到半路杀出程咬金,把他的计划都打乱了。
“这个时间,阿爹应该已经到了宁州境内。”朱定北皱着脸道:“他身边没一个用得上手的人,宁州又是那么大一摊子烂事,我实在放心不下。”
军师古朝安身在鲜卑,副将朱凡还在侯府中养伤,他两个最亲近的伙伴不在他身边分忧便罢,就连朱征北都留在京中掩盖朱振梁离京的事。除了朱定北派遣的十五名精兵以及镇北侯府三名得力府兵,朱振梁身边再没有其他人,只拿着一封可能被认作是伪造的皇帝密信前往宁州接管大军,说是光杆司令都不为过。
宁衡摸了摸他的头,无声地安慰他。
尽管朱定北能够料事于先,但这世上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岂能尽在掌握?
他倒是不担心朱振梁,身为大靖国唯一的兵马大元帅,他的职衔可不是因为朱家军的拥戴,个人能力功不可没。
朱定北笑了笑,拂开他的手道:“还要阿衡多费心了。上阵杀敌我不担心阿爹的赢面,我就怕他身边没有一个能及时拉住缰绳的人,让他做出什么不可挽回的事情来。”说到这里他的表情更不轻松了,自己老子自己清楚,别看他平时稳重守成的作为,若真论起来,他自己和爷兄加起来都未必有他的冒险劲儿。
宁衡有些惊讶,对朱定北的话却没有半分怀疑,于是点头应承下来。
其实就算没有他的嘱托,宁衡对主帅安危的关注也不曾松懈。
有他的承诺,朱定北放心了不少,两人便又对三境的局势探讨起来。
而此时,对自家人再一次斩杀匈奴王一事从未起疑的鲜卑府朱家军中一派欢腾,比之前打了胜仗还要快活。
另外还有一件让朱家军振奋的事,那就是五姓鲜卑匪寇陆续的投降伏罪。
有朱定北的计策在前,古朝安在利用长生天反策鲜卑族民为大靖朝廷正名的同时,还做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把匈奴人也同样信奉的长生天牵扯进来。
匈奴原本也是鲜卑部落中的一员,后来叛出自立门户,虽然在百年见发展成与鲜卑不相上下的一方霸主,但他们的信仰和一些风俗习惯仍然与在鲜卑民保持一致。
匈奴人和鲜卑人的矛盾除了一个想要吞并更多部落壮大自己、一个想要收复失地重得匈奴之外,就来自于他们想在血统上论出一个高低。但没有一次,匈奴和鲜卑将他们共同信仰的长生天当做对付彼此的武器。
可就在几天前鲜卑府中重现长生天的神迹,匈奴境内便陆续传来一个越说越可恶的传言:匈奴长生天将吞没鲜卑族民的长生天,成为唯一的高贵的长生天。他们无所不用其极地将鲜卑族所信奉的长生天贬低得一文不值,说鲜卑族民将被大长生天所遗弃,而他们口中的长生天也将成为跪拜敬畏匈奴长生天的奴仆。
鲜卑族民怒不可遏,但凡提到匈奴人便要骂上一句,冲动者甚至有意投军要为自己的长生天讨回一个公道。
古朝安此举完全杜绝了日后匈奴人依葫芦画瓢,再次利用两族共同信奉的长生天对鲜卑府动手脚的可能性。
事情进展十分顺利,连朱定北都不得不叹服他的智计。
不管怎么说,所有人都看到鲜卑府安定的曙光在。此其乐融融之中,只有一个人还面带愁容。
老元帅从喜讯中回过神来,见古朝安拧巴着一张脸,不由骂道:“大好的日子摆一张衰脸不嫌晦气?老子可告诉你,这副模样若敢让第二个人瞧见,看我不扒了你一层皮。”
古朝安是一军军师,他的一举一动都看在朱家军士眼中,若真让别人瞧见了,还以为他们这一次要吃败仗呢。
不,这死相,看起来比吃败仗还要严重!
