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纪事-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早就有懊悔之意了,只不过端着放不下架子。集文阁他还不是参加了吗,米粮上的事情他也应了。再说,这是给崔家人提亲,他还要考虑崔家的想法呢。再说,虽然你用了三房,长房却是无法忽视的,若一味打压长房,三房还以为你离不开他呢。这次提亲,也算是示好的一个信号,他要是拒绝,就是他不知好歹。”涵因却觉得此事把握很大,再说,这门亲事从哪方面看,都是门当户对,也没让她家姑娘低嫁,他若是不同意,别人也只会说李家长房太高傲。
李湛思索一会儿,说道:“嗯,好吧,明天你先看看那姑娘怎么样,有没有许了人家,如果不错,我就跟李询提提看。”
次日,长房大夫人果然带着自家姑娘们来了。涵因便趁机笑道:“四姑娘如今也出落成大姑娘了,真不愧是夫人教导出来的,一举一动都有大家风范。”
卢氏笑道:“郑国夫人谬赞了,小女娇惯坏了,哪懂得什么规矩。我常说,她不如她姐姐稳重。”长房四姑娘涵因已经见过几次了,虽然也跟她家其他姑娘一样,谨守着规矩,但毕竟是娇惯的小女儿,眼神很是活分,只是在外人面前压着性子。
“夫人太过谦了,我看就很好。不知将来哪家有幸娶了去。”涵因笑道。
四姑娘红了脸,低着头不说话,眼睛却骨溜溜转着,观察着别人的反应。涵因也不再拿她逗趣,笑道:“我们聊天就把她们小姑娘家闷坏了,令纹,带着姐妹们去园子里玩吧。”
“是,母亲。”李令纹起身,对涵因和卢夫人行了礼,带着李家几个姐妹出去了。
涵因随口问道:“你家四姑娘可定下亲事了?”
卢氏笑道:“还没有呢,想着多留她两年,这事还不及。”涵因听及此,也不再提婚事,随意的聊起凉州的时下流行的布匹花样、首饰新样子还有古董玉器之类的。那时的妇人们也大多是这类的话题。卢氏听涵因问起自家女儿的情况,心里警醒,但涵因却没有往下扯这个话头,她也不好再问,只是心里有些不安。
回到家,本来想跟李询商量一下,但李询这些日子都歇在新姨娘那里,她心里赌气,就把这件事情放在一边了。
过了几日,李询忽然到了正房,卢氏本来很是欣喜,还命厨房加了菜,谁想到,李询用了饭就跟她说:“我给妙瑜应了门亲事。”
卢氏心里一沉:“哪家?”
“李都督有个手下,哦,也是他家夫人的表兄,是靖国公家的二公子,现在在军中做到了校尉,我要把妙瑜嫁给他。”李询说道。
卢氏心口就是一堵,勉强压住火气,说道:“老爷怎么不回来跟妾身商量一下。”
“那人我今天也见了,是个好儿郎,因在军中,耽误了亲事。和妙瑜确是良配。”李询笑道。
卢氏皱眉道:“老爷平日最重文才,怎么又要把女儿嫁给一个武夫,凉州战事频繁,这些武将过的都是刀头舔血的日子,万一……我知道,老爷因为之前得罪了李湛,一直在想办法补救,可老爷也该为女儿的将来考虑考虑吧。”
卢氏的话,正好戳中李询的痛处,他的确有借着这桩婚事和李湛改善关系的想法,再加上崔皓辉的确门第不俗,因此便顺水推舟答应了下来,卢氏这样一说,他一下子勃然大怒。李询一拍桌子,喝道:“你一个女人懂什么,靖国公的门第哪点配不上女儿了,我怎么没为她考虑了,这事我已经定了,你不必多说了。”说完摔门走了。
卢氏伏在桌上大哭了起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百三十四章 说媒
正文 第五百三十五章 勉强
)
第五百三十五章 勉强
皓辉的亲事定下来,涵因便给靖国公府大太太写了信,告诉她婚事订好了,女方什么身份,脾气秉性写了一番,庚帖也交换过了,生辰八字附在了上面。
大太太接到了消息,很是高兴,在回信里写了不少好话先遣人送了过来,之后又派了管事,将聘礼送过来,因为从长安到凉州路途遥远,陇右地面上乱,其中有不少马贼土匪,靖国公府又不能失了排场,不仅家丁护卫出动,还专门雇了镖局押运,队伍浩浩荡荡。
和信史同时来的,还有大太太身边的徐妈妈。
徐妈妈见到涵因,满脸堆笑给她行礼:“给表姑娘请安,哎呦,瞧我,一高兴竟没了规矩,给郑国夫人请安。”
涵因笑道:“妈妈怎么这么生分,来,坐吧。”徐妈妈方半坐了。涵因接着问:“老太太身子可好,二舅父和两位舅母身子可好?”
