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暴君刘璋 >

第159章

暴君刘璋-第159章

小说: 暴君刘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的?”

“真的。”

“子敬先生果然实诚人,来,再喝一杯。”刘璋提起酒壶又给鲁肃斟了一次酒,向旁边王累使个眼色,王累将一张告文递上来。

刘璋拿起告文。看了一遍,推到鲁肃面前。鲁肃疑惑地接过来,随口问道:“皇叔,这是什么?”

“盟书啊,子敬先生只要回去让吴侯盖上印章就好了。”刘璋说道。

鲁肃有了刚才的教训,一下子警惕起来,放下酒杯,拿起告文仔仔细细地看,开头列出了之前说的内容。

江东向蜀商所有产品开放,不得抵制,不得收取店面税以外的附加税。

江东“卖给”江陵难民四万三千石粮食,共九十万文,不过江东可以获取江陵友好牌匾一面,并立碑纪念。

双方五年之内不得互相攻伐。

直到看到:“孙权必须在吴城城楼宣誓与川军冰释前嫌,并且与篡夺朝纲的曹操为死仇,誓与川军一起营救天子,匡扶汉室。”

鲁肃皱起眉来,如果孙权真的在城楼当着百姓义正言辞地宣誓,那就与曹操没有转圜余地,至少转圜起来不是那么容易了,这与江东平衡厉害,两端保全的宗旨相悖。

“皇叔,我们吴侯绝对忠心大汉,与国贼曹操势不两立,这宣誓之事,就不用了吧?”

“既然绝对忠心大汉,那宣誓一下又有何不可?这样不但显得吴侯忠义,也可以让江东百姓更加拥戴吴侯啊。”

刘璋拿着酒杯,一边喝一边慢悠悠地道。

鲁肃无奈,继续向下读去,可是下一条,更加触动鲁肃神经,上面赫然写着,将巴丘出让给江东水军,作为蜀商登陆江东的货运港口。

鲁肃眉头一跳,一下子将告书拍在桌上,终于忍耐不住,缓缓捏紧案上的拳头,压着怒气对刘璋说道:“皇叔,你这样就太过分了吧?土地乃是根本,如果将巴丘割让,我吴侯如何面对江东百姓,如何统御江东八十一县?”

“是八十县。”一旁的法正纠正道。

“你……”鲁肃气得脸上涨红。

鲁肃无论如何不能在这个问题上让步,否则根本无法与孙权交代,第一使孙权削弱江东威望,第二会激怒主战派,第三,也会使主和派增加危机感。

巴丘虽只是一个县,但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江东出荆州的颈口,周瑜练兵出兵都是在这个地方,这里现在还驻扎着程普的部队。

江东据有巴丘,退可保江东,进可攻荆襄。

若川军据有巴丘,不止是商人的货物集散点,同时川军要登临江东实在轻而易举,那江东的水师在荆襄面前就成了摆设,江东要出兵荆襄,也不得不忌惮被前后夹击。

场中气氛一下子尴尬起来。刘璋默默喝酒,沉吟不语

魏延突然瓮声道:“巴丘何足挂齿,若是孙权不识时务,江东乃我囊中物。”

鲁肃气愤得僵在座位上,手指颤抖,真想一走了之,可是他深知双方的实力差距,而自己又是主和派的代表,就这样回去,江东与川军的战火恐怕不会断了,这是江东世族最恐惧的事情。

现在的问题是,事实所迫。不能不议和,可是刘璋议和的条件。又实在太苛刻。

“魏延,不得无礼。”刘璋沉声说了一句,长出一口气道:“今天和子敬先生谈的不是很愉快,不过酒喝得爽快,本侯赋诗一首,给子敬先生助助兴。”

“好啊,好啊,侯爷请。”

“侯爷请。”

文官们都看向刘璋。现在川军文武已经知道自己这个主公还是有文采的,只是一般不做诗,今日难得有兴致,大家都仔细听着。

刘璋看着面前青铜的酒樽,一口喝下,站起来,唰地一声拔出佩剑。朗声吟道:“

剑在鞘,卧雕弓。

江山破碎,奸臣入苍穹。

万里车书尽混同,汉土岂有别疆封?

