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乱清 >

第307章

乱清-第307章

小说: 乱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对他们两个不起!”

    说罢,放声大哭。

    果然“风雨大作”,但是,和大军机们之前想象的,却完全不同。

    几个人方寸大乱,恭王“噗通”一声,跪了下来,一叠声地说道:“臣等奉职无状,致贻主上之忧,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几个军机大臣忙不迭地磕头,此起彼落,煞是好看。

    慈安没搭理他们,自顾自地,一边哭,一边说:“他们两个,在外边辛苦操劳国事,北京城里,却出了这么档子糟心事,我……我怎么对得起他们俩呀?”

    有人的心沉到了谷底:阴谋暴露,案子完全抓在人家手里,形势对己方极其不利,接下来不知会如何牵连蔓扯?但若母后皇太后多少信了揭帖上面说的,局面还算能扳回几分——可是,看如今的情形,她是一丝一毫相信的意思都没有!

    非但如此,还十足十地心存内疚——这不倒了过来,反叫“他们两个”加了分吗?

    怎么办?!

    可怜五位大军机,有的人脑门都碰青了,上边的才算止住了哭声。

    不过,母后皇太后雨后梨花,眼睛红肿了,妆容也花了,这个样子可没法子继续议事。许庚身出去,叫了太监进来,扶母后皇太后到西暖阁去,打水洗面理妆。

    当然,对着一班太监,恭王还得声色俱厉地交代一句:“哪个敢出去胡说八道,立即大棍打死!”

    慈安离开之后,几个军机大臣,彼此以目,面面相觑。但是,养心殿东暖阁这个地方,臣子是不可以随便说话的;君上不在场,臣子更不可以随意相互议论。所以,都只好沉默不语。

    寂静似乎是有重量的,从四面八方压了下来。虽然各怀心思,但每个人的心里头,都好像装进了一块重量不等的大石头。

    整整过了差不多三刻钟,母后皇太后才回到东暖阁。

    跪迎之后,恭王并没有站起来。慈安皱了皱眉,说道:“六爷,你赶快起来,这个事,又不关你什么干系。”

    唉,希望真不干我什么干系。

    恭王起身后,慈安长长地叹了口气,说道:“我的心思乱极了,六爷,你们说,这个案子,该怎么办?”

    恭王说道:“此案……如何办理,非臣下所能妄议,请母后皇太后宸衷独断。”

    慈安用她少见的不耐烦的语气说道:“唉,六爷,你就别跟我虚客气了,我要是知道该怎么办,还用得着问你们?”

    这个口吻,于慈安来说,是少见的严重了。

    恭王矮了矮身子,说道:“太后责备的是,臣惭愧。”

    “唉,不是责备。出了麻烦事,大伙儿要一块儿想辙,这个……唉,该怎么办,你就直说吧。”

    恭王努力不让人听出自己语调中的苦涩:“这个案子,既然是……轩军和步军统领衙门揭开来的,自然也要由他们办下去。”

    慈安点了点头,说道:“那是自然的。不过,他们只是下边办事的,上边是不是还得有主事的大员?”

    咦,看来母后皇太后在西暖阁的时候,对这个案子,已经有所思虑,不再是手足无措、毫无章法的模样了。

    “是。”

    “该派个亲王吧?是不是还得加上大学士、军机大臣?”

    “太后圣明。”

    “谁能办这个差事啊?你们看,五爷怎么样?”

    下面是异样的沉默。

    慈安肯定觉得军机大臣的反应有点奇怪,温言说道:“怎么,五爷不合适?你们是不是……觉着他的性子太粗疏了些?”

    避无可避。

    恭王心里边长长地叹息了一声。

    关于惇王,除了他,别的军机大臣是无法开口的。

    恭王轻咳了一声,说道:“回太后,粘贴揭帖的几个贼子,很有可能,是从一个叫做‘聚贤馆’的地方出来的。”

    慈安见他答非所问,微微皱眉,问道:“‘聚贤馆’,那是什么地方?”

    “回太后,是一处武馆。”

    “武馆?哦……那又如何?”

