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第8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阮知方神色变幻,都落在唐景崧的眼里,他郎声说道:
“殿下是因为服用‘赤肇丸’薨逝的——这个‘赤肇丸’,是哪里来的?不就是杨义勾连了那个姓武的道士进献的吗?另外,薨逝之前,殿下同哪个呆在一起?——瑞国公啊!”
顿一顿,“这个‘谋弑’的嫌疑,相关人等,洗的脱吗?”
阮知方、张庭桂都是一凛。
这个——
“‘谋弑’与否,暂时还不能坐实,”唐景崧说道,“可是,矫诏——却已经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阮知方:“矫诏?”
“不错!”唐景崧斩钉截铁的说道,“矫诏!殿下因‘马上风’……呃,因中风而薨逝——含翁、登翁,你们都是饱学之士,中风这个病,又曰‘脑卒中’、‘卒中’,真正是病如其名,一经发作,病家手足不能动,口舌不能言——对吧?”
“呃……对。”
“既如此,”唐景崧微微的咬着牙,“‘传位于瑞国公’六字,是哪个说的呢?”
阮知方、张庭桂一齐睁大了眼睛。
过了片刻,张庭桂双手一拍,“对呀!”
阮知方亦暗叫:惭愧!我竟念不及此?
杨义矫的这个诏,漏洞也太大了!
透一口气,用衷心佩服的语气说道:“维公睿见!”
张庭桂来劲儿了,“好!先不论‘谋弑’能不能坐实,矫诏已经是‘大逆’的罪过了!相关人等,都是死罪难逃!”
杨义、胡威可以处死,瑞国公可不能说杀就杀,阮知方咳嗽一声,转移了话头,“维公,栋星将军,目下,大宫门紧闭,你们看——”
唐景崧看向郑国魁,郑国魁微微一笑,“这个简单——一炮就轰开了!”
阮知方、张庭桂大愕:开炮?
张庭桂不由有些东张西望的样子了——大炮?在哪儿呢?
“栋星将军,”阮知方有些吃力的说道,“这是皇城……禁城,用炮……合适吗?”
郑国魁点了点头,“正因为是皇城、禁城,才要用炮!”
“呃……”
郑国魁扬起马鞭,朝门楼虚虚一点,“攻入禁城,无非两个法子,一是架梯越墙,一是以大木撞开宫门——”
顿一顿,“无论哪个法子,都要对门楼进行压制射击——含翁,开炮不合适,开枪难道就合适了?”
“这……”
“还有,”郑国魁说道,“弹飞如雨,一定会有流弹射入禁城之内,子弹不长眼睛,万一伤了人——甚至伤了哪位妃嫔,如之奈何?”
“呃,是……”
“所以,”郑国魁说道,“大炮的动静虽然略大些,却反而最为干净利落——一炮过去,只不过打坏一个大门,便解决所有问题了!”
“是啊!”唐景崧说道,“所谓‘霹雳手段,菩萨心肠’啊!”
“呃……是!”
郑国魁不再多说,转头对身旁的号兵喝道:“吹号!”
*
第三零二章 大炮开兮!()
号兵响亮的应了一声“是!”然后解下军号,转过身去,面对午门方向,一手叉腰,两脚分开,挺胸昂首,“嘟嘟”的吹了起来。
号声清越嘹亮,远远的送了出去。
吹号?做什么呢?
张庭桂兀自在东张西望的找大炮,阮知方的脑洞就开的有点儿大了:
停泊在香河之上的“海晏号”、“河清号”,上面的巨炮的射程,几乎可以覆盖整个京城——皇城、禁城,皆都在其射程之内,吹这个号,莫不是给“海晏”、“河清”下达“开炮”的命令?
再一想,不能啊!
禁城虽在“海晏”、“河清”射程之内,可是,毕竟距离甚远,且你看不见我,我看不见你,哪一个炮手,有如此好的准头,敢确保一炮就打中大宫门?子弹不长眼睛,炮弹也不见得就长眼睛了,略偏一点点,大清国的钦使、钦使护卫团团长以及越南国的勤政殿大学士、武显殿大学士,可就一股脑儿的报销掉啦!
正在胡思乱想,午门方向,那种异常齐整的脚步声,夹杂着长官的号令声,再次传了过来。
阮知方、张庭桂都听了出来——这一回,可不止七、八十人了!
很快,太和殿后,一队又一队蓝色戎装的士兵,排着极齐整的队形,小跑着转了出来,总有——三、四百人吧!
最引人瞩目的,是队伍之中,一辆四匹马拉的四轮炮车。
哎呦喂,原来,大炮——在这儿呢!
原来,钦使、钦使护卫团团长出来“闲逛”,居然带了小五百人的“护卫”?而且,居然还带了一门大炮?
