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374章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374章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腥红的绝密大字放在合门使眼皮底下,根本就不也怠慢,交到内宫。
  确实是绝密奏折,不然郑朗不敢这样隆重。赵祯虽对自己信任,但自己要懂得分寸。
  讲的是契丹与西夏战争。
  郑朗预计有些失误,史上是去年九到十月发生的战争。郑朗以为自己做了一些推手,只会提前,不会退后。结果偏偏推迟。
  不知道哪里发生错误,随后两个娘娘去世,郑朗心灰意懒,没有再过问,直到月前,将两本书上交,精神才稍稍振作,问了一问。又与府州做了联冇系,得到一些情报,才知道原委。
  还是三川寨之战。
  历史上元昊三川寨大捷,信心极度膨胀,于是桀骜不驯,契丹大怒,兴师动众,前来攻伐。但这次三川寨元昊大败,信心低落,国内分裂,民不聊生,使他失去信心。就包括缘边,史上在议和时还多度小规模的入侵,可这一次没有了。十分安静。
  契丹追问呆儿族的事,又毒打他的使者,元昊一直忍气吞声,屈辱地将呆儿族部分族民交还给了契丹。又派使者前去求和,献了一批昂贵的礼物。当然,这些礼物也不会放在辽兴宗眼中,再贵,还有宋朝增加的那个二十万贵吗?
  这种屈辱的求和,使契丹内部产生分裂,契丹再次毒打使者,轰回西夏,继续逼西夏人将余下的叛部交出。但这一来,天气渐渐冷下来,耽搁了进攻时季。
  此时,宋朝已经与西夏人议和,随着赐国主礼送到害州,中冬钱也到了夏州,西夏迫不急待的将七万石盐运向保安军,通过榷场换回大量物资。两国和平,西夏国内百姓人心始安,大量物资到来,物价跌下去,又有部分储备,元昊底气硬了起来。
  此人是这时代最大的怪胎。
  不仅是对宋朝,对契丹亦是如此。
  态度稍稍强硬,不是我的错,我好心帮助贵国平灭叛乱,但罗汉奴虐待我的部下。带回来的党项诸部一起交给贵国了,现在国内没有夹山百姓,要么全部战死在三川寨,与我无关,是宋人杀死的。至于议和,我们与宋朝已经搭成和议,你们契丹没有攻打我们西夏的理由。
  言语还算是恭敬的,可远不及前几次。
  终于将契丹激怒。
  得到消息后,郑朗长抚一口气,他一直在担心,就怕三川寨大捷会带来一些消积的影响。只要契丹与西夏不翻目成仇,继续象以前那样藕断丝连的,想要灭亡西夏绝无可能。
  心中也庆幸自己做了种种布置,庆幸宋朝及时与西夏议和成功,还有契丹小皇冇帝的年轻无知,否则这次契丹与西夏人就打不起来了。
  但绝对绝对是好事。
  宁肯不知道历史的走向,也不希望历史的车轮继续沿着原来轨道向前发展,否则北宋美好的时光仅是八十年……
  这些在奏折上不会说的,说的是下面。
  地形决定行兵布阵,契丹想要进攻西夏,只能从东路发起进攻。阻卜部也有部分道路通达贺兰山,但道路远,多是沙漠地带,若是走个私,带着足够的水囊与草料,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押送几百匹牲畜,潜入西夏。大军想从西路入侵西夏,那是不可能的,除非绕道进入回鹃,那又不可能给元昊一个深刻的教训丨。
  东路黄河一分为二。北河套地势平坦,可有夹山阻挡,粮草运输不便,只能派一支辅助的骑兵,深入贺兰山,遇到西夏主力军队抵挡,南路契丹军队会合,渡过黄河,两军夹击。但主力军队必须从黄河南岸出发,若是西夏主力部队在此,北路军队渡过黄河,再次两军夹击。
  与史上河曲之战无关,一是黄河至此只有几百米宽,水势平坦,易于渡河,二是西夏政治中心零乱,兴庆府其一,夏寄银盐也是西夏人的老巢,这决定了南河套九曲地区才是最有可能爆发大战的主战场。
  史上契丹这一次军事布置没有错,错的是轻敌,忽视了风沙因素。
  萧惠才能也只能做到如此了,二流的将才,怎能要求他重视风沙?
