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建筑大师-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习惯是从哪来?其实大部分都是从ISO那里学来。
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在建装行业内,大家习惯把这套东西称之为“贯标”。贯标贯标,“贯彻标准”的意思也。到了后世以后,这一套东西非常流行,被当做一种自发的,主动的,先进的管理办法在国内广泛推广。在很多行业里面,大家只要一提到什么“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管理经验”。这套东西就很容易被拿出来说事。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质量管理体系真有那么先进那么神吗?李华勇并不这样认为。
前世的李华勇就是靠这个吃饭的,在国内整个建筑行业里,只要说到“贯标”,那“李副总工”绝对是赫赫有名。有那么一段时间,李华勇就是依靠这个本领,经常加入到什么“专家检查团”,“专家验收团”中,这倒是给他提供了不少混吃混喝的机会。
不过李华勇虽然是这方面的专家,这个东西也给他私人带来不少好处,但李华勇依然认为,这个质量管理体系根本称不上什么先进。尤其对于建筑业来说,李华勇甚至认为:
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根本就不适合建筑业!
李华勇为什么这样认为?首先来说说这套体系的“先进性”吧。
按照西方人的说法,认为这套质量保证体系首先诞生于美国军品使用的“军标”。
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防部吸取二次世界大战中军品质量优劣的经验和教训,决定在军火和军需品订货中实行质量保证。即供方在生产所订购的货品中,不但要按需方提出的技术要求保证产品实物质量,而且要按订货时提出的且已订入合同中的质量保证条款要求去控制质量,并在提交货品时提交控制质量的证实文件。这种办法促使承包商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据说当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大概在1978年以后,这套质量保证标准被引用到民品订货中来,英国制订了一套质量保证标准,即BS5750。随后欧美很多国家,为了适应供需双方实行质量保证标准并对质量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在总结多年质量管理实践的基础上,相继制订了各自的质量管理标准和实施细则。
看到这样的介绍,大家会觉得这样的东西很先进吗?有必要学习这样的“西方国家先进管理经验”吗?没那么玄乎的。大家只要想想我们国家2000多年前的“车同轨,书同文”,想想大秦帝国为什么能横扫六国?秦国的军队为什么会比其他国家的军队更强大?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
秦国的做法和美国国防部的做法一个思路:武器生产标准化!
像这样的东西,还有什么“先进性”可言?还有什么必要从西方引进?并且当做什么“先进管理办法”到处吹嘘?
前世的李华勇喜欢看YY小说,尤其喜欢看历史文。在网络上,好的历史网文固然不少,但也有一些小说实在让人无语。
就拿这个“标准化”来说吧,很多作者喜欢把这个当成穿越者的“金手指”,在某个朝代,穿越者提出“标准化”的思路用于武器生产,在被别人“惊为天人”的同时很快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
嘿嘿,能不能建立起强大的军队且不去说他。但李华勇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穿越者绝不可能被咱们的祖先“惊为天人”。
想想这是2000多年前秦朝就有的东西,难道这种思想上的东西还会失传不成?不会的!也许其他东西会失传,但这种思想和方法上的东西基本不可能失传。
当然话又要说回来,自从秦朝以后,在我国的历朝历代中,那种大规模,标准化的现代工业模式大生产确实少见,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初中的政治课本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过来影响生产力。
我们的祖先真的已经把“标准化”忘记了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种方法之所以在后世少见,首先一个是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我们的祖先知道这种方法并不适合当时的生产力。
另外一个,我们中国人是特别讲究“以史为鉴”的,秦朝是唯一采用这种生产方式的朝代,但是大家都知道,秦朝的寿命短啊,“二世而亡”。这才是这种方法“失传”的原因。
第33章 可追溯性()
说完ISO的“伪先进性”,再来谈谈为什么说这套质量管理体系并不适合建筑业。
在后世,相信很多工程技术人员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特别害怕“贯标”,一旦自己所在项目需要“贯标”了,需要按照ISO9000系列的那套质量管理体系来运行。那么好了,这个人绝对会被这套看上去非常“高大上”的东西虐得飘飘欲仙。很多技术人员宁愿多跑外业,宁愿在工地上风吹日晒,也不愿意参与和“贯标”有关的工作。
李华勇自己也参与过很多“贯标”项目,无论是参与自己单位某些项目的贯标,还是作为一名“专家”去检查别人的贯标,李华勇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能够百分之百达标的项目,他一个都没有遇见过!