不对,怕不止“小五百人”呢!
事已至此,莫说阮知方,就是张庭桂也想到了——目下,午门一定已经被清国的“钦使护卫团”控制住了,那儿一定也还留有一支兵!
“钦使护卫团”驻顺化的总兵力是多少?一千五百?两千?就是说,钦使和钦使护卫团团长两位,将三分之一乃至二分之一的兵力都带了出来“闲逛”?
阮知方、张庭桂相互以目,脸上的表情,同内心的感受一样,可谓“五味杂陈”了。
炮车打横停定,几个士兵上前,三下五除二,将炮车干净利落的一分为二——此时,阮知方、张庭桂方才看清楚,这架四轮炮车,其实是由一架两轮的弹药车和一门两轮的大炮连接在一起的。
士兵们将大炮推转了九十度,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大宫门。
张庭桂不必说了,即便正经带过兵、打过仗的阮知方,也是第一次看见这种大炮——
炮身之上,寒光流动,异常光滑,与之相较,非但越南的大炮粗糙的太多,就是富浪沙人的大炮,也似有所不及;看颜色,这门大炮似乎是铁铸的,但即便外行,也一眼就能看了出来,其材质,既全然不同于越南的铸铁炮,亦不同于富浪沙人的大炮——富浪沙人的大炮,是铜铸的。
郑国魁朗声说道:“含翁、登翁,大炮发射之时,硝烟弥漫,颇有震动,为策万全,请两位向后让一让吧!”
张庭桂本已是心中“怦怦”直跳,一听这个话,赶紧回道:“是!是!”一边儿说,一边儿远远的退了开去。
阮知方却没有马上挪动脚步,他踌躇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
“栋星将军、维公,钦使护卫团兵威如斯之盛,想来,楼上、门后之观者,早已心旌动摇,咱们,呃,只要晓之以利害,守门军卫,未必不明顺逆之辨,未必不会……打开宫门?这一炮,也许,呃……”
他实在不愿在皇城内开炮——而且,炮击的目标还是禁城!
郑国魁微微摇头,“含翁也是带老了兵的——箭在弦上,岂能不发?”
“这……”
“再者说了,”郑国魁说道,“我怕含翁是拿君子之心去度小人之腹了!——不明顺逆之辨的,终究是不明顺逆之辨!咱们在外头‘晓之以利害’,只怕正正好中了里头的缓兵之计呢!”
“缓兵……之计?”
“含翁!”唐景崧说话了,“你以为,里头的人——瑞国公、杨义、胡威,还有应和公、太平公之流,现在正在做什么呢?”
“这个……”
“我以为,”唐景崧加重了语气,“这班人正凑在一起,伪撰遗诏呢!”
阮知方心头猛地一震。
伪撰遗诏?
对啊!
“咱们在外头一拖再拖——”唐景崧说道,“拖到什么时候?难道,拖到他们登上门楼,宣读伪诏为止?”
微微一顿,“这不就是栋星将军说的——‘正正好中了里头的缓兵之计’吗?”
阮知方不由额上生汗,“对!对!是我思虑不周!是我思虑不周!”
“还有,”唐景崧说道,“再拖了下去,哪个晓得,会不会有人对正蒙堂、养善堂不利呢?”
前文说过,嗣德王接受阮知方、张庭桂的建议,将另两个犹在襁褓中的侄子,一个叫阮福膺祺的,一个叫阮福膺祜的,也认作养子,并着手相关的“准备工作”——将两个小孩子抱进宫内,阮福膺祺养在正蒙堂,阮福膺祜养在养善堂。
这两位,可是瑞国公的大位的最直接的竞争者啊!
阮知方脑子中微微“嗡”的一声,额上的汗,流下来了,颤声说道:“我愚钝!我愚钝!亏得两位点醒!亏得两位点醒!”
然后,对唐景崧、郑国魁微微俯了俯身,不再说话,如张庭桂一般,亦远远的退了开去。
唐、郑、阮三人说话的时候,炮手们丝毫没有停下手中、脚下的动作,测距、确定射角、校对数据、调整炮身倾角、装填弹药……待阮知方退开了,掌炮的军官上前一步,对郑国魁举手敬礼,大声说道:
“报告!发射准备完毕!请指示!”
郑国魁的声音,犹如金石掷地,“批准发射!”
阮知方还在转着念头,“这门大炮的炮子,咋是从炮尾装填进去的?”
炮长转身,大吼,“发射!”
