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乱清 >

第720章

乱清-第720章

小说: 乱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实,中国人的这份“抗议照会”,不但挑衅,还是侮辱。

    通观全文,不但是胜利者的口吻,还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胜利者的口吻:什么“悬崖勒马”,什么“做出保证,永不再犯”——就跟训孙子似的!

    这种姿态,难道不是一向为我大法兰西对待“落后国家”之专利吗?

    今夕何夕,居然……乾坤颠倒了?!

    还有,什么“支付俘虏营的相关费用”——他娘的!从古至今,有叫犯人自己出坐牢的钱的吗?!

    真正欺人太甚!

    最可气的是那个“又及”——“金额以伊等之购置价并计入历年通货膨胀为准”?!

    一场海战过后,即便胜者,亦会伤痕累累,何况败者?退一万步,就算“蝮蛇号”、“梅林号”、“玛丽公主号”皆完好无损,还有折旧费呢?你他娘的居然要把这三条旧船、破船当做新船卖回给我们?!还得算上通胀?!

    这简直就不止于“挑衅”和“侮辱”,而是“调笑”了!

    真正是……婶可忍,叔不可忍!

    可是,眼下,忍得了也好,忍不了也好,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搞清楚状况!

    暴跳如雷一轮之后,博罗内的愤懑,总算略略发泄了一些,深深透一口大气,说道:“发电报!两份!一份给西贡,问问他们到底怎么回事儿?!一份给巴黎——把这个‘抗议照会’转给外交部!两样都不能耽搁,赶紧的!”

    克莱芒应了一声,然后迟疑了一下,说道:“我怀疑,目下,西贡那边儿,说不定还不如咱们呢——交趾支那总督府说不定还没有收到任何关于升龙战况的信息呢!”

    微微一顿,“还有,北京的关于升龙战况的种种传言,要不要梳理一下,一并报告巴黎?毕竟,中国政府的‘邸报’,最快也得一、两天之后才能看的到。”

    博罗内心烦意乱,踱了几步,站住了,“给西贡的电报照发,附上那份‘抗议照会’——不过,唉!你说的对,目下,拉格朗迪埃尔、穆勒他们,对升龙的战况,很可能还一无所知呢!”

    顿了顿,“中国的电报线路,好像已经修到了南宁府——升龙到南宁,比到西贡要近得多!就是走海路,升龙到香港,也比到西贡要近不少!”

    “是!”克莱芒说道,“还有,果真如中国人吹嘘的那样……‘无一人片板逸出’,西贡方面,还不晓得怎样才能收到升龙战况的消息?可别像咱们这样——”

    说到这儿,打住了。

    博罗内脸上的肌肉,抽动了一下,“应该不至于——交趾支那总督府在顺化、在北圻,都有自己的线人,就算巴斯蒂安、丹尼斯他们全军覆没了,也会另有人把消息传回西贡的——只是,无论如何,快不过中国人了!”

    “中国人居然已经把电报修到了南宁!”克莱芒皱着眉头,“不知不觉的,中国人居然已经修了这么多的电报线路!——哎,以前怎么不觉得啊?”

    博罗内怔了一怔,不由就茫然若失了。

    是啊,不知不觉的,中国人已经修了这么多的电报线路——以前怎么不觉得呢?

    事实上,何止于南宁?广西境内的电报线路,已经修到了中越边境的镇南关和海边儿的防城啦!

    这俩后知后觉的法国佬!

    过了片刻,博罗内烦躁的摇了摇头,好像要把什么东西从脑子里甩出去,“西贡那边儿就这样,至于巴黎那边儿——”

    语气犹豫了,“传言毕竟只是传言——”

    “传言也有传言的价值!”克莱芒打断了上司的话,“譬如,前些日子,庄汤尼说的那个叫桂俊的——”

    这个事儿不提还好,一提起来,博罗内这个懊恼啊!

    简直想找一块豆腐,一头撞上去了!

    当时,他和克莱芒两人,经过一大轮的分析,已经认可了桂俊的“告解”的真实性:关逸轩确实准备“发疯”——发动对法国的战争!可是,在要不要向巴黎汇报这个问题上,讨论来,讨论去,结果却是——

    等一等再说。

    原因呢:桂俊背后的那位“尊贵的人士”,面目模糊,也没有提供任何调兵遣将的细节,巴黎方面不可能仅仅因为一个普通奉教旗人的几句话,就接受“中国政府即将对法兰西发动大规模的战争”的说法,并做出相关因应。

    因此,博罗内想,“还是先看一看”——看看对方接下来会提供什么更有价值的情报?反正,想来对方多少都会把事情说的更加严重些,以便引起法国方面的足够的重视,对方说的时间线——“今年之内”,应该理解为“最快今年之内”——一切尽来得及。

    这个意见,克莱芒也同意了。

    谁成想,中国人这么快就动手了?!

