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光道:“我不知道郑大夫是如何做到使杭州收入增加五六倍的,若做不到是一个天大的笑柄,若做到了,不是叫奇迹,而是叫神迹。对郑大夫以后也不会有利。”
即便吏治之功,也要适而可止的,功劳太大,不仅是武将,文臣别人也会看得眼红。随便做一些小文章,再往上升迁会变得很难。史书也能看到,往往先拍死的就是你这样有大功的大臣,除非晋朝南下,靠王谢两家扶持。
然而无论王导或者谢安,那样的背景,那样的功劳与地位,还有许多人在暗中抵毁。
郑朗用什么与人家王导谢安相比。
郑朗叹了一口气道:“司马三郎,你是好意,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何必太在乎自己的地位?况且我xìng子本来就淡,若不是陛下器重,恨不能带薪闲赋在家,养养花,品品茶,弹弹琴,练练字,那才是我最想过的生活。”
说完了茫然若失。
这些年做了什么?先是拼命的读书考取功名,然后任上忙来忙去,连带着家人也不得安息。当真自己能凭借一己之力,将宋代扭转?
司马光不知道他的内心想法,急切道:“郑大夫不可啊,国家与社稷还等着你,不是为了你自己,是为了国家。”
老师必须要上位,只有老师有这个学问,与调和之道,以及雅量,将这个国家治理好,其他人不行。现在老师是小了,但十几年后,老师足以有资历担任宰相。不但要担任宰相,还要象吕夷简与王曾,王旦,吕méng正那样一担任就是十几年,才能带给国家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你无所谓了,不上不下的,东边捣一下,治理好了,一州一府,西边一下·还是如此。但对国家帮助作用很小,甚至遇到一个不好的官吏,花几年辛苦治理出来的政通人和,在这个官吏手中一两年功夫就让你毁于一旦。
想要国家大治·必须从上面疏理,那才是源头所在。
“你不懂的,”郑朗说道。此次杭州一行,或者秀州、明州与密州,xìng质都一样,但没有杭州效果好。又道:“我在太平州治理不仅是一种思路,还是一个样板·各州各县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优势,这些优势很难看到的,要看有没有能吏将它发掘出来。只要发掘出来,调节好境内各户等的矛盾,大治便有了。这是内部之力,不需要外因。毕竟不是昏君当道,陛下仁爱,朝堂虽争吵·可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小人。”
公着大声答道。
郑朗知道他心思,笑了一下又说:“那是太平州,这是杭州·以我之能,有可能经过三年治理,使它收入增加一倍以上。”
几子全部点头。
也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杭州收入翻一翻,那将是多少?
“然想五六倍,似乎是痴人说梦。其实也不是,你们以前看到的是我挖掘内部潜力,并没有借助外部力量。”
“不是啊,郑大夫,你也用过······”
“那也不是·我是从江宁那边引来一些钱帛,还是内部,内部的蔗糖。这一次是真正从外部借助力量。
因为前一种治理方法是从内部寻找潜力,只要有能力的官吏,都可以学习,并且当作样板。可我来杭州·许多是不能学习的,只能学习一种思路,其他的很难摹仿。”不是骄傲,此次来杭州,郑朗走得很遥远,远得超过了几百代人。
“那是什么方法?”吕公着好奇地问。
“是什么方法,有的细节我还没有考虑好,想好了,我会借着召集各县知县名义,将你们喊来,一道商议。相信一个知县,不会将你们为难住吧。”
司马光与吕公着得意地大笑,这几年跟着老师后面,可是学了一些好东西,正准备拿出来用呢。
“所以司马三郎,你虽孝顺,我还是让你来南方,这几年学一学,对你以后会有莫大的帮助。”郑朗是指另一件事,司马池在河中府,司马光心中有些犹豫不决,想留下孝顺父亲,毕竟司马池也老了,因此司马光一度想就近寻找一个官职就任。
两难之下,问了聂氏,让聂氏大骂了一顿,吕夷简将儿子往杭州送,范仲淹将儿子往杭州送,韩亿将儿子往杭州送,若不是陛下阻止,恐怕其他几位相公同样要送儿子过来。为了什么,政绩。
傻啊,你留下来才是真正的不孝。
从另一方面也看到京城以及北方诸官吏对郑朗的看法。五味俱全,然而不得不承认至少在太平州郑朗创造了一场宋朝罕见的奇迹般地的政绩。
来到杭州后,司马光主动对王安石说了此事,王安石刚才也对郑朗谈了起来,对孝顺郑朗很赞成的。
但对司马光的思想郑朗还是很担心,从骨子里,司马光依然有些保守,不能怪他,他的出身注定了他的思想。王安石还是很jī进。几年教导下来,稍稍好一些,司马光考虑问题时,能真正的考虑一下平民,以及贫富不均所带来的祸患。王安石考虑问题时不但考虑平民,还考虑到了大户的兼顾,不服不行,你不管我们,保准你什么事都做不好,并且对官府力量的信任在下降。这是好事,无穷的相信官府的力量,才是王安石强行变法的信心来源,也是变法极度被扭曲的原因。
变法可以,但得考虑好了,你手中的法到下面会让下面的官吏变成什么。
郑朗还是不大放心,所以将司马光继续守在身边,守上两三年,那时候思想稳定下来,再各奔东西,问题也不大。
又说道:“我们在一起恐怕也只能在杭州这几年时光。”
“禺什么?”