古朝安苦笑,“叔父,我这不是对着您才敢摆摆脸色嘛。”
“不孝子,还敢摆脸色给老子看。”老元帅骂了一句,而后关心道:“到底是什么事,莫非是你瞧上军中哪个泼皮了?只管报上姓名,甭管是谁,老子今晚就替你把他弄到手。”
古朝安脸色一僵,当下笑也不是气也不是,只好坦言道:“管叔被皇帝请入皇宫之后一直没有消息,我也实在是……”
“怕什么,皇帝既然在江陵没动杀手,那肯定不是要他的命。别的事情,你还怕那老头子应付不了不成?”老元帅撇撇嘴,满不在意道:“比起你和那个谁,这老家伙才是得了陈老头真传的人,他不反过来将皇帝一军就不错了。”
古朝安道:“管叔毕竟年事已高——”
“老个屁,那老不死看起来比我还活得长呢。”朱承元哼了声,陈老头身边的管家他虽交情不深,但也是让他能躲则躲的老狐狸,只觉得古朝安的担心没有必要。再说了,就算皇帝再无法无天,过世的师父的情面总要看的,他相信皇帝还没有疯狂到对付管老头的程度。
古朝安一抹脸,他和叔父毕竟没有和朱振梁在一起这么多年培养出来的默契,索性把话说敞亮了:“师父过世时我一时冲动……在江陵露了行迹。前几个月皇帝又在鲜卑府内大肆追查我的行踪,我恐怕,他现在把管叔抓在手里,多半是冲着我来的。”
朱承元一惊,不过很快也淡定地摆了摆手,“只凭猜测别自己吓自己,我先送信回去,看看那边怎么说。”
古朝安有些小激动道:“叔父可是要请教那位老先生?”
老先生?
朱承元噗嗤一笑,而后绷住脸道:“可以这么说。”
古朝安疑惑地看着他,试探道:“叔父对老先生的身份只字未提,不知,是否方便告知与我?我对老先生的才华着实钦佩,若是有生之年能有幸受他老人家指点,此生无憾了。”
朱振梁:“这件事你可自去问长武,那小子知道那位的身份时可是差点吓尿了裤子,哈哈哈哈!”
古朝安眉峰一动,暗忖道:竟然是自己相识之人么?
到底是谁呢?他在心中一一排除人选,失望地发现,叔父的提示让他陷入了更加混论的谜题之中。
接到阿爷战鹰传信的朱定北,看到信笺上所说的陈家管家被皇帝扣留在宫中一事后,却陷入了沉思。宁衡上前将那信笺又再三确认,发现其中并没有费解之事,不由问道:“长生为何事烦忧?”
朱定北回神道:“只是在想皇帝的用意,把守墓的老人家不远千里地请入宫中,总不至于只为叙旧吧。”
宁衡扬眉,“皇帝能动他,势必与梁三少有关。长生是不是已经有猜测了?”
朱定北迟疑了下,才说:“我刚刚在想,皇帝把他老人家接去“养老”,会不会是想保全住这世上最后一个和梁三少有亲密交情的人?”他眉头皱了皱,敲着桌子道:“虽然皇帝收手了,也十分配合朱家军整顿鲜卑大局,可我还是没想明白,当初他为何要对朱家痛下杀手。秦奚说,皇帝只是做出了取舍。他舍了朱家甚至是整个北境的安危,取的这个东西,实在让我好奇。”
宁衡安静聆听,眼神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朱定北淡淡一笑,敛眸道:“就在刚刚我突然有一个想法,这世界上除了情爱还有两种东西可以让人失去理智。”
“哦?”
“那就是……”朱定北顿了顿,才接着道:“愤怒,绝望。”
又或者,两者交加。
重生前的朱定北正是被愤怒和绝望煎熬着,他太过明白,受到这样的折磨,人可以违背自己的初衷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理智?呵,那它们面前是毫无疑义的东西。
“长生是说,”宁衡心中震惊,却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猜测:“能让陛下陷入愤怒绝望之境,除非……梁三少的死讯。”
“不错。”
两人相识,神情都有些紧绷。
过了半晌,朱定北倏然笑道:“如果确实如你我所想,那么,朝安阿叔后半生倒是可以过上快活日子了。呵,我得感谢李党这份恩情才是。”
