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疯狂 >

第172章

明末疯狂-第172章

小说: 明末疯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津、房县、保康诸县。宛如是直走空虚无人之地。
  应该说,因为吴世恭与秦公公的长谈,崇祯皇帝确实更加重视了农民造反军队突出重围,渡过黄河的危害性。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历史还是修正了吴世恭的影响,把历史进程拉回到了原来的轨道。
  而当吴世恭在十二月初二日,从兵部也得知了这个消息以后,他也立刻准备动身,要赶回汝宁主持大局去。
  这次吴世恭的回去,将只是带上自己的护卫,骑马日夜兼程。而自己的夫人薛雨霏将会留在薛府静养。其他的夫人和吴呈瑛,将在薛府护卫的护卫之下,坐马车慢慢地赶回汝宁。当然,吴世恭也没有忘记卡雷拉神父,他也将和夫人们的车队一同行路。
  之所以要把这些夫人们都送回汝宁,那原因也是吴世恭太知道安全期了。因为在孝期内也不能够进行房事的。可是没有房事,卡蕾利和蔓铃又怎么会怀孕呢?
  当然,吴世恭本来也不知道有这么一个规矩,这还是岳父薛濂告诉他的。不过既然已经如此了,那还不如送到汝宁,那里总是天高皇帝远了吧。把俩位待产的夫人留在京城的话,那对吴世恭来说也总是一个把柄。
  而在吴世恭离开京城的前一天,岳父薛濂写了四十几封信交给吴世恭,那些信都是薛濂写给故交和南京勋贵的介绍信。薛濂让吴世恭万一需要,就凭着这些介绍信去求助。至于那些故交和南京勋贵还卖不卖失势的阳武侯薛濂的面子,那也只有听天由命了。
  十二月初四日清晨,吴世恭带着这一百多名护卫,在德胜门一开城门的时候就再次离开了京城。在半天以后,吴世恭上呈兵部的公文和写给秦公公的私信才由薛府下人送交各自的地点。之所以这么做,吴世恭是害怕受到拦截,耽误了回汝宁的功夫。
  可是吴世恭也是多虑了。在这个多难之季,有一位武官肯主动上前线,是朝廷求之不得的大好事,还有哪位官员来管他是否守孝的小事呢?
  吴世恭依然是走沿着大运河,通过归德回汝宁的老路。虽然这样也是绕了一个远路,可是毕竟吴世恭身边的人带得太少。不要说可能遇上农民造反军队了,就是遇上一些大股的匪徒和难民,吴世恭这些人都可能有危险。
  吴世恭是急匆匆地想回汝宁主持大局,可是汝宁军却早就按照预定方案开始行动了。
  在十一月三十日,得到黄河沿岸暗哨的急报以后,汝宁军开始总动员。负责军事行动的薛永利终于首次带兵出征。
  薛永利命令周巡留守,自己带着张彪的骑兵军团一千三百多人(吴世恭在京城购买的马匹还没有到位),再加上本部其他部队所有的骑兵八百多人,在十二月初三先行出发。
  李三河率领教导军团、直属炮兵团和直属工兵团共四千六百人(缺骑兵营)紧随其后。他们将在南阳汇合赫飞的南阳军团二千八百多人(南阳军团其余的兵丁在书墨的率领下留守),冲出自己的防区,主动向农民造反军队进攻。
  汝宁军开始出征!