  此次契丹兵力陆续在会聚,还是萧惠。在他光鲜外衣没有扒下来之前,很得辽兴宗重视的。
  其次是时间,必须在秋季。西夏与契丹国内有大量汉民,皆是半耕半牧国度,甚至在汉人带动下,耕比牧地位更重要,毕竟耕作能养活更多的百姓。元昊在国政那么困难的情况下,还兴修了数条水利工程,便于灌溉种植庄稼。契丹亦是如此,幽云十六州地区,以及辽南一带,都出现大量农明。郑朗也在犹豫不决。


 五百二十五章 高折

  郑朗说道:“安道兄,何故害我?”
  赵祯派人来夺情,他也不想郑朗次次丁忧满了,如那样,郑朗—生十几年辰光便害在上面。派人夺情,没用。这是文臣的优越性,那怕赵祯下二十道金牌,郑朗不听旨,赵祯都无可奈何,天下人反而美之。张方平说,我前去劝说吧。他是两制新的大佬,前来亲自夺情,若不听,郑朗会显得很矫情。
  “此乃国事,两位娘娘也要你做—个好宰相猾
  “安道兄,你不懂,我问你为什么高梁河有败?非是宋军无能,否则不会有好水川与三川口的壮烈。高梁河失败,是指挥失误,当时宋军等待封赏,太宗却想借大胜之势,—举夺下幽州。没有想到幽州顽强反抗之下,久而无功,锐气尽失,其—,久不封赏,将士不满,其二,自平北汉起,战久,将士无功便会产生厌战情绪,其三,契丹强大,正是上升趋势,其四,未作准备,匆匆忙忙发兵,与最强大的国家征战,其五。有五条失误,怎能不败?”
  言外之意是指宋太宗指挥无方,这个不能公开说的。
  “再看随后我朝数次战役,缺少马匹,固胜不能大捷,败则会全军覆没。但安道兄,抛去将领指挥因素,仅分析各个战场上的兵士表现,我们宋朝兵士当真比对方懦弱?”
  “那么前年?”
  “前年各地暴动,非是兵士不勇敢,而是官员贪生怕死,这些官员不下命令,请问这些兵士敢不敢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自行出击,前去荡匪?”
  “是啊,行知,你为什么不说?”
  “那时候我正在主持裁兵法,—旦裁兵少去老病弱残,军队看似数量减少,实际战斗力在增加。又为国家节约大量经费,否则—百三十几万军队国家怎么养得起?财政宽松,又能适当的回哺兵士,减少哗变的可能。保丁法还没有普及,若是增加到乒士万到六十万保丁,我以后还想陆续地裁掉十万兵士,使国家禁军—厢兵与蕃兵数量保持在九十万略多—点,国家财政会更加健康。在那时候,我能不能说出这句话?”
  “不能。”
  “安道兄定川寨大捷随后我率—营骑兵兵不留行剿灭王伦逼降张海,让韩琦剿灭郭邈山,让狄青去南方,有很多用意,不仅是迅速胜利,还有便是信心。”
  “信心?”
  “是信心,这次皇上是什么再意?”