这般说着,他眼中冷光乍现。
第190章 文武之争()
第一百九十章
贞元二十七年,时值四月小满。
在边境打得火热的同时,洛京中枢也闹得不可开交,起因是兵部呈报的一系列整顿内州兵务的措施。
兵部尚书常寿安在早朝上宣读整顿措施,裁兵整顿的决心不可谓不强势。
其一,战后半年,朝廷对内州各驻军举行验军,但凡不合格者皆予以裁撤,放归。此类裁兵,予白银十两。
其二,战后一年,由朝廷各地监军领将,联名上报裁兵名录,伤病者同赐白银十两放归,凡有劣迹,轻者予白银五两放归并通报当地官府监管,重者按大靖刑律处置。
其三,裁兵后按照各军情况分立一二,每年冬至前后军中展开大比军演,胜者赐赏,败者受罚,酌情定议,三月内列明赏罚以作军则令行,拟议,连败者按例裁除兵丁。
“内州军中风气之差,盖因无战无险,军心松弛,军伍惫懒,滋生劣迹。纵有雄心者,亦无处施展。故兵部建议内州军每年定额百名精锐调派边境军,荣耀嘉赏,以期内州军奋勇上进。另因,内州军兵丁过于庞大,裁军过量损害我大靖根基,故兵部苦思冥想,多余出的兵力如何安置,现得一法,呈诉上听。”
在颁布了三项强硬施行的裁兵行策之后,常寿安用接着念道。
百官无不提起一颗心,前三项决议看似刚硬,其实模糊。由钦差、监军领将去施行这些政令,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应被裁撤的人尚有争取余地,轻重也有酌情之处,对于大局而言实则不痛不痒。他们本就不信兵部大张旗鼓就列出这些杯水车薪的条陈,现在听常寿安缓缓道来,莫不心道重头戏来了。
“我等皆知,鲜卑府原为鲜卑各部落驻地,曾与匈奴、羌族一样开化低下但武力强横,体质强壮,人数虽少但个体兵丁实力强劲,以至于成为我大靖军心头大患,屡除不下。而今,我朝在鲜卑立府,推行政令,徙民入府,但民众过得仍是苦难之日,瘦肌恶骨,体质薄弱。而原内州驻军迁入之后毫无作为反而因为条件艰苦滋生叛意。兵部细思前鲜卑与我大靖鲜卑民丁天壤之别,莫不哀之。鲜卑府本应成全大靖强兵,如何便成了衰败之地?”
“鲜卑府地苦寒,正是锻炼士兵心智之地,牛羊牧马,其饮食也能强壮士兵体魄。兵部上下思虑,鲜卑府经此一役,农商百废,民众死伤者无数,八年辛苦皆需重头再来。既如此,何不让鲜卑之地用于其本该用武之地?以兵丁代替徙民迁入鲜卑府中,许以良将,五年一换,苛练勤兵。”
“此令可一举多得,可扼杀我大靖内州军不思进取无处施展的两难之境,亦可壮大我大靖兵力威慑强邻。练兵以备战需,不再浪费军饷养无用之兵,军力强盛,军心清明,保境安民。”
常寿安话音未落,百官低声议论的声音窸窸窣窣地交集而起,面上全是不敢置信。
待兵部陈述毕,便有一人忍不住出列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
“讲吧。”
贞元皇帝眼睛要闭不闭,一派冷淡模样让许多为这项提议而心思各异的百官拿不准他的心思。
出列之人系为户部左侍郎何先义,裁兵一事六部之中最能说得上话的除了兵部就是掌管军饷的户部了。他谢过后便对兵部常寿安行了一礼,道:“敢问常尚书,若推行此令,鲜卑府内原驻扎的朱家军当如何?”
常寿安早知这个问题不可避免,不过此事他还不够分量决定什么,便道:“朱家军坚守我大靖北境多年,与鲜卑练兵徙兵之事并不冲突。当如何,亦有陛下圣裁,请何侍郎宽心。”
何先义后话都哽在喉咙,只能讪讪地退下。
百官心里其实都明白,兵部能在早朝上宣读谏言,那么这份奏折肯定已经过了皇帝陛下和军机处的眼,得了他们至少默许的态度才好放在朝堂上议论。
但这个举动实在太大胆了,不说其他,朱家军在鲜卑府的半数兵力该如何自处?
内州军调过去能撑得住北境大局吗?站不住脚跟的话,朱家军便不能随意调动,但让朱家军和这些强练之兵共处一地,是否……隐患太大?