 第三百七十九章寻求决战

  在金銮殿上,首辅温体仁眼观鼻鼻观心,宛如老僧入定一般。
  在刚才的廷议中,鉴于农民造反军队的凌厉攻势,已经要把大明帝国的中原腹心地区打得乱成一团,而地方当局又简直是无法招架。所以朝廷中的大臣们又再次提出了统一事权的问题。他们认为义军之所以能“流突无定”,是因为“各镇、抚事权不一,互相观望。宜以重臣开督府,统摄诸道兵讨贼”。
  对此观点,上至崇祯皇帝,下至群臣们都是一致同意。可是当大臣们一致推荐洪承畴为这一人选时,首辅温体仁想起了自己昨天对崇祯皇帝所说的话。
  由于是暗奏,当时温体仁的话就特别的诛心。他首先提到了洪承畴杀俘的道德问题,以此来绑架特别重视官员道德的崇祯皇帝。
  接着,温体仁又有意无意地提到了当时袁崇焕的众望所归,以此在崇祯皇帝心中埋下一根刺,激起崇祯皇帝的逆反心理。
  然后又提到了洪承畴的责任重大,毕竟他现在驻守的三边,正是陕匪的发源地,再加上西蒙古(即突厥化的蒙古部落,与基本上投靠后金的东蒙古是两回事)的防范,本来也是需要一位名臣压阵的。
  最后温体仁索性显出一副进谗言的模样,做出了为了皇上而不惜自污为奸臣的样子,说出了要防范洪承畴“功高震主”,以此来博得崇祯皇帝的完全信任。
  所以在今天的廷议中,深知崇祯皇帝性格的温体仁知道自己的做法起效了。果然,接下来崇祯皇帝认为:陕西三边同蒙古部落相邻,洪承畴肩负边防重任,“未可轻易”。
  接着,崇祯皇帝独断:“进延绥巡抚陈奇瑜为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视贼所向,随方剿抚。”
  陈奇瑜幸运地在温体仁的私心下。跳过了官职高的洪承畴,成为了五省总督。而这是明廷为了镇压农民造反而设立有权节制几省文武官员的总督职务之始。
  不过,这也反映了造反农民的力量已经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特别是农民造反军队的流动不居,转战各省,使明政府依靠任何一省的兵力都无法应付了。
  汝宁府知府关可颂与一群汝宁府的文官站在汝宁府城的城墙上,向着远处眺望着。
  在昨天。薛永利派人向汝宁府知府关可颂通报:陕匪已经渡过黄河,进入河南腹地,汝宁军将在今天拔营与陕匪作战,务必请地方稍安毋躁。
  因为这些天汝宁军中,象张学斌这样的高级官员是忙得不可开交,再加上是军中事务。所以薛永利只是派了一名有总旗官衔的连长,带着十名兵丁去知府衙门报告。
  当时,关可颂正在衙门理事,就听到衙门口一阵喧哗声。那名连长赶到衙门的时候,被衙门的门子给拦住了。他们当然狗眼看人低,见到只是一名总旗,又没有塞红包。所以就把那名连长刁难在外面了。
  那名连长是毫不客气,立刻指挥兵丁把衙门的门子给打翻了,接着就冲进了知府衙门,要面见关可颂。
  还好关可颂还算是镇定,可那名连长在衙门门口受气以后,见到关可颂连下跪的动作都不做了,就拱手告诉了关可颂那个惊人的消息。
  忽闻惊雷一般,关可颂连追究那名连长失礼的心思都没有了。因为到现在为止。关可颂还不知道农民造反军队已经渡过了黄河。他根本没想到昨天自己还在饮宴,今天陕匪就快要打过来了。
  慌乱之下,关可颂就连忙问道:“这位军爷,陕匪到汝宁还有多少路程啊?”
  没想到那名连长硬梆梆地回答道:“军事机密!”接着就扬长而去了。
  关可颂被气得个半死,但他也不敢怠慢,所以今天他就带着汝宁府中所有的文官上城墙,观看从汝宁军大营中出发的汝宁军了。
  看着一队队兵丁路过汝宁府城。一名知府衙门的官员忍不住说道:“这汝宁营的兵丁也太多了吧。好象朝廷没有给这么多的军饷吧?”
  “闭嘴!”关可颂立刻喝止住了那名官员的胡言乱语。在这个时候,关可颂可是巴不得汝宁军撒豆成兵变出十万天兵天将来,哪里还管得了汝宁军到底有多少人吗?
