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建筑大师-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顿了一顿李华勇继续说道:“现在我们就不扯远了吧,就仅限于咱们建筑行业内部,大家说就像梁思成先生,杨廷宝先生,他们这些建筑大师,那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吗?”
没人回李华勇的话,和前面一样的道理,没人好意思在这个时候说个“是”字。
必须承认梁,杨二位先生的确是大家公认的建筑大师,然而要说他们这种级别的人物是“可遇而不可求”,那搞建筑的还没有那么厚的脸皮。
冷场,当李华勇说完这句话后,教室里出现了短暂冷场。
是啊,既然像“建筑四杰”这样的人物并非是可遇而不可求,可为什么在他们之后,国内却很少出现能和他们比肩的建筑大师呢?这时候有些人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有些人在继续思考原因。
只可惜有人没让大家思考多久,是那位济同大学的团委老师,他笑着对李华勇说道:“这个,小李,李同志还是你来说说吧,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
“在我看来,现在之所以很难出现建筑大师,很可能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
哦?李华勇不仅说他知道原因,并且一说还有两条,团委老师来了兴趣:
“说,你给我们说道说道。”
“这第一条,很可能是咱们国家现行体制造成”
李华勇刚说完这第一句话,团委老师脸都绿了,不仅是他,老钱也同样色变。两人不由自主对视一眼,心说不会吧?这个年青人前面的表现都好好的,标准的伟光正啊,满满的正能量啊,可怎么到了这最后关头,他怎么也说起什么“体制问题”?难道
李华勇却没有去观察他们俩的表情,他再次环顾四周,然后继续说下去:
“大家知道,咱们是个社会主义国家,而咱们国家政治生态的一个特点,那就是重集体,轻个人,我们历来都推崇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应该说因为这个原因,这导致在现行体制下,很难出现让大家熟知的建筑大师。”
老钱松了口气,团委老师同样松了口气。不要以为国内的体制真的不能批评的,那只有政治幼稚的人才会这样认为。
比如李华勇刚才说的这一条,他这算是在批评“体制”吗?从字面上看着当然算是,然而他说这种话会有什么大问题吗?如果这都有问题的话,那肯定是个不太正常国家。
只不过在现如今的八十年代,咱们国家还算正常,所以这话李华勇敢说,老钱和团委老师也敢听。
李华勇的话当然有其道理,这其中的逻辑也不难理解。抛开其他领域不谈,仅在建筑行业内就事论事的话,“集体主义”当然会阻碍建筑大师的诞生。
这是因为建筑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高度协作的行当,不说李华勇现在从事的施工,哪怕是从事建筑设计,一个项目也很难由一个人设计完成。
众人皆知香江中银大厦是由贝聿铭先生设计,然而真要较真的话,这栋大楼真是他一个人设计的吗?嗯,更准确的描述,说这栋建筑是由“贝聿铭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也许更合适。
李华勇刚才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由于建筑行业本身就需要高度协作,如果你在这个行业再强调集体主义,那自然就导致建筑师很难出头,即便出头了也很难扬名。
完全可以想象啊,香江中银大厦能让贝聿铭先生名扬天下,但如果是换成让国内来做这个项目的设计的话,国内基本都是“某某省设计院”,“某某市设计院”,“某某行业设计院”,以这种名义出设计的话,那谁会知道设计师是谁?谁会对你“某某省某某市设计院”感兴趣?
既然设计师的名字都不为人所知,那怎么会有什么建筑大师?
