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第二帝国 >

第263章

重生之第二帝国-第263章

小说: 重生之第二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清英所谋划的,则是让俄国的分裂内战局面在革命之后一直延续下去。当前在德国营房中的这一百多万战俘,便是实现他这一构想的最好武装来源。随着德俄之间的战争平定,这些俘虏们势必将会被遣返回国;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正统的军人出身,扛上步枪打内战的能力绝对是毋庸置疑。如果这些原先就是沙俄正规军的人员能加入白军一方进行作战,必将成为苏俄的心腹巨患;只要俄国的分裂动乱一天不中止,这对于德国而言都是再好不过的局面!

    威廉眉头微挑,眼中流露出一丝明锐的光采。虽然他不像清英那样有着穿越者的思维,但在欧洲风云中沉浮了这么多年的经验阅历,却也是已经让他窥出了一丝端倪。他点了点头道:“对俄国战俘的处理策略,我已经没有什么异议了。明天清晨,你就将这一考虑向奥特巴登(霍尔维格)提出吧。”

    “英明无过于凯撒。”清英品味着杯中醇厚的浓香,轻声道,“实际上,还有一件事情想请凯撒容禀,那便是帝国当前所即将面临的原材料短缺的问题了。”

    “早在战争爆发之前,我们就已经为未来的欧洲冲突准备了一些物资;然而经过这7个月的消耗,现在仍旧在仓库中囤积的已经不足四分之一的数额。我们只有煤炭和铁矿石能够自给,橡胶、稀缺金属等物品全部仰仗进口;特别是石油的消耗更为巨大,我们的空艇飞机、装甲战车、潜艇战舰、化工企业,都需要这种黑色粘稠液体的驱动。这些初级原材料的短缺不比次级工业品,我们拥有再多的劳动力也无法通过生产来获得;因此帝国需要尽快恢复战前的海上贸易,从海外获得这些物资。”清英抬头直视威廉的双眸,眼中第一次露出了郑重的神色。

    威廉轻轻点头,脸上的表情满是认同。罗马尼亚每年120万吨的石油产量虽然足可称得上是丰厚,但要消化在德国这个6600万人的战争机器中仍旧显得颇为不足;即便是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当前,德国每年也需要300万吨以上的石油才能维持正常运作。在此之前,威廉及其幕僚秘书们虽然已经为此制定出了多番策略,但正如清英所言,由于原材料不能靠工业生产得到,这些策略始终都无法取得决定性的成效。

    不过现在,情况则较战争前期大不相同了。英国大舰队的实力已经在一场夜战中下降至谷底,对北大西洋的控制力度急剧降低:德国商船完全能够沿挪威水道北上,经丹麦海峡进入北大西洋,而后径直航向大洋彼岸的合众灯塔。即便是有英国水面战舰的威胁袭扰,以费尔岛和设德兰群岛为根基的德国公海舰队,也足以有能力护卫一支大规模的运输船队。更何况德国还可以直接吸纳美国商船主动向威廉港、汉堡等地拉货,高额的报酬足可让这些贪婪的商人趋之若鹜。

    对于这种以经济手段绑架美国对外态度的策略,清英在战前已经向威廉多次讲明。相比于被美国人趁势敲竹杠所造成的损失,将他们同协约国的战争机器隔绝开来,显然是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阵营所获得的远远高于前者的收益。更何况德国还可以从被击败的别国身上捞回成本,甚至是牺牲这些国家的利益来堵住美国人的饕餮馋涎。在当前这种几乎是一边倒的欧洲战事作为背景下,清英有绝对的信心摆平这个土豪的态度。

    “那么,我们就先联系帝国驻华盛顿的大使,商讨在美国发放债券、和采购原料物资的有关事宜。”威廉淡淡开口,话语中带着一丝夙愿终偿的恨怒之意,“英法在美国进行无本集资,凭空将海量的物资产能纳为自己的战争机器所用;这等做法,我德意志又何尝不能效仿?在当前的战局下,就看是英镑法郎可靠,还是德意志的马克坚挺吧!”(未完待续。。)

    ps:  感谢书友神奇杰克、午夜。残狼的月票支持,和丁zi、zhouyu1976的打赏~~~

    话说订阅量仍旧悲催,作者更新动力缺乏啊。。。。





第547章 贷款购买之始

    在清英前世所处的那个位面里,美英这两个撒克逊表兄弟之间“血浓于水”的民族纽带似乎是牢不可破的关系。而那些整天操着一口伦敦腔的人,更是振振有词的以两次大战中美国的立场站队来引为论据,并隔着遥遥时空居高临下地俯视那些妄图与不列颠为敌的势力:看吧,有世界最土豪的爸爸在我身后做后盾,这些不自量力的挑战者们,怎么可能会有丝毫胜利的机会?

