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绝世散修-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这等仙家宝物。
飞扬见到这一幕后,顿时就是明白了,这道家可是比起他玄家厉害得多,以后影响力也要大得多,可是没有至宝镇压气运,单单靠两件功德灵宝绝对是不够的,因此老子就相出对策,让道家的气运与蜀山的气运联系在一起,而后只要设计让蜀山大兴,道家也就能跟着大兴。
飞扬对于这《道德经》可是垂涎了很久,当即就是上前,对着老子说道,“圣人所著《道德经》真乃无上宝典,日后必定流传千古,方才飞扬匆匆一瞥,方知此经玄妙,不知圣人可否借在下一观”。
老子一听这话,看了飞扬一眼,当即便点了点头,他这《道德经》迟早是要传遍整个人族的,虽然说原稿比起其他抄写本多了几分玄奥,但是能跟飞扬结下一个善缘,那也是值得的。
“不知道友准备借多久”,老子当即问道,不是他小气,而且现如今道家初立,镇压气运的宝物还是不要借出去太久的好。
“只需一个月即可”。
老子闻言,便对着伊喜说道,“长眉,你在这函谷关多待半个月,就《道德经》借飞扬道友一观”。
“是,老师”。
随即,老子就再度骑上了青牛,准备要出关了,伊喜紧随其后,要送老子一层,至于飞扬则是牵着金牛,带着袁洪跟在了后面,却是跟着一起前去,也好见识一下传说当中的化胡为佛。
当即,一行人出了函谷关,当即老子将风火蒲团祭出,前方立马就多了一个人,身穿道袍,长得肥肥胖胖,看上去本应该是和蔼可亲,可是现如今却是一脸的阴沉,此时用一种复杂的神色看向了老子。
此人便是多宝道人了,按理来说,老子害得他截教差点覆灭,他的师尊现在还被关在紫霄宫,又将自己给一直关在风火蒲团当中,他应该是十分痛恨老子才对,然而,在他被困在风火蒲团之中的这些年内,老子并没有为难他,反而是时常为他讲道,使得他现如今不但尽得截教真传,就连人教**也尽数掌握了,这才使得多宝道人眼神变得如此复杂,不知道是该恨还是该敬。
“你便安心去吧!现如今截教接近灭教,大量气运流失东土,让你去分走佛门气运,不但是为了道门,也为了你截教,为了你师尊,截教现如今的局面,不是老朽和元始师弟愿意见到的,你大可放心,截教毕竟是我道门三教之一,我等不会坐视截教就此破灭的”。
一听老子这些话,多宝道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他投身西土,换取老子和元始对截教的帮助,算是报答了通天教主的恩情,而这次化胡为佛,也是他的大机缘。
当即,多宝道人一个字未说,元神遁出肉身,望六道轮回而去,老子见到,当即就是大袖一挥,将多宝道人的肉身打成了粉碎,飞扬在见到这一幕后,顿时就是知道老子不肯给多宝道人反本归元的机会,这才将其肉身销毁,只怕多宝道人一辈子都只能待在西土了。
而就在这时,天道有感老子化胡为佛,虽然是分走佛门气运,但却能够促使佛门大兴,当即便有大量功德落下,老子收下了这些功德,随后炼制成一枚金刚镯,乃是后天上品功德灵宝,可以杀人不沾因果,老子便用此物镇压着道家的气运。(未完待续。。)
第172回 三界皆苦 吾当安之
当即,老子便对着长眉道人说道,“长眉,我在青羊宫等你,你三年后再来”。
“是,老师”。
当即,老子骑着青牛,全身被云雾所笼罩,就此飘飘而去 飞扬看着老子远去的身影,顿时就是一阵疑惑,这老子道家都立下了,化胡为佛也成功了,不立马返回天界,还留在人间作甚,莫不是还有什么算计。
飞扬也没多想,更不敢去推演此事,否则老子刚走没多久,飞扬这一推演,老子肯定立马能够知道,到时候平白惹了老子不喜。
接下来,飞扬和伊喜返回了函谷关,飞扬拿着《道德经》去参悟了,飞扬深知此经玄妙,为道家的总纲,更是道家万经之首,而这原稿当中蕴含了部分老子对于道的感悟,对于飞扬这等修士来说却是无比的珍贵,这才有了飞扬这次红尘一行。
至于伊喜,他虽然急切想要修炼,但原稿在飞扬的手中,他也没办法修炼,只能等上一个月了。
而就在飞扬参悟《道德经》的时候,多宝道人却是顺利转世了,他父亲是迦毗罗卫城的城主净饭王,母亲摩耶夫人是拘利城公主。
他的母亲在结婚后很多年都没有身孕,直至梦见一头白象钻进她的左肋,才发现自己才有了身孕,夫人临分娩时依照俗例,要返回娘家拘利城去,途中经过蓝毗尼园,她看见一棵无忧树,花朵盛放,正想伸手采摘,儿子便诞生了。