拔剑张弓露张狂,铁马楼船下江东。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刘璋肃然念完。中气浑厚,全场落针可闻,不止是诗赋中的气势,字里行间更是直指江东,鲁肃看向刘璋。心猛地一跳,神色复杂莫名。

“万里车书尽混同。汉土岂有别疆封?

拔剑张弓露张狂,铁马楼船下江东。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这一刻,鲁肃完全相信,如果自己不答应刘璋的条件,无所畏惧连世族都不怕的刘璋屠夫,极有可能倾兵东征,在曹操统一北方之前,一统南方。

这不正是周瑜对江东的规划吗?

“啪。”老将黄忠突然一拍巴掌站起来,对鲁肃道:“鲁子敬,我家蜀候客气对你,是因为你也是江东贤人,可不要以为我川军怕了江东,只要蜀候一声令下,我川军水军八万,步军四十余万,立刻踏平江东。”

“我魏延愿做东征先锋,不能攻下吴城,誓不还都。”魏延猛地站起来,身上铠甲鳞片哗哗作响。

“誓不还都。”

“誓不还都。”

众将被刘璋那首诗感染,纷纷慷慨激昂,怒视鲁肃,鲁肃知道,这是川军在公然威胁自己和整个江东了。

可是自己又有什么办法?

鲁肃僵在原地,刘璋将佩剑还鞘,若无其事地坐下来,拿起酒杯,俯视桌面对站着的鲁肃道:“子敬先生,刚才纯属酒醉即兴发挥,若有失礼之处,还请莫怪,现在我们可以谈谈细节了吗?”

鲁肃没回话。

刘璋笑了一下:“看来子敬先生是不想谈了,那好吧,我刘璋不会为难别人,子敬先生请回吧,告诉吴侯,我会找个时间,亲自去吴城拜访他。”

刘璋带着淡淡笑意看向鲁肃,鲁肃心一咯噔,硬着头皮重新坐下来,这一刻,鲁肃感受到屈辱,一个弱国使节的屈辱。

可是,整个江东繁荣安宁,世族的保全,比起个人的荣辱,又算得了什么?

“皇叔。”鲁肃费了很大力气,才勉强吐出两个字,“这篇告文,让我们很为难,巴丘地理位置重要,如果交给川军治理,就算我能接受,周瑜也不能接受,江东大大小小的将领也不能接受。

另外江东本来缺粮,如果公示四万石粮食以如此低价卖给荆州,就算吴侯答应,江东的百姓也不能答应。”

“这些都好办。”刘璋随口道:“巴丘地理位置重要,也只是扼守庐陵郡和庐江郡的一半,难道我们得了这个港口还能飞过鄱阳湖不成?据我所知,周瑜屯军的地方可是鄱阳湖口,似乎我们并没有真正威胁到江东核心吧?

巴丘只是方便我们蜀商聚散货物,既然双方缔结同盟,就表示不会开战,难道鲁子敬会认为我刘璋如此短视,占了个巴丘,就公然撕毁同盟,去图谋你们一个半郡吗?

如果吴侯不能给百姓交代,这一条我们大可以改一下,就说交给我们做货运港口,但是归属权还是在吴侯手上,这样不是很妥帖吗?

至于江东大大小小的将领,呵呵,如果他们能成事,子敬先生就不会在这里和本侯把酒言欢了。

如果他们还不服气,子敬先生大可以先不公布这封告文,让他们再来试试,到时候如果他们战胜了,子敬先生就永远不用公布这篇告文了。对吧?”

