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13章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13章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骈文无论是前世的学习,或者硬盘里储存的资料,都是自己的弱项。
  这也成了郑朗学习的重点。
  四六骈,南北朝的骈文大约不能当作榜样,只好学西汉的骈文,特别是司马相如的一些文章。
  洗涤了一下心灵,字似乎这一刻又有了新的长进,性格宅,常无我无人,一颗心都沉浸于字与文章当中,竟然没有发现刘知州的到来。
  大娘要喊,刘敬摇了摇手,制止。就站在边上看。
  隐隐的发现几日不见,小家伙的字又在突破,字迹行间里充满了一种放达,一种自然的生机,一种让人神怡的趣味。这样的字,若是有人能将王羲之一成妩媚写出来,两相放在一起,让四儿比较,四儿会顾忌着主人的面子,说,差不多吧。
  看看人家的妩媚多好看啊。
  但在刘知州眼里不同的。
  站在边上看得如痴如醉,屋中于是就出现了一幕奇怪的场景,写的人浑然不觉,看的人也浑然不觉,安静一片,只听到几人细微的呼吸声。
  写到最后一行字:已亲见近县,恐远所谿谷山泽之民不遍闻。檄到,亟下县道,使咸喻陛下之意,唯毋忽也。
  徐徐放下笔来道:“故有此檄,轻轻而毕。”
  心中还叹息了一声,即便是司马相如的赋文中,也不完全是骈文,为了表达意思,多处用了散文化,这才形成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他的才情,他的年代,都如此了,遑论宋人。
  “正是,此文乃司马长卿诸篇最有名的其一。”
  郑朗扭过头,施了一礼:“见过知州。”
  很礼貌,然而不流于巴结邀媚,态度坦荡。不过岂要说他,就是大内里面那位老太太,郑朗见了她,也未必会有多少巴结的媚态。
  刘知州更欢喜了,道:“这篇字可否赠送给我。”
  “知州赏识,岂敢不从,只怕污了知州的法眼。”继续用不亢不卑的语气缓慢的说道,一种雍容,一种淡定,象是神马,象是浮云,就从郑朗一张圆脸上闪现出来。
  长相不及岑大少,可这种浮云,让刘知州喜不自胜,拉着郑朗的手说道:“小郎过谦,小郎过谦。”
  这个动作,几位妇人与四儿多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在青楼里听过见过许多事的六娘七娘,还有陈四娘眼中出现了愕然,岂是拉手那么简单,这叫提携。
  也要看郑朗如何做。
  刘知州同样在看。
  郑朗看着他那只瘦骨嶙峋的大手,微微一笑,道:“小子一定不负知州的厚爱。”
  不但居然受之,态度坦荡之极。
  “哈哈哈,”刘知州大笑,笑声几乎穿破了屋宇,开心道:“小郎,老夫来到郑州一年有奇,看到了小郎,乃是老夫最开心的事。”


 第三十一章 好多老浪花

  坐下来,刘知州脸上堆起笑容,呷了一口茶说道:“小郎,今天秋闱可有意否?”
  宋朝尚文,每年省试,也成了各州知州较劲的场所。甚至或明或暗的资助举子,让他们后顾无忧,好去考一个好名次。然而各州的经济环境不同,教育水平不同,有的州能考中很多进士,有的州多少年才出一个。这也是政绩之一。
  晏殊十四岁赐同进士出身,天下美之。若是郑家子十二岁中解试,明年就有可能中省试,比晏殊还小一岁,那么自己功绩薄上会浓浓写下一笔。
  还有一个话外之音,今年他在郑州任上,一拉手,懂的,只要他能将诗社上的才华发挥出来,好名次就有了。
  “多谢知州美意,然后生自幼年时受先父教诲,学习了几年。自先父故去,一度放任自流,过了几年荒诞不经的生活,耽搁了数年辰光。直到前年醒悟过来,认真学习的时间很短。学得越多,就如登山,看得越高,才知道学问的广大无比,自己学识的浅薄。仅是一首诗不能代表什么。后生年十二岁,写了出来,众人惊奇,若是二十二岁呢?泯然众人矣。”
  后生放在称呼上有多层含义,有指较后出生的人,有指后辈,有指后嗣,有年轻人,有指青年男子,有指醒悟晚的人,还有指是学生!