众人都在揣测皇帝的心思,此时一位三品大臣出列执笏道:“微臣礼部礼部主司贺定启奏陛下,鲜卑府既入我大靖版图,便当推行教化,令行文儒之政。若还以蛮荒之地处置,茹毛饮血、民风蛮横,否则其地如何能算作我大靖归属?请兵部慎言谨思。”
“臣附议。”又一人出列道:“臣吏部右侍郎张添启奏陛下,鲜卑吏治历经千辛万苦才终于在鲜卑府确立,虽人数还未核定,但鲜卑府此时幸存民众怕已不足百万人数,偌大鲜卑府若不注入我大靖徙民,反而全数迁入兵丁,事后该如何管治?天下皆知,我大靖文臣不干预军伍之事。若是鲜卑府成了军伍之地,吏治是否就该退出鲜卑府?那又如何管束鲜卑?难不成放任这些粗野士兵在鲜卑府胡作非为?请兵部三思再言。”
“臣附议……”
“微臣附议……”
相继的刑部、工部也出列道。
把鲜卑府定位成培养军伍兵丁的地方,从大靖兵力国力上说是大好的事情,而且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整肃内州军风。但是也要冒极大的危险,鲜卑府的管治问题就是当头的一大问题。
要管理一个州府,除了武力震慑保证安宁之外,更重要的吏治、法度。
大靖文武分明,鲜卑府成了军营之地,那就意味着吏治薄弱,法度也得退居军规军法之后,而工部在大靖培养了这么多年的农事也会被废弛,多年努力付诸流水也让人不甘心。
一时之间早朝上百官争议不休,这个热闹很快就在洛京城中弥散开,人人为之议论纷纷。
镇北侯府中,午膳刚过,楼家兄弟和秦奚贾家铭便相继而来。
四人中除了秦奚对将鲜卑府开辟成为兵丁专所大力拥护支持之外,其余三人都有所顾虑。
楼安康道:“虽然这样能让鲜卑府有用武之地,也能有效地约束提拔内州军,但若是陛下真的这么做了,朱家军该如何自处?等个三五年第一批人培养出来后,怕是要全数迁回凉州驻地了吧?”
他对内州军能被驯练成精兵一事心有怀疑,也为陛下对朱家军卸磨杀驴的举动不满——不错,楼大少爷几乎能确定皇帝肯定不会放过这个大好的时机。
鲜卑府和凉州府是大靖最重要的两处边境关隘,现如今都掌握在朱家军手中。
边境大难临头之时,皇帝陛下可以忍受朱家军手握大靖安危,但当了太平的时候,朱家军再在这两处称霸就不妥当了。楼安康虽然知道为了制衡,朱家军迟早得归入鲜卑或是大靖的某一处边境,但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平。
楼安宁了解胞兄的心思,但他更担心的却是另一方面:“若是没有朱家军在,谁能震慑这些兵伍?内州出来的兵丁打战不比边境军在行,但歪心思可不少,谁知道哪天就养虎为患对咱们反咬一口?”
把朱家军调走,万一真的发生他猜想中的事,那才是真的危险。
秦奚争辩道:“那难道就放着内州军这样下去吗?都说富贵险中求,要做大事怎能脸冒险都不敢!再说了,咱们既然要这么做,当然得先想法子控制住这些徙兵,总归是利大于弊,此举有很大的可行性。”
“呵,愚蠢,事情哪有你想得那么简单,就逞你的匹夫之勇有用吗?你根本不知道,若生变故咱们有没有这个能力承受损失。”
楼安宁呛声。
秦奚拍案道:“就你会想,想那么多有什么用,难道眼前的事就不用做了吗?还没开始呢,就顾虑这顾虑那,都像你这样的还能指望干成什么事?”
“你——”
贾家铭忙拦住楼安宁,瞧了眼看热闹不嫌大事的朱定北,不由叹气道:“兵伍这边的困难还算好解决,但是吏治这边就难办了。圈了鲜卑这块地,朝廷当然要推行政令以瞻大靖恩德。现在的情况是,之前的努力都报废了,但若要文臣放弃在这块土地上的作为不可能的,他们不会对军伍入主鲜卑袖手旁观。”
为兵者追求军功,从文者讲究的则是政绩。
鲜卑府纳入大靖版图,行兵者原本就该退居文治之后,让文臣大显身手。
如果能在鲜卑府建功立业,对于文臣而言就是名垂千古的功绩,多少人为此费尽心思,若非有前鲜卑州牧司马御棋获罪一事,现在鲜卑府早已是文官的天下了,哪里能走到今日的地步。
但就算再难,政绩的诱惑太大,文官绝对不会放弃这一块土地。
这已经不是整顿内州军务的军伍内部之事,而是大靖朝百年不遇的,文武之争。
第191章 宁州大胜()
第一百九十一章
正如贾家铭所想,文官对兵部在鲜卑府建立成军武培育地的设想和提议反对激烈。
若非因为边境战局,文官早就正面对军机处发难,而不是“温和”地上奏皇帝陛下,斥责兵部“不负责任”的想法。
这个谁都不让步的拉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