  在通往汝宁府城的官道上,一长队兵丁的急行军卷起了滚滚烟尘。在路边。杨如松和梁辉骑在马上,周围护卫着一队亲兵。
  杨如松松了松遮在脸上挡住灰尘的面巾,说道:“这次我们汝宁军团全部北移,等到了汝宁军大营以后,你带一个步兵团留守大营,我带着其余兵丁开往南阳,接应主力的战斗。唉——!看起来捞不到仗打了,肉都要给他们吃光啦!”
  梁辉“嘿嘿”一笑,说道:“没关系,正好在大营补充兵器、马匹和物资,磨刀不误砍柴工嘛。这么多的陕匪,又不是一次仗可以打完的了。有用到我们的地方啊!”
  归德府千户所堡垒中,薛勇对钱绮说道:“这次邓先生已经给赵指挥(赵铭)去信,如果朝廷调动归德卫的话,我们归德军团将在名义上归赵指挥统领。”
  “但我们也不能傻等朝廷的命令。给你留下一个步兵团,配合在归德卫的两个民团,既要守住恶虎寨和千户所堡垒这一线的门户,也要保证归德卫还在我们汝宁军的控制下。所以你的责任很大。”
  “我就带着其他的部队,突入开封府。如果陕匪转向进入开封府,从北面和西面威胁汝宁府和归德府的话,我将和利爷率领的本部主力,夹击陕匪,把他们彻底打垮。”
  钱绮的考虑就比较细腻,他问道:“我是否要把重心向恶虎寨和千户所堡垒这里压一压?”钱绮的意思就是万一汝宁军战败,他的部队还好上去接应。
  薛勇想了一想,说道:“你临机处置吧。不过我认为用不上。我们都苦练了五、六年了,如果连这些匪徒都干不过,那么我们也就没有什么将来了。”
  汝宁军中应该说除了吴世恭和书墨这对极品主仆,其他所有的军官都是攻势作战的狂热支持者。而首次带兵出征的薛永利,更是想要一场畅快淋漓的大胜。
  十二月八日,汝宁军出征的全部军队在罗家镇大营汇合。整支部队在大营中休整一天。同日,南阳铁矿矿监叶忠听说农民造反军队兵锋已近,立刻吓得在五百多名矿丁的护卫下,仓皇逃入叶县。
  书墨不顾叶县知县牛稳擎的抗议,强行接过叶县防御的指挥权。书墨纠集了叶忠的矿丁、私矿矿主的家丁和叶县内抽出的青壮,共三千多人,加固城墙,做好了防守叶县县城的准备。
  而此次汝宁军出征的名单中,还有俩位不是汝宁军的人。一位是南阳守备李禄;还有一位是千户乔松。
  虽然明朝也规定了,在紧急状态下明军可以自断,可以离开自己的驻防地区,到相邻的地区作战。可是南阳军团名义上的指挥还是南阳守备李禄。而又因为汝宁都司吴世恭的不在,汝宁军中最高的武官就是千总薛永利和千户乔松。
  作为南阳守备的李禄倒也是守土有责,他逃不过去,可是乔松就悲剧了。因为他在屯田事务上表现出色,再加上乔松原来的身份,吴世恭早就把乔松破格任命为整个汝宁府负责屯田的高级文官了。