鲁肃沉默,刘璋喝了一杯酒又道:“至于其他粮食什么的。这一条可以从告文上删了,也可以修改。

到时候吴侯把粮食送过来,我们给了钱,到底给了多少,还不是吴侯说了算?给了几千万还是几万万,我们顺着你们说就是了。”

众人瞪大眼睛看着刘璋,法正黄权等人也不禁佩服不已,鲁肃哭笑不得。刘璋却很淡然,这一招,后世开发票那些人不是常用么?

“怎么样,子敬先生,考虑清楚了吗?如果考虑清楚了,我们就继续喝酒,如果考虑不清楚。我刘璋也向你保证,不管今后川军和江东发生什么,你,子敬先生,都是我刘璋的朋友。”

鲁肃苦笑,过了良久。长出一口气:“好吧,我鲁肃暂时代吴侯答应了,不过还是要让吴侯过目。”

“这好办。”刘璋说道:“这封告文就去按照子敬先生的意思,修改一下,巴丘改为货港租借。租借时间五年,粮食方面。价格先不做说明。

子敬先生只要拿回去交给吴侯,让吴侯盖上印章,然后广发江东六郡八十一县,争取每条街道,每个村都能张贴两份以上,中秋之前完成,没问题吧?”

鲁肃惊愕地看向刘璋,明白刘璋的意思,刘璋这是要让这封告文在江东家喻户晓,板上钉钉,再无回旋的可能。

鲁肃现在终于明白,从最开始的客气套话,到后面提出隐晦条件,再到武力威胁,然后又“开导”自己,刘璋是一步一步在紧逼着自己,直到现在的处境。

可是前面已经答应了,现在自己又拿什么拒绝?

“皇叔啊,这实在是为难啊,并不是我们不想张贴,只是这仓促间,那么多布匹,不但花费不小,就算抄写,也要抄几个月,更别说张贴了。”

“哦,是吗?”刘璋笑了一下,“江东与荆益同气连枝,既然这样,那我们就为江东代劳了,我们可以为江东抄写告文,在子敬先生离开蜀中之前,一定抄好。”

鲁肃惊讶地看着刘璋,在他看来,无论如何不可能这么快抄写那么多告文,可是又不敢确定,勉勉强强答应了,心里想着回去怎么和孙权交代。

刘璋见到鲁肃答应,大为高兴,挽着鲁肃的手站起来,对众文武大声道:“从现在起,子敬先生,就是我川军最好的朋友,来,大家敬子敬先生一杯。”刘璋举起酒杯,川军众文武一齐向鲁肃举杯。

江东与川军最终达成协议,第一,江东向蜀商在江东经商提供最大便利,江东有保护蜀商的义务,没有处置蜀商的权利。

第二,江东向江陵流民提供四万三千石粮草。

第三,江东租借巴丘给川军。

第四,双方以曹操为共同死敌,联合宣誓诛除曹操,营救天子。

第五,双方五年之内,不得相互攻伐。

三日之后,在鲁肃惊愕的眼神下,川军士兵抬着两口箱子过来,每口箱子一万份纸质告文,把鲁肃吓了一跳,现在蜀中印刷术还没外传,所有百姓只知道白纸和书籍价格大副下降,却不知道为什么,鲁肃当然惊讶不已。

为了表达对鲁肃的友好与敬仰之情,刘璋率着川蜀商人给鲁肃送行,商人热情无比,馈赠了鲁肃大量礼物,除了白瓷,邛竹杖等特产,还用蜀锦给孙权周瑜等江东文臣武将做的衣服。

刘璋拿起一件给孙权做的蟒袍看了看,果然精美绝伦,霸气侧漏,对一旁的尹柏道:“回去给本侯也做一件。”

尹柏连忙点头称是。

刘璋一直将鲁肃送出二十里,作为一方之主,又是皇叔,爵至侯爷,实乃亘古未有的高规格了。

鲁肃拱手道:“皇叔,就送到这里吧,皇叔日理万机,鲁肃这就别过了。”

刘璋看着鲁肃,感慨道:“子敬啊,江东与川军能和平相处,共同对抗国贼曹操,皆是先生之力,先生实乃大汉功臣,本侯也是感激在心,从此江水无战事,是整个南方百姓之福啊,就此别过,以后荆益随时欢迎先生。”

“就此别过。”

鲁肃转身,望着前方平原上没有尽头的长路,瞬间一脸惆怅,自己这算成功议和了吗?

