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乱清 >

第224章

乱清-第224章

小说: 乱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巨鲨的眼睛,眼白之内,是血红的瞳孔。

    “红浪血睛蓝鲨”旗,我的海军旗,中国的海军旗。

    *(未完待续。)

第一三五章 血河雪山() 
海军旗的设计,一开始,关卓凡就排除了几何图形的方案。

    采用几何图形作为海军旗的,绝大多数都是从国旗变化而来。少数和国旗无关的也其来有自,比如,俄罗斯的海军旗,白底,蓝色对角线交叉十字,那是有着古老传统的圣安德烈旗。但中国没有国旗,也没有类似圣安德烈旗的传统,没有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相关情愫累积,再漂亮的几何图形,也不会在受众心中引起任何特殊感觉。

    对,受众,海军旗不是关卓凡拿来给自己爽的。那么,它的受众是什么人呢?要通过这个旗子向他们传递——或者说,要他们接收到什么样的信息呢?

    海军旗的第一受众,是海军官兵。

    其他的人,庙堂诸公、老百姓、国外友敌,统统都得向后排。

    中国军官士兵,文化水平不高,且如上文所言,中国尚没有足够的“旗帜符号意识”,所以,旗帜上的图案,必须以鲜明的形象、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绕圈子不废话,直接把要说的话楔入受众脑中。

    如此,具体的物体的形象便成为首选。

    所谓“具体的物体”,无非三种:人物,动物,舰船和武器。

    舰船和武器当然是最直接、最形象的,但大多数官兵看在眼中,恐怕觉得仅仅标志了他们的身份,未必会引发更多的“深层次”联想,就是说,还不能完整传达关卓凡想要传达的信息。

    人物,头脸当然不大好上旗子,但部分器官是可以上的,比如拳头——这个属于关卓凡的“心水保留方案”,但他打算将之另派用途,暂不放在海军身上。

    就剩动物了。

    用龙吗?这东东倒是在大海里混的,可是,这个时代,普通的中国人看到龙,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

    皇帝和神仙。

    都是拿来磕头用的。

    我希望我的海军,看到自己专属的旗职,自然而然,攥紧了拳头,挺直了腰,浑身肌肉绷起,嘴巴里泛起血腥的气息,然后,热血滚沸,杀气冲腾。

    而不是自然而然,膝盖发软。

    关卓凡理所当然地选择了鲨鱼这个形象,他要告诉他的海军——中国海军:你们是海洋中最凶残的捕猎者,是食物链最顶端的存在。

    把动物搬上国旗、军旗,司空见惯。狮子、马、大象、老鹰、蛇,都在旗子上面呆着呢,不过,鲨鱼上旗,关卓凡算第一家。

    鲨鱼的威慑力,首先在它的巨齿,为了突出这一点,旗子上的鲨鱼经过了夸张和拟人。

    “夸张”:头部占整个身躯的比例大大增加,超过一半。嘴部占头部的比例又大大增加,也超过一半。画面最正中、最醒目的,就是它的小山般排列的利齿。这有个名目,叫做“血河绕雪山”,牙齿就是“雪山”,上下各一条血唇,谓之“血河”;又有“血河出雪山”:下齿的后面,隐约一条腥红的舌头。

    还有它血红的瞳孔,其中,一点黑珠,算是“画鲨点睛”。

    “拟人”,就是上述之血唇红舌了。这个设计,除了让鲨鱼更具表情、更显凶残之外,红色的口唇、舌头,雪白的牙齿,可以形成更强烈的色彩对比。

    到时候,言路上会不会有人义正词严地说:鲨鱼是没有舌头的!

    好玩。

    俺就告诉他们:鱼,包括鲨鱼,是有“舌头”的,这个东东的学名叫做“基舌骨”。只是大多数鱼类的“基舌骨”的功能已经退化,基本就是个摆设。不过,没啥用的舌头也是舌头,不要说俺没有引经据典啊。

    补充说明,这个时代的美国海军,还没有自己的海军旗,是拿国旗当海军旗用的,就是说,舰队进入马关海峡之后,降下星条旗,升起“红浪血睛蓝鲨旗”。

    想一想,挺爽的嘛。

    原时空,一直到了1959年,美国海军才算有了自己专用的海军旗。不过,这个旗子只在庆典、游行等官方场合使用,平时并不在舰上悬挂,舰上还是悬挂国旗,所以,有了等于没有。