  但是此次汝宁军的出征,没有他们俩也不行。薛永利倒是说得很透彻,他交待李禄和乔松说:他们俩不出征也行,但是要把他们俩的官印交出,否则的话,汝宁军有师出无名的危险。可是官印谁敢交啊?如果汝宁军背着他们用官印做些事,他们俩都不知道,所以到了最后,李禄和乔松还是苦着脸与汝宁军一同出征了。
  在十二月初九夜,薛永利召集了所有的军官进行了出征前最后一次军议。在军议中,薛永利指出:此次出征将采取迅速出击,勇猛作战,迅速撤退的战术。争取一次把农民造反军队打得胆寒,使其不敢靠近汝宁军的控制区。
  因为要在叶县、罗家镇大营和龙眼寨留下足够的粮草,所以这次汝宁军携带的粮草,加上每位兵丁身上干粮袋中装的,也只能够支撑整支军队一个月的消耗。
  因此,出击的时间也就定为了十天,预计向前突进三百里左右。而在出击的时候,将尽量不靠近城池,行军在偏僻的道路上,做到突然性和隐蔽性。不过这样一来,粮草的补给也将基本上没有了。
  而搜索陕匪和战斗的时间也最长持续为十天。一旦到了时间,全军将迅速后撤。如果是获得大胜,那么将放慢撤军的行军速度在沿途城池补给粮草,否则的话,将以最快的速度撤回到现在在南阳的防线中。
  十二月十日清晨,汝宁军先头五百侦骑分为了十个小队先行出发。而在正午,汝宁军全军离开叶县,主动寻求与农民造反军队决战的机会了。


 第三百八十章遇上新问题

  “今天几号啦?”吴世恭问道。
  “十四号。师傅!”陶辛回答道,“前面再跑半天就到济宁了。”
  “休息一个时辰吧。反正我们这样全副盔甲的,也进不了济宁城。这些天急赶路,我们人吃得消,马也有些吃不消了。除了这头畜生!”吴世恭爱怜地在人来疯的马屁股上拍了一下。人来疯就很享受地长嘶了一声。
  护卫们立刻下马,在附近找来一些枯枝,在路边点起几堆篝火来。就着篝火,吴世恭他们烤起了随身带着的,已经冰冻的干粮和路上买的熟食,再烧了一锅热水,吃起午饭来了。
  这次山川司行动队五十名队员也全体出动,他们在队长张如豹的带领下,也全部成为了吴世恭的护卫。之所以要带上山川司的行动队,吴世恭是准备在万一自己被困在京城里时,山川司的行动队就可以帮助自己的出逃,毕竟亲兵队的护卫在做这种事方面,没有山川司的行动队专业。
  张如豹心不在焉地咬着白面饼夹咸肉,看了看坐在一旁的吴世恭,狠狠地在心中下定了决心,对吴世恭说道:“大人,小的有件事想对您说。”
  “嗯?”吴世恭一下子转头看向了张如豹,“什么事?”
  虽然吴世恭的态度还是很和蔼,可是张如豹感到自己刚刚聚集起来的勇气好象都要飞散了,后背也紧张地冒出汗来。可这时候,也是箭在弦上了,张如豹咽了一口唾沫,说道:“大人,我们行动队练了这么久了,弟兄们都有些坐不住了。大人有没有什么任务让我们做啊?”
