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纪事-第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出生的晋国,后来晋以诸侯之师八百乘送接菑入邾,遭到邾人的拒绝。公羊传》记述邾人的态度:“接菑,晋出也;貜且,齐出也。子以其指,则接菑也四,貜且也六;子以大国压之,则未知齐晋孰有之也。贵则皆贵矣。虽然,貜且也长。”
意思是说接菑的母亲是出自晋国,貜且的母亲出自齐国。两个人的身份同样高贵,即便如此,貜且年纪更长,因此他比接菑更有资格继承国君之位。
问题就来了,对于儒家来说正嫡的地位远远高于妾室,但是公羊传里面说“皆贵”,这就不合理了,因为姜氏是元妃,也就是嫡夫人,她的孩子貜且怎么能和二妃生的接菑“皆贵”。而以年长得立呢。因此“子以其指”这句含混不清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就被各个时期的经学家出于各种目的,争论来争论去,文公这两个妃子的身份也被涂来改去,弄得神秘兮兮的。
东汉时期,研究公羊传》的大儒何休注解说:“俱不得天之正性”。意思是说文公这两个儿子其实全都是庶子。
这些人咬文嚼字的抠字眼,争论来争论去,并不是他们太闲了,非要讨论文公的那两个老婆是不是大老婆这种无聊的事,而是要影射朝政。
当今皇帝嫡后和先前立的两个太子都死了,皇帝有四子,梁王由许婕妤所出,年纪最长,已经改封就国,孝王是王淑妃所生,身份贵重,年纪次于梁王,现在还没有纳妃,仍然住在皇宫之中,再次就是李德妃养的泰王,生母郑贵妃,而崔贤妃生的六皇子年纪太小,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因此此时士林忽然争论起公羊传》的问题,有心人一听这就是以貜且比拟孝王,认为应该立孝王为太子。
长安因吴王府挖掘到甲胄问题,流言满天飞,传言之中,那些兵器都是郑伦的。泰王是郑伦的外孙,这个事情和公羊传》搀和在一起,就忽然异样的敏感了起来,意在暗指泰王没有资格继承皇位,那么有资格的就只有既贵且长的孝王了。
终于有人按捺不住,跳了出来,将正在观望之中的朝堂搅起了波澜。
孝王即将十五岁,礼部按照旧例,奏请为孝王选妃。而此时,又有一份奏章,认为吴王府挖出秘库甲胄,京师震动,劝皇帝早立太子,以安天下之心。
写奏章的是个名不见经传的翰林院编修,一看便是不知道哪一派推出来试水的。
皇帝却把这份奏章留中了,既没有说同意,也没有说不同意,于是,大臣们开始纷纷猜测,皇帝这是什么意思。
于是又有人也上了一份同样意见的奏章,皇帝依然是留中。
皇帝暧昧的态度,引得人猜测纷纷,很多人在这些年看管了皇帝的嬗变,而且将靖国公和、李明哲赶出长安,又处死了柳正言以后,皇帝权威日盛,朝堂上大臣们的意见跟他自己一致则听,不一致则不予理会。朝堂上的事情,再不是群臣可以逼迫他的。现在皇帝刚刚大权在握,他怎么可能想要立储。因此,保持清醒的朝臣一言不发,看着这个闹剧如何收场。
更多的是心存侥幸,想要投机的人,他们一看皇帝留中,认为有机可趁,便开始上书说,请求立孝王为太子。
皇帝坐在龙椅上,指着这些奏章冷笑:“看看,看看,果然跳出来了吧。我就知道他们这些人安生不了。”
刘公公和刘胜站在一边,任谁都能看的出来皇帝心情不好,他们两个都敛声屏气的垂着首,用眼角的余光扫着皇帝。
皇帝站起身,说道:“走吧,去见太皇太后。”
仁寿宫中,太皇太后正在逗涵因的两个孩子,李德妃站在一旁。太皇太后年纪越大,便越喜欢小孩子。可惜崔贤妃的六皇子杨琨,身体三天两头不好,动不动就病,这么冷的天气,太皇太后也不敢让贤妃把孩子抱过来逗弄,生怕路上受了凉,弄病了,于是李德妃便时常抱着涵因的两个孩子过来,给太皇太后解闷。
皇帝给太皇太后见礼:“给皇祖母请安。”
“皇帝来了,过来看看这两个孩子,长得多俊啊。”太皇太后笑道:“不要嫌我这个老太婆唠叨,皇上的子嗣也太稀薄了些。皇上还年轻,应该多多临御嫔妃,广播雨露,才能子嗣丰盈。哎,皇后已经去世几年,皇上无嘉偶相配,也不是常法。呃……”太皇太后年纪大了,所以说话有时候会接不上气。
皇帝赶忙趁这个机会打断了她的话,他知道让太皇太后说完的结果,就是自己又要面临立后这个问题,于是赶忙说道:“皇祖母的训示,孙儿记下了。其实孙儿是来跟皇祖母商议给孝王选妃的事情。”
太皇太后知道皇帝现在不想立后,也知道朝廷上对于立太子的议论,知道现在最好不要逼问皇帝,因此点到即止,笑道:“哎呀,没想到这么快,玳儿也要选妃了。”
