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乱清 >

第832章

乱清-第832章

小说: 乱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慷樱苁悄芄槐鹊腥烁焖俚幕⒁曰鞫允郑镏略谠て诘氖奔洹⒌氐恪⑻葡拢屑悍酱蟛勘Α⒍哉蟮蟹揭徊勘Φ哪康模纬删员τ攀疲佣〉谜秸氖だ

    拿破仑的军队,主要由大量缺乏军事素质的应征市民、农民以及语言、习俗迥异的盟国士兵组成;另外,彼时正处于工业时代前夜,没有电报、铁路可用,能够做到这一点,皇帝陛下端的是天才之中的天才呀。

    事实上,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的战争,基本上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的机动作战——不然,也不能被蒙古人虐的那么惨;自拿破仑一世始,由于其对军事指挥和组织的革命性改造,大规模机的动作战,才在真正意义上——至少是以现代化的新面目——出现在欧洲战场上。

    不过,拿破仑的参谋制度,到底还比较原始、粗疏,且主要着力于情报、通讯和后勤,至于策划、指挥,那是皇帝陛下一个人的事儿。

    这种过分仰赖司令官本人的天才的参谋制度,若司令官不是皇帝陛下本人的话,立马就玩儿不转了。

    拿破仑的总参谋长贝尔蒂埃便是一个绝好的例子。

    贝尔蒂埃是拿破仑建立司令部制度的最重要的助手,具有惊人的记忆力,部队的一切细节,例如人数、各级指挥官、宿营地、辎重以及相关调动等,皆了如指掌;非常善于使用地图,能够准确迅速的判断地形特点;擅长以最简明的语言描述最复杂的军事行动;亲自监督执行相关命令,确保其得到执行,并不走形、不变样;另外,体魄强健、精力充沛,可连续工作八昼夜……

    拿破仑如是评价贝尔蒂埃,“工作非常积极,每次我实地勘察和外出巡视都陪侍左右,而又从不耽误自己的公务”,“很会识图,通晓一切侦察手段”,“对于复杂的部队调动,发布命令、有条不紊、指挥自如”,总之,“具有一个优秀参谋长的一切素质”。

    作为参谋长,贝尔蒂埃如此得力,又同皇帝陛下的关系如此紧密,以致获得了一个“拿破仑的老婆”的雅号。

    拿破仑称帝,一口气封了十八员大将为元帅,这十八元帅之中,贝尔蒂埃名列榜首。

    两年后,贝尔蒂埃又被封为“德•纽查特尔亲王”。

    然而,这位“具有一个优秀参谋长的一切素质”的元帅加亲王,一旦皇帝陛下不在身边了,要独当一面了,立即懵圈儿。

    一八零九年,奥地利入侵法国盟友巴伐利亚之时,贝尔蒂埃正代理大军团司令,皇帝“老公”既不在,“老婆”便惊慌失措、手忙脚乱了。

    贝尔蒂埃无法判断奥军的主攻方向,折腾了一轮之后,把军队分成了三部分:一半法军驻界根斯堡,另一半法军驻奥格斯堡,而把巴伐利亚军队配置在他们之间的阿本斯堡。

    力备则分,这三个“堡”,彼此相距甚远,呼应不及,奥军若推进得够快,可以轻易将这三支军队各个击破。

    比较一下“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法,高下立现。

    幸好,奥军统帅卡尔大公也是被逼上战场的——某种意义上,同贝尔蒂埃一样,都是赶鸭子上架——战斗意志不高,行动缓慢;另外,皇帝“老公”及时赶到,于是,法军和“老婆”最终还是得救了。

    于是,战后,贝尔蒂埃长长的封号单上,又增添了“瓦格拉姆亲王”的封号。

    可是,法国入侵俄国,贝尔蒂埃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了。

    莫斯科大火之后,贝尔蒂埃一再请求准许他随侍“老公”回法国,但“老公”却命令他同军队一起留在俄国。

    于是,贝尔蒂埃就完全没了章法了:

    他按照习惯,对后卫部队发布老一套的命令,就好像后卫部队仍然有三万人似的;他甚至把阵地划给早已不存在的团和师;到了后来,实在不晓得该干什么好了,可又不想叫人看了出来,便就一些鸡毛蒜皮的、无足轻重的小事发布命令,或者,重复发布之前发布过的命令。

    似乎也不好单单嘲笑、指责贝尔蒂埃一人,事实上,拿破仑手下的大将,多半都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没有什么过硬的证据,表明拿破仑如心使臂、如臂使指的参谋制度,对这些将领,产生过什么实质性的积极作用。