李华勇甚至可以很肯定的说:哪怕是在全行业范围内,也很难看到那种能够百分之百达标的项目。李华勇不敢说一个都没有,但这个比例绝对非常低,而且这个比例不是以百分比记,而是以万分比,十万分比记。在一万个项目中,能够找到一个完全达标的项目就相当不错。
这就是一个有趣而值得反思的问题了。到底是因为咱们中国人完全没有质量意识,根本就做不出质量好的产品?还是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就有那么差,连一个质量管理体系都适应不了?事情的真相当然不是这样的。
假如有那么一项制度,当这个制度制定出来以后所有人都适应不了,那么你认为这是人的问题呢还是制度的问题?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当然是制度的问题!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ISO9000系列就是这样一种有问题的管理体系。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对这套质量管理体系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清楚,这样一种管理方法,其核心思想是追求产品的共性,比如你生产彩电,生产冰箱,生产洗衣机,生产手机。。。假如你能生产出完全一模一样的产品,其中没有废品,没有残次品,那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了。你如果真能做到这点,那你就可以很骄傲的对外界宣布:我的产品,牛逼。
而这个,就是所谓“标准化”的特点了,ISO9000系列的精髓就在这里,这也可以认为这是这套管理体系的最高追求。
那么为什么说这套管理体系并不适合建筑业呢?因为建筑行业追求的是个性!
建筑业的产品当然就是建筑物,各种各样的建筑业。在这个世界上,有完全一模一样的建筑业吗?没有的,一个也没有。
就像一句俗话是这样说:一个人无法两次踏足同一条河流。这句话放在建筑业内也适用:再牛逼的人也无法造出两栋完全相同的房子。这就是建筑业的特点,这就是建筑产品有区别于其他工业产品的地方。
即便你是完全相同的设计,放在不同地点,甚至放在不同季节,你的施工方法都会不一样。放在南方你就要考虑防水,放在北方你就要注意防雪。放在海边你就要准备防台风,放在地震活跃带你就要思考防震。在夏季施工你就要考虑抗高温,而到了冬季施工你就要考虑防冻。。。
建筑产品都是追求个性的,而ISO9000系列追求的却是共性。你用追求共性的管理办法去生产一个追求个性的产品。这在思路上不是南辕北辙吗?这样一种“先进管理办法”,就真的适合建筑业吗?
说到这可能有人就要问了:你既然不认可这套管理体系的先进性,你甚至把这套管理方法贬得一文不值。那么为什么这套管理体系在后世能那么风行,有那么多企业对这套东西趋之若鹜呢?
应该说这个问题才算是真正问到点子上了。
ISO9000系列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更谈不上什么先进性。但这却是一个标准,是一个西方人制定出来的标准。
“标准”这东西厉害呀,不是有一句话是这样说:一流国家卖标准,二流国家才卖产品。在ISO这个问题上,就很好的诠释了“标准”的作用和意义。
在真实历史中,当这套标准制定出来不久,欧盟就对外界宣布:任何产品想进入欧盟国家,都必须取得ISO9000系列的认证。
你的产品想卖到我们国家吗?对不起,你的产品经过这个认证吗?你想到我们这里来投标吗?对不起,贵公司先通过这个贯标再说。。。
这才是ISO9000系列的真正意义所在了。你可以把这个看成一个标准,看成一道门槛。更重要是你要认识到:这其实是一种话语权,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的一道话语权。如此而已!
“哼,就知道装模作样,刚才还大言不惭,现在怎么不说话了?”
林蔚的话把李华勇从回忆中拉回现实。
李华勇再次似笑非笑的看了林蔚一眼。在真实历史中,ISO9000系列的1。0版本要到1987年才颁布,不过考虑到林蔚是在德国求学,她现在就能弄出这个东西并不奇怪。要知道在西方世界中,除了美国以外,也就德国人和英国人对这套标准最为热衷。
李华勇能够看得出来,林蔚的确在这个范本上花费了很多心血,也体现出还算不错的专业水准。当然这也要看她遇到的是谁了,对于李华勇来说,后世成熟的ISO9000系列都不放在他的眼里,更别说林蔚现在弄出来的还算雏形的东西。
要怎么教育一下林蔚呢?李华勇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
“林总监,我刚才看过你这份东西,质量管理啊,如何确保工程质量?这就是你这份东西的核心内容,我想这应该也是你编制这份东西的目的,这样说应该没错吧?既然这样,那么我就有另外一个问题想请教林总监了,你既然通篇都是在讲质量管理,那么您认为,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又是什么呢?或者说,你站在一个管理者的角度,你认为在一个项目建设中最需要把握住哪点,才能比较好的保证工程质量?”