  拉了一把,称呼由小子改成了后生,其意自明!
  刘知州脸上开出一朵朵荷花。
  况且此子不骄不躁,值得载培。
  郑朗继续说道:“进了考场,考官阅卷可不会分年龄大小,只看文章。而科考要考诗赋论策经义,后生现在进入考场,还略显吃力。苦读几年后,稍有长进,再去科闱不迟。”
  “受……之。”差一点说受教啦。
  终打消了劝说郑朗今年就参加科闱的念头。
  叙说了一会儿,看了看,郑家家境尚可,不是贫困家庭,自己还能拿出一批经济资助,只好说道:“以后若有什么难处,前来寻某。”
  “后生谨记。”
  刘知州这才高兴的离开。
  路上忽然好笑起来,这样的举止谈吐,自己居然不相信范仲淹的话,让一个小姐说疑了心。再无迟疑,将郑朗写的那首诗以及今天默写的赋文,全部送到了东京城。甚至将二人的对话都写了一遍,看到没有,十二岁的孩子说话比大人说话还要成熟。同时也宣告,这是我后生啦,你们谁也别想抢。
  宋朝实际排斥门生现象的,可杜之不绝。
  象欧阳修这个吵架的高手,因为文章写得好,被许多人视为宗师。朝廷也无可奈何。
  ……
  大舅又来了。
  他倒不是拍马屁的人,自家小妹,心痛的。而小妹的指望就是这个大侄子了。
  见了面高兴的说道:“朗儿,好消息,刘知州将你写的诗送到京城。”
  送到京城?郑朗眼中略略迷茫了一会儿,迅即明白,宋朝武将处境委实可怜,文官却无法无天,特别是言官,专职工作就是喷人,上到皇帝宰相,下到地方百姓,每一个皇帝都让言官喷过许多口水过。
  喷得越厉害,老百姓越传言是好官,于是越喷越来劲。许多地方官喷得无法可想,不敢有作为了,一有作为,必然牵扯到利益,也必然引来言官的大团大团口水。
  但提拨后进,问题不大。中间没有多少利益牵扯,于是从宰相到地方的知州县令,皆喜欢提拨后进。象外戚钱惟演,马上就会在洛阳做一件事,带着欧阳修、谢绛等人整天玩乐,甚至欧阳修几人因雪阻于龙门,钱惟演派人冒雪送来厨师与歌妓,吃的玩的得备好,公务我安排人代你们做了,多玩几天,不用这么急回去。若是厨师烧菜不好吃,我马上会换掉,若是歌妓长得不美丽,歌唱得不好,舞跳得不好,或者……某一方面不好,我也马上换掉。
  所以做宋朝的文官,真的很快乐。
  这件事是雅事,刘知州做了,也无需隐瞒,让大舅得知,跑来报喜的。
  郑朗却摇头道:“未必是喜事。”
  论经义骈文的造诣,他此时未必能胜过许多人,包括大舅。所以明知刘知州有意提拨,也断然放弃了今年的秋闱。
  可历经千年的演变,后人的分析,硬盘里还储存着一些资料做参考,休说大舅,就是后来的苏东坡,不谈才情,那是自找苦吃,但论理解力,无论苏东坡善长的诗词文书,或者绘画,能让郑朗忽悠得落荒而逃。政治亦是如此,郑朗对政治的洞察力与理解力,也远在大舅之上,甚至还在刘知州之上。
  “为什么?”
  “大舅,为什么我在诗社上一出,引起轰动,是不是因为年龄?”