    而后继者不争气,法军的参谋制度,时至一八六八年之今日,依旧停留在拿破仑时代的水准,即,所谓参谋,只不过是司令官本人的参谋,所谓参谋长,不过是司令官的“首席参谋”,也即是说,法军的参谋,始终没有走出“司令部”,如普鲁士和轩军那样,建立独立的参谋部,更加没有形成“参谋本部”、“参谋总部”的概念。

    像普鲁士那样,以“参谋总部”指挥全军,就更更更不必说啦。

    这是为什么“军参谋长”只是一个副团长的缘故——其实,就是一个高级参谋嘛。

    第三,海军的萨冈其实是很不乐意来参加陆军的这个会,原因为何,迟一点再说。

    好啦,水的够多了,该开会了——开过会了,就开打!

    *

第二章 严阵以待() 
    康斯坦丁站在一副巨大的越南地图前,“进入升龙城的当天,我们就开始了对北圻敌情的搜集和分析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再加上我们在北圻的朋友们的帮助,现在,敌军的部署和动向,已经基本在掌握之中了。”

    说着,用手中的细木棒在地图上指点着,“敌军的部署,可以分为东、中、西三路——”

    “东路,谅山—北宁一线。”

    “中路,太原一线。”

    “西路,宣光—山西一线。”

    顿了顿,“详细讲解之前,我要提醒各位先生的是,越南的地名,有一个很讨厌的地方,就是许多省份的名称,同其省府的名称,是一模一样的,譬如,我方才提到的这五个名字,全部都是这种情况——”

    “谅山省的省府,就叫做谅山。”

    “北宁省的省府,就叫做北宁。”

    “太原省的省府,就叫做太原。”

    “宣光省的省府,就叫做宣光。”

    “山西省的省府,就叫做山西。”

    还没说完,听众之中,已不止一人笑了起来。

    “太滑稽了!”第一师师长莫雷尔的笑声尤其响亮,“越南人也太没有想象力了!或者……既没有想象力,又太懒惰了!连多想一个名字的脑筋,都懒得动!”

    顿一顿,“怪不得越南如此腐朽、颟顸、保守、落后!原因大约就在这里了——太懒惰了!”

    “还有,”康斯坦丁微笑说道,“越南的省份,面积也实在太小了些——算上割给我们的南圻六省,越南全国拢共有三十一个省份。”

    顿一顿,“我们可以把越南同他的庞大的北方邻居做一个比较——如果不计蒙古、新疆等边疆地区,偌大一个中国,只有十八个省份;越南一个省的面积,只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州、甚至一个面积较大些的县。”

    再一顿,“因此,越南划分省域的时候,索性就用中心城市——即省府的名字,作为省份的名字——省事的很。”

    “他们倒是省事了,”莫雷尔笑骂,“我们可麻烦了!——很容易搞混的嘛!”

    “是的,”康斯坦丁说道,“所以我要先做一个特别的提醒。”

    顿一顿,“不过,就算搞混了,关系也不大——因为这些省份的面积,实在不算大,对于我们来说,攻占了中心城市——省府,基本上就等于攻占了整个省。”

    “这倒是!”

    康斯坦丁略等了片刻,见没有人就这个问题发声了,便继续说了下去:

    “东、中、西三路,是一个纵向的分法;如果横向划分的话,可分为南、北两路——”

    “南路,北宁—山西一线。”

    “北路,谅山—太原—宣光一线。”

    “或者说,可根据距离升龙的远近,分为前、后两路——”

    “前路,北宁—山西一线。”

    “后路,谅山—太原—宣光一线。”

    “其中,北宁、山西这两个地方,距离升龙,非常之近——”

    康斯坦丁一边儿说,一边儿拿细木棒在地图上指点着:

    “北宁,在升龙东北方向,距离升龙四十公里左右。”

    “山西,在升龙西北方向,距离升龙四十五公里左右。”

    “不消说了,”莫雷尔哼了一声,“我军向北推进,第一步,就是要将北宁、山西这两个地方拿了下来!”

    “是的!”康斯坦丁双拳虚握,做了一个合拢的姿势,“北宁、山西两地,不但从东北、西北两个方向,对升龙形成了一个包夹的态势——”

    顿一顿,“而且,北宁、山西彼此距离,也不算远——北宁至山西,大约六十五公里,彼此之间,还是一个互为犄角的态势。”

    混合步兵团团长热雷米眉头微蹙,“如此说来,中国人虽然撤出了升龙,但是,这个部署……还是颇有些章法的嘛!”