    呃,不对!先动手的,是拉格朗迪埃尔、穆勒那班混蛋!

    可是,中国人明显是蓄谋已久啊!

    不然,别的不说,单说一点——中国军队怎么会莫名其妙的跑到升龙去?

    唉!如果自己第一时间将桂俊的“告解”报告了巴黎,就算是“上头”不以为意,不采取任何实质性的措施——其实,不当回事儿更好!如是,现在,不就可以证明自己远见卓识,非庸人可及了吗?

    自己不就可以慷慨激昂,痛诋巴黎老爷们的颟顸了吗?

    现在,事实是,鸡飞蛋打一场空!

    还不能跟人说,我之前已经获得了相关的情报——嗯?你既已经得到了相关的情报,为什么不向上级报告?轻忽至此,要负什么责任?哼!

    这个郁闷啊!

    “好吧,”博罗内终于点了点头,“就照你说的办,‘邸报’出来了,再补发一份电报。”

    “是!”

    “还有,”博罗内微微咬着牙,“给庄汤尼送个信儿,请他今天晚上过公使馆一趟。”

    *

第一三七章 姐姐姐姐,你好我好,一双两好() 
颐和园僻处北京西郊,收到“升龙”大捷的消息,就比四九城略略慢了半拍,不过,也慢不了多少,晚膳刚刚传进了夕佳楼,玉澜堂总管孟敬忠就来报,“主子,朝内北小街的‘简报’到了。”

    移跸颐和园之后,母后皇太后传晚膳,大多不在玉澜堂,而在夕佳楼,这是因为,夕佳楼一临水,二面西,传晚膳的时候,正值夕阳西下,一边儿用膳,一边儿欣赏满湖生辉、云霞烁金的胜景,真正无比惬意,最为母后皇太后所爱的。

    既然搬进了颐和园玉澜堂,钟粹宫总管孟敬忠的头上,便多了顶“玉澜堂总管”的帽子。

    至于“朝内北小街的‘简报’”嘛——

    这是朝内北小街辅政王府的男主人弄出来的花样。

    关卓凡做主定规,每月两次,凡初一、凡十五,将过去半月的“舆闻”——上至国家大政,下至坊间秘闻,条分缕析,择其要者,做一份“简报”,呈送颐和园的两位皇太后御览。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做法,两宫皇太后既然已经“撤帘”,就不能再过问政事,政府便没有义务、也不应该再向两宫皇太后汇报工作,既如此,辅政王弄一个“舆闻简报”的花样出来,所为者何呢?

    文祥就很率直的对关卓凡表示,此举“未免蛇足”,将来,只怕会“自寻烦恼”。

    顿了顿,又补充说道,尊崇两宫皇太后,自然是应该的,可是,不必、也不该在这一类的事情上用力。

    曹毓瑛却说,此举确实是“自寻烦恼”,不过,王爷既然去“自寻”这个“烦恼”了,这个“烦恼”,应该就不会来“自寻”王爷了。

    文祥心中一动,思衬片刻,微微一笑,“琢如,你这是在打机锋啊!”

    一边说着,一边看向关卓凡。

    关卓凡打了个哈哈,“两位说的都对,都对!”

    事实上,这件事情,曹毓瑛的见地,确实较文祥深了一层,基本上准确的领会了关卓凡的意图。

    在这个世界上,关卓凡是最了解慈禧的一个人——甚至超过慈禧本人。

    这个女人,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动物,既然已经尝过了绝对权力的甘饴,那么,就如同已晓得血肉为何滋味的猛兽永远不可能改回茹素一样,对于慈禧来说,那种一笑可以令万人喜、一怒可以令万人悲的满足感,必刻骨铭心,再没有任何“对价”可以真正将之替代,将之从她的内心深处祛除——颐和园也不可以。

    另外,颐和园僻处西郊,有资格、有义务“替两宫皇太后请安”的人——主要是指皇帝、宫眷和有头脸的王公眷属,却都住在四九城里,来回一次颇费辰光,则“请安”的次数,较之移跸之前,一定会大幅减少。

    尤其是宫眷,出宫一次,十分不易,一年之中,不计冬天两宫皇太后回銮紫禁城的辰光,宫眷们能够替两宫皇太后请个三、五次的安,就很不错了。

    至于住在紫禁城之时定例的“晨昏定省”,自然是完全欠奉了。

    同样的道理,颐和园的人——主要是指可以外出的太监,“进城”的次数,较之之前,亦必减少。

    要知道,王公眷属和太监是皇太后获得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两个渠道,如此一来,时间一长,落寞乃至“壅蔽”的感觉,就会出来了。