    嗯,总算有件事,跑到美国人前面去了。

    *

    *

    关卓凡在华尔和张勇的陪同下,来到轩军军营。下马伊始,即召集副师级以上将领开会,部署西征、征日事宜。

    随左宗棠西征的,定了第四师副师长展东禄。

    这支轩军,是左宗棠的“客军”,主将要独领方面之任。这是展东禄首次真正独当一面,而轩军的战力,对回匪有绝对的优势,这个差使,颇为适合展东禄这个“新人”。

    展东禄出身步军城南马队,是关卓凡嫡系中的嫡系,为人机智,作战勇猛。不过,入美诸将之中,他的勋名靠后,关卓凡派他这个差使,算是有心栽培了。

    议定:第四师第十五团、第十六团,炮兵师第三团,工兵团第二营,共同组成“轩军西征支队”。

    左宗棠已经离京赴陕,但他要在陕西招兵买马,训练士卒,最快也要数月之后才能正式进兵甘肃,西征支队倒不着急马上开拔,有充足的时间做各项准备工作。

    以上是西征,下面是征日。

    先说说江苏的第五师。

    第五师只有两个团:第十七团、第十八团。原副军团长兼第五师师长丁世杰,已经到广东去做巡抚了。关卓凡决定,这两个团并入第四师;第五师副师长刘玉林,任第四师副师长。

    这样,理论上,第四师暂时就有了六个团,两个副师长;而第五师,暂时就只有一个番号了。

    征日大军由下列部队组成:第三师,第四师第十三团、第十四团、第十七团、第十八团,炮兵师第一团、第二团,骑兵师第一团,工兵营第一营、第三营。

    关卓凡自领大军,张勇为辅,军团参谋长施罗德随行。

    第一师、第二师留守,华尔在天津“全面主持工作”。

    长州藩可战之兵不过数千,轩军没有必要全军出动,两个步兵师,两个炮兵团,一个骑兵团,兵力数倍于敌,已经是泰山压顶之势了。

    至于为什么挑第三师、第四师来办这个差使,却是大有讲究的。

    *(未完待续。)

第一三六章 功勋制度() 
第四师的第十三、第十四团,兵源以华工为主,多在亚特兰大战役后入役,还有不少是萨凡纳战役后才加入轩军的,没打过什么特别激烈的仗,战斗经验不算丰富。

    刚从第五师并入的第十七、十八团,是轩军赴美时留在国内的那一部分,完全没有经历过美国内战这种近代化战争的洗礼。

    所以,相对于第一、第二、第三师,第四师是比较“新”的,要多“淬火”,才能百炼成钢。

    长州藩的军队,算是从封建化向近代化迅速过渡的一支军队,拿来练手,勉强够用。

    至于第三师,四个团里面,第九团是白人团,第十团、第十一团是黑人团,就是说,第三师四分之三员额是地道的美国人,征日既然是中美联手,派第三师出战是否更有“中美合作”的氛围?

    这当然不是主要的,关卓凡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日本人留下这么个印象:来打他们的,除了中国人,还有“洋夷”。

    一来,可以对日本人形成更大的心理威慑;二来,日后如果有人算账的话,记得算上美国人一份。

    兵力方面,如果仅从战役战术层面上来说,一个步兵师加一个炮兵团已经足敷使用,而关卓凡带去日本的,整整比这个数字多了一倍。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上保险,而是为了练兵。只是这个“练兵”和第四师的“练兵”,性质不同,关卓凡在这儿要练的,首先是运输和后勤。

    超过两万人的大军,跨海登陆异国,虽然比不得远涉大洋彼岸,但也要数日时间的海程,对远程输送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说“前所未有”,是因为赴美作战,从上海到三藩,运输和后勤完全由美国人一手包办——到了美国之后更不必说,轩军不过是做个乘客而已;这一次征日,美国人提供的,不过是船只和海员,双方当然要诸事协商,但筹划和主导整个行动的,却是轩军自己。

    自万历朝鲜之役后,中国就再也没有过大规模远程海路运兵的经验。康熙年间施琅征台,要跨越的,是较窄的台湾海峡,其难度和远征日本是没法比的。而且,近代军队的后勤保障,比施琅那个时代的军队要复杂得多。

    这件事妥妥当当地办下来,不但轩军补上了一块紧要的短板,整体作战能力更上层楼;就整个中国而言,也可以算是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跨过了一道重要的沟坎。

    是次征日,将在上海建立后勤支援基地。各种军需物资,主要由两江负责。曾国藩办粮台,是可以放一百个心的,而且曾国藩很晓事,知道轩军军制与湘淮大不相同,也就会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已经向轩军要求,提前派人入江宁两江总督幕,“以备咨问”。