李华勇说的这个问题,可能也算是国内建筑行业的一个弊端吧。就在李华勇穿越之前,如果你在那时候统计国内排名前十的十大高楼,你会发现一个很憋屈的现象:
在这十栋高楼中,施工自然全部都是由国内企业施工,然而翻看这些高楼的设计单位,你会发现十栋高楼倒有八栋半是由外国设计事务所设计。甚至那栋联合设计的大楼,也是由外国设计事务所为主,中方设计院为辅,名字排在人家的后面。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由很多因素凑成。
然而李华勇认为,咱们国家太过强调“集体主义”,应该算是原因之一,在建筑行业,尤其是在建筑设计领域,那最好还是多强调一下“个人主义”为好。因为这样做更容易让建筑设计师扬名,而在国际建筑市场,建筑师的名望其实是非常大的竞争力。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因此哪怕李华勇的确是在“批评体制”,他也可以说得坦坦荡荡,老钱和团委老师也能听得坦坦荡荡。
当然喽,仅仅只有这条还缺乏说服力,这还不是无法诞生建筑大师的全部理由,毕竟再怎么说,这样一条也只能算是“外因”,而世界上很多问题,真正起关键作用的那应该还要数“内因”。
而这个“内因”,那就是李华勇准备说的第二条。
李华勇稍微停顿一下后,他缓缓开口,说出了他个人认为的第二个原因:
“咱们刚才提到了四位业内前辈,探讨为什么在当下还没诞生能和他们四位比肩的建筑大师,既然承认和他们有差距,那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世人对他们这四位前辈的评价吧,也许就在这些评价中,大家就能读懂其中的差距。”
在接下来,李华勇开始像背书一样介绍起四位前辈:
“梁思成先生,,中国著名建筑学家,他创办了华清大学建筑系,他撰写了中国人的第一部建筑史;他是解放后致力于保护古建筑的旗帜性人物;他曾为保护北京古城墙奔走呼号,他毕生都在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世人对他的评价:融贯中西,通释古今。”
“杨廷宝先生,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著名建筑学家,多次参加,主持国际交往活动,在推动建筑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建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近现代中国建筑第一人世人对他的评价:融贯中西,通释古今。”
“童寯先生,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他设计的作品凝重大方,富有特色和创新精神。他数十年不间断地进行东西方近现代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对继承和发扬我国建筑文化和借鉴西方建筑理论和技术有重大贡献。并且早在30年代初,他就开始进行江南古典园林研究,是我国近代园林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世人对他的评价:融贯中西,通释古今。”
“刘敦桢先生,中国建筑史学的奠基人和泰斗,中国著名建筑学家,中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他将毕生精力奉献给我国古建史研究,他在学科建设中有一系列突破,著作颇丰世人对他的评价:融贯中西,通释古今。”
李华勇背书一样背完几段话后,他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而在座有很多师生跟着他一起笑。
的确,到这个时候已经毋庸多言,李华勇这几段话的重点,其实就在那最后的八个字:融贯中西,通释古今!
只有做到了这八个字,那才有资格称为建筑大师!
到最后李华勇终于说出了他的答案:
“我们现在都在讨论和四位前辈的差距,那么我们差在哪呢?是西学吗?不,我认为我们这个年代最缺失的,恰恰就是我们的国学,因为我们的国学造诣比不上他们四位,所以他们是建筑大师,而我们不是,事情就这么简单。”
第三二三章 华山路()
时间来到了12月中旬,李华勇和林凯已经在申城待了十多天。随着“石门工业园一期规划总平面布置图”绘制完成,李华勇这次来申城的目的已经达到。
因为有了这张图以后,前期施工工作其实已经可以展开。并且在这些天里,李华勇一直和老陆保持联系,他知道在老陆的调度下,各种工程设备正源源不断的从粤省开往南江,现在可以说南江那个项目已经完全具备开工条件。
按说到这个时候,李华勇应该回去了,事实上在他的原计划中,他也是准备等到这张,“总平图”一出来就马上返回。只是另外一件事情,让李华勇在申城多逗留几天。
这天下午,济同大学“建筑防灾实验室”,李华勇和钱正英教授相对而坐,李华勇正拿着老钱递给他的一张纸条在那发愣。
是的,李华勇的确是对着一张纸条在那发愣,因为这张纸条,是老钱给他列的一份书单,并且这些书籍李华勇也并不陌生,那都是些建筑结构类的专业书籍,因此看到这份书单,李华勇如何能不明白老钱的意思?
李华勇愣了足足有一分多钟,然后他才抬头对老钱苦笑道:
“钱教授,咱们两年前的一句戏言,您这是还当真了?”