  “皇上心意允可。”
  郑朗点了—下头,这就对了。看历史赵祯外交上很软的,但有—些不对的地方,比如陕西大战之初赵祯态度很强硬,死后仅带—匹玉马入葬。他也是无奈,想硬起来,可是自三川口到好水川再到定川寨,—次比—次败得惨。痛定思首,于是发起改革,几乎将玉玺—度差点交给范仲淹,可是—年有余下来,未见成效,反成了朋党,骚动天下。—个王伦与手下两百余人,动用近万兵士才剿灭,糜烂了近千里的地区。
  —个张海与郭邈山,糜烂整个陕南与京西,动用了数万人才解决。—个桂阳蛮,磨蹭六七年。还有—个王胤,—个侬智高,换谁做皇帝,也对军队战斗力产生怀疑了。谁敢言战?
  这些情况因为自己扭转,赵祯虽温和,但不会象史上那么软。
  张方平又担心地说:“只是贾昌朝不同意,最后看到皇上心意已决,这才改口的。”
  “贾鼻朝啊心郑朗喃喃:声。
  朝堂中几个大佬他都不用担心,唯独便是这个贾昌朝。
  欧阳修感到朝堂上有不安的气氛,于是找敌人,王拱辰—甚至吕夷简—夏蛛,最后转移到晏殊身上,又错误地认为是章得象实际不然,真正的敌人是贾昌朝,若没有贾昌朝在暗中调度,新政不会败得这么快,毕竟君子党力量太强大了。但欧阳修呢,则以为贾昌朝仅是—个小小同进士出身的弄臣,不当—回事。
  郑朗说:“这个人非同小可。”
  “行知,阴阳怪气的,我很不舒服。”
  “也无妨,他是想学吕夷简,然学到吕夷简的心计,独罢朝纲的—些小手段,却没有学到吕夷简的吏治之才。还有欧阳修他们想学范仲淹,仅学到范仲淹的阳戾之气,却没有学到范仲淹的心胸。都不会成就大事的。我主不是晚年的唐明皇川后面还有,也不是宋徽宗,所以用吴育,用王尧臣,用张方平。
  但总体而言,赵祯性格偏于阴柔,平衡术有了,仁爱心有了,可缺少雄主那种阳刚奋发之气。
  郑朗又说道:“所以这—战,不仅象你们所说的,进—步削弱西夏人的实力,也是进—步增加陛下与诸臣工的信心,上面没有信心,让下面兵士如何英勇作战?还有—条,便是指挥。”
  “指挥?”
  “安道兄,你在泾原路,也清楚,我是提供了—些想法,可不想怎么办呢?我朝重文轻武,武将那有胆量去思考?但我提供的也仅是—些想法,具体的方案是谁制订的,种世衡—狄青—景泰—张田—王吉—赵殉,还有你们补充了—些。我朝认为兵士战斗力差,其实哪里差?虽不及汉唐巅峰时代,然他们同样是汉唐的种,龙生九子,还是神兽,不会是凡物!只要上面不软,这个民族子弟兵就没有差的说法!”
  这个说灿……
  张方平目瞪口呆,不知说什么好了。
  “太祖做法很好,包括太宗早年做法也不错,采用唐朝初年的制度,作战时让武将帅兵作战,战后将军权与兵权收回,武将既不会危害国家,又让军队有了合适的帅才。但发展到今天,能让文臣率兵,能让宦官率兵,却不能让武将率兵。武将又用来做什么的?文臣当中,我做得最好了,可是军事指挥能力可及狄青否,可及种世衡否?不对还有—个人比我做得更好,张亢,不幸,他没有考中状元让臣工们将他也列为武将行列。幸好啊,我连中三元,否则此时也是—个武将。只有象范雍—范仲淹—韩琦他们才能算作文臣。指挥失误,又缺少骄兵,于是将责任推到兵士身上。举国上下皆掩耳盗铃,自甘坠落,这个国家还能好得起来吗?”
  “故我们想请你出来,否则换作其他文臣皆担心会坏事。”
  “可你们正害了我。”
  “为何?”
  “几次太捷是将领之功却以为是我指挥策划,因为我是文臣,国家有难,我—出马,马上就解决,很好,很强大,但象这样的臣子做为人主会怎么样想?”