    莫雷尔心中冷笑:这就叫“有章法”?你这个所谓的“精锐”,就这样一点子眼界?

    莫雷尔第一次见热雷米的面,就觉得不对付。

    这个家伙大约是在北非呆的太久了,一张脸晒的黢黑,以致于除了皱一皱眉、扯一扯嘴角,看不出还会做别的什么表情;敬礼也很敷衍,手指虚虚的拢着,慢吞吞的抬起来,还没到额角,只在颧骨边晃了一晃,便软软的放了下来。

    莫雷尔不由心中暗骂:他娘的!晒黑了之外——难道也晒蔫了吗?

    混合步兵团所辖祖阿夫营、土尔科营、猎兵营、外籍军团营,都以精锐著称,而将这四个精锐兵种,合编到一个团里头,还是破天荒头一回的事情,因此,莫雷尔总觉得,这个满脸黢黑、木无表情的热雷米,眼睛一定长到了额头上,心里头,十有八九,是看不起自己这个“第一师师长”的。

    忍了一忍,没忍住,莫雷尔冷冷的说道,“这般战略要地,若都不晓得分兵固守,中国的统兵将领,不如直接回家抱孩子好了!”

    热雷米的嘴角,微微的抽动了一下,没再说啥。

    康参谋长本来是想附和热团长的话的,但莫师长这个话出来,康参谋长只好将到了嘴边儿的话,咽了回去,尽量用没有什么感情色彩的语调说道:“敌军具体部署,大致如下——”

    “中国主力部队——国防军‘轩军’,已前出谅山以南,并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驻北宁——这部分人数最多,约八千五百人左右;一部分驻山西——约四千人左右;还有一部分驻太原,这部分人数最少,约二千五百人左右。”

    “谅山应该还驻有一部‘轩军’,不过,暂时数目不详。”

    “另外,山西驻有一部分广西地方部队——中国人叫做‘绿营’的,人数大约也在四千人左右。”

    “越南人的军队,也就是黄佐炎统率的征剿吴鲲的那支军队,分成两部分,大部驻宣光,大约八千至九千人左右;其余驻山西,两千人左右。”

    “山西敌军——‘轩军’、‘绿营’以及越南军队——总计一万人左右。”

    “如此说来,”阿尔诺开口了,“北圻敌军总数,如果不计谅山,大约在三万人左右;其中,中国国防军——‘轩军’,大约在一万五千人左右。”

    “是的!”

    “顺化及海云岭,”阿尔诺说道,“还驻有大约四千至五千的‘轩军’——”

    顿一顿,“就是说,驻越‘轩军’总数,大约接近两万人。”

    “呃……是!”

    其实,这些数据,开会之前,康斯坦丁就向阿尔诺做了汇报,此时,阿将军在会议上再“强调”一遍,有如下的潜台词:

    北圻我敌兵力对比,是一万八对三万,敌人占有明显的兵力优势;换一个比较法儿,整个越南,我的“远东第一军”对“轩军”,是一万八对二万,旗鼓相当,我亦不占任何优势。

    做这样的对比,目的是要说明两件事情:

    第一,我并非以众凌寡——潜台词是,我的胜利没有水分,含金量是比较大滴。

    第二,说给海军听——我陆军对敌,并没有绝对的优势,需海军襄助一臂之力。

    这是萨冈和穆勒受邀参加会议的原因,也是萨冈不乐意来参加这个会议的原因。

    将军大人的心思,不是每一个人都留意理解,有人另有关注点。

    “原先的情报,”第五十九团团长艾尔明加说道,“北圻的中国国防军……哦,‘轩军’,大约在一个师上下,现在看来,不止于一个师了——如果再加上谅山的那支数目不明的部队,总数一定更多。”

    顿一顿,“是原先的情报不够准确呢?还是升龙战役之后,又有新的‘轩军’进入越南了呢?‘轩军’的驻地不是在北方吗?中国没有铁路,不可能在这样短的时间里通过陆路向越南增兵;海路——升龙战役之后,似乎没有任何‘轩军’走海路向南调动的信息啊?”