“哦,你那时真是戏言吗?那行你把书单还给我,这事就当我没说。”
李华勇尴尬了,他这时哪舍得那么痛快就把这份书单还给老钱呀。所以说做人真是不能太矫情,李华勇的尴尬那就是矫情带来的尴尬。
虽然后世“北方老王”有一句名言,说什么“华清北大都不如胆子大”,但李华勇对这句话并不认同,不能说这话完全没有道理,只是作为一名技术理工男,这不符合李华勇的理念。
比如说现在,面对老钱给自己的机会,让自己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的机会,哪怕作为一名穿越者,李华勇内心也难挡诱惑。
李华勇紧紧拽住那份书单,他咽一口口水,艰难的对老钱说道:
“钱教授,我没,没准备一辈子钻研学问的。。。。。。。”
“我也没想过让你一辈子钻研学问,”老钱打断李华勇的话接着说道:
“虽然我个人觉得,你要专研学问的话那也应该是块料,然而这并非你的最强项,你这人最大的长处,那应该还是在实践中,而你也知道,建筑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说吧,你到底愿不愿意?”
“这个,钱教授您应该知道,我现在手头上有很多事,所以。。。。。。”
“我知道你现在很忙,”老钱再次打断李华勇说话,他摆出一副知根刨底的样子:
“我不仅知道你现在很忙,我还知道你现在家大业大呢,都快成资本家了是吧?你是担心到时没法脱产学习是吧?这个你放心,当我的研究生,我不要求你来学校脱产学习,当然喽,必要的考试你还是要来参加的。”
还能说什么呢?人老钱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李华勇再不答应那就矫情得有点过头了,他在心里稍作权衡;
“那行,既然钱教授这么看得起我,那这份书单我就接下了。”
听到李华勇答应,老钱脸上露出笑容,两人开始商量起具体的考研读研事宜。
李华勇对考研这事并不陌生,他当然不会傻乎乎的认为自己接下这份书单后,立马就能成为一名正式的研究生,必要的考试肯定免不了,并且这个考试应该还是正式的入研考试。
毕竟让一名高中生直接报考研究生,应该说老钱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运用特权了,如果连入学考试都免了这年头毕竟不是后世搞文凭批发的年代,国家还没有这方面的政策,老钱也没有那么大的权力。
“你想报我这研究生的话,我可以帮你办准考证,这也是我唯一能办到的事,那小李你觉得什么时候考好呢?明年来得及吗?”
听了老钱的话,李华勇只能苦笑。既然决定读这个研究生了,按常理自然是越早报考越好。可现在已经是12月份了,如果让他明年就报考的话别看李华勇前世已经是教授级高工,按规定他都有资格带研究生,可让他亲自上阵去参加这个入学考试,那他还真没什么把握。
别忘了考研可不仅仅只考专业课,还有好几门基础公共课呢,这其中尤其是英语和政治这两门,李华勇在前世的时候这两科就不怎么好,现在让他只准备半年就上考场的话,那他心里还真没底。
在这两门当中,英语的情况可能还好的,要说李华勇的英语水平虽然一般吧,不过好歹这辈子找了林蔚这个香江妞当女朋友,两人偶尔也用英语操练操练,这让李华勇的英语没有拉下,想来对付硕士生英语考试应该还是没有问题。
真正让李华勇头疼的那还是政治,不是说这一课有多年,关键是这玩意一直在变。
打个比方,李华勇熟悉的“三个代表”,“八项规定”之类,这些东西在这年代能用吗?
嗯,犯错误倒是不会,然而你把这些东西用在这年头的考试上,不及格也是肯定。
因此想过这一门,那非得把这年代的政治课本重新学一遍不可。
考虑到南江那个项目开工在即,接下来这半年时间自己应该会处于一种相对繁忙的状态,最后李华勇对老钱说道:
“钱教授这样吧,我看重点还是放在后年,如果明年就报考的话,我心里是一点底都没有。”
老钱对李华勇这样说表示满意。想想也是啊,在老钱眼中面前这位就是一高中生,虽然这位高中生貌似与众不同,好像也有点水平,可再怎么说也只是个高中生不是?
如果李华勇拍着胸脯说明年肯定能过,那老钱倒是真要怀疑自己可能看走了眼。
“呵呵那行,后年就后年吧,那小李咱们就说好了?现在想来你后年来考其实也最合适,毕竟当年你考上大学的话,那你现在应该读大三吧,正常情况也要后年来考,哈哈。”
李华勇也跟着在那傻乐,提到大三,让他莫名其妙再次想起了雷雨彤:
“这丫头到时候会不会也考研呢。。。。。。”
接下来李华勇继续和老钱商量具体的考研事宜,这次主要都是专业课的内容了。这些课程倒没什么好说,考研和考大学最大不同在于,考研如果有导师非常愿意接受的话,那简直就像有卧底一般的存在,这些课程过起来不要太轻松。
和老钱的谈话结束,拿着老钱给自己列的书单,李华勇心满意足的告辞离去,回到招待所:
“小凯,小凯在吗,过来一下。”
林凯屁颠屁颠来到李华勇房间:“勇哥啥事?”