  “是啊。”才华一部分,没才华,三岁也没用。年龄也是一个关健。
  “若是夸一夸,是不是一个祥瑞。”
  “我看你啊,是自夸。”
  “自夸不自夸,我心中有数,别人夸奖,我依然是我,别人讥笑,我依然还是我。”
  “不错,”大舅终有些惭愧了,看看自己,别人一夸,尾巴就翘上天啦,别人一讽,马上就不乐意。居然还不如这个小屁孩子。
  “再问一件事,太后对先帝感情好不好?”
  “好啊,还用疑问吗?”
  “那么我再问大舅,乾兴元年,太后为什么用王相公与吕相公的建议,诏以天书等物,陪葬永定陵!”
  大内那个老太太可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一个温柔版的武则天,对权利留恋无比,然而却是一个地道的务实派。宋真宗耗尽无数人力、财力请来的“天书”等物,一般来说,要神圣的供奉。
  后人正是因为宋真宗搞的这些祥瑞,封禅等活动,将他怦击得一文不值,其实还是一个很好的守成之君,抛去这一瑕疵,对百姓也不错,国家治理也可,为后面宋朝经济兴盛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底子。
  作为丈夫最心爱的妻子是怎么做的?
  全部送到巩县大坟里埋藏!天上的东西人间不该拥有,谁请来的谁带走,那怕是丈夫请来的,老娘不伺候。这是一个很务实的妇人。自己年幼扬名,沾了一些腥气,刘知州这个做法,纯是自找无趣。
  “大舅,时代不同啦,晏学生是在真宗年代,十四岁就中了进士的,换作现在,就未必能中。天圣二年,宋痒与宋祁两兄弟同时高中,小宋才情在大宋之上,为什么让大宋作为状元,小宋只列在第十?”
  “那该怎么办?”大舅慢慢地也想通了,担心的问。
  “诗是我作的,字是我写的,并不是有意弄祥瑞,勿喜也无忧。”
  “是……”大舅忽然醒悟过来,问:“你是怎么想到的?”
  老子还没有想起来呢,就算我无能,长江后浪推前浪,我这朵老浪花死在沙滩上,可人家一个堂堂的知州都没有想到,一群聪明的幕僚都没有想到,为什么你就想起来了?
  难不成全部变成了老浪花,一起即将死在沙滩上?


 第三十二章 岳父的糊涂

  不想打击大舅一颗老嫩的心,撒了一个小谎,道:“大舅,爹爹没有过世前,闻听太后此举,曾在我面前评议过此事。”
  大舅捂了捂胸口,道:“朗儿,你差一点吓着了我,真以为祥瑞出现。”
  但也纳闷,就是妹夫说的,又怎么着。他只说了太后务实,不喜欢祥瑞,后面的还要靠小家伙联想。并且这两件事皆是大事,自己知道,新知州知道,为什么都没有想到呢?
  因此,看着这个小侄子,眼光也出现了一些畏惧与惊疑。
  结果郑朗猜中了,过程猜得有些差错。刘娥呆在张府十五年,这十五年无所事事,只好博览群书,研究琴棋书画。她大脑里没硬盘,可智商发达,记忆力强,后来做皇后时,朝政事务与大臣相互的关系,只要说一遍,她就能记得所有细节,并且用高智商将来龙去脉理清楚。所以这十五年,已经让她变成了一个才女。
  包括书法,未必能写出大家风范,但对书法的理解力,也超过了刘知州。
  看到后,十分喜欢,不但似是一种很好的新书法,而且仅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子写的。差一点让郑朗猜错,正准备传唤郑朗,让他到东京城,让自己看一看。可她是女人,心思细腻,就看到了刘知州写了八个字,改顽勤学,闭门苦读。
  没有用劣与恶、坏,这三个词眼,是顽皮。
  刘娥感到有点不对劲,派人打听了一下。其实不用去郑州打听,郑朗的光辉事迹,东京城也在传扬。先是坏的,如何十岁狎妓,如何拨小刀子。然后是好的,大家感觉不一样,有惊奇,有慨叹,有愕然,有不解,有迷茫。这个华丽的大换身,大家一起不能适应。
  本来是好事,浪子改恶向善,比如周处,史书都褒奖之。可刘娥听到拨小刀子,眉毛皱了起来。这份“勇敢”“狠强”,使她想到了三个人,寇准、丁谓、曹利用。
  估计让郑朗知道,能直接昏倒在地,咱连考中省试的把握,都不敢说,你老人家乍就将我与这三位大神相比较呢?
