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封神归真录 >

第59章

封神归真录-第59章

小说: 封神归真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承乾散发方袍,坐于地上,手持一本经卷,低头研读。
旁边坐着一名小女孩儿,手托双腮,看承乾读经,看了一会儿,觉得无聊,站起身来,拉着廊下一名小沙弥:“承乾哥哥不好玩,辩机,我们玩去。”
小沙弥穿着灰布僧袍,羞涩地被小女孩拉着,去林下斗草捉蟋蟀去了。
院门之前,玄奘与一名僧人远远看着承乾,见他仪态沉静,身周时时有白光氤氲,闪闪如水,泥丸宫魔气再不复出现,微微点头,心下甚觉宽慰。
“法琳师兄,我去之后,相烦师兄代为照看沙竭罗。”玄奘与法琳一边向外走去,一边口中讲论。
“这个不消和尚嘱咐,我自然理会得,只是大和尚,我闻那西天远在日落之所,此去百千万里,多有魔头妖物,鬼怪无常,大和尚此去,恐未见我佛,先丧身命啊。”
“我意已决,定要面礼世尊,明我佛正法,光大正教,岂敢爱惜一己身命。”
“不仅那西方路上魔头众多,此去西方,必先经北俱芦洲,那魏主拓跋焘受了道士蛊惑,灭佛坑僧,和尚此去甚是危殆。”
“不妨,我此去本就欲见那魏主,若能动其一二心念,庶几可活千万佛子,纵然那魏主凶厉不仁,因此丧命,也是我前生宿业,数当如此,师兄不必再劝我了。”
法琳叹了口气,心道:那魏主虽然我们不曾见过,但听说他在国中杀伐决断,无人可以忤逆,这等人岂是容易听劝的?但见玄奘态度极坚,却也不便再多说什么。
两人谈谈说说,渐渐远去。
洗心院内,承乾忽然放下经卷,向两人离去方向看去,狭长的眼睛内闪动着奇异的光芒。
我已醒来,重临三界,你为什么还迟迟不愿醒来。
醒来,醒来!
快来见我,见我!
悠长的声音仿佛从远古传来,在承乾心头回旋不已。
承乾闭目听着那来自……心底的呼唤,突如其来的疼痛忽然窜入头颅,不由自主呻吟一声,抱住了头颅。
“哥哥,你怎么啦。”
承乾睁开眼,见高阳站在自己的面前,仰起小脸,一脸的关切。
“我没有事。”承乾忍住剧痛,挤出一丝笑容说道。
“那么,哥哥,我要回去了。”高阳说道。
“好。”
“辩机,我改天再来找你玩啊。”高阳说着,蹦蹦跳跳出了洗心院,保母和宫女们簇拥着小公主,出寺还宫。
辩机倚着门,看着高阳去得远了,方才回入院内。
“和尚珍重!”弘福寺山门外,众僧合掌向玄奘送别,依依不舍。
“你们回去吧。”玄奘头戴斗笠,牵着一匹白马,向众僧挥手道别。
当时魏唐连年交战,按朝廷法令,不许人民出境,因此玄奘此行不敢声张,只说是出外游方,众僧也不敢跟随。
“师父,你这次出门云游,什么时候能够回来。”人众中忽然传来辩机清脆的童音。
玄奘走近几步,爱怜地抚摩着辩机的头顶,“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你只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我就回来了,你要好生听话,学习佛法,我回来却要考你。”
“师父放心,辩机一定用心学法,不负师父所望。”