“身子都很好,都惦记着表姑娘呢。让我带了东西来,说不值什么,就是一番心意,请表姑娘务必收下。”说着,捧上礼单。
紫鸢走过去接下,递给涵因,涵因略看了一眼,就阖上,笑道:“长者赐,不敢辞,请妈妈待我向老太太、太太道谢了。”所谓礼尚往来,重要的不是东西值多少,而是两家的交情不能断,涵因还要根据这份礼单送一份回礼。
之后涵因又问道:“长安那边情形如何,这边的变乱有没有影响到那里?”
徐妈妈笑道:“长安还好,本来也是有些人信这个天圣教的,不过这边乱起,京兆府也警惕起那些人,陆陆续续抓了不少人,听说还想在长安大闹一场,幸亏被发现了,现在长安周围都很平静。”
“妈妈这一路上可顺利?”涵因又问,也想了解一下长安到凉州道路的情况。
“哎,出了关中情形就不大好,总是能看见流民,我听护卫说,我们被人盯上过,只是人多,他们见不好惹,所以就没有动手。”徐妈妈想起这一路担惊受怕,也有些心有余悸。大乱虽然平了,地面上却远称不上安生,不少地方的贼匪本来就跟官府勾结,肆无忌惮的劫掠商队和百姓,现在越发猖獗了。
说完这些客套话,徐妈妈便开始了正题:“太太这次派奴婢来,是让我替她谢都督和表姑娘这个大媒。”
涵因笑道:“我怎么敢居功,这是崔家门第清贵,两位舅舅官声卓著,而且二哥哥本人出色,我们本家长房大老爷一见二哥哥,就觉得不俗,这事一说就定下来了。”
徐妈妈笑道:“也是多亏了姑娘,才能相中这么好的亲事,都督出面这事才这么快定下来。这次太太不能亲自来,派奴婢给李家姑娘送上信物。”虽然是盲婚哑嫁,婚事也已经定下来了,但大太太毕竟也想知道二儿媳妇是什么样,所以要徐妈妈见上那姑娘一面,看看怎么样。自然没有奴婢替主人家相看的道理,因此这件事是要涵因去办,徐妈妈跟从,打着这样的名头来办。
涵因笑道:“好,回头我会安排的。”
“有劳表姑娘。”徐妈妈恭敬的说着。
“妈妈这次来是否两位哥哥都要见见?”涵因问道。
徐妈妈笑道:“最主要的是要见二公子,当然最好能见见大公子。”
“大哥哥在番禾县,现在正是收秋粮的时候,大哥哥恐怕抽不开身,二哥哥嘛在西北大营之中,妈妈是不能去的,这样吧,我请老爷安排一下,让二哥哥回来一趟,若是老太太、太太有什么嘱咐的话,你也好带到。”
“如此便多谢姑娘了。”徐妈妈笑道。涵因又问了问长安还有一路上的情形,便让丫鬟安排徐妈妈去休息了。
第二天,涵因便亲自带着徐妈妈去了一趟本家大宅,卢氏虽然并不满意这桩婚事,但事情已经定下了,也并没有流露出什么不满,但面色也绝对称不上高兴。接了靖国公府的信物,也换了自家的信物,并且也把女儿叫出来跟涵因道谢,其实也就是让徐妈妈见见本尊。