“去准备一下,咱们要打道回府喽。”
“啊!这么快?不是说还要几天吗?”
“废话,事情办完当然要走,你还准备在这常驻。。。。。”突然看到林凯的表情有点奇怪,李华勇最开始也没在意,他出口调侃道:
“怎么,你难道还在这住出感情来了?还舍不得走了呀。”
“不是不是。。。。。”
“不是那还愣着干嘛,东西该收拾的收拾,该和谁告别去和谁告别,准备一下,然后去养好精神,咱们明天就动身回南江。”
“姐,姐夫,咱们能不能在这多留两天。。。。。。”
见林凯一副扭扭捏捏模样,李华勇起疑心了:
“到底什么事?对了你这几天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每天连个人影都看不着,我们林大公子都在忙啥呢。”
“没忙什么呀,你的事我又帮不上忙,我这几天就在申城到处逛了一下。”
“和你彤彤姐的那些同学?”
“嗯。”
十多天相处下来,林凯已经和雷雨彤赵树军她们混得很熟,她们陪林凯到处走走并不奇怪,李华勇这时依然不以为意:
“哦?那都逛了些什么地方。”
“申城也没多少地方好玩,这几天主要在华山路那边走走。”
申城华山路?李华勇对申城不算太熟悉,不过对这条华山路还是知道。这算是条挺有文化底蕴的街道,特别在其中的几千米中,连绵不断地排列着百年老建筑。这些百年老建筑中,曾住过许多中外名人,因此弯曲的华山路也算是见证了老申城的发展与兴衰。
另外那里有一个在全国范围内都挺有名气的医院,更重要是那里汇聚了申城不少名校,复旦,交大,上戏等学府好像都在那里,因此雷雨彤她们带林凯跑那去倒也正常。
“那你彤彤姐她们远没有带你去上戏呀,你这个未来的娱乐大亨有没有在那里发现什么美女呀?”
李华勇本来只是随口调侃一句而已,没想到林凯却来劲了:
“姐夫你怎么知道?我跟你说,我在那还真发现一位美女。”
“啊?!”
“是的,那是一位比彤彤姐都毫不逊色的绝色美女呀,姐夫你还记得我在香江跟你说过的事吧?”
“那个什么什么姓何的咸湿片导演?你准备和他弄一部戏?”
“姐夫跟你说多少次了,人家老何是新浪潮,不是什么咸湿片导演。。。。。”
“打住打住,你刚才说什么想在这多待几天,难道就是为这事?”
“是呀,我已经打电话通知老何了,他正在往申城赶来。”
“啊?!”
第三二四章 谁比谁嚣张()
李华勇有点无语的看着林凯,有心训斥他几句吧,却发现还真开不了口。
再怎么说这也不算是什么错事,自己这个小舅子虽然纨绔,那也算个有理想有追求的纨绔。尽管自己从不看好林凯的“理想”,但面对一个“有理想”的年青人,指责的话却是很难说出口的,不是吗?
于是李华勇就憋在那里,憋住之余李华勇开始也有点好奇,对林凯说的那个“绝色美女”有点好奇。因为他知道,林凯虽然平时的时候吊儿郎当,不过这人的眼光和品味还算不错。
他偶然会在李华勇面前点评这年代的女明星,不说是什么真知灼见吧,但李华勇认为基本也能说到点子上。另外除了雷雨彤和他大姐之外,李华勇就没见过他夸过其他女孩,连林蔚都被他吐槽过呢,他现在既然能说“绝色”,想必那个女孩肯定是极漂亮的。
李华勇的八卦之火开始熊熊燃烧:“那个女孩真的有那么漂亮?对了还有,你既然都能把老何都叫到申城来了,想必你和那个女孩已经接触过,那么你们是怎么认识的?谁介绍你们认识的?在什么地方认识的?还有那个女孩叫什么名字?她大概多大年纪?现在是什么身份或者说她从事什么职业?这一切你都给我从实招来。”
林凯目瞪口呆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