“你想,再过几年,王三郎与范大郎也会参加科举,以他们之能,不会落第的。若再加上严小郎与范二郎,我口口声声反对结党,可我们七人似乎也成了一个小党。”
几人哈哈乐了起来。
司马光与王安石还有些期待,结什么党,不用结党·大家心中清楚就知道了,一旦七人全部有了政绩,互相扶持之下,就能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业。
那有那么简单。
郑朗也没打消他们的热情·道:“正好,留下吃个晚饭。”
“喏。”
吕公着又问:“郑大夫,我们应当做什么?”
他们还记得赵通判离开太平州时,郑朗曾经做过指导。
“记住一句话,yù速则不达。我在太平州时,因为灾民所逼,迫不得己·所跨的步伐很大,现在时常想起来颇为后悔。非是自己所能掌控的,做下去会很危险。”
“喏。”
其实就是一句话,循序渐进,谋定而后动。
郑朗下面一句话又让他们喜笑颜开,郑朗道:“但无论那一县,背倚着这个大港大都市,不要说山有山利·水有水福,就是沙漠戈壁滩,也会让它长着一朵花来。交接后我会到处转一转·会对你们说。”
说话间,崔娴抱着郑苹走了进来。
饭菜已做好,是崔娴下的厨,几子笑嘻嘻地说:“有口福了。”
不过因为忌讳,那声小师母终说不出口。
吕公着从崔娴手中接过郑苹说道:“喊哥哥。”
郑苹也不怕,用一对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着这个“陌生的大哥哥”。但郑朗额头上起了一丝黑线,这个辈份,怎么叙起来的?非是范仲淹,他是所有君子党的带头大哥,吕夷简今年多大岁数了。
但诸人再次聚集在一起·各自心中涌起无穷的欢喜。
正在此时,又来了一个客人。
富弼。
他做了好几个州的通判,再次担任通判,也算是熟门熟路。
然而此时他很担心。
非是几位新进士,他们仅是诸县知县,他是通判·负责监察与协助整个杭州事务。但郑朗忽然冒出这个很荒谬的一个承诺,如何做得到。越想越心里不安,也打听到郑家,到了郑家拜访。
富弼在诗社上见过一次郑朗,郑朗与富弼却很少有交接。
但郑朗对他很不恶,若说君子,此人才能勉强算一个君子,至于其他人嘛,从来不会当真。你们是君子,俺还是圣人呢。
微微一笑问道:“富兄这么晚前来有何贵干?”
“你那个……”
“富兄,勿用担心,这件事,恐怕非你暂时所能插手的。”郑朗忽然迟疑了一下,问道:“富兄,我打一个比喻,若是我用两百士兵的代价战胜了一万契丹人,牺牲了两百士兵的生命值与不值?”
“何来此言?这时不能……”
“我知道暂时与契丹人开战是不明智的行为,仅是比喻。或者明说,若是我以后做一件事,会使朝廷一年增加六七百万,甚至七八百万缗钱的收入,使几万家百姓不会因为贫穷妻离子散,不会因为贫穷而亲手将自己刚生下来的孩子扼死,所付出的代价,有可能会是一年几十名,几百名的百姓死亡,你说值与不值?”
“你说是开海……”富弼迟疑道。
这是太平盛世,想杭州一年会死几百百姓,只有出海。
又摇头道:“不妥。”
非是不妥,是根本变不出这个利润。
王安石也道:“正好,我有一件事要禀报大夫。”
“说。”
“我做过一些调查,非是它故,是无钱而。”
这件事困huò了郑朗许久,按照某些学者的言论,是经济水平现象,也就是经济必定会从富有的国家向贫穷的国家流动,就象水一样,必然从高处流向低处。
未必!