李妙瑜倒看不出有什么沮丧或者怨愤,还跟涵因说着要跟李令纹讨教针线的事情,对这桩婚事并无半分芥蒂的样子。涵因估计要么就是她对婚事还算满意,要么就是太能掩饰情绪了。不过,不管怎么样,出面定下亲事的还是男人,卢氏就算怨又能怎么样呢。再尊贵的女儿家,到了也不过就是家族联姻的筹码,女儿有多少底气也都是家族决定的。
之后,徐妈妈便在都督府住下,她打算见过崔皓辉,便赶赴番禾县,顺便等着送聘礼的大队人马到了,送过聘礼然后再打道回府。她见都督府的气派,下人规矩严整,进退有度,心里也不得不服涵因治家有道。印象中,这位表姑娘从小喜欢伤春悲秋,自怨自怜,后来一场大病,性子也变得低调有分寸,人人提起她来都说好,也挑不出她什么毛病,只是那样的身世,想嫁到好人家很难,没想到后来嫁到唐国公府,竟然就成了长安数一数二的贵夫人,她办的宴席也受到长安世家的追捧,连大太太也常感叹。
本来因为皓轩的关系,她和靖国公府的关系变得很是尴尬,不过好在靖国公出面了结了这件事,她跟靖国公府的关系总算缓和了,不过也再回不去从前。
这一次大太太实在没有办法,才把婚事托给涵因的,毕竟皓辉年纪已经过了及冠之年,不能这样一直拖下去。本来这件事是应该皓辉出面的,毕竟他是大哥,家里的嫡长子,弟弟的亲事理应过问,问题是他刚刚到凉州,这边的情况也不熟悉,又见不到女眷,万一听信了媒人满口胡说,岂不是耽误了皓辉一辈子。涵因已经在当地多年,跟当地世家都有来往,对凉州的闺媛也有些了解,因此这件事大太太就只好委托给涵因了。
一来,两家有这样的亲戚关系,涵因就算对自家不满,也会顾着之前跟皓轩、皓辉的情分,二来,皓辉在李湛手下很受重视,李湛也不敢随意处置,毕竟能说成什么样的婚事也代表了都督府的脸面。这亲事定下来,果然不差,大太太还是很满意有这样门第的二儿媳妇的。
徐妈妈想着这次出来大太太交代不完的话,还有大*奶萧若华幽怨的眼神,心里感叹,家里这两位公子哪点都好,就是性子太倔强了,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跑到凉州来吃沙子。虽然她也见识了姑臧城的繁华富裕,终究还是脱不了长安人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西北大营,这门婚事的另一个主角崔皓辉,正在自己的屋子里喝酒。
梁松之走了进来,见崔皓轩坐在那里,奇道:“诶?不是说你家里派人过来了,都督准你假,让你回城里一趟吗?”1 38;看書;網网不跳字。
“不过是个管事婆子,又不是母亲大人亲自来,急什么。”皓辉不以为意,依旧自斟自酌。
梁松之闻了闻这屋里的味道,走上前去,一把夺过皓辉手里的酒壶,又细闻了闻:“这不是专供伤兵营治病的酒吗,伤兵营那边这东西也是管得很严的,就怕有人偷了去。你怎么有这个?”