    “‘聚贤馆’的武师,常常……被召到烧酒胡同奕誴的府上去‘演武’。所以,瓜田李下,这个案子,奕誴该避一避嫌。”

    慈安的眼睛又一次倏然睁大了:“你是说,五爷……”

    下面的话,生生的咽了下去。

    但就这么几个字,也已经非常不妥了。几个大军机,包括恭王,谁也不能接口,东暖阁内,又出现了令人透不过气来的沉默。

    纱幔后,慈安微微地叹了口气。

    声音虽细,但在这静默之中,却显得异常清晰。

    大半个多月的单独“听政”,已使慈安明白了一个道理:有的事,只能她一个人拿主意,谁也替代不了。

    又过了片刻,慈安开口了,声调已经变得平和:“六爷,我看这个事儿,还是你来抓总吧,别人不知里就,也不好接手。”

    这几句话平平淡淡的,可并不是商量的口吻。

    这就是在“派差”了。

    一瞬间,恭王的脑海中转过了许多念头,但说出口来的,只是:“臣……遵旨。”

    *(未完待续。)

第一四二章 保全?() 
慈安点了点头,说道:“步军统领衙门不是瑞常管着吗?这个案子算是他的差使,他当然要加进去,这样,大学士也有了。至于军机处这一块,除了六爷……”

    顿了一顿,说道:“嗯,就是文祥吧!”

    恭王虽然是军机大臣的领班,但办这个案子,他的身份是抓总的亲王,文祥才是军机处的代表。

    文祥应了声“是”,说道:“臣谨遵懿旨。”

    慈安说道:“天津那边,我估摸着,过不了几天,也该启程回京了。他们回来之前,这个案子,总该大致办出个起落,到时候,才好跟人家交代。”

    “是,臣等不敢懈怠。”

    说完这句话,恭王想了一想,又说道:“启禀太后,办这个案子,臣等是否只承口谕或秘旨?暂时不要明发上谕?”

    慈安略一沉吟,说道:“六爷想的很周到,这种事儿,确实不好……”

    说到这儿,自个儿打住自个儿的话头,顿了一顿,说道:“就按六爷说的办吧!”

    恭王应了,又说道:“拿住贼人的,是步军统领衙门的左翼总兵阿尔哈图,还有轩军的高级情报参谋陈亦诚,这两个人,都进了宫,太后有没有什么话要当面训谕他们的?”

    慈安微微踌躇了一会儿,说道:“算了,我不见了,见了我也问不大明白话,你们就认真办差去吧!”

    “是,臣等谨遵慈谕!”

    慈安想起来什么,说道:“轩军那位陈什么,他的衔头是……”

    “回太后,陈亦诚,衔头是‘高级情报参谋’。”

    慈安微微一笑,说道:“‘高级……情报参谋’?嗯,这个衔头有趣。”

    叹了口气,手放到御案上的那叠折子上,轻轻地拍了一拍,说道:“我的脑子乱的很,这里边,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紧要的事情,今儿咱们就议到这儿好不好?其余的事,明儿再说,成不成?”

    下边的人自然不能有什么异议,恭王说道:“是,请母后皇太后保重凤体,臣等告退。”

    行了礼,正待退出,慈安说道:“啊,对了,我想起个事儿,六爷,你留一留吧。”

    恭王微微一征,应了一声,站住了。

    出门之时,宝洌У耐废蚬跽獗呶⑽⑵斯矗煤凸跣表哪抗舛栽诹艘黄稹K淙涣饺硕剂⒖桃瓶耸酉撸趸故窃诤糜训难壑校吹搅艘还梢煅墓饷ⅰ

    文、宝、曹、许四人出去之后,慈安叫了外边的总管太监黄敬忠进来,吩咐道:“给六爷搬张杌子来。”

    这是恭王独自觐见两宫时的标准待遇,恭王谢了,在黄敬忠搬来的锦杌上坐了下来。

    黄敬忠刚要退出,慈安说道:“你出去传旨:殿里边的人统统退到殿外边去,廊下也不许站人——太监也好,侍卫也好——明白了吗?”

    黄敬忠诺诺连声,躬着身子,退了出去。外边脚步纷沓,很快,养心殿内外,太监、侍卫,都撤得干干净净了。

    这是有极紧要的话要和自己说,恭王不由得紧张了起来。

    慈安缓缓说道:“六爷,这儿就咱们叔嫂两个,我有几句梯己话,想跟你说一说。”

    恭王赶忙站了起来,说道:“请太后训诲。”

    “唉,你坐,我就是不想弄成君臣奏对的格局,不然话就难说了。”

    恭王心里一跳,垂首说道:“是。”然后坐了下来。

    “这个案子,虽然说,你是抓总儿的,瑞常一个、文祥一个,左右协助,但是——”

    说到这儿,慈安停了下来,微皱眉头,似乎是在斟酌用词。

    “但是,既然这个案子是轩军办的,那么,办哪一些人,办到哪一步,只怕不是你、甚至也不是我,能够最后说了算的——我嘴笨,我的意思,你懂吧?”