而怪异的是,她这儿子一出生就会走路,当即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前后左右各走七步,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 ,而这时,天上降了两股圣水,一股是温暖的、一股是清凉的,给太子洗了个澡。
就在这时,西方须弥山上此时正在商议某事的接引和准提立马脸色大变,其中那接引脸色铁青,指着东方大骂,“竟敢以此小人行径。窃取我西方气运,当真可恶”。
不过就在这时,准提道人仿佛突然想到了什么,当即便说道,“师兄某要动怒,此事虽是东方圣人为了分走我西方气运所谓,但对我西方来说未曾不是一个机会,现如今。我西方只有小乘佛教,却没有大乘佛教。教义残缺,就算气运充足,也难以大兴,而这多宝道人,不就是东方送给我等、帮助我等完善西方教义的人吗”。
“那多宝道人心向东土,如何肯助我西方”。接引显然是心动了,不过摆在那面前还有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师兄此言差矣,那多宝道人本事截教大师兄,然而截教拜那两位圣人所赐,现如今接近灭教。而他又被迫投身西土,难有返回截教之日,此人如何能没有半点怨气,只要我等能够许以重利,自然能够让其对我佛门死心塌地”。
“如何才算重利”。
“很简单,能令其心动的,恐怕只有成圣之机了”。
“成圣之机,道友是说……”。
“没错,师兄将万佛之主的位置让给他,届时只要西方大兴,他借助万佛气运加身,未尝没有机会在无量量劫到来之前证道成圣”。
“能让我西方教义圆满,走向大兴,区区一个万佛之祖的位置,为兄怎会舍不得”。
摩耶夫人那时年过四十,身体衰弱,生了太子七天后便离世,从此,她的妹妹波阇波提夫便负起了抚育太子的责任。
净饭王晚年得子,后继有人,心中很欢喜,于是和有德望的婆罗门商议,为太子取名乔达摩?悉达多。
这时,有一位隐居的修道者阿私陀,到来为太子占相,预言太子将来,若是在家,便成为转轮圣王,若是出家,必为觉者,净饭王闻说,不禁愁恼,深恐儿子他日会修行。
这太子由七岁开始,每天必须研习经典,年纪稍长,又要学习骑、射、剑等武艺,他虽然于文、武二途都渐渐得到很高的造诣,但他最喜欢的,还是思索人生的奥秘,什么生命从何而来?人生真正的目的是什么?生命的尽头有没有归宿?这些人生问题,恐怕飞扬来了也答不出来,年轻的太子自然也难免迷惘了起来。
有一天,净饭王携太子到郊外游玩,太子看到农门在田中耕种,烈日晒背,满身泥浆,十分辛苦,耕牛拖着笨重的犁耙,弄得皮破血流,行动稍慢即遭鞭打,在翻开的泥土中,有些小虫受了伤,小鸟看到,便飞下来争啄。
在大自然里,万物弱肉强食,小虫死,小鸟得而生存,生和死,互相依附,每个生命都是极短暂的,最后更不免要死亡。
当即,太子在树荫下端坐默思,慈悯的心顿生,而出离世间的意念也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
随着岁月的消逝,净饭王由于年迈力衰,希望太子能继承王位,又忧心阿私陀的预言实现,所以在太子十九岁的时候,便替他娶了拘利城的公主耶输陀罗为妃,随后为太子筑了寒、暑、温三时的宫殿和美丽的花园,又挑选了一些宫娥彩女来侍候他,希望透过奢华的生活享受使他不要生起修行的意愿。
欢乐的日子,如行云流水般过去,但这并不是太子所要追求的理想修行方式,这日,太子得到父王的同意,带着侍从出游,在东门看见曲背贫困的老人,在南门看见痛苦呻吟的病人,在西门看见送葬中的死人,他看见了这些人生不可避免的苦难,不禁向随从说道,“我非为众生脱离这生、老、病、死的苦才好!”。
不久,太子来到北门,遇见了一位小乘佛教的僧人,这僧人见到他不凡的仪容,又听到他说出自己的修行,是为求脱离生老病死的痛苦,不禁连声赞许。
自此之后,太子渴望出家修行,就在二十九岁那年,他的儿子诞生了,净饭王后继有人了,因此在一个午夜,他带着侍从,跨上巨马,默然出了王宫,向城外驰去,然后进入一座森林,割断长发,脱去服饰,换上蓑衣,又遣走侍从。(未完待续。。)
第173回 天魔阻道 波旬魔主
太子离开森林,继续向东南方向而去,到毗舍离城附近拜访修道者跋伽婆,他在苦行林中,看到许多修苦行的人,用种种奇怪的方法来折磨自己的身体,他们以为只要这样做,来世便可生天,享受快乐,可不合理的苦因,又怎能得到合理的乐果呢?