“谁说不是呢。”皇帝笑道,“礼部提了几个人选,孙儿便来找太皇太后商量来了。”说着让刘胜把礼部的折子呈给太皇太后。这已经是皇帝筛选过后让人重新誊抄的。
太皇太后扫了刘胜一眼,结果折子看了起来,果然重臣之女都被皇帝排除,现在留在折子上的,都是清贵之家的女孩子,笑道:“都是家世不错的孩子,其实选妃主要选的是品行,不如这样吧,除夕大宴,把这些家的女孩子也都召进宫中,我亲自看看她们的品行。”
“那就请皇祖母费心了。”皇帝笑道。
太皇太后想了想又说道:“这选完妃之后用不了多久就要大婚了,他们兄弟总共四人,这个大日子可不能不参加。梁王今年刚从封过跑回来,我让他留下陪陪我,可听说前些日子有御史上奏,说梁王在宫中逗留时间太久。这两天,他又要上表辞行了。若是明年孝王大婚,他又要回来参加婚礼,一来一回也太过折腾了。我看皇上不如下旨,就然梁王多留些日子,等到孝王大婚完了再回封国。”
皇帝这一次却没有反对,说道:“皇祖母所虑甚是,就依皇祖母,这样吧,朕下诏在长安中给梁王置宅,也免得他在宫中住着,招御史弹劾违反礼法。”
太皇太后满意的点点头,皇帝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太皇太后不想立孝王,而皇帝根本就不想立太子,两个人在商讨家事的和睦气氛中达成了默契。(未完待续)
正文 第四百零七章 年关
接近年关,李湛暂时把手头的事情放了下来,涵因的胎已经坐稳了,也开始忙着安排采购年节的礼物,并且安排这几日要走的亲戚。
“长房家肯定是要去的。”涵因在一个本子上写着计划,看了看,叹了口气:“其实我不是很喜欢长房家的气氛,感觉一进门就有块大石头压着似的。”
李湛耸了耸肩膀,笑道:“跟我一样。”
“那件事你查得怎么样了?”涵因问道。
“只先翻了翻案卷,这事还要先放一放,好歹过完了上元节再查。”李湛笑道。
涵因点了点头,笑道:“也是,一年多前的案子,他们该买通的人都已经买通了,早查一天晚查一天也没什么大不了,不必在这大节下的让大家心里不痛快。”
“我也是这么想的,除夕还要去长房家祭宗祠,你行吗?”李湛问道。
涵因点点头,摸了摸隆起的腹部:“这些日子身子已经好了很多,胃口也不错。我觉得站那么一会儿应该没问题。”
“派人传个信,让三房妯娌照顾着你些。”李湛笑道。
“嗯,放心,不用特地说,她也会看顾我的。”涵因笑道,节后,李诺的妹妹就会嫁到敦煌阴家三房去,这还是多亏她暗示阴夫人,阴夫人闻弦歌知雅意,果然找了个合她心意的,三房太夫人就真的同意了。
现在崔如君都不知道要怎么谢谢她才好了,偶尔涵因出席一次宴席,她都会凑上来,所以根本不用涵因发话。
涵因作为李家旁支,并不需要从头站到尾,只要到时候按顺序行礼磕头就好了,因此她自己一点都不担心。
除夕之前,李湛和涵因作为长房特别邀请的族人,住在了李家祖宅。
这里比涵因的想象更加古老。祖宅有四百年的历史,几经战火,还有一次险些被烧毁,但仍然顽强的伫立在凉州山野间。
因为长房基本不住在这里。主屋便完全改成了宗祠。宽阔的院落仍然容不下太多的族人,在院子前面平整除了一块大的空场。
后面有房子供长房一家和各地来拜祭的族人居住。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族人都有资格住在这里。李湛和涵因作为贵客,很有幸的被安排了一间屋子。
每年从各地赶来来跟宗族一起祭祖的族人太多,这里并不能都安排得下,因此大多数人都住在附近的村落和镇上,等到仪式当天再赶过来。
房间一直有人打扫,所以没有什么腐旧的气味。但涵因仍然能感觉到弥漫在空气中的古老气息。李家大宅和荥阳郑家祖宅虽然同样古老,但感觉却并不完全相同,李家蕴含着一种凉州特有的肃杀苍凉的气息。
随着到达的族人越来越多,祖宅之中住满了李家有身份的人,其中不乏高官显贵,排场煊赫,仆役穿梭,然而这样的人气却仍然掩盖不住宅子本身散发出来沧桑悠远。这种感觉从涵因一进门便萦绕在她的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在这个时代,人们对“五姓七望”的羡慕和仰望中大多带着嫉妒。涵因则是从前世的敌意中生出敬意,薪火相传数百年,这是多少人一代代持续努力的结果。
涵因刚刚安顿好,崔如君便过来看她了。
不出涵因所料,崔如君一进门便喜气洋洋的,后面跟着抱着孩子的奶娘,现在她婆婆忙着给她的小姑准备婚礼,根本就顾不上她,这段时间,是她嫁进门之后过的最好的时期。
“我二哥明年要过来呢。我接到了家信。”崔如君迫不及待的宣布了这个消息。
涵因笑问道:“真的么,是专门来看你的?”