大炮的炮口猛然喷出一道长长的火舌,紧接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大炮和周边的炮手,立时都被白色的浓烟包裹住了,巨大的后坐力,驱使沉重的炮身向后方猛地滑动了好几米。
所有的人,都清楚地感觉到脚下的地面猛的震动了一下。
几乎就在同时,前方紧闭的大宮门的中门,突然间四分五裂,木块、门钉乱飞,未等硝烟散尽,便可看见,门楼等砖石框架结构兀自完好,两扇厚橡木制成的“大宫门”,却已不见了。
好准的一炮!
当然,距离介么近,也没有理由打不准嘛。
这一炮的难点,在于只破宫门,不伤其余,为此,炮身倾角几乎为零,等于平射,这也是炮身后退距离如此之远的原因之一——如果是正常野战,目标距离较远,炮身有一定仰角,炮弹离膛之后,炮身不会后退这么远。
郑国魁喝道:“冲!”
炮长吼出“发射”二字之时,张庭桂已不顾仪态,下意识的拿手捂住了自己的耳朵,可还是被震的眼前一黑,身子一晃,若不是身旁的人眼疾手快,一把将他扯住,须发皆白的勤政殿大学士,就要一头栽倒在地了。
待他缓过气来,心头兀自“怦怦”直跳,而老眼昏花之中,“钦使护卫团”的士兵,已如一条蓝色的激流,冲进了“中门洞开”的禁城。
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事实上,阮知方说的是对的,门楼上的人,看到天朝的“钦使护卫团”源源不绝的开到,最后竟搬出了大炮,早就个个“心旌动摇”了。
这个时代的越南人,对于中国的心态,较之阮朝开国初期,已大不相同了,对于“天朝”的崇敬和畏惧,已经植根心底,何况亲眼所见,天朝兵甲“如斯之盛”?只要略略的“晓之以利害”,包括承诺不追究守门军卫“附逆”的罪行,他们十有八九,就会打开宫门,举手迎降。
这一炮轰了出来,更是轰的人人魂飞魄散,哪里还会有想着“抵抗”的?
所谓“隔绝内外”,是外头的人进不来,里头的人也出不去,既无路可逃,除了几个原站在中门之后、给四分五裂的“大宫门”做了陪葬的倒霉鬼外,其余大宫门的守卫,便全部举手投降了。
只跑了一个黄太——跑去给胡威报信了。
瑞国公、杨义、胡威确实是勾连在一起了,其“隔绝内外”的用意,也确实大致如阮知方想的那样:将一向看不惯瑞国公“亲富”、“媚洋”做派的阮、张两位大学士排除在“定策”之外,以便瑞国公顺利登基——待一切计划好了,准备妥了,大局已定之后,再打开宫门。
瑞、杨、胡等人,不是没有想过,清国钦使可能干涉越南的继统承嗣,可是,他们认为,嗣德王无嗣,瑞国公是嗣德王唯一的养子,瑞国公继位,是理所当然的,是有“大义名分”的;待瑞国公登基了,生米煮成了熟饭,清国就想置喙,也没有什么下嘴的余地了。
正蒙堂、养善堂那两位,虽然已经抱进宫里来了,不过,毕竟还没有正式认养嘛——还没有任何正经的名分嘛!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清国的这一“嘴”,不但“下”了,而且,“下”的如此之猛恶——动作如此之快,方式如此之粗暴!
*
第三零三章 我掌天南()
阮知方、张庭桂“叫门”,黄太并没有派人给聚集在乾成殿里的胡威、杨义等人送信儿——阮、张的“叫门”,是“早在算中”的,如何因应,都已“谋定”了。
而“钦使”带着“钦使护卫”出现,对于大宫门的守卫来说,太过出乎意料,一时之间,手足无措;同时,因为午门方向情形不明,七、八十的“钦使护卫”,人数也不算太多,于是,下意识中,就存了一个“看一看情形到底何如”的念头,因此,也没有第一时间派人向乾成殿报告。
待到第二批“钦使护卫”出现,其中还夹了一门大炮,黄太始知大事不好,赶紧派人飞奔过乾成殿请示进止。
可是,已经晚了!
报信儿的军卫气喘吁吁的趋步进入乾成殿东暖阁,单膝跪倒,透了口大气,咽了口唾沫,拿手指着大宫门的方向,“启禀掌卫大人,大宫门,大宫门……”
一语未了,只听他手指的方向传来一声巨响,整间东暖阁都震的晃了一晃,瑞国公以下,一班“亲富”的宗室、大臣不由惊呼失色。
胡威厉声喝道:“怎么回事儿?大宫门怎么啦?”
那个军卫却张口结舌,一时之间,答不上话来。
我只晓得清国钦使带了兵和大炮过来……这声巨响,我特么也不晓得是怎么回事儿啊?
大宫门的中门被打的粉碎,上面的门楼里的人,都被震翻在地,待黄太昏天黑地的坐起来,只觉满嘴咸腥——不晓得是牙齿松脱了?还是哪儿咬破了?