    “臣——懂的。”

    慈安凝视着他,点了点头,说道:“我说的再明白些:这个案子,到底办成什么样子,说到底,得看‘西边的’意思。”

    “是,臣——明白。”

    “譬如,譬如,唉,这么说吧,如果揭帖上的话,牵扯到的,不是‘西边的’,而是我,那么,案子办成什么模样,就得看我的意思——我打的这个比方不大得体,可是,意思就是这个意思,六爷,你总明白!”

    这个比方确实甚不得体,但正因为其不得体,恭王才听得额上生津,心里打鼓。

    为了说明她要说明的事情,母后皇太后已经有点“不择手段”了——反过来说明:她要说明的事情,何其紧要和严重。

    “是,臣明白!”

    慈安轻轻吐了口气,说道:“平日里,我和‘西边的’聊起来,都说,如果没有六爷,我们姐儿俩哪里有今天?朝廷和国家哪里有今天?”

    怎么一下子拐到这儿来了?

    恭王心头一震,浑身热辣辣的,连鼻子都微微地发酸了。

    他定了定神,说道:“臣不敢贪天之功!两宫皇太后洪福齐天,百神呵护,圣绪绵绵;国家能有今日,也是全靠两位皇太后宵衣旰食,日乾夕惕,臣不过蝇附凤尾,做一点参赞拾遗的功夫罢了。”

    慈安微笑道:“六爷,你太谦了。”

    顿了一顿,又说道:“我们姐儿俩都说,六爷对国家有这么大的功劳,对我们姐儿俩有这么大的恩情,如果他有个什么闪失,可无论如何得保全了。”

    这个弯儿,拐得更大!

    恭王脑子里轻轻“嗡”的一声,背上的冷汗立时冒了出来:“闪失”?“保全”?什么意思?

    他正不知道该如何接口,慈安又说话了:“六爷,有句话,我想来想去,还是不能不问:这个案子,你事先——知不知情?”

    恭王脑子里“轰”的一声,立即离座而起,“噗通”一声,跪了下去。

    “臣焉敢?臣焉能?臣受恩深重,与国同体,焉敢、焉能为此丧心病狂之举?”

    “呃,六爷,你起来说话。”

    恭王没有起身,重重地磕了一个头,抬起身子,亢声说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之前,两宫皇太后对臣小作挫磨,那全是因臣荒唐无行,两宫皇太后琢玉成器,正是保全臣下的至意,臣虽愚钝,岂能不知?”

    “这一年来,臣修心自省,也颇读了几本书,想起受恩深重,报答不称;再想想自己曾经的荒唐,深夜扪心,汗流浃背,只有羞惭追悔,怎么可能对两宫皇太后有所怨怼?那岂非全无心肝了?”

    “六爷,你说的太重了!起来说话,起来说话!”

    “臣不敢奉诏——求太后容臣跪着把话说完。”

    顿了一顿,说道:“至于关卓凡,臣和他,同为国戚,与国同体——臣视关某,于私为兄弟,于义为诤友,于公为良师,于国家,为柱石——这个话,臣之前给两宫皇太后回过,迄于今日,臣还是这么想的,是一个字儿也没有变过的!”

    喘了口气,又说道:“多事之秋,国家积弱,百废待兴,若不上下相得,将相和谐,同心共德,咱们大清,到哪一天,方能踵武康乾,雪耻中兴?在这个点儿上,臣跟关卓凡闹意气,自残手足,置朝廷于何地?指宗社于何地?臣再不肖,也不能不懂这个道理!”

    “臣精白一心,可对天日,总求太后圣鉴!”

    这一大篇儿,铿将有力,慷慨激昂,慈安是听得很感动的样子,她一边用手帕拭眼角,一边说道:“六爷,你快起来——我能信不过你吗?就是胡思乱想,白嘱咐几句罢了。”

    恭王总算站了起来,斜签着身子,重新坐下了。

    不过,慈安还是有话说的。

    “六爷,你,我当然是信得过的,不然也不会叫你抓总办这个案子啊!”

    是啊,你啥意思到底?

    “可是,这件荒唐事儿,你……下边的人,会不会……有谁掺和了进去?”

    *(未完待续。)

第一四三章 超水准发挥() 
恭王非常想斩钉截铁地说一句“臣打包票,决计不会有的”,但嗫嚅了两下,这句话终究没能说出口来。

    慈安凝视着他,半响,轻轻叹了口气,说道:“你看,有些事情,你也拿不得准吧?”

    “你既然抓总办这个案子,有些事儿,多少有个辗转腾挪的余地——可是,六爷,我话说在前头,如果你那边儿,真有什么人卷进这个案子了,你可不能庇护他!”