    这个问题问的很到位,康斯坦丁张了张嘴,一时之间,不晓得该怎么回答。

    滞了一滞,只好说道:“原先的情报,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也是可能的,毕竟,这些情报,主要是西……呃,主要是……这个,通过‘春水社’等教团获得的,他们……呃,毕竟不是专业的情报人员。”

    “西”字的后头,本来还有个“贡”字,“西”字一出口,康斯坦丁突然想起,“西贡海军司令”也在座呢!于是,将个“贡”字咽了回去,将情报“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的责任,推给了“春水社”。

    不过,大伙儿都听出了他话中之原意,“西贡海军司令”就更不必说了,那个脸色,较之萨冈的木无表情,更加之难看了。

    除了“西贡海军司令”本人,没有人想到,西贡的情报是不准,不过,这个“不准”,不是往少里报,而是往多里报——升龙战役,中国投入陆路战场的军队,只有两个营,到了交趾支那总督府的报告里,大大的膨胀成一个师了。

    “西贡海军司令”转着念头:既如此,中国国防军——“轩军”凭空多冒出来的,就不是三五千人,而是一万三五千人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没有一个人想得到——包括“西贡海军司令”——轩军“凭空冒出来的”,其实还不止于这一万三五千人。

    *

第三章 水陆并进,南北夹击() 
    “北圻的中国军队,”阿尔诺说道,“是升龙战役之前还是之后进入越南的,并不重要——反正,目下,就是这个数字,反正……嗯,都是要被消灭的!”

    咦,阿将军很少说这样子霸气的话哦。

    “对!”莫雷尔马上接口,“不管他什么数字——多三、五千也好,少三、五千也好,反正都是要被抹掉的!”

    阿尔诺微微一笑,对康斯坦丁说道,“你继续吧!”

    康斯坦丁刚要回“是”,阿尔诺又说道,“莫雷尔将军方才说的不错,我军向北推进,北宁、山西两地,一定是要先拿下来的——只不过两地之中,先打哪一个,要好好的斟酌一番。”

    顿一顿,“你就着重介绍这两个地方的情况吧!——尤其是地理。”

    “尤其是地理”一句,阿尔诺微微加重了语气,而康斯坦丁也是心领神会——这是说给海军那两位听的。

    于是点了点头,“是!”

    顿一顿,“先说山西——”

    “山西为敌西路之门户,敌若失山西,后头的宣光也就难保了!特别是驻宣光的,只有越军,没有中国军队,相信可以为我轻易攻取!”

    “宣光若下,通向中国云南的道路,就算打通了!”

    “当然,我们不一定从云南进入中国,毕竟,我们对中越云南边境的地理,还不熟悉,也不清楚,红河的上游,是否适于行驶大吨位的船只?”

    “目下,我们还是首选东路——即从广西进入中国。”

    “再说北宁——”

    “北宁为敌东路门户,北宁一下,我之兵锋,可以直指谅山;谅山一下,中国广西边境要隘镇南关便在望了!”

    “至于中路的太原,主要的作用,在于联系东、西两路,尤其是宣光和谅山,宣光、谅山既下,太原就成了孤军,东、西两面受敌,支撑不了多久的。”

    “到时候,太原守军,自动弃城,也是很有可能的!”

    康斯坦丁说了半天,还是没有说到最重要的山西和北宁的“地理”,阿尔诺不动声色,先点了点头,“很好!整个态势很清晰了!”

    顿一顿,“回到‘南路’来——具体说一说山西、北宁吧!”

    “呃……是!”

    “山西,位于红河南岸——”

    康斯坦丁的细木棒,点在地图上,自升龙始,向左上方斜斜的划上去,“红河是个西北—东南的流向,从升龙出发,溯红河而上,可达山西,一登陆,就是山西城的北门了。

    顿一顿,“当然,山西的地理,同顺化、升龙还是有些不同的——其北门距河岸,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再一顿,“这一段,为敌重点设防之地带,敌军经已在此挖了不少壕沟、修了不少工事了。”

    “就是说,”阿尔诺慢吞吞的说道,“敌人认为,山西的主要的威胁,来自于水路。”

    “是的!”

    顿一顿,康斯坦丁说道,“我军亦可沿红河南岸,陆路向山西进军——这条路,最终直抵山西城的东门。”

    再一顿,“当然,最理想的方案,是水陆并进,同时在北、东两个方向,向山西发起进攻。”

    说到这儿,有意无意的,目光向“海军那两位”转了过去,萨将军依旧面无表情,穆将军的脸色,依旧那么难看。

    康斯坦丁倒有点儿后悔了:方才说话,不小心得罪了这个穆勒,希望陆军之所求,这个家伙别从中作梗吧!

    “好,这是山西,”阿尔诺说道,“北宁呢?”

    “北宁的地理,”康斯坦丁说道,“相当特别,其与河流的关系,较之山西,更为密切——”

    先给北宁下一个“与河流关系密切”的考语,然后,指指点点:

    “各位请看,北宁东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