    然而在这看似言词凿凿的话语背后,却是隐藏着难以计数的大量悖论。从一战结束后因英国的厚颜赖账而出现的美英交恶,到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制定的突袭加拿大的计划;从第二次中东战争中英国被狠抽一耳光,再到之后其殖民体系的土崩瓦解……如此桩桩件件,完全没有丝毫的血缘情谊在里面。说到底,这种将灯塔国倚为铁杆盟友的论调,这不过是照耀了伦敦上空三百年的红日在无可挽回的沉落之后,这个国家所只能用来缅怀昔日荣光的狐假虎威的伎俩罢了!

    实际上,只要战略决策上升到国家层面,统治者眼中便再没有民族文化和联姻亲缘,唯有利益永恒不变。正因如此,欧洲大陆才在普法战争结束的四十年后形成了改天换地的阵容重组,并由此出现了两大尖锐对立的力量集团。而美国自然也不会例外。当前这个国家孤立主义思潮盛行,从议员到民众,都对直接涉足到欧洲列强之间的血腥杀戮中没有丝毫的兴趣;在他们的心目中。唯有趁机发一笔横财。才是最为实际的硬道理。至于这些油光发亮的可爱货币究竟是英镑法郎还是马克克朗。谁又还会去理会这么些许?

    正因如此,当德国大使到访白宫拜会威尔逊,提出以德意志银行为首的德国金融机构准备在美国发放一笔大额国债的时候,这位美国总统在短暂的沉吟之后便欣然应允。德国大使甚至怀疑威尔逊早就有期盼德国在美国集资,从而在德国的征服战车旁边捞一口汤喝的打算。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的讨价还价之后,德国的第一笔贷款数额被定在了4亿马克,而利息则是每年6厘。在战争期间所发放的债务,其利息都普遍要比和平时期高上许多;实际上这一数字。都已经是鉴于德国在欧洲战场上所不断获得的胜利、而使得其信用评级大幅提升的低额利息了。

    12月3日清晨,当喜欢在金融界中徜徉的牛仔们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来到华尔街中观察今天的盘点形势的时候,便赫然发现各大银行的灯光展板上,已经出现了一笔全新的债券开始挂牌售卖。相较于英法那动辄8厘以上的高额利率,这笔债券的收益显得并不那么的引人心动;然而当他们看清了发债方的身份之后,一双双眼眸中都流露出了惊喜振奋的神色。

    “我的上帝,这不就是那个击败了英国皇家海军的中欧帝国么?他们也终于登陆纽约的金融市场了!”一名装束华贵的中年男子扶了扶鼻梁上的丝边眼睛,话语中满是惊讶激动之意。过不多时,在那块电子展板下便聚集了大量的人群;他们无不伸长了脖子看着销售总额和利息收益。脑中已经开始飞速盘算起来。

    虽然美国牛仔们安享着这个星球上最为迷醉的繁华富丽,欧战的炮火硝烟距离他们遥远得宛若另一个世界;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们就在北美大陆上当鸵鸟。对当前持续激爆的欧洲大战丝毫不闻不管。实际上,来自美国的上千名战地记者,早已在此前的半年时间里充斥了两大阵营的各支军旅,每天都有大量欧洲战场的一手战报传回国内;而包括《华盛顿邮报》在内的美国各大报刊媒体,也同时用巨幅版面整页整页地报道有关于欧洲战场的直击信息。

    出于向海外投资挣钱的目的,美国人可谓比任何一个中立国的平民对这场欧洲大战都还要上心。而德国此前在战场上所获得的持续胜利,也都被尽职尽责的记者们巨细无漏地发回了国内。无论协约国媒体如何玩弄春秋笔法,他们丧城失地的接连失败就是不争的事实。而在不断的耳濡目染之下,美国民众对于英法俄这三个老牌欧洲列强的感观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曾经火烧白宫、其强盛英姿达到人类有史以来最巅峰的大英帝国,如今却已然韶华逝去,一次次在他们最富荣耀的蓝水海洋中折戟;而法俄两国的表现更是一个比一个不济,在普鲁士强大的武力面前甚至连勉强招架之力都不具备!

    尽管法国表现出了出乎意料的坚韧,在巴黎几乎被打成一片白地的情况下还在坚持抵抗,但这丝毫不能掩盖当前协约国阵营那难以挽回的倾颓。要说英法陆海军现在能突然大发神威,收复全部被侵占的国土并重新获得地中海和北海的完全掌控权的话,美国人显然不会相信。这些进行海外投资的资本持有者们,都是深谙其中精髓的老手,在当前这种情况下,自然就会有些许别样的心思了。

    几番比较下来,美国人发现购买这些德国国债几乎是最好的选择。虽然它的收益比英法两国的战争债券要低上一些,但仍旧较国内外其他投资的利息要高出不少;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几乎完全不用担心这笔投资的风险性!当前德国在欧洲战场上攻城略地,气势如虹;无论是动员国内那世界第二的庞大经济工业产能,还是在占领区进行搜刮榨取,都能毫无压力的在预定的时间点上按本还息。而英法债券则不然。如果他们能在同盟国的威凌下获得一个体面的首场倒也罢了,凭借他们上百年积累起来的丰厚家底和庞大的殖民体系,也还有能力徐徐还清欠下的外债资金;但如果他们最后输了个一塌糊涂,连老婆棺材本都在停战条约中给赔进去的话,这些向英法放贷的美国投资者们必将血本无归!