  “陛下不是那样的人主。”
  “三人言虎,说不定贾昌朝已经在开始安排谋划。木秀于林,风必催之。这个国家不能出—个人才要有很多很多的人才,文有大量治理国事的文臣,武要有大量指挥有方的名将。那么缺少谁,国家都能照常动转,这才是人主最需要的。高,必折之!”
  张方平悚然—惊,他没有到达那个高度,自然不会想这些,可郑朗却在隐隐逼近这个高度,甚至未来高度远远在吕夷简之上,似乎不大好。
  “但你来了,我会再写—奏,禀明皇上,此行不是出征,而是冒充契丹人,捡—些小便宜,进—步削弱西夏人的实力。可以用此名义戒告诸缘边大臣,不必争这个功。争来了,也不会公开表栖。又仅是—次奇袭,速战速决,胜没有多少功劳,有功劳国家不会公开嘉奖。败还会有担和江
  张方平—笑,—旦用了这个借口,文臣们不会再罗嗦。
  郑朗又说道:“因此我以为,此战可分两队,张亢自火山军出发,郭逵—张田—赵询等都可以做他的副将,狄青出府州,折继闵—王凯—王吉皆可以做起副将。若庞籍愿意,还可以从延州发出—兵,王信足以担任主将,杨文广等人都可以担任副将。以及,从偻国又转来六七百名生女真人,以及原来的女真人,皆可以调到前线。自京城到缘边四路,相信挑选七八千人,八千九名骑兵不难,从那么多军队中挑选出来的,个个都是虎贲之士,奇兵作用便起到了。具体的,我会写—封信给张亢,他是文臣,可以居中指挥。若是有失,请追究臣的责任。相信他们指挥此战,会比臣做得更好。”
  郑朗倒不是虚夸。
  若是没有后世的知识,仅是军事指挥能力,无论王信或者张亢,或者老种,或者狄青,自己皆不及其中任何—人。
  而且自己以儒学大家自专,虽国家夺情,至少也要守—年孝期,否则以后便会被人诟齿攻击。
  崔娴也有些意,不能出,即便是夺情,也不能出。
  那怕到明年春天出山,再三的夺情,也守了—年多的孝,便不会有问题。
  张方平无语,心里想,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进退之道。
  不出就不出吧,返回京城,将郑朗大多数转告给了赵祯。
  赵祯默然,说道:“郑卿太小心了。”
  不知是反对,还是欣赏,张方平不敢许声。
  赵祯又说道:“张卿,你与张亢共事过—段时间,此人军事谋略如何?”
  “陛下,臣以为此人是军事奇才,而且国家那么大,陛下确实要广招良才,不仅是吏治之臣,还有领兵之臣,谋财之臣,国家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赵祯不能说话。
  确实国家起需要诸多的人才,自己同样在寻找呢。当真这个国家仅需要郑朗—个人?那还了得。
  于是平旨。
  时间也紧张,拖不得。
  —道道诏书下去,这次河曲大战更增加了许多变数。
  赵祯却很担心,郑朗去他会放心,没有郑朗,赵祯心中缺少底气。为国家,要这样做,郑朗知进退让他喜欢,但失败了,却横添无数的变着。心中—直忐忑不安。
  “我们去看看高梁,”郑朗对几个妻妾说道。
  呆在家中闲得无聊,让下人们在土山前的—片旱地上种了几亩地高梁,用营养钵种的。肥料也足,长势很高。快到收割时季,过去看—看。还有其伽……
  民以食为天,眼下没有南美洲那些杂粮,还得要培育种子。
  即便有,也妻培育种子,只是粮食不够,才制约了人口增加,—旦粮食增产,人口膨胀速度会非常快的。—亿人两亿人问题不大,若来—个四亿五亿人口,会很悲催。
  走在路上,樊家小娘子悄声问:“我们那算不算?”
  “你没有问娴儿?”
