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子-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淮扬徐一带成一体,军队实力也够,财力物力都足够,是否主动出击,又或是继续如历史上的南明那样,置之不理。
前者可能会yòu使清军提前南下,这样,新军的准备时间就如众人盘算的那样,最多到十月左右,徐淮就将成为前线。
到那时,新军训练虽然有半年多了,但未经战阵,是否能打一场大规模的会战,当然是十分值得怀疑。
另一种结果,便是主动出击,而清军不知明军虚实底细,选择持重不发,不再继续南下。
这样的演变就有两个可能。
一,多铎按兵不动,在沿黄河的山东和河南某战略要地驻军,警备明军北上。
这样一来,清军在历史上的在山东和河南的空虚状态会改变。
原本在这半年多的时间,清军只有阿巴泰在山东有几千人马。
豪格在睢州对岸有几千人马。
两边相加,也不能包打明军一个强镇,所以历史上清军毫无动静,没有主动出击挑衅。
至于河南和山东的新附地方官员和汉军是没有战斗力的,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个可能,便是多铎如历史上一样,在明军异动之后,仍然选择西进,以大顺军为优先打击目标。
不论是清军不南下,或是对峙,历史都会发生严重的变化,李自成和阿济格的会战,就极有看点。
如果清军仍然西进,那么也好,平虏军这支新军可以有相当长的训练时间,朱慈烺也能更腾出手来整合后方,使明朝一方的实力变的更强。
一切皆有可能,任何做法都会引发多米诺骨牌式的巨变,朱慈烺又岂能不慎?
熟知历史可以在短时间内叫他占到便宜,但眼前这件事,其能产生的变化是如此之多,而好处和危害又是如此之大。
就算是熟知历史又如何?他的一个决定,可能会带来预想不到的变化,到时候,历史的轨迹可能完全不同,以往的认知和经验自然就没有了任何的用处。
所以才集思广益!
而众议便是静观其变,不论如何,时间对朱慈烺,对整个大明都是有利的武器。现在捐纳将士绅阶层的忠心拉了回来,厘金助财税,军镇改革也正在进行,中枢在改良之后,最少在行政效率上已经提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一切似乎在往有利的方向发展,在这个时候,时间是大明和朱慈烺的朋友,而不是敌人的。
叫他们互相残杀去吧,这不是很好么?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这两个敌人彼此虽不曾见面,没有联络,不过互相配合的天衣无缝。
农民军低潮了,清军就入关。
刚要和清军决战了,农民军就又举旗了。
这么来回折腾,终于把一个庞大的帝国弄散了,只剩下东南半壁了,既然如此,现在这两个敌人自己开始互相残杀的,就由得他们去杀好了。
这一层意思,就算眼前这几个没有明说,但朱慈烺心中又何尝不明白?
烛已残,更已三击。
“好,你们既然都这么说了,那就照大家的意思来办吧。”
既然说了是集思广益,那么,众人的意思都是坐山观虎斗,朱慈烺便点头笑道:“练兵和筹备军需,都要抓紧了,就算是年底人家才杀过来,那也不过就是半年多的时间了!”
“是,殿下放心!”
这会子太晚,所有人都是自发的站了起来,魏岳和李恭、冯恺章对视一眼,三人一起向朱慈烺行了一个军礼,齐声道:“练兵的事,请殿下放心。”
“军需物资,臣一定竭力去办。”
“臣会行文户部和工部,多调拨物资与工匠过来。”陈名夏也笑着承担了自己的责任。
群臣齐心,殿中的气氛自然极好,朱慈烺也是挥了挥手,笑道:“好了,既然如此,就都下去吧。”
“是,臣等告退。”
魏岳等人先后辞出,外头是一阵爽郎的笑声和走动的声响,内殿之中,张家玉也是拉起帷幔,至朱慈烺面前行了一礼,笑道:“若是殿下没有吩咐,臣也请告退了。”
秘书局在名义上是属军政司下,不过朱慈烺现在身边的大小事物都是交给了身边的这些秘书,特别是两个姓张的秘书局正和局副……这两人,都是他派出人手找了来,好在二张此时声名不显,都不曾中进士,还只是个举人的身份,一经招纳,也是欣然而至。
除了一肚皮的学问,这两人也并非东林党人,而且是在经世致用上下过功夫,所以办起事来细密小心,留在身边,委实是极好的帮手。
“好,早些歇息,事情是做不完的。”
秘书局的档案处正在建档,分门别类,以朱慈烺接触过的粗浅的档案学来做分类,这个工作,军情司先做,秘书局也是跟进,光是制作官员籍贯姓名特征等诸多的卡片,这阵子就把这两个人精力耗费了不少。
白天要跟随太子,很多事情,也就只能晚上加班加点的做了。
听着朱慈烺的话,张家玉只是一笑,并不回答。
接着,便是用眼神瞟向一直在记录的张煌言。
比起张家玉来,张煌言年纪稍长,xìng格更沉稳,眼界也更开阔一些,此时他已经誊清记录,按记录次序把书写的秘录整理完毕,接着便是装起墨盒,笔砚,就算是在太子驾前,这个秘书局正做起这些事来,仍然是一丝不苟,严肃端敬。
只是这些平常做起来很正常的动作,今天的张煌言做起来却是格外的吃力,也显的很缓慢,这样一来,不仅是张家玉瞧出不对来,便是朱慈烺也觉得奇怪,因道:“玄著啊,你这是怎么了?”