“各位师兄师弟,玄奘去了。”玄奘说罢,翻身上马,一夹马腹,那马嘶鸣一声,撒开四蹄,泼剌剌往西北下去了。
众僧心内忧烦,各有所思,看着玄奘一人一马,消失在西方天际,方才转身入寺。

第三十章 北来

玄奘单人独骑,取道西北,一路晓行夜宿,饥餐渴饮,这也不必细说。
五十日后,玄奘已到了瓜州晋昌郡,贞观年间大唐疆土,至此已极,于是西出玉门,黄沙莽莽,绝少人烟。
南赡部洲与西牛贺洲之间,并无路径,五行山、葱岭、天山、祁连山、乌斯藏、须弥山诸大名山一迭连绵,断绝两洲,是以自古东来西往者,皆要转道北向,西渡流沙,从大鲜卑山余脉大吉岭下绕过,方能得过。
有唐之初,四边未靖,玉门关乃西北御外重镇,关外立有五烽,第一烽名新井烽,第二烽名广显烽,第三烽名乌山烽,第四烽名双泉烽,第五烽直接名为第五烽,皆依沙中泉眼而建,
本来在这流沙之中行路,清水不可一日或缺,所以这五座烽燧乃是商旅往来必经之地,有凉州都督府辖下校尉领兵戍守,人民私自出境若被守兵抓获,须受流配充役之苦。
玄奘身为京师名僧,于这些朝廷典章制度自然十分清楚,不敢公然经玉门关出关,而是往东北绕行了数十里,涉苦水深入大漠,准备越过莫贺延碛,出一线峡前往西洲。
苦水滔滔,一片深黑,自雪山而来,向大漠深处而去,蜿蜒玉门关下,河宽百余丈,波翻浪卷,白沫飞腾,轰轰发发,震耳欲聋。
玄奘牵着马儿,站在岸边高处,手搭凉蓬向远处观望,心中十分忧愁:原来这苦水千里,极目所见,并无舟楫津梁,却如何过得去?莫不成回身从玉门关而出,那又如何能骗过守关兵将?
“老檀越,你说这水上有桥,可以渡河,我怎地却没有看见?”玄奘回身问身边那老胡人。
老胡人年约七旬,高鼻深目,灰白眉毛,名叫石盘陀,早年曾多次往来东土西洲经商谋生,熟习道路,玄奘于瓜洲市井间访得此人,便请他指引过关路途。
石盘陀听得玄奘询问,手指远方,微微笑道:“法师莫急,你看那水上,非桥而何?”
玄奘心中疑惑,顺着石盘陀手指方位,眯眼观看,见那远远的水沫风涛之中,似有两条细细的黑线,横越苦水,摇摆不定。
“那却是何物?”玄奘疑道。
“法师,你随我来。”石盘陀笑而不答,径自拄着手杖,向前走去,玄奘忙牵马跟随。
沿河走了有五七里光景,石盘陀在岸边立定,笑吟吟用手一指:“法师请看。”
玄奘抬眼看时,倒吸了一口凉气——原来那河上有两根巨索,都以竹篾编成,有碗口粗细,一高一低,自岸边参差嶙峋的乱石丛中探将出来,伸向对岸,这便是适才所见的两条黑线了。
“法师,这就是昨日小人对法师提起过的苦水津梁了。”石盘陀在轰隆隆的水声中大声喊道,“小人在瓜洲居住了数十年,中外干戈,朝廷时有封边之举,每当此时,我等便只得战战兢兢,将货物绑在身上,从此桥溜过苦水,才得避开朝廷封禁。”
“人生于世,为求一衣一食,艰辛如此,奘以往却不知也。”玄奘对着滔滔河水,叹息了一番,合掌对石盘陀道,“有烦檀越助我过河。”
“法师休忙。”石盘陀道,“不瞒法师说,小人年纪已老,筋骨衰迈,只能指点法师到此,却已无力再助法师过河,法师须要自己过去,尚请法师恕罪则个。”
“嗯,老檀越年纪高大,倒是我思虑不周了,既然如此,我这便去了。”玄奘牵过马来,“此马料过不得此河,我去此后,便请檀越照料此马。”
石盘陀却不接缰绳:“法师,小人有一言相告,不知法师肯听否?”
