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名门纪事 >

第278章

名门纪事-第278章

小说: 名门纪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压下去。

可比对付你这个手握重兵,执掌三州之地的实权大臣要容易得多。”

“不能让王家再这么折腾了,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对付我们,真当我们拿他没有办法吗?”李湛冷笑。

涵因露出一抹满意的笑容:“没错,这次是该给他们点教训的时候了。”

李湛查出麴家勾结天圣教反贼,谋反作乱,将金城县麴家四房共两千余户,八千多人一网打尽,成年男子尽处于极刑,女子孩子充作官奴。当然实际没那么多,因为经过大疫,又经过民乱,金城县已经死了不少人,实际上是一千三百多户,三千多人,加上一些对麴家死忠的佃户部曲,总共四千多人。李湛的血腥手段,不仅让陇右震怖,也让皇帝吃了一惊。

“谁给他这么大的权力!竟敢不上奏刑部就自作主张。”皇帝“啪”的一下把奏章摔在地上。他却忘了,李湛是持节之官,遇到谋逆大罪可自行处置,不必上奏,平时即可诛杀平民,更不用说现在大乱刚刚平定,扫除叛乱余孽,本来就是各州长官分内的职责。

只是李湛一下子将一个家族灭掉,引起了巨大的波澜。御史们已经纷纷上奏,认为李湛处置太过草率,应该由朝廷派人下去核查这件案子,看看李湛有没有滥用刑罚,还有人认为李湛是滥施淫威,有伤天德,希望皇帝予以惩处。

天还黑着,王通已经骑着马,沿着朱雀大路向皇城走去,今天是朝会,半夜就要爬起来,虽然晚上睡了不到两个时辰,但今天他却格外的有精神,终于有机会把李湛彻底打下去了,现在朝堂上对李湛一片声讨,皇帝恐怕也开始忌惮李湛在陇右的势力,只要自家管事带着麴家的几个人一到,在朝堂上痛陈李湛的暴戾之举,然后再由自己的人一手操控调查,李湛这一次就完蛋了。

李湛完蛋了,泰王也就失了倚仗,再没什么机会参与储位之争,梁王母系卑微,又怎么比得过晋王。想着前途一片大好,王家复兴指日可待,他的心里也美滋滋的,心想:“李湛啊,李湛,你可别怪我不厚道,我也是为了家族。不要怪我每次都针对你,谁让你每一次都那么巧,拦在我的前头。”

正走着,在离皇城门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忽然有人拦住了他的坐骑。给王通牵马的仆役下了一条,喝骂道:“什么人,不长眼睛,你知道挡的是谁的路!”

那人被骂了,却不愠不火,做了个揖,问道:“敢问可是王给事的大驾。”

王通的仆役扬起鼻子,冷笑道:“算你识相,什么事。”

那人双手奉上一封信:“这是我家主人给王给事的信,请他过目。”

“你家主人是?”王通的仆役这才把高高仰起的头低下来,他也怕得罪其他官员家的仆役。

那人却笑而不答,只说到:“王给事看了信就知道了。”

王通的仆役一听皱眉还要说什么,王通已经从自己的神游中回过神来,见马站着,仆役在跟另一个人说话,有些不悦的问道:“怎么回事。”

仆役忙回身陪笑道:“老爷,有人送来一封来路不明的信,小的不知道该接还是不该接。”

王通说道:“拿来我看看。”

仆役方从那人手里接过信,捧给王通,天尚未亮,王通就着仆役提的灯笼的灯光看了那信,面色一下子沉郁了下来,问道:“送信的人呢。”

仆役赶忙提着灯笼回身:“就是这小子,诶?人呢?”他提着灯笼四下照来照去,哪里还有人,王通摆摆手:“好了,不要管他了,走吧。”

早朝开始,果然讨论的便是李湛以谋反罪处斩麴家数千人的事情,朝中果然分成两派针锋相对,一派力陈李湛行苛政,弄得民怨沸腾,另一派则认为麴家罪无可恕。皇帝高坐在御座上,看着口沫横飞的官员,一眼便看见了王通,等这些人纷纷陈述完了自己的观点,皇帝便看着王通,问道:“王爱卿,此时你怎么看?”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ps:感谢杨晔上个月的粉红票,感谢舒舒刘刘本月第一张粉红票,祝大家儿童节快乐,希望大家永远有一颗年轻的心!