    关卓凡曾经考虑过要不要借着这次征日,趁机把两江总督这个位子拿过来。终于还是觉得火候不到,太急吼吼了,曾老头的脸上实在不好看,最后做罢。

    之所以将后勤支援基地放在上海,是因为上海到长崎的航程是最短、最便捷的。而这次征日,中国军队的攻击方向只有一个,无需分路出击,所以,为方便后勤保障和统一调度,各部先汇集上海,然后从上海次第出发。

    会议之后,轩军两个营的先遣部队,立即先行赴日。长崎派驻一个营,任务是建立接应和中转的基地;马关海峡对面的小仓城派驻一个营,任务是建立登陆马关的后勤基地。

    上海基地、长崎基地、小仓城基地,统由总军需官贝灵格主责其事。

    驻天津的主力部队,姜德率第四师第十三、十四团先行开拔,他们要先到江苏和新并入的第十七团、第十八团“合练”。

    关卓凡带近卫团第二批出发,他要到上海,恭候“翁贝托国王号”和“杜里奥号”两位洋美人的驾临,接待一众英国顾问,然后,该发给福州船政局和海军学堂的,就发到福州去;然后,主持轩军海军的正式成军。

    张勇率大部队最后出发,包括第三师全师,两个炮兵团,一个骑兵团,两个工兵营,以及伊克桑、郑国魁、安德森、施罗德等高级将领。

    以这次征日为契机,关卓凡组建了中国第一支“海军陆战队”。实话实说,“海军陆战队”该怎么训练经营,关卓凡所知有限,具体事宜,要交给英国顾问来做。但兵员的选拔标准,关卓凡心里大致是有数的。首先,得会游泳吧?

    轩军的兵源,华员之中,前期以江浙人为主,后期则以美国加州华工为主,而美国加州华工几乎全部来自广东、福建两省,就是说,轩军现有的人员构成,沿海地区人士占了绝大多数,所以,水性好的很多。

    洋员之中,出身田纳西河、密西西比河附近,以及特拉华州、马里兰州等东部沿海州分的,有很高的比例,其中水性好的亦不在少数,有不少还干过水手,甚至出过远洋。

    关卓凡发现,他拿来挑选做海军陆战队的兵员基数,居然相当不小。

    而这个兵员基数,对进一步扩建海军,也有相当助益——可以直接从陆军中抽调部分合适人员。

    海军陆战队将归属海军,亦将是第一批登上马关的部队。

    这次军事会议,还通过了一个重要的决议:建立轩军的功勋制度。

    现在朝廷的军功制度,不外是两条:给官、给银子。这是地道的农业社会“官本位”军功制度,完全不适合近现代军队建设的需要。关卓凡暂时还无法从国家层面对整个军功制度进行改革,只能在轩军内部先做起来,而且还得和朝廷的军功制度一起,玩“双轨制”。条件成熟的时候,才能以国家名义,把轩军的一套,推行于全军、全国;同时,逐渐废止旧有的军功制度。

    近现代的功勋制度,起于欧洲,源于军事,但并不局限于军功。军事之外的领域,关卓凡现阶段当然顾不上,只能集中精力,先把军队的事情办好了。

    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功勋制度体系庞杂,名目繁多。不过这是人家好几百年累积出来的,关卓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这么大的一个功勋体系,只能先从最基本的做起。

    欧洲的功勋制度,花样是多,好看是好看,但关卓凡认为有一个毛病:等级过于森严。许多勋位只有“有身份的人”才可能得到,有的勋位还设有严格的人数限制,像英格兰的嘉德勋章,只能授予二十四人;苏格兰的蓟花勋章,只能授予十六人;爱尔兰的圣帕特里克勋章,只能授予二十二人。

    这种制度,看起来很酷,获得者也会有很强的荣誉感,但究其竟还是一种封建余绪,剥开炫目的华衣,里面是陈旧的贵族骑士等级观念,属于高高挂起、自重门户的一种做法。

    欧洲功勋制度的这个特点,自然而然,被封建残留较多的政权模仿,比如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政府,又比如中国的北洋政府。

    明治政府的八个等级的“勋等赏牌”——即后来大大有名的“旭日章”,基本上勋等和军官士兵的等级对应,低级官兵拿到高等级的勋赏,基本是不可能的。不因如此,因为七等以下的勋章,多授予身份微贱的兵卒,赏勋局认为,天皇在上面署名,有损皇室尊严,于是七等勋以下采用规定制式,取消了原有的天皇亲笔签字的“御署名”。