  “妾那好意思问。”
  “算了—小半。”
  樊小娘子有些迷糊,怎么只能算—小半,想不明白。特殊情况,此例不多,是只能算—小半。郑朗也苦笑,看了看崔娴,看来晚上对她打声招呼,让她开导—下樊小娘子,上—上生理课。
  樊月儿又问:“郑相公,为什么要拒绝夺情?”
  多好的机会啊,她肉痛了大半天。
  “即便我接受夺情,身上还缀着孝期,是文臣,又是儒者,你说我能不能将你迎进门中?”
  樊月儿眼中出现失望。
  “那件事很羞人的,你想吗?”郑朗窃声说。
  樊月儿大羞。
  “其实除了那件事外,你现在这样子,过不过门有什么区别?”
  樊月儿这才变得欢喜。
  不过郑朗头痛,自己运动多,不象其他的文臣,饮食自律,生活条件好,身体六直很健康,可—对五,终是不敌……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前世那些高官们养许多情妇,有的人还养了七十多代何苦呢。
  比如韩琦,他也养了几十个家妓,多是让她们跳舞唱歌,做表演的。走出家门口,不远便是—处池塘,碎碎的池塘连在—起,本来—无所有,因为北方少水,多干涸,于是池塘里连鱼都没有多少条。
  郑朗看到它们空旷着,于是引进莲藕,种在里面。他是宰相,名闻天下,他—种,多有百姓跟着种。于是问题出和……


 五百二十六章 肚量

  到了八月,莲叶正盛,大片的碧叶连在得起,风一次,挽起一道道碧波绿浪,十分美丽。郑朗与崔娴在南方看得多,不以为意,倒是樊月儿高兴地在藕塘边转来转去。
  郑家庄郑老三的女儿乘着小扁舟在摘莲蓬。
  她家种的也多。
  不过是北方人,不会水,害怕掉进水中,又不会驭舟,越小心姿态越笨拙,远没有南方那些采莲少女的可爱。这倒不要紧,主要是她在小扁舟的笨拙动作,让郑朗站塘边观看着,冷汗涔涔,说道:“小四娘,小心哪。”
  小姑娘卷着裤角,冷哼道:“你是大宰相,管我们这些小民做什么。”
  小姑娘犯了那门子邪性,难道挑的郎君不中意?郑朗捏了捏鼻子,又不能说,我是宰相,你休得无礼。扭头对四儿说:“四儿,你替她摘。”
  毕竟是北方,莲蓬长得不多,当然,对于老百姓家也是一小笔收入,采一采,带到草市上,能换一些钱回去贴补家用。几个妻妾在南方,只有四儿学了游泳,是怕热的,跑到湖边学了一些狗刨的游泳姿势,但在这个小池塘里绝对不会有危险。
  小四娘又说道:“小民女不敢当。”
  这就有针对味道了,郑朗无辄,说:“小四娘,小心哪。”
  低声对四儿说:“你去村子转。转,问问好,发生了什么事?”
  四儿去郑家庄。
  郑朗害怕小姑娘出事,特地留下一个会水性的侍卫站在边上看着,原来塘不是很深,正好灾民涌过来,大修了许多水利,去年皆发挥用场。到春天时,崔娴闲着无聊,看到丈夫好心,从家里掏出两千贯钱帛,雇了村民,与原来的水利连通,包括这几个池塘,全部挖深,又引来活水,不但能种莲藕,也不愁灌溉之水。
  反正不会水性的掉下去,准得没命。
  继续往前走,这几年大寒大旱的,水稻产量降低,种高梁麦子的人多了起来。但高梁肯定不及水稻高产的,郑朗看着,心里有些焦急。
  可是没有办法,有玉米肯定好,有土豆更高,这时代,粗粗的高梁米都当作主食,况且土豆、红薯之类的杂粮。但是船舶技术跟不上去。
  刻意过问,每年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