“檀越请讲。”
“法师,你亲眼所见,此桥十分简陋,不堪重负,更兼苦水风急浪高,坠河身亡者甚众。这还罢了,此去一线峡,沿途凡有清泉之处,都在五烽军马戍守之下,若欲躲开朝廷缉拿盘诘,从旁路绕行,则流沙千里,水草难觅,十死九生,小人等昔年往来大漠,乃为生计所迫,无可奈何,今法师位望尊重,何苦冒此大险?不如再等数年,或许朝廷开禁,法师也可备齐资粮,从大路西行。”石盘陀拄杖劝道。
“多承檀越美意,只是玄奘来时已在佛前立下重誓,不得正法,决不东归一步,岂有退转之理?”
“法师……”石盘陀还要劝说,玄奘却将马缰塞入他手中,低头将衣袍结扎整齐,向水边走去。
石盘陀见玄奘去意坚决,摇头叹息,跟上前去,从腰间解下一条铁链,一端系在玄奘腰间,一端打了个圈儿,套在河上那篾索上,又取出一副手套,叫玄奘戴在手上。
“檀越,我这便去了,此行若能抵达灵山,求得正法,还归东土,再来拜谢老檀越。”玄奘戴上手套,手扶篾索,站在石上,向石盘陀躬身作别。
“法师珍重。”石盘陀低叹一声,合掌还礼。
玄奘转过身去,脚底用力,一蹬离地,悠悠然便向对岸荡去,只听得耳边风声骤然,初时还飘飘荡荡,到后来急如飞箭,顷刻间已越过百丈苦水,那对岸怪石嶙峋,势如猛兽,急扑而来,玄奘依石盘陀吩咐,双手探出,紧紧抓住上方篾索,手套与篾索剧烈摩擦,一阵嘶嘶急响,玄奘去势大减,一顿一震,双足撑上对岸石壁。
“这过河的法子虽然惊险,却也快捷省事。”玄奘回过神来,方觉浑身早已为冷汗湿透,河上疾风吹来,飕飕的俱是凉意;低头看手套时,已是磨得烂了,连掌上都有血迹。
玄奘摘了手套,解下铁链,手足并用,爬上岸去,回头看时,远远的见石盘陀牵马拄杖,兀自在彼岸观望。
“老檀越,请回吧。”玄奘挥舞双臂,纵声呼喊,水声轰轰,石盘陀却哪里听得见他喊话?见他已平安抵达对岸,也挥了挥手,翻身上马,循着来时路径,慢慢回瓜州城中去了。
玄奘离了苦水,抬头看天,辨了辨方位,更不迟疑,举步便行——他虽从来不曾到过西域,对西域地图却早已烂熟于胸,又精通天象,天人之际,自有感应,纵阴云风雨弥布周天,亦知群星所在,不差毫厘,所以在这茫茫大漠之中,却不必担心迷了道路。
行了有十五六日,这一日天色将晚,夕阳满天,眼前忽现出无数沙丘,青、黄、赤、白、黑五色灿烂,皆有数百丈高下,峰危似削,沙垄相衔,盘桓回环,流涌如波澜。微风吹拂,有妙音如天籁,乘空而来,琳琅作响,迥非人间所可听闻。沙丘间又可见清泉脉脉,丛丛芦苇如青障,绵绵密密,直入群山深处。
玄奘自过苦水,入目无非尘沙,入耳无非风啸,何曾见过如此奇景,悦耳赏心之余,精神亦是为之大振,脚下加快,向芦苇间行去。
行过数里,前方芦苇丛中,一泓清泉形如新月,光影徘徊,泉边露出茅檐一角,一道炊烟袅袅绕绕,自那枯黄的屋脊上升腾起来。
此处竟有人家?玄奘又惊又喜,急步上前,轻叩板扉,却好有半日光景,方听得门内脚步声响,那木板门吱呀而开,玄奘定睛看时,门内却站了一位年老的婆婆,掌中捻着一串念珠,瘦骨伶仃,驼腰曲背,穿着一件青布衣裳,已是浆洗得发白,上面重重叠叠,打了许多补丁。
“老菩萨,贫僧有礼了。”玄奘见这婆婆年迈,不敢怠慢,忙趋前躬身行礼。