正文 第五百四十一章 节制

外面的天色蒙蒙亮,金銮宝殿上的巨大夜明珠辉映着满殿的烛火,殿中巨大的柱子投下交错的阴影,皇帝坐在高高的御座之上,看着下面群臣的表情在光影交错之间晦暗不明,每到这个时候,他都有一种说不清的滋味,既有高高在上统御人间的自傲,又有无处着力的不安。

如何对待李湛,是皇帝很纠结的事情,他并不认为李湛想要反他,开始李湛的权力也他给予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湛在陇右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让他很不舒服,尤其是事情并不是都按照他的想象发展。

李湛灭掉麴家这件事,皇帝并是为麴氏一族感到痛惜,甚至觉得麴家活该,敢造反就应该灭族,可李湛不经过朝廷直接把人都斩了,这让皇帝感到自己的权威受损,而且如果趁机把李湛调回长安,那个让他如鲠在喉的“武威郡”,也就是可以趁机恢复到从前了。

李湛的上疏言辞颇为恳切,大意是这一年来,不少地方的贼人借着天灾妄图谋逆作乱,为了皇上的江山稳固,必须明正典刑,震慑宵小。他这个理由倒也说得过去。而且,他刚刚坐上武威郡都督,正是应该安抚当地,提高声望的时候,虽然麴家谋逆诛族符合律法,但法理不外乎人情,这个时代已经很少有把全族全部连坐的事情了。李湛这么做可以说是大失民心,甚至之前抵抗外族的好名声都会损失不少。

也许······他是自污,表明自己没有谋反之心······这样一想,皇帝又不想把李湛轻易拿下去了,毕竟李湛这个武威郡都督是自己刚刚封的,还没过两个月呢,因为这件事拿下,岂不是自己抽了自己的嘴巴,若是边地战事再起,因为抽掉兵力补充天武军而实力大减的西北大军·再仓促换将,还能否肩负得起抵抗突厥人和吐蕃人的重任呢。更何况一个有把柄的李湛还是比那些关系层层叠叠的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员要好一些吧。皇帝想起可以任州刺史的候选名单,心里并不满意。

诸多的考量纠结在心里,让皇帝犹豫不决。

昨天私下里问刘公公的意见·刘公公依旧打着哈哈,只是笑道:“李湛还是为皇上办了不少实事的。”

今天到了大殿之上,皇帝依然犹豫,下面御史上下嘴皮翻飞,他几乎没有听到,最终问到了王通,随着晋王开府·王通又任给事中,他在朝中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他是李湛的对头,应该死咬住李湛不放吧,皇帝本来以为他会主动要求调查李湛,却没想到他一直沉默着,于是皇帝主动问了他。

王通出列,向皇帝启奏道:“臣以为·李湛虽有滥用职权之嫌,但麴氏伙同天圣教谋逆作乱,还与吐蕃、突厥勾结里通外贼·实乃十恶不赦,罪无可恕。臣以为李湛严惩逆贼,并无不妥。若是朝廷因此事作出处罚,难免让贼人生出轻慢之心。”

此话一出,莫说皇帝,满朝文武都安静了下来,眼光齐刷刷的看向王通,这人按理说是反对李湛最坚决的,怎么忽然转了舵。陆宪也忍不住回头看了他一眼,又耷拉下眼皮。

皇帝一皱眉头·心里升起若干疑问,难道王通跟李湛合作了?尤未想完,只听王通又说道:“不过李湛用刑急峻,不能安抚百姓,臣认为,应予监军郭怀安加使持节·赐旌节,行督导节制之责。”

李湛最初是以凉州刺史兼兵马使去凉州管理军政的,因为当时他的官品不够,因此加使持节之号,后来成了凉州都督是从三品,便不加使持节之号了,再之后成为武威郡都督,这是正三品中都督,而三州之地应该是大都督的权限,因此加持节称号,并不实授旌节。而郭怀安是太监,加了使持节并实际授予旌节在权职上就可以节制李湛了,除非李湛真的反,否则郭怀安可以凭借圣旨随时解除他的职务。

皇帝一听,眼里便放了光,真想立刻就夸他说的对,当然他还是忍住了,正襟危坐的沉吟了半饷,看向尚未发表意见的几位宰相,问道:“你们怎么看。”

陆宪说道:“李湛此事处置有些偏颇,但也是忠心为国,如今河北逆贼猖狂,皇上若是处置李湛,也许会寒了讨逆官员还有受逆贼侵害的百姓之心,我看王给事的处置方法的确是老成谋国之策。”

另外几个人也表示同意,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王通回到自家的宅院,早有幕僚等在里面,他们也已经听说了今天廷议的结果,为王通的做法表示不解:“主公,不是已经商量好了吗,就趁这次机会给李湛致命击,让泰王再无问鼎储位的机会,怎么……”

这几个人都是王通的心腹,王通也没有什么要瞒他们的,从衣袋里掏出那封信,往桌子上一放,疲惫的说道:“你们看看吧。”

那信上只有几个字:“吾与麴公子已陷武威郡都督府大牢。”信上印着一个章,众人便都认得,这是王家商队大管事的私章,虽说这人明面上是商队管事,但他们都知道这位管事是王通的重要心腹。