崔如君摇摇头:“自然不可能了,他是来游学的。”古代学子四处游学除了增长见闻、开阔视野以外,还可以拜访各地名儒,交流学问,也是为以后做官做准备。
涵因笑道:“光为了游学。直接到长安就足够了,又不必到这里。我猜,他主要还是为了你。”
崔如君忍不住咧出一个大大笑容,甚至把名媛淑女在客人面前的规矩都忘掉了,笑道:“真想他们,可惜只有二哥来,我大哥忙于帮父亲打理族务,根本脱不开身,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到呢。”说着脸又垮了下去。
涵因忙劝道:“你家大郎现在还小,也经不起旅途颠簸,等再过几年,孩子大些了,再想办法回去一趟,岂不更好。”
崔如君也知道大节下的,不好在外人面前伤怀,忙笑道:“姐姐说的对,你瞧我,真真是得陇望蜀了。”
“这是人之常情,我也有两个哥哥,现在三个人天各一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重聚。”涵因慨叹道,颇有一种同病相怜之感。
晚间的时候,李湛派人过来跟涵因打招呼,他要和李询、李诺还有其他一些族中子弟一起喝酒,可能聊完就直接歇在外头的客房了。仆役也同时给崔如君传了消息,而崔如君的婆婆则被其他同辈的妯娌缠住了。崔如君便干脆留下来陪涵因。
卢氏过来了,带着自己的几个女儿,她们这一次也来帮自己的母亲安排这次的祭祖。长房太夫人仍然在病中,听说病势愈发沉重了,这次祭祖她仍然没法参与,卢氏完全接下了宗妇的责任。数千族人,上百位贵客,繁琐的仪式大事小情都要她决定处理,还有安排客人住下这件事,要把李氏族中各人的地位、辈分还有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若指掌才能处理得当,一个弄不好反而会弄出矛盾来。
卢氏准备的很周全,涵因一路过来细看之下,发现虽然并不是处处周全,但总能保证大体顺利,也没有闹出什么乱子,仆役井井有条,进退有序。客人基本上没有什么抱怨不满,真是相当的不容易。
卢氏便说道:“怠慢两位妹妹了,现在事情多,没能早些过来看望妹妹们请见谅。”
涵因见她来了,忙站起来相迎,笑道:“嫂子太客气,族中祭祀上上下下全靠嫂嫂一人居中调度,真是不易,嫂嫂千万别把我们当外人,不用特意招呼。”
崔如君也跟着说道:“是啊,嫂嫂辛苦一天,侄女们也累了吧,赶紧去歇息吧,莫要管我们。”
卢氏虽然面带疲色,但眼神之中尽是满足之感,笑道:“妹妹们太客气了,我第一次主持这么大的仪式,难免有不周之处,妹妹们请务必担待。”
“嫂嫂切莫自谦,往后还要向嫂嫂请教管家的经验。”涵因笑道。
“可不敢当,不过妹妹有什么要知道的,我一定知无不言。”卢氏虽然嘴上谦虚,不过神色却是极自信的,看的出来安排冬至祭扫之后,又安排除夕祭祀,让她一下子有了宗族大妇的自信。
涵因又跟她寒暄了几句。
卢氏见天色不早,便要告辞,嘱咐涵因好好休息,又指着几个女儿说道:“小女们也在帮我管理家事,妹妹们如果有什么所需,一时找不到我就尽管找她们要。她们就住在隔壁院子里。”
几个女孩对涵因和崔如君笑道:“婶婶们千万别客气,若有事,我们能办一定给婶婶办好,若是我们不能,也好赶紧告诉母亲。”
涵因笑道:“嫂嫂把几个侄女教养的真好。将来也不是哪家有福气得了去。”几个女孩连都红了,低下头不说话。
几个人又说笑了一会儿,卢氏便带着女儿们告辞了。
祭祀要到下午才开始,老宅没有地热,用的都是炉火,涵因觉得屋子里头通风不好,便让祈月陪着自己去后面的花园溜达。
花园中花木早已凋落,有几颗青松为单调的冬日增添了几许绿色。天气寒冷,院中无人,涵因便沿着花园小径往前走。不知不觉走到了树林深处。
再往前走,有一颗松树特别粗壮,松枝虬结,几人合抱方能围拢,涵因听人提起过,李园古松,已经在此伫立五百年。便信步走了过去,一边仰望着这可参天大树。
刚刚走进,便有声音断断续续的传了过来,一个极细极柔的女声说道:“大公子请往后再别缠着妾身了,就算……”
“算我求你,别这样,我是真心的……”回应的是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带着几分热血和激动。
“放开你的手,我是你婶婶啊。”那女声如泣如诉,显得极为痛苦。
“我只知道你是我的沛娘,你才嫁过来几天他就去了,你娘家兄嫂为了跟我家攀关系,却要你在这里守寡,他那几个儿女待你又不好,你就比我大两岁,这后半辈子可怎么过?”男声越说越激动。
女声哭的越发凄凉:“这就是我的命啊,你既然知道我的处境,又何必来招惹我。难道你不知道万一有人发现了,我就只有一死了么。”
“可你真的要这样一辈子吗?”