  吴世恭明白过来了。山川司行动队成立以后,除了刺杀扬州盐商祈家家主以外,确实没有任何其他的行动。而吴世恭当时之所以成立山川司行动队,也是被现代电影、电视剧给误导了。过分重视了特种部队的作用。
  要知道,现代特种部队的威力,是体现在他们高科技的武器、通讯、情报和运输等方面的,甚至几名特种部队队员的作战,会得到军事卫星的支援。
  而在明朝当时,根本不需要成立什么特种部队。军事上的特种作战,可以由军队中的精锐来完成。而刺杀什么的。也完全可以从普通人中培养,甚至可以从江湖上招募一些杀手。根本不需要这么一支高消耗,高素质的行动队。
  而当时成立行动队的时候,张如豹这些人都是全军中挑选出来的精英。说实话,如果这些人都留在汝宁军中,现在大小都是个军官。而汝宁军的这次大扩军。也正好缺少大量的有经验的军官。所以现在行动队的这些队员可以说都有些浪费了。
  吴世恭考虑了一下,就立刻答应了张如豹:“等回去以后,你们行动队的人都并入到本官的亲兵队中,把你们缺上的课都补足,然后看表现再外放。”
  “唉!”张如豹没想到自己的劝说如此顺利,立刻是喜形于色。而边上竖起耳朵偷听的一些行动队的队员也是喜色灿烂。
  出征的汝宁军已经出击了四天了。这时候他们已经离叶县一百三十里路了。而薛永利等汝宁军军官,正在听着负责侦骑的张彪汇报着侦察情况呢。
  “这情况真是探查不清!”张彪跑上来就发牢骚道。“到了现在为止,我们可以说已经遇上了陕匪,也可以说根本就不知道陕匪的主力在什么地方。”
  “这大路上、田野里都是聚集着一群群人,根本分不清他们是逃难的百姓还是陕匪。服饰都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手中是否持有兵器。可就是陕匪的兵器也大多数都是锄头等农具,这叫我们难以分辨。”
  “我们也只可以从聚集的人数来判断了,认为超过千人的人群就是陕匪了。在昨天清晨,一队孩子们主动进攻了一个近千人的匪群。要试一试陕匪的战斗力和他们的战法。可根本没想到,几排火铳下去,五十匹马再这么一冲,这群陕匪就溃散了。”
  “而且可笑的是,他们逃跑时扔掉了手中的兵器,过了一会儿,我们就根本不知道谁是百姓?谁是陕匪了?”
  “小的得到消息以后。就带着两个骑兵连压了上去,配合侦骑十个小队共七百骑,在昨天一天一共打掉了四个匪群,最多的一个匪群有三、四千人。”
  “可是他们都是一击就溃。我们一共杀了七百多人,俘虏了六百多人。说句老实话,他们逃跑时踩死的都比被我们打死的多。缴获中基本上没有粮草,那些缴获的破烂货也不用多说了。说句笑话,如果陕匪都是这种战斗力的话,也不用利爷费心了,就让小的带着骑兵军团上去,就可以把陕匪这几十万人都剿灭干净。”
  张彪的话引起了军官们一阵大笑。
  张彪接着说道:“可是我们都知道这不对。陕匪从崇祯二年打到现在,官军屡次围剿,他们却越来越壮大,所以他们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因此,我们也肯定没有遇上陕匪的主力。”
  “可是陕匪的主力隐藏在那些乌合之众之间,我们根本没办法找到他们,除非把外围的那些乌合之众都剥掉。可这么一来,我们的粮草也不够了,所以根本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去细细地寻找。”
  张彪所说的确实是实际情况。
  在当时农民造反军队被包围的时候,明军和农民造反军队之间还算是泾渭分明。可是当农民造反军队渡过黄河以后,随着大量难民的加入,再加上进入了一个明朝朝廷防御的真空地带,农民造反军队立刻象是破堤的洪水一样,向着四周肆虐开去。
  再说,农民造反军队也不可能把队伍集中在一起,因为他们也根本供应不起这么多人的粮草,只能够让各支造反军四处出征,就地掠粮。
  而随着投靠的人越来越多,说实话,连农民造反军的首领们都分不清哪支是他们自己的军队了,更不用说是汝宁军了。
  而在这时候,虽然农民造反军进攻的方向是由北向南,汝宁军出击的方向是由南向北,但是农民造反军的路线是沿着河南西部边界的,而汝宁军是稍稍靠东一些。因此,农民造反军的主力和汝宁军的位置,都是在各自位置的左前方。所以张彪遇上的确实就是农民造反军外围的炮灰团。
  可就是这些炮灰团也给汝宁军带来了相当多的麻烦。关键的一点就是敌我不分。汝宁军根本分不清谁是农民造反军?谁是逃难的难民?不见得汝宁军把一路上见到的人都杀光啊!
  还有,汝宁军也知道逃难的难民和农民造反军的身份是随时可以转换的,分清楚了也根本没有什么用。再加上击溃的那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