摸一摸脑袋,幸好,首领尚在。
挣扎着爬起来,从堞口看了出去,蓝色戎装的“钦使护卫”已经开始冲锋了。
走楼梯大约已经赶不及了,另外,也不晓得楼梯打坏了没有?黄太转过身,撞撞跌跌的奔到门楼朝向宫内一侧的边缘,翻过栏杆,觑了觑地面,估计了一下高度,咬咬牙,一跃而下。
门楼并不算太高,黄太身材瘦小,身手也颇灵便,脚一触地,立即就地打了一个滚,爬起身来,左脚钻心的疼——还是崴到了。
不过顾不得了——身后的呐喊声,已经逼近了大宫门,黄太瘸着一条腿,高一脚、低一脚的狂奔而去。
转过勤政殿,便看见乾成殿殿门口,聚了一群人,抻着脖子,望向大宫门的方向,胡威、杨义、瑞国公、应和公、太平公……都在其中,那个送信的军卫,正站在胡威的身边,微微躬着身子,口讲指画。
黄太一边儿跑,一边儿挥舞着双手,大喊:“大炮!大炮!……”
一口气岔了,一个趔趄,身体的重量都落到了左脚上,登时疼的支撑不住,腿一软,骨碌碌的从勤政殿的后阶陛上滚了下去。
别的人还在懵懂,但胡威看见黄太满头尘土、满脸血污的狼狈模样,听到勤政殿后传来的脚步声、呐喊声,再一想送信军卫的报告,已大致猜到发生了什么,于是,立即做出了反应——
扭身向左,拔腿就跑!
站在他左后方的应和公,猝不及防,被胡掌卫一膀子撞了开去,跌了个四仰八叉。
胡威的这一手一露,一众“亲富”的宗室、大臣就不是懵懂了,而是懵逼了,愣了片刻,蓝色戎装的士兵已从勤正殿后冒出头来,登时醒过神来,“轰”的一下,没头苍蝇一般,四散奔逃。
有的人本能的跟着胡威逃跑的方向跑——胡威的身影,已经钻进了乾成殿和左配殿武显殿之间的角门,大约是往名曰“绍芳园”的御花园去了。
有的人却掉过头来,又回进了乾成殿——这也是出于本能。
可是,这个“本能”不大对劲儿——有人是根本不过脑子,只是下意识“外面的世界太危险了,还是屋子里头安全些”;有人是想穿过乾成殿,继续往后边儿跑,然而在乾成殿内转来转去,兜了整一个圈子,才发现,乾成殿的后殿门是关着的,出不去。
待重新掉过头来,欲夺前殿门而出,蓝色戎装的士兵,已经到了殿门口了。
禁城的其余守卫,未给钦使护卫团制造任何麻烦,两刻钟之后,瑞国公、杨义以及一众奉诏进宫的“亲富”的宗室、大臣,全部成擒。
最后一个被逮住的是太平公,他钻进了绍芳园一个假山的缝隙里头,暴露是很快就暴露了,然而将他弄出来,却不大容易——不是他竟敢“负隅顽抗”,被洋枪指着也不出来,而是缝隙太窄了,容易进得去,容易出不来,最后,前拉后推,肋骨都几乎挤断了,一路“哎哟、哎哟”的叫唤着被弄了出来。
只有胡威逃掉了。
胡威是从绍芳园翻墙出了禁城,又从“倚虹桥”过了名曰“瀛洲”的人工湖,然后从皇城北门和平门逃出了皇城。
考虑到胡威执掌禁军,除了“内卫”之外,“外禁”也在其麾下,一旦逸出,有可能发生变乱,于是以内阁和枢密院的名义,一面下令紧闭四门,顺化全城大索,一面传令给“外禁”的部队,说胡威矫诏谋弑,大逆不道,现已解去一切职衔,通缉在案,如若现身,立予捕拿,不吝重赏;若有窝藏乃至附逆情事的,严惩不贷,祸及宗族!
接着,办两件事情:
一是派出“钦使护卫”,对正蒙堂、养善堂两处,格外关防。
二是将今天替嗣德王侍寝的六个妃嫔,统统拘了起来,而且,一一分开关押,防止串供。
尘埃略定,这才进入乾成殿西暖阁嗣德王的内寝,“瞻仰遗容”,“检视脉案”。
随行的军医,很快就做出判断:嗣德王死于“大面积出血性中风”。
这个死法,异常迅速,莫说遗言了,就连呼叫的机会,都是不可能有的;而“下裳濡湿”,是因为死者深度昏迷之时,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紊乱,其“大面积出血性中风”,又为酒色乱性所诱发,因此,死翘**,精尿齐出。
就是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