女声抽泣着:“这都是命啊,大公子还是离我远些吧,我贱命一条,死不足惜,你可是李家长房的嫡长子啊,若是坏了你的名声,那我真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涵因听见这些话,便知道自己撞到狗血了,脚步停了下来,她可不想讨人嫌。忽然那男声不知道听到了什么,冲着涵因这边喝问道:“谁再那边?!”(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正文 第四百零八章 除夕
涵因往树后一躲,可惜她身子不方便,想要跑走是没办法的。云际不知从什么地方蹿了上了树,学了几声猫叫。
那男人见是鸟叫,便没再往这边看,又冲那女子说道:“没事,是一只野猫。”
女子还是有些惊慌,声音有些发抖,说道:“总之大公子以后不要再来找我了,我……我得走了。大公子也赶紧准备祭祖的事情吧。”
“沛娘……我舍不得你……”男子深情的唤着她的名字。
“往后我不会再来见你。”那女子说的决绝,语气却无比凄婉,让人心生怜惜。
“别……求你……”男子哀求着。
却再没听到女子回到,只有悉悉索索的声音,涵因能分辨出那女子小步走远的声音。
之后又听见教重的脚步声渐远,涵因知道那个男人走了,方才放下心来。
他们走了,涵因的脑子却转动了起来,刚才那个男声是本家长房嫡长子也就是李昇,而这个女子是他的族伯母,还是个寡妇。李昇和这个叫沛娘的女子有染,这可是乱*¥%伦之罪啊,虽然这个时代女子再嫁很平常,但是这两个人已经差了一倍,那女子的丈夫还是李氏族人,更重要的是李昇是李氏姑臧房的长房嫡长子,地位非同一般。若是这件事情被人察觉了,那可是了不得了。
涵因若有所思的看着林木的深处,刚刚传出说话声音的地方。
又站了一会儿,涵因方觉得有些累了,见祈月也怔在那里,不知道想什么,便说道:“咱们回去吧。”
祈月才反应过来,扶着涵因往回走。祈月见路上无人,想要说些什么,刚一张嘴。涵因便用手做了个“嘘”的姿势,之后说道:“回去再说。”
祈月点点头,收回了满肚子的疑问。
涵因回到房舍,歇了一会儿。崔如君来叫她:“过会儿就开始了,姐姐移步大堂吧。”
祭祀的仪式冗长繁琐,而丫鬟不允许进入祠堂,崔如君不放心涵因,怕涵因没人照看会吃不消,便左右看看,见旁边站着一个女子。说道:“咦,这不是大房二嫂么。好久不见,没想到您今天也来了。”
那女子笑道:“是,我已经出了先夫的孝期,大嫂让我今天也来。”
崔如君忙向涵因介绍。
涵因心中一动,抬头看着她,这是一个跟她自己差不多大的年轻女子,细眉细眼。给人以温婉柔弱之感,涵因向她行礼:“妾身郑氏见过二嫂嫂。”涵因只是笼统的叫她二嫂。
“哦,弟妹客气。奴家张氏。”女子忙向涵因回礼。神色中带着些慌张,显然并不大适应这种身份,而且她显然是那种并不善于应酬之人。一般人听到她是凉州刺史的夫人就会跟她寒暄致意,消息更灵通些的知道她是一品国夫人,至少会做个样子行个礼,然而这位很安心的以嫂子自居,便知道她并不通这些世俗人际。
她的声音中有一种怯弱之气,涵因听得出来,这的确是便是散步时候听到的那个女声。
涵因是旁支中的旁支,本来这里是没有她站的地方的。不过因为李湛是凉州刺史,涵因被特邀进入祠堂之中。不过就只能站在这边的角落。
不过这个女子是李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