“这个。。。”
林蔚还真的答不上来。李华勇的问题看似简单,但是这样的问题太笼统了。换句话说,李华勇的问题有点“形而上”。对于“形而上”的问题,一般人是不好回答的。
别说是林蔚了,就连一直在旁边看戏的陆于泉都被这个问题难住,老陆思考半天也不得要领。见林蔚被李华勇问住,老陆乐呵呵的说道:
“那小李你认为呢?你认为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什么?”
李华勇没有马上回答老陆问题,他继续似笑非笑看着林蔚。
林蔚终于被李华勇盯得受不了:
“李大工程师倒是说呀,我还真想听听你的高见。”
李华勇微微一笑:
“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很简单,就四个字:可追溯性!”
第34章 受打击的林蔚()
“可追溯性!”
李华勇就简简单单四个字,其实就道尽质量管理的真谛。要说林蔚和陆于泉都算是懂行的,他们听过李华勇的话后,经过短暂思索,老陆含笑点头,林蔚则哑口无言。
“勇。。。勇哥,什么叫“可追溯性”呀?”
问这话的却是房间里唯一外行雷雨彤,李华勇冲她一笑:
“彤彤,你知道法国的波尔多吗?”
“知道呀,法国波尔多处于典型的地中海型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特别适宜葡萄生长,因此那里是举世闻名的葡萄酒生产区,被誉为法兰西葡萄酒圣地。”
“嗬,你的地理倒是学得蛮好。。。”李华勇随手给雷雨彤戴上一顶高帽子后继续说道:“世界上适宜葡萄生长的地方还有很多呀,那你知道为什么就波尔多的葡萄酒最有名吗?”
“为什么?”
“这主要是因为呀,那里的酒庄在酿制葡萄酒的时候特别用心,所有过程都能交代得清清楚楚。比如他们生产一瓶葡萄酒的时候,从原料生产过程,也就是葡萄的生长过程他们就注意控制。比如说这些酿酒用的葡萄来源于哪些葡萄树?这些葡萄树是什么年份种植?每年在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然后又是在什么时候结果、什么时候采摘?他们都有人专门盯着,然后做好记录。到了后面的酿造过程呢,那后面的酿造过程就更严格了,比如采摘下了的葡萄在什么时候压榨?什么方法压榨?是人工压榨还是机械压榨?压榨完后什么时候发酵?在什么温度下发酵?发酵过程第一次沉淀和换桶是在什么时间?第二次沉淀。。。”
“哎呀呀,这样生产出来的葡萄酒一定很好,听你这样说我现在都很想喝了。”
还没等李华勇说完,雷雨彤就叫了起来。而一旁的陆于泉同样频频点头,他知道李华勇是用这样的比喻,解释什么叫做“可追溯性”。
只有林蔚的反射弧显得比较长,她疑惑的对李华勇说道:
“波尔多的葡萄酒真是像你说的那样酿造吗?我在欧洲那么长时间我怎么不知道?”
李华勇大笑:“其实我也不知道的,不过我想啊,就算以前他们不这样酿造,以后都会这样做的。我想请问林总监了,假设,当然我仅仅是在假设,假设波尔多的那些葡萄酒酒庄真这样做,他们在买葡萄酒的时候,把葡萄酒的酿造过程做成一个宣传小册子,然后再加上什么“珍藏版”或者“典藏版”之类的字眼,对于这样的葡萄酒你是不是特有购买的欲望啊?恐怕在原价的基础上加价10倍都无法阻挡您购买的热情吧。。。”
林蔚只是反射弧略长,她并不是真傻,因此在李华勇这样调侃的时候,她已经和老陆一样明白了李华勇的意思。
“哼!”