好像算,两方的确休兵了,而且自己还获得了高规格款待,这不但是自己有面子,刘璋也给足了孙权和江东世族百姓的面子,刘璋从外表看上去,那是很有诚意和谈。

可是自己回去,还有一大堆头疼事,怎么给孙权说,怎么安抚主战派,这都是一个问题。

刘璋看着鲁肃带着装载礼物的沉重车队远去,嘎吱声越来越远,远远看着鲁肃的背影,对法正道:“此人乃江东大才,只可惜,世族保守观念束缚,不得发挥啊。”

法正点点头道:“若以后攻取江东,此人定是重大威胁。”

………

鲁肃将盟约带回去,果然引起轩然大波,可是仅仅是在朝堂之上,现在周瑜下野,主战派不能抬头,而且鲁肃根本避开了程普黄盖等将领,只带着文官和孙权商议。

最后,江东举重若轻,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孙权最终签署了盟约,张贴江东六郡八十一县。

只不过里面的条款,全部被大儒张昭修饰了一遍,意思还是那个意思,可江东百姓看上去的感观完全变了样。

ps:#暴君刘璋#本章里面的诗改动自金主完颜亮《立马吴山第一峰》,感谢江雨杰km,林不诩的打赏。



第314章马超来袭(求订阅)

最后,江东举重若轻,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孙权最终签署了盟约,张贴江东六郡八十一县。

只不过里面的条款,全部被大儒张昭修饰了一遍,意思还是那个意思,可江东百姓看上去的感观完全变了样。

巴丘不但是租借港口,而且刻意强调了两点,第一租借期限五年,五年后江东一定能够收回,第二,江东会收取租税,着重强调租税会用在民生上,但是具体数目就不表了。

四万三千石粮食,被张昭“卖到了”天价,川军共支付五十万贯钱,合五亿钱,高出市价十倍以上,江东百姓看得大觉扬眉吐气,不止如此,江陵还得给江东竖立一个感谢的石碑。

蜀商的货品,无论是纸张,瓷器,还是其他,因为流水线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成熟,价格低于其他州郡,张昭便宣布,川军为了结盟江东,刘璋勒令蜀中商人,低价卖给江东货物。

这一点大受江东百姓欢迎,这样一来,卖给江东货物成了川军的“让步”,江东百姓有尊严,有面子,而且确确实实得到了实惠。

就拿书籍来说,蜀中的书籍价格是其他地方的几十分之一,不但百姓能花钱买,世族也愿意买,不但蜀中商人运来贩卖,一些其他州郡的商人和开明的世族,也到蜀中进货。

蜀中的商品,让江东的物价下跌,百姓自然高兴,都称赞孙权治理有方。

至于宣布与曹操决裂。本来这是与江东中庸政策相悖的,但是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也是在曹操强,刘璋弱的情况下。孙权宣布得义无返顾,从祖宗孙武说起,表达了江东宁折不弯的感情,誓与国贼曹操不共戴天。

孙权对汉室的忠义之心,感召日月。

孙权和江东文武,都不信刘璋能敌得过曹操,无论人口。土地,人心都不如曹操,正是江东用来平衡曹操的砝码。

统一天下的只可能是曹操,而不是刘璋,这样的情况下,江东割据的最大威胁,就只有曹操。

这样想了以后。江东世族就平衡了,在他们的规划中,本来就是联弱抗强,南北制衡,估摸着与刘璋联合后,才能维持稳定的分裂局面。这正是他们想要的,何乐而不为?

鲁肃虽然在成都觉得看到了生机,但是回到江东听到江东文武对川军的不屑之声,再一想,立刻又觉得川军不能威胁江东。

哪怕再有生机。现在荆益重创是事实,人口和税赋比北方曹操少得多。怎么可能在修养生息的竞争中战胜曹操?