    这一套,北洋政府学起来是最逗比的。

    英国、日本的功勋制度中,勋章等级和获得者身份的对应,只是个“潜规则”,并不拿到纸面上,而且也不是百分百绝对的,但北洋政府的功勋制度,却完全明码标价:

    “大绶宝光嘉禾章”分五等,这个是“最高荣誉”,和普通士兵没有一毛钱关系。

    “嘉禾勋章”和“白鹰勋章”分九等,一至四等授予将官,三至六等授予校官,四至七等授予尉官及准尉见习军官,六至九等授予士兵。

    “文虎勋章”亦分九等,一、二等授予上等官佐,三至六等授予中等及初等官佐,七等以下授予士兵。

    又有“陆海军奖章”,分为四等,一二等授予军官,三四等授予士兵。

    关卓凡想,这么上下划线,能有士兵愿意出力给你打仗?这个功勋制度,大概能从一个侧面,说明北洋政府军队的战斗力了。

    而民选的美国,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比如关卓凡前后拿过两枚、叫总统和五星上将都魂牵梦绕的“国会荣誉勋章”,美利坚合众国的最高荣誉,即便是最普通的士兵也有机会获得,而且,获得勋章的概率比高级军官更高。

    看看获得“国会荣誉勋章”的标准:“具备英勇顽强、自我牺牲、临危不惧的事迹,所表现的勇气与大无畏精神明显超过同伴。”显然,这个标准,直接接敌的低级军官和士兵,更有机会做到。

    原时空,二十一世纪以来,美国共颁发了三枚“国会荣誉勋章”,获得者两位上士,一位中士。

    当然,考虑到关卓凡穿越的时间点,后两位的事迹,关卓凡大约是不晓得的。

    无论如何,轩军的功勋制度,关卓凡不会走欧洲那种路子。关卓凡认为,建设近代化军队,特别是在中国这种后发国家,重点要放在激发普通士兵的积极性,而非笼络旧贵族。

    *(未完待续。)

第一三七章 我为什么要打日本() 
根据《敕命轩军松江军团叙勋条例》,轩军的“勋等”共分五等:

    头等勋,授雄狮章,红色领授;

    二等勋,授猛虎章,红色领绶;

    三等勋,授捷豹章,蓝色领绶;

    四等勋,授烈隼章,蓝色领绶。

    在这四等勋之上,设“特等勋”,授“雄狮踏云”章,红色蓝纹大绶,为轩军最高勋誉。

    说明一下:“领绶”,就是挂在脖子上的;“大绶”,就是斜挂在肩上的那种。

    上述五等勋,皆附“勋记”,即授勋证书,由爵帅亲用“关逸轩印”。

    根据原时空的历史经验,“亲署”是不现实的。军队规模较小的时候,还可能一笔一划一张一张“勋记”签字,军队规模一大 ,这项工作就属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原时空,明治天皇睦仁先生拼了命地干活,一辈子大致在各种“勋记”上签了一万七千多个“睦仁”,但挂掉的时候,还有二千三百七十七张空白的“勋记”没来得及签署。

    所以,关卓凡很见机地改成了盖印。

    授勋标准,概括起来十六个字:“英勇顽强,舍生忘死,贡献卓著,出类拔萃。”

    前面八个字,自然就把授勋的重心,放在了第一线的军官士兵身上;后面八个字,保证了高级军官和非战斗部队,也有获得“五等勋”的机会。

    “五等勋”是纯粹的荣誉,暂不和任何物质奖励挂钩,将来会有类似乘火车不用买票或买票打折这种象征性的经济优惠待遇,但相关细则迟一点才会出台。

    首批功勋获得者,将在征日部队中产生。

    *

    *

    关卓凡回到北京后,花了几天时间,各方面都安顿妥当了,即再度出京至天津。他泡在轩军军营,足不出营,连日同诸将密集绸缪征日事宜。

    数日后,美国第一波运输船队开到了天津,姜德率第四师第十三团、第十四团,先行登船,开赴上海。

    第四师开拔的第三天,关卓凡天津大本营的工作告一段落,亦率近卫团,浮海南下。

    孟夏的海风,最是清爽宜人,关卓凡独立船首,碧海蓝天,心旷神怡。

    他的头脑,无比清醒,有个问题,他要给自己完整透彻的交代:我为什么要打日本?

    今年是1865年,如果不对日本进行任何干涉,也不考虑任何蝴蝶效应的话,按原时空的时间线:

    明年,1866年,幕府第二次讨伐长州以惨败收场,幕府的底子大白天下,权威荡然无存。德川家茂挂掉,德川庆喜接任第十五代将军。

    1867年,孝明天皇暴崩——这位亲幕保守的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