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之门1619-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就是叶小满是个特别孝顺的人。
关于第二点,还和宋三子有些关系。当年宋陈氏没出嫁的时候,叶小满家和宋三子家都看中了没出嫁的宋陈氏,想把她娶回家当媳妇。可是宋陈氏的爹妈却很明确的宣布,不管是谁想娶他家的闺女,没有一百斤谷子做聘礼那是想都别想。
军户人家,谁家出的起一百斤谷子的聘礼啊。除了向百户老爷家借以外,大家并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好想。
原本宋家能从百户老爷家那里借出五十斤谷子就很不错了。结果身上有武艺的叶小满凭借自己的名声,硬是从百户老爷家借出了一百斤的谷子。眼看着粗手大脚能干活能生养的陈家闺女就要成了叶家的媳妇了,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宋家捡了个漏儿。
原来叶小满从百户家刚借出一百斤谷子来,叶小满的娘就生病了。为了给娘治病,叶小满花光了娶媳妇用的一百斤谷子。就这样,宋家用五十斤的谷子就娶回家一个媳妇。
用娶媳妇的钱给老娘治病。这样的事情别说是现代了,就是在古代也是非常少见的。也不是没人劝过叶小满。不少人都对叶小满说过,“你娘都已经四十多岁了,再能活也活不了几年了。娶了媳妇媳妇却能跟你过一辈子。这样的账你怎么就算不明白呢?”
叶小满不愧是血气旺的好小伙子,他对劝解他的人说道:“我娘生我养我一辈子,对我是有大恩的。我宁可打一辈子的光棍儿,也不能不报我娘的恩情!”
对比现代社会里动辄为了结婚把自己的父母炸骨敲油的子女,不能不说叶小满是个有良心的好人。
自然而然的,虽然百户所里有不少人仍旧觉得叶小满想不明白事理算不明白账,可是本百户里大部分的人却都觉得叶小满是个有情义讲良心的好汉子的。
用娶媳妇的粮食给老娘治病的叶小满成了好汉,那么在他的对比下,用五十斤谷子捡了个大漏儿的宋三子就成了个孬汉了。
虽然从没有人这么对两者进行过这样的对比,可是宋三子心里对于叶小满是充满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情绪的。
所以一听到自己的媳妇提起小满,又说自己是个窝囊废,宋三子心里一下子就冒出一股火来。
人人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可是从实际上讲,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百姓夫妇虽然经常的吵架打仗,但是他们的婚姻还是比较牢固的。原因也很简单,越是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的家庭,就越得抱团取暖相互扶持着面对生存压力。
所以即使心里面怒火满满可是宋三子还是没有发作。他只是带着不满的语气对宋陈氏说道:“叶小满是好汉不假,可是那好汉是那么好当的吗?当年一样是从百户老爷那里借粮食娶亲,同样是到了时候还不起粮食。可是我和我爹就能老老实实的跪在百户老爷面前求情,宽限了还粮食的日子。小满却和百户老爷放横,最后到底被百户老爷手下的四狗子他们把腿给打瘸了。要不是现在大庄园招工,小满娘俩能不能熬过这个春天都是两说呢。你还撺掇我和他学!”
宋陈氏对于当年的事情心里面也是知道的清清楚楚。她虽然并不觉得自己和小满的不幸遭遇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可是在内心深处,这个善良的底层女子还是觉得自己好像应该承担一点儿什么责任。所以,在平常的日子里,虽然她没有能力在物质上帮助小满娘俩,可是她总会说说小满的好话。
听了自家丈夫反驳自己的话,宋陈氏冷冷的呲笑一声说道:“全百户几百个男人,敢和那个老王八百户对着干的也只有小满一个人。就是他的腿被打瘸了,那他也是个有胆子的好汉子。那个老王八百户这些年祸害了多少卫所里大姑娘小媳妇了。那么多大男人,就那么心甘情愿的当了王八。我告诉你这窝囊废,要是有那么一天,那个老王八百户把绿帽子戴到你的头上,老娘除了跳井上吊,也指望不上你这窝囊废给我报仇的!”