鲁肃重新开始觉得,联合刘璋,是合乎维持江东分裂大战略的。

如此一来,这个合约立刻变了样,江东百姓和世族都觉得,这是江东外交的一次巨大胜利,再加上刘璋送给江东文武的礼物,以及川军对鲁肃的高规格接待送行,都印证了这一点。

江东百姓人人欢欣鼓舞,告文张贴各县乡,百姓听着书生解说,都是一脸骄傲。

孙权穿上用蜀锦做的华丽锦袍,蜀锦立刻风靡江东,外交功臣鲁肃带回的白瓷,成为江东“收藏家”的珍爱。

曲家第一批白瓷,尹家第一批锦缎到达江东,立刻被疯抢。

江东普天同庆,只有在柴桑养病的周瑜气得吐出了血,病势更加沉重。

就在江东一片欢庆的时候。荆益二州完成秋收,并成功举行四科举仕。

益州这次动乱基本是集中性的,成都叛乱攻击城池,江州巴西汉中都差不多,稻田基本没有毁坏。

而荆州就不一样了,襄阳有重兵把守,乱兵只能骚乱,到处抢劫杀人,荆南原本就凋敝,乱了之后更加不堪,以致于荆南荆北都没有什么收成。

荆州中部的江陵更别说了,一片白地。

不过好在叛乱平定后,黄月英在离任前,紧急让荆州水源丰富稻谷又被损坏的地方,栽种第二季稻米,预计十月能够收割,再加上江东送来的粮食,就算有江陵的流民,冬季也应该不需要益州的粮食支援。

双季稻的种植历史很远,最早见于公元前三百年古籍,但也有说起源于三国东吴和南北朝的宋,在汉朝不常见,只是刘璋和黄月英讨论增加粮食产量的时候,想到了这个方法。

原本还想细细研究一下种植时间和方法,但是这次叛乱,让荆州提前没了第一季稻,给种植第二季稻提供了便利,反正都没有收成了,黄月英索性就在江陵等地种植了第二季稻,自己亲自指导农民下种。

不知是不是江陵平原被水泡了以后变肥沃了,第二季稻种的还很好,眼看也能有相当的收成。

而五溪地区的粮食也获得了丰收,特别是巫溪,经过刘璋亲自指导,比别的部落多了两个措施,一个是种植的间距更科学,第二个是有幼苗的遮盖保护,使巫溪的收成比其他地方多一些。

包括迁出五溪,在涪陵一带的蛮人,都有一个不错的收成,而这些收成是全部归他们自己的,看着这么多粮食,可比以前抢汉人的村庄多得多。

而且农忙只有栽秧和收割的两三个月时间,剩下的时间不用太多人照料,不算耽误他们打猎,收成大大增加,那些开始还不落力的蛮人,看着别人丰收羡慕不已,下定决心明年也要开个水田种植。

秋收之后四科举仕顺利进行,由于纸张和书籍的普及,再加上识字就能当官的诱惑,许多原本就识字的百姓和寒门书生,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做了无数套公文处理试卷,熟读孙子韩非以后。

自认为已经出类拔萃,皆参加了考试。荆益二州选出了一大批生涩的文人,这些人勉强能够完成大部分公务。但是并不熟练,且思考流于表面。

如果是前几个月,这些人都能被委以官职,但是现在官员的缺位已经被春试的人占据了大半,秋试的只有少部分录取为官。

其余通过考试的人,通过乡试的被评定为秀才,通过县试的被评定为举人,通过州试的为进士。并评出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连带其他州试考生基本被发放为官。

没有当官的秀才,举人,进士。皆享受不同等级的官府俸禄,并且有见到区域内官吏不必行礼等特权,受到人们尊敬。

随着参加考试的人变多,黄权李严正在思考将乡试县试州试分开,拉开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