那婆婆却似很久未见生人,反向后退了一步,抬起头来,眯着眼睛打量了许久,昏黄的老眼中方现出一抹喜色:“是一位法师?老身却怠慢了,法师快快请进奉茶。”玄奘道了一声谢,随那婆婆进得屋里,那老婆婆请玄奘坐下,转身去倒了一大碗茶,双手捧将上来。
玄奘起身接过,道一声:“老菩萨,贫僧生受了。”端起茶碗,浅浅抿了一口。这一口入喉不要紧,但觉入口顺滑,颊齿生津,竟是平生从未尝过的好茶味,一时竟忘了行迹,双手捧起碗来,将一大碗茶顷刻间喝了个干净,那老婆婆却又递过一碗,玄奘又是一饮而尽,那婆婆再递过一碗。这三碗茶喝罢,非但舌底回甘,清冽芬芳,两腋下都觉得习习风生,飘飘然似欲乘风归去,数月以来旅途劳顿之苦竟一扫而光。
低头看时,那婆婆却又倒了一碗茶,颤巍巍的递到玄奘面前,玄奘这时方觉得自己的失态,放下茶碗,又向那婆婆合掌道谢:“老菩萨,贫僧好了。”“好了?”那婆婆却也并不相强,便放下茶碗。“敢问老菩萨,方才贫僧所饮,是何等佳茗?滋味之甘美,竟是贫僧生平从未未遇。”“法师说笑了,老身孤苦伶仃,独居这荒漠之地,哪里有什么上等佳茗。无非是择些新鲜芦芽,烘晒焙炒,聊以充茶罢了,想必是法师远来劳顿,方觉得滋味新奇。”玄奘将信将疑,那婆婆却又问道:“观法师状貌装束,像是东南来的高僧大德,老身居此数十年,再不曾见过一个中原人物,今日得见法师,心中实在欢喜,却不知法师以何因缘,深入这荒蛮不毛之地。”
“不敢劳老菩萨下问,贫僧因自幼修习佛法,心有所疑,难以开解,因此立誓亲到西方佛国,求见我佛世尊,以启心中疑难,以明正法经义,以光如来遗教。”那婆婆点了点头:“法师有此大志,老身衷心钦佩,只是法师,老身所居之处,名为鸣沙山月牙泉,千里之内,除了塞外五烽有泉,就是老身这月牙泉了,由此向西三百余里,便是那莫贺延碛了,其长八百余里,古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又有魔怪作祟,自来孤身行客,能过此沙河者,百万人中曾无一人,我看法师孤身一人,又无坐骑,却如何过得去?法师,听老身好言相劝,作速回头,尚可留得身命,不然,恐悔之晚矣。”
“多谢老菩萨指教,但贫僧来时,已发下重誓,定要亲上灵山,纵然因此身死,亦是贫僧命缘如此,只恨东南无人可弘正法耳。”那婆婆看着玄奘,叹息一声,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却也不再解劝,入内端出一碗半黄不黄菰米饭来,玄奘吃了,便在堂前打坐,那婆婆自己进里间去了,夜来听得那婆婆在屋里喃喃诵经:
“……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那声音竟是说不出的慈悲安详,经文也是玄奘以前未曾听过的,当下暗暗留心,默默记诵,不提。