不过是早晨起来的拌嘴,吵架吵的好好地,突然就被戴上一顶可能的绿帽子,再怎么能忍让的男人,听了这种可能也不会不发火了。
不过对于宋三子这种家里的活儿一半儿要靠老婆的男人来说,老婆说话就是再难听,他也不会往她身上甩巴掌。他穿上了草鞋怀着一肚子的怒火去西屋叫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去了。
家里人不知道宋三子早晨起来就受了自己老婆的一场床头气。家人都起来之后,就和附近十几个一起在工地上干活儿的同百户的军户往工地上赶。大家都知道庄园上的早饭是杂粮馒头和鱼汤。所以大家的脚步都匆匆忙忙的。
虽然大家都急着去工地吃饭,可是这一行人到了村口的时候,却发现不少同百户的一起在工地上干活的人被堵在村口了。
第274章承天事变8
在后世社会里,因为意识形态宣传工具被既得利益集团、特权阶层及其代言人把持,所以从总体上说,后世人对于农民起义的评价不高。
撇开被既得利益集团把持的大众传媒所洗脑的糊涂蛋来说,就是普通老百姓对于古代的那些农民起义也有些不理解。
工业社会的人,是很难理解农业社会的人的想法的。而处于因为经济高速发展缓解了阶级矛盾的现代社会的人,也很难想象阶级矛盾极端激烈的古代社会的人的生存状况是什么样的。
就是王书辉领导复兴会建立的新中国成立70多年之后,全面进入工业社会阶段的新中国人,特别是生长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新中国人,也很难理解新中国建立之前,明朝末年那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
不少就是来自于农场的,熟悉农业生产,出身农业工人家庭的年轻人也对明末农民起义的四处爆发感到不解。对于他们来说,他们认知的农业都是通过工业化手段进行的农业生产。他们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稳定、健全、安全、富庶的新社会里,他们所知道的农民和明朝末年的农民完全是两回事儿。
对于那些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来说,一呼百应揭竿而起这种事情他们真的难以理解。
其实,就是对于王书辉本人来说,他自己虽然在明末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并因为来自后世的丰富科学社会理论对阶级社会的阶级矛盾有着理性的认识。可是王书辉对于那种无组织无纲领无准备的明末农民起义的理解也不是很深刻很明确。
当然了,王书辉的这种状况其实和他所处的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他在理论上对于阶级矛盾的认识非常科学和客观,可是因为他成长的环境和他本人的实践经验,他在对于科学革命的实践观念上还是重建设而轻斗争的。
对于王书辉来说,毛老人家的那句“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王书辉在革命实践上更注重后半句。至于破坏一个旧世界的事情,王书辉不仅不擅长而且他觉得明王朝这个政权本身就在承担这方面的工作了。
至少王书辉本人看到复兴会驻荆门工作组党组书记陈立的报告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去了解承天事变发生的原因和细节,而是考虑怎样处理承天事变之后的事情的问题。
对于承天事变的爆发,复兴会派驻荆门州的工作组负责人,工作组的党组书记陈立本人也不是亲历者。
事变爆发之后,还是本来就生活在承天卫里的一个在农场建设工地上打短工的军户,把事情报告给了一个复兴会对农场职工进行生产建设兵培训的军事干部的。
出于对于这种兵变性质事件的敏感性,这个军事干部立即就详细的询问了事变的经过并将事情的详细情况报告给了工作组。
用现代人的眼观来看这次承天事变的话,肯定会有些无厘头的感觉。总体上说,整个事情就是因为承天卫的直接领导者,承天府镇守太监穆楠对卫所下达了禁止军户前往庄园打工的命令之后,承天卫下属的各个卫所的军官们执行了这样一个命令之后爆发的。
其中宋三子所属的荆门千户所下的一个百户所里,因为该百户对于这个命令的执行比较粗暴,他带着几个自己的狗腿子拦截准备前往庄园打工的军户,从而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在激烈的冲突中,宋三子和叶小满在混乱之下打死了不小心卷入冲突的卫所百户。百户的死亡激起了卫所军户的不安情绪,在百户所里比较有威信的叶小满的号召下,该百户的军户们揭竿而起,灭了百户的满门分光了百户家的粮食和钱。