幕僚们抽了一口冷气:“咱们对麴家的动作已经被李湛知悉了……”

此时,他和麴公子一起被李湛抓住,送出这封信,那就是李湛的意思,这是一个**裸的威胁,李湛很清楚的告诉王通,如果他想要借此机会整倒自己,那李湛就要把这件案子直接牵连到王家,就算到时候整不倒王通,皇帝也会怀疑王家,到时候,晋王也会被拖下水,一样也别想争储了。

便是王通再想搞垮李湛,涉及这件事,也不敢轻举妄动,把李湛逼急了,自己也要惹上一身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得不偿失。

这件事情谋划已久,却功亏一篑,他实在不甘心,连拍几下着桌子,发泄着自己的郁闷之情:“那个笨蛋!办个事都办不利索!”他原本以为大乱刚刚结束,李湛才接手金城县,况且金城县是麴家的天下,这点小动作没那么容易被发现,等到李湛察觉已经晚了,谁知道竟被抓了个正着。现在李湛以此作为筹码,让他不敢轻举妄动,反倒要帮着李湛说话,这口气闷在胸口怎么也散不出去。

幕僚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劝好,只能默默的站在一边,等他气稍平方说道:“主公也不必太过懊恼,毕竟皇上也同意让郭怀安节制李湛,这样李湛会收敛不少。”

“哼,有什么用,那个郭怀安恐怕早就和李湛沆瀣一气了。那些太监,哪个不贪钱。只是埋下这一手,可以防着李湛做大,我们徐徐图之,等皇上对李湛起了疑心,凭郭怀安就可以一举拿下他,郭怀安也不敢忤逆皇上的意思。到时候除非李湛真的敢反朝廷。否则就得乖乖束手就擒。他可没有柳相在朝中替他顶着。”王通对自己临时想起的应对还是很满意的,郭怀安已经在西北军中有了声望,加上使持节,是能够震慑住大军的,这跟当初领了个圣旨就跑到西北大军去拿秦越的李顺全可不一样。

幕僚们拍着马匹:“主公急智,我等佩服,其实主公也不必如此介怀,反过来想想,留着李湛也好,晋王这些年愈发有人主之气度,皇上春秋鼎盛,难免······呵呵,即便没有泰王,也有梁王,若是李明哲回到朝中,岂不是更棘手?”

王通点点头:“也有道理。”现在他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

凉州的天气愈发冷了,涵因让早早的把地火升起来,令辰正值淘气的年龄,在地上爬来滚去,她倒是不怕孩子弄的浑身脏,就怕地上凉,冻着关节。

李湛一进来就抱起儿子亲了一口,对涵因笑道:“王通果然没这个胆量,听说他是反对查我最坚决的,哈哈。”

涵因已经听说这件事了,笑道:“呵呵,为了晋王,他也不敢跟夫君拼啊,他想要把夫君搞垮还不是为了给晋王扫除障碍,可是如果晋王因此被皇上怀疑,岂不是舍本逐末了。”随即,又叹了一口气:“不过,他建议皇上给郭怀安加了使持节,又实赐了旌节,还是打压了我一下。”

“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你领三州之地又握有大军,皇上始终是不能放心的,有郭怀安在这也好。反正,太监贪钱,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另一重意思涵因没说,等钱已经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那就只能解决他了。

李湛想了想又说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次的事情,让我觉得必须要派人专门打探消息,就像长公主设的内卫,皇上设的缉事府。我也要培养自己的人手,不能总靠着你的人误打误撞。”

涵因瞳仁一缩,忍住了想要把自己情报网络交给李湛的冲动,他们夫妻感情再好,但终归都是权力场中人,上辈子血的教训告诉她,交出底牌的人最先死。

正文 第五百四十二章 池家

到了冬天,老鼠和蚊虫跳瘙基本已经绝迹,各县也不再有疫情爆发。新的县官已经上任,李湛也专心的开始梳理武威郡的行政。

他虽然很想找些借口,把这些官员弄掉换上自己人,但是他也清楚如果积蓄折腾下去,辖境内永远安生不下来,现在三个州的财政都被几次外敌来袭和大乱耗空了。

因为连番大战和皇帝抽掉,西北大军已经兵员严重不足,现在还同时肩负着西线和西北线的防御,调配的时候捉襟见肘。需要招兵,招兵总逃不开钱、粮、武器,虽然统辖三地,但李湛仍然觉得钱不够用。

现在对于武威诸县来说,最重要的是休养生息,因此,只要吏部派下来这些人是认真治民的,李湛决定不去主动找他们的麻烦。

麴家被灭,让李湛有了缓冲的余地,同时也空出大片土地,除了分给原先耕种这片地的佃农,还有用于安置流民。

而金城的商铺,也被涌入的各大家族的队纷纷购置,金城县新来的县令很识相,这笔白来的钱自己没有独吞,上缴给了州府一半,自己县里留了一半。李湛之前抄家已经吃饱了,自然不会贪心更多。