太子认为这种方法,决不能解脱生死,所以住了七日,便漠然离开了。
当净饭王听到太子已经出家的消息后,心中很悲痛,立即派遣宫中亲信和大臣去劝籍太子,他们远远窥见太子在一棵树下端坐静思,便上前劝他回宫,太子回答说,“我修行,是要为众生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立志坚定,先不回宫。
这些人十分无奈,只好留下其中五人,陪伴太子四处学道。
接下来,太子继续向南行,渡过了恒河的急流,来到了摩揭陀国,当地居民看到他的风姿,都是赞叹不已,这里的国王知道了后,便请他入宫相会,当国王见到他的庄严容貌,听到他的深妙哲理,大为折服,恳切地要求他留下来教化人民,而且愿以王位相赠。
然而,太子一心寻求解脱生死之道,坚决地回绝了国王的好意,随即来到王舍城附近的一个林谷,拜访两位著名的宗教大师阿罗逻和郁陀罗,两人认为修道的方法是应先出家,托钵为生,修行禅定。
太子留在这里好几个月,禅定境界修得很高,可对解脱生老病死之道,却仍无所得,只好离去,来到尼连禅河边。在这里同修苦行,静坐沉思,每日或隔日进食一秕一米,后来还七日才进食一次,这种刻苦的修行,让身为凡人的他身体消瘦。皮骨相连,一直度过了六个年头。
六年的苦修,太子仍未能解脱生老病死,无奈之下,只好放弃这种修行,走进尼连禅河去沐浴,洗涤身上的积垢,随后还接受牧女牛乳的供养,因此身心立马恢复如初。而此时随伴他的五人认为他的道念不坚,悄悄离让而去,来到别的地方继续修他们的苦行。
最后,太子独自来到迦耶山,在一棵菩提树下,敷草而坐,发誓道,“我若证不到无上正等正觉。宁可让此身粉碎,终不起此座”。
随即。他在树下静思解脱生老病死之道,不料就在这时,竟然有外魔入侵,一瞬间群魔乱舞,张牙舞爪朝着太子扑杀而来,而领头之人。竟然是西方当中令人闻风丧胆的欲界之主波旬。
在这洪荒之中,有一种人人畏惧且痛恨的种族,那边是域外天魔,所谓的域外天魔,他们其实是太古魔族的一员。只不过在龙汉大劫当中,魔祖罗睺的诛仙剑阵被破,魔祖被道祖所击杀,太古魔族也在洪荒各族的联合绞杀下几近灭族。
而就在这时,魔族两大强者波旬魔主和原始天魔为了活命,便想出了一个方法,那就是祷告天道,在域外建立域外天魔界,专门阻碍洪荒修士的修行,每当天劫落下的时候,基本上会有天魔趁机进入洪荒,引动修士的心魔,在无声无息当中,将修士的血肉和魂魄吞噬一空,壮大自己的力量,令天底下所有的修士又恨又惧。
以鸿钧道祖为首的仙道势力虽然有心想要将这域外天魔界铲除,然而,这天魔阻碍修士修行,却是顺应了天道,可以延迟无量量劫的到来,因此得到了天道的庇护,鸿钧道祖也就无法奈何得了他们,只能传下诸多对抗天魔之法。
每当有天劫落下,便是这天魔趁机潜入洪荒之时,当然了,并不是谁渡劫他们都敢去捣乱,就拿飞扬来说吧!他渡劫的时候也不见天魔,他是因为他身具功德灵宝,乃是这域外天魔的克星,再加上天道规定,进入洪荒的天魔的修为,只能跟渡劫者的修为差不多,因此根本没有天魔赶来阻道,否则飞扬功德金光一照,那岂不是有多少死多少。
至于这域外天魔界有两处,一处在东方,被原始天魔所执掌,一处在西方,被波旬魔主所执掌,两人以东西分界线为界,划分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东方的修士渡劫,都是原始天魔座下天魔前去阻道,西方的修士渡劫,都是波旬天魔前去阻道。
而这次,波旬佛门预感道,若是让释迦摩尼立下大乘佛教,那大乘佛法必将十分克制他们域外天魔,这才使劲全力,哪怕太子不是在度天劫,也要进入洪荒将太子铲除。
当然了,由于这次太子不是在度天劫,因此波旬根本不敢直接出手杀掉他,而是用美女去诱惑他,派魔兵去吓唬他,幻化出各种恐怖场面去乱他的道心,不料释迦摩尼在见到这些后,道心根本没有受到半点的影响,仅仅只是微微一笑,随即通体大放智慧之光,将所有的幻境统统覆灭。
波旬魔主在见到这一幕后,顿时就是大怒不已,若不是受到天道的限制,不得直接出手的话,他早就扑上去将其吞得一根毛都不剩,当即恶狠狠地说道,“你要开创大乘佛教教化世人,本座偏偏要破坏你的佛法”。
释迦摩尼根本不放在心上,当即硕大,“佛法是正法,没有任何力量能破坏”。
波旬大笑,当即说道,“呵呵,正义永存,邪恶也不会消失,就算你佛法现世,世人也不可能人人都信仰你,本座的徒子徒孙不也很多吗?人性本恶,学坏容易学好难,有朝一日你入灭后,信仰你的人会越来越少,信仰本座的人会越来越多”。