宋三子(被动)和叶小满(主动)发起的这场起义,如果没有什么人响应的话,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兵变。承天卫方面,只要穆楠派出自己的几百个还能拿得出手的家丁之后,这场小小的兵变,就会像明朝末年无数大大小小的兵变一样,悄无声息的就被镇压了。
可是,一方面承天卫上下的军户们在贪婪无比的穆楠的压迫下长期处于一种严重不满的状况中。另一方面,穆楠又非常愚蠢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军户们自己要掐灭他们刚刚燃起的一丁点儿的“美好”(对于在复兴会农场建设工地打工的军户来说,复兴会方面提供的待遇就是美好的生活)生活的希望。
时时刻刻的处于生存边缘的承天卫军户们突然经历了从希望到绝望的过程,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他们产生了非常激烈的情绪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率先揭竿而起的宋三子和叶小满的举动,像在汽油上点燃了一根火柴一样,一下子使得整个承天卫军户们的不满爆发了出来。
得知了宋三子和叶小满的事情的消息之后,从荆门千户所的各个百户开始,不管有没有军户在农场工地上打工的,承天卫下属的所有卫所都爆发了武装兵变。原本造反的军户只是极少数,而到了这个时候,造反兵变的军户成了大多数。
虽然一直宅在位于承天府内的兴都留守司里的承天镇守太监穆楠,在几百个家丁的保护以及承天府知府组织当地士绅的家丁防守的承天府城内尚且还没有受到直接的冲击。可是,当军户们杀光了自己所在的卫所的军官之后,他们出于一种本能,认定了自己的敌人就是缩在府城里的镇守太监穆楠。
所以,在分到了一点儿微不足道的粮食银子之后,他们都聚集到了承天府城城外。
一万多(包括卫所的正兵以及两百年来卫所军户大量繁衍出来的军余)进行了初步武装(各个卫所中的武器库不是空的就是只有些生锈*了的破烂玩意)的武装力量围住了府城。对于承天府知府来说,这就是不得了的造反作乱的事件了。
这个知府不知道自己是湖北地区仅存的一个大明朝的高级文官,所以他按照惯例,立即派遣亲信“勇士”,带着报急文书前往武昌府,向湖广巡抚衙门求救。
这位知府肯定想不到的是,还没等他的亲信“勇士”逃出府城呢,就在离承天府不到三百里地的枝江县,两个营一千多名全副武装的复兴军战士,正在向承天府开来的路上。
只是,这支有枪有炮完全近代化了的武装部队,是前往承天府镇压起义的还是镇压反动派的,对于这个问题,那就不得而知了。
第275章魏忠贤的疑惑1
正常情况下,现代中国的军队在徒步行军的常行军情况下为时速4…5公里,日行程30…40公里;“急行军”为时速10公里左右;“强行军”为日行50公里以上,一昼夜连续行军12小时以上。
复兴军虽然是王书辉按照现代军队的标准进行训练的。但是无论是从体能的角度还是从装备的角度,古代人都没有现代人那么好。所以复兴军进行的常行军,也就是在不影响部队立即投入作战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以达到日行程二十公里左右,也就是日行程五十里地。
所以,从复兴会接到武昌事变的报告到复兴会的两个营到达承天府这段时间,已经过去十天左右了。
一万多人围困一座规模不大防卫不严的城市,这种事情对于城外的围困方也好,对于城内的被围困方也好,都是一个不太舒服的过程。
是人就要吃饭。承天府城内的情况还好一些。虽然承天府城内的米价飞升,可是这也只是针对老白姓来说的。老百姓的状况虽然进一步恶化,可是府城内负责防卫城池安全的那些士绅大户的家丁们以及府衙下属的那些衙役弓手和民壮的饮食都是由府衙负责的。
承天府知府虽然不是那种允文允武的天才人物,可是他也知道,在乱兵围城的情况下,必须保证府城内部的稳定。所以,对于米价飞涨这种情况他也进行了一定的抑制。
虽然他的努力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可是已经搞清楚现状的承天府内的士绅们也知道,这个时候,府城内部的安稳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米价虽然高的离谱,但是不少士绅也在城内开了粥棚之类的稳定民心。
相比较有组织有策略的承天府城内,承天府城外的造反军户们的情况就要坏的多。他们都是在情绪激烈的情况下杀官造反的。几个千户所和十几个百户所的军户以及大量的民众根本就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和组织。所以围城行动才展开了两天,军户们之间就发生了多次的因为粮食问题的打架和斗殴。
好在十几个被各个卫所军户推出来的领头人也不是完全的杠头傻瓜。在多次商量之后,叶小满提出的各个百户轮流出去打粮的计划被大家认可了。
大家之所以参加造反,无论是主动的参加还是被被动的被裹挟,归根结底是因为参加造反有好处。