林蔚丢给李华勇一个白眼,这是她今天第N次丢给李华勇白眼。
李华勇对林蔚的白眼毫不在意,他笑嘻嘻的转向雷雨彤:
“林总监不肯说就算了,彤彤你来说,你说假如你碰到这样的葡萄酒,你会不会觉得它特别好?特别想买下来呀?”
“这个。。。好是觉得很好,不过加价10倍可能太贵了吧,如果只加价一点点的话。。。不不,如果只加价一倍。。。”雷雨彤做豪气状:
“如果只加价一倍我肯定买。”
李华勇再次大笑,这次是真正畅快的大笑:
“你这个笨蛋,怎么能只加价一倍呢?你只加价一倍谁买呀?我跟你说必须得加价十倍呀,因为只有这样某些人才会趋之若鹜。。。”
“为什么呢?”雷雨彤对此表示不解。
李华勇却不愿对此过多解释。目前的中国,连“小资情调”都还不怎么流行,更别说取代“小资情调”的“土豪心态”了。后世土豪们的想法,那肯定不是这个年代的人能理解的,因此李华勇只能含含糊糊的说道:
“这个嘛,等你长大以后就能理解了。”
李华勇没有注意到的是,等他说完这句话后,雷雨彤的脸莫名其妙为之一红。为了掩饰脸红,她急急忙忙岔开话题:
“对了勇哥,我刚才问你什么叫可追溯性,你怎么说起波尔多的葡萄酒啊?”
“我刚才讲述的其实就是可追溯性啊,只不过是葡萄酒酿造过程的可追溯性。”
“哎呀!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李华勇已经不用再进行过多解释了,连雷雨彤这样的外行都听得懂,李华勇相信其他人应该更听得懂。
李华勇刚才讲述的,不就是生产一瓶葡萄酒的“可追溯性”吗?如果你了解一个产品的“可追溯性”,当然前提是这个“可追溯性”是真实的。你会不会觉得这个产品的品质很高,逼格满满?
最最起码,你会不会觉得这个产品的质量有保证?
葡萄酒的酿造过程是这样,那么建筑工程呢?
建筑工程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只要你在施工过程中把握住“可追溯性”,任何一道工序,任何一次作业,你都能交代得清清楚楚。如果真能做到这点的话,那么连外行都可以想象:这样的建筑肯定是让人放心的,这样的建筑产品,在质量上肯定有保证。
而这个“可追溯性”,也就是建筑施工中质量管理的精髓。是质量管理的牛鼻子,你只有抓住这个牛鼻子,才算抓住质量管理的重点。
对于这样的道理,作为“总监”的林蔚当然是一听就懂的。因此当她看到雷雨彤一副恍然大悟模样,林蔚的情绪突然变得低落。
因为她突然想起那份花费自己诸多心血弄出来的东西。如此简单连外行人一听就懂的道理在这一刻,林蔚觉得自己特别没用,觉得自己之前弄出来的东西简直就是垃圾。
更让林蔚气愤的是,那个可恶的家伙好像还嫌打击自己没够:
“彤彤,你现在知道“可追溯性”的重要了吧?不过你知不知道,用这种方法来控制工程质量是哪个国家发明的吗?”
“啊?你刚才不是说是波尔多的葡萄酒庄园吗?”
“当然不是他们,我告诉你吧,最先发明这种办法的,那还是咱们中国人。”
“咱们中国人?哪个人?”
“并不是哪一个人。。。”李华勇再次大笑:“。。。彤彤你如果有机会去北京故宫,或者去看南京的古城墙,你会看到很多砖头上,都刻有工匠的名字,你知道这些名字是起什么作用的吗?”
这个问题就太简单了,雷雨彤几乎是脱口而出:
“我知道呀,“可追溯性”嘛。”
说到这里雷雨彤甚至脑洞大开:“勇哥你说我们中国人出去旅游的时候,都喜欢到处刻字,比如说某某某到此一游什么的,是不是也和这个习惯有关呀?”
李华勇愕然,随即大笑:
“哈哈哈有道理,有道理,这可能就是“可追溯性”的副作用吧。。。”
李华勇在那兴高采烈,可林蔚的脸色却变得一阵红一阵白。
最后还是老陆看不下去了,他跑出来打圆场:
“咳咳咳,这个这个,小李呀。。。”
李华勇含笑看着老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