全球化都做不到这一点。还有一个例证,清朝,洋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来做生意,做的结果发现越做贸易逆差越大,用了鸦片都没将这个逆差弥补过来。于是最后撕开了真面目,直接要求清朝赔钱割地。
况且宋朝。
这件事提及多次,王严二子来到杭州来,问了几次,有海外番子,数量少,不及广州与泉州二港,倒是倭人与高丽有一些。但不管那一个国家的人,道理都是一样的。调查的结果让二子大感意料之外,这些海外小国缺少金银铜,有一些,可早几百年前大食人就开始重视商贸,历年的掳获,所剩余的金银也不多,更不用说是铜。即便有铜,也不会`铸造。
不管宋朝的货物多精美,没有钱,怎么买?
而且看到宋钱精美,许多国家当成了国宝,稳定经济的利器,鼓励宋人带铜钱过来,有铜钱,可以以一当十从当地购买货物。于是宋朝屡禁不鲜,有的商人利用小船将铜钱装上,驶到大海里停泊的大船上,下南海交易。
契丹也是,后人所想,一开榷场,以宋朝的器物精美,仅是贸易,就能随便地将岁贡赚了回来。可钱呢,没有钱,怎么赚,契丹修大佛像还缺铜呢,何来用铜交易。最惨的是史上王安石变法,为了赚取交易产生的商税,放开交易,结果铜钱就象去年钱塘江溃堤,江水滚滚一样滚向契丹。
这才是问事的关健所在。
“我早知道了,”郑朗淡淡地说道,然后lù了一个哭不得笑不得的表情,答案如此简单,自己想了很久,还抱怨朝廷不与契丹交易,很有可能后人也会产生数不胜数的误会曲解,认为一开海就发财了,但钱呢。又道:“这才是我这次最难的地方,也能解决。富兄,你可愿助我?”
富弼不敢回答。心中却想到,休说没钱,就有钱,你也没出本事一年赚回那么多,是替朝廷增加的税务,那么实利还要增加十倍以上,那一个国家有这么多财富让你赚?其实还是不懂的,问题是缺钱,否则大肆交易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岂止是海上交易产生的赋税,带动的赋税不要太多。
只要办到了,死几十个百姓算什么?
但他心地不恶,这句话怎么说得出?
郑朗继续沉思,忽然道:“有些不好。”
好与不好,都不知道他怎么变出这个很大的魔术出来,富弼还是不由自主问道:“什么不好?”
“缺少一个主事的人。”
“主事的人?”富弼一头雾水,什么都缺,人才还会缺吗?
“这人要有才能,要会变通,要对陛下与国家忠心,要不怕死,要手段狠辣,要有一定的阅历与应酬能力,要会哄人骗人诈人,要能软能硬,要能无耻不要脸,眼下地位还不能过高,要能吃苦······”
上哪里去找?
夏竦也不行哪,他对国家忠心度不够,也怕死。
富弼更茫然了,喃喃道:“果然是人才…···”
荒诞不稽的五六倍,独一无二的人才。
郑朗却焦急起来,不管多难找,必须找到这个人,才能总领全纲,这是最关健的东风!
以前一直没注意此事,只想着过程,却疏忽了这个关健因素,如今想一想,赵祯朝什么样的人才都有,可这个人才就没有一个符合的,甚至连凑和的人都想不起来一个,开金手指也不行!!。
第二百八十五章 白蛇传(上)
富弼也在怀疑,世上还有这样的人吗?
郑朗却在认真的想。论到选人,郑朗未必做到百分之百的选好人才,虽史书有记载,可人才有一个成长的经历,比如司马光与王安石,再教两三年,还会是历史上的司马光与王安石吗?
至少他们渐渐在学会变通。
史书记载也有误差,宋史是最不可相信的历史,只能一边看史书一边去想,才能看出一些勉强的真相。篡改得太多了,还美其名曰,为君子讳。
借鉴作用还是有的,至少眼前几个人,没有一人“识人”之能超出想了很久,却是茫然。
富弼狐疑地问:“有这样的人吗?”