不过这次对麴家下狠手,却给涵因带来意外之喜,控制着鄯州马场的池家主动跑来找涵因合作。

鄯州在后世属于青海,鄯州的马场产的马匹在这个时代又称青海骢,是引入波斯马种在这里繁衍而成的品种,高大力壮,耐力强,跑得也快,有日行千里的美誉。涵因正想着怎么把鄯州马场弄到手里,怎么和世居鄯州的池家打交道,池家便主动前来,还很痛快的愿意跟涵因合作·倒出乎她的预料。

当然鄯州军哗变,性质比天圣教民乱严重的多,加上鄯州毗邻异族,要是李湛趁机整治池家·扣个资敌的帽子,他们也逃不掉被灭族的命运。池家族长反复衡量之后,便打算自己主动投效,哪怕损失一部分利益也没关系,总比被人连窝端了强。

但李湛现在已经是武威郡都督,从三品大员,封疆大吏·怎么可能随便见人,于是便想走夫人路线。当然,他们也知道这位郑国夫人素有盛名,仔细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夫人很不简单,都督家的财政大权实际上控制在她手上,于是便派了池家的长媳宗妇出面。通过七扭八拐的关系找到了阴夫人,向涵因奉上拜帖和一份大礼。涵因也正在愁怎么跟池家打交道·见阴夫人引荐,便同意见池夫人。

女人聊天总是从八卦闲聊开始,不过这一次彼此都有目的·很快就极有默契的进入了正题。

“我不预闻外事,家里的产业自有管事来打理,马场有马场的管事,我看他们打理天云马场都吃力得很,岂敢得陇望蜀。”涵因看着这位从鄯州匆匆跑过来的池夫人,一如既往的按照惯例打着哈哈。

“还不是夫人一句话的事情,鄯州马场经营不善,我是诚心来求夫人派人过去指教的。更何况我们家大人只想专注在铁器行上,不管怎么说军中都是要用的,鄯州就在凉州边上·军中既然有需求,何必舍近求远呢。”池夫人笑咪咪的转达着公公叮嘱的意思,所谓的铁器行表面上是造铁器农具,实际上就是造兵器。

涵因一笑,垂下眼帘,看着被子里的茶:“铁器这种事情·我就更不懂了。”

“谁人不知夫人一言九鼎,就连都督都…···呵呵,希望夫人能把我家族长的意思转达给都督。”

“不过你一开口就要供应西北大军的兵器,你要知道,这是军器司的事情,我也干涉不得。其实池家造兵器我也早有耳闻,只是人们都说鄯州的铁太脆。”涵因冷笑道,不再兜圈子,直奔主题。鄯州有铁矿,池家已经从事打造兵器生意,已经上百年了。原本是兵部往这里运送兵器不便,而这里又出铁,于是便直接改为拨款,让鄯州军的军器司自行打造,池家是当地大族,在鄯州颇有势力,便揽下了这桩事项,为鄯州军提供兵器。

因凉州不产铁,如今西北大军的兵器则是由涵因的商队揽下,之后再到各地采购。本来兵器这种东西是由国家的军器监统一负责的,而民间是不可以私铸兵器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下面想出了各种变通手段,加上**横行,早就成了一门生意,分包给各大家族掌控的商队了。

之前涵因的商队并不采购鄯州的兵器,是因为鄯州铁矿含硫量高,铸造的刀剑不能令人满意。所以涵因都是派商队去蜀中采购。

池夫人笑道:“恕妾身托大,因家中产业,对这些兵器略有了解,夫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军中,刀剑也并非全部,鄯州铁虽然不适合铸刀剑,却适合做枪头,骑兵在马上需要弓箭,还有弩箭,箭头都不需要用精铁,因为精铁偏软,穿刺的效果反而不好。何况,这些消耗之后还可以换。这些军器若是由鄯州负责,可比夫人从蜀中运来,成本低多了。”

涵因挑挑眉,看来池家早就盯上西北军只是之前插不上手罢了,她一笑:“夫人真是灵巧的心思怨不得人都说家有贤妇可旺族呢。”

池夫人一笑,略低下头表示不好意思,说道:“夫人谬赞了,妾身身无所长,只是以诚事夫人,知无不言,也望夫人明白池家对都督的一片忠心。”

涵因笑容深了深,并不接这话,只笑道:“池家有心报效皇恩,是大隋的忠诚子民。相信都督也会体察池家的一片赤诚。”

池夫人知道自己这话有些造次了,也不再说下去,只笑道:“拙夫也已经带着管事、匠人到了凉州,若是都督不弃,予以赐见,妾身家就感激不尽了。”

涵因又跟她闲聊两句,便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