    “臣……不敢因私废公。”

    “唉,你没明白我的意思!我是说,你如果这么做,是没有用处的!不但没有用处——庇护不了你想庇护的人,还会引火烧身,予人口实,连累到你自己!我刚刚说了一大轮,这个案子,不是你、我能做主的,你没听明白?!”

    恭王心头大震。

    他再次离座,跪了下去:“臣,谨遵慈谕。”

    恭王走出养心殿门口的时候,心神恍惚,叫高高的门槛绊了一下,他打了个趔趄,才勉强站定了。

    这时候,他发现,大冷的天儿,自己已经汗湿重衣了。

    殿外阳光灿烂,他又是一阵恍惚。

    背后殿中东暖阁里边的那位,真的是那个讷讷的、笨笨的母后皇太后吗?

    怎么一夜之间,好像换了个人?

    出养心门,左转,再出遵义门,就算离开养心殿的地界了。恭王沿着西一长街南行,他尽可能放缓脚步,慢吞吞的走着——养心殿离军机直庐不远,他要利用这短短的一段时间,把方才独对的情形,在脑海中再过一遍。

    不知不觉,冷汗又从背上冒了出来。

    独对之时,虽然慈安通篇儿没提“五爷”两个字,但恭王有强烈的直觉——她已经认定惇王就是此案的幕后黑手了。

    同时,也严重怀疑自己在此事上和惇王有所勾连。

    既然如此,又怎么会派自己抓总儿办理此案呢?

    恭王理解,这是“使吾居炉火上”之意。

    办这个案子,如果恭王不登台亮相,那么,他还是有可能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台下对案件的调查,进行某种形式的干涉,或遮掩,或阻滞,使案件的办理,尽量向着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但既然已被摆到台上,而且置之于最正中的位置,瓜田李下,众目睽睽,就真的“不敢因私废公”了。

    何况,慈安已经挑明了,“这个案子,不是你、我能做主的”——这个话,重点大约不是在“我”,而是在“你”。

    就是说,就算你上下其手,也没有用处——所以,就不要伸手了!

    是严重的警告,同时,也算恳切的劝诫。

    意思是,如果你乖觉,恭、惇二王,“上头”还是会区别对待的,念在过去的功劳和情分上,你,我们还是要“保全”的。

    慈安一再地说什么,“你下边的人,会不会有谁掺和了进去”,“如果你那边儿,真有什么人卷进这个案子了,你可不能庇护他”,不然,“庇护不了你的人,还会引火烧身,予人口实,连累到你自己”——接连敲打,反复警告,言下之意,不过四字:“不可自误”。

    同时,慈安也在暗示恭王,必要之时,他必须“舍车保帅”,有所切割。

    一念于此,恭王嘴里边,就像咬破了一枚苦胆,浑身上下的神经,都微微地抽动了一下。

    他抬起头,吐出一口浊气,内右门就在眼前。

    这位四嫂,忽然之间,言辞犀利,直抉人心,不仅仅和昨天的母后皇太后,判若两人,和她初初听闻案发时之手足无措、激动失控,亦是大相径庭。难道到西暖阁哭了一通,整个人就脱胎换骨了?

    怎么可能?

    恭王想起,慈安在养心殿西暖阁里,整整待了三刻钟,难道这段时间,又发生了什么状况吗?

    再往前走,出了内右门,往右一拐,就是军机直庐了。

    恭王踟蹰不前,终于站住了。

    我该怎么办?

    *

    *

    恭王的猜测是正确的:慈安在养心殿西暖阁呆着的时候,确实发生了一点状况——关卓凡的密折递到了。

    之前,文祥的猜测也大致不错:他带着瑞常三人去到恭王府的时候,关卓凡的密折便发到了北京。

    不过,关卓凡的密折,没有爬军机处的头,不然,就不算“由军机处上奏此案”了。

    如果太急吼吼了,未免显得言伪而情虚。

    还有,如果关卓凡爬军机处的头,慈安获悉此案的时候,就是一个人独处,震骇莫名、情绪失控的场面没有外人看见,就起不到强烈震慑某些人士的效果了。

    关卓凡的密折,是掐着点往宫里面递的:确保军机处奏报此案之后,紧接着,慈安就能收到密折,前后没有明显的间隔。

    之所以要这么做,目的是:在慈安已经知晓此案的前提下,进一步向她说明、分析案情,并“指导”慈安姐姐如何应对之。

    和关卓凡的密折一块儿递进养心殿的,还有慈禧妹妹的一封信。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军机处之“叫起”,一定是全天的第一“起”,“叫起”的时间点,每天都是固定的,只要太后凤体无恙、正常“听政”,则军机处何时奏完此案,很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