刚开始杀掉卫所军官的时候大家很热衷,之后大家参加围城的事情也很热衷,究其原因,是因为杀掉了卫所军官可以立即获得粮食和银子,而参加围城也是因为各个头领们可以分到更多的粮食和银子的许诺。
在没有纲领、没有组织、没有纪律、没有一个有效领导集体的情况下,根本就没有任何后勤,手里的粮食越吃越少,未来的希望越来越渺茫的情况下,越来越多参加围城的军户开始偷偷的跑掉。
因为各个卫所的军户在围城的过程中经过了充分的交流,所以,逃到复兴会所在的庄园签个长契当长工的出路几乎被所有的军户所得知。就这样,从围城的第三天开始,就有害怕朝廷追究的军户偷偷的跑回家,然后拖家带口的逃奔复兴会的农场的。
随后的几天里,除了少数头脑不太灵光,觉得造反事件是“法不责众”的军户跑回家希图蒙混过关之外,前后将近四千个军户拖家带口的领着家人投奔了荆门。
复兴会荆门工作组对于突然而来的人口也有几分措手不及,但是因为有着充分的组织流民的经验,这几千人很快就被工作组打散分队,然后工作组就开始将新补充的人力投入了农场建设工作。
等到两个营的复兴军在承天府善后工作组的领导下到达承天府外的时候,围困府城的军户只剩下不到三千人了。
实际上当队列整齐的复兴军出现在这些军户的视野也之后,剩下的这三千多个还在苦苦坚持着的军户们也一哄而散了。
站在承天府城墙上的士绅家丁和府衙组织出来的衙役民壮看到这个情景,一方面开始大声的高呼起来,不少人甚至哭了起来。另一方面立即有人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城内的官员士绅。闻讯赶到城墙上的承天府知府终于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要知道,十天的乱兵围城严重的刺激着这个看起来刚毅木讷的文官。实际上有好几次他都准备在府衙里自尽了。
从乱兵围城的第一天开始,他的手边就一直准备着一碗毒药。府衙后院住着他的亲眷的屋子也是紧关着,外面堆满了已经浇满了菜油的柴火。这位准备为大明尽忠以求体面的文官大人,原本是准备等到乱兵进城之后,就点燃这些柴火烧死自己的亲眷最后服毒自尽的。
按照大明朝的体例,外地客兵是不能进城的。特别是承天府这样有着特殊意味的城池更是如此。明朝统治者自己也知道封建军队烧杀抢掠的德性,所以各地文官对于这一惯例都执行的比较彻底。
其实就是当地文官有让军队入城的意愿,身家性命都在城内的那些地主士绅们也不会允许他这么做。
等到从城墙的吊篮下下来跑到复兴军这里联系的府衙衙役把禁止部队入城的命令传达到之后,承天府善后工作组立即对部队下达了进攻命令。
也不知道我们要说承天府的这位知府是运气好还是运气不好。反正在注重火力覆盖的复兴军的第一轮炮击中,这位站在城头上的知府就被复兴军填装了烈性乍药的炮弹炸了个灰飞烟灭。
说他运气好,是因为他的死亡让他逃过了之后被捕送入集中营劳动的下场,说他运气不好,是因为他在刚刚放下了巨大心理压力,喜悦的心情还没有发散干净的情况下就被打死了。
更主要的是,在复兴军入城的过程中,该知府没有搞清楚状况以为乱兵进城了的心腹家人稀里糊涂的点燃了后院的柴火。承天府知府的家眷,无论是男女老少都被这个忠心耿耿的老家人活活烧死了。
第276章魏忠贤的疑惑2
要管理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又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极端落后的情况下,这样的工作真的是极度的辛苦的。
当然了,如果是在国家的上升期承担中国的掌舵人这样的工作的话,因为官员们整体比较向上,所以在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比较高明的助理班子的帮助下,这个工作虽然繁重但还不至于让人感到绝望。
很明显,魏忠贤没有赶上那样的好时候,大明朝的担子被天启皇帝压到他身上的时候,基本上就处于一种江河日下的状况了。天启皇帝亲政之初,为了酬赏东林党人为他上位做出的努力,天启帝还是很把一些关键性的岗位和重要的工作都交给了他们做的。
一个能够把木工活干的很好的人,绝对得是个耳清目明头脑灵活的人。天启皇帝痴迷木匠不假,可是他也绝对在两百多年的大明朝的十几个皇帝里,算是个比较聪明的家伙。
亲政不到一年,他就非常敏感的发现了东林党文官集团绝不是他们标榜的是那种为国为民的忠义人物。他们的一切举动,他们各种各样的作秀,他们各种各样的政治举措和制定的政策,都是围绕着士绅集团的利益进行的。
天启皇帝或许不知道什么叫做零和博弈。可是天启皇帝出于一个封建帝王的本能,虽然很年轻,却很能理解他的祖先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两个杰出人物的治国之道。对他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