    想清楚这一层的牛仔们登时涌向交易柜台,挥舞着手中的存折开始认购这笔德国债券;这种能保证信用的高息贷款肥肉,今后还能不能遇到都是未知数了。短短十天之内,德国首批发放的4亿马克贷款便被尽数购买一空,就连美国政府也不甘寂寞,在一番紧急的国会会议之后拨款2400万美元购入了1亿马克的份额。对于政府这一与民争利的情况,美国投资者们都表示出了极大的愤慨,他们紧紧握着手中的美元,等待着下一笔德国债券的登陆到来。

    在获得集资之后,德国大使又开始往返于美国各企业巨头之间,在一场场宾主尽欢的招标舞宴中,向他们下达了大额订单。根据柏林政府的规划,在美国的采购应当优先解决国内的原材料问题,因此大量的铁锭、铜砂、橡胶、棉麻被聚集起来,石油更是通过铁路和管道如潮水一般被输送到美国东部的港口仓库。相比于次级工业品,这些原材料不仅省去了大量的工时等待时间,其价格更是远较成品低廉,因此无论是筹集的时间还是数量都显得极为可观。

    而与此同时,美国航运公司们也立即展开了行动,他们将旗下的商船货轮集中到预定的港口,并在码头吊臂的运作下进行对德国物资的装载工作。各种矿石原料将一艘艘货船的内部空间塞得满满当当,而大量黝黑粘稠的石油,更是在泵机的轰鸣运转下,经由壮硕粗长的输送管线被压入停泊在码头的油轮当中。

    对于经丹麦海峡南下挪威水道的这条通往德国的航线,美国水手们都已经并不陌生了。早在战争前期,就有不少追求高额利润的美国船主选择接受德国人的合同委托,用高速商船将货物运到德国汉堡港的行动。唯一令他们有些顾虑的,便是活跃在大西洋中英国皇家海军战舰,会成为阻碍他们远航发财的拦路虎。然而现在,情况则是完全有别于之前了。

    随着皇家海军的接连战败,德国海军的强势锋芒早已经从北海这个澡盆里破锋而出:曾经满载军火被德国舰队俘获、并到汉堡跑了一趟的杰克森船长,在返回美国之后,便成为了反应当前大西洋局势的最典型代表。美国人赫然发现,当前的北大西洋已经不再是大不列颠的一言堂:他们有了鞭长莫及的区域,而那里正是被德国海军的力量所占据。既然自己能安心赚钱,那么去哪里不是去?

    为了防止英国舰队对德国的首次大规模战时航运造成破坏,保证货物的安全抵达,公海舰队主力在短暂的维护之后便再度出海,径直前往大洋深处执行护航支援。在此之前,德国海军的参谋们已经制定了一张极为详细的时刻表,在主力舰队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足可保证对运输船队的支应万全。

    经过整整一代人的蛰伏积淀,先天居于绝对劣势的德意志,终于获得了属于她的真正海权。(未完待续。。)

    ps:  感谢书友海潮儿的月票支持,和6612051、zhouyu1976的打赏~~~

    昨天点娘抽风,以致没能及时更新,这是还昨天的一章。。。。今天还有一章





第548章 年终

    寒风呼啸,霜雪纷舞,宏伟肃穆的夏洛腾堡宫银装素裹,皑皑堆积,于冷静庄严中又平添了些许的毓秀空灵之意。金碧辉煌的走廊花厅里,一颗颗苍翠的松树被各种丝带和彩灯布置得五光十色,烛火跳跃间,尽显圣诞临近的欢乐与祥和。

    宽敞明亮的办公书房内,做工精致的全新1914年台历已经被端端正正的摆上了德皇的紫木长桌。还有一周时间,历史的巨轮就将驶入一个崭新的纪元。回望这半年多来血雨腥风的战争,威廉二世完全有理由满怀感激之情地凝视着他的将帅子民:正是在他们始终如一的忠诚坚韧、顽强勇烈的奋斗奉献之下,这个帝国才能以今天这孤高傲绝的姿态,昂然立在了欧洲这一世界中心的最绝颠。