  刘娥迟疑了,人才是不错的,可她不喜欢果狠的人,要人才不要太多,朝中的王曾连中三元,才气岂不比他高?但正因为碍了她的事,正准备找一个理由,将他罢出朝堂呢。
  于是不报。
  扣下来了,也不奖,也不罚。
  倒是小皇帝听闻此事后,悄悄翻出来,他最大爱好就是练书法,不过练的是飞白体。所谓的飞白体,相传是蔡邕看到修鸿都门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字,受到了启发,创造的字体。笔画里带丝丝露白,所以名为飞白体。写得好,往往产生一种很震憾的艺术美,从唐到宋,许多人皆练习这种字体。
  但不代表着他对其他书法不懂。
  看到后,先是惊奇,后是惊喜,十分喜欢。可他上面的老妈太强势了,不敢吭声。
  刘知州也纳闷,难得的天纵奇才,为什么太后一声不吭,然想到了老太太古怪而又强硬的脾气,刘知州心中郁闷,却不敢做任何表示。于是此事冷了下来。
  中间的过程无人得知,但一开始时,让郑朗不胜其烦,听闻后,许多乡间学子前来登门拜访。本想写一张告示贴于门口,我只想安心的读书,不是商人,要交往,要人脉关系,好做生意。也不是交际花,需要交际,需要人抬捧,来抬高自己身份。
  可这样一来,自己不是放达,而是狂妄自大,可以写,但他的真才实学,远没有到那地步。只好苦着脸,接见,然后寒喧几句,送客。
  渐渐的,见到京城那个老太太没有了消息,这一风势才消停下来。
  ……
  让肖伯到山上砍了几个粗竹子,用锯子锯成一个个小段,以节为底,中高部分为顶,并没有打磨。只是试了一下刀。
  经过一年多临摹,绘画的功底也有所长进。绘画功底,仅能起辅助作用,与雕刻还是两回事的。
  也不求做最好,至少得做一个大模样出来。
  想做的正是另一件工艺品种,文房杂项之一——笔筒。
  这事物很早就出现了,多用木头,后来还出现用铜、等金属做的笔筒。到了宋代后,又出现了瓷笔筒,如今郑朗所用的笔筒正是用瓷做的。可是宋代笔筒做工都很粗陋,直到明代后,才发展起来,工艺变得精彩,材料也更广泛,各种精美的瓷器笔筒,玉制笔筒,象牙制笔筒,还有的就是竹子做的笔筒。甚至有的做工好者,后世能拍卖上千万人民币的价格。
  竹制笔筒有,穷人家用的,砍一个笔筒,放上毛笔,至于在竹子上做雕刻,也许有之,但郑朗还没有看到过,脑海里也没有印象。即便有,顶上无聊的在上面刻几个字。
  拿起了刻刀,脑海里知识有的,比如高浮雕、浅浮雕、镂空深浮雕、立体高浮雕、剔地浮雕、圆雕毛刻等刀法,还有注意竹表与竹肌不同色泽对层次的影响,有的还会奁漆螺钿。
  取竹料时也有讲究,最好是竹根部分,竹子向上长,几乎都是一样,直直的,但竹根受地形影响,会有一些细微的变化,有的会长成奇形怪状,对于做笔筒来说,却是好材料。竹子本身的坚硬年龄颜色等等也要琢磨,将料做工。
  脑海里一大堆知识与图像,拿到竹筒,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其实,还是他的爱好决定了这个举动。对娄烟使一个小坏,仅是借口,用四张纸写上字,计谋也就成功了,何必非要用竹笔筒?