今天不大舒服,一章了。@。
第二卷 南方 第二百三十一章 转折(11)
朱慈烺对法个助手也是十分关切,若是对方身体有不适,倒不妨放几天假,教这个秘书局的局正好好歇息几天……这阵子,也确实是把这几个人给累坏了。
“殿下,”张煌言先是吃了一惊的样子,接下来,才又醒悟过来,垂着眼瞪答道:“臣没有什么。”
“不,”朱慈恨也是瞧出他有心事,于是上前一步,笑道:“玄著,你在我身边时间不长,不过,我是拿你当近臣看的。不论是忠心还是能力,见识xiōng襟,你都够资格说话了。今晚之事,你有什么想说的么?”
“臣想说”,张煌言沉吟了一下,终道:“殿下为何不咨问一下孙司马的意见?”
孙司马指的便是孙传庭,大元帅府司马是从一品,孙传庭也因为这个被加了少师和太子太保,崇祯年间文臣,此时也没几个人在资格和能力上大过他了。
“我已经派人传骑过去了。”
朱慈恨笑道:“他自然会有回复,不过,我想雕州和徐刚刚刚稳定下来,荆伯雅也要整顿军兵,划定防区,裁撤老弱,拨给军资,他的回复,恐怕和今日殿中人差不多。”
“不然!”张煌言反驳道:“总得接到回来的奏书再说。”
“这自然可以。”
朱慈烺笑了一笑,眼只盯着张煌言:“不过,我要听听你的意思是怎么样呢?”
“臣只是一个秘书局正……”
张煌言略显局促,道:“军再大事,哪有臣开口的余地?”
“若有可言之处,便是一个赶大车的,我这个皇太子也听得。”
“既然殿下这么说,臣便妄享了。”
张煌言顿了一顿,终下定决心,低头垂面,徐徐道:“臣觉得,殿下所说的诸般变化,实在是难得良机,若只是坐观其变,不是把天赐的机会给推回去,天予不取,必受其祸。”
“哦?”朱慈恨眼眉一挑,笑道:“这话说的有意思,玄著你还真是个妙人!那么,你的理由到底是什么呢?”
“臣以为,既然建州兵力不足,在畿南、河南、二东都只是虚兵,以少数汉军和降官招抚地方,而地方所以归附,实在是因为我大明不曾派王师北上,地方失望,是故才愿意降虏。如果王师真格北上,而不是现在这样小心鼻翼的样子……畿南,山东以北,河南等地,大半可以收复。就算将来东虏南下,也是有大块地方可以为缓冲,各地据城而守,最少也能消耗黄伤,怎么就任由对方掌握?这岂不是将人力物力财力,白白送人?再者,天下失望,人心,虽看不清mō不着,却也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殿下建新闻司,不就是为了人心么?”
“那么,东虏被刺jī真格南下又如何?”
张煌言微微一笑,道:“殿下的军情司真格厉害,如果确定怀庆将有大战,东虏南下之军必将西向,那么,不如就在那个时候大举北伐啊。那时候,就是东虏进退失措,不知道如何是好。就算再来分兵南下,又要耽搁很知……新军再练,终究要拉上战场才能成强军啊!”
听着张煌言的话,朱慈恨以手加额,然后迅速挥落,双目也是炯炯若有神:“吾得之矣!玄著,你立一大功了!”
“殿下,臣记不记功是无所谓的事,但军情司的情报一定要非常准确,要多派人手,不停的打听消息来回报,一有错处,那是了不得的!”
“放心,放心。”
所谓军情司的情报,不过是朱慈烺自已对历史的熟知而已。现在军情司当然在北方有大量人手,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情报送回来。不过具体到几方的调兵动向,行军日期都确定到哪一知……军情司哪里有这个本事?