    在东线,尽管寒冷的冬季给这片大地上活动的人群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但在德军蓄力良久所挥出的一记重拳猛击之下,俄罗斯帝国的西部城关,仍旧是像中空枯朽的柴扉一样被轰然撞开了。超过70个师的德军官兵包裹在厚重的棉衣军服当中,于积雪及膝的银白世界里昂然前进,在一个月内便将战线向东延伸了近200公里,将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大片领土并吞占据。德军兵锋所及,由农夫仓促拼凑起来的俄军部队望风披靡,几乎不作任何抵抗就向后方狼狈逃窜;就连城防工事固若金汤、粮秣带药一应俱全的港口要塞敖德萨,也在被围三周之后轰然崩垮,5万俄军成为了胜利者的又一批俘虏。俄军总参谋长助手达尼洛夫少将。在自己的私人日记中悲哀地承认道:

    “我军在整个西部战线上的防线都已经完全崩溃。部队中军官和士兵的空额多得令人震惊。弹药和武器的匮乏到了灾难性的地步;更为致命的是。整支军队都已经失去了战斗的勇气和意念,他们只要见到野原灰和圆钢盔,那被恐惧支配的大脑中就只剩下立即逃跑这一个念想。在罗马尼亚一役中元气尽丧的我军,已经没有任何手段来对精力充沛、意志坚定的敌人作出哪怕是丝毫的阻碍;现在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期盼俄罗斯母亲的严冬能够再次拯救她的儿女,让这些德国军队因为自身出现的问题和意外,而停下这恐怖的前进脚步。”

    然而,达尼洛夫的期盼却注定只能成为无法实现的梦幻。为了不重蹈一百年前拿破仑的覆辙。在严寒天气中坚持进攻的德军大幅提升了辅军和战兵的比例:尽管这使得一线兵力较正常情况下有了大幅度的降低,但却保证了部队拥有绝对坚实的补给根基。数百万德军如同一台重逾山岳的压路机,虽然速度稍显缓慢,但一路上却风卷残云,没有任何事物能在它的钢轮碾压之下有任何的阻挡。预计等不到明年3月,幅员广袤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就将被德军完全占据,一个领土空前广袤的欧洲帝国,就将在他威廉手上得到缔建!

    而在西线,战局也是在朝着有利于德军的方向不断上演。英法联军在塞纳河地区的攻势断断续续地持续了一个月,并成功向前推进了近10公里;然而在这看似胜利的背后。却是包含着超过20万人死伤的这一惊悚的损失数字!而在同一时间,德军在整个西线的全部损失也只有1。5万人出头。如此夸张的战损即便是在战争初期的边境战役中也没有出现。尽管英法两国在战报中百般掩饰,但由那些无孔不入的美国战地记者们所披露出的战斗细节,仍是让世界对英法稍稍看好了一些的中立国为之大跌眼镜。如果英法连处于最为弱势时期的西线德军都无法获得有效胜利的话,那这场战争可还有哪怕是一丝一毫的悬念?

    至于地中海,协约国的局势也同样是一片糜烂。随着意大利2艘加富尔伯爵级和奥匈特格霍夫号战列舰的形成战斗力,同盟国再度以7艘无畏舰的阵容取得了对法国5艘的优势。而经过几个月前那场地中海决战的惨败,法国海军的锐气已然丧尽;面对优势敌军的威凌压迫,他们几乎都选择呆在土伦港内闭门不出,将地中海的制海权拱手让给了同盟国的舰群。协约国的地中海航运几乎彻底中断,来自北非殖民地的物资兵员不得不远绕西非,经大西洋航道输送入英法;这不仅使得效率大打折扣,更会遭到德国潜艇攻击的严重威胁。在中东,人数占据优势的奥斯曼帝国军队也牢牢掌控着战场的主动,他们正在不断巩固从小亚细亚到加奈半岛的后方运输线,并将在解决补给问题之后发起更大规模的攻击。

    而同盟国在战争中的唯一败绩,则是来源于意大利陆军在阿尔卑斯山麓的表现。在法军总计20个师的猛烈进攻下,意大利百万军队的奔逃溃退如同雪崩一般:短短半月之内,他们便被法军俘虏26万人,丢弃辎重弹药无数,就连嵯峨险峻的阿尔卑斯山防线也摇摇欲坠。在罗马火急火燎的求援下,德军被迫紧急抽调出5个师南下增援,这突如其来的调度无疑全盘打乱了德军的预定计划,其直接后果便是东线德军对克里米亚半岛的进攻,因为兵力的抽调而被迫暂停。至此,德国总参谋部对意大利陆军的作用再无任何指望;而如何能让意大利将自己的工业产品转交给德国使用,则成为了德国政府高层所热衷研讨的热门问题。

    对于在意大利战线上所出现的这一状况,清英在短暂的惊愕之后便也明白过来了。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