“嘿嘿,我自然有我的门路,来,今天我请客,坐下,陪哥哥我喝两盅。”皓辉招呼着梁松之,一说话吐出一股酒气,梁松之扇了又扇。
“都督严令在军中不得饮酒,你要是被发现了,可别拉上我。”梁松之没好气的说道。
皓辉“嘿嘿”一笑:“都督已经准了我的假,现在是我休息的时间,自然不算了。”
梁松之知道跟他搅不清楚,只好说道:“好了好了,你已经醉了,既然你今天不打算回去,那就歇下吧,明天一早赶紧回去。
皓辉却一下子蹿起了火来,冷笑道:“我喝醉了,我才没有呢,这种酒,再喝几壶我都醉不了。”
“行,你没醉行了吧。”梁松之只想让他安生些,就算他放假了,在营中喝酒影响也不好,再说,还是专供伤兵营治病用的,真被人发现了,少不了一顿板子。
皓辉忽然大笑起来:“她竟然亲自给我做媒,你说还有比这更可笑的事吗?”1 38;看書;網网不跳字。
梁松之跟他相交已久,很清楚他心里一直放不下的那点事,也不好接话,只暗叹了一声,随即说道:“我看你今天太累了,还是快睡吧。”
皓辉似乎根本没有听见梁松之在说什么,狂笑一阵,最后竟然带了哭腔:“从小她让我做什么,我都没有二话,她想嫁给我哥,我也愿意成全她,如今,她给我保媒,就算是头母猪我也娶!可是为什么……为什么……”这时候,酒劲已经冲上了头,皓辉的话最后化作一番含混不清的嘟囔,他整个人向后倒去,摊在椅子上。
梁松之看着他这副样子,无奈的摇摇头,走过去,把他架到床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百三十五章 勉强
正文 第五百三十六章 放权
)
第五百三十六章 放权
秋雨扑簌簌的落在院子里,将秋风吹落的一地金黄打湿,天气比每年的这个时候要更冷一些,涵因已经换了夹衣,还没到生火的时候,只是每天用手炉捂着。
令辰已经两岁多了,涵因开始按照前世印象中的方法教育孩子,主要是开发孩子的大脑,在两岁这个阶段,开始开发他的各项感知的能力。比如分辨色彩,再比如分辨声音,在他的屋子里,堆满了各色的小玩意,带他去市集、马场、村子还有各家的宴席,尽量的丰富他能接触的环境。
李湛见涵因对儿子上心的样子,笑道:“才多大啊,你就让他看这看那的。他能明白吗。”
涵因笑道:“这叫从娃娃抓起。慢慢的他就都会了。”
李湛笑道:“你喜欢怎样教他都好。”
涵因又不禁想起了自己远在长安的儿子和女儿,不能够亲手教导他们始终是一个遗憾。
正愣神,李湛说道:“我打算把彦儿送到李家族学去。”
涵因方听清楚,说道:“现在的先生不是教的很好吗?”1 38;看書;網网不跳字。
“也应该让他跟同龄的孩子们处一处了,跟别人一比,应该就知道上进了。”李湛笑道。
涵因是不会说什么的,在她看来像九连环、七巧板一类的玩具还是挺锻炼大脑的,不过李湛把那些都看做是玩物丧志,上次别人送来一套玩具,用铜丝打造得很是精巧,涵因便跟李湛说送给李令彦玩。
结果李湛说不能给,他现在连老师教的都学不会,若是有了这些就天天分心了。
涵因知道李令彦是庶子,基本上绝了门荫这条路,要么科举,要么捐官,因此李湛特别重视他的学问,毕竟若能自己考上,嫡庶前途的差别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因此对他格外严格。涵因可不想让李湛觉得自己是那种故意带坏庶子的嫡母,所以,李湛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她才不会管。因此便把那套玩具留了下来,自己没事拆拆九连环,解解绳结什么的,倒也是个打发时间的好办法,她还打算回头找个工匠来,做个魔方玩玩,虽然她并不懂魔方内部什么构造。