不过是朱慈恨说出来哄人罢了。
当下只是干笑两声,就略过不提。
张煌言原想再说,不过又怕犯了忌讳,当下只得闭口不言,只又道:“我方也要小心严防细作,徐淮虚实,还有南都情形,断然不能被奴尽知,否则,于大事有妨。”
“这个你倒可以放心。”
朱慈恨微笑道:“从徐州一线,甚至山东济南以南,分镇协营路塘讯,各有驻军,严查南下行人客商,备案待咨,没有几个细作能在这样的网下过来的。”
“既然如此,臣就放心了。”张煌言真的松了口气的样子,双手合揖,躬身到地,道:“那臣就告退了。”
朱慈恨深深的看他一眼,点头道:“玄著,我会记着你今晚的这一功。好了,你下去吧。”
“是!臣告退。”
和早就已经精辞讨的张家玉一起,两个秘书官先是倒退,然后就推门而去到了门外,张家玉才出声道:“玄著,你最后还有未尽之言,是什么?”
“是对南都那些大人们的担心。”
对着同僚,张煌言就坦诚的多了:“殿下对东虏十分警惕,谁知道南京那边的大佬们如何是想呢?”
“他们?”张家玉脾气十分倔直,也以敢言闻名,当下一撇嘴,答遴“一个个就想借虏平贼,说来说去都是借虏平贼,已不得东虏和流贼打一百年才舢……其实就是没出息,不敢生事,就想保东南半壁!”
张家玉的话,也算是一针见血了。
因为不管是北伐东虏,还是打流贼,现在的明朝上下都没有什么信心。十七年来,屡战屡败,和东虏是没怎么赢过,十三年后,和流贼也是打一场输一场!
一片石之战,流贼和吴三桂的兵马,也就是大明装备最好,shì遇最优,战斗力最强的关宁兵打了两天,然后才被突然冲出的八旗兵击蜘……这么一想,这两股强敌,哪一股是好惹的?
最好就是由着这两个祸害去闹,北边和四川关中都丢给他们,就以谁河为界,长江为天险,守着东南半壁仿当初南北朝割据,大伙儿也能过几天安生日子。
他们倒没想过,古今异同,现在的北方岂是能坐视南方不理的情形?
没有漕运南米,北方的农村或许能勉强维持,西北就只能糜烂,而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如何自存?
而且,不光是一个粮食问题,还丰工商贸易,没有南货,就是一个死字。
“他们不过是一厢情愿……”,张煌言面sè沉郁,咬着牙道:“皇上不动心,谁也翻不连天来!”
徐镇平服,高杰从此不再是个庥烦,而是一个可以信任的方面大将,孙传庭这一功立的实在不小。
然后是裁撤老弱,去冗将冗兵,把原本已经快六万人的高杰所部裁撤到了三万一千人的规模,同时派李成栋这个大将出镇雎州,名义上倒不是河南省总兵官了,就是雕州镇总兵官。
大明以往是以镇、征、平为将军号,加将军芋的总兵官,全国不过八位。
比如云南沐府以黔国公执掌的征南将军号,以此将军号为总兵官,云贵两省的军务,都是归其管辖。
湖广、宣府、大同总兵,俱有将军加号。
这八镇总兵,其实就是大军区的司令,而不加将军号的总兵,可以镇守一路,或是一省,职掌在加号总兵之下。
将军号十分重要,一个平贼将军,就使得左良玉和贺人龙拼了个鸡毛鸭血,到现在这个时候,整个大明有总兵官有五六十个,冗杂不堪,统兵大帅,也已经不以总兵尊贵,而是要加勋爵才能满足。
在这个时空,有朱慈恨在,制住了这些野心勃勃的藩镇,左良玉、的伯爵是早就加了,不然的话,这厮哪有这个好运?
现在的局面,就是一省可以有几镇总兵,再分协立营而守,营制精干,责任分明,而以总督管理各地驻防营和标营,不再设加将军号的总兵官,能不设提督,也就不设提督。
明末时节,武臣跋扈,这样的做法,也是一点一滴的把大权从武将手中给收回来。
大明以文制武是做的过份了些,正确的做法是平时就叫总督带兵,确立责任,不使其卸职,而巡抚以民政为主……这样,最少可以避免武臣坐大。至于大的战事,大元帅府亲理,将来没有大元帅府,临时授给提督总兵官一职也是可行的。
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平定反乱,整理军政,这些奏报除了送到清江的大元帅府,同时也是不停的送往南京。
通政司已经奉旨裁撤,这个机构只养了一帮闲人,其实全无用处。
各地的公文分入各部,奏报则由内阁分门别类,不是军务或是和军务有关的,能处理的就自行处理,不能的,就贴黄后请旨施行。
军务则入军务处,处理起来,更是方便快捷,军务处的制度原本就是太子亲设,直达方便,十牟迅速。
随着钱财渐渐宽裕,军务处下的驿司也是重建起来,每天分六百里加急,六百里、四百里等各种速度,传入或是递出。
象孙传庭在徐镇之事的奏报,就是用的六百里急递,一天功夫,就从徐州送到南京了。@。
第二卷 南方 第二百三十二章 转折(12)
“孙伯雅恐怕又要受奖赏了,这一番平定睡州,诛除内贼,又收服了翻山鹤,这功劳立的叫人心服口服啊!”