    颐和园的山水再秀美,殿阁再辉煌,慈禧对之的新鲜感,也终有淡去的一天,到时候,她就会发现,不管比长春宫大了多少,这个颐和园,到底也只是另一只更大号的金丝笼子罢了。

    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这只金丝笼子的网眼,编织的还要更加细密些——里头的出不去,外头的进不来。

    如是,生出“被软禁”的念头,也说不定。

    到时候,强烈的心理落差下,慈禧就会愈加怀念“过去的好时光”了。

    想多了,以这位姐姐的脾性,一定会生事。

    前文分析过,两宫皇太后虽然已经“撤帘”,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依旧拥有给关卓凡“添麻烦”的能力——即便关卓凡已经掌握了最高权力;因此,关卓凡要想个法子,尽量减少慈禧的心理出现过大的落差,进而减少她因之生事的几率。

    这个法子,就是“舆闻简报”了。

    “舆闻简报”的内容,上至国家大政,下至坊间秘闻,各种性质之“舆闻”,囊括无遗;半个月一次,频率也很合适——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时效性并不差,有了这样东西,两宫皇太后等于和外界保持着一个相当高效的连通,耳聪目明,再不会有“壅蔽”之惑的。

    还有,关卓凡定规,初一、十五之外,如遇特别重大事件,则在两次例行的“舆闻简报”之外,另行于当天或次日呈送“号外”。

    这就非常贴心、非常周到了。

    既然我如此贴心、如此周到,你也没有什么“壅蔽”之惑了,那么,你就应该不会随便向我生事了吧?

    此即曹毓瑛说的,“王爷既然去‘自寻’这个‘烦恼’了,这个‘烦恼’,应该就不会来‘自寻’王爷了。”

    不过,文祥“自寻烦恼”之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两宫皇太后已经“撤帘”,政府却还向她们呈送包括“国家大政”在内的“舆闻简报”,容易叫人生出误会:两宫皇太后是否还在某种程度上保持着对政府的影响力?是否还参与政府的政策制定、奖黜任免?

    另外,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增加两宫皇太后对“舆闻”的了解,即是增加她二位对“舆闻”的发言权,咳咳,说的不好听点儿,这是——

    “东边儿”也就罢了,“西边儿”那位,以其脾性和本事,裁抑犹恐不足,你还……咳咳,那不是……“资敌”吗?

    对于这个问题,关卓凡是这样看的:

    “舆闻简报”之举,确实难免“资敌”之嫌,不过,这位特殊的“敌人”,却并不会因之变得更加强大,进而对我造成更大的威胁。

    两宫皇太后既已“撤帘”,不能发号施令,则其不论欲对政策、人事施加什么影响,都必定要某个大臣仰承慈意,可是,目下的皇太后,已经没有接见“外臣”的权力了——事实上,莫说外臣,就是亲贵,皇太后也不能随意接见。

    原则上,即便亲王,亦只能于万寿、元旦一类最重大的吉庆,替皇太后“叩安”——左不过随班祝暇,赐宴、领宴,行礼如仪之后,便得打道回府,单独觐见的机会,是根本没有的。

    唯一能够单独觐见两宫皇太后的“外臣”,只有内务府总管大臣。

    内务府是皇帝的管家,皇太后接见内务府总管大臣,相当于老太太叫了管家过来,问询家务——某种意义上,内务府总管大臣可以不算“外臣”。

    可是,颐和园归“颐和园管理局”管,不归内务府管,于是,皇太后连接见内务府总管大臣的由头也没有了。

    目下,唯一可以理直气壮出入颐和园的“外臣”兼“亲贵”,只有颐和园管理局的“总理王大臣”皇夫辅政王关某人啦。

    内外隔绝如此,就算您变得“耳聪目明”些了,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还有,这个“舆闻简报”,貌似上至国家大政,下至坊间秘闻,“囊括无遗”,事实上,半个月时间内,偌大一个国家,不晓得发生了多少大大小小的事情,真正“囊括无遗”是不可能的,一定要经过精挑细选——所谓“条分缕析,择其要者”——才能够“见报”。

    结果就是,能够“见报”的“舆闻”,都是关卓凡想叫两宫皇太后知晓的“舆闻”——至少,叫两宫皇太后知晓了,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毒副作用”;不想叫两宫皇太后知晓的,根本就不会“见报”。

    还有,“舆闻简报”的“舆闻”,从数量上来说,“国家大政”比例较低,“坊间秘闻”比例较高——拿现在的话说,就是八卦娱乐、社会热点一类,对这些东东,女人天生是感兴趣的,即便政治动物如慈禧,亦不例外,事实上,较之“老实头”的慈安,慈禧对这一类花边新闻,其实是更加热衷的。

    就是说,这个“舆闻简报”,既是关卓凡“不敢壅于上闻”,更是他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手段,影响两宫皇太后“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

    如是,岂非你好我好、一双两好?