不过最近显然不是悠哉悠哉玩乐的好时机。
河北那边前几个月就开始出现了大股的匪徒,居然开始攻击镇子,而他们并不想占领什么地方,抢完了跑,回到他们深山里的寨子。那些人越聚越多,有些巨匪还出了名,比如有一个叫安禄山的胡人,就在冀州一带活动。当然,这些都是涵因放在河北那边的人传回来的消息。那些乡镇已经苦不堪言,但县府和州府还在瞒着,毕竟这些大老爷们需要政绩,这些不好的事情能瞒就瞒着。
入了秋,这个叫安禄山的匪徒纠结了数千匪兵,竟然攻下了一个县,在里面烧杀抢掠,满载而归,震动了整个河北,也终于上达天听。
皇帝震怒,下令冀州权力剿匪,现在结果还未可知。皇帝实际上也很心慌,现在拱卫京师的天武军只剩下实数两万五千人,陈成还在回去的路上,万一有人趁机作乱可怎么办。于是皇帝连下数道圣旨,催促各地方折冲府尽快补充兵员到天武军。
实际上,这又成了一个悖论,越从地方上抽调兵员,地方的守卫力量就越薄弱,那地方上就越乱,而时局越乱皇帝就会越觉得不安稳,就越要把持大兵。
陆宪这个宰相坐得也颇为痛苦,时常觉得自己独木难支,想起从前靖国公、李明哲还有柳正言在的时候,自己的压力也没有那么大。
最终,陈成带着新组建的天武军回到了长安,得到了皇帝大大的褒奖,什么平乱有功,什么收服叛将,陈成自己听了都有些脸红,这些事都是西北军搞的,跟天武军也没什么关系。不过居然功劳都算在天武军头上了。
天圣教的黄道人也被带回了长安,当众问斩。但那黄道人在被砍头前发疯似的冲围观的人们大喊:“欲得天道,唯我太平。”这让长安人议论纷纷,各种流言悄然在街头兴起,这是即便官府严令不准讨论,也挡不住的。
涵因听到这个消息,很是不解,这个黄道人不是叛出了太平教吗,为什么临死还要宣扬太平教?她皱了眉头,不知道这里头有什么问题。只是长安离她太远了,她想弄清楚也没办法,只得吩咐手下人关注那里的动静,如果有什么异常,赶紧让她知道。
吏部已经开始讨论鄯州、兰州的刺史人选了。如今的府务都是在由两州的司马和长史在代理。两州的局势刚刚平定下来,还是有人愿意去收拾烂摊子的,毕竟做好了就是政绩,也是不错的。
然而,鄯州再次传来紧急军情,吐蕃人又来打鄯州了。今年高原上的气候愈发恶劣,吐蕃人不顾上一次的惨败,又重整旗鼓打来了。他们就是卡着鄯州叛军被*掉,而西北大军又被抽掉的空挡来袭的。
这一次带着大军来的,是新上任的赞普,之前的那个被他干掉了,他为了立威,又见鄯州空虚,便带了大军前来。不过这一次,吐谷浑人先给鄯州军报了信,让他们早有准备。
皇帝听说吐蕃人又来了,又是一阵头疼,鄯州军已经没了,天武军不能再派出去了,只能依靠西北大军支撑。河北需要平乱,江南需要增加驻军,天武军这次作战损失的装备、马匹要补充,还有赈济各地的饥荒,一笔笔都是钱,而国库一天天的见底,户部天天哭穷。皇帝知道这些人盯着内库的钱,但是,他也有苦衷啊,这些年贴补太皇太后做寿,几个皇子皇女的婚事,起府邸宅院,还有各宗室的丧礼,每年对诸妃、皇子、公主、宗室的赏赐,对后宫宫女太监的岁赏,都要从内库出钱,而这些年少府的收入也锐减,以至于他一直在啃长公主时期的老本,后来有了李湛奉上的一千万两,好容易缓解了,但也是在以眼睛看得见的速度下降。
这次天武军重新置办装备,户部肯定只肯出标准装备的钱,要想超出一般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