一夜无话,待得拂晓,用过早饭,玄奘便向婆婆请教:“老菩萨夜来诵念何经?慈悲之意甚深。”那婆婆道:“五十年前,老身还住在沙州,有位西域来的苦行僧人,教了老身这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颇有宁心安神之效,故此老身日日诵念,法师乃京师大德,未有听说过么?”“贫僧确是未曾听闻,便请老菩萨为我诵念一过,贫僧也好谨记在心。”那婆婆果然从头至尾又念了一遍,玄奘听了,合掌道:“多谢老菩萨,贫僧记得了。”“法师果然是天资聪慧,当时老身学此经时,足足讽诵过数十遍,方才记得。”“老菩萨谬赞,玄奘不敢承当。老菩萨,感你大德留贫僧住宿,贫僧这便要上路,老菩萨,告辞了。”走出门来,将随身携带的两个皮囊在门外的泉眼中装满清水,便欲启行,回身再向那婆婆致意时,那婆婆却不知往哪里去了,不见人影。
玄奘躬身向门内一合十,负水而行,走不出十余步,只听后面那婆婆高声叫喊:“法师慢走,慢走,且住,且住了!”玄奘愕然回头,只见那老婆婆牵着一匹骨瘦毛长的老红马,举着一根木杖,喘吁吁的从屋后赶将过来。
玄奘忙奔回去扶住那婆婆:“老菩萨还有何事吩咐?”那婆婆抚着胸口,喘息了许久,方才说道:“我看法师也没个脚力,西天路遥,如何走得?这马是老身所养,如今留着也是无用,便请法师收下,权为代步。”又将手中木杖递给玄奘,“遇险峻处也好撑持。”“老菩萨,这如何使得,老菩萨留我住宿,已是莫大之恩,贫僧如何再敢要老菩萨的东西?还请老菩萨收回。”“不,不,法师西行求法,何等大愿?老身平生敬佛,只恨年老孤贫,无可助力,法师便收下这二件物事,若能随法师面见世尊,也是老身一片向佛之忱。”彼此又推让许久,玄奘无奈,只得拜谢了那婆婆,接过木杖,骑上老红马,又向那婆婆再次辞行,这才纵马前行。
却也奇怪,那红马看起来皮包骨头,又老又瘦,奔跑起来却分外轻捷安稳,休说此地处处流沙,难以借力,寻常骏马便是身在平地,也决无此马这般迅速。玄奘心中感慨:马亦如人,可知山泽之间,埋没了几许俊才异士?
且不言玄奘感叹,只说这红马奔将起来,委实如风驰电掣,只见一道尘烟笔直向前,无片时,已奔出鸣沙山范围,数百里路程直如一掠而过,正在奔跑之际,那马蓦地抬起前足,希律律一声长鸣,顿住去势,就此不动。
玄奘见这马忽地停步不动,放眼看时,见前方茫茫一派,如云如雾,惊风拥沙,散如时雨,妖火流离,有似繁星,竟不知有几许远近。
那红马仰头喷鼻,不住地甩尾踏足,仿佛甚为不安,玄奘翻身下马,拍了拍那马颈毛:“这便是那莫贺延碛了么?原来是这等模样,此中想是十分危 3ǔωω。cōm险,你且回去陪伴老菩萨罢。”说着将水囊从马背上解下,自己背了,拄着木杖,便往前走。那马叫了一声,死死咬住玄奘衣袖,玄奘回头,温言笑道:“马儿马儿,你休得扯我,我愿未成,决不东移一步,你好生回去罢。”将袖子轻轻从红马口中取出,转身向前。
那红马又叫了一声,将身一纵,却奔在头里去了,玄奘叫道:“马儿,马儿,快快回来。”急忙忙追上去,那马到了沙雾附近,又扬蹄叫了一声,往里一蹿,登时不见了踪迹。
玄奘追上来,哪消数十步,眼前忽地一暗,已是变了景象,但见此间沙如细尘,风吹成雾,泛泛而起,鱼鳖龙蛇,无以数计,飞于尘雾中。又有石蕖青色,坚而甚轻,从风靡靡,覆其波上,一茎百叶,千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