    当然了,这个“舆闻简报”,不论内里有多少花样,由政府出面呈送两宫皇太后,确实是不大合适的,确实有可能叫人产生“两宫皇太后是否还在某种程度上保持着对政府的影响力”、“是否还参与政府的政策制定、奖黜任免”之类的疑问,那么,政府就向后让一让,请“朝内北小街”出面好了——

    由“朝内北小街”出面,就可以解释成,这个“舆闻简报”,只是辅政轩亲王个人对两宫皇太后的“孝心”,无关政府,甚至无关政治。

    如是,你好我好,一双两好。

    *

第一三八章 心头之刺——你心头、我心头、他心头() 
“舆闻简报”自东宫门入颐和园,因此,先到母后皇太后的玉澜堂,再到圣母皇太后的乐寿堂。

    看到鎏金的蓝匣子,慈安“咦”了一声,“今儿个不是初一、不是十五——这得是‘号外’吧?”

    “是,”孟敬忠陪笑说道:“主子圣明!”

    打开匣子,取出白折子,双手递上。

    慈安停箸,一边儿接了过来,一边儿自言自语:“自打搬过颐和园,这是头一回的‘号外’——出了什么大事儿啦?”

    心不由就微微的提了起来。

    然而,打开折子,只看了一眼,便喜动颜色,“哎哟!”

    草草看了一遍,已是满面欢容,“走,去乐寿堂!”

    孟敬忠、喜儿都是一怔,瞧母后皇太后的颜色,折子上头的,自然是顶好的事儿,不过——

    “主子,”喜儿说道,“这御膳可是刚刚传了上来——”

    “不进了!”

    喜儿进一步提醒,“乐寿堂那边儿,大约也是刚刚传膳。”

    “没关系!”慈安已经站起身来了,“我过去,添一双碗筷就是了!”

    这倒也是。以前“垂帘”的时候,不论午膳,还是晚膳,两宫皇太后都常凑在一块儿传——一块儿传午膳,是因为要等小皇帝下学;一块儿传晚膳,则是趁着这段辰光讨论政务,紧急军情来了,“握发吐脯”神马的,皆寻常之事。

    喜儿不再劝了,笑着说道:“奴婢大胆,胡乱猜上一猜——今儿个的‘号外’,一定是顶好的消息了?”

    “可不是!”慈安笑容满面,“轩军打了胜仗!大胜仗!——把法国人给打败了!”

    “啊!”

    喜儿和孟敬忠都不由自主的惊叹了一声,接着,不约而同的,“主子大喜!奴婢给主子叩喜!”“奴才给主子叩喜!”

    说着,两个人齐齐跪下,磕下头去。

    夕佳楼其余的宫女,也跟着跪了下来,一片声的说道:“奴婢给主子叩喜!”

    “都起来吧!”慈安笑盈盈的,“不过,现在可没空儿给你们放赏——等从乐寿堂回来再说吧!”

    “谢主子的恩典!”

    整个玉澜堂,立时一片喜气洋洋起来。

    颐和园不比紫禁城,既无“外人”,玉澜堂、乐寿堂又是一墙之隔,彼此共用一门,什么“仪注”都不必准备,甚至连衣服也不必换,抬一抬脚,就过去了,方便不过。

    喜儿说的不错,“乐寿堂那边儿”,果然也正在传膳。

    慈禧见了慈安,放下筷子,含笑说道,“姐姐好气色!”

    接着,便看到了跟在慈安后头的喜儿手中捧着的鎏金蓝匣子,轻轻“哦”了一声,说道:“这是什么?‘号外’吗?”

    “是啊!”慈安喜孜孜的说道,然后伸一伸手,“来!”

    喜儿赶紧打开匣子,慈安亲手取出折子,递给慈禧,然后坐了下来,“这个‘号外’上头是什么——你再也想不到的!”

    慈禧接过折子,不急打开,凝目片刻,缓缓说道,“是不是越南那边儿打了胜仗?”

    慈安大愕,“是啊!——你怎么晓得的?”

    慈禧双眸灼灼生辉,“我猜的——”

    顿了一顿,“算一算辰光,也差不多了——该打了!不是咱们打过去,就是法国人打过来——”

    说着,打开了折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