“南京的这个天气,交了七月,简直就是要热死人哪。”说话的,便是一脸笑容,穿着绯色官袍,大步而入的路振飞。而答话的,却是凝心静气,端坐在正中坐椅上的马士英。
辰时还不到的光景,还算是早凉时候,晨风徐徐,宫中种值的花木上头,还有不少未消失的雳珠,这个光景,哪里就是“热死人?”
路振飞一征,看看军务处中,马士英答非所问一句后,就又闭目养神了。
吴伟业冲着他苦笑摇头,钱谦益笑眯眯的不出声,反正他这个军务大臣心用在文教上,军务反而是稀松了。再看看,找了半天,才发觉王家彦不在……
一见如此,路振飞也就只能颓然坐下,默不出声了。
马士英的这种态度,由来也非一日。总之,这位领班军务大臣越来越显的跋扈,除他之外,别人插手军政大事,他便会十分不满,至于穿小鞋之举,更是手到拈来。
象这种答非所问,阴讽阳斥的事,也不是头一回了。
这阵子改闽浙云贵诸省军制,裁撤冗将冗兵,和各地的强藩大将们打擂台,特别是湖广那里,左良玉向来跋扈不去说他,几个东林党出身的巡抚和巡按也是频频上奏,极言不可乱改成法,自乱军心。
湖广四川一带,在朝廷控制下的地方额兵超过百万,何腾蛟一个巡抚就报名超过十万,朝廷不给饷他也不在乎,勒捎州县,弄的民怨沸腾,偏这个混蛋王八蛋是东林党的地方重镇,朝野之中替他说话的人还真不少,而军务处几次下令,这个何腾蛟就是敢顶着不办,不仅如此,还公然上书,弹劾军务处,极言不合祖制,胡作非为,甚至弹劾王家彦,种种行径如此狂悖无礼,偏生这厮又向来以直闻名,朝野之中更不乏替他说话的人,几次冲突下来,军务处不仅没有免了何腾蛟,相反,却是把个王家彦给气病了……
想真正的办一点事,在眼下的大明,难哪。
不过,路振飞的心绪还算好。
不管怎么样,闽浙和云贵算是在改制了,初步预算,恐怕能裁撤二十万以上的兵马。别的地方裁撤,云南和贵州遵义等要隘还能加几协十几营的驻守兵马出来。
当然,中左所一带还是在郑家治下,郑家是怎么改朝廷暂且也管不了,不过好在郑家的水手和官兵向来是部芝龙自已负责给饷,朝廷不管他,也不给饷,改或不改,听其自便。
至于这位海上大豪的管制和改编,就得淅江和南京一带的战船造成,水师重新编练成功,把海引制度重新纳入朝廷经制之内,到那时,才能谈的上管制郑家。
编练禁军,也很有成效,以往京营和操江根本不可用,现在重新核定营制,派遣将领,足额足饷,怀远侯常延龄十分称职,领军做战不一定行,但这些琐碎而又考验人品的事,做的十分之好,京营兵马,初步额兵六万,骡马过万匹,由邱元一等将领分营训练,最多半年之后,南京就可多出六万精兵劲旅,对路振飞等军务处大臣来说,这是奂打实的功绩,足可安慰自己,上可向皇上爽待,下亦可对百官同僚的责难疑问了。
至于侍卫处平,朝官和官绅们送入的合格的侍卫已经满编,足有三百余名侍卫,分等设级,每天持戟宿卫宫廷,十分称职。
其余羽林和拱圣两营也是满编,加起来有四千人左右,有三个队是骑兵,甲胃精良,全是拨给的上等战甲和兵器,有此宿卫,宫廷安全,可以无虞。
历史上的南明弘光,即位后虽不似无耻文人编造的那么贪财好色,但也实在不是好鸟。大修宫室,爱喝酒,选秀女,把民心和士心都失的干干净净。
宫廷宿卫这样的大事,也是根本不放在心上。
等清军一至,弘光干脆只带着几个太监出逃,到黄得功军中避难,然后就是被人捆了献给清军,连一个缓冲都没有。
这厮要是好歹弄点靠的住的亲军侍卫,一路南逃,总好比南明各处立王爷监国,自己争来斗云,虚耗国力要好的多!
象郑成功心向的是唐王,所以和拥立桂王的李定国等人就只能虚与委蛇,李定国攻伐两广,何其顺利,而郑成功约期不至,生生把李定国给卖了。
再一次,和张煌言约好了在长江口会合,攻打南京。
结果国姓爷又一次约期不至,卖了张煌言一道。
这一次,是因为姓张的是鲁监国一脉,所以国姓爷还是不大起劲。
反正南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