  然而要做竹笔筒,就要钻研,也会浪费学习的时间,于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就象学弹琴,学绘画一样。
  郑朗也知道自己水平,开始并没有选竹根部分,甚至都没有亲自前去竹林,挑好的竹根。只选择质软的竹子前端试刀,捣鼓了一会儿,惨会忍睹。比他第一次向陈四娘学琴,更是可怜。
  可他性格沉稳,能忍耐,并没有气妥,每天读书读累了,字也写累了,或者学着绘画,或者学一会儿古琴,或者拿竹筒出来捣鼓一下。继续过着很宅的生活。
  倒是几位娘娘很奇怪的问了一回:“朗儿,你在做什么?”
  “大娘,三娘,四娘,六娘,七娘,我累了,刻着它好玩,当放松的。”
  “我的儿,苦了,柳儿,四儿,过来,替郎君揉揉手腕,捏捍胳膊,捶捶背。”
  “喏。”两个小萝莉笑嘻嘻的跑过来。
  大约看到郑朗变好,大约听到诗社上发生的事,柳儿生份的态度转变了很多。
  她们会捶什么背,几个娘娘一走,郑朗说:“得,你们还是息息吧,别弄痛了我。”
  笑嘻嘻的退下去。
  不久后,平静的生活被打破,收到了两份邀请,第一份是他泰山发来的,派了一个老仆,接他去孟州。发生了这件大事,崔有节不可能不知。十分不解,写了一封信给刘知州,我女婿那个字我看过,并不是很好,为何你如此夸它?
  此时刘敬心中正郁闷,回信语气也变得不大友好,说,你也是中过进士才进入官场的,为什么一个字好坏,你都看不懂?士大夫说话,要讲究一个温文尔雅,后来富弼做了首相,韩琦很不听话,就劝。偏韩琦是一个十分霸道的主,做下属要凌慢上司,做上司,要欺侮下属。便不高兴的说了一句:“你又絮叨了。”
  富弼也吵架,可第一次听闻有人用如此粗鲁的语言向他说话,色变,问:“絮是何言?”
  韩琦只是耸耸肩,富弼差得差点吐血。
  刘敬用了这个语气回信,措辞算是很严厉了。
  崔有节不好再说,是真是假,还是将女婿喊来,再写一遭看看。但他心情同样很郁闷,就算我上次看花了眼睛,可这个字还在我手上呢,怎么就是好字?好在哪里!
  越想越糊涂。
  郑朗也没有回绝,带了一些礼物,跟着老仆就去了。
  但安的心眼有些儿不好。


 第三十二章 三变小妻子(上)

  这门娃娃亲,他不是很反对,也不是很排斥,就象后世恋爱的婚姻,未必全部会走向白头偕老,包办介绍的婚姻,也未必不会善终。
  况且这时代,多数如此。
  可他要看看小妻子长得什么模样,宋朝不是后世明朝,理教严,许多人家将闺女关在房间里,半步都不让出。对方长得好坏,只能听媒婆忽悠。宋朝,特别是北宋时,风气多少禀程了唐朝一些开放的习俗。又小,若有心,能见到面的。若是长相好,再有一些慧气,虽说女大十八变,但十二岁的女孩再变也变不到哪儿去。自己态度就慎重一点。若是那种恐龙级别的,乘早想办法吧。那怕出一点丑,就在孟州恶搞几幕,让岳父死了这条心。
  到了孟州崔家的府上。
  岳父岳母全部坐在客厅,对这桩亲事,崔有节的妻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