“有,”郑朗答道。
往后有童贯,非是蔡京,史书将童贯列入北宋末六贼过了。童贯实际没有作多少恶,与契丹人那一战失败多种原因,所用西军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战役打得频繁,象宋太宗率兵拿下后汉后又攻打幽州一样,是宋朝最强的军队,可是一支疲军。藐视了契丹人。契丹那边是辽国末最强的大将耶律大石,军队是哀军。又憎恨宋朝短视与乘火打劫,于是集所有力量于一战之中。
打过了投降的投降契丹,逃跑的逃到西域。宋朝悲催了。
其实童贯在这之前还是可圈可点的,败吐蕃与党项,虽败,也为宋朝培养了许多将领,包括韩世忠等绝世名将都是从他的西军中走出来此人最是适不过。
还有一个人,非是张元吴昊,他们是极度的个人主义,能哄人骗人诈人,能无耻不要脸,有才能,会变通,可对宋朝不会忠心。这是重要的前提。还能吃苦·也不合适。然而另一个人却很合适,李元昊,若他不是党项人,而是宋人·又是一个极度的民族主义者,此一行,会成为最佳的人选。
这是一个假设。
想了半天,只好叹了一口气:“只好再次牵就。”
将就一下了,就是将就,也非他所愿。
“吃饭吧,”郑朗招呼道。
古人吃饭时食不语。
郑家也未必做到·有时候也说话,但有外客在的时候,绝对的食不语。
富弼前来询问,结果什么也没有问着,反而在心中产生更大的谜团,郁闷万分地回去。
第二天交接。
一般交接都很顺利,这是官场的游戏规则,你对别人挑剔·早晚别人也对你挑剔。除非你升迁,前途无量,后面交接的官员为了巴结′才不敢作声。但交接心情各自不一,就怕接任的是糊涂官,那会留下来一笔烂摊子。
最高兴的是接任郑朗这样能吏留下的摊子,基本为你摆平,上任后萧规曹随即可。可也有一些官中傻不叽叽的,想扫除百姓对前任的印记,于是想着法子标新立异,反给地方上带来许多弊端。
总体情况还好,这是一个非常重视内政的国度,有许多官吏不好·可敢逼得百姓天怒人怨的并不多。比如盐户,虽然过得很苦,还有一条活路,能勉强维着着温饱,才是盐户一直没有出大事的原因。
郑朗看了看,不算好的·也不算差。
一个打酱油的官员,指望他会留下多好的摊子给你,是不可能的。也不算太恶劣,若不是钱塘江崩堤一事,郑回有可能会在官场上走得更远,而不象现在默默无闻。看一看杭州曾经的知府或者将来的知府,出过多少鼎鼎大名的官吏?
看了看账册,与实物,也没有刁难,就是不对,郑朗也不会刁难,顺利交接,还亲自将他送到大运河边。又写了一份奏折,用加急送向京城,不仅向赵祯求要这个真小人,还有另外的一批人,这些人得用最快的速度送到杭州。顺便还有推荐范仲淹的那份奏折。
然后对富弼说道:“富兄,杭州的事务暂时交给你了,我下去转一转。”
“你要转多久?”
“一个来月吧。”
富弼有些晕,是你是知府,还是我是知府。
郑朗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富兄,别人不敢说,以君之能,即便接任杭州知府,才能也绰绰有余。本来不想劳烦富兄,可我答应过陛下,不下去转转不行哪。”
说着留下很无语的富弼,离开杭州城。
如果不担心富弼的“君子气”发作,其实朝廷让富弼前来,郑朗很欢迎的,这些年富弼担任过知县,数州官吏,并且做过绛州与郓州通判,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至于官员的才干与德操,连富弼不相信,那么满朝官员能让郑朗相信的官员不会超过十个。
不想大动作,仅凭富弼就可以将杭州治理得井井有条。
不放心是的几个新进士。
但现在好坏看不出来,先下去做一个大约的了解。速度快,用走马观花式地进行考察。
王安石与严荣看到一些弊端,但郑朗不仅看弊端,更要看各县的长首先是山多,不是大山,多是丘陵,从杭州城开始,在杭州周围就存在着许多低矮的丘陵地带。但因为水力资源发达,每一个山上皆长满了树木竹果。
先从钱塘到富阳。
山更多起来,不过山清水秀,作为风景还是不错的,另外还看了赤亭山的纸坊。
宋朝重文,印刷业日渐发达,书本价格降了下来,可对纸张需求最大。于是百姓以麻、竹、桑皮、藤、苔、麦茎、稻杆与楮皮为材料制作纸张。宋朝官场公文多是用麻纸,不过其他材料也出名纸,如歙州以楮皮为材料制做的龙须纸,还有两浙以藤制做的藤纸。其中剡溪藤纸最佳,杭州也有名藤纸,余杭由拳村产的由拳纸便是用古藤制作的。富阳的赤亭山与小井等地,也产藤纸。
此时不是造纸的最佳时季,因为纸张除原材料外,还有一个关健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