“你破坏我的佛法对你没好处,佛光是普照之光,照耀着善良的人,也照耀着邪恶如你之人,如果正法时代一旦结束,你的福报也就完了,等待你的就是永世沉沦,你会在沉沦中受无量种种苦”。
“命由心造,本座会设法避免沉沦之苦的”。
“多行不义必自毙,哪里能避免得了!”。(未完待续。。)
第174回 大乘佛教 五方明王
“东方有一句话: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本座也要说一句:波旬亦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在顺应百姓方面,你是比不上本座的,日后你大乘佛教戒律森严,极力强调贪欲的危害,教人远离贪欲,而本座顺应百姓的**,满足百姓的**,众生没有贪欲哪有我欲界波旬?”
“我将有佛经留世”。
“经典是死文字,要教化众生,还是需要人来解释”。
“我将有僧宝留世”。
“你要教化众生,该不会拒绝本座的弟子接受你的教诲吧”。
“不会,众生平等,哪怕是你的弟子,我也会谆谆教导的”。
“那好,日后本座叫我的徒子徒孙混入你的僧宝内,穿你的袈裟,破坏你的佛法,曲解你的经典,破坏你的戒律,以报今日之辱”
释迦摩尼听了波旬的话,久久无语,不一会儿,两行热泪缓缓流了下来,波旬见此,率众狂笑而去,至此之后,大乘佛教和欲界却是彻底成为了死敌,大乘佛教的佛法可以克制域外天魔,可是当教中弟子渡劫时,便会遭受域外天魔恐怖的袭击。
在波旬魔主走后,释迦摩尼当即一声长叹,而后双手合十,说道,“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今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为释迦摩尼,在此立下大乘佛教,众生平等,皆可入我佛教,修我佛法,善哉,善哉,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大乘佛教跟小乘佛教的区别了,小乘佛教教主乃是那位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的弥勒佛祖,也就是未来佛,教义倾向于只度自己,不管他人。认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智慧去救度他人,也根本不想救度他人。
至于大乘佛教,释迦摩尼在自度的基础上增加了度他,认为佛既有能力救度自己,又有智慧和力量救度他,提出了众生平等,皆可成佛的观念。
小乘佛教的观念,是很难得到百姓们的认同的,因为小乘佛教的教义太过自私了。只管自己不管他人,就连仙道都认为以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为宗旨,时不时派遣弟子下山降妖除魔,救护苍生,至于小乘佛教的人,百姓都知道他们自顾自己,不管苍生,自然不会去信奉小乘佛教。
至于大乘佛教。在度己的基础上增加了度人,认为众生都是平等的。没人都有成佛的可能,宗旨是救世人出苦海,让众生人人成佛,自然是会得到百姓们的认同。
以往家中有人要加入小乘佛教,其他家人都会极力制止,因为佛门讲究的是出家。而如果是小乘佛教的话,他们出家之后,就会断绝跟家中所有的来往,只顾自己修行,那其他家人自然是不会允许的。至于大乘佛教就不同了,一个了成佛了,可以反过来度他的家人也成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百姓们也比较容易接受。
这便是在只有小乘佛教的时候,佛门难以大兴的缘故。
就在这时,无尽佛光冲天而起,普照三界十方,无数禅音将整个西方都给笼罩了起来,仿佛在这一瞬间有成千上万的佛陀在念经说法,为世人指点迷津,令人闻之如同暮鼓晨钟、醍醐灌顶,仿佛卸下了束缚身体多年的枷锁,身心为之一松,一瞬间心中不禁萌生出了向佛之心。
而就在这时,整个西方的天空被无尽的金光所笼罩,随后在这金光当中诞生出了一尊顶天立地般巨大的佛像,跌坐在炼化之上,手指对着前方一指,立马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卐”字,在天空当中不断地转动着。
随即,此印立马落下,体积越变越小,最终化为婴儿拳头大小,落在了释迦摩尼的额头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